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最长的古诗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柯南带眼镜的十大理由

  1

  柯:“唉,想当年我也是个风流倜倘,英俊潇洒,玉树林风,

  人见人爱,花见花开,棺材见了掀了盖的,

  迷倒万千纯情少女心的宇宙超级绝种大帅哥工藤新一,

  可没想到天妒帅哥(上帝:我有这么小气没?)

  半路杀出个GIN来逼我吃下APXT--4689使我缩水,哦不,

  是缩小,本来我缩小更是迷倒亿万纯情少女心,

  可又不知半路杀出个青山刚昌来,嫉妒我的帅像,

  硬给我戴一副眼镜,5~5~5~5~”(唱:“这都是月亮惹的祸……震碎了800块玻璃。”玻璃厂:“我今生做了什么孽呀!你要让我倒闭。”)

  2

  柯:“因为青山是我的生父,我可是个大孝子0,他都戴眼镜了,

  你说我能不戴吗?”(优作:“5~5~5~5~5~5~柯柯~~~那我呢?”)

  3 缨:“柯南,你为什么戴眼镜?”

  柯:“既然你诚心诚意地发问了,我就大发慈悲地告诉你,

  为了防止眼镜被破坏,为了守护眼镜的和平(汗~~~~~~眼镜的和平?)灌彻爱与真实的眼镜(暴汗~~~~~~~~),

  可爱又迷人的眼镜帅哥(瀑布汗~~~~众:“你汗完了没?”

  缨:“快了。”众:“……”)

  江户川柯南,工藤优作(友情客串)

  我们是穿梭在宇宙的眼镜帅哥队

  (太平洋汗~~~~~~~众:“再汗,再汗就把你吃掉。”

  缨:“~是~~”)吴良才,亨得利的明天在等着我们。”

  (众:“你还汗?”缨:“我汗不出来了。”众:“这还差不多。”)

  4

  柯:“我戴的可是高科记眼镜0,呵~呵~呵~呵~”

  同学A:“可不可以计算数学?”

  同学B:“可不可以看到英语单词?”柯:“………………”

  5

  柯:“因为我变小了,

  再戴上眼镜就能让我妈妈看见爸爸小时候的样子了。”

  (工藤有希子:“不愧是我的好儿子……”感动中,请勿打扰)

  6

  柯:“戴眼镜需要原因吗?”

  缨:“不需要吗?”“需要吗?”“不需要吗?”

  “需要吗?”“不需要吗?”…………………………………… ;

  7

  柯:“因为眼镜店给我钱让我帮他们推销眼镜。”

  8

  柯:“因为我太帅了,使得MM们不断对我放电,

  为了阻断电源,我只好戴眼镜喽!”

  9

  柯:“谁说这是眼镜?人家这是望远镜”

  10

  柯:“为了不被小兰发现。”

  (缨:“好土0!”众:“你说什么?!”缨:“我说好棒0!!”众:“这还差8多。”)

十大最长的古诗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十大歪理

  一次抗美援朝,董存瑞举着炸药包,和敌人同归于尽!年轻伙子,精神可嘉!

  歪理一:炸药包上有强力胶,(是在山沟里拣滴)董存瑞不知道!

  歪理二:董存瑞刚要扔炸药包,突然导演大叫:“NO!”跑过来大嚷嚷:“搞什么鬼!我给你讲了多少遍!我们是在拍名族传统美德的戏!”

  歪理三:董存瑞的妈妈爸爸双双挺着机关枪和手**!嚷道:“我平时是怎么交你的!”

  歪理四:大概大家不知道,董存瑞是个地地道道的财迷。发现敌人那里有一张100元大钞,董存瑞眼睛发亮,口水直流三千尺,管它三七二十一,冲!

  歪理五:董存瑞是个超级超级近视眼,1688度!把敌人看成自己滴老爸了!

  歪理六:最近董存瑞在搞科研,他想试试自己的发明的定时炸药是否能成功!

  歪理七:董存瑞是个吹牛大王,他吹嘘自己金刚无敌、子弹不入,炸也炸不死!所以他要证明一下嘛!

  歪理八:那时可是超冷滴冬天,0下10摄时度,双手冻的通红,什么也拿不稳!

  歪理九:通过时光机,董存瑞看到了这个广为流传的感人故事――《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深受革命的重担,不得不把宝贵的生命奉献出来。

  歪理十:当董存瑞看了我这篇作文时,气的冲昏了头脑,什么都忘了!

守护身命,十大黄金法则

  人身命,要守护,

  十大法则要记住,

  一旦灾害发生时,

  及时应用心有数。

  遇地震,先躲避。

  桌子床下找空隙,

  靠在墙角曲身体。

  抓住机会逃出去,

  远离所有建筑物,

  余震蹲在开阔地。

  火灾起,怕烟熏,

  鼻口捂住湿毛巾,

  身上起火地上滚,

  不乘电梯往下奔,

  阳台滑下捆绳索,

  盲目跳楼会伤身。

  洪水猛,高出行,

  土房顶上待不成,

  睡床桌子扎木筏,

  大树能栓救命绳,

  准备食物手电筒,

  穿暖衣服度险情,

十大人生经典感悟

  1、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努力,不是奋斗,而是抉择。

  2、世界上有多少有才华的失败者,世界上有很多高学历的无业游民-----是因为选择错误。

  3、学识不如知识,知识不如做事,做事不如做人。

  4、做人处事,待人接物:重师者王,重友者霸,重己者亡。

  5、没有目标的人永远为有目标的人去努力。

  6、今天的优势会被明天的趋势代替,把握趋势,把握未来。

  7、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行千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8、学历代表过去,财力代表现在,学习力代表将来。

  8、人生能走多远,看与谁同行;有多大成就,看有谁指点。

  10、做人不成功,成功是暂时的;做人成功,不成功也是暂时的。

现代情诗,世界十大最美现代情诗

  《当你老了》——叶芝(袁可嘉 译)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

  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垂下头来,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

  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

  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偶然》——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扎西拉姆·多多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相爱,

  寂静欢喜。

  《我曾经爱过你》——普希金

  我曾经爱过你:爱情,也许

  在我的心灵里还没有完全消亡,

  但愿它不会再打扰你,

  我也不想再使你难过悲伤。

  我曾经默默无语、毫无指望地爱过你,

  我既忍受着羞怯,又忍受着嫉妒的折磨,

  我曾经那样真诚、那样温柔地爱过你,

  但愿上帝保佑你,

  另一个人也会像我一样地爱你。

  《一棵开花的树》——席慕容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白鸟之死》——席慕容

  你若是那含泪的射手

  我就是 那一只

  决心不再躲闪的白鸟

  只等那羽箭破空而来

  射入我早已碎裂的胸怀

  你若是这世间唯一

  唯一能伤我的射手

  我就是你所有的青春岁月

  所有不能忘的欢乐和悲愁

  就好像是最后的一朵云彩

  隐没在那无限澄蓝的天空

  那么 让我死在你的手下

  就好像是 终于能

  死在你的怀中.

  《致橡树》——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脚下的土地。

  《雨巷》——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的,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作者有争议,一说泰戈尔一说张小娴。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

  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 明明知道彼此相爱

  却不能在一起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明明知道彼此相爱

  却不能在一起

  而是 明明无法抵挡这股想念

  却还得故意装作丝毫没有把你

  放在心里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明明无法抵挡这股想念

  却还得故意装作丝毫没有把你

  放在心里

  而是 用自己冷漠的心

  对爱你的人

  掘了一道无法跨越的沟渠

  《我爱你,与你无关》——歌德

  我爱你,与你无关

  即使是夜晚无尽的思念

  也只属于我自己

  不会带到天明

  也许它只能存在于黑暗

  我爱你,与你无关

  就算我此刻站在你的身边

  依然背着我的双眼

  不想让你看见

  就让它只隐藏在风后面

  我爱你,与你无关

  那为什么我记不起你的笑脸

  却无限地看见

  你的心烦

  就在我来到的时候绽放

  我爱你,与你无关

  思念熬不到天明

  所以我选择睡去

  在梦中再一次的见到你

  我爱你,与你无关

  渴望藏不住眼光

  于是我躲开

  不要你看见我心慌

  我爱你,与你无关

  真的啊

  它只属于我的心

  只要你能幸福

  我的悲伤

  你不需要管

当代诗歌的十大误区

  关于中国当代诗歌的误区,我03年开始考虑这个问题,总结出十大误区,我是从三个方面来考虑的。

  第一个方面,价值问题,包括两个误区;第二个方面是是艺术表现问题包括五个误区;第三个方面是指传统问题,包括三个误区,总共十个误区。

  误区一:终极关怀的丧失。

  什么是终极关怀与表现?第一,是人与世界的遭遇,人对世界的叩问,人与世界的对话等等,都包含在里面。第二,是宗教感。也就是说,一般只要有终极关怀在里面的诗歌,不管诗歌的作者是否有宗教信仰,他的诗歌都有宗教感。比如我国的屈原,屈原绝对谈不上是个宗教信徒,但是他的九歌,他的离骚,绝对是有宗教感的。有宗教感,有人与世界的遭遇,有了这两点,也就表现了终极关怀。而今天的诗歌,是没有这两点的。我们今天的诗歌里面很难看到终极关怀这样的东西。很多诗人的很多作品,都是关于日常生活的,而且都是些细枝末节。也就是说今天的诗歌已经丧失了价值关怀的严肃性。

  误区二:美学的误区。

  这个误区,最重要的就是崇高感和审美的沦陷。我们今天的诗歌,你很难找到很壮美的或者很崇高的诗歌,很少有能震撼人的作品。今天的人们,天然的排斥崇高,比如说悲剧的崇高感,史诗的崇高感,已丧失殆尽。第二就是对美的追求,对美的表现,在我看来。无论什么时代,诗歌责无旁贷要显现的,都是诗歌的美,但今天诗美恰恰是非常不重要的东西。更重要的是丑的范畴,审丑,崇低,还有语言的拉杂,诗歌的毫无形式感,等等。

  第二个方面,也就是艺术表现,包括五个误区。我认为艺术表现存在几个内含:首先是形式和结构,因为艺术构建,绝对离不开形式,比如一个建筑,一幅绘画,一件雕塑,首先是他的形式感,是他的结构,然后才是他要想表现的东西。任何艺术,都离不开他的表现形态,无论是现代派的艺术还是后现代的艺术,无论是结构主义的艺术还是解构主义的艺术,他都必须有他特定的表现形式,只是这种形式和传统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再一个就是艺术的体裁问题,体裁就像一个人穿的衣服。今天你穿这件衣服,是这样一种感觉,那么明天穿另一件衣服,又是另一种感觉。这是对任何艺术都存在的问题。第三,如果我们说到诗歌艺术的话。就还得谈到诗歌的语言,诗歌的音乐感。下面我们分开来谈:

  误区三:是形式和结构的涣散。

  实际上从朦胧诗的后期到第三代诗歌,就已经很不讲究形式,也很不讲究结构。包括很多实验诗,都不讲究结构。整个诗歌都是不讲究形式和结构的自由体,而且是漫无边际的自由体。有的自由体看上去很自由,但他的结构非常严谨,有的甚至还很机巧,比如20世纪那些诗歌大师笔下的一些长诗,如墨西哥诗人帕斯的《太阳石》、智利诗人的《马楚比楚高峰》等。我们今天的诗歌特别是长诗,形式和结构都是很欠缺的,形式和结构它们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同时又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拿中国的传统诗歌来讲,别如说:七言律,五言律,七言古,五言古,这些都是形式,每一种都有其固定的形式。而结构是在经营这些形式时,我们如何把材料很巧妙地安排,使其可以作为人们娱悦的对象。作为审美的对象,这样一种作品,大家共同来欣赏和分享,这就是结构的问题。那么在我看来,今天的诗歌形式只有一种,那就是散漫的自由体,结构也只有一种,那就是随心所欲地堆砌内容、乱七八糟地罗列语词。当然这样说也有过分的地方。

  误区四:语言的放任和粗糙问题。

  诗歌的语言应该比散文和戏剧的语言更洗练,同时也更优美,能给人以更高的审美享受。但今天的诗歌语言给我的感觉还不如今天的小说!(当然今天的戏剧已很少),也不如今天的散文。反而变成了一种最粗糙最放任最不负责任的语言。

  误区五:音乐感的丢失。

  不论在哪个国度哪种语言,诗歌从一开始出现的第一天起,就已经和音乐密不可分了,以声音特征为突出特点的如法语、俄语以及其它一些方言,它本身具有强烈的音乐感,同时也极其讲究韵律。那么以诗性为特色的汉语诗也讲究音乐感。汉语的元音读起来很响亮,中国传统诗歌通常是以元音来押韵的,让人一听更加有力。当然由于汉语诗的声音特征不明显,使他在音乐感丰富层面上有一定的缺陷;但这并不妨碍它特有的音乐感和对音乐感的追求。我们现在,特别是第三代以后的诗歌,已越来越丢失了音乐感。而早期的朦胧诗是有音乐感的,比如北岛的《回答》,芒克的《旧梦》,杨炼的诗也是有音乐感的。恰恰就是第三代以后,汉语的音乐特质在诗歌中就渐渐消失了,首先是韵律的消失,第二是语言节奏感的消失。使得诗歌语言的音乐性丢失殆尽,变得还不如散文。如果诗歌不具有歌唱性,那它内在的韵律感就已经丧失。比如有些民歌,它们谈不上有好丰富的音乐性,好严格的格律,但一读起来就可以入乐,唱起来非常优美,而我们今天的诗歌,就没有这种感觉,缺乏歌唱性。

  误区六:题材的芜杂和内容的肤浅。

  我们今天的诗歌题材非常芜杂,内容无所不包,看上去非常丰富,但不幸的是它们仅仅停留在表面,表现的只与人们的日常琐事有关,无法上升到灵明的程度,而且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关系都不是很大。今天很少能看见一首很感人的爱情诗,或者表现军旅生活的诗歌(比如八十年代初期李刚的那些表现海军生活的诗歌),今天的诗歌往往表现无聊的生活琐事以及自身情怀和精神阳痿后的自我抚摸,既丧失了灵魂又丧失了精神追求,展现的只是非常具体化,感官化的一种描述。还有表现大世界的题材也没有,包括政治讽刺诗和灾难诗,这种题材的贫困必然导致题材的单一。

  误区七:体裁的单一。

  诗歌体裁,比如长诗、故事诗、抒情诗都算一种体裁但今天没有严格的界定。

  第三方面涉及三个大问题。1、道的问题,我们需不需要有我们的道统精神;2、传统的问题,到底我们如何面对传统是有选择地继承和发扬的还是彻底的否定?这是最大的一个误区;3、口语和翻译语体的问题。

  误区八:道的没落。

  道的没落,我国的诗歌从《诗经》算起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一直到民国时期都没有遗失中国诗歌的道统精神,不管是儒家还是释家或者道家的道统精神。历史上的任何一个大诗人你总能够在他的诗歌中找到那种道统精神,这是作为诗歌精神的一根主心骨。但在今天,我们的诗歌已经很难找到什么精神的主心骨了,很难找到诗歌背后的那种宗教和形而上的大背景,或者是一种深厚的文化大背景。统统都没有,这是第三代以后一个很严重的现象。因为朦胧诗还有一些背景在里面——即一代人的独立思考与自我觉醒,但到了第三代这个东西就彻底遗失了,这刚刚才开始还原的人又退化为动物甚至是物了。

  误区九:对传统汉语的彻底反对

  这不是诗人们主动要去彻底反对的,而是他们本身就没有真正的汉语基础,特别是七0后,除个别诗人和诗评家还保留了一点对古典汉语的尊重和喜爱外,其余的几乎是持彻底的反叛态度;八0后了解传统汉语的诗人已经完全没有了,他们的态度是,面对庞大的传统文化,反正我不懂,我就干脆声明,我反对它,正是这样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彻底反对,使得当代汉语诗歌丢失了自己的语言优势。北岛就曾对这种现象痛心疾首,这也是基于他在北欧呆了多年,阅读了众多欧洲诗人的原文,比如洛尔迦,比如狄兰托马斯,比如瓦雷里……这些诗人都是把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数百年的诗歌传统作为他们自身的诗歌资源的。北岛在一篇随笔中写道:“我忽然想到传统,托马斯拥有多么丰富传统资源!自古罗马的贺拉斯到日本的俳句,从瑞典前辈诗人埃克洛夫到现代主义的宗师艾略特,从法国超现实主义的艾吕雅到俄国象征主义的帕斯捷尔纳克。他承上启下,融会贯通,在一个广阔的背景中开创出自己的道路。反观中国现代诗歌,不能不让人感到传统的一再中断。五四运动就是第一次中断,对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否定,造成早期白话诗的苍白幼稚。左翼运动的革命文学致使诗歌沦为宣传工具,这是第二次中断。而第三次中断,是”九叶派”后中国诗歌的巨大空白。“今天派”出现后,代沟纵横,流派林立,恶语相向,互相掣肘,使本来非常有限的传统资源更加枯竭。没有传统作后盾,就等于我们的写作不断从零开始。自80年代初起,大量的西方现代主义作品被译介到中国。在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相遇过程中,有一个相当流行的看法,认为现代主义必然是反传统的。我个人就深受这一看法的影响。其实这完全是误解……传统就像血缘的召唤一样,是你在人生某一刻才会突然领悟到的。传统的博大精深与个人的势单力薄,就像大风与孤帆一样,只有懂得风向的帆才能远行。”是的,我们今天的汉语诗歌正是这样一次次地从零开始,我们没有汉语的传统语言优势,没有把它作为背景资源加以传承利用和发扬光大。这是当代汉语诗歌的悲哀,也是中国文学的悲哀,甚至是整个汉民族文明的悲哀!

  误区十:口语和翻译语体

  口语不是不能入诗,但必须经过诗化的处理,这个处理有可能是自然天成的,比如说李白的“床前明月光”,“杨花落尽子规啼”,都是很口语化的。但它的口语却如此优美。今天绝大多数诗歌,特别是网络诗歌,都是没有经过诗化的口语。这样的口语与我们平时的口语没有什么区别,甚至还不如我们平时交流的口语具有美感。因为日常口语只是作为一种交流的手段,没有在诗歌的砂轮上打磨过。用这样的口语入诗甚至直接把这样的口语当作诗歌本身,这必然会使诗歌的质量(艺术和技巧)大打折扣。

  说到翻译语体,在我看来则完全是一个语言的怪胎。我曾经遇见一个翻译家,他在谈到诗歌和文学作品的翻译时说:我们翻译的东西已经不是纯粹的汉语语体。我们要照顾读者,让读者感到另外一种语言的气息。因此过多地加入定语和语坠,使得短句子的汉语慢慢变成了长句型,当然汉语不是没有长句,但汉语的长句和这种翻译语体的长句是有区别的,特别是以知识分子为代表的那些诗人,他们谈到自己的诗歌语言资源,就直接讲的是翻译语体,而拒绝应用古代汉语资源。徐志摩、戴望舒还有艾青他们,或多或少还受到一点古汉语的熏陶,这使得他们的很多作品到今天还有可读性。而当今的知识分子写作者们(如臧棣、西渡、张曙光之流)的大多数诗歌,直接就是不洋不中的语言葡萄胎。

古典诗歌鉴赏题的十大置疑角度

  一、从重点词语处置疑

  理解诗歌中的重点词语,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只有充分地理解古典诗歌中的重点词语,才能较为准确地鉴赏诗歌。因而,理解重点词语便成为古典诗歌鉴赏题的置疑角度。

  例如: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诗后的试题。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问题: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分析】:古典诗歌往往寓情于景,每句诗都有它的意境,且意境与意境之间均有紧密联系,只有充分地理解词句,才能更好地理解诗句意境。根据诗意可知,这时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故用“铺”更准确、形象。运用“铺”字,更能表现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

  二、从关键语句处置疑

  所谓的关键语句,多指诗词中的“诗眼”句,即能揭示诗的主旨、艺术内涵的语句。这些句子多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等起着关键作用。只有准确地把握这些关键语句,深入地剖析,才能找到切入全诗的关键点,进而深入地把握全诗内涵。

  例如: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试题。

  更漏子 温庭筠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夜夜,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问题:“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是什么意思?在抒情上有什么特点

  【分析】:此题的置疑角度是鉴赏古代诗词的关键语句。这一句在文中起着关键作用,意思是:秋夜三更

  冷雨,点点滴在梧桐树上,这离情又有谁可以理解呢?点示了诗的内涵。该句用人之所闻,描写景物,融情与景,情景交融。那一直滴到天明,没有休止的绵绵秋雨,正如主人公的离情连绵不断。

  三、从诗词意境上置疑

  诗词的意境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连缀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写的事物或画面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它具有极强的感染力。鉴赏诗歌,重在领悟诗的意境,能够领悟诗词的意境就能准确理解诗词所要表达的思想或所抒发的感情。因此,探究诗词意境便成为考查点。

  例: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试题。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竹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常水阔知何处

  问题:(1)在词的上片中,词人是怎样表现“离恨”苦的

  (2)“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一句的意境。

  【分析】(1)略 。(2)此题的置疑角度是鉴赏古代诗词的艺术境界。答案: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劲厉肃杀、景的萧索、人的孤独交融在一起。不仅如此,词人有出人意料地展现一片无垠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广远境界的骋望。所以三句尽管包含着望而不见的伤离愁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洗炼铅华,纯用白描。气象阔大,境界高远。

  四、从表达技巧处置疑

  古典诗歌十分注重讲究表达技巧。鉴赏诗歌,也应该辨析诗的表达技巧,而要想准确地辨析诗词中运用的表达技巧,就必须要掌握各种表达技巧及其作用,了解相关修辞,掌握相关术语。在试题的设置中,置疑点往往为描写或抒情。

  例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试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问题:诗人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早春草色? (2003年赤峰统考)

  【分析】:此题的置疑角度是鉴赏古代诗词的表达技巧。首先该诗从视角的变化写草的有无。远远望去,隐隐泛着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来。兼摄远近,空处传神。其次,把“烟柳”和“春草”进行对比,突出具有朦胧之美的早春草色。

  五、从思想感情处置疑。

  感情对于诗而言,犹如人之血液,花之水分。它是诗歌的生命。古人云:诗言志。诗人写诗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均为抒发自己的感情。因而要鉴赏诗歌,就应该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而要想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就必须要知人论世,了解相关的时代背景,把握诗歌的意象,以人为本,仔细品味诗人的情感。在试题的设置中,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为置疑点。

  例:5.阅读王安石词《浪淘沙令》,完成试题。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注:词中“伊吕”指辅佐汤灭夏的伊尹和辅佐武王灭商的吕尚。王安石填此词,正推行变法。

  问题:这是一首咏史词,凡咏史之作都要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这首词表达王安石怎样的情感? (2003年通辽统考题)

  【分析】此题的置疑角度是鉴赏古代诗词的思想感情。文中的伊尹和吕尚之所以建功立业,除自身的才干外,更重要的是遭逢明主。王安石当时正在推行自己的变法主张,当然首先要取得宋朝皇帝的支持。因而该词正表现出王安石的这一希冀以及他推行表法的决心和勇气。

  六、从风格流派置疑

  风格是诗人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与众不同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不同的诗人自有不同的风格,同一位诗人在不同的创作时期或不同的作品中所展现出来的风格也不同。因而,欣赏诗歌的风格也便成为高考的置疑点。

  例: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试题。

  临江仙·夜归临皋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觳纹枰。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问题:(1)作者苏轼,开创宋词 派的词风。我们读过他的代表作 和 。

  (2)这首词在写作技法上用的诗词家常用的 。

  (3)本词的艺术风格是 (2003年淄博统考题)

  【分析】此题的置疑角度是鉴赏古代诗词的风格及其它。参考答案:(1)豪放派,《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中秋》;(2)以有声衬无声,以动景衬静景 (3)豪放而飘逸。

  七、从分析形象处置疑

  与小说、戏剧一样,诗歌也能塑造形象,不同的是诗歌中的形象既可以是人物形象,也可以是抒情主人公,而最多的却是诗歌中描绘的景或物。无论怎样,诗歌中的形象都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感情。因而只有真正地了解诗歌的形象,才能更好地领会诗歌的思想。于是分析诗歌中的形象便成为高考的置疑点。

  例: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试题。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这首诗的首两句描绘了 的环境。

  (2)试简要地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2002年包头市统考题)

  【分析】此题的置疑角度是分析古代诗词的形象。通过读诗,从中可见首两句描绘出一幅广阔、寒冷、寂静的环境。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那位老渔翁不怕天寒雪大,而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格外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恰是实际生活中的柳宗元本人思想感情的寄托与写照。

  八、从构思结构上置疑

  鉴赏诗歌首要条件是读懂作品,即了解诗歌的整体结构,这包括诗歌的写作构思,也包括诗歌的即景抒情、由事转议等等常见的结构方法。因此在阅读诗歌时,我们既要注意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写法,还要注意诗歌的意义上的单元划分,结构上的总结和前后照应等内容。因而,分析诗歌的结构便成为高考的置疑点。

  例: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试题。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问题:试谈谈这首词怎样表达词人的志向和情操? (2003年成都统考题)

  【分析】此题的置疑角度是分析古代诗词的结构。全词采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词句写出了梅的风格神韵,写出梅花的高风亮节。其实这正是作者的自我写照,表现了此人品格的骨膏,绝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谄毁、坚贞自守的傲骨。

  九、从语言艺术处置疑

  诗歌的语言是构建诗词的基本要素,犹如文学的大门,只有充分地鉴赏语言才能探索到文学殿堂的真善美。因而,评价作品的选词炼句的功夫、修辞格的运用及其效果、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含蓄性、凝练性以及语言的整体风格,便成为高考得置疑点。

  例: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试题。

  天仙子 张先

  是为嘉禾小悴,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问题:(1)这首词的上片中,“送春春去几时回”句中的两个“春”字,结合上下文来看,含义并不一样,前一个“春”指 ,后一个指 。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就遣词造句评论说,“‘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矣。”请从炼字的角度谈谈“弄”字的妙处。

  【分析】此题的置疑角度是考查鉴赏古代诗词的语言艺术。(1)的前一个指季节,大好春光。后者既指年华的易逝,又指美好往事的青春时光。而(2)在有月而多云的暮春之夜的特定情况下,阴云笼罩,暮色迷茫,花的丰姿神采未必能尽情地表现出来,但是忽然出人意料,云开天际,大地上顿时呈现皎洁的月光,再加上风的助力,使花在月下一扫不久前的暗淡而使其姣妍丽质一下子摇曳生姿,这自然给世人带来意外的欣慰。一个“弄”字就传达出了这种特有的情态。

  十、从运用典故上置疑

  古人常用典故在作品中,或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运用典故既能使语言精练,又增加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因而高考出题者常常在运用典故处置疑。

  例:10.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问题:“别来沧海事” 中的“沧海事”是什么意思?作者是怎样“言别”的

  【分析】此题的置疑角度是考查鉴赏古代诗词的运用典故的艺术。这里的“沧海事”化用了沧海桑田的典故,表现了十年间个人、亲友、社会的种种变化,同时也流露出了作者对社会动乱的无限感慨。

  诗中作者没有使用“离别”的字样,而是想想出一幅表弟登程远去,在深秋时节奔波于重山阻隔的巴陵道上的情景,表现“后会难期”的惆怅心情,跟首句的“十年离乱”相呼应。

中国古代的十大爱情诗

  一,《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二,《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三,《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唐代歌谣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四,《离思》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五,《卜算子》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六,《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七,《摸鱼儿-雁邱词》 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八,《蝶恋花》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九,《行行重行行》《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十,《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唐代十大抒情诗

  一、将进酒

  朝代:唐代

  原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倾耳听 一作: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不足贵 一作:何足贵;不复醒 一作:不愿醒/不用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古来 一作:自古;惟 通:唯)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二、芙蓉楼送辛渐

  朝代:唐代

  原文: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三、江南春

  朝代:唐代

  原文: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四、登高

  朝代:唐代

  原文: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五、锦瑟

  朝代:唐代

  原文: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六、滁州西涧

  朝代:唐代

  原文: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七、霜月

  朝代:唐代

  原文: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楼高 一作:楼南 / 楼台)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八、野望

  朝代:唐代

  原文: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九、相思

  朝代:唐代

  原文: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十、送别

  朝代:唐代

  原文: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古代长篇诗歌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纹。

  昨夜闲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逞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古代长诗十大经典长诗

《木兰诗》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