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全文正版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弟子规全文带释义注音

  《弟子规》》共360句1080个字,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

  dì zǐ guī

  弟 子 规

  zǒng xù

  【总叙】

  dìzǐguī shèng rén xùn shǒu xiàotìcìjǐn xìn

  弟 子 规 圣 人 训 首 孝 悌 次 谨 信

  【解释】

  弟子规,是圣人的教诲。

  首先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

  其次要谨言慎行、讲求信用。

  fàn àizhòng érqīn rén yǒu yú lì zéxué

  泛 爱 众 而 亲 仁 有 余 力 则 学 文

  【解释】

  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有益的学问。

  rù zé xiào

  【入则孝】

  fù hū yìng ǎn fù xíng lǎn

  父 母 呼 应 勿 缓 父 母 命 行 勿 懒

  【解释】

  父母呼唤,应及时应答,不要拖延迟缓;

  父母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动身去做,

  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fù jiào xū jìng tīng fù zé xū shùn chéng

  父 母 教 须 敬 听 父 母 责 须 顺 承

  【解释】

  父母的教诲,应该恭敬地聆听;

  做错了事,受到父母的教育和责备时,

  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

  dōng zé xià zé qìng chén zé xǐng hūn zé dìng

  冬 则 温 夏 则 凊 晨 则 省 昏 则 定

  【解释】

  冬天寒冷时提前为父母温暖被窝,

  夏天酷热时提前帮父母把床铺扇凉;

  早晨起床后,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

  晚上伺候父母就寝后,才能入睡。

  chū bìgào fǎn bìàn jū yǒu cháng yè biàn

  出 必 告 反 必 面 居 有 常 业 无 变

  【解释】

  出门时告诉父母去向,返家后,面告父母报平安;

  起居作息,要有规律;做事有常规,

  不要任意改 变,以免父母忧虑;

  shìsuī xiǎo shàn gǒu shàn zǐ dào kuī

  事 虽 小 勿 擅 为 苟 擅 为 子 道 亏

  【解释】

  事情虽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动;

  擅自行动造成错误,让父母担忧,

  有失做子女的本分;

  suīxiǎo sī cáng gǒu sī cáng qīn xīn shāng

  物 虽 小 勿 私 藏 苟 私 藏 亲 心 伤

  【解释】

  公物虽小,也不要私自占为己有;

  如果私藏公物,缺失品德,就会让父母伤心;

  qīn suǒ hào lì jù qīn suǒ jǐn qù

  亲 所 好 力 为 具 亲 所 恶 谨 为 去

  【解释】

  父母喜欢的事情,应该全力去做;

  父母厌恶的事情,要小心谨慎不要去做

  (包括自己的坏习惯);

  shēnyǒu shāng yí qīn yōu dé yǒu shāng yí qīn xiū

  身 有 伤 贻 亲 忧 德 有 伤 贻 亲 羞

  【解释】

  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父母就会忧虑;

  做出伤风败德的事,父母亲就会蒙受羞辱;

  qīn ài xiào hé nán qīn zēng xiào fāng xián

  亲 爱 我 孝 何 难 亲 憎 我 孝 方 贤

  【解释】

  父母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不是困难的事情;

  父母不喜欢我们或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

  孝顺父母才是难能可贵;

  qīn yǒu guò jiàn shǐ gēng yí sè róu shēng

  亲 有 过 谏 使 更 怡 吾 色 柔 吾 声

  【解释】

  父母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

  劝导时要和颜悦色、态度诚恳;

  jiàn bú rù yuè fù jiàn hào qì suí tà yuàn

  谏 不 入 悦 复 谏 号 泣 随 挞 无 怨

  【解释】

  如果父母不高兴时不听规劝,

  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继续规劝;

  父母不听恳劝,我们虽难过的痛哭流涕,

  也要恳求父母改过;

  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

  以免陷父母于不义,铸成大错;

  qīn yǒu jí yào xiān cháng zhòu yè shì bù lí chuáng

  亲 有 疾 药 先 尝 昼 夜 侍 不 离 床

  【解释】

  父母亲生病时,要替父母先尝药的冷热和安全;

  要昼夜服侍,一时不离开父母床前;

  sāng sān nián cháng bēi yè jū chù biàn jiǔ ròu jué

  丧 三 年 常 悲 咽 居 处 变 酒 肉 绝

  【解释】

  父母去世之后,守孝三年,

  经常追思、感怀父母的养育之恩;

  生活起居,戒酒戒肉;

  sāng jìn lǐ jì jìn chéng shì sǐ zhě rú shì shēng

  丧 尽 礼 祭 尽 诚 事 死 者 如 事 生

  【解释】

  办理父母的丧事要合乎礼节,不可铺张浪费;

  祭奠父母要诚心诚意;

  对待去世的父母,要像生前一样恭敬。

  chū zé tì

  【出则弟】

  xiōng dàoyǒu dìdào gōng xiōng dì xiào zài zhōng

  兄 道 友 弟道 恭 兄 弟 睦 孝 在 中

  【解释】

  兄长要友爱弟妹,弟妹要恭敬兄长;

  兄弟姊妹能和睦相处,

  父母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cái qīng yuàn hé shēng yán yǔ rěn fèn zì

  财 物 轻 怨 何 生 言 语 忍 忿 自 泯

  【解释】

  轻财重义,怨恨就无从生起;

  言语上包容忍让,忿怒自然消失;

  huò yǐn shí huò zuò zǒu zhǎng zhě xiān yòu zhě hòu

  或 饮 食 或 坐 走 长 者 先 幼 者 后

  【解释】

  饮食用餐,就坐行走;长者优先,幼者在后;

  zhǎng hū rén jí dài jiào rén bù zài jǐ jí dào

  长 呼 人 即 代 叫 人 不 在 已 即 到

  【解释】

  长辈呼唤别人,应代为传唤和转告;

  如果那个人不在,前去转告;

  chēng zūn zhǎng hū duì zūn zhǎng xiàn néng

  称 尊 长 勿 呼 名 对 尊 长 勿 见 能

  【解释】

  称呼尊者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

  在尊长面前,谦虚有礼,不可炫耀自己的才能;

  lù yù zhǎng jí qū yī zhǎng yán tuì gōng lì

  路 遇 长 疾 趋 揖 长 无 言 退 恭 立

  【解释】

  路上遇见长辈,应恭敬问好;

  长辈没有说话时,应退后恭敬站立一旁,等待长辈离去;

  qí xià chéng xià ju guò yóu dài bǎi bù yú

  骑 下 马 乘 下 车 过 犹 待 百 步 余

  【解释】

  骑马或乘车,遇见长辈,应下马或下车问候;

  等待长者离开百步之远,方可续行;

  zhǎng zhě lì yòu zuò zhǎng zhě zuò nǎi zuò

  长 者 立 幼 勿 坐 长 者 坐 命 乃 坐

  【解释】

  长辈站立时,晚辈不可先行就坐;

  长辈坐定以后,吩咐坐下才可以坐;

  zūn zhǎng qián shēng yào dī dī bù què fēi yí

  尊 长 前 声 要 低 低 不 闻 却 非 宜

  【解释】

  在尊长面前说话,要低声细气;

  声音太低而听不清楚,也不合适;

  jìn bì qū tuì bì chí qǐ duì shì yí

  进 必 趋 退 必 迟 问 起 对 视 勿 移

  【解释】

  到尊长面前,应快步向前;

  退回去时,稍慢一些才合礼节;

  长辈问话时,应当注视聆听,不可以东张西望;

  shì zhū fù rú shì fù shì zhū xiōng rú shì xiōng

  事 诸 父 如 事 父 事 诸 兄 如 事 兄

  【解释】

  对待别人的父辈,要如同对待自己的父亲一般孝顺恭敬;

  对待别人的兄长,如同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友爱尊敬。

  jǐn

  【谨】

  zhāo qǐ zǎo yè án chí lǎo yì zhì xī cǐ shí

  朝 起 早 夜 眠 迟 老 易 至 惜 此 时

  【解释】

  早上要比长辈起的早,晚上要比长辈睡的晚;

  人生易老,珍惜时光;

  chén bì guan jiān shù kǒu biàn niào huí zhé jìng shǒu

  晨 必 盥 兼 漱 口 便 溺 回 辄 净 手

  【解释】

  早晨起床,务必洗脸梳妆、刷牙漱口;

  大小便后,马上洗手;

  guān bì zhèng niǔ bì jié yǔ lǚ jù jǐn qiè

  冠 必 正 纽 必 结 袜 与 履 俱 紧 切

  【解释】

  穿戴仪容整洁,扣好衣服纽扣;

  袜子穿平整,鞋带应系紧;

  zhì guān fú yǒu ding luàn dùn zhì huì

  置 冠 服 有 定 位 勿 乱 顿 致 污 秽

  【解释】

  放置衣服时,要有固定的位置;

  衣物不要乱放,避免造成脏乱;

  yī guì jié bú guì huá shàng xún fèn xià chèn jiā

  衣 贵 洁 不 贵 华 上 循 分 下 称 家

  【解释】

  服装贵在整洁,不在华丽;

  穿着上要根据自己的身份,与家庭的情况相称;

  duì yǐn shí jiǎn zé shí shì kě guò zé

  对 饮 食 勿 拣 择 食 适 可 勿 过 则

  【解释】

  对待饮食,不要挑食偏食;

  饮食适量,不要过少过量;

  nián fāng shào yǐn jiǔ yǐn jiǔ zuì zuì chǒu

  年 方 少 勿 饮 酒 饮 酒 醉 最 为 丑

  【解释】

  少年未成,不可饮酒;

  酒醉之态,最为丑陋;

  bù cōng róng lì duān zhèng yī shēn yuán bài gōng jìng

  步 从 容 立 端 正 揖 深 圆 拜 恭 敬

  【解释】

  走路步伐从容稳重,站立要端正;

  上门拜访他人时,拱手鞠躬,真诚恭敬;

  jiàn yù bǒ yǐ jī jù yáo bì

  勿 践 阈 勿 跛 倚 勿 箕 踞 勿 摇 髀

  【解释】

  进门时不要踩在门槛上,站立不要歪斜;

  坐的时候不可以伸出两腿,腿不可抖动;

  huǎn jiē lián yǒu shēng kuān zhuǎn chù léng

  缓 揭 帘 勿 有 声 宽 转 弯 勿 触 棱

  进入房间时,揭帘子、开关门的动作轻缓,不要发出声响;

  在室内行走,宽处转弯,不要撞到物品的棱角,以免受伤;

弟子规全文正版

弟子规全文注解

  1、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同‘悌’) 次谨信

  【解释】弟子规,是圣人的教诲。首先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是谨言慎行、信守承诺。

  2、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解释】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学好自己的思想道德之后,有多余精力,就应该多学多问。

  入则孝

  3、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解释】如果父母呼唤自己,应该及时应答,不要故意拖延迟缓;如果父母交代自己去做事情,应该立刻动身去做,不要故意拖延或推辞偷懒。

  4、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解释】父母教诲自己的时候,态度应该恭敬,并仔细聆听父母的话;父母批评和责备自己的时候,不管自己认为父母批评的是对是错,面对父母的批评都应该态度恭顺,不要当面顶撞。

  5、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解释】冬天天气寒冷,在父母睡觉之前,应该提前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天气酷热,应该提前帮父母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问好;到了晚上,应该伺候父母就寝后,再入睡。

  6、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解释】出门前,应该告诉父母自己的去向,免得父母找不到自己,担忧记挂;回到家,应该先当面见一下父母,报个平安;虽然子女有出息,父母会高兴,但是父母辈对子女最大的期望不是你多么有出息,而是你平平安安稳稳当当,一生没有灾秧。所以,居住的地方尽量固定,不要经常搬家,谋生的工作也不要经常更换;

  7、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解释】事情虽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动;擅自行动造成错误,让父母担忧,有失做子女的本分;

  8、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解释】自己有什么东西,就算很小,也不要背着父母私藏。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如果私藏东西,即使自己很谨慎,也免不了会有被父母发现的一天,那时父母会伤心;

  9、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解释】父母喜欢的事情,应该尽力去做; 父母厌恶的事情,应该小心谨慎不要去做;

  10、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解释】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必然会引起父母忧虑。所以,应该尽量爱惜自己的身体,不要让自己受到不必要的伤害。自己的名声德行受损,必然会令父母蒙羞受辱。所以,应该谨言慎行,不要让自己的名声和德行无端受损,更不要去做那种伤风败俗,自污名声,自贱德行的事情。

  11、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解释】父母对我们态度慈爱的时候,孝敬父母恭顺父母不是什么难事;父母对我们态度不好,批评我们,埋怨我们,或者恶声恶气,厌恶我们,憎恨我们,打骂我们,还能对父母心存孝意,才是难能可贵。

  12、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解释】如果自己认为父母有过错,应该努力劝导父母改过向善,以免父母铸成更大的错误,使父母陷于不义的境地;不过要注意方法,劝导时应该和颜悦色、态度诚恳,说话的时候应该语气轻柔。

  13、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解释】如果自己劝解的时候,父母听不进去,不要强劝,应该等父母高兴的时候再规劝,别跟父母顶撞,徒惹父母生气,还达不到规劝的效果;如果父母不听劝,又哭又闹,就暂时顺从父母;如果把父母劝恼,生气责打自己,不要心生怨恨,更不要当面埋怨。

  14、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解释】父母亲生病时,要替父母先尝药的冷热和安全;应该尽力昼夜服侍,一时不离开父母床前;

  15、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解释】父母去世之后,守孝三年,经常追思、感怀父母的养育之恩;生活起居,戒酒戒肉;

  16、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解释】办理父母的丧事要合乎礼节,不可铺张浪费;祭奠父母要诚心诚意;对待去世的父母,要像生前一样恭敬。

  出则悌

  17、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解释】兄长要友爱弟妹,弟妹要恭敬兄长;兄弟姊妹能和睦相处,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18、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解释】轻财重义,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上包容忍让,忿怒自然消失;

  19、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解释】饮食用餐,就坐立行走;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

  20、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解释】长辈呼唤别人,应该立即代为传唤和转告;如果那个人不在,或者找不到那个人,应该及时告知长辈;

  21、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解释】称呼尊者长辈,不应该直呼其姓名;在尊者长辈面前,应该谦虚有礼,见到尊者长辈有所不能,帮助可以,但不应该故意炫耀自己的才能,故意显示自己比尊者长辈强;

  22、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解释】路上遇见长辈,应恭敬问好行礼;如果长辈没有说话,应退后恭敬站立一旁,等待长辈离去;

  23、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解释】如果遇见长辈时,自己是骑马或乘车,应下马或下车问候;等待长者离开百步之远,方可续行;

  24、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解释】长辈站着的时候,晚辈不应该坐着。具体是长辈坐下前,晚辈不应该先坐;大家都坐着的时候,长辈站起来时,晚辈也应该站起来;大家都坐着的时候,又一个长辈进来了,晚辈也应该立即站起来,以示尊敬。长辈坐定以后,晚辈应该等长辈示意自己坐下时,才可以坐;

  25、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解释】在尊长跟前与尊长说话,或者在尊长跟前与别人说话,应该低声细气,不应该咋咋呼呼;但声音太低,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尊长听不清楚,也不合适;

  26、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解释】到尊长面前,应快步向前;退回去时,稍慢一些才合礼节;长辈问话时,应该站起来回答,而且应该注视聆听,不应该东张西望;

  27、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解释】对待父辈祖辈,如养父,姑父,姨父,叔父,舅父,岳父,祖父,外祖父,曾祖父,外曾祖父等等长辈,应该如同对待自己的亲生父亲一般孝顺恭敬;对待兄辈,如堂兄,表兄,族兄等兄长,应该如同对待自己的同胞兄长一样友爱尊敬。

  谨

  28、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解释】早上应该早起,晚上不应该过早睡;因为人生易老,所以应该珍惜时光;

  29、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解释】早晨起床,务必洗脸梳妆、刷牙漱口;大小便回来,应该洗手;

  30、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解释】穿戴仪容整洁,扣好衣服纽扣;袜子穿平整,鞋带应系紧;

  31、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解释】放置衣服时,应该固定位置;衣物不要乱放乱扔,以免使家中脏乱差;

  32、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份 下称家

  【解释】服装穿着重在整洁,不在多么华丽;一方面应该考虑自己的身份地位,另一方面应该根据家庭实力量力而行;

  33、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解释】对待饮食,不要挑挑拣拣,嫌这嫌那;饮食吃饱吃好就行,不要过分追求美食,更不要过分追求奢华;

  34、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解释】少年未成,不可饮酒;酒醉之态,最为丑陋;

  35、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解释】走路步伐从容稳重,站立要端正;上门拜访他人时,拱手鞠躬,真诚恭敬;

  36、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解释】不要踩在门槛上,站立不要歪斜;坐的时候不可以伸出两腿,腿不可抖动;

  37、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解释】进出房间揭帘子、开关门的时候,应该动作轻缓,不要故意发出声响;拐弯的时候,应该绕大点圈,不要直楞楞的贴着墙角或者直角拐,这样就不会撞到物品的棱角,以致受伤,也不会因为有人在拐角处突然出现而撞在一起;

《弟子规》全文讲解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所作。他祖籍山西,是清初著名的学者、教育家。这部论典最初叫《训蒙文》,后经贾有仁先生修订,改名为《弟子规》,一直流传至今,对人类文明起了很大作用。

  释题:弟子规

  所谓“弟子”,狭义是指父母的孩子、老师的学生。广义来讲,所有的人均可称为弟子,我们佛教徒是三宝弟子、上师的弟子,非佛教徒则是老师的弟子,人人都应活到老、学到老,所以永远是“弟子”。而弟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就叫做“规”。因此,不管大人还是小孩,要想做一个合格的弟子,就应当学习这部论典。

  总 叙

  “总叙”,相当于佛教论典中的立誓句。在下面两偈中,可以涵摄整部论典的内容。

  学《弟子规》其实很简单,它只有九十个颂词,三字一句、两句一韵,读起来特别顺口,所以我要求智悲学校的学生早上读诵。对小孩子而言,可能有些内容懂,有些不一定懂,但只要慢慢记在心中,长大后这些道理就会随口而出,很容易运用于日常生活中。不管佛教理论还是世间格言,只要用得上,对自己心行起到断恶修善的作用,就是善法。心善则善、心恶则恶,所以,本论也是诸佛菩萨的一种加持。

  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弟子规,圣人训”:《弟子规》这部论典是圣人的教诲。所谓“圣人”,狭义上指儒教的创始者——孔老夫子;广义上,所有的古德圣贤、高僧大德皆可包括其中。

弟子规全文讲解

  总 叙

  弟子规 圣人训

  《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

  首孝弟 次谨信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泛爱众 而亲仁

  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

  有余力 则学文

  以上都是日常生活起居必须要做到的事,做到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回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去做,不可拖延敷衍或偷懒卸责。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顺从接受,不可顶嘴强辩,使父母亲生气、伤心。

  冬则温 夏则凊

  事奉父母要用心体贴,二十四孝中,九岁的黄香,为了让父亲能安睡,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晨则省 昏则定

  每天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傍晚回家之后,要将今天生活上发生的事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父母放心。

  出必告 反必面

  出门前,须告诉父母要去哪里,回家后也要当面禀报父母,让父母安心。

  居有常 业无变

  平时生活起居要合乎常规,作息要保持规律,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担忧心疑虑。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纵然是小事,也不可以任性而为,不向父母禀告。如果因此而让父母担心,更是不孝的行为,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别人的物品虽小,也不可以私自藏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会很伤父母的心。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轻易使身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亲蒙受耻辱。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当父母亲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很容易做到的事;可是当父母亲气恼我们,或者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我们也要一样孝顺,而且还要能够自己反省检点,体会父母的心意,努力改过迁善,这种孝顺的行为才是难能可贵的。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父母亲有过错的时候,应婉转劝谏使他们改过向善,劝谏时态度要诚恳,语气要温和,并且和颜悦色。如果父母不听规劝,要耐心等待,遇到适当时机,在父母情绪好转或是高兴的时候,再加以劝谏。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气,此时即使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被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使父母一错再错,铸成大错。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父母亲生病时,子女应当尽心尽力的照顾,一旦病情沈重时,更要昼夜服侍,片刻不离开。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父母去世之后,守孝期间(古礼三年),要常常追思、感怀父母教养的恩德。自己的生活起居必须调整改变,不能贪图享受,应该戒绝酒肉。办理父母亲的丧事要哀戚合乎礼节,不可草率马虎,也不可以为了面子铺张浪费,才是真孝顺。祭拜已经去世的父母时,应真心诚意,如同生前一样恭敬。

  出则弟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当兄姊的要友爱弟妹,做弟妹的要恭敬兄姊,兄弟姊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和乐融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怨恨就无从生起。说话能够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不必要的冲突和怨恨就自然消失不会发生了。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良好的生活教育要从小培养,不论用餐、就座或行走,都应该谦虚礼让,长幼有序,让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长辈有事呼唤人,应代为传唤,如果那个人不在,应该主动去询问有什么可帮忙的,不能帮忙时则代为转告。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称呼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路上遇见长辈,应向前问好。长辈没事时,即恭敬退后站立一旁,等待长辈离去。古礼:不论骑马或乘车,路上遇见长辈均应下马或下车问候,并等到长者离去约百步之遥,才可以离开。现解:不论骑车或乘车,路上遇见长辈,若方便停车,应下车问候,并询问是否需要搭便车。若长辈要离去,则目视长辈离去约百步之遥,才可以离开,这是敬老尊贤的表现。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与长辈同处,长辈站立时,晚辈应该陪著站立,不可以自行就坐;长辈坐定以后,吩咐坐下才可以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与尊长交谈,声音要柔和适中,但回答的音量太小让人听不清楚,也是不恰当的。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有事要找尊长时,应快步向前;离去时,必须稍慢一些才合乎礼节。当长辈问话时,应当专注聆听,眼睛不可以东张西望,左顾右盼。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对待叔叔、伯伯等父执辈尊长,要如同对待自己的父亲一般孝顺恭敬。对待同族的兄长如堂兄姊、表兄姊,要如同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友爱尊敬。

  谨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每天应早起,把握光阴及时努力。若经常晚睡甚至熬夜,不但对身体不好,也影响白天正常的作息。岁月不待人,青春要珍惜,所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早晨起床后,必须先洗脸、刷牙、漱口,使精神清爽,让一天有一个好的开始。大小便后,一定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能确保健康。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要注重服装仪容的整齐清洁,戴帽子要端正,衣服扣子要扣好,袜子穿平整,鞋带应系紧以免被绊倒,一切穿著以稳重端庄为宜。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回家后衣、帽、鞋、袜都要放置定位,以免造成脏乱,要使用的时候又遍寻不著。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穿衣服需注重整洁,不必讲究昂贵、名牌、华丽。穿著应考量自己的身分及场合,更要衡量家中的经济状况,才是持家之道。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日常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不要挑食,不可以偏食,三餐常吃八分饱,避免过量,以免增加身体的负担,危害健康。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饮酒有害健康,青少年要遵守法律规定,未成年以前不可以饮酒。成年人饮酒也不要过量,喝醉时疯言疯语,丑态毕露,会惹出许多是非。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走路时步伐应当从容稳重,不慌不忙,不缓不急。站立时要端正,抬头挺胸,精神饱满,不可以弯腰驼背,垂头丧气。问候他人时,不论鞠躬或拱手都要真诚恭敬,不能敷衍了事。进门时不要踩在门槛上,站立时身体也不要歪歪斜斜的,坐的时候双脚不要向外任意伸展,更不可以随意抖动,这些都是很轻浮、傲慢的举动,有失君子风范。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进入房间时,不论揭帘子或开门,动作都要轻缓,避免发出声响。走到转角处时,应小心慢行,以免撞到墙角或物体的棱角而受伤。拿空的容器时,要像里面装满东西一样,小心谨慎以免摔碎、打破。进入无人的房间,也要像有人在一样,不可以随便。

  事勿忙 忙多错

  做事不要急急忙忙、慌慌张张,因为忙中容易出错。

  勿畏难 勿轻略

  不要畏苦怕难而犹豫退缩,也不可以草率敷衍应付了事。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凡是容易发生争吵打斗的不良场所,如赌博、色情等是非之地,要拒绝涉入,以免受到不良的影响。一些邪淫荒诞的事也要摒绝,不听、不看,不要好奇的去追问,以免污染了善良的心性。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要进入别人家之前,应先问:“有人在吗?”不要冒冒失失就跑进去。进入别人家的客厅之前,应先提高声音询问,让屋内的人知道有人来了。如果屋里的人问:“是谁呀?”应该回答我们的名字,而不是光喊:“我!我!”让人无法分辨你是谁。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借用别人的物品,一定要事先讲明请求允许,如果没有事先徵得同意,擅自取用就是偷窃的行为。借来的物品要爱惜使用,并准时归还,以后若有急用,再借就不难。

  信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於欺骗或花言巧语,更是万万不可!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说话要恰到好处,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绝对不说。立身处世应该谨言慎行,谈话内容要实事求是,所谓“词,达而已矣!”不要说花言巧语、谄言媚语、奸诈取巧、粗俗污秽的话语,街头无赖粗鄙的语气流习,都不可以沾染。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明白时,不可以任意传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不合义理的事,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允诺,到时做不到,会使自己进退两难。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讲话时口齿要清晰,咬字要清楚,慢慢讲,不要太快,更不要语意不清。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遇到有人在说三道四,听听就算了,要用智慧判断,不要轻易受别人影响。与自己无关的事不要去干涉,以免介入别人不必要的是非。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看见他人的懿德善行,要立刻想到去学习看齐,纵然目前能力相差很多,也要下定决心,逐渐赶上。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看见别人有邪思恶行,要反躬自省,检讨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缺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每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觉得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惕励、奋发图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至於外表穿著或者饮食日用不如人时,则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感叹自卑。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如果听到别人说自己的缺失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自己就欢喜,那么一些损友就会来接近你,真正的良朋益友反而逐渐疏远退却了。如果听到他人的称赞,不但没有得意忘形,反而会反躬自省,唯恐做得不够好,继续努力;当别人批评自己的缺失时,不但不生气,还能欢喜接受,那么正直诚信的人,就会渐渐喜欢来亲近你了。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无心之过称为错。若是明知故犯,有意犯错,便是罪恶。

  过能改 归於无

  倘掩饰 增一辜

  知错能改,是勇者的行为,错误自然慢慢的减少、消失。如果犯了错还刻意去掩饰,那就是错上加错,罪加一等了。

  泛爱众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只要是人,就是同类,不分族群、人种、性别、宗教信仰,皆应相亲相爱。同是天地所化育覆载的,应该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维持这个共生共荣的生命共同体。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德行高尚者,名望自然高显,大家所敬重的是他的德行,不是外表容貌。有才能的人,处理事情的能力卓越,声望自然不凡,然而人们所欣赏佩服的,是他的处事能力,而不是因为他擅于夸耀。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当你有能力可以为众人服务的时候,不要自私自利,只考虑到自己,舍不得付出。对於他人的才华,应当学习、欣赏、赞叹,而不是批评、嫉妒、毁谤。

  勿谄富 勿骄贫

  要去讨好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穷人面前骄傲自大,或者轻视他们。

  勿厌故 勿喜新

  不更不可以喜新厌旧,对於老朋友或旧事物要珍惜,对於新朋友或新事物不要贪恋。

  人不闲 勿事搅

  当别人正在忙碌的时候,不要去打扰他。

  人不安 勿话扰

  当别人心情不好或身心欠安的时候,不要闲言闲语去干扰他,增加他的烦恼与不安。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别人的缺点,不要去揭穿。别人的隐私,切忌去张扬。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赞美他人的优点或善行,就是行善。当对方听到你的称赞之后,必定会更加勉励行善。张扬他人的过失或缺点,就是行恶,如果指责批评太过分了,还会给自己招来灾祸。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朋友之间应该互相规过劝善,共同建立良好的品德修养。如果有错不能互相规劝,两个人的品德都会有缺陷。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财物的取得或给予,一定要分辨清楚明白,宁可多给别人,自己少拿一些,才能广结善缘,与人和睦相处。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要将事物加到别人身上,或要托别人做事之前,先要反问自己:“如果换成是我,我愿意吗?”如果连自己都不愿意,就要立刻停止。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受人恩惠要记得报答。别人有对不起自己的事,应该宽大为怀把它忘掉。怨恨不平的事不要记在心中太久,过去就算了。别人对我们的恩德,则要铭记在心,感恩不忘,常思报答。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对待家中的婢女与仆人,要注重自己的品行端正并以身作则。虽然品行端正很重要,但是仁慈宽大更可贵。如果仗势强逼别人服从,对方难免口服心不服。唯有以理服人,别人才会心悦诚服没有怨言。

  亲仁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同样是人,善恶邪正、心智高低却是良莠不齐。受风气流俗影响的人多,仁慈宽厚的人少。如果是真正有仁德的人,大家自然敬畏他,因为他说话公正无私没有隐瞒,又不讨好他人,所以大家自然会起敬畏之心。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能够亲近仁德的人,向他学习,是很幸运的事,因为他会使我们的德行一天比一天进步,过错也跟着一天天减少。如果不肯亲近仁人君子,就会有无穷的祸害,因为不肖的小人会趁虚来接近我们,日积月累,我们的言行思想都会受到不良的影响,甚至使整个人生走入错误的方向。

  余力学文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不能身体力行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本分,一味死读书,纵然有些知识,也只是增长自己浮华不实的习气,变成一个不切实际的人,如此读书又有何用?如果只是谨守教诲,却不肯读书学习,就容易因不明事理,而依自己的偏见行事,造成错误而不自知,这也是不对的。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如此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学问要专一、专精才能深入,不能这本书才开始读没多久,又欣羡其他的书,想看其他的书,这样永远也定不下心把一本书好好深入读通。必须把这本书读完,才能再读另外一本。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在订定读书计划的时候,不妨宽松一些,实际执行时,就要加紧用功,严格执行,不可以懈怠偷懒。日积月累功夫深了,原先窒碍不通、困顿疑惑之处,自然而然都迎刃而解了。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求学当中,心里有疑问时,应随时笔记,一有机会,就向良师益友请教,务必确实明白它的真义。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书房要整理清洁,墙壁要保持乾净。读书时,书桌上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摆放整齐不凌乱,触目所及皆是井然有条,才能静下心来读书。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古人写字使用毛笔先要磨墨,如果心不在焉,墨就会磨偏了。写出来的字如果歪歪斜斜,就表示你浮躁不安,心定不下来。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书本应该分门别类,排列整齐,放在固定的位置,阅读完毕须归还原处。虽有急事要离开,也要把书本收好再离开。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书本是智慧的结晶,有缺损就要修补,保持完整。

  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不是传述圣贤言行的著作,以及有害身心健康的不良书刊,都应该摒弃不看,以免身心受到污染、智慧遭受蒙蔽、心志变得不健康。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不要自暴自弃,也不必愤世嫉俗、怨天尤人,应该发愤向上努力学习。圣贤境界虽高,循序渐进,也是可以达到的。

弟子规全文及解读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易解: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君子闻过则喜,小人闻过则怒。)

《弟子规》全文繁体字版

  《弟子规》《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是一部成书于清朝并且被广为流传的一种儿童启蒙的读物,其主要目的就是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为将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它采纳《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意,并且加以引申扩展,以三字为一句,两句为一韵的形式进行论述,阐释了“弟子”在家、在外、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求学等方面所应具备的一些礼仪与规范。下面是《弟子规》全文,供大家欣赏学习!

  总 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入 则 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出 则 弟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谨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信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泛 爱 众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亲 仁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余 力 学 文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繁体字版:

  弟子規

  總 敘

  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弟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

  入 則 孝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

  事雖小 勿擅為 苟擅為 子道虧

  物雖小 勿私藏 苟私藏 親心傷

  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

  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

  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

  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諫不入 悅複諫 號泣隨 撻無怨

  親有疾 藥先嘗 晝夜侍 不離床

  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

  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

  出 則 弟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財物輕 怨何生 言語忍 忿自泯

  或飲食 或坐走 長者先 幼者後

  長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稱尊長 勿呼名 對尊長 勿見能

  路遇長 疾趨揖 長無言 退恭立

  騎下馬 乘下車 過猶待 百步餘

  長者立 幼勿坐 長者坐 命乃坐

  尊長前 聲要低 低不聞 卻非宜

  進必趨 退必遲 問起對 視勿移

  事諸父 如事父 事諸兄 如事兄

  謹

  朝起早 夜眠遲 老易至 惜此時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輒淨手

  冠必正 紐必結 襪與履 俱緊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亂頓 致汙穢

  衣貴潔 不貴華 上循分 下稱家

  對飲食 勿揀擇 食適可 勿過則

  年方少 勿飲酒 飲酒醉 最為醜

  步從容 立端正 揖深圓 拜恭敬

  勿踐閾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搖髀

  緩揭簾 勿有聲 寬轉彎 勿觸棱

  執虛器 如執盈 入虛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錯 勿畏難 勿輕略

  鬥鬧場 絕勿近 邪僻事 絕勿問

  將入門 問孰存 將上堂 聲必揚

  人問誰 對以名 吾與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須明求 倘不問 即為偷

  借人物 及時還 後有急 借不難

  信

  凡出言 信為先 詐與妄 奚可焉

  話說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語 穢汙詞 市井氣 切戒之

  見未真 勿輕言 知未的 勿輕傳

  事非宜 勿輕諾 苟輕諾 進退錯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說長 此說短 不關己 莫閑管

  見人善 即思齊 縱去遠 以漸躋

  見人惡 即內省 有則改 無加警

  唯德學 唯才藝 不如人 當自礪

  若衣服 若飲食 不如人 勿生戚

  聞過怒 聞譽樂 損友來 益友卻

  聞譽恐 聞過欣 直諒士 漸相親

  無心非 名為錯 有心非 名為惡

  過能改 歸於無 倘掩飾 增一辜

  泛 愛 眾

  凡是人 皆須愛 天同覆 地同載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輕訾

  勿諂富 勿驕貧 勿厭故 勿喜新

  人不閑 勿事攪 人不安 勿話擾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說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揚人惡 即是惡 疾之甚 禍且作

  善相勸 德皆建 過不規 道兩虧

  凡取與 貴分曉 與宜多 取宜少

  將加人 先問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報 怨欲忘 報怨短 報恩長

  待婢僕 身貴端 雖貴端 慈而寬

  勢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無言

  親 仁

  同是人 類不齊 流俗眾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諱 色不媚

  能親仁 無限好 德日進 過日少

  不親仁 無限害 小人進 百事壞

  餘 力 學 文

  不力行 但學文 長浮華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學文 任己見 昧理真

  讀書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讀此 勿慕彼 此未終 彼勿起

  寬為限 緊用功 工夫到 滯塞通

  心有疑 隨劄記 就人問 求確義

  房室清 牆壁淨 幾案潔 筆硯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處 讀看畢 還原處

  雖有急 卷束齊 有缺壞 就補之

  非聖書 屏勿視 蔽聰明 壞心志

  勿自暴 勿自棄 聖與賢 可馴致

《弟子规千字文》全文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出则弟】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妻低,低不闻,却非宜。近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谨】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象。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嘉,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信】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泛爱众】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扬人恶,既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亲仁】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余力学文】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大班家长反馈意见精选

幼儿园大班家长寄语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