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日期表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有趣的二十四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对,这就是节气歌,短短的四句话,包含了二十四个节气。这二十四个时节和气候,可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智慧结晶,它们是怎么来的呢?来听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早在东周春秋战国时,我国汉族劳动人民就已经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说法。在战国后期的 吕氏春秋 一书中,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

  后来人们又根据每个月月初、月中太阳和月亮的运行位置,结合了天气以及动、植物的生长等自然现象,总结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把一年平分成了二十四等份,还给起了专门的名字,这样到了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就已经完全形成了。

  其实,我们中国还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比如国画、剪纸、京剧、中国结等等。而我,只是一只勤劳的小蜜蜂,采集了这些香甜的蜂蜜,再将我采集到的这些果实分享给更多国人,发扬光大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

二十四节气日期表

中国24节气

  中国古代的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季节更替和气候变化的规律,结合日月的运行位置,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中国24节气。

  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象征气温变化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

  反映降水量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

  反应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惊蛰、清明、小满、芒种

  有人认为中国24节气从属农历;其实,它是根据阳历划定的,即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把一年划分为24个彼此相等的段落。也就是把黄道分成24个等份,每等份各占黄经15℃。由于太阳通过每等份所需的时间几乎相等,二十四节气的西历日期每年大致相同。

  因为中国24节气的产生与应用,首先是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以后才逐渐推广到全国各地,所以在其他地区,二十四节气的时期或许有一些差异。

二十四节气查询表

  20xx年二十四节气表 24节气交节时间表

  立春

  02月04日 17:46:00

  雨水

  02月19日 13:33:41

  惊蛰

  03月05日 11:43:30

  春分

  03月20日 12:30:08

  清明

  04月04日 16:27:29

  谷雨

  04月19日 23:29:23

  立夏

  05月05日 09:41:50

  小满

  05月20日 22:36:26

  芒种

  06月05日 13:48:28

  夏至

  06月21日 06:34:09

  小暑

  07月07日 00:03:18

  大暑

  07月22日 17:30:10

  立秋

  08月07日 09:52:58

  处暑

  08月23日 00:38:26

  白露

  09月07日 12:51:02

  秋分

  09月22日 22:21:05

  寒露

  10月08日 04:33:20

  霜降

  10月23日 07:45:30

  立冬

  11月07日 07:47:38

  小雪

  11月22日 05:22:20

  大雪

  12月07日 00:41:05

  冬至

  12月21日 18:44:07

  小寒

  01月06日 06:08:21

  大寒

  01月20日 23:27:04

二十四节气

  芒种(grain in ear)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太阳到达黄经75°。《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

  故而,“芒种”也称为——“忙着种”,是农民朋友的播种、下地最为繁忙的时机。

  我国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在这一节气中,螳螂在去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它鸟鸣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芒种是表征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时至芒种,四川盆地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中稻、红苕移栽接近尾声。大部地区中稻进入返青阶段,秧苗嫩绿,一派生机。“ 东风染尽三千顷,折鹭飞来无处停 ” 的诗句,生动的描绘了这时田野的秀丽景色。到了芒种时节,盆地内尚未移栽的中稻,应该抓紧栽插;如果再推迟,因气温提高,水稻营养生长期缩短,而且生长阶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虫害,产量必然不高。红苕移栽至迟也要赶在夏至之前;如果栽苕过迟,不但干旱的影响会加重,而且待到秋来时温度下降,不利于薯块膨大,产量亦将明显降低。农谚“ 芒种忙忙栽 ” 的道理就在这里。

  芒种的“芒”字,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芒种的“种”字,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芒种”二字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每年的阳历6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 75 度时开始。这时,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黄梅季节。

  梅雨的一般天气特点是雨日多、雨量大,温度高,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我国东部地区全年的降雨量约有 1/3( 个别年份 1/2) 是梅雨季节下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一般出现于 6 月后。这时,正是水稻,棉花等作物生长旺盛,需水较多的季节。

  梅雨形成的原因是冬季结束后,冷空气强度削弱北退,南方暖空气相应北进,伸展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但这时北方的冷空气仍有相当势力,于是冷暖空气在江淮流域相峙,形成准静止锋,出现了阴雨连绵的天气。持续一段时期后,暖空气最后战胜冷空气,占领江淮流域,梅雨天气结束,雨带中心转移到黄淮流域。这时江淮流域都在抢种。

  梅雨对庄稼十分有利,东部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如梅雨过少或来得迟,作物就会受旱。

  芒种是很忙的节气。陕西,甘肃、宁夏是“芒种忙忙种,夏至谷怀胎”。广东是“芒种下种、大暑莳 ( 莳指移栽植物 ) ”。江西是“芒种前三日秧不得,芒种后三日秧不出”。贵州是“芒种不种,再种无用”。福建是“芒种边,好种籼,芒种过,好种糯”。江苏是“芒种插得是个宝,夏至插得是根草”。山西是“芒种芒种,样样都种”。“芒种糜子急种谷”。四川、陕西是“芒种前,忙种田,芒种后,忙种豆”。从以上农事可以看出,到芒种节,我国从南到北都在忙种了,农忙季节已经进入高潮。

  “四月芒种麦在前,五月芒种麦在后”,这是说华北地区 4 月芒种,小麦就成熟了,而 5 月芒种麦子还未成熟,这是为什么呢 ? 这和前边讲过的“二月清明桃花开,三月清明定不开”一样,都是因为阴历算法造成的。按阴历计算,一年实际上是 354 或 355 天。这比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天数要少 10-11 天,因此必须三年一闰 ( 有时是两年一闰 ) ,补充所短的天数。闰月时,节气不是提前就是推后,因而芒种有时在 4 月,有时在 5 月。我国农民深知 4 月芒种由于打春早,节气推前,所以种庄稼就种得早,要种在芒种前, 6 月芒种,就把庄稼种在节气之后,这是一种“死节气、活办法”的科学种植方法。

  “芒种糜子急种谷”,糜子是一种生长期最短的禾本科植物,早熟品种 80 天可以成熟,即使晚熟品种,也不超过 100 天就能成熟。它是大秋作物最后播种的庄稼。所以华北地区遇到天早无雨,其它作物误了节气时,多用它来弥补,同样能获得好收成。在正常的情况下,芒种种糜子时,种谷也可以成熟,但谷子比糜子生长期长,有可能遭受冻害,因此说“芒种糜子急种谷”。

  棉花的有效花期,长江流域在 9 月上中旬,也就是说棉花能在霜前吐絮、成熟的开花日期,一般需要 50 - 70 天,到 11 月中旬前后就要霜冻。所以要使棉花霜前吐絮、成熟,确保优质高产,必须加强苗期管理,使棉苗的长苗期缩短,早现蕾、早开花。这就需要早查苗补种,早中耕锄草,早间苗定苗,早防治病害虫,早施追肥。

  芒种各代表区的主要农事,分述如下:

  东北区:冬、春小麦灌水追肥巴。稻秧插完。谷子、玉米,高粱、棉花定苗。大豆,甘薯完成第一次铲耥。高粱、谷子,玉米两次铲耥。棉花打叶,水稻锄草,准备追肥,防治病虫害,做好防雹工作。

  华北区:一般麦田开始收割。夏收夏种同时抓紧。加强棉田管理,治蚜,浇水,追肥。西北区:冬小麦防治病虫。春玉米浇水,中耕,锄草,追肥。谷子中耕锄草,间苗,糜子播种、查苗,补苗。

  西南区,抢种春作物,及时移栽水稻。抢晴收获夏熟作物。随收、随耕,随种。华中区:抢晴收麦,选留麦种。抢种夏玉米、夏高粱、夏大豆、芝麻等。中稻追肥,发棵末期结合耘耥排水烤田。加强单季晚稻管理,认真除杂。

  北部地区麦茬稻、江淮之间单季晚稻开始栽插。双季晚稻育秧。防治稻田病虫害。林地培土锄草。

  华南区:早稻追肥,中稻耘田追肥。晚稻播种,早玉米收获,早黄豆收获,晚黄豆播种。春、冬植蔗,宿根蔗中耕追肥,小培土、防治蚜虫。

  芒种: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六月六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时开始。《通纬·孝经援神契》:“小满后十五日,斗指丙,为芒种,五月节。言有芒之谷可播种也。”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

  芒种日期的计算 [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5.678,20世纪=6.5。

  举例说明:2088年芒种日期=[88×.0.2422+5.678]-[88/4]=26-22=4,6月4日芒种。

  例外:1902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农历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辉煌文化,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在古代,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纪,每个月纪有两个节气。在前的为节气,在后的为中气,如立春为正月节,雨水为正月中,后人就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二十四节气的名称为: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liuxue86.co三月二十日到二十二日是春分,春分是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之一。春分这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昼夜时间相等,所以古代春分秋分又称为"日夜分",民间有"春分秋分,昼夜平分"的谚语。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4月20日或21日视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这时天气温和,雨水明显增多,对谷类作物的生长发育关系很大。雨水适量有利于越冬作物的返青拔节和春播作物的播种出苗。谷雨在黄河中下游,不仅指明了它的农业意义,也说明了“春雨贵如油”。

  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45°为“立夏”节气。我国自古习惯以立夏作为夏季开始的日子。立夏时节,万物繁茂。“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进入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十月八日到九日是寒露,古代把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仲秋白露节气"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时已是"露气寒冷,将凝结"为霜了。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的传统。

二十四节气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北半球在每年7月22-24日之间,南半球在每年1月20-21日之间,太阳位于黄经120°。大暑期间,汉族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等习俗。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

  所以说今天才那么的热。

关于二十四节气

  今年春分在3月21日,太阳到达黄经0度(春分点)时开始。这天昼夜长短平均,正当春季九十日之半,故称春分。春分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其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开始昼长夜短。春分是个比较重要的节气,它不仅有天文学上的意义:南北半球昼夜平分;在气候上,也有比较明显的特征,春分时节,我国除青藏高原、东北、西北和华北北部地区外都进入明媚的春天。

  我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便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夏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至于中春之月,阳在正东,阴在正西,谓之春分。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古代黄河流域与之相应的物候现象为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见《农桑通诀》)。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华中地区农谚: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干金。春分亦是传统节日。在周代,春分有祭日仪式。《礼记》:祭日于坛。孔颖达疏:谓春分也。此俗历代相传。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清代春分前后,宫中词庙皆有大臣致祭,世家士族亦于是日致祭宗祠。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春分日,民并种戒火草于屋上。有鸟如乌,先鸡而鸣,架架格格,民候此鸟则入田,以为候。明代山东淄川于是日栽植树木,作春酒,酿酷。《文水县志》载:春分日,酿酒拌酷,移花接木。

二十四节气

  每年4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15度时为清明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故“清明”有冰雪消融,草木青青,天气清彻明朗,万物欣欣向荣之意。”“满阶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佳节清明桃李笑”、“雨足郊原草木柔”等名句,正是清明时节天地物候的生动描绘。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清明时节,除东北与西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已升到12℃以上,大江南北直至长城内外,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清明时节,麦长三节”,黄淮地区以南的小麦即将孕穗,油菜已经盛花,东北和西北地区小麦也进入拔节期,应抓紧搞好后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工作。北方旱作、江南早、中稻进入大批播种的适宜季节,要抓紧时机抢晴早播。“梨花风起正清明”,这时多种果树进入花期,要注意搞好人工辅助授粉,提高座果率。华南早稻栽插扫尾,耘田施肥应及时进行。各地的玉米、高粱、棉花也将要播种。“明前茶,两片芽”,茶树新芽抽长正旺,要注意防治病虫;名茶产区已陆续开采,应严格科学采制,确保产量和品质。这时北方冷空气仍有一定势力,天气冷暖多变,应注意防御低温和晚霜冻天气对小麦、水稻秧苗和开花果树以及其他春播作物造成危害。

  “清明时节雨纷纷”指的是江南的气候特色,这时常常时阴时晴,充沛的水分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令人烦恼和不能忽视的,倒是雨水过多导致的湿渍和寡照的危害。而黄淮平原以北的广大地区,清明时节降水仍然很少,对开始旺盛生长的作物和春播来说,水分常常供不应求,此时的雨水显得十分宝贵,这些地区要在蓄水保墒的同时,适时搞好春灌,以防止春旱的威胁。

  清明,不仅是一个极重要的农事季节,也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俗演成民间节日的节气,又称作“清明节”。民间自古有着扫墓、插柳、踏青、放风筝等丰富的纪念和娱乐活动,更使清明充满了诱人的色彩。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二十四节气时间表

  二十四节气是什么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

  二十四节气计算方法

  通式寿星公式——[Y×D+C]-L

  Y=年代数、D=0.2422、L=闰年数、C取决于节气和年份。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二十四节气手抄报简单又漂亮

二十四节气表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