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统一六国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秦始皇:秦朝建立者、杰出的政治家、军事统帅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 秦朝建立者、杰出的政治家、军事统帅。嬴姓(一说赵姓),名政。秦庄襄王子(或说为吕不韦子),生于邯郸(今属河北)。

  13岁继王位。22岁加冕亲政,诛杀起兵作乱的嬖臣、长信侯嫪毐,随又免“仲父”吕不韦相国职。听从李斯之议,继续重用客卿,定下金帛利诱与武力打击相结合的方略,加快兼并六国的战争步伐。秦王政十一年(前236),乘赵攻燕之机,遣军由南北两路攻赵,夺占赵国大片地区。

  十三年,攻赵,斩首10万。十七年,遣将灭韩,俘韩王安。十八年,用计离间赵国君臣,除去曾两次击败秦军的赵国良将李牧。随后,秦军长驱攻入邯郸,俘赵王迁。

  二十一年,遣军克蓟(今北京西南),迫燕求和。二十二年,遣将攻灭魏国。是年,因秦军在楚地遭到重创,亲自登名将王翦之门谢过,请其出征。

  二十四年,灭楚。后两年内相继灭燕、赵、齐。秦王政扫灭六国,统一天下,结束战国以来诸侯长期纷争的局面,建立秦朝,自定尊号为“始皇帝”。尔后,频繁用兵,开疆拓地。

  二十六年至三十三年,调发数十万人,三攻岭南,占领百越之地(今广东、广西及越南北部)。又遣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夺取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迫匈奴退往阴山以北,为防其进一步侵扰,还筑长城,修直道,徙民充实边郡(见秦始皇的军事思想)。横征暴敛,恣意享乐,致天下骚动,民不聊生,为秦朝的迅速覆灭种下祸根。

  三十七年,第五次巡游途中病卒于沙丘平台(今河北平乡东北)。

秦国统一六国

  秦纪,秦统一六国,结束了诸侯纷争的局面。秦朝立世虽短,但却对后世数千年的封建统治有着极为是深刻的影响。

  首先,秦统六国,主要是采取了韩非的学说。韩非的学说并不像儒家思想那样具有和平色彩,他的思想很直接,那就是服务于君王,维护及巩固君王的权势和地位,令其国家更加强大。

  当秦国采取了法家思想后,便统一华夏,也出现了“千古——帝秦始皇——嬴政。出现了秦始皇,当时对称谓这些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改动,从此,那些日后广为人知的皇室称谓开始流传下来。

  随之为了巩固中央集权,秦始皇又对国家体制进行一番改革,他不仅用严刑酷法统治国家,还制造了“焚书坑儒 ”,造成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巨大损失。

  此外,秦始皇为了个人私欲,发动众多人力,物力,财力修建山墓。当时秦国共有两千万人,但从事劳役的就有四百多万人左右,并且都是壮劳力。如此一来,给农业造成了及其严重的影响。

  一边是暴敛重赋,一边是繁重的徭役,人们的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

  终于,秦始皇在一次求仙路上,走到平原津(今山东平原县,也就是河南),突然去世,其子继位。

  当然,作为中国古代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也做了一些顺其自然历史潮流的事,如:平灭诸侯纷争,统一中国,统一文字……

  秦始皇的功是过是非,我们无法简单说,但是,秦始皇的历史贡献是不容忽视的。

说说秦始皇横扫六国、统一天下的十二条法则

  秦始皇是秦朝的创立人,他摧毁了一个旧战国,建立了一个新帝国。他一生中所依赖的横扫六国、统一天下的十二条法则是他一生的成功利器。

  秦始皇横扫六国、统一天下法则一---不破则不立

  秦始皇是一个破坏者,他破坏了六国“合纵”的条约,使他们互相猜疑,从而被秦国逐一击破;他破坏了自古以来的分封制,设立郡县制;他破坏了春秋以来百家争鸣的文化意识---“唯法独尊”;他让六国的王公贵族失去了权势,让许多小国寡民失去了祖国······

  秦始皇横扫六国、统一天下法则二---独断而率行

  从司马迁的《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始皇为人,天性刚愎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秦始皇的为人,天性固执己见,消灭诸侯,兼并天下,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认为自古以来没人比得上自己)······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虽然博士有七十人,却从来没有真正用过)······

  秦始皇横扫六国、统一天下法则三---冷酷而无情

  秦始皇在颠沛流离的童年生活中,他养成了冷酷少恩的性格,正因为如此,他能够亲手将同母异父的兄弟摔死,将视他为己出的仲父吕不韦逼得饮鸠自尽,将亲生母亲囚禁在宫内······

  秦始皇横扫六国、统一天下法则四---薄古而厚今

  秦始皇没有接受仲父吕不韦所传授给自己的儒学思想,相反,他在内心中仇恨、蔑视夸夸其谈的儒生,焚书坑儒只是他叛逆情绪的一次大暴发而已。有了这样一个厚古薄今的帝王,那个生机勃勃的秦国终于甩掉了历史和传统加给自己的包袱,冲破一切迂腐陈旧的意识,以一种改革尚武的精神大踏步地平定了六国,建立了大统一的封建王朝。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中国古代史-秦

  大秦始皇诛六国,威震天下猛如虎。

  为何大秦终被灭,乃是二世胡亥手。

  胡亥赵高真无道,惹怒陈胜与吴广。

  泽乡起义水波随,陈城众将归陈胜。

  起义大事虽壮大,然秦之力仍大矣!终而灭。

  陈吴之后刘项起,项羽巨鹿破大秦。

  刘邦率部入咸阳,约法三章定天下。

  项羽如咸烧秦宫,始皇焚书又重现。

  刘邦项羽争天下,最终项羽死江西。

有关秦王嬴政灭六国的名人故事

  春秋战国,各国诸侯都被称为“君”或“王”。战国后期,秦国与齐国曾一度称“帝”,不过这一称号在当时并不同行。已经一统天下的嬴政,以为过去的这些称号都不足以显示自己的尊崇,于是下令大臣议称号。

  灭燕国

  荆轲刺秦王

  在灭赵的过程中,秦国大军已兵临燕国边境。燕王喜惶惶不可终日,眼见秦国扫平三晋,就要向自己杀来,却无计可施。燕太子丹最终想出了孤注一掷的暗杀行动,即历史上有名的荆轲刺秦王,时值公元前227年。刺杀行动最终失败,但是秦王政差一点死于荆轲的匕首下,他深恨燕国,立即增兵大举进攻。前226年,秦军攻下燕都蓟(今北京市),燕王喜与太子丹逃亡辽东郡。秦将李信率领秦军数千人,穷追太子丹至衍水。太子丹因潜伏于水中幸免于难。后来,燕王喜经过权衡利害关系,派人将太子丹杀掉,将其首级献给秦国,想以此求得休战,保住燕国不亡。燕王喜逃到辽东以后,秦军主力就调往南线进攻楚国。公元前222年,王贲奉命攻伐燕国在辽东的残余势力,俘获燕王喜,燕国彻底灭亡。

  灭齐国

  秦朝疆域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王政命令王贲挥戈南下,攻打东方六国中的最后一个:齐国。从春秋到战国中期,齐是山东诸国中比较强大的一个。但是,公元前284年燕、赵、韩、魏、楚五国攻齐,尤其是燕将乐毅横扫齐国,令齐国差点***。之后,齐国一直没有复强。而且,此时的齐王建是个无能之辈。

秦王灭六国的历史典故

  秦始皇的伟大,不仅是统一了六国,更因为他谱写了教科书般的统一过程,后世各朝各代新建立,无不学习和遵循始皇开创的历史规律。下面是关于秦王灭六国的历史故事,一起来了解下吧:

  秦王政杀了荆轲,当下就命令大将王翦加紧攻打燕国。燕太子丹带着兵马抵抗,哪里是秦军对手,马上给秦军打得稀里哗啦。燕王喜和太子丹逃到辽东。秦王政又派兵追击,非把太子丹拿住不肯罢休。燕王喜逼得没有办法,只好杀了太子丹,向秦国谢罪求和。

  秦王政又向尉缭讨主意。尉缭说:“韩国已经被咱们兼并,赵国只剩下一座代城(今河北蔚县)燕王已逃到辽东,他们都快完了。目前天冷,不如先去收服南方的魏国和楚国。”秦王政听从尉缭的计策,就派王翦的儿子王贲(音bēn)带兵十万人先攻魏国。魏王派人向齐国求救,齐王建没有理他。公元前225年,王贲灭了魏国,把魏王和大臣都拿住,押到咸阳。

  接着,秦王政就打算去打楚国。他召集将领们议论了一下,先问青年将领李信,打楚国要多少人马。李信说:“不过二十万吧。”

  他又问老将军王翦。王翦回答说:“楚国是个大国,用二十万人去打楚国是不够的。依臣的估计,非六十万不可。”

  秦王政很不高兴,说:“王将军老了,怎么这样胆小?我看还是李将军说得对。”就派李信带兵二十万往南方去。

  王翦见秦王不听他的意见,就告病回老家去了。

  李信带了二十万人马到了楚国,不出王翦所料,打了个大败仗,兵士死伤无数,将领也死了七个,只好逃了回来。

  秦王政大怒,把李信革了职,亲自跑到王翦的家乡,请他出来带兵,说:“上回是我错了,没听将军的话。李信果然误事。这回非请将军出马不可。”

  王翦说:“大王一定要我带兵,还是非六十万人不可。楚国地广人多,他们要发动一百万人马也不难。我说我们要出兵六十万,还怕不大够呢。再要少,那就不行了。”

  秦王政赔笑说:“这回听将军的啦!”就给王翦六十万人马。出兵那天,还亲自到灞上给王翦摆酒送行。”

  王翦大军浩浩荡荡向楚国进攻。楚国也出动全国兵力抵抗。

  王翦到了前方,要兵士修筑壁垒,不让出战。楚国大将项燕一再挑战,他也不去理睬。

  过了一段时间,项燕想:“王翦原来是上这儿驻防的。”他就不怎么把秦国的军队放在心上了。没想到在项燕不防备的时候,秦军突然发起攻势,六十万人马像排山倒海似地冲杀过去。楚国的将士好像在梦里被人家当头一棍子,晕头转向地抵抗了一阵,各自逃命。楚国的兵马越打越少,地方越失越多。秦军一直打到寿春(今安徽寿县西)俘虏了楚王负刍。

  项燕得知楚王被俘的消息,渡过长江,想继续抵抗。王翦造了不少战船,训练了水军,渡江追击。项燕觉得大势已去,叹了口气,拔剑自杀。

  王翦灭楚之后,回到咸阳。由他的儿子王贲接替做大将,再去收拾燕国。燕国本来已经十分虚弱,哪里抵挡得住秦军的进攻。公元前222年,王贲灭掉燕国,还攻占了赵国最后留下的代城。

  到这时候,剩下的只有一个齐国啦。齐国大臣早已被秦国重金收买过去。齐王建向来是不敢得罪秦国的。每回逢到诸侯向他求救,他总是拒绝。他满以为齐国离秦国远,只要死心塌地听秦国的话,就不用担心秦国的进攻。到了其他五国一一被秦国并吞掉,他才着急起来,派兵去守西面的边界。

  可是已经晚了。

  公元前221年,王贲带了几十万秦兵像泰山压顶一样,从燕国南部直扑临淄。这时候,齐王建才觉得自己势孤力单,可是其他诸侯国已经完了,往哪儿去讨救兵呢?没有几天,秦军就进了临淄,齐王建没说的,投降了。

  六国诸侯只想保持自己的地位,彼此之间互相攻打,想拿别国的土地来补偿自己的损失,企图维持小规模割据的局面,给秦国以各个击破的机会。秦国当时不但在政治、经济上和军事上占了优势,更重要的是符合统一的历史趋势,所以在不到十年的时间,把六国一个一个灭掉了。

  自从公元前475年进入战国时期起,各诸侯国经过二百五十多年的纷争,终于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王朝。

秦始皇灭六国的历史典故

  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嬴姓赵氏,故又称赵政,汉族(当时称“华夏”),生于赵国首都邯郸。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战略家,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朝开国皇帝,秦庄襄王之子,十三岁即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中央实施三公九卿,地方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统一文字和度量衡,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把中国推向了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1、灭韩国

  秦王政首先选择的攻击目标为韩国。因为韩国的实力在六国中最弱,是秦国走向统一道路的最大障碍。但是,韩国还没有到不堪一击的地步。秦军屡次进攻韩国,均被韩国击退。在用主力进攻韩国的同时,秦对韩采取扶植亲秦势力以逐步肢解的策略。前231年,韩国南阳郡“假守”(即代理郡守)腾,向秦献出他所管辖的属地。腾被秦王政任命为内史,后又派他率军进攻韩国。腾对韩国了如指掌,所以进展顺利,于公元前230年(秦王政十七年)俘获韩王安,韩国灭亡。

  2、灭赵国

  公元前229年,秦利用赵国发生大地震和大灾荒的机会,又派王翦领兵攻赵。赵国派李牧、司马尚率兵抵御,双方相持了一年。在紧要关头,秦国使出杀手锏—离间计。

  王翦用重金收买了赵王的宠臣郭开,要他散布李牧、司马尚企图谋反的流言。赵王轻信谣言,派赵葱和颜聚替代李牧。李牧在大敌当前的形势下据不让出兵权,赵王竟暗地派人逮捕李牧并处死了他,同时还杀掉了司马尚。杀死李牧,无疑为秦军亡赵扫清了道路。此后,秦军如入无人之境,攻城略地,痛击赵军。公元前228年(秦王政十九年),秦军攻破邯郸,这座名城落入秦国之手。不久,出逃的赵王迁被迫献出赵国的地图降秦。赵国实际上灭亡了。但是公子嘉却带着一伙人逃到代郡(今河北蔚县),自立为王。后秦军在公元前222年灭燕国之后将其俘虏。至此,秦统一了北方。

  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驾崩,13岁的嬴政被立为秦王。这时吕不韦为相,封十万户,号曰文信侯,独擅大权。即位时由于年少,国政皆由相邦吕不韦把持,并尊吕不韦为仲父。 秦王政21岁时,即前239年,秦国朝廷中掀起了激烈的政治斗争。

  3、灭魏国

  公元前231年,魏景湣王迫于秦国的强大威力,主动向秦献出丽邑,以求缓兵。此时,秦王嬴政正调集兵力准备向赵国发起总攻,不想分散兵力攻魏,就接受了献地。这使得魏国又维持了数年残局。公元前225年(秦王政二十二年),就在秦军主力南下攻楚之时,秦王政派出年轻将领王贲,率军围攻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魏军紧闭城门,坚守不出。由于大梁城防经过多年修建,异常坚固,秦军强攻不下。王贲想出了水攻的办法。秦军大批士卒被安排去挖掘渠道,将黄河、鸿沟的水引来,灌注到大梁。三个月后,大梁的城墙壁垒全被浸坍,魏王假只得投降。魏国灭亡了。

  4、灭楚国

  南方大国楚国,疆域辽阔,山林茂密,物产丰富,号称拥有甲士百万。但是,楚国的内政一直不振,总是贵族争权夺利,这种状况到战国末期尤为严重。公元前228年,楚幽王死,统治集团发生内讧。幽王的同母弟犹,即位为哀王,但仅两个多月,就被异母兄负刍的门徒杀掉了。负刍成为楚王。楚王室更加分崩离析。就在楚国发生内乱的时候,公元前226年,秦王政不失时机地从北方伐燕前线抽调秦军,南下攻楚,连续夺得楚国10余个城池。公元前224年,秦国与楚国的决战就要开始了。秦王政先派年轻将领李信率20万秦军攻楚,被楚军击败。后又派大将王翦率60万秦军攻楚。王翦入楚境后,并未马上发动攻势。他总结了李信轻敌冒进的教训,采取屯兵练武,坚壁不出,麻痹敌人,以逸待劳的战略。这样,度过了一年多的时间,秦军对楚地的情况基本适应,士气高昂,体力充沛。同时,被调来抗击秦军的楚国部队,斗志渐渐松懈,加上粮草不足,准备东归。楚军一撤,王翦就抓住时机下令全军出击。秦军一举打垮了楚军的主力,并长驱直入,挺入内地,杀死楚军统帅项燕。接着,秦军攻占楚都寿春(今安徽寿县),俘虏了楚王负刍,楚国灭亡,时为公元前223年(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刚在南方灭楚的大军,又乘胜降服了越君,设置会稽郡。于是,长江流域全部并入秦的版图。

  春秋战国,各国诸侯都被称为“君”或“王”。战国后期,秦国与齐国曾一度称“帝”,不过这一称号在当时并不同行。已经一统天下的嬴政,以为过去的这些称号都不足以显示自己的尊崇,于是下令大臣议称号。

  6、灭燕国

  荆轲刺秦王

  在灭赵的过程中,秦国大军已兵临燕国边境。燕王喜惶惶不可终日,眼见秦国扫平三晋,就要向自己杀来,却无计可施。燕太子丹最终想出了孤注一掷的暗杀行动,即历史上有名的荆轲刺秦王,时值公元前227年。刺杀行动最终失败,但是秦王政差一点死于荆轲的匕首下,他深恨燕国,立即增兵大举进攻。前226年,秦军攻下燕都蓟(今北京市),燕王喜与太子丹逃亡辽东郡。秦将李信率领秦军数千人,穷追太子丹至衍水。太子丹因潜伏于水中幸免于难。后来,燕王喜经过权衡利害关系,派人将太子丹杀掉,将其首级献给秦国,想以此求得休战,保住燕国不亡。燕王喜逃到辽东以后,秦军主力就调往南线进攻楚国。公元前222年,王贲奉命攻伐燕国在辽东的残余势力,俘获燕王喜,燕国彻底灭亡。

  6、灭齐国

  秦朝疆域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王政命令王贲挥戈南下,攻打东方六国中的最后一个:齐国。从春秋到战国中期,齐是山东诸国中比较强大的一个。但是,公元前284年燕、赵、韩、魏、楚五国攻齐,尤其是燕将乐毅横扫齐国,令齐国差点***。之后,齐国一直没有复强。而且,此时的齐王建是个无能之辈。

历史故事《一统六国》

  秦王政杀了荆轲,当下就命令大将王翦加紧攻打燕国。燕太子丹带着兵马抵抗,哪里是秦军对手,马上给秦军打得稀里哗啦。燕王喜和太子丹逃到辽东。秦王政又派兵追击,非把太子丹拿住不肯罢休。燕王喜逼得没有办法,只好杀了太子丹,向秦国谢罪求和。

  秦王政又向尉缭讨主意。尉缭说:“韩国已经被咱们兼并,赵国只剩下一座代城(今河北蔚县)燕王已逃到辽东,他们都快完了。目前天冷,不如先去收服南方的魏国和楚国。”秦王政听从尉缭的计策,就派王翦的儿子王贲(音bēn)带兵十万人先攻魏国。魏王派人向齐国求救,齐王建没有理他。公元前225年,王贲灭了魏国,把魏王和大臣都拿住,押到咸阳。

  接着,秦王政就打算去打楚国。他召集将领们议论了一下,先问青年将领李信,打楚国要多少人马。李信说:“不过二十万吧。”

  他又问老将军王翦。王翦回答说:“楚国是个大国,用二十万人去打楚国是不够的。依臣的估计,非六十万不可。”

  秦王政很不高兴,说:“王将军老了,怎么这样胆小?我看还是李将军说得对。”就派李信带兵二十万往南方去。

  王翦见秦王不听他的意见,就告病回老家去了。

  李信带了二十万人马到了楚国,不出王翦所料,打了个大败仗,兵士死伤无数,将领也死了七个,只好逃了回来。

  秦王政大怒,把李信革了职,亲自跑到王翦的家乡,请他出来带兵,说:“上回是我错了,没听将军的话。李信果然误事。这回非请将军出马不可。”

  王翦说:“大王一定要我带兵,还是非六十万人不可。楚国地广人多,他们要发动一百万人马也不难。我说我们要出兵六十万,还怕不大够呢。再要少,那就不行了。”

  秦王政赔笑说:“这回听将军的啦!”就给王翦六十万人马。出兵那天,还亲自到灞上给王翦摆酒送行。”

  王翦大军浩浩荡荡向楚国进攻。楚国也出动全国兵力抵抗。

  王翦到了前方,要兵士修筑壁垒,不让出战。楚国大将项燕一再挑战,他也不去理睬。

  过了一段时间,项燕想:“王翦原来是上这儿驻防的。”他就不怎么把秦国的军队放在心上了。没想到在项燕不防备的时候,秦军突然发起攻势,六十万人马像排山倒海似地冲杀过去。楚国的将士好像在梦里被人家当头一棍子,晕头转向地抵抗了一阵,各自逃命。楚国的兵马越打越少,地方越失越多。秦军一直打到寿春(今安徽寿县西)俘虏了楚王负刍。

  项燕得知楚王被俘的消息,渡过长江,想继续抵抗。王翦造了不少战船,训练了水军,渡江追击。项燕觉得大势已去,叹了口气,拔剑自杀。

  王翦灭楚之后,回到咸阳。由他的儿子王贲接替做大将,再去收拾燕国。燕国本来已经十分虚弱,哪里抵挡得住秦军的进攻。公元前222年,王贲灭掉燕国,还攻占了赵国最后留下的代城。

  到这时候,剩下的只有一个齐国啦。齐国大臣早已被秦国重金收买过去。齐王建向来是不敢得罪秦国的。每回逢到诸侯向他求救,他总是拒绝。他满以为齐国离秦国远,只要死心塌地听秦国的话,就不用担心秦国的进攻。到了其他五国一一被秦国并吞掉,他才着急起来,派兵去守西面的边界。

  可是已经晚了。

  公元前221年,王贲带了几十万秦兵像泰山压顶一样,从燕国南部直扑临淄。这时候,齐王建才觉得自己势孤力单,可是其他诸侯国已经完了,往哪儿去讨救兵呢?没有几天,秦军就进了临淄,齐王建没说的,投降了。

  六国诸侯只想保持自己的地位,彼此之间互相攻打,想拿别国的土地来补偿自己的损失,企图维持小规模割据的局面,给秦国以各个击破的机会。秦国当时不但在政治、经济上和军事上占了优势,更重要的是符合统一的历史趋势,所以在不到十年的时间,把六国一个一个灭掉了。

  自从公元前475年进入战国时期起,各诸侯国经过二百五十多年的纷争,终于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王朝。

戏说秦统一六国

  在皇宫,李斯递给嬴政一份奏折,上面写着:为了统一六国,应该给所有兵器都镶上十颗金伯利钻石,安上超级指纹识别器,最好是那种有人偷兵器就会释放五百万伏的电压,再加上自动回家装置。嬴政看了之后,说:“妈呀,这也太贵了,我买不起。”“可以增加个人所得税,遗产税……,另外,再想法把吕不韦的家产给抄了,这样,嘿嘿,还愁没钱花吗?”于是,嬴政按计行事,不到两天,就把本钱给收齐了,开始大量打造兵器。一个月后,琳琅满目的兵器造好了。

  秦国军队开始向楚国进发,楚国人要钱不要命,拼了命的抢那些豪华的武器,但都被那五百万伏的电压送上了西天,楚国就此灭亡。

  秦军又开始向齐国进发,可齐国却厚着脸皮不肯开门,他们只得围城。围了一年,到了出征纪念日那天,秦军杀牛宰羊,要庆祝一番。就在那时饿急了的齐军,如恶狼般冲了出来奋力抢食。后来李斯作了一次统计,齐军有一万人谗死,一万人撑死,一万人被番茄鸡蛋汤淹死,一万人被鸡腿噎死,一万人抢不到食急死。秦军这边只有几人被踩死,就这样秦国轻而易举地灭了齐国。

  还没等秦国庆祝胜利,燕国向秦国发射了一枚原子弹。秦国立即启动了反导弹系统,把原子弹还给了燕国。还高高地举起了标语:禁止使用核武器!禁止使用环境污染武器!!提倡使用绿色环保武器!!!秦军把一箱又一箱的马蜂运往了燕国,受过严格训练的作战马蜂,奋不顾身地扑向燕军,不一会儿燕军成了一个个蜂窝,于是燕国成为历史。

  韩、魏、赵三国吓坏了,连忙投降了,于是秦国彻底统一了六国。

秦始皇秦始皇统一六国

  公元前N年,秦始皇秦始皇统一六国,他坐在进口真皮沙发上,神情却一点也不悠闲。因为整个帝国还有那么多“孔乙己”在反对,反秦宣传天天有,他怎么高兴得起来

  “皇上,丞相李斯求见。”

  “请他进来。”

  李斯带来了一个内存为78G的闪盘,他对秦始皇说“皇上,对于这些可恶的儒生,臣想到了两个办法。”

  第一,制造假新闻。我们可以重金收买某八卦周刊的主编,让他发表攻击性的谣言。但是这样易被人识破,对于以后的统治也不利。

  第二,焚书坑儒。我们把儒生杀了,书烧了,剩下的人不就无法兴风作浪了么!根据国家天文局的“时空隧道”,我们了解到两千年后德国的希特勒派人烧了一个大学的图书馆;中国的文革时期把书全部封禁了,只留下领袖的正统言论。这两件事对我们的启发很大。

  秦始皇眼露精光:“你的意思是,把书全烧了?”

  李斯回答:“不错,假如世界上没有书,那么人民一定会陷入愚昧与野蛮。一定不会有人那么有‘闲情逸致’去触犯王权,历史一定会倒退。对于我们来说,人民越无知,不就可以更好地控制他们吗?在‘时空隧道’里,我知道在一千余年后,明王朝、清王朝用八股文的文化酱缸来束缚知识分子,与其那样,还不如把书都烧了。”

  这里,继承人胡亥来了。他听完李斯的发言,不由陷入深思。“假如这世界没有书,那么,对于我们加强王权最有利。”他说,“书能使人进步,使他们远离封建陈旧,会使他们更加追求民主,追求自由,会使他们长时间除思考而放弃劳动。书使人民了解世界,认清事物的本质。而假如世界上没有了书,人民一定会乖乖地服从我们的统治。”

  秦始皇眼露凶光,“很好。”他说,“听了你们的分析,我彻底放心了。胡亥、李斯,这件事就交给你们了!”说罢,哼起《三年二班》“你永远赢不了,永远都赢不了……”

  这件事发生的三个月内,全国腥风血雨。

  这件事发生的三个月后,全国顿时平静。

  空余议政殿上,三个野心家诡异的笑容……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

党员民主生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