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关于西湖的诗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美丽的西湖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究竟是什么样的美景,被大诗人苏轼如此称赞呢?快来与我一起看看这番美景吧!

  远远望去,蔚蓝的天空,层层叠叠的黛色山脉,像一双双温柔的手臂将湖水揽入怀中。湖水周围环绕着郁郁葱葱的松树,绿油油的小草和窃窃细语的小虫子,野花清香扑鼻,把空气染上一丝丝香甜的气息。午后的阳光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煞是好看。走进一看,湖水清澈见底,就像一面巨大的镜子,四周的花草树木仿佛在照镜子,欣赏着自己美妙的身姿。风一吹,那原本平静的湖面好像害羞了,悄悄扯起一池涟漪掩在脸上;周围的景物就像受到了惊吓一般,连忙躲起来。

  来西湖,一定要去曲院风荷看荷花,不然就白来了。有的荷花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刚展开几片花瓣;有的还是花骨朵,仿佛要破裂似的;在看荷花的同时,会看到碧绿的大圆盘—荷叶,它一会儿给荷花仙子遮挡阳光,一会儿又同小鱼儿嬉戏玩耍。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西湖四季皆有美景,晴雨各有异趣。只有身临其境,静坐片刻,才能识别湖中的情趣。

苏轼关于西湖的诗

西湖

  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她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构筑而成。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将她命名为苏堤。长堤卧波,连接了南山北山,给西湖增添 了一道妩媚的风景线。南宋时,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而列入钱塘十景,足见她自古就深受人们喜爱。

  寒冬一过,苏堤犹如一位翩翩而来的报春使者,杨柳夹岸,艳桃灼灼,更有湖波如镜,映照倩影,无限柔情。最动人心的,莫过于晨曦初露,月沉西山之时,轻风徐徐吹来,柳丝舒卷飘忽,置身堤上,勾魂销魂。

  苏堤上还栽植玉兰、樱花、芙蓉、木樨等多种观赏花木,一年四季,姹紫嫣红,五彩缤纷。而时序变换,晨昏晴雨,氛围不同,景色各异。如诗若画的怡人风光,使苏堤成了人们常年游赏的地方。南宋时,这里一度形成湖中集市。《武林旧事》记载清明节前后游湖盛况时就写道:“苏堤一带,桃柳浓阴,红翠间错,走索,骠骑,飞钱,抛球,踢木,撒沙,吞刀,吐火,跃圈,斤斗及诸色禽虫之戏,纷然丛集。又有买卖赶集,香茶细果,酒中所需。而彩妆傀儡,莲船战马,饧笙和鼓,琐碎戏具,以诱悦童曹者,在在成市。“

  苏堤长堤延伸,六桥起伏,为游人提供了可以悠闲漫步而又观瞻多变的游赏线。走在堤,桥上,湖山胜景如画图般展开,万种风情,任人领略。

  苏堤上的六座拱桥,自南向北依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和跨虹。桥头所见,各领风骚:映波桥与花港公园相邻,垂杨带雨,烟波摇漾;锁澜桥近看小瀛洲,远望保叔塔,近实远虚;望山桥上西望,丁家山岚翠可挹,双峰插云巍然入目;压堤桥约居苏堤南北的黄金分割位,旧时又是湖船东来西去的水道通行口,“苏堤春晓”景碑亭就在桥南;东浦桥有理由怀疑是“束浦桥的讹传,这里是湖上观日出最佳点之一;跨虹桥看雨后长空彩虹飞架,湖山沐晖,如入仙境。

  花港观鱼公园位于苏堤南段以西,在西里湖与小南湖之间的一块半岛上。南宋时,内侍官允升曾在离这里不远的花家山下结庐建私家花园,园中花木扶疏,引水入池,蓄养五色鱼以供观赏怡情,渐成游人杂沓频频光顾之地,时称卢园,又以地近花家山而名以花港。宫廷画师创作西湖十景组画时,将它列入其中。清康熙三十八年(一六九九),皇帝玄烨驾临西湖,照例题书花港观鱼景目,用石建碑于鱼池畔。后来乾隆下江南游西湖时,又有诗作题刻于碑阴,诗中有句云:“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鱼身鱼嘬花。今日花港观鱼是一座占地二十余公顷的大型公园,全园分为红鱼池,牡丹园,花港,大草坪,密林地五个景区。位于公园中部偏南处的红鱼池,是全园游赏的中心区域,池岸曲折自然,池中堆土成岛,池上驾设曲桥,倚桥栏俯看,数千尾金鳞红鱼结队往来,泼刺戏水。微风过处,沿池岸花木落英缤纷,飘浮于水面,好一幅“花著鱼身鱼嘬花 ”的动人画图,无人不起羡鱼之情。  红鱼池西首,是颇有造园匠心的牡丹园,丘阜隆起,最高处建牡丹亭,绕亭植有各种牡丹,芍药数百本,按不同品种分为十多个花境小区块,年年谷雨前后,尽显花中王者风范,国色天香,名不虚传。牡丹亭畔小径一侧,植古梅一株,梅树下,以黑,白卵石砌成此梅姿影图案于路面,现代大儒马一浮题笔称之为“梅影坡”。自牡丹亭中眺望,公园东,南,北三面景色尽收眼底。东面,绿树婆娑,遥接湖波堤痕。南面,南屏山葱茏山色被“借”入公园内,密林浓阴后,一湾绿水萦绕,拱桥飞架,港汊连通了西里湖和小南湖,全园水景因此更显灵动,沿水竹树繁茂,禽喧枝头,透露着山野风情。北面,大草坪视野开阔,西里湖波光山影引人遐想绵绵。草坪上,间以大乔木为主的树丛,树林,既增加了空间林缘线的层次变化,又为游人提供了庇荫,休憩场所。我爱西湖美丽的十景!

魂牵·西湖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大家对这首诗都很熟悉吧?没错,它就是伟大诗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这次我向大家介绍的便是杭州美丽的西湖。

  杭州本是个多雨的地方,西湖的春天便被雨水包围了起来。一滴滴雨水滴在地上、湖面上,溅起了一个个水花,像是顽皮的小精灵一样。坐在窗边凝望湖面,聆听这首大自然所奏出的美妙乐章,不只是你我,就连在天空中飞翔的鸟儿,在湖里游泳的鱼儿也会陶醉在这美景之中。

  夏天时,岸边繁花似锦、绿树成荫,红的、白的、黄的、粉红的……五颜六色的花朵和碧绿的树叶编织成了一个花环,戴在了美丽的西湖姑娘身上。鸟儿叽叽喳喳的叫着,好像也要一展歌喉;蝴蝶和蜜蜂在花丛中嬉戏玩耍;鱼儿跃出水面和我们一起玩……

  秋天和春天一样多雨,但不同的是秋天每下完雨都会起小雾。淡淡的雾给西湖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每次我都会想,这身轻纱是天上哪位心灵手巧的仙女所织出的呢?玉龙山和凤凰山遥遥相望,多项一对即将分离的恋人啊!

  冬天更是美丽了,如果你冬天来西湖的话,一定要登上雷峰塔塔顶!站在塔顶上,俯瞰西湖,美丽景色尽收眼底,你可以看见玉龙山和凤凰上穿上了雪白的衣裳,说不定还能看见不远处的断桥残雪呢!

  西湖美丽的容颜不知迷倒了多少文人墨客,不知让多少人流连忘返,也许它有神奇的魔力,让每个去过那的人都深深的爱上它……

西湖,如画

  “水光潋滟晴放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相信大家都知道这首苏轼的诗吧。西湖的魅力,有多高,在苏轼作的这首诗中,就可见一斑了。

  到了西湖后,我终于体会到用“淡妆浓抹总相宜”来形容西湖一点也不过分。我们乘着游船,荡漾在西湖上。窗外袭来阵阵凉风,湖水泛起层层涟漪。西湖是多么的大,一眼望去看不到边;西湖又是多么的清,简直可以看到湖底游动着的红色的鲤鱼。正值初春时期,太阳射出的万丈光芒笼罩了整个西湖。她真的像极了“西子”,无论化怎么样的“妆”,都是那么美丽如初,令人惊叹。

  游船驶到了湖心亭,顾名思义,就是建在西湖中心的亭子。亭子旁边垂柳依依,柳枝在风的带动下跳起了婀娜的舞姿。偶尔还有鸟儿声声啼叫。在这里修身养性倒是不错的选择。我想,如果画家看到湖心亭上的风景,一定会忍不住画一幅风景画;诗人看到了,也一定会诗兴大发,作一首绝妙好词吧!

苏轼关于西湖的诗

西湖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每当这句诗回荡在我心中的时候,我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美丽的杭州西湖来。

  来到杭州西湖,目睹西湖美景,让我又想起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就算是没有去过的人,一旦想起古代四大美女之———西施,无不羡慕西湖的美来。

  首先,我们来到了荷花池,那里有像大盘子一样翠绿的荷叶,还有上面长满了“小眼睛”的莲蓬……那样子,就像一个个刚睡醒的娃娃,真可爱。当然,我也不会忘记了美丽的荷花,有的还是花骨朵,含苞欲放,有的露出一点尖,有崭露头角的韵味,还有的已经全开了。开放了的荷花,绽放的花朵好似一个荷花盘,荷花的颜色各异,白的似雪,红的似火,粉的似霞……这晶莹剔透的荷花,像是水晶雕刻的一样,我在想要是这是一幅画,那画家可不一般了。

  西湖的水真清啊!清的可以看见湖底的沙石,西湖的水真绿啊!绿的像一块无暇的翡翠,西湖的水真静啊!静的让你感觉不到它的流动,一阵清风吹来,让人心旷神怡。再加上西湖旁的花草郁郁葱葱,大树枝繁叶茂,使人心旷神怡……真不愧为“人间天堂”。

  这就是杭州西湖,美丽的杭州西湖,这就是让我流连忘返的杭州西湖!

西湖缘,西湖情,西湖梦难醒

  绿荫幽幽林漠漠,只闻知了鸣难休。暝色入西湖,唯我独怜影。绿水东流逝,宿鸟入林归。何处是天涯,相逢离散间。我闻五百年的轮回,修得今生一次擦肩,我亦思前尘,辗转望今生。

  断桥雪,断桥伞,执情脉脉西子中,眸望断桥日复日,空阶青苔一年年。

  红白相间暗香浮,聆听远来轻履步,但目盼,芳尘来,轻盈薄纱映素肌,暖风拂青丝飘飘,袅袅身姿娉婷来,嫣然一笑醉花间。

  恨见玉容相晚,逢后愁应何诉

  携手相对,荷花不语,砌下荷花片片红,乱红静入溶绿水,此时无声胜有声,千言万语双眸中;

  执手漫步,风回絮拈,苏堤杨柳堆如烟,绿芜拂尽长堤路,斜阳暮色映鸿影,影影相怜相惜沫。

  西湖澹澹起,素鱼相濡间,画舫抚瑶琴,红袖添清茶,弄笔依偎人,鸳鸯生两字,薄纱留温存,西湖共醉影。

  尘缘短,天长水阔疑无路,相思长,千山万水总相逢。

  重重密云横空布,绵绵细雨挂山涧,二十四桥人断魂,十里长堤伞难收。

  浮生长,恨欢短,把酒斜阳晚照留,挥袖拂了一袖清泪,离散天涯相思无奈,只凭落花寄流水,漂泊何方,只奈随尘无归。

  何处天涯?触目浮景人空去。满眼芬魂西湖间,自古多情空遗恨,悠悠,不尽落红滚滚来,与伊相逢目目触景中,隐隐人如玉,征鸿微步来。

  惊梦断,相思曲,漫漫浮生,短短相欢,拂了一身前尘,独留一袖暗香,空照西湖,回首依依。

  夕阳暮,人独立,西子夏幽深,明月楼风声草渐,青苔桥柳絮蝉鸣,画舫锁悠愁。

  素鱼悠悠相濡,一湖浮萍映谁伤,几处遗红,触目肠断轻,一叶叶,一片片,繁花空殆尽,夏流逝,向谁去?一晌伫桥人难望,萧声咽,咽胭红,咽断今生苏堤别,绿柳絮飞心上陌,和梦回,旧时曾去,独醒珠溅西湖,落尽翠色余花。

苏轼在西湖饮酒写的诗

  1、《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译文:天色朦胧就去迎候远道而来的客人,晨曦渐渐地染红了群山。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飘来了一阵阵雨,客人不胜酒力已渐入醉乡。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没有完全领略到。如要感受人间天堂的神奇美丽,还是应酌酒和西湖的守护神“水仙王”一同鉴赏。

  2、《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放生鱼鳖逐人来,   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   风船解与月徘徊。

  译文: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4、《夜泛西湖五绝》

  宋-苏轼

  新月生魄迹未安,才破五六渐盘桓。今夜吐艳如半璧,游人得向三更看。   三更向阑月渐垂,欲落未落景特奇。明朝人事谁料得,看到苍龙西没时。   苍龙已没牛斗横,东方芒角升长庚。渔人收筒及未晓,船过惟有菰蒲声。

  译文:湖泊一望无垠,漂泊渺然,一片白茫茫的样子,荷花的幽香慢慢飘来,在夜间迎风绽放。我悄然看到远处的寺庙里灯火明亮,啊…正在等待淡得秽暗是欣赏秀丽的湖光山色啊。

  5、《湖上夜归》

  宋-苏轼

  我饮不尽器,半酣尤味长。篮舆湖上归,春风吹面凉。行到孤山西,夜色已苍苍。清吟杂梦寐,得句旋已忘。尚记梨花村,依依闻暗香。入城定何时,宾客半在亡。睡眼忽惊矍,繁灯闹河塘。市人拍手笑,状如失林瘴。始悟山野姿,异趣难自强。人生安为乐,吾策殊未良。

  译文: 开始二句,作者自己说饮酒的老习惯,这次饮酒也是这样。“半酣”,没有到醉的程度,然在朦朦胧胧之中。第三句说的“湖”,点题,即西湖。第四句写“洒面凉”,因为酒半酣,面部发热,经春风一吹故如此。“行到”二句点夜。“清吟”二句仍然切“半酣”,诗人作着作着,又睡着了,但一会儿又醒了,所以刚刚得到一句,马上就忘了。清代评论家纪昀说这两句是“神来”之笔。“尚记”二句说到“梨花村”,作者此时大约自梨花村来,其时梨花已开,暗香依依,作者似以为此时自身尚在梨花村,还是写“半酣”。“入城”两句,紧紧扣住“半酣”,写朦朦胧胧中的思维。“睡眼”两句,写河塘人声鼎沸,作者自朦胧中开始清醒过来。“市人”以下四句,实实在在是妙文,写出了杭州的老百姓与苏轼作为一个通判这样的相当高的级别(对于一州来说是如此)的官员之间的亲密无间。“失林麞”写半酣的失态,欲藏而无处藏,而此正显示出作者极为真率的一面。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官吏能如此揭示自身,实属难得。此无他,胸里坦荡,毫无芥蒂之故。末二句,似乎是说后悔从仕,其实不然,作者如实录下此场面,正以其难忘,有记下价值,其内心正以此为乐

苏轼写的西湖的诗

  1、《饮湖上,初晴后雨》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木兰花令 次欧公西湖韵》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3、《卜算子·蜀客到江南》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

  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4、《次韵周邠寄《雁荡山图》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西湖三载与君同,马入尘埃鹤入笼。

  东海独来看出日,石桥先去踏长虹。

  遥知别後添华发,时向樽前说病翁。

  所恨蜀山君未见,他年携手醉郫筒。

  5、《莲》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城中担上卖莲房,未抵西湖泛野航。

  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

  6、《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

  春入西湖到处花,裙腰芳草抱山斜。

  盈盈解佩临烟浦,脉脉当垆傍酒家。

苏轼写的西湖的诗

  1、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宋代: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注释

  ①湖:即杭州西湖。

  ②潋滟(liàn yàn) :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③方好:正是显得很美。

  ④空濛:细雨迷茫的样子。

  ⑤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或称 先施 ,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之首。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市)西,所以称为西施。

  ⑥相宜:也显得十分美丽。

  2、卜算子·感旧

  宋代: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

  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译文

  四川的人来到江南,会把江南的风光牢牢记在心里。四川和江南的风景有很多相似处,要游览就要及早去。

  现在我和去年一起游玩的朋友,又来到了西湖边上。要尽情的饮酒,应好好看看彼此,发现只有我们变老了。

  注释

  ⑴蜀客:词人自称,蜀,四川的简称。苏轼是四川眉山人,客居江南。

  ⑵吴山:在杭州。吴,在此泛指今江浙一带。

  ⑶风流:此指风光景致美妙。同:此指同样被人称道。

  ⑷藉(jiè):坐卧其上。

  ⑸莫惜尊前:指尽情饮酒行乐。尊前:在酒樽之前。指酒筵上。

  3、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

  宋代:苏轼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耳、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译文

  三年间我的梦魂时时飞向吴中故园路。我送只传信的黄犬,随你返回故土。若到松江呼唤小舟摆渡,切莫惊吓了鸥鸟白鹭。吴中四桥的河湾渡口,当年都是我常游的去处。

  我曾像王维描绘《辋川图》那样,细细品味吴中暮春景物,也常常吟诵王右丞的诗句。定个还乡的归期天公已应许,身上春衫还是小蛮的细针密线,曾浸湿了西湖依依的泪雨。

  注释

  ①伯固:苏轼诗友苏坚,字伯固,随苏轼在杭州三年。

  ②黄犬:狗名。据《晋书·陆机传》载,陆机有犬名黄耳,陆机在洛阳时,曾将书信系在黄耳颈上,黄耳不但送到松江陆机家中,还带回了回信。这里用此典表示希望常通音信。

  ③《辋川图》:唐王维于蓝田清凉寺壁上曾画《辋川图》。

  ④小蛮:歌妓名。这里指苏轼侍妾朝云。

苏轼写西湖的诗有哪些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湖楼醉书(其一)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夜泛西湖五绝

  【宋】苏轼

  新月生魄迹未安,才破五六渐盘桓。

  今夜吐艳如半璧,游人得向三更看。

  三更向阑月渐垂,欲落未落景特奇。

  明朝人事谁料得,看到苍龙西没时。

  苍龙已没牛斗横,东方芒角升长庚。

  渔人收筒及未晓,船过惟有菰蒲声。

  (原注:湖上禁渔,皆盗钓者也)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湖光非鬼亦非仙,风恬浪静光满川。

  须臾两两入寺去,就视不见空茫然。

  结束语:苏轼的西湖诗大多诗风清新自然、平易近人,用语通俗易懂,语调清新明快,再加上赋山水以一定的性灵与性情,写活了西湖的山水,寄蕴着苏轼对杭州西湖的挚爱之情,很多诗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流传颇广,在西湖文学史中占有着重要的一席之地。同时,杭州和西湖也因苏轼的歌咏而更声名远扬,为历代文学爱好者所钟爱与向往。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描写江南的古诗

江南好 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