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离地球有多远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我们身在何方(二)月球迷茫上

  让我们放眼望向月球。

  月球,俗称月亮,古称太阴,是环绕地球运行的一颗卫星。它是地球的一颗固态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是39万千米)。

  古时候,人们首先认为“天圆地方”,后来渐渐认识到月球和太阳,才推测地球也是球体。直到麦哲伦带领船队实行了环球航行后,才有更多人相信地球是圆的。现在,科学家在太空中拍摄了地球的卫星照片,在一百分确定地球是圆的。这中间,也有一些月球的功劳呢。

  1969年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成为最先登陆月球的人类。1969年9月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返回地球,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至阿波罗17号结束。月球是被人们研究得最彻底的天体。人类至今第二个亲身到过的天体就是月球。月球的年龄大约已有46亿年。月球与地球一样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平均厚度约为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为1000摄氏度,所以很可能是熔融状态的。月球直径约3474.8公里,大约是地球的1/4、太阳的1/400,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相当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的1/400,所以从地球上看月亮和太阳一样大。月球的体积大概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差不多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球表面的重力约是地球重力的1/6。

  月球永远都是一面朝向我们,这一面习惯上被我们称为正面。另外一面,除了在月面边沿附近的区域因天秤动而中间可见以外,月球的背面绝大部分不能从地球看见。在没有探测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个未知的世界。月球背面的一大特色是几乎没有月海这种较暗的月面特征。而当人造探测器运行至月球背面时,它将无法与地球直接通讯。

  月球每27.321666天绕地球运行一周,而每小时相对背景星空移动半度,即与月面的视直径相若。与其他卫星不同,月球的轨道平面较接近黄道面,而不是在地球的赤道面附近。

  相对于背景星空,月球围绕地球运行(月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称为一个恒星月;而新月与下一个新月(或两个相同月相之间)所需的时间称为一个朔望月。朔望月较恒星月长是因为地球在月球运行期间,本身也在绕日的轨道上前进了一段距离。

  严格来说,地球与月球围绕共同质心运转,共同质心距地心4700千米(即地球半径的3/4处)。由于共同质心在地球表面以下,地球围绕共同质心的运动好像是在“晃动”一般。从地球南极上空观看,地球和月球均以顺时针方向自转;而且月球也是以顺时针绕地运行;甚至地球也是以顺时针绕日公转的,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地球、月球相对于太阳来说拥有相同的角动量,即“从一开始就是以这个方向转动”。

  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月球亮度随日、月间角距离和地、月间距离的改变而变化。平均亮度为太阳亮度的1/465000,亮度变化幅度从1/630000至1/375000。满月时亮度平均为-12.7等(见)。它给大地的照度平均为0.22勒克斯,相当于100瓦电灯在距离21米处的照度。月面不是一个良好的反光体,它的平均反照率只有7%,其余93%均被月球吸收。月海的反照率更低,约为9%。月面高地和环形山的反照率为17%,看上去山地比月海明亮。月球的亮度随月相变化而变化,满月时的亮度比上下弦要大十多倍。

  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再加上月面物质的热容量和导热率又很低,因而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很大。白天,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夜晚,温度可降低到-183℃。这些数值,只表示月球表面的温度。用射电观测可以测定月面土壤中的温度,这种测量表明,月面土壤中较深处的温度很少变化,这正是由于月面物质导热率低造成的。

  从月震波的传播了解到月球也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厚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占了月球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1000℃,很可能是熔融的,据推测大概是由Fe-Ni-S和榴辉岩物质构成。

  在46亿年之前,地球正在孕育当中,地球上的生命更没有诞生。太阳系还处于混沌初开的太阳星云阶段。在年轻太阳的周围,庞大的气体尘埃星云中,尘埃与块状岩石不断的凝聚、碰撞、吸积,星云中的部分物质开始生成为环绕太阳的行星和卫星系统。

  对于40亿年前月球的形成。人们提出了多种假说。一种假说是分裂说。即有人认为在太阳系形成初期。地球和月球原是一个整体,那时地球还处于熔融状态,由于地球自转非常快,因此月球通过离心力从地壳中分裂出来了。但这要求地球的初始旋转速度太快以至难以令人置信。另一种假说是俘获说,即有人认为月球是地球通过地心引力俘获的现成天体。但这要求一个实际上不可行的扩展的地球大气层来散发穿过大气层的月球的能量。还有一种假说是同源说。即有人认为地球和月球是在最原始的吸积盘里形成的。但这无法解释月球中金属铁的剥夺。而且这些假说还不能解释地一月系统所要求的高标准角动量。

  还有一种假说是碰撞说。即有人认为地-月系统是一次大碰撞的结果: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撞上刚刚形成的原始地球。爆炸的物质进入环绕地球的轨道。然后积聚形成月球。然而。陨石分析表明火星和行星这些太阳系内的天体具有与地球大不相同的氧和钨同位素组成。而地球和月球具有几乎相同的同位素组成。发表在2012年的对Apollo月球样本所作的钛同位素分析也表明月球和地球具有相同的组成。这与月球形成的碰撞说相矛盾。另外,若真的发生了这样的碰撞。则碰撞过程中所释放的巨大能量以及随后在地球轨道中发生的物质重聚将融化整个地球外壳,形成岩浆海洋。新形成的月球上也有它自己的岩浆海洋。估计海洋深度从500k整个月球半径之长而事实并非如此。可见碰撞说也不成立。

  既然月球既不是被地球俘获的一个现成天体。也不是地球与别的天体碰撞的产物。因此月球只能是地球自身的产物。但是,地球也不具有足够的转速来把与地球紧密相连的月球部分随意抛出去。因此。月球应该是在特殊力的综合作用下从地球分离出来。进入绕地球旋转的轨道,形成环地卫星。

  月球表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亮区是高地,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带,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早期的天文学家在观察月球时,以为发暗的地区都有海水覆盖,因此把它们称为“海”。著名的有云海、湿海、静海等。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脉,那里层峦叠嶂,山脉纵横,到处都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即月坑,这是一种环形隆起的低洼形。月球上直径大于1000米的环形山多达33000多个。位于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公里,可以把整个海南岛装进去。最深的山是牛顿环形山,深达8788米。除了环形山,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脉。高山和深谷叠现,别有一番风光。

  月球背面的结构和正面差异较大。月海所占面积较少,而环形山则较多。地形凹凸不平,起伏悬殊最长和最短的月球半径都位于背面,有的地方比月球平均半径长4公里,有的地方则短5公里(如范德格拉夫洼地)。背面未发现“质量瘤”。背面的月壳比正面厚,最厚处达150公里,而正面月壳厚度只有60公里左右。

  环形山这个名字是伽利略起的。是月面的显著特征,几乎布满了整个月面。最大的环形山是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千米,比海南岛还大一点。小的环形山甚至可能是一个几十厘米的坑洞。直径不小于1000米的大约有33000个。占月面表面积的7%-10%。

  在地球上的人类用肉眼所见月面上的阴暗部分实际上是月面上的广阔平原。由于历史上的原因,这个名不副实的名称保留下来。

  已确定的月海有22个,此外还有些地形称为“月海”或“类月海”的。公认的22个绝大多数分布在月球正面。背面有3个,4个在边缘地区。在正面的月海面积略大于50%,其中最大的“风暴洋”面积约五百万平方公里,差不多九个法国的面积总和。大多数月海大致呈圆形,椭圆形,且四周多为一些山脉封闭住,但也有一些海是连成一片的。除了“海”以外,还有五个地形与之类似的“湖”——梦湖、死湖、夏湖、秋湖、春湖,但有的湖比海还大,比如梦湖面积7万平方千米,比汽海等还大得多。月海伸向陆地的部分称为“湾”和“沼”,都分布在正面。湾有五个:露湾、暑湾、中央湾、虹湾、眉月湾;沼有三个:腐沼、疫沼、梦沼,其实沼和湾没什么区别。

  月海的地势一般较低,类似地球上的盆地,月海比月球平均水准面低1-2千米,个别最低的海如雨海的东南部甚至比周围低6000米。月面的反照率(一种量度反射太阳光本领的物理量)也比较低,因而看起来显得较黑。

  月面上高出月海的地区称为月陆,一般比月海水准面高2-3千米,由于它返照率高,因而看来比较明亮。在月球正面,月陆的面积大致与月海相等但在月球背面,月陆的面积要比月海大得多。从同位素测定知道月陆比月海古老得多,是月球上最古老的地形特征。

  在月球上,除了犬牙交差的众多环形山外,也存在着一些与地球上相似的山脉。月球上的山脉常借用地球上的山脉名,如阿尔卑斯山脉,高加索山脉等等,其中最长的山脉为亚平宁山脉,绵延1000千米,但高度不过比月海水准面高三、四千米。山脉上也有些峻岭山峰,过去对它们的高度估计偏高。如今认为大多数山峰高度与地球山峰高度相仿。1994年,美国的克莱门汀月球探测器曾得出月球最高点为8000米的结论,根据“嫦娥一号”获得的数据测算,月球上最高峰高达9840米。月面上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6个,5000-6000米20个,3000-6000米则有80个,1000米以上的有200个。月球上的山脉有一普遍特征:两边的坡度很不对称,向海的一边坡度甚大,有时为断崖状,另一侧则相当平缓。

  除了山脉和山群外,月面上还有四座长达数百千米的峭壁悬崖。其中三座突出在月海中,这种峭壁也称“月堑”。

  月面上还有一个主要特征是一些较“年轻”的环形山常带有美丽的“辐射纹”,这是一种以环形山为辐射点的向四面八方延伸的亮带,它几乎以笔直的方向穿过山系、月海和环形山。辐射纹长度和亮度不一,最引人注目的是第谷环形山的辐射纹,最长的一条长1800千米,满月时尤为壮观。其次,哥白尼和开普勒两个环形山也有相当美丽的辐射纹。据统计,具有辐射纹的环形山有50个。

  形成辐射纹的原因至今未有定论。实质上,它与环形山的形成理论密切联系。许多人都倾向于陨星撞击说,认为在没有大气和引力很小的月球上,陨星撞击可能使高温碎块飞得很远。而另外一些科学家认为不能排除火山的作用,火山爆发时的喷射也有可能形成四处飞散的辐射形状。

  地球上有着许多著名的裂谷,如东非大裂谷。月面上也有这种构造----那些看来弯弯曲曲的黑色大裂缝即是月谷,它们有的绵延几百到上千千米,宽度从几千米到几十千米不等。那些较宽的月谷大多出现在月陆上较平坦的地区,而那些较窄、较小的月谷(有时又称为月溪)则到处都有。最著名的月谷是在柏拉图环形山的东南连结雨海和冷海的阿尔卑斯大月谷,它把月球上的阿尔卑斯山拦腰截断,很是壮观。从太空拍得的照片估计,它长达130千米,宽10-12千米。

  2014年10月5日,科学家在月球上发现一个隐藏于地下的巨形的方形结构。这一结构宽2500公里,科学家们认为这是一条古老的裂谷系统,后来其中充填了岩浆。

  月球的表面却被巨大的玄武熔岩(火山熔岩)层所覆盖。早期的天文学家认为,月球表面的阴暗区是广阔的海洋,因此,他们称之为“”,这一词在拉丁语中的意思就是“大海”,当然这是错误的,这些阴暗区其实是由玄武熔岩构成的平原地带。除了玄武熔岩构造,月球的阴暗区,还存在其他火山特征。最突出的,例如蜿蜒的月面沟纹、黑色的沉积物、火山园顶和火山锥。不过,这些特征都不显著,只是月球表面火山痕迹的一小部分。

  与地球火山相比,月球火山可谓老态龙钟。大部分月球火山的年龄在30-40亿年之间;典型的阴暗区平原,年龄为35亿年;最年轻的月球火山也有1亿年的历史。而在地质年代中,地球火山属于青年时期,一般年龄皆小于10万年。地球上最古老的岩层只有3.9亿年的历史,年龄最大的海底玄武岩仅有200万岁。年轻的地球火山仍然十分活跃,而月球却没有任何新近的火山和地质活动迹象,因此,天文学家称月球是“熄灭了”的星球。

  地球火山多呈链状分布。例如安底斯山脉,火山链勾勒出一个岩石圈板块的边缘。夏威夷岛上的山脉链,则显示板块活动的热区。月球上没有板块构造的迹象。典型的月球火山多出现在巨大古老的冲击坑底部。因此,大部分月球阴暗区都呈圆形外观。冲击盆地的边缘往往环绕着山脉,包围着阴暗区。

  月球阴暗区主要出现在月球较远的一侧。几乎覆盖了这一侧的1/3面积。而在较远一侧,阴暗区的面积仅占2%。然而,较远一侧的地势相对更高,地壳也较厚。由此可见,控制月球火山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地表高度和地壳厚度。

  2013年据国外媒体报道,NASA正在开发一种新型月球车用来寻找月球上的“水资源”,科学家已经发现月球两极地区存在大量的冰水物质,如果将这些“水资源”开采,或可满足未来登月以及地月轨道补给站的需求。新型月球水资源及矿物探测器将于2017年发射,可对月球风化层、表面环境、氧气以及挥发物提取并探测。月球车将采用太阳能为主要动力,但这并非最佳选择,因为冰水物质存在于月球两极的永久阴影区内,这里并没有太阳光的照射。

  未来的月球基地将使用来自月球极区的冰冻水,也可供给地月轨道上的空间站。

  月球车只能充满电后进入永久阴影区,对此NASA肯尼迪航天中心前项目主管威廉·拉尔森认为正常情况下需要使用核动力月球车对月球“水资源”以及挥发物进行探索,由于经费的问题只能选择太阳能,该动力更加实惠,项目预算只有2.5亿美元,其中包括了发射火箭的费用。当月球车成功登陆月球后,大约有2.5天的光照时间,并开始寻找氢,然后会进入两天的黑暗期。科学家为月球配备了钻探工具,使之可以对月球表面下大约1米的深处进行探测,提取固体样品后对其进行加热,希望能产生液态水。

  威廉·拉尔森认为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对月球冰进行勘探,是否能寻找到水资源依然是个未知数,此外,科学家还试图从月球土壤样本中提取氧气。如果月球探水计划获得成功,甚至可以建造月球“淡水厂”,将永久阴影区的冰冻水提取并供给月球基地或地月系的轨道空间站。

  美国宇航局LCROSS探测器对月球南极附近的撞击坑探测发现,其中存在大约5%的冰冻水,但是月球水资源起源于何处,仍然是个迷。有研究提出月球极区永久阴影区内的冰冻水来源于彗星和小行星,加州大学洛杉矶分科学家戴维·佩奇认为月球极区异常地寒冷,我们可通过发射探测器不断寻找月球水资源与矿物质的分布。

  月球的地心引力仅为地球的1/6,这意味着月球火山熔岩的流动阻力,较地球更小,熔岩行进更为流畅。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月球阴暗区的表面大都平坦而光滑。同时,流畅的熔岩流很容易扩散开,因而形成巨大的玄武岩平原。此外,地心引力小,使得喷发出的火山灰碎片能够落得更远。因此,月球火山的喷发,只形成了宽阔平坦的熔岩平原,而非类似地球形态的火山锥。这也是月球上没有发现大型火山的原因之一。

  下期将为大家继续讲述月球的故事。

月球离地球有多远

月球之旅

  我是一名科技迷,最近我对月球很感兴趣。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说月亮上有嫦娥、有玉兔,听着很让人向往啊!但是呢,从我最近查阅的资料中得知:月球上既没有空气,也不见水源,那么,也不会有人了吧!我还知道:月球离我们有38万公里,是地球的唯一的一颗卫星;关于月球还有十大未解之谜呢。到底这些谜是怎么回事呢?想着想着,我的眼睛就睁不开了。

  忽然,一束白光击中了我,迷迷糊糊之间,我已到了一个陌生的星球:这里灰沉沉的,到处是高高矮矮的环形山,遥远的星空中还有一颗蔚蓝色的星球……这一切怎么这么熟悉呢?脑海里突然浮现出最近看过的关于月球的资料片,原来那颗蓝色的星球就是地球,那我脚下这就是月球喽?我高兴地一下子跳起来,没想到竟然跳了6、7米高,落下来把我摔了个“嘴啃泥”,我才想起,月球的重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在地球上跳一米,在这儿就能跳6米。

  我一边蹦蹦跳跳的往前走,一边欣赏月球上的奇特景色。突然,一架UFO出现在我眼前,一圈白光闪烁,从里面跳出几个“小绿人”,其中个子最高的一个邀请我去他们的基地做客,我虽然很想去,但还是很害怕,万一外星人抓我去做试验怎么办?那个看起来是头儿的小绿人就向我解释:他们是赛博坦星球的,在40亿年前,驾驶着他们的太空母舰,就是地球人口中的月球,无意中来到太阳系,因为动力故障被地球引力捕获,就成了地球的卫星了。月球是中空的,因为他们就生活在里面。他们对我没有恶意的。我一边接受赛博坦人的邀请,一边乐滋滋的想着,回去一定要把这个爆炸性的消息发表出来,嗯,题目就叫《月球起源之谜》。

  我正兴奋的时候,一圈白光向我照来,我费劲的睁开眼睛,正看到窗外亮晃晃的阳光照进来。哦,原来那只是一个梦啊!

月球

  要想知道月球,首先得了解月球,那么我就来介绍一下月球吧!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与地球的平均距离为38。44万公里,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月球本身并不能发光,人们所看到的月光是它所反射的太阳光线。月球的体积仅为地球体积的1/48,面积与亚洲的面积相当,质量大概是地球的1/81,密度是地球的3/5。

  那么月球上的一天比地球上的长吗?答案是肯定的。在月球上看到太阳东升西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自太阳从东边升起之后,一定要经过180多个小时才能升到中天,从中天移到西边“地平线”落下,也需要180多个小时;在经过360多个小时的黑夜,才算一个完整的“昼夜”。准确的说,地球上的一个昼夜是23小时56分04秒;那么月球上的“一昼夜”则为27。32天!

  在月球上,人们还可以自由自在的跨越三四米高的障碍。因为月球比地球小的多,因此,月球上的引力仅为地球的1/6。所以,假如你凭借你现在在地球上跳的高度,到月球上起跳的话,你就能成为一名跳高健将。

  经过我的介绍,你已经知道月球了吧,其它的就要靠自己去摸索了。

科普作文:关于月球的知识

  月球俗称月亮,也称太阴,是地球的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月球距离地球平均为384,401公里。这段距离约为地球赤道周长的10倍。月球轨道呈椭圆形,近地点平均距离为363300公里,远地点平均距离为405500公里。月球直径为3476公里,约为地球直径的3/11。月球表面面积大约是地球表面面积的1/14,比亚洲面积稍小。月球的体积只相当于地球体积的1/49。月球质量约等于地球质量的1/81.3。月球物质的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3.34克,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3/5。月面上自由落体的重力加速度地球上表面重力加速度的1/6。月球上的逃逸速度约为每秒2.4公里,为地球上的逃逸速度的1/5左右。

  月球在环绕地球作椭圆运动的同时,也伴随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每年一周。月球不但处于地球引力作用下,同时也受到来自太阳引力的影响,所以具有十分复杂的轨道运动。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但能反射太阳光。由于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因此,地球上的观测者所见到的月球被照这部分也在不断变化,从而产生不同的视形状。这叫月相。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月相变化的周期性,给人们提供了一种计量时间的尺度。阴历或农历月就是以月相为基础,星期也是由此演化而来。

  自古以来人们就知道,月球总以相同的一面向着地球。这是由于月球自转周期恰好和月球绕地球转动的周期相等造成的,而这两个周期相同则是潮汐长期作用的结果。

  月球赤道面同它的轨道面有6度41分的倾角。因为这一倾角的存在和月球绕转速度的不均匀等原因,在月球运动过程中,地面上某一点的观测者多少还能看出月面边沿有前后的摆动。从地面观测,不止看到月球的半面,而且能看到月球的59%,其余41%则不能直接看到。

  月球形状也是南北极稍扁、赤道稍许隆起的扁球。它的平均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500米。南北极区也不对称,北极区隆起,南极区洼陷约400米。月球重心和几何中心并不重合,重心偏向地球2公里。这一结论已为"阿波罗号"登月获得的资料所证实。

  月面上山岭起伏,峰峦密布。此外,还有洋、海、湾、湖等各种特征名称。其实,月面上并没有水。只是早年观测者凭借想象,借用地球上的名称而已,最多不过有某些形态上的相似罢了。

  月面上的最明显的特征是环形山,通常指碗状凹坑结构。其中大的直径可超过100公里,小的不过是些凹坑。直径大于1公里的环形山总数3万多个,占月球表面积的 7~10%。环形山大多以著名天文学家或其他学者的名字命名,月球背面有4座环形山,分别以中国古代天文学家石申、张衡、祖冲之、郭守敬命名。月面最大的几个环形山是: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公里;克拉维环形山,直径233公里;牛顿环形山,直径230公里。许多环形山的中心区有中央峰或中央峰群,高达2.5公里。

  肉眼所看到的月面上的暗淡黑斑叫“月海”,它们是广阔的平原。在月球正面,月海面积约占整个半球表面的一半。已知月海共22个(包括背面),其中最大的叫风暴洋,面积约500万平方公里。雨海面积约90万平方公里。月面中央的静海面积约26万平方公里。此外,较大的还有澄海、丰富海、危海、云海等。月海大多具有圆形封闭的特点,四周是山脉。有些月海伸向陆地称为湾,小的月海则称为湖。

  月陆是月面上高出月海的地区,一般高出2~3公里。月陆主要由浅色的斜长岩组成,其反照率较高。月球正面的月陆与月海面积大致相等,而背面则月陆面积大些。月陆形成的年代经同位素年龄测定为46亿年,比月海要早。月球上也存在一些山脉,大多以地球上的山名命名,如亚平宁山脉、高加索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最长的山脉长达1000公里,往往高出月海3~4公里。最高的山峰在月球南极附近,高达9000米,比地球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还高。除山脉外,还有长达数百公里的峭壁,最长的是阿尔泰峭壁。

  月面上有一些辐射纹, 典型的有第谷环形山和哥白尼环形山周围的辐射纹。第谷环形山有辐射纹12条,从环形山周围呈放射状向外延伸,最长的达1800公里,满月时看得最清楚。其成因尚无定论:有人说是火山爆发形成的;也有人认为是陨石轰击月面造成的。

  长期天文观测与登月的直接考察证实,月球周围没有明显的磁场。月球磁场强度不及地球磁场的1/1000。月球上更没有像地球和木星那样的辐射带。月球上不存在任何形态的水,完全没有大气,几乎接近真空状态。通过月球火箭探测查明:月球正面有称为"重力瘤"或"质量瘤"的重力异常区,达12处之多;月球表面大部分地区为一层厚度不等的月尘和岩屑所覆盖。

  月球没有像地球大气那样的保护层,月面直接受到流星体的猛烈冲击,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月岩的化学成分、岩屑大小、玻璃含量以及再结晶的程度。月球早期广泛发生火山爆发,喷出大量熔浆,从而形成月面上广阔的熔岩平原。

  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它的亮度随日、月间角距离和地、月间距离的改变而变化。它的平均亮度为太阳亮度的1/465000,亮度变化幅度从1/630000至1/375000。满月时亮度平均为 -12.7等。它给大地的照度平均相当于100瓦电灯在距离21米处的照度。月面不是一个良好的反光体,它的平均反照率只有7%,其余93%均被月球吸收。月海的反照率更低,约为 6%。月面高地和环形山的反照率为17%,看上去山地比月海明亮。

  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再加上月面物质的热容量和导热率又很低,因而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很大。白天,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摄氏度;夜晚,温度可降低到零下183摄氏度。这些数值,只表示月球表面的温度。用射电观测可以测定月面土壤中的温度,而且所用的射电波的波长愈长,愈能探测到月面土壤中较深处的温度。这种测量表明,月面土壤中较深处的温度很少变化,这正是由于月面物质导热率低造成的。

  从月震波的传播了解到月球也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厚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 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1000摄氏度,很可能是熔融的。

  月球背面的结构和正面差异较大。月海所占面积较少,而环形山则较多。地形凹凸不平,起伏悬殊。最长和最短的月球半径都位于背面,有的地方比月球平均半径长4公里,有的地方则短5公里(如范德格拉夫洼地)。背面未发现"质量瘤"。背面的月壳比正面厚,最厚处达150公里,而正面月壳厚度只有60公里左右。

月球

  月球,地球的近邻,人类的朋友.虽说是近邻,但月球离地球有38万公里,真是可望不可即.

  在1969年的7月,美国宇航员代表我们第一次拜访了月球.

  月球,那个熟悉而陌生的星球.熟悉,是因为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月球的传说和神话.陌生,是因为除了科学家和登上过太空的宇航员外,我们谁也没亲眼看见过,它具体是什么样子,我们只能查阅资料:

  月球的表面是有平原、山峰和山谷组成的荒漠,还有许多由于太空物体高速撞击月球表面而形成的陨石坑.月球上没有供人类呼吸的空气,但是可能有供饮用的水.大约在2003年9月在月球的阴面的一个很深的陨石坑底发现了冰,科学家门认为这些冰可能是某次与月球相撞的彗星带来的,彗星的冰没有融化是因为月球的背阴面温度非常低.

  月球沿着椭圆形的轨道围绕地球运行,科学家们认为在月球形成的很久以前,地球被另一个太空物体抛向空中而形成了月球.

  探索月球的奥秘真是多姿多彩,如果有一天,我一定要上去看看.

如果月球离我们再近一些

  秋高气爽,又是夜晚仰望星空的好时节。看着天空中那个又圆又大的玉盘,你有没有突发奇想:如果月球靠我们再近一点儿,我们也就能看到更大、更亮的月球,说不定还能看到飞抵月球的外星人呢。

  没错,月球靠我们越近,我们所看到的月球就会越大。而且每隔几天,我们就会看到一次满月,因为月球离我们越近,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也跟着缩短了。

  除此之外,我们还会得到一个惊喜——看到月球的另一面。因为月球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产生差别,不会再只拿一面脸对着我们了。

  看到这里,你或许希望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能再近一些。

  如果你真有这样的想法,希望你马上打消这样的念头。因为,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想法。

  为什么

  月球之危险

  如果月球离地球很近,近到只有几千千米,地球强大的吸引力可能会将月球撕得粉碎,让其变成尘埃飘浮在大气层中。

  地球之危险

  如果月球向地球靠近,地球会将月球撕碎的同时,地球一样会受到月球的“反击”。

  最明显的现象就是潮汐的变化,覆盖了70%地球表面的海水会受到月球强烈的吸引,立时,海浪不再那么可爱,它们会像海啸一样可怕,汹涌的巨浪将会掀翻船只、摧毁沙滩,甚至冲上山谷、淹没城市。

  接下来,潮汐的变化会改变地壳重力的变化,再加上地球内部是液态,陆地表面也会随之涨落,从而诱发地震、海啸、火山喷发、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

  宇宙之危险

  更可怕的是——由于月球轨道的改变将打破宇宙的平衡,使太阳系,甚至整个银河系发生改变,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现在,你不再想月球更近一些了吧

月球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月球可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01千米.它的平均直径约为3476千米,比地球直径的1/4稍大些.月球的表面积有3800万千米,还不如我们亚洲的面积大.月球的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重力则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

  我们平时看到的月亮,如一盏明灯。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它的亮度随日月间角距离和地月间距离的改变而变化。

  球的表面是由平原、山峰和山谷组成的荒漠.还有许多由于太空物体高速撞击月球表面而形成的陨石坑.还有洋、海、湾、湖等各种特种名称。环形山是碗状凹坑结构。直径大于1千米的环形山有33000多个。许多环形山的中央有中央峰或峰群。肉眼所看到的月面上的暗淡黑斑叫月海,是广阔的平原。月海有22个。最大的是风暴洋,面积500万平方千米。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在加上月面物质的热容量和导热率又很低,因而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很大。

  月球以椭园轨道绕地球运转.这个轨道平面在天球上截得的大圆称“白道”.白道平面不重合于天赤道,也不平行于黄道面,而且空间位置不断变化.周期173日。月球轨道对地球轨道(黄道)的平均倾角为5°09′。

  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周期27.32166日,正好是一个恒星月,所以我们看不见月球背面。天平动是一个很奇妙的现象,它使得我们得以看到59%的月面.主要有以下原因:1.在椭园轨道的不同部分,自转速度与公转角速度不匹配。2.白道与赤道的交角。月球绕地球转动的周期:朔望月29.53059日;恒星月27.32166日。

  你知道吗?在月球运行过程中,进入地影,就会发生月食。月食是怎样形成的呢?月球进入地球的半影时,为半影食;月球进入地影中为月偏食;月亮全部进入地球的本影,那就是月全食了。说到月全食,就告诉你一个有趣的传说:16世纪初,哥伦布航海到了南美洲的牙买加,与当地的土著人发生了冲突。哥伦布和他的水手被困在一个墙角,断粮断水,情况十分危急。哥伦布知道这天晚上要发生月全食,就向土著人大喊,“再不拿食物来,就不给你们月光!”到了晚上,哥伦布的话应验了,果然没有了月光。土著人见状诚惶诚恐,赶快和哥伦布化干戈为玉帛。

  月食都发生在望(满月),但不是每逢望都有月食。在一般情况下,月亮不是从地球本影的上方通过,就是在下方离去,很少穿过或部分通过地球本影,因此,一般情况下就不会发生月食。

  关于月球的知识,还有许多许多。让我们好好学习,解出“未知数”吧!

地球与月球的描述

  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规则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赤道半径约长6378.137K这点差别与地球的平均半径相比,十分微小,从宇宙空间看地球,仍可将它视为一个规则球体。如果按照这个比例制作一个半径为1米的地球仪,那么赤道半径仅仅比极半径长了大约3毫米,凭着人的肉眼是难以察觉出来的,因此在制作地球仪时总是将它做成规则球体。

  目前科学家对地球的年龄再次进行了确认,认为地球产生要远远晚于太阳系产生的时间,跨度约为1.5亿年左右。这远远晚于此前认为的30-4500万年。此前科学家通过太阳系年龄计算公式算出了太阳系产生的时间为45.68亿年前,而地球产生的年龄要比太阳系晚30万年到4500万年左右,大约为45亿年前左右。在2007年时,瑞士的科学家对此数据进行了修正,认为地球的产生要在太阳系形成的6200万年之后。

  地球和月亮的成因得到了大部分科学家的认可:是由于两颗金星水星大小的行星发生了相撞,进而产生了现在的地球和月球。科学家们通过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进而对地球和月球的年龄进行测算,不过由于当时科学技术并未像今天这样发达,所得出的数据也并非完全准确。地球的卫星是月球。

  月球俗称月亮,在太阳系中是地球中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是最明显的天然卫星的例子。在太阳系里,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里面都有天然卫星。月球的年龄大约有46亿年。月球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平均厚度约为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状态的。月球直径约3476公里,是地球的1/4。体积只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球表面的重力差不多是地球重力的1/6。

  1953年美国青年学者米勒在实验室用充有甲烷,氨气,氢气和水的密闭装置,以放电,加热来模拟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合成了一些氨基酸,有机酸和尿素等物质,轰动了科学界。这个实验的结果更具说服力地表明,早期地球完全有能力孕育生命体,原始生命物质可以在没有生命的自然条件下产生出来。

地球和月球作文

  虽然月球离地球有384000公里,但是月球与地球的关系密不可分。

  没有了月球,地球就一直是白天,没有月亮,只有太阳,光芒火辣辣地射向大地,不只是人类,还有动物,甚至全世界的生物都会死亡。到那时候,全宇宙都没有了生命,整个宇宙非常死寂。地球孤零零的一个人在那等着,盼着。盼着一个个新生命的到来,陪它玩耍,唱歌,跳舞。

  没有了地球,月球甚至会不复存在。因为地球绕着太阳转,月球绕着地球转。没有了地球,月球当然会不存在,所以如果,没有了太阳,就会没有了地球,如果没有地球和月球,那么宇宙就会失去了色彩,如果宇宙失去了色彩,就会变得黯淡无光。所以,地球和月球密不可分。

  在茫茫的宇宙星河中,我们为什么会生活在地球上,而不是生活在其它的星球上?因为地球比其它星球要美丽得多。有山,有水,有土壤,有动物,有植物,有生命。你瞅瞅,其它星球上哪有这些。地球之所以美丽,是因为有太阳和月亮的关怀和关爱,太阳给地球生命,让地球茁壮成长,而月球则像个母亲一样,用寂静让地球安静下来。

  如果我们把太阳的火热比喻成父亲给予我们的温暖,那月亮就母亲一样,用它温柔的目光,每晚带给我们的是宁静和安详。每一个孩子都需要爸爸妈妈的爱和关怀,缺一不可。有了爸爸妈妈的爱,我们的生活才会开开心心!

  这就是地球和月球密不可分的原因!

地球与月球之间

  月地平均距离384000公里

  月地最近距离356400公里

  月地最远距离406700公里

  月球直径3476公里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引力场形成了有趣的现象。最显而易见的便是潮汐现象。月球正对地球一点的引力为最大,反面一点则相对弱小一些。地球,特别是海洋并不是完全地固定的,而是朝月球方向略有延伸的。从地球表面为透视角观察的话,会看到地球表面的两个膨胀点,一个正对月球,另一个则正对反面。这效果对海洋比对因态地壳强烈得多,所以海洋处膨胀得更高。另外因为地球自转比月球在轨道上快,膨胀每天一次,每天的大潮一共有两次。

  但是地球也并不完全是一个流体,地球的自转导致地球在正对月球下方的膨胀非常轻微。这意味着由于地球自转扭力及月球上的加速度影响,使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影响力并不十分确切地存在于两球心连线上。这也使得地球不断向月球提供自转能量,使得自转速度每世纪减慢1.5微秒,也使月球公转地球轨道每年增加3.8米。(相反的结果也导致了火卫一和海卫一的不寻常公转轨道)。

  不对称的引力交互作用也使月球自转同步。比如,它的轨道位相始终相对固定,使得朝向地球的一面一、月球的几大谜团

  月球起源之谜:目前,人类关于月球的起源,一共提出了三种假说,月球被捕获说、地月同源说和地球分裂说。到目前为止,三种假说都没有取得强有力的证据,因此产生了第四种假说“月球”

  月球年龄之谜: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标本,可据以测定月球的年龄。经分析发现,与地球上90%年龄最大的岩石相比,月球岩石99%的年龄更长。1973年,世界月球研讨会上曾测定一块月球岩石年龄为53亿岁,而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7亿岁。有些科学家提出,在地球形成之前,月球早已在星际空间形成了。

  另外,还有月球环形山形成之谜、月球土壤的年岁比岩石年岁更大之谜、月球受撞击发出巨响之谜、月球上不锈铁之谜、干燥的月球上大量水气之谜等。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月亮小练笔150字

高一家长鼓励孩子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