蚂蚁的科普小知识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介绍蚂蚁的奥秘

  美丽的自然界中,有一种小而常见的生物--蚂蚁。这种昆虫看起来微不足道,实际上有很多特点。下面,就让我一一来介绍吧。

  有一次,我为了观察蚂蚁,所以在阳台上撒面包屑。慢慢地,有十几只蚂蚁注意到了我撒的面包屑,便开始呼朋引伴。我看到它们的触角有节奏的摆动着,并且爬来爬去,很快就找来了一群蚂蚁。它们聚在一起,似乎在商量计谋。很快,它们就商量好了。它们开始一队队地往阳台上爬,还有一些蚂蚁留在地面上,也许是在等其它的蚂蚁搬好了食物再运回巢穴。蚂蚁爬上来了,较小的面包屑,它们会两只一起抬,特别小的面包屑,它们就只用一只蚂蚁抬。还有一些很大的,它们就会四五只一起抬。我心想:蚂蚁可真团结啊!没过多久,阳台上的面包屑就都被抬光了。这些搬食物的蚂蚁将面包屑交给了在地面上等候的蚂蚁,便一起消失在了草坪中。

  蚂蚁是一种有团队意识的生物。热带雨林中的蚂蚁,在搬家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河流。大家都知道,蚂蚁是无法在水中存活的。那么在遇到河流的时候,这些蚂蚁会怎么做呢?电脑告诉了我有趣的答案:这些蚂蚁会在最短的时间内一只一只地组合起来,慢慢地,就会变成一个球形。它们往前滚,一直滚过河。这种方法虽然会使最外面几层的死亡,但是可以使大部分的蚂蚁存活下来。从这个故事中,足以充分证明了蚂蚁是有强烈团体意识的群居昆虫。

  此外,蚂蚁在自然界中还有一个美称--大力士。所有的动物,包括我们人,都无法举起超过自己重量三倍的物体,而蚂蚁却可以举起超过自己重量一百倍的物体。这是为什么呢?我在网上查了查,终于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科学家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后,终于揭穿了这个“谜”。原来,蚂蚁脚爪里的肌肉是一个效率非常高的“原动机”,比航空发动机的效率还要高好几倍,因此能产生相当大的力量。我们知道,任何一台发动机都需要有一定的燃料,如汽油、柴油、煤油或其他重油。但是,供给“肌肉发动机”的是一种特殊的燃料。这种“燃料”并不燃烧,却同样能够把潜藏的能量释放出来转变为机械能。不燃烧也就没有热损失,效率自然就大大提高。化学家们已经知道了这种特殊“燃料”的成分,它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磷的化合物。这就是说,在蚂蚁的脚爪里,藏有几十亿台微妙的小电动机作为动力。

  蚂蚁还有一个特点:不会迷路。一次我在路边吃冰激凌,由于太热了,冰激凌很快就融化了,滴落到了地上。我低下头去看,发现在远处有一群蚂蚁正朝我滴落的冰激凌进发。我心想:这么远的路,蚂蚁怎么可能会自己回家?于是我蹲在路旁,想看看它们怎么回到巢穴。它们享用完了冰激凌,又沿着原路走了回去。我很惊奇,觉得很不可思议。我想了一会,终于想出了眉目:是不是这些蚂蚁和狗一样,在行走时会遗留下一种特别的记号,然后凭借着敏捷的嗅觉回到洞穴呢?为了验证自己的话,我再次放了好吃的食物在路旁,等把蚂蚁引来后,就用手指在它们行走的路途上划几笔。果然,它们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说完了这么多,你总该对蚂蚁有一定的了解了吧?我非常喜欢蚂蚁这种团结的小生物,你呢

蚂蚁的科普小知识

蚂蚁中的学问

  你们一定看见过蚂蚁吧!那你们有没有仔细地观察过呢?今天,就让我来说说蚂蚁。

  我在我家楼下的墙角处发现了一个蚂蚁洞,我看见蚂蚁洞的周围没有一只蚂蚁,就想,它们一定躲在洞里。于是,我跑回家拿了一块面包,顺便拿了一块放大镜。我蹲在洞前,用手撕了一小块面包放在洞口引诱它们,看看会不会出来,果然,没过几分钟,一只小巧的蚂蚁探出了脑袋,钻出了洞口,它靠近面包,用触角碰了碰,好像又闻了闻,然后,快速地爬回洞去。我猜:它肯定告诉伙伴这个好消息。嘿!还真让我猜对了,马上有一只蚂蚁出来了,紧接着,二只、三只,很多蚂蚁都出来了,它们排着整齐而有次序的队伍,就像士兵在出操一样。我连忙用手把面包搓碎,分面在蚂蚁的周围。蚂蚁越来越多,越来越多,一团团,一簇簇。它们反反复复地搬着食物,像勤劳的搬运工人。

  我用剩下的面包屑把一只蚂蚁引到我的“陷阱”——放在沙子上用玻璃盖住。然后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它。我看见它的角角、头、胸、足和腹,可是怎么也看不见它的眼睛,后来我才知道它们没有眼睛,是用嗅觉分辨方向的。那它们怎么交流呢?哦!原来在进行的过程中,会分泌一种“信息素”,这种“信息素”会引导后面的蚂蚁走相同的跟线。如果我们用手划过它们的进行队伍,干扰了蚂蚁的“信息素”,蚂蚁就会失去方向感,到处乱爬。所以,我们不要随便干扰它们哟。

  啊!小小蚂蚁里面竟有如此深奥的学问,真了不起。

蚂蚁—神秘的王国

  1.档案摘抄 蚂蚁简介 蚂蚁,昆虫纲,膜翅目,蚁科。种类甚多。群居性,有明显的多型现象,包括雌蚁、雌蚁与工蚁三种不同的型,有时尚有由工蚁变型的兵蚁。成虫体小,多呈红褐或黑色,一般雌蚁与雄蚁有翅,工蚁与兵蚁无翅。大多数种类挖土筑巢,亦有栖息树枝等孔穴中的。食性复杂,较低等的种类为肉食性或多食性,较高等的为植食性。

  蚂蚁是人类的朋友。它能消灭大量害虫。据统计,一只雌蚁繁殖的后代,一年内便可捕食1。2亿只害虫成虫和1.5亿只害虫幼虫,堪称杀虫高手。此外,蚂蚁还有各种其他用途。如,印度人酷爱吃用蚂蚁做的酱。在新几内亚,外科医生则直接把蚂蚁用作缝伤口的“夹子”。手术后,把伤口并拢,让蚂蚁咬住伤口两边,剪去蚁身,伤口便被一个紧挨一个的活“夹子”夹住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天文学领域许多发现要归功于蚂蚁。远在上个世纪,埃里兄弟知道一些蚂蚁有捕捉紫外线放射的能力,他们便作了一项试验:他们在天文望远镜上放一盒蚂蚁,把望远镜对准肉眼难发现星体的天空。

  很快,蚂蚁活跃起来——它们发现了一颗星体。以后又多次重复这项试验,每当蚂蚁开始蠕动时,就表明它们表现了新的星体。后来,天文学家借助于完善的仪器证实了蚂蚁发现的新星体。 “蚂蚁王国”的奥秘

  蚂蚁在8000万年前就建立了自己的社会,而我们人类仅有5000年的文明史。

  人类的许多大城市都有不少都市问题,可是小小的蚂蚁却能建立起组织完好的复杂“城市”。有许多“蚂蚁城”往往由5000万个成员组成,而人口较为密集的城市也不过才1000多万人。另外,蚂蚁女王(雌性蚁)随时都晓得食物的储存情况。如果食物丰富,她们就多生育,一旦发现食物缺少,就停止产卵。雌性蚂蚁还能够根据“护城卫士”(雄蚁)、筑巢和建立新群体所需的蚂蚁数量来调节其“人口”结构。

  “蚂蚁王国”的蚂蚁们都是彼此平等的,就连蚂蚁女王也仅仅是起“生儿育女”的作用。可以说,蚂蚁国王是一个永远协调一致的“共和国”。在这个群体中,每一只蚂蚁的功能就是设法“说服”其他蚂蚁。例如,当一只蚂蚁找到一个食物源时,它就建议“迁都”并劝其他蚂蚁一齐行动。

  “蚂蚁王国”还有一个奥秘,那就是它们拥有高效的通信手段,并以此自由地传递信息。在蚂蚁的头上长有两根“天线”,每根“天线”由11个节组成,可以同时发出11种不同波长的信号,蚂蚁们靠“天线”的相互摩擦,在数秒钟之内发出信号。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蚂蚁的“舍己为人”的精神。蚂蚁都是“利他主义”者,只要是集体利益的需要,它们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蚂蚁对同类极其友善,且习惯把食物送给饥饿的伙伴吃。每一只蚂蚁体内都有一附属胃,当它的同伴需要时,它可以把附属胃中储藏的食物献给对方。

  人们很早就观察到蚂蚁是以留在路上的化学物质气味认路的,几百米以外也能归巢。有的蚂蚁,虽然不会在爬过的路面上留下什么特殊的气味,但它们对于往返道路上的天然气味很熟悉,所以也不会迷路。最近研究证实:蚂蚁的视觉更极为灵敏。它们能辨别各种颜色,能辨别和记忆物象及天象等。例如沿路的石头、灌木和树丛等。白天以太阳辨向,黑夜能以天边极光或月光为指针。超过人眼视觉的70倍,对每秒75次的闪光不会眼花缭乱。年老的要比年轻的蚂蚁辨向经验丰富得多。大头蚂蚁比小头蚂蚁视觉好得多。因为蚂蚁眼睛是由许多个单眼组成的小复眼,眼面积与头面积成正比。

  澳大利亚有一种木蚁,是有名的“建筑师”。在营造巢穴时,它们内部分工明确,干起活来有条不紊。“搬运工”专管运输“建筑构件”——树叶,“泥瓦匠”则主司“构件”的拼接和堆砌。“搬运工”劳动时,先由领头的一只蚂蚁咬住叶片。

蚂蚁

  蚂蚁是一种昆虫。它体小,长形,黑色或褐色,头大,有一对复眼,触角长,腹部卵形。雌蚁和雄蚁都有翅膀,工蚁没有。它们在地下筑,成群穴居。

  蚂蚁很会筑巢。它们先从地面挖下洞下去,然后,它们就在地下营造它们的穴。先打一个通道,再挖出洞穴,有的做厅堂,有的做育儿室,有的做雌蚁,雄蚁,工蚁的卧室。它们往往用几片小树叶来隐藏洞口。你看它们有多聪明呀!

  蚂蚁还会搬家呢!它们搬家时,是在下雨前,因此,人们一看到蚂蚁正地搬家,就知道要理雨了!蚂蚁搬家的场面可壮观了!一队队蚂蚁“大军”来来往往。络绎不绝,有的在搬运着食物,有的蚂蚁好像在说:“大家快点!马上要下雨了!”经过一阵忙活,它们已经搬入了新家了。

  蚂蚁搬运食物也很有趣!如果,有一只蚂蚁发现了食物,客观存在就会用自已的触角碰一碰,看看是否有危险,要是没有危险它就会往回跑,找它的同伴来一起搬运,马上,就出来了一批蚂蚁,只见一只蚂蚁咬着食物,然后第二只蚂蚁搂住第一只蚂蚁的腰,就这样一只紧接着一只,好似一支拔河队伍。要是食物太大,搬不动时,它们会用沙土给它埋起来,等它腐烂后,再一蚁咬一口,把客观存在搬回去。

  你别小看蚂蚁小,其实,它的作用于很大。它们不但能预报天气,它还能做成药,使人吃下后能延年益寿。因此,我们要好好地利用它,让它为人类造福。

可爱的小蚂蚁

  朋友们,你们了解蚂蚁吗?让我来介绍介绍吧!

  蚂蚁目前有21亚科283属(afterBolton2003)(主流沿用的是16亚科的分类系统和21亚科的系统相比,新的系统从猛蚁亚科中分出了若干亚科)。蚂蚁是人们常见的一类昆虫,很容易识别。一般体小(0.5-3c,颜色有黑、褐、黄、红等,体壁具弹性,光滑或有毛。口器咀嚼式,上颚发达。触角膝状,4~13节,柄节很长,末端2~3节膨大。腹部第1节或1、2节呈结状。有翅或无翅。前足的距离大,梳状,为净角器(清理触角用)。为多态型的社会昆虫.据估计,仅有大约半数的蚂蚁——目前约为11700种——被描述了。一个更大范围的蚂蚁区系研究也有待进行。

  室内环境常见的有小家蚁,法老蚁Mono等。

  蚂蚁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昆虫,数量最多的昆虫种类。由于各种蚂蚁都是社会性生活的群体,在古代通称“蚁”。据现代形态科学分类,蚁可分两大种群:蚂蚁类和白蚁类。

聪明绝顶的小蚂蚁

  蚂蚁有一个钳子般的大嘴,头上长着细细的触角,身体分成了头部、腹部和尾部,还长着三双细细的腿。全身油亮亮的,像黑耀石一般。

  蚂蚁是自然界中的“数学家”,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蚂蚁可以精确地根据太阳的具体方位回到家,并且没有一次失误。科学家们把一只出来觅食的蚂蚁头顶上放了一块黑色的纸片,挡住太阳,可是蚂蚁还是准确无误的找到了巢穴,这又是因为蚂蚁早已经把太阳的方位记在了心中,所以蚂蚁在没有太阳的情况下也能回到家。

  蚂蚁不仅是自然界中的“数学家”,还有惊人的记忆力。兵蚁会把有的蚂蚁赶出巢穴,而有的蚂蚁则可以进入巢穴。我和你一样,也很疑惑,为什么会这样呢?不过,我现在弄清楚了,当幼蚁出生的时候,母后便会给它一个气味,就相当于现在的“身份证”。有了它,幼蚁才可以进进出出。兵蚁一生中记住了这个气味,不会出错,所以说蚂蚁有惊人的记忆力了。

  蚂蚁会互相打斗吗?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想知真假,实验便知。我把两个不同巢穴的黄蚂蚁和黑蚂蚁各选了五只,放到一个瓶子里,看看会发生什么。这十只蚂蚁刚来到这个新环境显得很不安,但过了一会儿它们就开始攻击对方。比赛很激烈,但到了最后,黄蚁胜利了。

  我知道蚂蚁会在下雨的时候会到高处去,可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今年我注意了,在蚂蚁的触角上有一根神经,它可以检测出空气中湿度的大小,如果大,就会下雨,如果不大,就不会下雨了。这就是聪明绝顶的蚂蚁家族。

蚂蚁的奥秘

  小小的蚂蚁,细微的触角,却蕴涵着如此深奥的学问,真叫人佩服,也叫人深思,这对于人类有何作用呢?蚂蚁是地球上的爬行动物,无处不在,到处可见,学了蚂蚁可以预报天气变化的知识后,我对观察蚂蚁产生了较大的兴趣。

  蚂蚁整天忙忙碌碌爬个不停,它们有时分头行动,有时成群结队,像有人在无声的指挥。我发现,不论什么时候,蚂蚁头上的两根触角总是不停的左右摆动,不论是单个蚂蚁在寻找食物,还是有几只蚂蚁在搬运食物,它们的触角总是在不停的晃呀晃,真有意思,那么他们的触角又有什么用呢?我又要打破沙锅问到底。

  经过我多次观察,我发现蚂蚁在找到食物后,在大路上碰到伙伴后,两只蚂蚁的触角都摆动得特别频繁,好像在亲切交谈。不一会儿,它们就从洞穴中搬来“大队兵马”向着有食物的时候出发。蚂蚁不会说话,怎么通过触角的摆动就会传递信息呢?科学老师说过:蚂蚁的某些棬体在不同情况下,能释放出不同的化学物质,弥散在空气中,产生不同德气味,而蚂蚁的触角上长着灵敏的嗅觉器官,通过触角的不停摆动,使蚂蚁感觉到充分的气味信息,原来,它们是在用气语言交谈,太妙了!我弄明白了,蚂蚁寻找食物时,触角的左摇右摆,是在感受空气中食物的气味。

  蚂蚁的触角又怎么能听到声音呢?我挑了几只投特别大的蚂蚁拿到放大镜下观察,原来蚂蚁的触角并不是光溜溜得,在触角鞭节上长着一圈很密的,极为纤细的长毛,一有声音,这些毛就能引起反应,频频震动,这不久是听觉毛吗

  经过长期的观察和分析,我认为蚂蚁的主要功能如下:

  1。 高度灵敏的嗅觉功能,因为找食物,认路,和伙伴交流都是用触角的。

  2。 运动功能,感受自己的空间位置,维持身体平衡,没有触角的蚂蚁无论在平地上也寸步难行。

  3。 敏锐的听觉功能,它可以帮助买接受外界的信息,躲避危险。

  总之,蚂蚁的触角是它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器官,它比眼睛等其他任何器官都重要。它的两根触角就像电视机的两根天线,时刻不停地接受外界信息。

  人们根据蝙蝠能发射并能接受超声波德原理,发明了千里眼——雷达。那么,我们不也可以模仿蚂蚁的触角而发明一种新的测试仪器么?我们不是有着广泛的前景吗

奇妙—蚂蚁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种平凡而伟大的动物——蚂蚁。别看蚂蚁非常小,但蚂蚁有许多值得人们学习的品质。

  首先,蚂蚁有勇于奉献的精神。每当遇到水灾或火灾时,蚂蚁不像其它动物四处逃窜,而是迅速抱成一团,滚出火海或大水的包围。这样,即使在外面的蚂蚁会被烧死或淹死,但里面的蚂蚁得以保全生命。

  其次,蚂蚁有团结互助的精神。每当外出觅食的蚂蚁发现食物时,它不像其它的动物一样独自吃掉,而是叫来自己的同伴,齐心协力,共同把食物运回自己的巢穴,集体分享。

  最后,蚂蚁有预报天气的功能,每当快要下雨的时候,蚂蚁就会成群结队的往高处搬家,或者加紧储备粮食。这样,人们就会知道天即将下雨了。

  因此,我们要保护蚂蚁,与蚂蚁和谐相处。

小蚂蚁

  今天,我观察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劳动能手的小动物——蚂蚁家族。

  蚂蚁是一个井然有序的大家庭,大家庭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工蚁,第二种是兵蚁,第三种是蚁后。它们各自都有各自的用处,下面就让我来给你一一讲解。

  公蚁是最普遍的蚂蚁,占蚂蚁家族的80%,主要工作室:找食物、运食物、挖地道、喂幼蚁、喂兵蚁、喂蚁后、保护幼蚁、保护蚁后….只要是粗活,都由工蚁完成。

  兵蚁也是蚂蚁家族里重要的成员,占19%。工作室赶走敌人,与工蚁一起保护蚁后。是战斗的好士兵。

  蚁后在这个家族里是最稀少的,只有一两只,任务是不停地产卵。工蚁、兵蚁都是它生的,是一族之长哦!

  蚂蚁家族真是分工明确啊!

蚂蚁

  蚂蚁是完全变态型的昆虫,要经过卵、幼虫、蛹阶段才发展成成虫,蚂蚁的幼虫阶段没有任何能力,它们也不需要觅食,完全由工蚁喂养,工蚁要先把食物吃进去,然后再吐出来喂养幼虫,成虫之间也以这种方式交换食物,幼虫的发育需要一定合适的温度,因此工蚁经常将它们搬来搬去,维持合适的发育地点,蚂蚁一般按照不同的任务分为工蚁、雄蚁和雌蚁,幼虫发育成哪种蚂蚁完全取决于幼虫阶段的喂养条件。

  工蚁刚发展为成虫的头几天,负责照顾蚁后和幼虫,然后逐渐地开始做挖洞、搜集食物等较复杂的工作,有的种类蚂蚁工蚁有不同的体型,个头大的头和牙也发展的大,经常负责战斗保卫蚁巢,也叫兵蚁,有的种类没有单独的兵蚁分工。

  一般的蚂蚁都是雌性的,但它们不负责生育,只有蚁后生育。一个蚁巢中也培养一批雄蚁和雌蚁,它们不工作,只是进食生长,都有翅膀,到成熟后一起飞出蚁巢交配,交配后雄蚁很快死亡,雌蚁寻找一个合适的地点作巢,吃掉自己的翅膀,成为蚁后,产卵发展一个新的蚁巢。

  蚂蚁是用分泌物的气味来进行交流的,由于它们平时都生活在一个蚁巢中,所以这种交流方式比其他膜翅目的昆虫发育的要好,一个蚂蚁如果发现了食物,它就会在回家的路上留下一路的气味,其他的蚂蚁就会沿着这条路线去找食物,并不断地加强气味。如果这里的食物被采集完了,没有蚂蚁再来,气味就会逐渐消散。如果一只蚂蚁被碾碎,就会散发出强烈的气味,立即引起其他蚂蚁警惕,都处于攻击状态。有的种类的蚂蚁还会散发一种迷惑敌人的气味。

  蚂蚁和其他昆虫一样,是依靠触角辨别气味的,触角的第一节膨粗,有膝状弯曲,非常灵活。由于触角是一对,因此既能辨别气味的强度,也能辨别气味来源的方向距离,成虫以互相交换反哺的食物,通过其气味互相了解对方的健康和营养状况,对方发现的食物等信息。同时也能区别对方属于从事那种任务的集团,如负责挖洞筑巢的,或是负责搜集食物的等。蚁后也不断地分泌一种气味,一旦这种气味停止了,工蚁就会培养新的蚁后。

  蚂蚁用两个大牙叮咬的方式进行攻击或自卫,咬时会分泌出蚁酸,刺激被叮咬的伤口红肿疼痛。

  蚂蚁的种类很多,其生活方式也不尽相同,有集中生活方式比较特殊的蚂蚁:

  在非洲和南美洲有一种行军蚁,它们不筑固定的巢,而是成集团地活动,不停地迁徙,一路上吃掉所有它们碰到的昆虫和小动物,在行进过程中工蚁用自己的身体为幼虫和蛹搭建临时宿营地。行军蚁用气味分辨自己的家族,任何外来者都会受到攻击。

  在亚马逊河流域,有几种蚂蚁专门掠夺其他种蚂蚁的蛹,孵化后将它们当作自己的奴隶,这样它们省去许多喂养幼虫的麻烦。如红牧蚁大部分工作都是依赖于奴隶完成的。

  蚂蚁一般可以清除动物尸体,使土壤疏松,有利于农业,有的种类的蚂蚁可以捕食农业害虫,如织叶蚁(Oecophyllas)可防治柑橘叶甲,竹筒蚁(Tetra)可防治甘蔗螟虫。但也有许多种蚂蚁会危害农作物,保护害虫,破坏建筑物,甚至攻击咬伤人。

  但对建筑物造成极大破坏的白蚁并不属于蚁类,是属于等翅目的昆虫,虽然白蚁有些习性和蚂蚁相似。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最常见的几种蚂蚁

附近旅游景点免费 周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