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优秀议论文带点评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议论文作文附批改评语

  在生活中,有不少人认为勇往直前,知难而进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但,他们却忽略了一点:能屈也是一种美。纵古观今,有不少人能忍一时之辱,而功成名就。

  纵古——

  当年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争霸拉开序幕。在一次大战中,吴国打败越国,越王勾践被迫到吴国服侍吴王夫差。在这期间,他忍受极度的屈辱,但却时刻铭记复国的志向。赢得吴王夫差的信任。最终,勾践设计逃出吴国。回到越国后,他卧薪尝胆,磨练自己的意志,操练兵马,兢兢业业。在又一次吴越大战中,一举获胜,报仇雪恨。

  而西楚霸王项羽就不同了。项羽力能拔山,气可盖世,又有一身绝世武功以及百万雄兵,却遭区区一个乌江亭长之击,便觉得四面楚歌,惶恐不安。最终,逃到江东边界,却自刎而亡。呜呼悲哉!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呀!

  观今——

  1967-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有无数的仁人志士含恨而死,又有无数的作家名流惨遭迫害。而邓小平却暂时屈尊,不与争锋,保全自己。浪头过后,他积极参与国家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

  再如……

  一时的耻辱不算什么,只要你胸怀壮志,那么,你就会谱写出辉煌的人生篇章!

  【简评】这篇文章,写出了“忍”的智慧和“忍”的学问,立意明确、结构严谨,论证充分。作者紧扣观点,从正反方面,选取经典事例来进行分析论证,分析时抓住要点,逐层展开,论证层次清晰。

10篇优秀议论文带点评

议论文范文及评语

  落差,成就了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磅礴;落差,成就了高山“一览众山小”的壮丽;落差,改变了人生轨迹,成就最具价值的生命意义。

  人的一生总是先经历苦难与磨练,才能拥有成功与璀璨,好比奔流向东的一江春水,从高峰发源,途经沙石阻隔,风霜雨打,才得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又恰如火山口的地下森林,在幽暗的峡谷中,就连大地似乎都遗忘了它,因为它在地下几百米的深渊中自生自灭,但时间的眷顾使在几万年后成就了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

  俞敏洪,“新东方”教育集团的创始人,曾就读于国内一流的高等学府——北大。都说“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在北大这所人才济济的学府内,俞敏洪就像是鹤群中的鸡,与尖子生们的差距几丈开外。正因为这般悬殊的差距改写了他的人生,带着全班倒数第一的毕业成绩走进社会,他立志要成为强者。虽然他屡屡走向低谷,但每一次的退步都积蓄着更大的动力,终于,他成功了,他站在了一个全新的人生高度。

  唐骏,着名的“打工之王”,这位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时就已是十万美元富翁的企业家。在他创办三家公司,拥有百万首家,事业达到高峰时,他却毅然决定抛弃所有,走向社会的最底层——成为比尔·盖茨公司的一名基层员工,目的只是为了学习盖茨的经营之道。拿着比自己发给员工还少的工资,他坚持了两年以后成为中国上海微软中心的首席执行官。唐骏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与其说是命运眷顾他,倒不如说是身份的落差造就了他的人生巅峰。

  人生总有低谷与高峰,如果现在是低谷那么落差是奋斗的动力,如果现在是高峰那么落差是坚持的理由,存在落差,才有生命的不凡价值。

  【点评】落差,成就了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磅礴;落差,成就了高山“一览众山小”的壮丽;落差,改变了人生轨迹,成就最具价值的生命意义。人生总有低谷与高峰,如果现在是低谷那么落差是奋斗的动力,如果现在是高峰那么落差是坚持的理由,存在落差,才有生命的不凡价值。

初中生议论文精选作文加赏析

  与君醉笑三千场,不诉离殇。——题记

  我唯有,迎着八分钟前的灿烂朝阳,才不会,忘记你的绚丽的光芒;我唯有,顶着万米高空落下的滴滴泪雨,才不会,忘记你我风雨同舟;我唯有,记得无数欢声笑语,才不会,忘记你我一起走过的青葱岁月。

  曾经以为毕业是那么遥远的一件事,而今已经发生;曾经以为读书的痛苦离开以后才知道,其实学校才是天堂;曾经以为同学之间的情感只是友谊,现在才知道有一份感叫做一别就是永世。毕业留言很伤感,可是不写有会不会遗憾呢?我不知道,只想以后用那张纸赚点眼泪,足矣。有位挚友兰交写着:“信不封好,就寄不出去。是不是不给你毕业留言,我们就不用分离?”多么直击心脏的话呀!一直因为高考,六月是黑色的,可是它真的很悲伤。

  因为纯真的褪去,五月最煽情,它承载了太多的回忆。不擅长文艺的人们,毕业留言就像是回忆录,回忆着两个人的点滴。无论是亲近的朋友还是一般的同学,只有回忆才建立联系,但我不愿过多的去回忆,因为我都记得。人总是很善良的,尽管我与你和不来面对伤悲,总是心软的,总是愿意释放自己的爱,哪怕只有一点,但足够了,因为人对于不熟悉和不了解更容易满足。就像从不笑的人只给你一个微笑,你会觉得自己是特别的。

  我的同学并不是每个都可以进入内心,但他们一直默默陪伴,用他们的体温、欢笑还有最可贵的梦想。一旦触及了心灵最软的地方,又有谁还会回忆痛苦呢?我想更多的是感动吧! 没有高三以前看到任何关于高考的讯息时,不禁问自己如果到了自己的毕业季能否坦然面对呢?如今真的到了,却也是既来之则安之。小时候多羡慕“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现在即将体味到也算是一种梦想成真了吧。

  越长大越相信轮回。每年的六月都是毕业季。只是不同的人毕业而已。这群毕业的人紧张的参加“毕业考”;考完开始呼喊释放;不知不觉学长学姐卖书成为传统;每年回来聚餐开始诉说当年的糗事……年复一年,乐此不疲。因为这个季节我最幸福。

  年少时的我们十七岁便忘了十六岁的样子,而十八岁却成了永恒,我们开始了新的旅途,尽管知道有些事如何艰难,可我自己不去感受有多苦又怎么会知道呢?越来越明白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感同身受。所以我们在同样的季节才会有同样的错误。

  出发吧,只有不断出发才能获得重生。所以,这个季节我毕业了,却不会向你诉说,更不会去回忆,因为我都可以记下那三千场中的笑与泪。

  当被质疑的时候,我可以大声的说:“我不去回忆,因为我都记得。”

  谨以此,纪念我们青春的重生。

  ——尾声

  赏析:

  这篇作文抒情性很强,作者饱含着情感抒发了毕业之际对离别、对友情、对同学关系的感悟和思考。题记“与君醉笑三千场,不诉离殇”从苏东坡《南乡子》化用而来,用在毕业季的离别场景倒也贴切。开篇运用几个排比句,显示了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

  整篇文章围绕着“毕业季”的所思所感娓娓道来,用情真挚,有些语句在轻声诉说中体现出了思想的深度,比如“我的同学并不是每一个都可以进入内心,但他们一直默默陪伴,用他们的体温、欢笑还有最可贵的梦想。一旦触及了心灵最软的地方,又有谁还会回忆痛苦呢?我想更多的是感动吧!”这样的话语,是作者内心情感体验的外泄,所以能够打动人。

  整篇作文的语言也颇有文采。不足的是文中出现了少数错别字。

  初中生议论文作文:有你,真好

  岁月逝,人亦衰,情还在。

  儿时,是依赖。

  “呵呵,呵呵”多么欢馨的笑声啊。爷爷躺在床上,背倚着床,弯拱着膝盖,两只小脚不停地在膝盖上跺着。你笑眯眯地看着我,油亮的脸颊反射着亮目的灯光,炯炯有神的眼神中充满面了兴奋之情。我在你的膝盖上表演着高难度动作,有时向上蹿一蹿,有时旋转个360°我在你的膝盖上尽情地嬉弄。奶奶总是在一旁扯着嗓子喊道:“当心点儿,别摔喽”。你却只丢下一句:“没事儿”。便又脉脉深情地凝望着我,你笑开了,露出参差不平的焦黄的牙齿,眼角的皱纹挨挤在一起,成了条条沟壑。儿时,你是我的依赖。

  烟味,是厌倦。

  你总是喜欢搬条藤椅到阳台上,沐浴着暖人的阳光,翘着二郞腿,合闭着眼睛,两手夹着一根香烟,吸一口后,又移开,吐一口气,滚滚烟雾际天而来,弥漫在空中,与淡幽的花香混夹着。每当我经过时,总会皱起眉,扇着手来驱赶些烟味,有时还刻意咳嗽几声,来引起你的注意,你不耐烦地说:“知道了,知道了。”说罢便席卷而逃,连托着椅子仓皇逃窜。我总是忍不住偷笑起来,瞧您那狼狈样儿。你给予我的是迁就。

  对我,是奉献。

  我喜欢吃炒栗子。每次一到时候,便整天催着你讨。这几天,我的嘴又犯馋了,硬是黏着你要,可天不从人愿,偏是泼下盆盆水。“雨下得那么大,也许人家没开门呢。”妈妈劝解道,可我就是不听,硬是哭着吵着闹,只见爷爷见了屋,抽出了把雨伞。“爸,还是别去了。”“没事儿。”你又转回头,望了望我。你出去后,我便一直杵在窗口守望,可怎么也寻不见你那高大的身影。“怦”门开了,我觅声而至,看到的是湿漉漉的伞。我用渴慕的眼神望着你,你笑了笑,从怀中掏出了一包热气腾腾的炒栗子,我赶忙接了去,把你遗落在门口。

  你的关爱,你的包容,你的付出,是我一生的满足。

  一晃十几载,你的眼神已不再像往日那般明亮了,你那挺立的背,已成了弯拱的弧形。我不知你还能陪我走过多少个春秋岁月,我只想说:“有你,真好。”

  初中生议论文作文:学会聆听

  学会倾听是对于每个人都非常重要的。学会倾听,你可以得到很多很多。当别人在说话时,学会倾听是对别人的尊重。而在别人说的这段话中,有可能会得到很多收获,人生哲理,经典的语言,这些都可以帮助你写作文,让文章更加富于色彩。只有学会倾听,你才会懂得尊重他人;只有学会倾听,你才会得到更多的哲理及经典语言;只有学会倾听,你才能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只有学会倾听,你才能觉得任何一种声音都让人有无限遐想。

  在生活中,我是一个喜欢笑的女生,因为我会倾听,因为我懂得学会倾听是多么的好,多么的让人快乐。每当下课时,听着同学们说这节课的重点,自然而然的觉得自己也知道了我应该如何去学习,去复习。每当上课时,我不像别的同学那样,上课说话说不完,我则会认真听老师分析的每一步,从而使自己学会更多知识。在家里,我总会听奶奶说这段时间里发生的事。听奶奶说这段时间里遇到的烦心事,而这时,我就会安慰奶奶,哄奶奶开心,给奶奶说笑话。在社会中,我总会去倾听那些流浪儿童的心声,去孤儿院看看他们这段时间内生活的如何。自己也时不时地去陪他们,却给他们讲故事。每当给这些孤儿们讲故事,他们总会认真倾听,让我感觉他们是多么地会尊重人。

  就连这些孩子们都知道尊重我们,难道我们就不应该去认真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吗?在生活中,有许多单亲家庭的孩子被别人看不起,总是有人无所谓地去侮辱他们,嘲笑他们。难道这些人就不应该反醒一下吗?换作是你被嘲笑,被侮辱,你是怎样的心情?他们没有,他们从没认真倾听过,所以他们不应该被尊重,被爱。

  当你无聊的时候,没事的时候多听听孩子的心声,多听听父母的心声,多听听爷爷奶奶们的心声。到那时,你就会明白,学会倾听你会得到许多人生哲理,许多的快乐。

  朋友们,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关爱他们,这样,你也就会得到他们的尊重,他们的爱。

  倾听可以净化我们心灵,倾听可以提高我们的素质,倾听可以让我们得到许多哲理,倾听可以使我们得到快乐。学会倾听也就得到了尊重。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倾听,学会用心去感化他们。学会倾听,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世界的声音是那么地美好。学会倾听,让自己得到更多人的尊重。学会倾听,让更多需要爱的人们能够释放自己心中的痛,让他们得到更多人的爱,让他们不再感到孤独与悲痛。

高考满分议论文加评论

  当人们的血脉中奔流着各色汽水饮料时,似乎再有哦没有一杯香茗高山流水般诗意地流淌的踪迹。

  当人们恣意地将头发烫染得卷曲蓬松,五彩斑斓时,似乎大家忘记了自己原本拥有一头乌黑亮丽的的秀发。

  当人们开始将衣服穿薄,甚至“衣不蔽体”、奇形怪状时,似乎特立独行成了时代的标签。老祖宗的含蓄之美渐渐让步于时尚装扮。

  当人们以车代步,进入了电动马达四轮的新纪元,似乎很少有人在月亮下闲庭信步,边走边欣赏,感受城市霓虹下最温存的拥揽。似乎没有人用脚步去丈量脚下的土地,感知生命的重量与自然的厚实。

  当人们用电邮、用短讯、用视频支起了整个地球村,网住了这个偌大的城市,似乎人们丢失了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的期待与盼望。鸿雁飞过,丝毫没有等待的不安与渴望。咫尺与天涯丢失了那份如同生死别离般的重量。

  当人们开始流行在饭店吃年夜饭,一家人聚在喧闹的酒店大厅时,人们似乎没有发现少了一份紧密,少了一份拥挤的温馨。没有了忙忙碌碌的筹备,便少了互相帮上一手的暖暖之语。没有了锅碗瓢盆的铿锵交响,便听了过年的“滋味”。只是吃顿饭,那还何需在外远游的人风尘仆仆地赶回吗

  当人们在电视前津津有味地观看着“快女”、“快男”等一系列选秀节目时,时尚的魔力将戏曲民乐从人们的耳朵里驱逐出境。

  当人们的手中只剩下一些浮夸虚假的“青春文学”时,海子的眼泪便成为他们炫耀自己“博学”的家珍。而那些关于生命与爱的性灵,便被巨大的商业浪潮湮没在泛黄的纸上。

  当人们再也没有阅读经典的习惯之时,这个由时尚照亮的世界是否会透彻明亮

  我们,义无反顾地沉浸在时尚的大潮中。

  我们,也在义无反顾地远离经典传统之美为我们铺设的沙岸。我们,只能无助地挣扎。

  品味时尚,却有一丝苦涩,我不知道,那是否是我们日渐空虚的心灵,在未来流下的一滴泪水。

  评论:文章以“当”字一气贯注,把现代时尚与经典传统强烈而鲜明的对比凸现出来,流露出时尚所取代的深深叹惋与感伤。作者把“品味”时尚品出的苦涩诗意地表述为“我们日渐空虚的心灵在未来流下的一滴泪水”,一种颇具忧患意识的人文情怀,洋溢在文字间。

高考优秀议论文点评

  屈原曾说:“何方圆之能周兮?”提出的正是方与圆难以相合的道理。反观社会,园瓶,方盒,方圆之用,各得其妙。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人生的几点智慧。

  人生中,“方”是一个人的棱角,是一个人的个性,人人因方而不同。“圆”是一个人的处世之道,“圆”让我们藏其锋芒,在与别人相处时减少“摩擦”。而我们只有融合方圆之道才得成就一个完美的人生。

  有人曾说:“方圆齐用,功效俱呈。”处于青年时代的我们却常显刚烈有余而圆润不足,不懂处世之道常让青年人在社会浪潮中屡遭打击。因而作为青年人,我认为要适当收锋芒,提升自己处世之道是十分必要的。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用包容打造“圆”的基础。青年人激情澎湃,追求个性、探寻独立也为时代所需要。但青年人的胸怀却难以容下自己的激情。而成大事者,未有无宽广胸怀者。曹操容下许攸,成就官渡之战的辉煌;蔺相如宽容廉颇,成就了“将相和”的佳话。有人说:“要想自己被社会包容,就要有包容社会的肚量。”青年刚迈入社会,难免会对社会的种种弊端怒不可遏,但如果我们能退一步,多宽容一些,是不是就达到了海阔天空的境界呢

  心静如止水,用冷静作为圆的润滑剂。刚烈而又易激动是青年人的一大特色。激动往往使我们失误,以致作出错误的判断。这时,保持冷静是青年人与世相处的另一个好方法。冷静使我们保持清醒,似隔热层对于火箭,缰绳对于骏马,能束缚住情感,使情感不至于失控。这样当我们遇到社会不公时,就不至于让情绪成为与社会相处时的摩擦力。

  我并不是只看重圆,方圆合一,方显人生智慧。只是在我看来,方是每个青年人本来具有的,而如何做圆正是我希望所有同龄人去学的。因而我想说:“把心放宽一些吧,何必要让一些小事折磨你美好的心灵呢?保持冷静吧,日本又拜神社,砸汽车岂能解决?城管凶悍,打人又有何用?”冷静、包容是成圆之道。

  让我们一起融合方圆,功用信俱呈,显出智慧吧!

历年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及点评:勿以好恶论断之

  人有七情,自有喜好与厌恶之情,然而,当这种好恶之情掺入对真理的认识时,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也许腊梅讨厌冬风的肆虐与无忌,却依然在寒冬中吐露芬芳;也许鱼儿讨厌巨浪的汹涌与狰狞,却依然与巨浪为伴,成全生命的真讳;也许落叶对这个天地无比依恋,然而,当秋风吹来时,它毅然地飘落,告别那个美好的世界,成全明年即将萌发的草芽……

  勿以好恶论断之,这是一种怎样的人生境界!这是一种何等的明智选择!

  当一个人可以将对事物的判断游离于感情的亲疏之外,那他必是明哲之人了!

  公子小白曾被管仲箭射衣带钩,自是对其痛恨无比。然而,当他认识到管仲的才识时,放下心里的厌恶,重用管仲,终成一代霸主。

  刘邦不喜韩信的出言无忌,却委其以重任,让韩信统兵作战,征讨四方,终于灭了西楚霸王,成为天之骄子。

  房玄龄曾为李建成出谋害李世民,李世民又岂能不恨?然而李世民不计前嫌,重用房玄龄为臣,遂有"贞观之治"之盛世,

  感情的亲疏可以蒙蔽你的双眼,让你看不清事物的真面目,阻碍你对真理的认识,成为你求知路上的绊脚石。

  勿以好恶论断之,楚王不听信郑袖之辞而疏远屈原,自不会为秦国所吞并。

  勿以好恶论断之,李存勖不宠幸伶人,重用伶官,不谈国事,自不会因一人之乱而七庙隳,为天下苍生所笑。

  勿以好恶论断之,诸葛亮不听信马谡的信誓旦且,自不会痛失街亭,一败千里,死不螟目。

  举目四望,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豪杰因内心之好恶而惨遭滑铁卢?古代如此,今天亦如此,或许,将来也如此。

  对真理的探求是独立的,对事物的认识也不能掺杂上感情,“做学问就是做学问”,陈景润的话也许揭示了这个真理。

  自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不必苛求,不过,不可不求。

  勿以好恶论断之,也许你会发现,狗尾草也会开出美丽的花。

  【点评】:内容充实 语言优美

  这是一篇内容十分充买的好文章。文章以简短的问句起笔,接以充满抒情意味而又具有启发性的文段引人思考,继而明确指出“勿以好恶论断之”的论点,然后分两个层次纵论史买。以公子小白、汉高相刘邦、唐太宗李世民之例谈明智之人的明智之举,以楚王听信郑袖,李存勖宠幸伶人、诸葛亮误用马谡为例谈被感情蒙蔽双眼的后果,进而发出“有多少英雄豪杰因内心之好恶而惨遭滑铁卢?”的疑问,最后以陈景润的话结尾,使得文章前后文脉贯通,内容十分充实,极具说服力。

  此外,本文语言很有特点,美感十足,一是语言有个性,凝炼简洁善用短句,没有众多考生常有的大话、套话、俗话,抒真情、发真论月之可亲。二是文中多用比喻句、排比句,形式上显得整齐,表达上增添了生动性、形象性,加强了气势,堪称美文。

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有点评

  人生,漫漫长路远,纷繁诱惑多。人,作为微小而孤独的个体,在人生的选择题前,无可避免地徘徊起来。在一个又一个渡口上,在一次又一次险象中,人,究竟能选择什么,该选择什么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美貌来得可靠。没有美貌的人生或许是没有足够亮点的人生;但若没有诚信的人生则足以是没有一丝光明的人生。你可以不是潘安,你也可以不是西施,但

  你不可以失去别人对你基本的信任。“人,以诚为本,以信为天。”没有诚信,生存世间的你可要作一粒悬浮其中的尘粒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机敏来得憨实。诚信好比一个乡间小伙,他每日只知弓着黝黑宽阔的脊梁在人生的沃土上默默耕耘;机敏则更像一个电脑黑客,他总是那样才思敏捷,头脑灵活,却总是不露真相叫人紧张。在人生的剧本里,一位老实踏实的演员总要比一个奸诈精怪的角儿更受观众青睐。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金钱更具内蕴。举着“金钱万能”旗号东奔西走的人生注定是辛苦乏味的人生,满身的铜臭最终带来的也不过是金钱堆砌而成的冰冷墓穴;而诚信,能给人生打底润色,让人生高大起来,丰满起来,它给生命灌注醉人的色泽与丰富含蕴,让生命在天地之中盈润注目,善始善终。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荣誉更具时效性。没有一蹴而就的业绩,没有一成不变的江山。没有人可以顶着荣誉的光环过一辈子。荣誉是短暂的,它只是人生旅途上一小片美丽的风景,它再美丽,也只是一小段的人生;但诚信是培植人生靓丽风景的种子,你一直耕耘,就会一直美丽,你将诚信的种子撒满大地,你的人生将会美丽到天长地久。

  选择诚信,是正确之选。在你一一权衡过后,在你层层过滤之后,你会猛然发现,在人生面纱下最迷人的,原来是那最没有矫饰、最朴实不花哨的诚信!你会发现,没有了诚信,生活原来是那样的索然无味!

  在人生与风浪的洗礼中,有了诚信,你就用最阳光的心情高唱吧。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

高考满分议论文及点评

  人被躯壳的长短而左右,因羞愧或甘心于三尺之躯而自修囹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盲了自己的心。

  人到达这样那样的高度,对低处多少有了鄙夷,然而更吸引眼球的在于仰望时的那方景致。生活的阶梯上,人各拥其位,这高度或成阻碍,或与期望值尚有一段距离。聪明的人啊,在暂无法登往高处时,学会了,踮起脚尖。

  有弹性的不光是身体,还有心。又或许,我们能理解为,踮起脚尖不过是某类外化,真正的内核是我们的那颗渴望攀升的心。

  我想起了登埃菲尔铁塔。它那么自然而然地平地而起。在塔下仰望塔尖,扶住帽子,抬起头,踮起脚。眼再抬一寸,脚再高一厘,望见的不过是塔身。眼睛到不了的地方,让心到达。搭乘塔内的货车,在尖顶与自己的心会合。方才的踮脚虽是徒劳,可心中所升腾的征服感最终引我站在这里。巴黎城慵懒地在塞纳河畔小憩,正午的城市在午睡,而我的心却在狂跃不止。我再次踮起脚尖,让猎猎的风灌满我的胸膺。

  原来,人踮起脚,是要去望向更远的风景,去吸进一口常日里所缺少的高处的活泼。踮起脚,把希冀已久的梦揽入怀中,入目之景,春深夏浅之间,年轻的心在旷野中引吭高歌!

  澳网冠军小威倔强地说,叩开成功之门的是有力的网球而非网球裙。她自知没有库娃俏丽的脸蛋,但在她的人生征程中,哪怕前半程充斥着不堪入耳的嘲讽,她也从不低下她骄傲的头。这份骄傲是成熟的独白。“妈妈默许我趴在小木屋的窗边发一下午的呆”,她回忆着:“她知道我没有发呆,我是在眺望远方。”

  李安自觉在台湾待得过久,他的创作灵感逐渐消退。没有人知道隐没的那些年他读了多少书,走过了多少城市,只看到他的身影伴随《断背山》与《色戒》浮出。被岁月打磨得愈发刚毅的面容,被时光铸就的更沉稳的步伐。他还依旧带着淡淡的笑容说,他不甘临摹,他只想往前走,走自己的路。

  人借助于身体与世界连线,然而没有一个人愿意在心为形役的人生境遇中来回兜圈。踮起脚尖,撷一手高枝的果珍,让梦境延伸,与现实交汇!

高考优秀议论文带点评

  时空流转,积成一种过程。人类文明的枝干上,盛开着一朵奇异耀目的,流溢着异彩的鲜花——语言。语言是文明的沉淀,文明给予语言养分。语言是桥梁,连接着心灵的孤岛。语言是阳光,融化了心灵的坚冰。语言是缓缓流转的河流,贯通起沟通的海洋。

  文字是语言的实像。今人阅览文字,就是倾听着古人的语言。语言,沟通起古代的智慧,收取沟通;着古今,生生不息地传承着文化。“北海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在那如梦似幻的物事中,领略到庄子的奇想与洒脱。“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是那番豪言壮语,散发着曹操的雄心与气魄。“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在那悲苍伤忧的情景中,感受到杜甫的忧国患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是那感怀凄凉的小调,感染着李清照的落泊与寂寞。古人的一丝丝言语,随着发黄的纸张流传下来。鸟飞兔走,洗刷着过往的记忆。语言,却留下来了,一如打磨不去的,是钻石;如熔融不去的,是真金。沟通了历史,穿越了时间。

  语言,不仅能够沟通时间上的分隔,还能沟通空间上的距离。人在社会的群体中生存,自身却是孤独的个体。连系着的人的血脉的,是语言。依靠语言,人们寻找到自己的根基。所谓“他乡遇故知”,人们欣喜的是什么?是其语言又能重新唤起沟通的作用。亲人间的一句祝福,沟通起人身上的血液。陌生人的一句问好,沟通起往昔不曾拥有的友情。语言上的沟通,是黎明前的露珠,其闪烁着光照耀着每个使用它的人。

  语言,还是沟通人与自然的法宝。歌声,唱出人对自然的敬意。诗章,颂扬人们对自然的感激。语言是自然偶尔施予人们的珍宝,人们就用这珍宝挥洒出绚丽的画面。

  要不吝惜地使用语言沟通,那是造物主之无尽宝藏。

  要谨慎地使用语言沟通,语言的威力犹如闪着寒光的双刃剑。

  用更优美的语言,更好地沟通。

  作者准确地把握了命题者的思想脉搏,紧扣“语言与沟通”这个话题,将“语言”“沟通”的关系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旁征博引,材料丰赡,阐述精微。一方面高屋建瓴,放眼于宏观世界,论述了语言—作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在沟通时间和空间上的桥梁作用;另一方面又能阐幽发微,立足于语言本体,选择书面语言(即文字)和口头语言两个不同的角度加以阐述,真可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作者匠心独运亦可见一斑。其次,文章通篇设喻,语言是“基石”,是“鲜花”、“钻石”、“真金”、“法宝”……真实的喻体,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有形,采用散文化的笔法娓娓道来,笔触细腻独到而又不乏理性的灵光。最后,结尾处小心呼告,自然收尾,曲终而意未尽。

高考满分优秀议论文及点评:自由与约束

  “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倘若完全失去了束缚,纵使远走高飞,灵魂也将因觅不得归宿而深深地叹息。何妨带着镣铐舞蹈?让心灵有所依,有所属。

  诚如卢梭所言:“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将文学创作的根基牢牢地系在高密乡的沃土中,皈依大地,收获了脚踏乡土的厚重感。

  “接地气”的莫言成了“大器”。在这个浮躁的年代,多少人背井离乡,接受都市文明的洗礼。而他,始终带着镣铐舞蹈,他的心始终为故乡的一切所牵绊。正是那份浓郁的乡土情结,使他的作品始终扎根在人类精神生活的深厚土壤中,伴其在故乡的土地上聆听思想的足音,寻找精神的出口。

  当下,我们正遭遇“漠视传统文化”的精神尴尬,洋节受热捧。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倘若完全割断与民族文化的联系,挣脱传统文化的束缚,我们便成了断线的风筝,随风漂泊,何以觅得心灵的归宿?在价值溃散的今天,多少人深陷信仰危机,而我们更应带着镣铐舞蹈,怀着民族敬畏感,用心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曾言:“我站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舞蹈。”拒绝于云端跳舞的轻佻,我们尚可选择带着镣铐于地面舞蹈。

  功利之风盛行,物质欲膨胀的今天,唯有怀着孩子般的单纯与执著,方可增加自身的定力,为心灵寻觅归属。这样的人不与世风同流,不追名,不逐利,以宁静的心态,带着镣铐舞蹈。他们重塑新时代知识分子的尊严,执著地践行自己的理想,而后“消磨绚烂归平淡”。

  克里尔说:“灵魂没有庙宇,雨水就会滴在心上。”诚然,一旦完全失去束缚,灵魂将无处安妥。何妨带着镣铐舞蹈?没有束缚即没有归属。如将生命融入乡土的莫言,“变成一段树根,深深扎进地层”,心怀敬畏,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何妨带着镣铐舞蹈,让心灵有所依,有所属。

  本文标题先声夺人,不仅能准确切中作文材料最佳立意角度“自由”与“约束”,而且能体现考生以独到的视角来审视我们如何对待中国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展现出考生对文化的深刻认识。论证过程中,考生能紧扣文题材料辩证地就提出的问题展开深入论述,立意深远,且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同时,以莫言“接地气”而成“大器”与当下“漠视传统文化”的现象展开对比论证,反复强化文章的中心论点:心怀着民族敬畏感,用心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带着镣铐舞蹈,有效增强了文章议论的气势。此外,文章虽为考场作文,但文句大气磅礴,且不失深刻意蕴;引用恰如其分,文采斐然,是一篇名副其实的考场佳作。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关于劳动的议论文名人素材

以小镇做题家为论点写一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