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硬笔书法作品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七律长征的故事

  长征:1934年10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这首诗和《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都是在长征取得胜利时所作。

  五岭逶迤腾细浪:大庾(yǔ宇)、骑田、萌渚(zhǔ煮)、都庞、越城等五岭,绵延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之间。逶迤,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福建、江西出发,沿这四省边境的五岭山道,越过敌人封锁线,向西进军。“腾细浪”是说险峻的五岭绵延起伏,在红军眼中只像水面吹起的细小波浪。

  乌蒙磅礴:乌蒙山绵延在贵州、云南两省之间;“磅礴”,气势雄伟。

  金沙水拍云崖暖:金沙江,即长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树县至四川省宜宾县之间的一段。江的两岸,是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云崖”)。中央红军在云南省禄劝县西北的绞车渡(又称绞平渡)渡过金沙江的时候,是1935年5月,所以说“云崖暖”。本句“水拍”原作“浪拍”。

  作者自注:“水拍:改浪拍。这是一位不相识的朋友建议如此改的。他说不要一篇内有两个浪字,是可以的。”《诗刊》1957年1月号发表时已改为“水拍”。

  大渡桥横铁索寒:大渡河源出青海、四川两省交界处的果洛山。两岸都是高山峻岭,水势陡急,曲折流至四川省乐山县,入岷江。桥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在四川省泸定县,形势险要。桥长约30丈左右,用十三根铁索组成,上铺木板。中央红军在1935年5月下旬到达泸定桥,当时桥板已被敌人拆掉,红军先头部队的英雄战士在对岸敌人的炮火中攀缘着桥的铁索冲了过去,夺得此桥。

  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绵延于四川、甘肃两省边境。岷山的南支和北支,有几十座山峰海拔超过四千五百米,山顶终年积雪,称为大雪山1935年9月红军长征经此。

  拓展阅读:长征故事

  “甲戌严冬那时期,红军来到我苗区;过了七天又七夜,爱护百姓守纪律。”这是红军过广西龙胜后,苗族同胞中流传的一首歌谣。在湖南的侗族自治县,发生了这样的事……

  1934年冬天,红军驻扎在湖南省通道县马龙乡向晖村。炊事班住在侗族人杨文春的家里。一大早,炊事员小李就琢磨着今天给大伙儿做点什么吃。另一个炊事员拉肚子,小李就让他休息,自己一个人干两份活,边烧火边择菜。

  正在认真择菜的小李丝毫没有注意到有个没有烧完的柴火从灶膛里掉了出来,起风了,那个小小的火苗“呼”的一声,引燃了杨家旁边的祠堂。小李反应过来的时候,火势已经借着风力,从寨子中间蔓延开来,熊熊地燃烧着,发出劈啪劈啪的响声。小李一边往祠堂上浇水,一边大声呼喊救火,闻讯赶来的战士都动手往火上泼水,并且动员乡亲们也一起救火,可是,火太大了,火势太猛。所有的乡亲们和红军的力量加起来也是杯水车薪,只能眼看着大火熊熊燃烧,一共烧了36户人家。

  第二天一早,寨子里响起了锣声,侗族有个习惯,敲锣就意味着发生了大事,全寨子的人都要集合。一个红军战士在敲锣,旁边的红军喊:“乡亲们,大家都到寨子前大树下开会啦。”向晖村村前有两株巨大的杉树,杉树下面是块大空地,平展展的,足够容纳下三千人。

  不一会儿,战士们都排着队站得整整齐齐,群众散着站在场子中间。一位个子不高的红军铁青着脸,来到树下开始讲话,他说:“对不起,乡亲们,我们的炊事员失火,烧了乡亲们的寨子,违反了红军纪律,现在我按照红军的规定,枪毙了他!失火的人家,我们会给每人赔偿两块大洋,我把钱交给族长,请族长分给各家。”说完他叹了一口气,眼圈有些红,显然,他的心里十分不舍。

  这时候,许多群众就七嘴八舌地喊道,“别枪毙他,他又不是故意的”,“我们知道红军是好人,省一颗子弹打敌人”,“小李是多么好的小伙子呀,细心周到,不要杀他”,甚至有些人还哭了起来。

  然而,红军的纪律如铁一般,小李被拉走了,不久,山坳上一声枪响,三十多岁的小李用生命向向晖村的乡亲道了歉。

  第三天,红军就走了,走的时候,那个讲话的红军跟每一个人道别,一一握手,反复说“对不起了,乡亲们”。他们走后,寨子里的人都说,这样的军队从来没有见过,以前老见偷鸡摸狗、见什么抢什么的军队,没见过这么仁义的军队。

  后来,在小李枪毙的地方,好心的相亲们为他立了一茔坟。

七律长征硬笔书法作品

读《七律.长征》

  长征这个词对于你们是不是已陌生?因为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空虚词是用血和为写成的.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赞颂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课文.这是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在红军长征即将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的艰难历程.其间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红军把高低起伏`绵延不绝的五岭看作细小的波浪,高大雄伟`气势磅礴的乌蒙山看作滚动的泥丸,可以看出他们面对困难很乐观,无畏困难.

  读了这首诗我深有感触,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一幅无比壮丽的历史画卷,是人类军事史上的空前奇迹,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举,是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我要对中国工农红军说:“你们才是真正的英雄!我要学习你们无畏困难,乐观面对一切的心态,因为风云二万五千里,漫漫长路有过多少流血牺牲!死于战斗,死于饥饿,死于疾病;但你们仍坚持下去。

  让我们把长征这个词永远铭记在心中!历史――现在――未来,漫长的革命用光明征服黑暗,用富裕战胜贫穷! 课外我还收了许多有关长征中的感人故事,有《金色的鱼钩》《丰碑》《一袋干粮》《飞夺泸定桥》……《金色的鱼钩》主要写的是在红军过草地时,一位炊事班长为了让三个病号走出草地,将仅有的食物让给病号,自己光荣牺牲的故事。赞扬了老班长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品质。让我们永远记住长征吧!

七律长征开花谢皆是情

  站在冬深处,看远山荒凉,望长空苍茫,静享那一抹蓝色的忧郁。

  那些绰约的往事,那些远去的风景,终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无法挽留。

  习惯用文字去抚慰所有的伤痕,习惯在一首单曲循环的音乐中让心沉寂……

  习惯一个人默默地望着夜空,让一颗疲惫的心彻底放松。

  一场相遇,在记忆里温馨,夕颜陌路,心悠悠在雪地里徘徊。

  不再奢求什么,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只愿花开无语,从容绽放。

  肆虐了几日的西北风,在阳光暖暖的午后跑的无影无踪。

  小鸟栖息在花园里觅食,院子里仿佛又有了生机。

  廊下的阳光有点迷人,那些,被白雪覆盖了的花开,沉香了岁月的萧瑟。

  丝丝情怀,在希冀的温暖里,静静的生长。

  素色的土壤里,安放着一颗褪尽了尘埃的灵魂。

  这样的冷寂与暖香,蕴育着一种真正的旷达和诗意。

  心若在,花开花谢皆是情。

  生命里最好的姿态就是隐忍,让心灵深处有花的柔软,也有树的坚强。

  即便葱茏过后的荒凉,那也是在冬寒里孕育希望。

  就像,对一个人最深的爱,是别离后,好好爱自己。

  回不去的记忆就安放在心里。

  时光清宁,你还是你,我还是我,

  那些生命中的失意与聚散,恰恰丰盈和历练了自己。

  花开一季,草木一秋,我们一生经历的风景都会褪色。

  能够触摸并感受到的,也许只是记忆的余温。

  如烟往事旖旎而落,在光阴的禅意里散出淡淡的香气,

  只是忽而一过,就晕开了心底的叹息。

  不要回头,不必凝望,让过去成为你的珍藏,栖息在心底最静默的角落。

  与其在唯美的时光里细数人生有多少错过,莫不如将所有的灼痛冷却至淡泊。

  让心沉静,用婉约的姿态轻轻捻起欢乐的韶华。

  风里有爱的声息,脚下有心的绿地。

我最喜欢的《七律长征》

  我最喜欢的一件经典作品,就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主席毛泽东写的一首词,词名曰《七律长征》。

  我喜欢的作品有很多,我之所以喜欢这首词,是因为它能体现出中国工农红军那革命乐观主义和大无畏精神。中国工农红军妇孺皆知,铁一般的坚强意志,大无畏革命乐观主义。或许别人想象不到,但我只要读了这首词,就可以深刻的体会到这种精神。“红军不怕远征难”红军对长征的困难毫不畏惧,充分体现出红军大无畏精神!“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把长征途中那各种各样的困难只当平平常常的事。“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五岭如细浪。

  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却把它当泥丸。红军巧渡了金沙江很开心,虽飞夺了泸定桥,但牺牲太多,让人悲痛。“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加喜欢岷山那千里飞雪,长征胜利后笑颜逐开,体现了红军革命乐观主义。

  《七律长征》这首词通过写红军长征,充分体现出毛主席那博大胸襟和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大无畏精神!二万五千里长征路程,爬雪山过草地,你不能想象有多少不可预测的困难,放在一般人身上早就压垮了,但红军不会,愈战愈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取得了革命的最终胜利,体现了红军铮铮铁汉的本色!

  让我仿佛又见到红军长征时面对艰难困苦时的坚强,使我体会到现在和平安定的生活来之不易,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我最喜欢的经典作品-《七律·长征》读后感

  远处,浩浩荡荡的背影隐没在荒寂的草地,雄浑的歌声却仍在暮霭中铿锵回荡……

  天苍苍,山茫茫。尽管脚下的巨浪咆哮;尽管手中的铁链冷若冰霜;尽管腹中早已饥肠辘辘;尽管岷山高耸万丈,但乐观坚强的红军硬是克服了重重险阻,谱写了胜利的交响!我凝视着这首诗,带着失落的心情,任由思绪飞翔……

  漫漫长路,风欺雪压;地有追兵,天有轰炸……在万里征程中,有多少红军倒下,但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他们的战斗力也得以升华。虽然他们时常身处险境,但在战火的洗礼中,他们也将战术运用得出神入化:他们飞夺泸定,他们巧渡金沙。他们在困境中成长,他们在逆境中壮大!

  读完此诗,我恍然大悟:长征不就是红军在逆境中的成长史吗?面对困难,他们何曾屈服?虽经失败,他们何曾沮丧?而我呢

  一直以来,我都是班里的尖子生。同学们仰慕我,老师们喜欢我,父母更以我为自豪。可就在几天前,老师突然把我叫到办公室,递给了我这张沉甸甸的试卷——我只考了63分!

  从办公室到班里的路很近,可给我的感觉却也似那万里之遥。一阵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我感觉大树仿佛在笑话我。我快步走进教室,曾经的那些“粉丝”们也用异样的眼神盯着我。我心灰意冷,无比失落彷徨……

  然而,一切都变了!就在我翻阅《七律·长征》,展开刚才那番畅想之时,我终于想通了!

  爸爸常说“庭院难练千里马,花盆不长万年松”。直到今天,我才懂得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失败了有何可怕?瞧,爱迪生经受千百次失败之后,不是给人类带来光明了吗?身处逆境难道是件坏事?曹雪芹举家食粥写出《红楼梦》,司马迁蒙受宫刑编出《史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而终成霸业,他们哪个没有经历过人生的逆境

  同学们,当我们遭遇挫折时,就来诵读《七律·长征》吧!当我们身处逆境时,就去多想长征精神吧!不要畏惧逆境,逆境是阻挡弱者的雪山,更是冶炼强者的熔炉!

  是梅花,就在霜雪中怒放吧;是江河,就永不停息的奔流吧;是雄鹰,就去搏击风雨吧!

我最爱的文学作品-七律长征

  毛泽东,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领袖,是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者,更是一代伟大的诗人。《七律•长征》是毛主席的作品之一,原文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从“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我体会到红军面对长征的艰难困苦的乐观态度;从“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我仿佛看到了红军跨五岭,越乌蒙的场景,体会到红军不畏艰险的精神;从“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我也仿佛看到了红军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场景,体会到红军的英雄气概;从“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我仿佛看到了红军翻过岷山后到达目的地时个个喜笑颜开的场景,体会到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毛主席关心同志的精神。毛主席把翻越崇山峻岭看做“腾细浪”和“走泥丸”,这还不能够表达毛主席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么?在长征途中,红军们越过崇山峻岭,渡过险滩急流,跨过雪山草地,又追兵重重,他们却毫不退缩,英勇奋战。他们走过沼泽地,没有吃的,就吃野菜,吃草根,吃皮带,而且不知有多少红军被吞没在沼泽里。他们还走过雪山,最高的雪山有五千八百米。他们历经艰苦,共行军二万五千里。这么险恶的环境条件让我不禁毛骨悚然,感到不可思议。

  这首诗是长征后毛主席写的,读了这首诗,我不禁为毛主席那气势磅礴,英勇豪迈的情怀所感,我不禁为长征时中国工农红军所遇到的艰难困苦所震撼,同时为他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所震惊,也十分骄傲!毛主席真是一代伟大的诗人呀!他的诗不正是表达了他那气势磅礴,英勇豪迈的情怀吗?正因为他们的壮举,我们今天才得到解放,才得到和平。毛主席真伟大!他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呀!

话说《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是我五年级时学的一首毛主席写的诗。当我读起它时,我的内心久久久不能平静……爷爷从小就语重心长地教育我:“孩子,你知道吗?我们的幸福生活是红军战士们用鲜血换来的!你看见那国旗没有?那就是用红军战士的鲜血染红的,所以你要更加热爱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长大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去为祖国的建设发展而奋斗!”我喃喃念着《七律•长征》,回想着爷爷的话。我爱我的祖国,爱着在太阳下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国旗上有着红军战士的灵魂,我们是他们生命的延续。没有他们昨日抛头颅洒热血的浴血奋战,哪有这富强的新中国

  没有他们不朽的付出,哪有我们这宽敞明亮的教室?我们哪能坐在教室里好好的读书?所以,我更应该为祖国的发展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在阳光下,国旗在空中高高飘扬。它似乎在微笑,因为它对现在的中国感到满意,感到欣慰。为什么呢?因为,它的付出,红军们的付出,有了回报,它微笑地看着祖国一天一天强大,一天一天富饶。在2008年的奥运会上,它看到了中国健儿的顽强拼搏和人民的满腔热情。在不久的将来,祖国将会更强大,一份又一份为它争光的答卷,将呈现在它的眼前。这首诗里的红军是顽强的!他们不怕艰难,在逆境中行走。这是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这是红军的顽强拼搏精神,正是有了这种精神,红军才会走下去,才会诞生我们的新中国,才迎来了我们祖国今天举世瞩目的成就。我曾经遇到不少挫折,总想放弃,总想退缩,可是我一想到“坚持就是胜利”这句名言时,我总会想到红军。想到他们历经两年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想到他们这一路上的艰难困苦,我更想到了他们那种顽强乐观的精神。

  我便会觉得,我的这些小挫折比起红军的长征根本不算什么。红军的精神便是《七律•长征》这首诗的韵味和中心,它激励了无数人,感动了无数人。而正是有了这种精神,人才会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远,直到成功……

记录《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每当我吟起这首诗,我的心潮无比澎湃、敬佩之情就油然而生。革命先烈们不畏艰难险阻浴血奋战的画面就在眼前绵绵浮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上有敌机盘旋轰炸,下有重兵围追堵截和千山万水的跋涉,可是再大的困难也征服不了红军伟大的乐观主义精神。那崖高耸云绵延起伏的五岭和峭壁如削曲折险峻的乌蒙山脉。

  不过是微风吹拂下缓缓流淌的细浪和提脚可跃的泥丸而已!金沙江江流汹涌奔腾咆哮,大度桥铁索凌空横跨令人惊心动魄!红军却用他们的机智勇敢巧妙地渡过了金沙江,取得了长征途中一个重大的战绩。用他们气壮山河誓死如归的革命精神飞夺了泸定桥,谱写了一曲豪迈的英雄赞歌!草根皮带充饥,让红军的意志更坚强;风雨袭衣,让红军的傲骨更硬。就连神圣高昂的雪山也向他们赞叹伏首!

  二万五千里的长途跋涉,艰难险阻,尽在胜利的笑谈中……《七律长征》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历史记录,是红军革命伟大壮举的热情颂歌,是红军用他们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让我们高举着革命先辈用鲜血染红的光荣旗帜前进、前进、前进进!

《七律长征》念念不忘

  从我认字开始到现在,我已读过不少的诗词。但有一首词至今使我念念不忘,那就是由伟大领袖毛泽东写的——《七律长征》。

  这首诗写的是红军在国民党围追堵截中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他们踏草地、踏沼泽、爬雪山,历尽艰辛,途中虽然有战士失去生命,但他们心中有一个信念“万水千山只等闲”。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红军的勇气真让我佩服!那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啊!不过现在像这样的人的确也太少了,现实生活中有的人稍遇挫折就后退,做事时总是畏手畏脚的,我也一样。记得那天晚上,妈妈在做饭,让我去买盐,可是我看到外面漆黑一片,便产生了畏惧心理。我对妈妈说我不敢去,可妈妈偏让我去。我去了,不过我走了一半就吓得跑回家,吓得哇哇地大哭了很长时间,把妈妈闹得不得安宁。

  现在,想想自己,再想想红军战士,自己是多么的软弱,连黑夜都怕,而红军战士,面临敌人的枪林弹雨也毫不后退。不过如今,我已下定决心,在以后的生活中,做一个勇敢而坚强的人,长大用自己的强大臂膀去保卫祖国。

《七律-长征》—我最喜欢的经典作品

  我家有一本毛泽东诗词,在这本诗词里,《七律-长征》是我最喜欢的诗词之一。这首诗词是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生动描绘: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凭着惊人的毅力和对革命胜利的信心,在缺吃少穿的情况下,克服了艰难险阻,翻越了雪山,跨过了草地,顶着敌人的炮火,顽强拼搏,冲破了敌人一次再一次的围追堵截,最终到达了陕北根据地,胜利会师。这么艰难的征途,在毛泽东诗里,却体会到了气吞山河的乐观精神。在毛泽东眼里,五座绵延的山岭只是小细浪;高耸入云的乌蒙山也如同脚下的泥丸。

  我喜欢这首诗词的原因是:它让我了解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如何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打下了江山,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美好的生活,我们更应该珍惜。它同时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只要有对目标的追求,和一定实现目标的信心,不论有多少障碍,都能克服。这种坚持不懈和对困难的乐观精神,最值得我学习。在我遇到困难泄气的时候,它如同一盏红灯,照亮了前进的路,鼓舞了我的信念,给了我勇气。这是一部永远值得我学习的经典作品。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主持人开场白台词大全会议培训

三只小猪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