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背上的小红军概括主要内容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闪闪的红星梗概

  1931年红军解放柳溪乡时,从土豪胡汉三的皮鞭下解救了刚满七岁的小冬子。冬子的父亲为保卫胜利果实,杀敌负伤。在做手术时,他主动把麻药让给阶级弟兄。这些都深深地教育着小冬子如何爱同志和恨敌人。

  1934年秋,由于“左”倾路线的错误,主力红军被迫撤离中央根据地,出发前,父亲给冬子一枚闪闪的红星,柳溪乡又处于白色恐怖之中。

  遵义会议召开的喜讯,使冬子和母亲受到极大的鼓舞。之后,冬子亲眼看到母亲为掩护乡亲们撤离而从容就义的情景,使他变得更加坚强了。在党和革命前辈的抚育之下,冬子逐渐成长。一次战斗中,他用柴刀砍断竹索,和宋大爹一起掀掉桥板,切断敌人退路,迫使“靖卫团”伪军向游击队投降;在为山上的游击队筹盐时,又巧妙地躲过了敌人的搜查;他利用在米店当伙计的机会、送出情报,搞沉敌人的粮船,破坏了胡汉三的搜山计划,最后,冬子用计刀劈胡汉三,有力地配合了游击队攻打姚湾镇的军事行动。

  1938年,江南的红军游击队奉党中央命令,准备开赴抗日前线。冬子的父亲前来迎接游击队员们。冬子见到了父亲,他带上那颗保存了多年的红星,参加了红军。

马背上的小红军概括主要内容

《倔强的小红军》梗概

  陈赓同志回顾自己革命的时候的一件往事。深秋的一天陈赓同志掉队了,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他遇到了同样掉队了的小红军。

  陈赓同志非常想帮助小红军,可小红军一推再推,以各种理由拒绝陈赓的好意。因为他想让陈赓先走,不想拖累别人。

  陈赓同志骑上马走了,不一会,他觉得自己被骗了,立刻去找小红军。可小红军却断气了.

马背上的小红军概括主要内容

《倔强的小红军》梗概

  陈赓回顾革命经历时,深情地谈起这样一件往事。

  那是深秋的一天,在长征过草地时,陈赓疲惫不堪,他掉队了。此时,他遇到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红军。陈赓命令小红军骑马,小红军坚决不骑。他又将一包青稞面递给小红军,小红军拍了拍鼓鼓的干粮袋,坚决不要,反而说服了陈赓,让陈赓先走了。后来陈赓觉得不对劲,再会头找小红军,小红军已经牺牲了。陈赓深深地责怪自己。

草地上的小红军的长征小故事

  引导语:红军长征的时候有很多年龄较小的同志也加入了长征的队伍,我们一起来回忆这些小红军在恶劣的草地是如何度过的长征故事。

  在成千上万的红军队伍中,除了革命了很多年的老红军,大多数战士都是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年轻力壮,杀敌奋勇争先,是红军队伍中的中坚力量。

  还有一些十几岁的孩子,多是长征途中贫苦人家的孩子,坚持要跟着队伍打仗而加入的。红军战士们亲切地叫他们红小鬼。

  平时,他们在队伍中就负责宣传员、司号员和炊事员等工作。红军进入草地之后,整个队伍都十分疲惫,没有余力再照顾这些孩子,但这些红小鬼表现出来的勇气和精神,却是许多老红军都感到敬佩的。

  在成千上万的红小鬼中,有一个年仅十二岁的小红军,他的名字叫做侯登襄(xiāng),是一个红军宣传队员。

  侯登襄长得黑黑矮矮的,整个人看上去圆圆乎乎,黑黑的小脸上嵌着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由于食物匮(kuì)乏,营养不良,侯登襄的眼睛显得特别大,稚气的脸上却总是笑呵呵的,有时候脸上沾了泥水,抹得花里胡哨的,就像一个小老虎。

  他每天在红军队伍中搞宣传,就像一个小皮球滚来滚去,所以大家都叫他“小皮球”。

  “小皮球”侯登襄虽然人小,管的事情可不少。宣传队一共二十多人,他是其中最小的一个。

  1935年8月下旬,“小皮球”所在的宣传队进入了川西北的大草地。开始了长征中一段极为艰苦的岁月。

  大草地面积约有两万平方公里,位于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连接处的一个大草原上。这里的环境非常原始,放眼望去一片绿油油的,但却到处都潜藏着危险,随时都有可能掉进泥潭。

  这片荒无人烟、无边无际的沼泽,不知埋葬了多少英勇的红军战士。变幻莫测的天气,给队伍的行进添了许多麻烦。刚刚还是大晴天,瞬间就黑云密布,狂风暴雨。

  为了行动方便,宣传队被分成了几个小组。“小皮球”所在的这个组一共有五个人,他们为了安全快速地通过草地,给每个队员都分了工:组长负责保管大家的口粮,其他几个人,有的扛捆干柴,休息时好点火做饭;有的背着用被单做成的“帐篷”,这样下雨的时候可以躲一躲,晚上睡觉时也有东西盖。年纪最小的“小皮球”,就负责背着做饭和烧水用的小铜锅。

  “我还能背得更多!”

  “小皮球”不服气,但其他四名队员全都服从安排,各自背起各自的任务,“小皮球”也只好背起铜锅,嘟着嘴上路了。

  “小皮球”全组五个人出发时,一共带了十来斤口粮,草地处处危险,必须小心前进,速度自然就慢了,想要度过草地至少需要走七、八天呢,这点粮食根本不够吃。

  宣传队员们开动脑筋,每到一个宿营地,他们就四处去寻找能吃的野菜。早在出发前,指挥员就把辨别野菜的技巧教给他们了,这时正好派上用常等在营地的“小皮球”就把小铜锅支起来,把水烧开。背粮的组长打开小口袋,一粒一粒地把青稞和荞麦放进锅里。其他几个人也把找来的野菜洗干净,撕成几片放进锅里。

  然后,几个人围着小铜锅,你一言我一语,兴高采烈地说起来:一个队员说:“咱们吃的是青稞麦炖肉!你闻闻,喷香!”说着还真把鼻子凑到小铜锅上,闭起眼睛,一副香得不得了的表情。

  另一个队员一推他,说:“才不是!这是韭菜煮青稞!我最爱吃韭菜了!”

  组长笑了笑说:“你们说的都不对,咱们吃的是八宝粥!”

  这时,“青稞麦八宝粥”煮好了,赶了半天路的“小皮球”端着茶缸子,一边吃一边说:“对!咱们吃的是八宝粥!”

  虽然这“八宝粥”又硬又苦,但他狼吞虎咽的,吃得特别香。其他战士也被他感染了,都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到了晚上,大家想找一块干燥点的地方睡觉。真难啊,刚下完雨,潮湿的草地上到处是水,一边寻找,一边还得小心不要掉到沼泽里去。

  还是组长发现一条小水沟旁,长着一丛水草,看上去很结实。大家七手八脚地把水草压倒,把被单铺在上面,就像盖起了一座小房子。“小皮球”调皮地说:“今儿晚上,咱们住上小洋楼了!”队员们听了哈哈大笑,一天的疲惫都消失了。

  草地的晚上变幻无常,晴的天会突然风雨交加。夜里,当大家睡得正香的时候,一阵狂风把宣传队的“帐篷”刮跑了。

  虽然支起的床单既遮不住风雨,也挡不住寒冷,但队员们还是舍不得它。天特别黑,四周什么也看不见,在到处是水草的泥潭里,上哪儿去找“帐篷”呢

  队员们从睡梦中惊醒,都唉声叹气的。

  这时候,“小皮球”站起来:“我去找!”他大眼瞪得溜圆,小拳头握得紧紧的。队长拍了拍他的肩,安慰着:“别着急,这么黑,不好找,等天亮再说吧。说不定就在附近呢。”

  其他队员也拉住他,不住地劝说。他们只好互相背靠着背,蹲下来取暖。实在累极了,不一会儿就都睡着了。

  那天晚上,“小皮球”他们在风雨中成了“落汤鸡”。第二天,那条床单也没能找到。为了这件事,“小皮球”闷闷不乐了好几天。

  有一天晚上宿营时,“小皮球”所在的宣传队,给战士们演了一场节目。第一个节目就是“小皮球”当主角的舞蹈。他们边跳边唱,做着各种各样好笑的动作:

  川康青边大草原,

  千里茫茫无人烟。

  风霜雨雪日夜下,

  沼泽泥泞漫无边。

  天上没有鸟儿过,

  地上不见虫儿现。

  红军今天由此过,

  山水草木一片欢……。

  这首战士们自编的歌谣,在红军队伍中广为流传,加上“小皮球”十分滑稽的动作,围在四周的战士们都开怀大笑了起来,一天的疲劳都被赶跑了。

  宣传队员们都是十几岁的孩子啊!最大的才二十岁。

  他们白天和战士们一样,在沼泽和河水中行军,冒着风雨和烈日在草地里跋涉。宿营休息的时候,还要唱唱跳跳,为大家演出节目,鼓舞士气,创造快乐。

  许多战士被他们感动了,大家围拢在一起,拉着宣传队员的手感谢他们,与他们拉家常。“小皮球”他们见战士们这么高兴,把自己的疲劳都忘了,亲热地交谈起来。

  其中又以“小皮球”最活跃,他一会儿跑,一会儿跳,不时给大家讲几个笑话,说几件趣事。同志们都很喜欢他。

  看着他由于饥饿而深陷的眼睛,忽闪忽闪地眨着,一个高个子红军心疼了。他把“小皮球”拉到一边,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炒米来,送到“小皮球”手里,悄悄地说:“小兄弟!拿着吧!”

  “小皮球”捧着炒米,眼睛湿润了。要知道,在荒无人烟的草地里,一粒米都是宝贵的。一把米有时候可以救下一条命啊!

  “给了我,你吃什么呢?”“小皮球”盯着高个子战士的脸,不放心地说。

  高个子摆摆手,不以为意地说:“我还能撑几天,你吃吧!”

  “小皮球”抬头看了他一会儿,把手捧得高高的,说:“我不饿!你自己留着吧。你有了力气,好打国民政府反动派!”

  高个子红军欣慰地笑了笑,拍了拍他的肩,转身走了。

读《马背上的小红军》有感

  今天我又认真的读了《马背上的小红军》这篇文章,感受格外深刻。他那舍己为人的品质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在长征途中,一个小红军由于又累又饿,掉队了。当陈赓同志找到这个小红军的时候,他已快走不动路了。陈赓命令他骑马,他说他还有劲,愿跟陈庚赛跑。陈赓留给他干粮,他一拍干粮袋,说自己干粮很多,用“假话”骗过了陈赓。当陈赓发觉自己上当时,已经晚了。小红军已经牺牲了,陈赓看到了那鼓鼓的干粮袋里,装着的是一块烧得发黑的还带有几个牙印的牛膝骨。

  假话是骗人的,是不诚实的行为。然而,小红军用“假话”救了一位将军,使陈赓顺利的走过草地。说这种假话的人是多么的伟大呀!每当读到这个故事,我都会感动的流下泪水。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不正是这些无数的小英雄用生命换来的吗

  小红军那坚定、顽强、倔强的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少先队员的心中,永远激励我们学习、生活、成长。

读《马背上的小红军》有感

  文章主要讲了红军长征的那个时代。一位红军军官让小红军吃自己的干粮,但小红军为了能让军官吃了自己的干粮,指挥打仗,用了很多理由才让军官离开,但最后军官才反应了过来,等他回去找到小红军时,小红军已经饿死在草地上了。

  这篇文章让我们知道了那时候红军为了后代的幸福和平生活付出了多少。那时候的人们也是多么谦让。

  现在的人们多么浪费粮食。在餐厅里,有那么多鸡鸭鱼肉菜连动都没动就被倒掉了。很多人为了面子而浪费那些粮食。在学校,有些同学为了装“大款”而浪费那些瓜果蔬菜,记得有一次,一位同学嫌香蕉上有一小块香焦肉有点想坏,但那块香蕉还离坏掉远着呢,就想扔掉,我见了就说:“这香蕉还好呢,你扔了多浪费呀!”她却说:“要吃你吃!”还有些同学怕自己吃不够就盛很多菜,但最后吃不了就倒掉了。

  我们还要更珍惜现在的和平幸福生活,不浪费资源,更好好的学习,让国家更强大,让生活更美好。

《马背上的小红军》给我的教育

  读了《马背上的小红军》这篇课文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这篇课文主要是讲:在长征路上,过草地的时候,一个小红军由于饥饿和疲惫,牺牲在马背上的故事。这篇课文赞扬了小红军宁愿受苦、挨饿,把困难、危险留给自己,也不愿意拖累别人的高贵品质。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小红军用倔强的语气说的一句话,“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呀,那就比一比吧。”说着,小红军把腰一挺,做出一个准备赛跑的姿势。其实,小红军一点力气也没有,他之所以这样说,纯粹是因为小红军不想连累陈赓,不想让陈赓担心。读到这段话,我感到了小红军一心为他人着想,他的品质多高尚啊!我们班的同学可不是这样,比如说在扫地的时候,不团结合作,而是各做各的,扫完就走,根本不管别人,叫他多扫一下都不行。这种自私自利的行为,跟小红军相比,那可惭愧啦!我今后要以小红军为榜样,不怕苦,不怕困难,遇到挫折和困难时要想办法克服。

  文中还有一个地方让我感受至深。就是小红军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比你的还多呢。”其实,小红军根本就没有粮食,他只是用牛膝骨充当干粮的办法拒绝了陈赓的青稞面。在这么饥饿的情况下,你却能拒绝食物的诱惑。小红军啊,你真让人佩服!如果换成是我,我肯定会迫不及待地接过青稞面,狼吞虎咽地把青稞面吃了。跟小红军相比,我是多么的渺小啊!

  《马背上的小红军》一文给我教育很大,教育我如何做人。

小红军

  这篇课文记叙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过草地时,一位小红军忍受饥饿和疲惫,又不肯接受别人照顾而牺牲的事。一个本应该坐在教室里读书的孩子,却勇敢地走在长征途,一个本应该生活在大人"羽翼"下的孩子,却坚强地选择了保护大人。赞扬了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和宁可牺牲自己,决不拖累别人的高尚品质。你小小的身躯虽然留在了草地上,可精神却被一代代传承下来,我们将是你精神上的传承者。

  编辑推荐:

  更多读后感范文进入读后感大全:

马背上的小红军

  旁白:那是个霜雪纷飞的深秋,太阳早偏西了。陈赓(gēng)感到十分疲惫,掉下队来,同他那也十分疲惫的瘦马,慢慢地朝前走着。忽然来到一个掉队小红军的身旁。这个小家伙,看来不过十二岁,一口四川腔,圆溜溜的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翘。穿着一双破草鞋的脚板子,冻得又青又红。周雅琪:陈赓靠近他身边说:“小鬼,你过来骑一会儿。” 蔡雨佳:小鬼拿出一副蛮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那满脸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说:“老同志,我的体力可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周雅琪:陈赓用命令口吻说:“上去,骑一段再说!”蔡雨佳:小鬼用倔犟的语气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小鬼把腰一挺,做出一个准备跑的姿势。 周雅琪:“那,我们就一块走吧。”蔡雨佳:“你先走,我还要慢慢走,等我的同伴呢。” 周雅琪:陈赓无奈,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鬼说:“你把它吃了。” 小鬼把身上的干粮口袋一拉,轻轻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比你还要多呢。” 旁白:陈赓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他只好爬上马背,一个人朝前走去。 不知为什么,陈赓此时心情总是静不下来。他脑子里,出现一连串孩子的影子。从上海滩上、广州沿街直到香港码头,他所打过交道的那些娃娃们,都向他的眼里直涌上来。周雅琪:陈赓突然喊了一声:“不对,我受骗了!”他调转马头,狠踢着马肚,向来路奔跑起来。 旁白:当陈赓寻找到这个小鬼时,已经晚了。 陈赓把小鬼抱上马背时,有一件硬物触到他的左手。他顺着摸出来一看,原来正是小鬼那个鼓鼓的干粮袋,里面只有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留有几个牙齿印。 陈赓全明白了。正在这时,小鬼停止了呼吸。

  周雅琪:陈赓一手紧搂着小鬼的尸体:一手狠狠地给自己一个嘴巴:“陈赓啊,你这个大笨蛋,怎么对得起阶级小兄弟!”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传统文化的素材

课外阅读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