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家园共育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家园共育协助孩子成长!教师心声

  家园共育协助孩子成长!

  家园共育:即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并不是家庭亦或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进行教育工作。家园共育在家长和孩子中至关重要我之前在一个网页上看到过一位日本教育家多湖辉分享过一个故事:一位植物学家的儿子拿着一株不知名的小草请教老师,但老师不认识。于是,老师和颜悦色的对他说:“你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植物学家,不防去请教他,老师也想知道小草的秘密。”第二天,孩子又来找老师:“爸爸说了,他也不知道小草的名称。他还说,老师您一定知道,只是一时忘记了。”说完,孩子顺手还把爸爸写的一封信交给了老师。老师打开信,上面详细的写明了小草的名称和特性,最后还附着一句话:希望这个问题由老师回答,想必更为妥当。这位家长的做法非常高明,他降低自己的身份支持老师,帮助老师塑造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其实这也是支持自己的孩子!上海的校长妈妈祝郁也分享过类似的经历。她的女儿四年级的时候非常调皮,总是闯祸,结果到了期末,老师给出的五行评语中竟然没有一句肯定,全是批评。女儿非常伤心,回到家饭也不吃,哭着问她:“妈妈,我是不是真的很差呀?”那天晚上,祝妈妈失眠了,老师的评语就连当了14年班主任的她看了也终生难忘。她知道受批评的女儿自信受到了打击,甚至已经开始怀疑自己了但她又想到自己是一位中学校长,曾经无数次在讲台上分享:“家长一定要支持老师!学校是孩子每天都要去的地方,家长本事再大已不可能代替老师。”这次到了自己身上,应该怎么办?她连夜写了一封信,这封信不是写给老师,而是写给自己的女儿:孩子,你见过磨刀吗?把刀放在磨刀石上磨,刀一定很疼,可是他没有发出一点声音,因为他知道只有经过这样的磨砺,他才能变成一把好刀、快刀。你想变成这样一把好刀吗?那就要经历磨砺!你睡觉之后,妈妈已经和老师通过电话了,老师说,今天的评语就是把磨刀石,就是要让你去接受反复的磨砺。当你把评语上的缺点改正之后,你就会是一把举世无双的宝刀了。祝妈妈用这封信把老师在女儿心目中的形象挽救了回来。后来,她又和女儿谈了很多,帮她重新塑造了对自己的认识,女儿还给自己写了很多中允的“评语”。祝妈妈说,这件事到今天她还是非常后怕,孩子不会从她不喜欢的老师那里学到任何东西,如果当时不是用这样的方式来处理,结果会怎么样?她常常用这个故事来鼓励我们的老师要多几把衡量孩子的尺子,让孩子感觉到成功。她也会用这个故事提醒家长,老师不会故意批评孩子,遇到问题家长可以私下和老师沟通,但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支持老师,这是上策!马上又要开学了,但最近很多家校关系的舆论并不乐观,经常可以看到恶性事件发生。其实我们的老师,就行业门槛和受教育程度而言,整体素质还是非常高的,真正有问题的还是少数,有些时候,我们只是需要多一些支持和理解!

  看完这个故事再结合到实际生活中,确实是一个这样的三角关系,向我们现在进入中班了,孩子的学习很重要,学习任务也越来越紧张,因为马上就要进入大班了,要掌握的知识很多,像数学这方面,仅仅靠在学校学的远远不够,还需要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在家里督促孩子,巩固学习,这样才能进步,在家长支持老师的情况下,我们也依然支持每一个孩子,一视同仁,支持他们的所有努力的成果。

幼儿园家园共育

幼儿园家长育儿经验分享的心得体会

  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未来,他就象一张无字无画的白纸,交在父母老师手中,为父为母为师的职责就是要在这张白纸上添色加彩,使之鲜活,充满生命。透过一学期的实践我们更加认识到:家园互动是课程架构中的一部分资料,是课程实施的强有力保证。良好的教育环境的创设离不开丰富的物质,资源的统整利用离不开有效的家园互动。

  小班的家长是幼儿园的新成员,一切工作从头开始。首先,让家长充分了解我们的“园本”课程,利用家长活动时间,向家长宣传讲解当前的幼儿教育,区别传统教育与“二期”课改之间的不同,同时让家长明确创设良好家庭环境的重要性,要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帮忙幼儿增进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注重孩子口语、动手潜力的培养,和家长一齐培养幼儿的分享、同情、遵守规则、合作等亲社会行为。我们的教育思想、观念,了解每位老师对孩子的一片爱心,透过孩子的进步让家长认同。

  从开学第一次的家长会,我们就明白,家长想参与孩子教育的主动性、用心性的迫切情绪。但由于多种原因,很多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不恰当,大部分家长们工作比较忙,比较少和老师应对面沟通状况。为了让家长及时了解我们每个星期、每个阶段的教学状况,我们及时将主题活动资料刊登在班级宣传栏上,根据主题开展状况,师生共同创设与主题教育相适应的环境,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在园学习状况。鼓励家长用心参加亲子秋游活动、节日、表演等同乐活动,加深亲子的情感交流。经过我们的努力,得到了家长们的信任和肯定,使班级工作有了一个良好、和协的氛围。

  家长缺乏教育孩子的方法与经验;较多家长工作忙,无暇顾及孩子,将孩子交与爷爷奶奶带领,而爷爷奶奶又大多是偏爱孩子,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本应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大多给包办了,致使较多孩子的生活自理潜力较差;且孩子们很少有外出活动的机会。另外家长普遍重智轻能,因此较多幼儿的交往、说话、动手等方面的潜力仍不够理想,在下学期仍有待提高。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在新的学期里,我们班上的老师会更加团结,更加紧密,建立良好的班风、愉快的身心,使我们的孩子更快乐,我们的家长更放心。我坚信,宝三班会以更新更好的面貌去迎接各种挑战。本学期具体工作如下:

  1、鼓励家长踊跃投稿,将自己的教育心得及体会与老师及其他家长共同探讨

  2、充分运用我园现代化的设施设备建立家园现代化联系桥梁。

  3、每周定期更新家园联系栏目的资料。

  4、透过幼儿园网络,建立班级讨论区域,设定班级教师值班时间,与班级家长定期展开在线讨论活动。

  5、透过网络邮件向家长发送通知、学习及复习资料,既能让一些平时很少到园的家长及时收到园内信息,又能节省人力物力资源。

  6、组织家长学习透过网络寻找教育孩子的各种资源,鼓励家长将找到的优秀资料透过网络及时反馈给家长,做到共享教育资源。

家园共育心得体会

  家庭是儿童教育的第一个阵地,家长是幼儿人生中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时时刻刻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但是对于许多家长来说,他们对于家园共育的重要性和教育方法的认识存在严重不足。怎样提高家园工作认识上的统一,形成家园同步教育,使教育效果最优化,教育影响最大化,我们在开展家园共育工作中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尝试,现就家长工作的点滴经验进行分享。

  一、开通多渠道沟通,用真诚感动家长。

  1、树立正确的家园沟通观念和方法。首先对家长提出的问题和不足,坦然面对,正视不足,不断改进;其次,真诚的对待每位家长和幼儿,和每一位家长做朋友,让家长感受到教师的热情和真诚,为建立良好的师生沟通渠道打下良好的基础,

  2、换位思考,理解家长的感受。每个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珍贵的、独一无二的宝贝。有的家长工作忙,家长匆匆忙忙的接送孩子,还有的将接送孩子的重任交给了家里的老人,但父母每时每刻都牵挂着幼儿园里的宝贝,特别对于新入园的幼儿家长来说,这种牵挂尤为突出,担心孩子不能适应新环境,是否好好吃饭,午睡时是否哭闹,是否喝水,大小便能不能自理……焦虑、紧张……不言而喻。于是,我们通过照片、小视频等方法,及时将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发给家长;在一日生活中,细心观察,对幼儿的点滴进步做好记录,建立幼儿成长档案;利用家访、微信平台、qq群、接送孩子时间,围绕孩子的发展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利用《家长园地》主题展板展示育儿知识和每日活动内容,时时处处站在家长的角度,了解家长的需求,回应家长的心理需要,使家长更加了解幼儿园的工作,取得家长的信任和理解。

  3、针对不同文化层次、不同性格、不同生活环境的家长,抓住孩子的特点,有针对性的与家长交流,取得家长的信任。对于年轻的家长,积极鼓励、肯定他们;对年事已高的爷爷奶奶,我们要视她们为自己的长辈,积极热情地与他们打招呼,这些都能使家长感到受尊重,感到温暖开心,所以,虽然家长和我们各自角度不同,言行举止也不同,但是他们和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方向:爱孩子,我们只有抓住这个基础,才能更好的与家长合作,做好家园共育工作。

  4、用实际行动关心爱护每一位幼儿,用眼睛去拥抱孩子和家长,用家人的关切和耐心对待每位幼儿和家长,对家长提出的问题,从幼儿教育专业的角度,帮助家长分析原因,提出有效解决问题的办法。

  5、通过家长微信群,鼓励家长按照教育要求,督促幼儿养成良好习惯,并将效果在微信群进行分享,以供家长借鉴。为家园共育统一性提供基础,提高了家长教育认识,同时也取得了家长的信任。

  二、运用互动模式,不断提高家园共育的有效性。

  幼儿、家长、幼儿园是幼儿教育的三大支点,让幼儿、家长共同参与幼儿园活动策划中,是我们追求家园共育的新举措。

  1、注重参与,资源共享。以前亲子活动家长只是旁观者,只是在旁边看孩子或协助自己的孩子,没有真正参与到教育中去,无法体现家长的教育功能。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转变,我们深知家长教育作用不容忽视,所以在幼儿园各项活动中改变了以往的旧模式,使家长真正成为家园共育的主人。

  首先,请家长参与活动的策划,通过微信平台、海报、家长委员会会议等形式向家长公布活动草案,征求家长意见和建议,了解家长的想法和需求,引导家长出谋划策,制定活动方案;

  其次,积极争取家长资源,丰富活动内容。让家长熟悉幼儿园教学内容,让家长成为教师的助手,通过各种途径为孩子们联系和组织活动资源,如灞现代农业生态园、御品轩工厂店、悦牙谷体验基地、幸福时光亲子户外营地、咸阳宝葫芦少儿研学基地等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六一”儿童节,我园以“弘扬传统文化。做自信中国人”为主题开展活动,家长为孩子们联系了戏曲表演、泥塑表演,为自己和孩子准备了各式各样的传统服装,从观众变成演员,与孩子共同参加传统服饰展示,在电视台工作的家长还毛遂自荐在开幕式上担任主持人;通过活动的策划和组织,转变了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了认识,加强了理解,从而更好的配合幼儿园工作。

  第三,从旁观者到参与者角色的转换,拉近了家园距离,增进了了解,同时也促进了亲子感情。如幼儿故事大赛中,由家长担任评委,并为获奖幼儿颁奖,既使家长体验到参与活动的被尊重感,又看到了自己孩子教育的方向;再如每学期开展为期一周的家长义工活动,通过做教师的助手,为孩子们服务,使家长体会到幼儿教师工作的辛苦,同时也增进了了解;还有教师爱岗敬业演讲活动中,家长作为嘉宾参加活动,加深了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理解;再有亲子运动会,家长和孩子一起在幼儿园里玩游戏,加深了与孩子的感情,提高了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家长的教育理念得到了转变,为更好配合幼儿园工作不断努力。

  第四,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调动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挖掘教育资源,幼儿园家长来自各行各业,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不同职业的家长具有各自的职业特点,如交警家长教给小朋友交通安全知识;妇科医生家长为小朋友们演示“我是怎么来到这个美丽世界的”;马术师家长为小朋友介绍“如何与马儿交流,如何骑马”;教师家长带小朋友做有趣的实验;烘焙师家长教小朋友制作香香的饼干等。家长进课堂活动的开展,既挖掘了家长的教育资源,又提高了家长参与的积极性,使是家长深刻了解幼儿园工作的特点,从而更有效地做好家园共育工作。

  三、统一认识,加强指导。

  《指南》对3—6岁每个年龄段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的期望,指明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方向。作为专业的幼教机构,应该向家长进行宣传,共同建立对幼儿的合理期待,不要过高也不要过低,从而进行科学的家园共育。我园通过《家长问卷调查》统计,概括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困惑,如:“大班幼儿要不要学写字?”“孩子任性不听话怎么办?”“如何陪伴孩子阅读?”“要不要给孩子报课外辅导班?别的孩子都报了,我的孩子不报会不会上学后跟不上?”等等。针对家长的种种困惑,在家长学校时间,幼儿园特别邀请知名专家以“大班幼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解读儿童行为背后的密码”、“如何陪伴幼儿阅读绘本?”等为主题的专题讲座,转变了家长的教育观念,统一了认识,为有效开展家园共育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幼儿园与家长是幼儿教育的合作伙伴。因此,我们要不断探究家园共育工作的有效策略,充分发挥家长资源,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帮助家长掌握教育的技巧,赢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努力使幼儿教育达到最佳效果。

幼儿园家校合作共同教育孩子心得体会

  一、以身作则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学校。父母的言谈举止时刻在影响孩子,因为孩子的模仿能力特别强,身教胜于言教,家长要以身作则。只要是我们答应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不能敷衍了事。

  二、养成好习惯

  1、讲道德,懂礼貌,辨是非

  个人品德就是道德行为的基础,教育孩子讲道德从自身,身边做起,使其从小尊重长辈,友爱他人,孩子主动叫人。如果孩子有不对的地方,要舍得批评孩子,但是要掌握批评的火候。

  2、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

  开始的时候买一些孩子喜欢的图册,逐步的更换类型,和孩子一起看,读给孩子听,慢慢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3、让他帮忙做些事情

  现在的孩子都是宝,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也要培养孩子自立的能力,我们在家就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经过这半年的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孩子已经有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潜力的培养

  从小养成好习惯,有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自信心能够帮助孩子勇于应对困难、克服困难,使孩子更易于获得成功,这也能让孩子受益终生。

  让孩子自由的发展是我们在教育孩子过程始终坚持的原则,但是自由发展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老师是父母是他们的领航员、指明灯。以上是我育儿的一些感触,与各位家长一起交流。孩子半年的改变,是我们做家长看在眼里的,这些都是老师和幼儿园的功劳,是老师们不断的辛勤付出,才有孩子们的健康快乐的成长,真诚的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幼儿园家园共育讲座心得体会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采用怎样有效的方式和家长合作教育孩子,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我认为可以从家校合心,共同教育做起。

  要做到这点,就要善于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要知道,教育不只是老师的事,家庭的教育对学生也尤为重要。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会使学生有不同的性格和习惯,那怎样让学生在家里也有个好的环境教育呢?这就要我们班主任多与家长沟通,多与家长交流,向家长介绍好的教育经验,与家长一起查找各自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缺陷,一起共同进步。要让家长们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各方面的表现,也让家长告诉老师他们孩子在家的情况。在学生做了一件好的事时,家校可共同鼓励他,表杨他,赞赏他;要是学生做了一件错误的事情,家校可共同教育他,劝导他。这样就强化了孩子习惯的养成和对错的辨别能力。不知谁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所以我们要通过家校共育,来缔造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健康人格。

  不管怎样,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只依靠老师,更多的还需要家长和我们一起来共同完成。学校家庭教育怎样才有更有效,这是我们应该深思的一个问题。更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管总结完善,让自己的教育更为有效,让自己获得提高。

幼儿园家园共育的工作总结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开园以来,我负责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积极开展家园共育活动,深入开展家长工作。

  1、建立完善制度。

  我们积极成立家长委员会,并且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活动。家委会成员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工作计划和要求协助幼儿园工作,反映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协助幼儿园组织交流家庭教育的经验。有较为完善的家委会规章制度,完善的的家委会工作,让家长工作找到了顺利开展组织。

  2、做好常规工作。

  (1)为了解幼儿进行家访工作。老师每学年对每位幼儿进行家访,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并记录分析。同时介绍在园情况,取得家长积极配合,密切学校和家庭的关系。

  (2)学期初定时开展家长会。家长会的主要内容是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同时明确本学期的主要教育教学工作,多方式与家长互动,促进家园协作。

  (3)充分利用班级家园联系栏。为了能让家长实时了解幼儿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及配合老师的工作,我们丰富并及时更新家园联系栏内容,让家长直接了解孩子情况,互通信息。

  (4)好好把握家长接送时间。老师们充分利用家长接送时间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让家长与老师互相了解孩子在园在家表现,以便共同引导孩子。

  (5)每学期进行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开放日家长到幼儿园观摩教学,让家长看到孩子在幼儿园集体活动中比较自然的状态,全面了解幼儿的教育理念,客观公正的评价幼儿的能力,认同教师的工作。

  3、抓住活动契机。

  每个月我们基本上都有主题活动,邀请致家长参与我们活动的策划和实施,进一步增进亲子感情,同时让家长意识到孩子的成长需要家庭成员共同参与的。比如六一儿童节我们策划“自然畅玩,乐享童年”户外游戏活动,中秋节手工活动等等。

幼儿园家校共育教育的心得体会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我国思想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能够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

  此刻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阳,家人对孩子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给孩子吃的穿的,帮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限度的满足孩子的要求,从不在孩子面前说一声:“不”。祖辈父母过分的溺爱娇惯,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适应潜力较差,任性,怕苦等问题。从开学初教师的上门家访及调查问卷中发明,小班大都幼儿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少家长很重视对幼儿的认知教育智力开发,把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则以“孩子还小”为理由而包办代替或不予以纠正,在幼儿发展中存在着认知潜力和行为潜力不和谐性不一样步性。不少幼儿在表演节目时还很自信,但一旦让他们去独立完成一件简单任务时,就显得不知所措。有的幼儿尚未构成用餐入厕倾听玩玩具等方面的基本行为习惯,假如任由这一状况发展下去,幼儿行为方面的问题将越来越多,幼儿的不良发展将不可避开,对今后的一生都将产生不良的影响。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要害时期,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构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而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构成的事,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务必从小抓起。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比知识的获得重要得多,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能够说,习惯是体现一个人素养的重要方面。小班是幼儿从成人呵护中逐步走向独立生活的重要阶段。小班幼儿的许多行为尚未建立或定型,可塑性很大,因此,小班阶段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具有更重要好处。

幼儿园家园共育自查报告

  家长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家长工作是幼儿园的重要职责。提高幼儿园的办园质量和教育目标,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要靠幼儿园与家庭社会相互配合方能奏效。然而,在实际工作当中,我们幼儿园在家园共育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家园共育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

  1、家庭教育重视早期智力的开发,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尤其是忽视对幼儿进行做人教育。突出表现为家庭教育小学化问题严重,家长认为对孩子只有过早地进行认字、加减运算、认读汉语拼音、背诵古诗等,亲朋好友聚会时好让孩子有展露才艺的机会,为自己的“面子”增光添彩,只重视眼前智力的培养发展;忽略了培养孩子的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交往的能力,生活中一味的迁就孩子、保护孩子,必然导致幼儿片面地发展。许多家长不能理解一个问题,就是幼儿在未来社会的生存质量取决于生理、心理和道德品质等因素,未来社会情商重于智商。

  2、家长、教师均忽视相互沟通。

  有些家长将孩子送进幼儿园是怕孩子纠缠、吵闹,图自己省事省心,并不关心孩子在园受教育的具体状况;有些家长认为,交了学费,孩子就该归教师管,教育应该是教师的事情,家长只要能照顾好孩子的饮食起居、为孩子创造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就行了;有些家长甚至连最基本的按时接送孩子都做不到。家长的意识中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赚钱为子女的未来生活做物质铺垫。很多家长甚至认为,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只要孩子学到知识就行了,至于和教师沟通,对他们而言似乎根本就不需要或者不重要。导致这种状况,不仅与农村家长的受教育程度较低、育儿观念落后等有关,也与幼儿园对家长工作的忽视有很大关系。

  有的教师在做家长工作时,为了省事和减少麻烦,在投入力度上打折扣;有的教师认为教育是幼儿园可以单独胜任的,不必太费周折、自找麻烦地同家长商议;有的教师认为孩子在园是教师的责任,在家里是父母的责任,只要关心幼儿在园的表现,不出差错、不被家长批评就行了;还有的教师甚至认为农村家长的文化程度低,素质不够好,育儿观念落后,不屑与他们交流、沟通,等等。因此造成了教师与家长之间缺乏沟通,以至在家园共育上存在诸多问题。

  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家长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于是“工作太忙”“没有时间”成为不能参加幼儿园活动“最合理”的理由。即使参与了,也是来去匆匆,对活动的目标不作深究或视而不见。由于家长对教师工作不够理解、教师的家长工作不到位的情况,使得幼儿园开展的家长工作都流于表面化、形式化,徒增了家长和教师的负担,并没有达到家园合力的效果。由于家长和教师双方存在观念和工作方式的差异,导致家园共育中出现家长和教师不配合的现象就不足为怪了。

  3、教师未能以尊重的态度对待祖辈家长与自己观念上存在的差异.

  由于工作或其他原因,越来越多的农村家长把孩子托付给祖辈们照料。而祖辈们对孩子的教育与现代教育观念存在较大差异。祖辈们对孩子的身心特点、科学的育儿方法等缺乏全面、系统的了解和认识,加之受生活环境、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家教观念比较陈旧,宠多于教,爱多于严。许多祖辈家长仍用老观念要求孩子,无形中增加了孩子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的难度。

  而教师对祖辈家长缺乏尊重和信任,有的教师认为自己才是孩子的教育者,是教育孩子的“专家”,祖辈家长不如自己懂教育,让他们参与教学工作是在添麻烦、制造混乱,甚至不自觉地会以一种教导别人的语气、居高临下的姿态与家长交谈。教师的这种态度妨碍了与家长的沟通,导致家园共育中的问题。

  二、有效实现幼儿园家园共育的对策:

  1、教师主动取得家长的信任。

  家长合作的态度取决于家园合作是否满足孩子发展的需要,是否与他们的教育目标相一致。当幼儿园教育满足了家长和孩子的合理需求,家长合作的愿望和积极性就会提高。家园工作中,教师应尽量主动接近家长,询问孩子在家的表现。教师应时刻要求自己做个有心人,善于用心观察孩子在园的一举一动,主动向家长反馈孩子的情况,取得家长的支持,家长才会化被动为主动,配合教师的工作,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保持同步,从而达到家园合作的目的。

  教师想要赢得家长的信任,获得家长的认可,就应该尊重家长,友好地对待家长,把家长当做自己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工作做得好,态度认真、友好,相信家长会更敬重、信任教师,更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工作,这有助于形成相互理解、支持的关系,使家园合作良性循环发展,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2、办好家长学校,切实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

  幼儿园应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将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作为园内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定期组织家长来园学习,学习形式应灵活多样,学习内容侧重培养家长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理念、家庭教育知识和家庭教育方法,最终实现提高农村家庭教育质量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家园间的合作通常会因为花样繁多的活动和各种不同的形式而在不知不觉中流于形式化、表面化。因此,要使家园合作落到实处产生实效,教师在组织开展家长工作时,要尽量为家长着想;在组织活动时,教师应考虑到家长的时间、精力、能力,不为难家长,不提出一些过高或无理的要求,确保家园合作的成效。

  家园合作成功与否,取决于家长与教师双方的共同努力,教师的态度和行为是家园合作成功的关键。教师态度认真负责,工作细致到位,对家长态度可亲,相信家长也会乐意成为教师工作的参与者、合作者和支持者,这样就能齐心协力把家园工作做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如何做好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

  一、从细处入手,取得家长信任,是开展家长工作的关键。

  取得家长对幼儿园、对教师的信任,是做好家长工作重要的一环,只有信任,才能有理解;只有理解,才会有配合。因此,要做好家长工作,要从细处入手。

  1、家访,是建立家园密切关系的第一步。

  2、充分利用接送孩子时间,灵活与家长沟通,是建立家园密切关系的重要环节。

  3、细致观察,做好观察记录,建立幼儿成长档案,是家长了解、信任教师的有效途径。

  4、用实际行动关心爱护每一位幼儿,赢得家长的信任。

  二、“家园互动”,提高家园共育的有效性

  家长、幼儿、教师是整个幼儿园教育中的三个支点,我们让家长、幼儿共同参与当前幼儿园,这是我们所追求家园共育的新举措。

  1、让家长间接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注重家长与孩子的共同探究、共同成长。

  2、让家长直接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三、提高家园共育的实效性为了达到家园同步地配合教育,家园双方围绕着孩子的发展经常联系、相互沟通情况做到家园相结合”。

  1、家长学校与专家咨询相结合

  2、书面联系与电话沟通相结合

  四、针对不同文化层次的家长,我的做法是:

  1、抓住孩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与家长交流,使家长信服。

  2、通过主题展板展示教学内容,使家长了解孩子的发展,认可教师的工作。

  3、请家长进课堂当“老师”,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挖掘教育资源。

  幼儿园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不同的家长具有幼儿园教师不具备的职业特点和专业技术。请家长亲临班上给孩

  4、对于家长提出这样的问题,我首先帮助家长分析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

  如:独生子女在家里非常娇惯,要什么家长就给孩子买什么,玩具比幼儿园还多,造成孩子玩玩具时不能专心玩一种玩具,而是玩两下这

  家园共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也是家庭教育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为了共同的目标,我们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当然,这也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在探索家园共育新举措的过程中,不仅更新了家长的育儿观念,提高了他们科学育儿的知识与技能,促进了孩子的各种能力的发展。

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园新《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理自理能力。

  实践出真知,我们知道:成功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密切配合与支持。于是,我们定期举办“家长会”,使家长了解幼儿园及班级的教育方针和管理措施,设计有趣的“亲子活动”,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体验幼儿活动的乐趣;组织“家庭郊游活动”,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家庭的温暖;并且充分利用“家园互动栏”宣传育儿经验和知识以及班级近期概况;还通过《家园共育册》使家长和教师能更及时、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适时、适地、适当地普及幼教知识,积极主动地培养家长参与教育的信心,提高家长的幼教水平,激发家长对孩子的有益的爱心和表现感,赢得家长对幼儿园的信任与支持,从而优化幼儿的成长环境,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家园共育,共同培养幼儿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我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六个大人带一个孩子,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孩子在入园前全是大人喂饭,并且有的孩子还喜欢含饭,咀嚼吞咽能力明显较差,因此我采取了几个措施。

  1、向家长宣传使孩子独立进餐对孩子动作发展和促进其智力发展的重要性,以取得家长的自觉配合与支持。

  2、教师以幼儿可接受的方式,如讲故事、情境表演、看图片以及心理激励等方式鼓励幼儿养成独立进餐的良好习惯。

  3、邀请家长参观孩子的进餐情况,请家长把自己的孩子和班上的幼儿作比较,了解孩子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和老师共同商议解决问题的办法。

  比如我班幼儿韩依婷小朋友,父母是个体户,平时非常忙,没太多时间关心孩子。因此,韩依婷在进餐时较偏食,经常要老师喂饭。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与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并商讨对孩子的教育措施。出乎意料,家长对我们的个别谈话毫不在意。我们采取各种办法让孩子把饭吃完,却得到家长的一盆冷水:“孩子不肯吃就不要给他吃了。”难道就让孩子这样下去?不,教育好孩子是我们的责任。于是,我们采用了“牛皮糖”式的家访,一次次“缠住”家长,进行沟通,用真情来打动他们,使他们抽出时间观看了全班幼儿的进餐情况,并了解独立进餐、不偏食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而在平时教育中,让孩子明白“不自己动手吃饭,挑食会长得难看、不健康”。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家长的配合,孩子的偏食习惯改正了,还非常乐意自己动手吃饭了呢。

  二、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自我服务能力。

  刚入园时,孩子们总是带零食到班上吃,果壳、包装纸随手扔满地,洗了手从不关好水龙头,用完的毛巾也不放回挂钩,玩过后的积木遍地狼藉……针对这一系列状况,我们是这样做的:

  1、召开家长会,请求家长配合,在家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间,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学会收拾自己的东西,把物品整理归类。

  2、举办“郊游”活动,组织全班幼儿和家长出游、野餐。在活动中,鼓励孩子自己走,自己背自己的用品,锻炼孩子的体力和毅力。野餐后,激励所有的家庭把用餐后的垃圾整理干净,比比哪些家庭最能干。

  3、在班上,开展“宝贵的水”,布置“玩具的家”等一系列活动,使孩子们养成不浪费、讲卫生、有条理的好习惯。

  像我班的谭芊芊小朋友,因身体素质较弱,从来都是出门要抱,什么事也不动手去做。通过教师的知识宣传,亲子郊游活动,家长们意识到了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于是积极配合班上的老师。现在,谭芊芊小朋友身体比以往更健康了,在班上还积极为集体服务——摆茶杯、发点心,帮助其他小朋友一起整理玩具……她做得可开心了。

  三、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钟芳华还说过这样一句话:“倾听习惯的好坏是孩子将来学习好坏的关键。”纲要也指出:“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班上的幼儿开展活动时,气氛非常活跃,部分活泼好学的孩子发言非常积极,一个个都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说给大家听。而在别人讲述时总是不时打断,常常使活动中断。而部分自信心不足的幼儿就难以有机会完整地表述自己的看法。该如何扭转这种局面呢?我设计了一系列活动。

  1、首先争取家长配合。我设计了“记录法”,让孩子在幼儿园学会的儿歌、故事在回家时讲述给家长听,并请家长记录下来第二天与老师交流。通过记录法,让所有的孩子都有机会表达自己所了解的知识,并且又使知识得到一个适当的反馈。

  2、利用“家长开放日”活动。请家长到班上观摩孩子的一日活动,让家长观察到孩子在园的行为,以便在家里进行配合教育,还可以请家长当“老师”,让幼儿体会“妈妈”老师在活动时,大家不尊重老师时的感受。

  3、亲身体验法。班上开展活动时,让最不能安静倾听的幼儿在发言时,故意让其他人打断他的话,使孩子亲身体验到不被他人尊重的滋味。

  四、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1、设立班级“图书角”,要求幼儿爱护图书,轻拿轻放,挑选自己喜欢的图书,安静阅读。

  2、请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看书,感受安静阅读的气氛,产生爱书、惜书的情感。

  以上一系列的家园共育活动的开展,使家长有机会参与到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和活动中的各个不同环节里去。在活动中,家长不仅成为活动的参与者,而且还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主人翁意识得以焕发,真正成了幼儿园的合作伙伴和教师的良师益友,并且真正使幼儿的行为习惯得到良好发展,更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幼儿园班级管理

幼儿园消防安全教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