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笔记10篇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读书笔记:《终身学习:10个你必须掌握的未来生存法则》

  全书短小精悍,文字精炼,寓意深远。

  当今世界可谓瞬息万变,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挑战和机遇。在种种不确定性和纷杂的变化面前,有人选择置若罔闻,有人则乘风破浪,其区别在于他们的思维方式。如果你想寻找能够带来丰厚回报的成长机会,眼下即是一个很好的时代;但我们得掌握一种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使我们能够看到身边的机会并将其最大化。

  这个世界上最廉价的成长方式就是读书,最廉价的快乐方式就是运动!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就是停止成长,不再进步。所以你需要终身学习,保持终身成长。重置你的思维,让你从日复一日的枯燥生活中解脱出来!

  在本书中,我们将学到:

  构建终身学习必备的5种心态;

  迅速提升学习能力的6个方向;

  获得终身成长的7种技能;

  实践练习的10种起步方法。

  终身学习十法则:

  1、将来为上,过往次之。如何设计未来,就拥有多大的未来。绝大多数的成长都是小步快跑。把未来的价值最大化。设定自己的目标,眼光长远。

  2、学习为上,经历次之。将经历转为学习,将人生赋予终身学习。自己的经历蕴含着大量的智慧,将经历转化为学识。

  3、付出为上,回报次之。付出使人成长,索取使人沉沦。把注意力放在付出上,不刻意追求回报;把创造价值放在首位;让受众决断你的回报。回报并非天经地义,想要获得回报,首先要为他人付出。寻找付出渠道,领悟互惠精神,实现双赢共赢。

  4、表现为上,赞誉次之。无法控制别人的赞誉,但能把握自己的表现。以自己的工作为傲,把主要力放在提升自己能力上。为自己的表现设立标准,区分表现与贡献,常怀感恩之心看待赞誉,关注当下。

  5、感恩为上,成功次之。学会主动感恩,而不是被动拥有。不断认可别人的付出,成功永远都是过程,而不是目的地。主动、并且常怀感恩,向别人真诚感谢。感恩带给终身学习的三个关键元素:纽带、承诺、谦虚。

  6、乐趣为上,劳累次之。带着“取乐”的心态做事,结果不会差。发现自己独特的优势。利用衡量工具和挑战,将任务变成游戏,增加趣味。调整心态,做到积极乐观。

  7、合作为上,地位次之。感谢并欢迎别人的贡献,而不是源于各个得失。时刻放低身段,合作始于对话;倾听并尊重别人;合作使人不断超越;地位是成功的产物。关注别人的贡献,开展对话,求同存异。坦诚面对自己的动机,感恩并欢迎别人的才能和贡献。要掌管而不要控制。

  8、信心为上,安乐次之。不断让自己有更多的挑战;学会适时的休闲,不让自己躲进舒适区。化恐惧为行动。有奋斗才有成长。化“恐惧”为“行动”,逃离舒适区。设定目标,立刻行动,必要时休息一下,劳逸结合。借鉴、回顾以往经历,温故知新。

  9、目标为上、金钱次之。把眼光放在目标上,金钱只是顺便的事。始终坚持合作、团队至上;道不同不相为谋。有目标,就有机遇。收益是为目标服务的,培养并保护核心价值。有目的地寻找目标,分析可行性,坚定执行。有目标就有机遇,聆听心声,坚持初心。

  10、问题为上,答案次之。调动并保持一颗好奇心,始终做一个提问者。学会思考,好问题主宰人生;不断问自己:我到底能发展到什么程度?问题就是建立我们与世界的联系;拥抱未知,接纳未来的可能性,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始终如一地关注自己的成长。

  非常实用的方法,简单却不易行,贵在坚持。成长是一件终生践行的事,问题为上,乐趣为上,以自己的内心所想去打造属于自己的未来。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就是停止成长,不再进步。

  所以需要终身学习,保持终身成长。

  重置你的思维,让你从日复一日的枯燥生活中解脱出来!

阅读笔记10篇

简爱第10章读书笔记

  《简·爱》这是一本外国小说,是一部英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的伟大在于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坚持维护独立人格,最求个性自由,主张人生平等,不向命运屈服的坚强女性形象。

  小说的主人公简爱从小父母双亡,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小小年纪就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以至被抛弃送进环境恶劣的劳渥德学校。读到这儿,我既为简爱的不幸遭遇感到难过,又为这些人的冷酷无情而感到气愤。道貌岸然的布洛克尔赫斯特先生不但当着全体师生的面诋毁她,还让她在众人面前示众。能够说简爱的童年是不幸的。然而,在这些不幸和苦难面前,她并没有退缩,而是勇敢顽强地应对,把它化为战胜不幸和苦难的动力。不但在学习上飞速进步,同时也取得了全校师生的明白。

  同样,她在那些贵族小姐和绅士面前,也始终持续着高贵的尊严。应对嘲笑和挖苦,她从不正因自己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她认为他们是平等的,一样受别人尊重。正是正因简爱的正直、高尚和纯洁,深深地打动了罗切斯特先生,使他感到自惭形岁,对简爱肃然起敬。最后,简爱最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这篇小说里的主人公简爱身上有着作者自身的影子。作者幼年失去母亲,但她从小就对文学感兴趣。透过她自己的发奋,写出了简爱。

  法国作家维尼以前说过:“平凡的人听从命令,只有强者才是自己的主宰。”从夏洛蒂身上,我最后真正地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

海底两万里第10章读书笔记

  凡尔纳在作品是我所十分喜爱的。之前看过他写的《神秘岛》,给我的感觉十分震撼。他描写的场景和人物的生活真可以用“栩栩如生”来形容,谁能想到这是纯粹的科幻小说呢?《海底两万里》是他的三部曲第二部,风格和我儿时看的《神秘岛》非常相象。这本科幻小说讲述的故事真可谓是大胆至极。凡尔纳以第一人称写了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和仆人康赛尔、加拿大人尼德·兰误进“鹦鹉螺”号后的种种经历。尽管凡尔纳没有下过海,但是在他的文章里丝毫看不见虚伪的痕迹,反而真实又惊险的冒险会让人喘不过气来。

  凡尔纳是个聪明的人,也许有人说他是卖弄知识,可他的确是很富有智慧地将许多科学知识结合到了文中,细细看来竟然涉及了许多领域。比如生物学、气象学、物理学、化学等等。由此可见,他能把海底世界写得如此生动和美丽也是不足为奇的了。

  我很喜欢和佩服《海底两万里》的原因是它有众多的知音。现在的中小学生都很前卫,不太喜欢看传统的名著,也包括我,对于语文新课标推荐的小说、古文我不仅都不喜欢,而且是有点厌恶情绪的。这些所谓的名家之笔在我看来是无聊之至,有很多语句是前后不通,大有卖弄文采之嫌。可是《海底两万里》不一样,它虽然是语文新课标的推荐书目,又是一部本身非常棒的作品。它的风格可以跟当代风靡全球的《冒险小虎队》、《鸡皮疙瘩》书系想媲美。一本写于八十年代的外国作品等在当代仍然有那么多的知音,这的确是非常了不起的。

  撇开别的不谈,就来说说内容情节吧!开头小说就让我走进了它所描述的世界,什么飞逝的巨礁啊、巨大的怪物啊,都让我看了刺激不已。法国人阿龙纳斯、康塞尔及捕鲸手尼德·兰进入神秘的“鹦鹉螺”号之后,和尼摩船长一起在海底作类似的环球旅行。海底的世界非常美妙,我记得“海底森林”那一章,虽然没有真正的树木,但是海里柔软的珊瑚礁让我极为享受,闭上眼睛似乎也能看见那飘动的海底生物。而文章也不失惊险,其中在南极被困冰下的缺氧经历写得最为精彩。几个人在海底无法呼吸到新鲜的氧气,对缺氧症状的描写让我都不禁感到难受,开始大口大口地呼吸氧气,也让我由衷感叹:人能活着,真好!

  虽然文章的结尾让我有些恍惚,但我是真地沉浸在这部优秀的作品中了。其实我觉得文章中的人没有明显的好坏之分,包括尼摩船长。尼摩船长可以说是一个传奇人物,他自己隐瞒了全世界造成了性能非凡的“鹦鹉螺”号,并和着那么多忠心耿耿的水手们在海底探险,这并非是常人能够完成的。也许他的思想有些扭曲,他的做法有些偏激,他的行为是在逃避。但是他仍然是位勇士,是位尊重大自然的勇士。他的消失也是凄美的,让我看后感觉鼻子也是酸酸的。

水浒传第10回读书笔记

  在我读第五回到第十回的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宏教头。 一开始鲁智深救了林冲,并且一路护送林冲到达了安全的地方。虽然说在前五回中,因为鲁智深大闹了五台山,所以我对鲁智深的印象不是太好,认为他实在是太鲁莽,太莽撞。可是看完之后我便改变了我对鲁智深的看法,因为他救了林冲,并且还一路把林冲护送到安全的地方,这让我认为鲁智深是一个够义气,行侠仗义,做事情有始有终,虽看似鲁莽,但是却非常精细。

  后来柴大官人这个名字却引入了我的眼帘。一开始,我对他没有什么深刻印象,可是到了后来,他的行为让我很讨厌他。一开始,柴大官人对林冲那是非常的热情,但是后来洪教头比武输给了林冲,便要灰溜溜的离开,照例说柴大官人应该让洪教头留下来,可是柴大官人却根本没有制止洪教头的行为,反而没有任何反应。这样便可想而知,如果林冲输给了洪教头,那么柴进大概也会毫无反应。

  从这里便可以看出,柴进是一个伪君子,他没有真正交朋友,他没有度量总是自认为自己很了不起,从而贬低别人,从而看不起别人。另外在林冲和洪教头比武时,柴进竟然把银子扔在地上,让他们两人抢,我不知道当时的习俗如何,在我看来根本就是对两人的侮辱,洪教头是个庸人就不说了,堂堂林教头沦落到像街头卖艺一样,真够可怜的,也可见柴进对这些人根本不是真心结交。

  后面便写了林冲在牢城营的种种遭遇,在哪里,我看到了那些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没有几个是正直的官,而那些贪官污吏便相当于鬼,因为他们爱财如命。林冲也首次感觉到了钱的作用,有钱可以通神。在前面我一直很看好林冲,不过看到有着一身本领的林冲这么忍气吞声,委曲求全,实在让我觉得很惋

骆驼祥子6到10章读书笔记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祥子来到城市,渴望以自己诚实的劳动,创造生活。他怀着买车的信念,拼命的赚钱,就像是一个旋转的小陀螺。终于,祥子得到了梦寐以求的车,那辆车对于祥子来说,不知道是他磨破了多少双鞋换来的。可是命运捉弄人,车接二连三的被人夺走,祥子的梦想之火一次次的熄灭。但祥子仍然不肯放弃,不断的振作起来,再度奋斗。在此,我不由地感动和怜悯了,对祥子那坚持不懈,为梦想而拼搏的那股韧劲而感动;对祥子被悲惨的命运所折磨,而只能无奈地沮丧和失望感到怜悯。这教育了我:要坚强的面对困难,失败了靠自己站起。

  之后在从与虎妞的结合到虎妞最终死去的期间,使祥子的心灵深受打击。最终车卖了,虎妞死了,一切都化为了乌有,又如同刚开始般。一切的一切像用橡皮擦擦笔痕般,将一切都挥发了,只留下几条深深的印痕。而在祥子心中,深深的印痕却永远烙下了。祥子从此对世界充满了敌意,开始报复身边的所有人。从前讲义气的祥子,如今却开始欺骗自己的朋友、利用他们,把他们的一切都骗抢过来。他变得奸诈,甚至无耻。简直变了一个人,偷抢拐骗,只要能拿到钱,他什么都做得出。看了这些,我心头不禁得发酸、失望,还带着丝丝怒火。失望的是祥子没有坚持下去,最终被黑暗吞噬;愤怒的是以前那个老实憨厚的祥子如今却做尽了一切伤天害理的事,他自己却还是毫无悔意。

  祥子的悲剧,是他所置身的社会生活环境的产物。在黑暗的社会中,人类的力量实在太渺小了。祥子多次想要凭自己来打败命运,可是最后呢,却使身心又一次的伤痕累累。祥子在一次次的痛苦中挣扎,越陷越深,他渐渐的被黑暗所扭曲、吞噬。以前有抱负且满是骨气的祥子,现在只有对钱的贪念而已。在社会的黑暗与金钱的诱-惑下,祥子没有了骨气。“钱会把人引进恶劣的社会中去,把高尚的理想撇开,而甘心走入地狱中去。”的确,祥子为了“生命”来争取钱,而“生命”和“理想”中他选择了“生命”,因为只有“生命”才是穷人唯一可以选择的东西。那时穷人的命也许就像是枣核儿两尖头——幼小的时候能不饿死,万幸;到老了能不饿死,很难。这时,才真正体会到:人的命运不完全由自己掌控。故事主人公祥子以坚韧的性格和执著的态度与生活展开搏斗,可最终,命运仍不费吹灰之力的摧残了祥子。

  黑暗社会中,人性变得扭曲,人与人之间充满着仇恨……

西游记6到10章读书笔记

  我从小就喜欢《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但不知道为什么。长大后,我明白了,我喜欢的是他那种不知道什么是垂头丧气,永不服输的昂扬的乐观精神。

  《西游记》中,对孙悟空的乐观,有不少描写。比如,在盘丝洞,七个女妖已经捉住唐僧,算计要蒸吃他,孙悟空这时在一旁偷笑“这些妖精,好没算计,煮还省些柴火,怎好蒸吃?”他对自己的力量是多么自信,竟可以如此乐观。还有,在狮驼国,那三个老妖已经将他们师徒四人捉住,准备蒸吃,沙僧愁眉苦脸,八戒抓耳挠腮,三藏哭哭啼啼,孙悟空却微微一笑,说:“待我看看这是雏儿妖精,还是把式妖精。”等他听到老妖说八戒不好蒸放在底下一格蒸笼时,笑笑说:“莫怕,是雏儿妖精。”哈!老孙不但很乐观,物理学的也不错吗!

  他的乐观,我觉得和他的能力有很大关系。遥想当年,齐天大圣大闹天宫,十万天兵天将之中没一个对手。瞪着一双不白不黑的火眼金睛,拿着一根不长不短的金箍棒,九天之上任他歪。在陪唐僧上西天的路上,就算遇到再大的困难,他也一定会上天下地,寻遍诸神,把问题解决。几乎没有他解决不了的问题,有这么强的实力,当然不知道什么是垂头丧气了!

  说到乐观和实力,在《水浒传》中,有一个人物,和孙悟空很像,他就是鲁智深。在桃花庄上,小霸王周通想娶刘老太公的女儿,老鲁用计把他打跑后,全庄上下都喊“苦也,苦也”,鲁智深却乐观地说:“俺死也不走。”一个人上了桃花山,交流中一点也没有低三下四的语气。因为他有理,有实力。当然自信而乐观啊!

  乐观,是漫漫长夜中的一盏明灯;乐观,是茫茫沙海中的一眼清泉;让我们乐观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吧!

西游记第10回读书笔记

  在《西游记》第十回中,主要是描述错位用心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故事是借以黄袍郎认亲的过程来展开的,主要的内涵有二个方面:

  第一个是将唐僧变成了老虎,代表颠倒是非,不见真相。

  第二个是饮酒吃人,吃琵琶女,代表的是住相失体,破坏智慧。

  这两方面的大义都是沉重的话题,为什么人类不重视这个问题?多数是因为看不懂,少数是因为不关心,被欲望牵制太重。

  前面说过,《西游记》虎与虚字对应,看似有且斑瓓凶猛,事实上虚而不实。承认相为实的那一刹那,就把真实转变成了虚幻。当然,虚幻不等于不存在,很多人读不懂佛经,是因为不愿意深入了解。咋一听,感觉似乎与自己的知识不相容,就误以为佛家的文化有问题,很少人会认为是自己的知识体系存在问题。佛家讲的虚,是指刹那生灭,具有无住的特性。而在凡夫眼里是一个轮相,如微观的电子轨道,宏观的星系围绕。表面上看,事物有一个力学的中心,如微观的原子核,宏观的太阳和黑洞。但是,如果用微分的观念,把宇宙所有的现象按时间坐标进行微分,在每一个微分点上,宇宙的现象才是真相。这个相在佛家,也承认其真实的存在。佛说,只有证明了阿罗汉,才能相信眼见为实,因为阿罗汉通过九次第定的修炼,可以做到意念微分念。道家的得道者,也近似有此能力,所以他们一样可以看破人生。可见,科学与佛法是统一的,其区别在于对真相和现实之间的差别接受程度不同,导致了科学工作转智成识。是什么造成了科学家承认了妄想?就是因为科学家把时间坐标进行了积分,把积分的结果当成了真实。

  科学家为什么会积分时间坐标呢?因为科学的心理承受能力上有缺陷又不敢正视这个缺陷,把六根的感受到的积分以为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佛家文化与科学文化的不同在于佛家不仅能认清真相,而且能驾驭真相,科学家不能,只能想象真相,而不能真正的见到真相,即使借助于科学精密的仪器也做不到。原因就是那一刹那的电磁感应,不能称为感应的时候,波粒二相都消失了,这个宇宙还原为空。有相与无相在那一刹那获得了统一,这就是佛道两家都从光的本质入手进行人生改造的必由之路的原因。如果说科学家中对人类的文明和进步贡献最大的人,那必定是爱因斯坦。他证明光是恒速的,其中的妙趣有多少人去体会了?科学家所研究的物质世界,可以讲只找到了一个恒定,那就是光速。可惜的是,爱因斯坦没有在精神与物质的统一上去领悟。

  什么是科学对时间的积分效应?比如,今天的科学等等文化,是从经验中提取出来的抽象概念。为什么叫抽象?就是说它并不是真实的存在,是一个时间积分值。把这个积分值存放在脑子里,就是物质存在的意识形态,因此说科学并不科学,从科学的研究者到科学研究的对象,都只是一个意识形态。如果说西方的宗教是意识形态,那么科学与宗教又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呢?如果再考虑一个因素,道德,那么科学给人类带来的知识结论,相比之下,不如宗教更有益,所以称宗教为福音也就成立了。当然,有福与觉悟还有很大的差距,中华传统文化是觉悟的文化,不仅仅追求福报。因为在中华文化看来,福与祸都是六道众生的生活方式,而且从规律上看,福祸是互为因果的。这一生福,下一生必定祸。因此追求福报并不能彻底解决苦难的问题。

  再谈一下,相的空间积分的问题。科学研究已经发现,物质是由基本粒子组合而成的。相对而言,粒子真实。现象只不过是对粒子组合进行了空间上的积分而已,就像儿童玩的积木一样,是一种玩法而已。堆积成什么,要凭玩家的想象力。从本质上看,人类现在的科学技术,都是在做一些积木的工作,把不同的粒子有机的结合起来,就是材料科学。世俗上称为物质财富,人们视其为成就,其实与沙滩上的城堡有什么不同?都是随时间而变化的景象。当然,一般人不这样看问题的本质,而强调生活中的感受上的差别。因为人们并不知道感受本身的污染问题,因此也不愿意了解感受的轮回问题,而可怕的是感受中的苦和乐也是相互因果的关系的。乐后,就有业的存在。这个业必须以苦的方式消除。就像电磁感应一样,电感应磁,磁感应电,循环往复,永不停息。打破这种循环的方法是唯一的,那就是修定,定功就是把时空进行微分的能力,或者说把妄想进行还原。从这个角度看,生命科学才是真正的科学,是返迷为悟的真实利益。

  上面通过对黄袍郎本质的剖析,明白了什么是妄,妄就是改变了清净,把唐僧变虎。下面再说一说,为什么黄袍郎饮酒要用琵琶女为食。

  首先,要了解琵琶女代表什么,这仅从文字上就能看出来。琵琶,琴者,禁也,即宝象国的宫娥代表清净相的作用,这个作用,不能对立成比,不能附会成妄。那么,成相的过程,恰恰是违背这二条清净义,因此以相为实时,恰恰是失去智慧之时。可是,反观我们教育体制,都是从相的教育,要有教相,学相和着相,所谓应试教育。现在教育界还有很大的势力,在传承西方的教育,认为西方的教育是成功的教育。事实上,西方又有什么是真正成功的呢?做人的成功还是做事的成功?这两条都不是的。为什么要学西方?仔细观察就是那些在西方留学过的人提倡这些东西,原因就显而易见了。且不说西方教育上的失败,且从理性上看,西方教育正是吃琵琶女的教学方式。第一强调自我,第二强调现实,两重妄想都加重。

  虽然表面上看,西方教育崇尚启发,到底启发了什么?是觉悟还是迷惑?学者们虽然生活在实现中,但是心灵并不生活在现实之中,而是生活在概念群里,逻辑就是概念之间的迁移交替。吃掉琵琶宫女是指丧失阴德,阴德是我们生存时间平台背后的道德基础作用,比如,我们现在的地球等等现实世界,就是在自己的阴德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时空体系,这个体系虽然也是有道有德的,但是这是属于被染污了的道与德。怎么理解呢?只要有不相容,就是有染污。用易学讲,有五行相克就是有染污。不能心想事成,不能万事如意,就是有染污。可见,染污来自于观念,用概念和逻辑就必然会显现出世界的秽土。用天真的本性,就会显现十方佛国净土。《西游记》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是有真实写作对象的,对我们这个世界人类的身心解放的作用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如果读者真正能从中得到启发,并能反省自己的问题,相信他定能以大手笔扭转乾坤,重写生命篇章,重建人生辉煌。

《杰出小学生的10种学习能力》读书笔记

  在这个暑假里,我阅读了一本名叫《杰出小学生的10种学习能力》的书。我读了这本书以后,我知道了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行军的时候,有准备的一方总是能够占据上风,就是因为他们在打仗之前已经先做足了功课。把战争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都考虑到了,所以在真正面对对手时,能够应付自如,游刃有余。我觉得这和大家在学习当中的预习是一样的。

  我以前一直认为,预习并不重要,可是后来,我才知道预习其实是很重要的。我以前预习方法是在心里默读一遍,标小节号,写课后习题和生字。我读了这本书后,我知道了预习课文的正确方法。首先从头到尾把课文朗读一遍或默读一遍,边读边思考:新课文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是按什么思路来阐述的?这个思路的道理是什么?读过之后懂不懂?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把这些记录在预习笔记本上。这种预习方法一是对新课文知识的预习,二是对自己掌握的知识的检验。看在独立学习的情况下,自己能掌握多少内容,上课的时候,除了听老师讲课,还要比较一下,自己的理解和老师的讲解有哪些差距?这种差距是属于知识方面的?还是方法上的?找到原因也就找到了补短的目标。经过阅读预习以后仍不能理解的那部分内容,不必强求理解,把它记下来作为听课重点。

  我们只有正确掌握了预习的方法,才能够达到预习的效果。我准备下学期把预习搞搞好,这样,听课的效果也越来越高了。

海底两万里10至12章读书笔记

  我怀着好奇心打开《海底两万里》,和书中的主人翁探险者博物学家阿尤那斯一起乘坐着鹦鹉螺号潜水艇开始了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之旅。一起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极和北冰洋,遇见了许多罕见海底动植物,还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遗址等等。让我知道了大量的科学文化和地理地质知识,尤其是光的折射、珍珠的分类、采集、潜水艇的构造……这些东西如今都已变成了现实,我感叹作者儒勒.凡尔纳的想象力,竟能在还未发明电灯的社会中预料到未来世界,把科学与故事结合,创造出一个神奇的海底世界。鹦鹉螺号的尼摩船长是个谜一样的人物,他性格阴郁,却又知识渊博。

  他可以为法国偿还几百亿国债;看到朋友死去会无声地落泪;会把上百万黄金送给穷苦的人;会收容所有厌恶陆地的人;会把满口袋的珍珠送给可怜的采珠人;会逃避人类,施行可怕的报复……尼摩船长对人类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他的心中充满无尽的痛苦,却也是一个善良的人。在南极缺氧的时候,当时只有潜水服上的储蓄罐里还有一丝空气,那时由于缺乏空气,他们几乎虚脱。这时,尼摩船长没有去吸最后一丝空气来维持生命,而是把生还的机会留给了教授。他为了别人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的行为感动了无数读者,也感动了我。

  儒勒.凡尔纳是在告诉我们: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有当时具备一定的科学背景,才可能有来源于现实或高于现实的想象,否则不是科幻只是空想;而如果连想象都没有,没有目的、没有方向,更不可能有科学的进步。

范爱农读书笔记10篇范文

  鲁迅的作品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满是好词佳句的华丽。却更能吸引读者,仿佛在给你讲故事一样。

  比如范爱农的眼球白多黑少,看人总像在渺视。有比如“却仍然看见满床摆着一个“大”字”。这就是鲁迅在描写人外貌特征和习性时的特别手法。他可以生动地表现出一个人的特点,又增加了幽默感。

  鲁迅不管是对他人的赞扬或批评以及对那人的各种看法,都豪不掩饰地写出来。因此,我比较喜欢他的文章。例如〈阿长与山海经〉。内容大概是这样的:长妈妈是我的保姆,起先,我很讨厌她,特别是她的切切察察,而且她睡相极不好,但她也懂得许多有趣的礼节,是我不耐烦的。之后,她给我讲“长毛”欺压百姓的残忍故事,他伟大的神力让我敬佩。然后,在我极度渴望者〈山海经〉时,阿长为我买来了。我又一次对她敬佩。最后,她辞了人世,我默默为她祈祷。本文由我一次一次对她态度的转变,突出了阿长的朴实。

  〈朝花夕拾〉十分耐人寻味,它反映着封建社会的种种陋习:有写人吃血馒头,吃人肉。人们迷信,古板,缠足,互相欺诈等等都受到了鲁迅强烈的批判,也让我不由得为那些人们感到悲哀。

  如今,中国还有很多陋习,我想我会改变它们,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写一篇英语小作文

中考满分作文三段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