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惊艳了世俗的神仙诗句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诗仙李白作文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是盛唐诗人,一袭飘飘青衫,一柄闪闪宝剑,顶盘飘飘发,颔前缕缕须。在漫漫黄沙,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访遍青山绿水,饮尽千古佳酿,将豪言壮志付于诗情画意。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你的超脱和澹泊。碧玉金殿上,力士脱靴,贵妃研墨是多么洒脱!然而风流的你看到了高力士那怨恨的眼神了么?哦,你没有,你不会在意那些明争暗斗。尽管年少时的你遍观百家,挥笔成章,梦想着能在朝堂上展翅腾飞,可当你真正进入朝堂时才发现现实与你的梦想相距多么遥远!于是,你“欣然”地接受了皇帝赐予的“御用文人”的雅称,从此“长安市上酒家眠”……

  秋风猎猎,袂带飘飘,落花时节又逢离别之时,当人们执手泪眼相视时,你却豁达地站在高楼,与友人把酒临风,远看万里长风追送南去秋雁,望尽天际几缕浮云举杯畅饮。离别筵席上浓浓的烈酒让你趁兴高歌,“人生在世不得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月朗星稀的时候,你深情地凝望圆月,试图找到家,找到亲人的影像,身在异乡的你,面对徐徐的清风夜景,一时兴起,将一壶老酒置于花间,可面对这么皎洁的明月却“独酌无相亲”,于是你不甘寂寞,纵使无人对饮,但至少还有皓月当空,在清幽的月下“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让精神在酒中沉醉也在酒中清醒。月还是那样明亮,风还是那样清凉,酒还是那样醇香,你注定终生与酒相伴,让苦涩辛辣和清香湮没你的失意和落寞。是啊,“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此后你不再执着于年少时的梦想,天下疾苦已由你的另一知己——杜二去低吟浅唱。“五花马,千金裘”在你看来不如一壶美酒珍贵,于是你歌白鹿,访天姥,把平生的抱负融入美酒,融入美景,融入美丽的诗句。

  后人慨叹:“唐朝啊唐朝,你为何宜酒不宜诗人?”后人赞赏:“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吞就是半个盛唐!”是啊,你的才华馥郁了一个王朝!人们知道,唐朝不仅是政治历史的云诡波谲,更重要的是像你这样站在历史的潮流前敢于唱出生命绝响的诗人!你的秉性注定了你无法立足于朝堂,你的诗心却注定了你的豪情万丈,荡气回肠!

  千年后,我们依然用仰视的目光凝视着你,你用一生的历程告诫后世,“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你用豁达大度指引后世,“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千年后的今天,我在此向你深深地鞠上一躬,为你的诗心和诗情。

李白惊艳了世俗的神仙诗句

关于李白的诗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李 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客中行】

  李 白

  蒲桃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送友人】

  李 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早发白帝城】

  李 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天门山】

  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峨眉山月歌】

  李 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乌栖曲】

  李 白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

  【早发白帝城】

  李 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更多相关诗歌推荐:

  1.李白浪漫诗歌的代表作

  2.《行路难》李白诗歌

  3.李白的诗歌(可以背诵)

  4.杜甫赠李白的诗歌

  5.李白关于春的诗歌有哪些

  6.李白励志古诗句集锦

  7.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8.能代表李白一生的诗歌

  9.李白有关酒的古诗

  10.春日忆李白诗歌鉴赏

“诗仙”李白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是杜甫《饮中八仙歌》中写李白的几句诗。它像一幅素描,把李白狂放不羁、不阿权贵的性格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出生在中亚的碎叶城(今属于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一个商人的家庭里。李白5岁那年,突厥人入侵碎叶,举家东迁,来到蜀中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定居。他从小聪颖过人,不少书他看一两遍就印在了脑海里,但他很贪玩,读着读着就不肯用功了。据说有一天,他看到一个老奶奶拿一根很粗的铁杵在磨石上用劲地磨,说是要把它磨成针。李白大吃一惊:“这么粗的铁杵,何年何月才能磨成针呢?”老奶奶满怀信心地说:“只要不停地磨下去,总有一天能磨成针。”这件事使李白悟出了一个深奥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读书不也是这样吗?”从此,他刻苦读书,学问大有长进。

  除了向书本学习外,李白还重视向社会学习。他一生出三峡,入湖北,游洞庭,登庐山,下扬州,走中原,访东鲁,进山西……走遍了祖国的大多数省份,寻访各地名胜古迹,开拓了自己的知识领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用之不尽的素材。

  李白的诗歌现存九百九十多首,豪迈奔放、别具一格。如著名的组诗《古风》,批判朝政弊端,感慨有志之士不能展抱负;乐府《行路难》《梁甫吟》《将进酒》等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望庐山瀑布》《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诗篇,以充满想象的神奇之笔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尽管李白有的诗歌也隐含着人生如梦、纵酒狂欢的颓丧情绪,但追求心身自由和昂扬向上的精神仍是他诗篇的主旋律。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后人称之为“诗仙”,他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中之仙李白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从小,妈妈就教我背李白的诗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背李白的诗,对我来说,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李白在《下江陵》中写道: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两岸的猿猴不断的啼叫,小舟早已载着作者的欢快,空过了重重高山、重重险峻。“轻舟”仅从表面上来看,其实是一叶轻快的小舟。但仔细体会,可以体会出作者的欢快,这也是这首诗的画龙点睛之处。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这首是出自李白的《关山月》。这句话描写了巍巍天山、苍茫云海,一轮明月倾斜一片的情景,借此景来抒发边关战士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子夜吴歌》同样是一首思乡的诗: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哪日才能荡平敌寇,亲人啊!将从此不再远征。将作者内心的想法刻画的惟妙惟肖,把那种思念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回味无穷。

  一听到“诗仙”这两个字,我不禁会想到李白,他真的是无愧于:诗仙,这个名字。

诗仙李白

  晨风微熙,忽有一人踏风而来,云雾缭绕中只见他双目炯炯有神,气质飘逸非凡,竟似贬谪人世的谪仙,他便是李白。

  李白的一生与仙是密不可分的,谪仙人,诗仙,酒仙全部加注在了这位周身弥漫着神秘气息的“仙人”身上。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他生于豪富之家,是一位‘‘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的神童,却又一生坎坷多难。二十岁时他游历四海,希望结交朋友,去实现政治抱负,可是,十年漫游。一事无成,待到他四十二岁时才终于被玄宗赏识,十年之后却又被流放夜溪,六十二岁时他又踏风而去,只留给后人一团解不开的迷雾。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之人便真如那朵青色莲花,任凭周身的黑暗与肮脏,却依旧清如莲,青莲花语之意便是热闹与荣华剥离后的淡泊与洒脱,李白以青莲自号,便是时刻自警,不为名利,权贵所缚,只取一瓢淡泊自饮,虽有贵妃捧砚,力士脱靴的殊荣,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于是他仰天大笑出门去,留下青莲余香袅袅不绝。

  李白爱酒,故得酒中仙之名,他爱酒嗜酒已到了不可一日无酒,不可一日不饮的境界,而他的诗便常常是酒后随性所作,“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此时的李白意气风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孤单落寞之意油然而生;“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无尽惆怅环在李白身边。除了酒之外,月也是李白的最爱,“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秋风渡江来,江落山上月”。

  李白诗之洒脱,飘逸,前无古人能及,故杜甫赞他“落笔惊风雨,诗成位鬼神”

  “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大笑着随风而去。

“诗仙”李白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说的可是那个不畏艰难、乐观向上的浪漫主义诗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说的可是那个不依附权贵、孤高傲骨的风流才子;“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说的可是那个不为五斗米折腰,安贫乐道的江湖游士。

  他,一生游遍大江南北;他,一生经历艰难坎坷;他,能言常人不能之言;他,做常人不能所做之事;他,是唐朝星空上的一颗耀眼明星。他本怀着一腔踌躇满至的爱国之心,进京赶考,不料想,名落孙山,可他并不因此堕落沉浮、趋炎附势,而是以自己的洁白皓世的操守和那坚贞不渝的品质,抒写着他一生的辉煌。他虽不是贵族王孙,却也要的个贵妃捧墨、力士脱靴,当玄宗极力挽留他为翰林院是时,他感激玄宗的知遇之恩。

  却不料想,此等官职却是吹捧皇家贵族的献媚之词,于是他愤懑,自己怀才不遇却不能报国,他彷徨,自己是追逐名利,还是淡薄弃世,他站在楼栏之上,满眼望见一片繁华的长安时,他决定离开。从此,他游遍万水千山,喝遍天下美酒,直言进谏却被冷落,忠心报国,却遭谗言、诽谤。他再也折腾不起了,他累了,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他乘着船、喝着酒、望着月,从此他便长眠于深海之中。了却一切尘世之事,开始寻找他自己的归宿。多少个夜晚,他独自承受寂寞内心的孤独;多少次泪水,都无法释怀他内心的悲哀。

  我爱李白,喜欢他乐观向上的精神;我爱李白,喜欢他坦然处事的态度。他洁白皓世的人格,告诉我对未来处事的态度。

诗仙李白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这是一位当代大诗人对一位古代大诗人的盛赞;“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青莲居士谪仙人”,这是两位古代大诗人对另一位古代大诗人的盛赞。这位被盛赞的大诗人就是唐朝“诗仙”李白。

  “嫉妒与相轻往往产生于相同之中——同龄、同行、同时代……”但又是什么原因使众多的大家甘愿臣服、众星捧月般地烘托着李白,或者说李白缘何称“诗仙”?我曾像屈原天问般地如此发问。终于,研究性学习给了我这个揭谜的机会。

  他生于大唐盛世,那是一个百花盛开、万紫千红、开朗雍容的时代,只有这样的社会才能安措天才李白那放达的脚步,李白的成就与盛世密不可分。那个年代,经济发达,“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如果没有那个年代,这个饱含异质的天才会被扼杀。他好比一条鱼,如果放在一个鱼缸中,永远不会长大。而因为盛唐这片大海,让他体会到了“海阔凭鱼跃”的感觉,历史与思想交汇那一刻迸发出了灿烂的火花。

  生于开放盛唐的他,无疑是幸运的,而他那天马行空的思想,更是不允许他仅仅呆在一个地方。他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他浪漫,癫狂,豪义,他游历了大唐各地,沸腾的血液不能使他在任何地方安住。他永远行走在漂泊的路上,饮他的酒,洒他的泪,唱他的歌。“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盛唐的社会安定及发达的道路交通为他远游提供了极好的物质条件。

  初到长安之时,他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御手调羹,他要求权贵尊重他,“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尽管他最后被排挤出长安,但就他这种狂放不羁的言行性格,恐怕除了雍容的唐朝,没有哪个封建王朝会容忍。

  他如一只敏锐的狼,对周围的社会充满了兴趣,不断探索,不断体验。最终,他离开了长安到处游历。他的双脚和墨笔生动了大唐的江山。他深入社会,为自己的创作寻找源源不断的灵感,因此他的诗得以生存。他没有被那华丽的词藻所同化,他始终有着自己的风格,他始终保持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心态。他对于周围环境的探索使他的诗得以永存。

  “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李白的家庭本身就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李白不仅阅读儒家经典,六甲百家,还发展了他多样的生活情趣和才能,这为他早年的崭露头角及今后的大放异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自身的天赋,自身的刻苦,再加上老师的指导,一时使他小有名气。最终他大笔横扫,给大唐诗坛注入新的活力,令所有的骚人墨客为之一惊。自此“诗仙”横空出世。他的一生充满了不羁,“乘酒捉月”,连死都是一首诗。

  “诗仙”的成就离不开一个适合自己生长的空间,展示的舞台;离不开对周围环境的探索;也离不开世人的肯定。如果我们拥有了这些,不一定有大的成就,但却会更好地成长成才。就像今天,如果没有新课程的新理念,没有研究性学习的“李白探索”,我恐怕也不会对李白了解这么多,从而写出这篇自己还算满意的作文。

诗仙-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先世为陇西(今甘肃)人,5岁时随父亲迁居四川。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游侠。

  25 岁时开始漫游各地,42 岁那年被任命为供奉翰林。李白毕生写诗。他写起诗来既快又好,杜甫说他是“斗酒诗百篇”。他的诗歌,热情奔放,气势宏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后世称他为“诗仙”。

  李白的父亲是位商人,做生意赚了不少钱,相当富裕。相传,李白小时候在四川象耳山读书。有一天逃学下山,经过一条小山涧,见到一位老奶奶在山洞旁磨铁棒。李白觉得很奇怪,走上前询问,老奶奶回答说要用铁棒磨针。一根粗铁棒要磨成一根细小的针谈何容易,但老奶奶信心十足,她说:“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从此以后李白就打消逃学念头,下功夫读书了。他既学文又习武,专门学习剑术。决心要做一个满腔侠义的“游侠”。

  李白幼年时候记忆力特别好。诸子百家,佛经道书,无不过目成诵。据说他五岁就会诵写“六甲”,十岁能读诸子百家的书,懂得了不少天文、地理、历史、文学等各方面的知识。此外,他还学会了弹琴,唱歌,舞蹈。

  一天,李白家中来了一位客人,风流儒雅,气概不凡,是当时很有名气的文人,这次是到蜀中来做官的。在长安,他早就听说李白的诗名,这次来到蜀中还未上任就前来拜访了。家人带他来到一条河边的柳树荫下,只见一个年幼的书生,头戴纶巾,佩一把宝剑,正在吟诗,同样是风流倜傥,卓越不群,诗人对这少年的喜欢之情油然而生。他又看了看少年李白的诗稿,先是吃惊,后是赞叹,最后竟是击节拊掌了,他说:“小家伙的文辞简直可以和司马相如平分秋色啊!好好写吧,中国第二个屈原就要横空出世了。”

  李白自小志趣远大,禀性高洁。当时的读书人要想求取功名,都去参加进士考试。李白想,大丈夫在世,要做就做个国家栋梁,否则就一辈子只当一个平民百姓。他常常自比谢安,相信总有一天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少年时代的诗歌留下来不多,比较早的一篇是《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说的是有一天李白到深山的道观中去寻访一位道士。时值初春季节,桃花正带露开放,飞瀑流泉,野竹小鹿,山中景色确实美不胜收。然而道士却始终没有回来,从早晨到下午,一直见不到人影,他只好悻悻而归了。回到家后愈想愈觉得那道士真是如同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人,再也按捺不住诗兴。

  于是展纸挥笔-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诗仙—李白

  夜半醒来,不经意向窗外看去。一片朦胧的银白色,是霜吗?不!这可是盛夏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静夜思》不尽脱口而出。李白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人。

  李白二十五岁的时候,开始游历祖国的山河大川。写下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等绝美的诗句。在他的诗里,祖国的山河是多么的壮美啊!他写的诗自然又流畅,毫不造作。李白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李白四十岁时,终于得到了皇上唐玄宗的赏识,而高力士却故意为难他,让他辨认吐蕃使者送来的国书,李白不但看了一遍又用汉语准确地翻译了出来,并且还用吐蕃文写了一篇《答蕃书》,化解了一场战争。

  这样才华横溢的人,除了李白还有谁?李白也是一个高傲不羁的人。有一次,李白心中烦闷,去酒楼有喝酒,喝得醉了七八分,这是歌舞班子的负责人找到了他。原来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宫中赏花,梨园子弟唱的都是老词,唐玄宗变想到让李白写新词。李白听了却满不在乎地说:“皇上?我、我可是酒中仙人呐,我、我就还没喝够哩!哈哈哈.”醉醺醺地李白到了宫中,唐玄宗让他写新词,他让高力士给他脱靴,杨贵妃为他磨墨,就这样,他写出了三章《清平调》。

  李白用自己的双脚走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留下来无数名诗佳句,抒写着对大自然的热爱。他,是一位充满着浪漫主义情怀的诗人;他,有着淡泊名利,高傲不羁的性格;他,满怀着一腔对祖国的热爱!他的诗,想象丰富,语言清新,风格雄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他无愧后人称封的诗仙。这,就是李白。我喜欢李白的诗,喜欢对着山川朗诵,喜欢望着日月吟咏。它使我的心胸为之变得宽阔,它让我的理想长出翅膀。他的诗伴着我成长。我将目光转向天空,看见星星一闪一闪地,散发出淡淡的幽光。

  突然,我看见一颗耀眼的星,那是不是就是他的那颗星呢?我看着那颗星,对他的崇敬飘向了远方,随着微风飞到那美丽的星空之中.

“诗仙”李白的诗歌

  1、《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2、《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6、《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7、《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8、《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9、《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0、《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1、《咏苎萝山》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征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12、《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3、《乌夜啼》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

  14、《折杨柳》

  垂杨拂绿水,摇艳东风年。

  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

  美人结长想,对此心凄然。

  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

  15、《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从雌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16、《秋思》

  燕支黄叶落,妾望自登台。

  海上碧云断,单于秋色来。

  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

  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17、《陌上桑》

  美女渭桥东,春还事蚕作。

  五马如飞龙,青丝结金络。

  不知谁家子,调笑来相谑。

  妾本秦罗敷,玉颜艳名都。

  绿条映素手,采桑向城隅。

  使君且不顾,况复论秋胡。

  寒螀爱碧草,鸣凤栖青梧。

  托心自有处,但怪傍人愚。

  徒令白日暮,高驾空踟蹰。

  18、《北风行》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纹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19、《赠崔侍郎》

  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

  洛阳因剧孟,托宿话胸襟。

  但仰山岳秀,不知江海深。

  长安复携手,再顾重千金。

  君乃輶轩佐,予叨翰墨林。

  高风摧秀木,虚弹落惊禽。

  不取回舟兴,而来命驾寻。

  扶摇应借力,桃李愿成阴。

  笑吐张仪舌,愁为庄舄吟。

  谁怜明月夜,肠断听秋砧。

  20、《渌水曲》

  渌水明秋日,南湖采白苹。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更多相关诗歌推荐:

  1.李白浪漫诗歌的代表作

  2.《行路难》李白诗歌

  3.李白的诗歌(可以背诵)

  4.杜甫赠李白的诗歌

  5.李白关于春的诗歌有哪些

  6.李白励志古诗句集锦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李白描写风景的诗20首

李白最有名的诗词1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