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知识大全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有关茶道知识范文

  中华茶道,就其构成要素来说,有环境、礼法、茶艺、修行四大要素。

  (一)环境

  茶道是在一定的环境下所进行的茶事活动,茶道对环境的选择、营造尤其讲究,旨在通过环境来陶冶、净化人的心灵,因而需要一个与茶道活动要求相一致的环境。茶道活动的环境不是任意、随便的,而是经过精心的选择或营造。茶道环境有三类,一是自然环境,如松间竹下,泉边溪侧,林中石上。二是人造环境,如僧寮道院、亭台楼阁、画舫水榭、书房客厅。三是特设环境,即专门用来从事茶道活动的茶室。茶室包括室外环境和室内环境,茶室的室外环境是指茶室的庭院,茶室的庭院往往栽有青松翠竹等常绿植物及花木。室内环境则往往有挂画、插花、盆景、古玩、文房清供等。尤其是挂画、插花,必不可少。总之,茶道的环境要清雅幽静,使人进入到此环境中,忘却俗世,洗尽尘心,熏陶德化。

  (二)礼法

  茶道活动是要遵照一定的礼法进行,礼既礼貌、礼节、礼仪,法即规范、法则。“夫珍鲜馥烈者,其碗数三,次之者,碗数五。若坐客数至五,行三碗。至七,行五碗。若六人以下,不约碗数,但阙一人,而已其隽永补所阙人。”(陆羽《茶经》“五之煮”)此为唐代煎茶道中的行茶规矩。

  “童子捧献于前,主起举瓯奉客日:为君以泻清臆。客起接,举瓯曰:非此不足以破孤闷。乃复坐。饮毕,童子接瓯而退。话久情长,礼陈再三。”(朱权《茶谱》序)此为宋明点茶道主、客间的端、接、饮、叙礼仪,颇为谨严。礼是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是表示友好和尊敬的仪容、态度、语言、动作。茶道之礼有主人与客人、客人与客人之间的礼仪、礼节、礼貌。

  茶道之法是整个茶事过程中的一系列规范与法度,涉及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一些规定,如位置、顺序、动作、语言、姿态、仪表、仪容等。

  茶道的礼法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损益,与时偕行。在不同的茶道流派中,礼法有不同,但有些基本的礼法内容却是相对固定不变的。

  (三)茶艺

  茶艺即饮茶艺术,茶艺有备器、择水、取火、候汤、习茶五大环节,首先以习茶方式划分,古今茶艺可划分为煎茶茶艺、点茶茶艺、泡茶茶艺;其次以主茶具来划分,则可将泡茶茶艺分为壶泡茶艺、工夫茶艺、盖碗泡茶艺、玻璃杯泡茶艺、工夫法茶艺。再次则以所用茶叶来划分。工夫茶艺依发源地又可划分为武夷工夫茶艺、武夷变式工夫茶艺、台湾工夫茶艺、台湾变式工夫茶艺。

  茶艺是茶道的基础和载体,是茶道的必要条件。茶道离不开茶艺,茶道依存于茶艺,舍茶艺则无茶道。茶艺的内涵小于茶道,但茶艺的外延大于茶道。茶艺可以独立于茶道而存在,作为一门艺术,也可以进行舞台表演。因此说,表演茶艺或茶艺表演是可以的,但说茶道表演或表演茶道则是不妥的。因为,茶道是供人修行的,不是表演给别人看的,可表演的是茶艺而不是茶道。

  (四)修行

  修行是茶道的根本,是茶道的宗旨,茶人通过茶事活动怡情悦性、陶冶情操、修心悟道。中华茶道的修行为“性命双修”,修性即修心,修命即修身,性命双修亦即身心双修。修命、修身,也谓养生,在于祛病健体、延年益寿;修性、修心在于志道立德、怡情悦性、明心见性。性命双修最终落实于尽性至命。

  中华茶道的理想就是养生、怡情、修性、证道。证道是修道的结果,是茶道的理想,是茶人的终极追求,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茶道的宗旨、目的在于修行,环境亦好,礼法亦好,茶艺亦好,都是为着一个目的--修行而设,服务于修行。修行是为了每个参加者自身素质和境界的提高,塑造完美的人格。

中国茶文化知识大全

我国的茶文化

  我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据文字记载,我们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

  茶分为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等等。喝茶并不是把茶一口气喝下去那么简单,其实喝茶分4个层次,分别是喝茶、品茶、茶艺和茶道。品茶:把茶细细地品味。茶艺:要在茶旁边放些点心、装饰品什么的。茶道:就是能从茶里嚼出一些生活哲理来。今天我在茶叶博物馆学了绿茶的茶艺,绿茶有: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等。泡茶有很多个步骤:先把器具放在各自的地方,如道具杯放到茶盘左上角,茶叶罐放在道具杯的下面,水壶摆放在茶盘的右上角并把壶嘴朝左和道具杯对齐,等等,摆成三行。

  泡绿茶最好是用玻璃杯,把玻璃杯横放在茶盘中间,再把倒扣的杯子放正。然后温杯:用开水沿着杯壁里侧绕一圈,把洗后的水倒在水盂里;再取3-5克茶叶放入杯中,稍微倒一些水,晃两圈把茶叶浸湿一下,之后用茶壶来个“凤凰三点头”。最后奉茶给客人喝。操作时手要稳,动作要缓慢轻盈,还要伴有肢体语言。

  喝茶有很多好处:可防御心理疾病发生,降低高血压,防癌,还可以使糖尿病患者降低血糖等等。普洱茶还有减肥的功效。

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中华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中国各地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太湖的熏豆茶,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蜀山的侠君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等。

  我们知道了这么多,那茶又是怎么制作的呢?4月22日,我们带着这个疑问来到了萧山区茶文化示范基地。我们一进基地就感受到了茶文化的气息。一进大门就看到了几个大字:三清茶、清纯、清澈、清高。一面金光闪闪的荣誉墙,上面有金色的奖牌:杭州十大名茶,浙江名茶,科技示范基地等等。这时有位阿姨走过来,给我们每人一个小箩筐,让我们亲身体验一回采茶。阿姨把我们带到山脚下,看到一片绿油油的茶园,有的小记者迫不及待的想上山采茶,那位阿姨连忙说:“等一下,我们先把采茶的注意事项说一遍。等会儿不能用指甲掐茶,这会让茶叶感染细菌,另外茶叶要一芽一叶,不能非常随便的摘。”我高兴的跑上山选了一行长得挺茂盛的,上面有许许多多的小芽头,芽头上有密密的绒毛,我照着阿姨说的摘,但一会儿就没了规矩,一会儿一芽二叶,一会儿一芽三叶,一会儿有一把叶没芽了,真让我懊恼,但也让我体会到了采茶阿姨们的辛劳。

  时间过得真快,还没采多少,带队阿姨就让我们下山了,说带我们去制作车间。还没进入制作车间,一股浓郁的茶香扑面而来,我忍不住深呼吸几口,让我陶醉其中,这里放着新鲜茶的半成品,虽是半成品,但香味却已经那么浓郁了,成品可想而知。带队阿姨告诉我们:“新鲜茶摘来后,在室内萎凋八小时,之后就要杀青,杀青后放于阴凉处进行回潮,回潮过的茶叶倒入锅中,进一步整形炒干完成定型,然后分筛,把筛出的大一点的茶叶再放入锅中,将其挺直,历时约5到10分钟,就可以将成品包装起来。”

  阿姨还告诉我们,人工制茶与机器制茶的不同之处,人工茶更香更浓郁,凹凸不平;机制茶味道是比较淡的,形状扁平。

  采茶到成品至少需要两天,我也体会到了茶农的辛劳,跟米一样,茶也是口口皆辛苦呀!

中国古代的茶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冰糖葫芦,有古老的中国书法,有精美的剪纸,还有热闹的舞龙狮……我最喜欢的是中国古代的茶文化。

  你知道茶的历史吗?茶最早是一种充饥物。后来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食茶也成了一种风俗,甚至在一些地区形成了食茶文化。茶叶被食用之后,其药性被人们发现,茶叶随之转化为养生治病的良方。人们在把茶做为药用的过程中,发现茶的药性很弱,因此花开始转化为饮料。直到汉代,饮茶才成为一种新的潮流,渗透于社会的各各阶层。

  三国以前是茶文化的启蒙期,晋代南北朝是茶文化的蒙芽期,唐代是茶文化的繁盛时期,宋代是茶文化的兴盛时期,辽金元时期是茶文化的返璞期,明清是茶文化的普及期,现在是茶文化的发展期。

  不同的茶有不同的来历,也有不同的文化,只要你多多查阅,就能得到更多古文化知识。

中国茶

  中国是茶的故乡。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再怎么想已经有4700多年了。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了质文化的层面,还包含了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

  那你们知道中国茶有多少种吗?制茶饮茶已经有几千年历史,名品荟萃,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黄茶,黑茶。茶有生健康,有富欣赏情趣。品茶待客是中国个人高雅的娱乐和社会活动。坐茶馆,茶话会则是中国人社会性群体茶艺活动。中国茶艺在世界享有盛誉,在唐代就已经传入了日本,形成了日本茶道。你们了解了茶叶,又知道怎么泡茶吗

  茶叶始于中国。茶叶冲以煮沸的清水,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点。同样质量的茶叶,如果水不同,茶具不同或冲泡技术不一,泡出的茶会有所不同的效果。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讲究茶的冲泡。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泡好茶,要了解各类茶叶的特点,掌握科学的冲泡技术。是茶叶的固有品质能充分的表现出来。了解了茶叶的冲泡技术,那该怎么细细品味茶呢

  我们中国人饮茶,就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如果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也可以细最慢达到美的境界。了解了细细品尝茶叶的过程,那在哪个环境才能更好的品茶茶叶呢

  品茶的的环境一般有建筑物、园林、茶具等因素组成的。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中国园林乃世界闻明,山水风景更是不可胜数。利用园林或自然山水间,让人们小憩,意趣盎然。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注重喝茶的礼仪呢?所以家里来了客人泡茶叶,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你们喜欢中国茶吗

  我出生在中国,生在中国,祖国乃是亲生母亲。

古老茶文化

  妈妈很喜欢品茶,因为茶有数不清的文化和源远流长的历史。妈妈还和我说品茶,是一种享受,品茶既讲究茶具种类,又讲究品饮心态、饮品姿态、饮品礼仪…。而且茶饮不离茶具。

  中国茶有红、绿、青、黄、黑、白,六大类两千个花色品种。

  我看过一本书,书上曰:“一杯则曰品,二杯则曰解渴,三杯是驴饮。”品茶很有讲究,一杯须分三口喝,第一口试茶温,第二口品茶香,第三口才是饮茶。

  我国茶区甚广,茶类之多、饮茶之盛、茶艺之精,茶史之悠久,堪称世界之最。因此妈妈常常把我叫去一边品茶一边讲述茶的文化。

  不同的茶有不同的来历,也有不同的文化,只要你细细体会,多多查阅就能得到更多中国古老茶文化的知识。

茶文化的礼仪常识

  茶叶的品种和饮用特点

  根据加工、制作方法的不同,茶叶可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砖茶、袋茶等几个品种。

  1、常喝绿茶的人都知道,当年的新茶,特别是“明前茶”(也就是清明节前采摘的茶叶)是首选。

  绿茶更适合在夏天饮用,可以消暑降温。

  我国著名的绿茶有:产于杭州龙井的龙井茶,产于江苏太湖洞庭山的碧螺春,产于安徽黄山的黄山毛峰,产于湖南洞庭湖青螺岛的君山银针,产于安徽六安齐云山的六安瓜片,产于河南信阳大别山区的信阳毛尖,产于贵州黔南都匀山区的都匀毛尖等。

  2、乌龙茶的制作加工方法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是一种半发酵的茶叶。外形肥大、松散,茶叶边缘发酵,中间不发酵,整体外观上呈黑褐色。

  沏水冲泡后的乌龙茶色泽凝重鲜亮,芳香宜人。喝过后,不仅可以化解油腻,而且健胃提神。

  我国乌龙茶多产于福建,其中最著名的是福建安溪县的铁观音、福建武夷山的武夷岩茶等。

  3、红茶的加工制作方法刚好和绿茶相反,它是以新鲜的茶叶经过烘制,等完全发酵后制作而成。在冲泡沏水之前,它的色泽油润乌黑。在冲泡后,它具有独特的浓香和爽口的滋味,还能暖胃补气,提神益智。

  红茶性温热,适合在冬天里饮用。

  我国生产的红茶品种不少,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安徽祁门县的祁门红茶。此外,还有产于云南西双版纳的滇红茶等。

  4、花茶,又叫香片,是以绿茶经过各种香花薰制而成的茶叶。它的最大特点,是冲泡沏水后芳香扑鼻,口感浓郁,味道鲜嫩。一年四季都可以饮用。

  花茶可以分为茉莉花茶、桂花花茶、玫瑰花茶、白兰花茶、珠兰花茶、米兰花茶等多个品种。其中以茉莉花茶最受欢迎。

  5、袋茶,不是茶叶的某一个品种,而是为了饮用方便,将绿茶、红茶、乌龙茶或花茶甚至是加入补品、药品分别装入纸袋内。饮用时将纸袋放进杯子,然后冲泡就行。袋茶是茶的一种方便饮品。

  6、砖茶,又叫茶砖。是特意将茶叶压紧后,制作成的一种类似砖块形状的茶叶品种。它很受一些少数民族的喜爱,特别是添加奶、糖等之后煮着喝味道更美。

  根据生活习惯,南方人爱喝绿茶,北方人爱喝花茶,东南沿海一带的人爱喝乌龙茶,欧美人爱喝红茶,特别是袋装红茶。

  怎样选择茶具

  喝茶时,因所选茶叶不同,所以茶具的品种也不同。但一般情况下,喝茶都少不了储茶用具、泡茶用具、喝茶用具。

  储茶用具的基本要求是:防潮、避光、隔热、无味。如果要存放好的茶叶,最好用特制的茶叶罐,如铝罐、锡罐、竹罐,尽量不用玻璃罐、塑料罐,更不要长时间以纸张包装、存放茶叶。

  喝茶讲究的人,对泡茶用具也十分挑剔。在比较正规的情况下,泡茶用具和喝茶用具往往要区分开。正规的泡茶用具,最常见的是茶壶,多是紫砂陶或陶瓷制成。

  喝茶用具,主要是茶杯、茶碗。用茶杯喝茶最常见,也正规。使用茶碗喝茶,多出现在古色古香的茶馆里。

  为帮助茶汤纯正味道的发挥,茶杯应该选用紫砂陶茶杯和陶瓷茶杯。如果是为了欣赏茶叶的形状和茶汤的清澈,也可以选用玻璃茶杯。最好别用搪瓷茶杯。

  如果喝茶时同时使用茶壶,最好茶杯、茶壶相配套,以便美观而和谐,尽量不要东拼西凑。要是同时用多个茶杯,也应注意配套问题。不要选用破损、残缺、有裂纹、有茶锈或污垢的茶杯待客。

茶文化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聚居地区、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

  回族茶文化常丰富,各地回族人普遍都有喜好饮茶的习惯。一些懂茶道的回族人很会品茶,认为如果茶香而不清则是一般的茶,香而不甜是苦茶,甜而不活也不能称之为上等茶,只有鲜、爽、活的茶才是最好的茶。回族把饮茶作为待客的佳品,每当节日或举行婚礼等家里来客人时,主人会热情地给您先递上碗茶,端上些油香、点心、干果一类,让您下茶。

中国的茶文化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茶文化是不可缺少的,中国又是茶的故乡。今天我们来到了茶叶博物馆,一探茶文化的历史。

  在听讲解员叔叔说时,我才明白,原来茶叶的原产地并不是我们江浙一带,而是在云南贵州那儿,在那些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中,生长着野生大茶树,在这里茶开始了它的兴盛时期,茶叶开始由当地人传向全国各地。刚开始时,人类把茶叶做成茶饼,再由茶饼磨成茶叶,然后饮用,这是非常麻烦的,需要一步步地进行处理,而且那些工具还非常贵,只有达官贵人才能喝,普通老百姓是喝不起的。我在一个展柜中看见了一套对茶饼处理的工具,大大小小,形状各异,有十多件呢!可见茶饼要成为饮用茶叶有多么麻烦。到了明代,皇帝朱元璋把茶饼改成了我们现在饮用的散茶,不需要最进行处理,这下普通老百姓也能喝了,这时茶叶被越来越多的人饮用。

  到了清代,我国的茶文化越来越兴盛,这时茶叶开始传往世界各地,同时也成为大家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了。今天的茶叶博物馆真是不虚此行,让我了解到了这么多的茶知识。

茶文化知识

  饮茶,几乎已成为 了中国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茶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特别在潮汕地区最为盛行,潮汕的功夫茶更是令人叹为观止。潮汕人爱饮茶,几乎到了不饮茶睡不着觉的程度。

  作为一个潮汕人,我也十分爱饮茶,饮茶也成为了我闲暇之余的一种乐趣。坐在窗台上,一边品茶一边看书,便会如入无人之境,好像世界只有我香茶和书。每每端起茶杯,香茗那种不可抵挡的扑鼻而来的香味便在我鼻子前飘荡。小啜一口,柔顺的液体在舌尖流淌,让人不想吞下。每喝一口,都会传来舌尖上味蕾一阵阵真情的致谢;“啊!好茶!好茶!”每喝一口,我都会发出由衷的感叹。我常常边看 林清玄先生的散文集边品茶,都能悟出一些人生道理。其实,品茶就如品味人生,只要用心体会,就会有所收获。

  几年前的一天,我回到乡下度假,与母亲造访了亲戚,亲戚是个地地道道的本地人,对功夫茶情有独钟,我感受到了冲潮汕工夫茶独特的习俗与复杂的工序。乡下人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喜欢用地道的乌龙茶招待客人,乌龙茶浓浓的香味、淳厚的茶水就像敦厚的淳朴的山里人一样,令人回味无穷。

  泡功夫茶的工序很多,先是把茶放在拳头大小的茶壶里,冲入沸腾的山泉水,但通常第一泡茶是要倒掉的,因为乡下的茶是人工采摘的,纯天然的,需要将茶的第一道茶水倒掉,以便去除灰尘、杂质。而功夫茶更有一个特点,就是只有三个杯子,杯子只有半个乒乓球大,所以茶要轮流喝。一壶香茗盛上来,先是“关公巡城”,把三个茶杯紧凑地摆成三角形,然后像关公巡营一样循环冲茶,壶中的茶快倒完时,就来一招“韩信点兵”,把剩余不多的茶以水滴为单位倒在三个杯子里,然后主人用钳子将茶杯轻轻地放在客人面前,客人方可饮用。

  茶文化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独树一帜,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我们的生活中,茶是不可缺少的:闲来无事,邀三五知己煮茶论道;心情欠佳时,一杯香茗解千愁,能驱散我们的烦恼,带给我们心灵的慰藉。所以,我希望潮汕茶文化能很好地保留并传承、发扬光大。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关于逆境的三个分论点

老舍茶馆经典段落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