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有关家庭教育的作文
青春期的孩子都有逆反心理,容易与家长发生冲突。如果家长不能理智地解决矛盾,很容易产生一些问题,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
有些家长脾气暴躁,容易打骂孩子,这样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使孩子对家长甚至社会产生仇恨心理,甚至诱发违法犯罪。有些家长性格固执,喜欢与孩子较劲、赌气,这样也不好,可能会使孩子心胸狭隘,脾气暴躁,不容易接受他人的意见,自以为是。有些家长纵容孩子,不打不骂,顺其自然发展,或者很少管孩子,这样一些自控能力差的孩子可能会跟别人学坏。所以,教育青春期的孩子,家长要灵活善变,抓住孩子的特性,控制住自己的脾气,用自己良好的人生观念来影响孩子,时刻督促孩子,促使孩子不脱离正确的轨道。
在青春期,学习也同样重要。一般来说,孩子的学习从初一抓起也不晚,但最好在六年级抓起,使孩子养成保持优秀成绩的习惯,能及时督促自己,及时反省,不至于跟不上学习的步伐。如果孩子的成绩优异,不要过分鼓励他,要给他讲明,有多少孩子的学习居他之上,竞争力有多强,这样才能使孩子不放纵自己,积极进取,获得更好的成绩。有些孩子不愿学习,成绩落在中等以后,这样的孩子希望是很渺茫的。他们因为缺乏家长的正确指导,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得过且过,学不到知识。如果不及时改正,长大以后多数是打苦工的,生活会很艰难。所以,为了孩子的一生,家长应督促孩子学习,及时向班主任了解情况,不让孩子落伍。如果做不到这些,孩子也就用不着上学了,赶紧辍学,趁早做打算。
青春期是孩子一生最重要的时期,家长要积极投入到对孩子的教育中,给孩子铺一条通往希望的路。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以家庭教育为话题作文
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重点话题,从早期教育家孔子到如今遍地开花的教育机构都诠释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句黄金准则。然而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家庭教育也是显得至关重要。香港巨富李嘉诚的家庭就培养出两个出类拔萃的人物。通过让他们自立,懂得拼搏从而完成人生的转变。李嘉诚的家庭你无法复制,可李嘉诚的家教你可以借鉴。优秀的家教是成功的铺路石。
家教又可以理解为家训,是一种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同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成长起着关键作用。无疑,当代是一个高速运转的时代,我们随时可能在无尽的信息和诱惑间迷失自我,成为垮掉的一代,非主流,嬉皮,嘻哈……一系列的精神鸦片,我们如何守住自己的底线,如何守住自己的精神内核和生存之道?只有牢记家训,用家教来充当防火墙。
熟读经典,我们知道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他的母亲只是担心年幼的孟轲深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荒废学业,不惜举家三迁。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至关重要。最后孟子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和他母亲的睿智是分不开的。1642年12月25日,牛顿出生于英格兰林肯郡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牛顿出生前三个月,他的父亲就去世了。牛顿三岁时,他的母亲改嫁给一个牧师,而把牛顿托付给他的外祖母。牛顿的舅舅是剑桥大学的毕业生,他时常来探望小牛顿,并充当他的启蒙老师。受舅舅的影响,1661年牛顿考取了剑桥大学。在剑桥大学牛顿学习优秀,掌握了大量的数学,几何及天文学知识,为他日后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可以看到家教的影响是多么的巨大!这种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金钱所不能代替的。在天津一个弄堂中,狭小的几十平米房子住着五口人,可谁又会想到这里会诞生出日后共和国的总理xx。xx诞生在一个极为普通的教育世家。他的父亲和母亲都是教师,谈及他的孩提时代,他说他的家教极其严格,一旦做错事就会受罚。可就是这样苛刻的家教成就了他们。
无论是李嘉诚,还是不怕繁琐三迁的孟母,又或是牛顿的舅舅,还是温总理的父母,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严厉的戒尺,更看到家训带给人价值观上的规范。在启蒙的教育中,如一眼清泉洗涤人心。家教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的,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却受益不止。
我想所谓家教既在傅雷给儿子的一封封信中,又在曾国潘对儿子的训斥中。当然更在千千万万父母对儿子的唠叨中,在这些唠叨中,我们成长,我们成熟。我们无时不在感受家教给人的影响,良好的家教也一定会让你人生多姿多彩。
有关家庭教育作文
我们每一个人,从脱离母体呱呱落地,降临人世,作为一个社会成员,首先进入家庭生活。家庭是每一个孩子的第一个生活环境,家长,其中特别是父母,是孩子不可任意选择的首任教师,家庭教育是人一生中接受教育的开端。婴幼儿的头脑象一张白纸,很容易涂上各种颜色。在孩子生活的早期,家长和家庭生活对他们实施着各种各样的影响,这些影响在他们的心灵上留下极为深刻的烙印,很难消失。家长实施的各种教育,他们终生不忘,成为他们一生成长的基石。
最初的言语是从父母那里学会的,最初的感情是受父母感染的,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接受着家长的影响和教育,是父母手拉手教孩子迈出人生的第一步,是在父母指导下进入社会生活,了解社会的。孩子小时候,是形成习惯的最佳时间,良好习惯的形成在人的一生成长中起着打基础的作用。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说早期形成的习惯象是与生俱来的一样稳固。
在儿童阶段,孩子们的思想尚未定型,“心知未有所主”,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兴趣广泛,对于周围的一切都感兴趣,善于模仿,有很强的感受能力,有惊人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儿童时期,孩子们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父母的照料,在生活上和心理上对家长有极大的依赖性,他们的活动能力和活动范围有限,主要是在家庭,在父母身边同家长朝夕相处,家长的影响和教育几乎天天都在强化。由于父母和子女有天然的血统关系,在朝夕相处的生活中建立了十分真挚深厚的感情,家长在孩子心目中很有威信,孩子十分信赖家长。因此,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自然成为孩子们效仿的榜样。家长的教育成为孩子生活的准则,家长对周围人和事的评价标准,成为孩子道德评价的标准,甚至父母的作风、习惯、气质、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都深深地影响着孩子。
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对于每一个人的德、智、体的发展起着奠基的作用,特别是对人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品质的形成,甚至可以说是起着型塑的作用。有人说:“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孩子是家长的翻版”,这种说法,都说明早期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家庭教育对子女身心的发展水平有决定作用,马克思说过:“法官的行业是法律,传教士的行业是宗教,家长的行业是教育子女。”革命导师的教导十分深刻。作为法官,必须执行法律,否则就是失职;作为传教士,必须以传播宗教为本分,否则就是不虔诚;同样,作为家长,必须以教育子女为天职,否则就是不称职的家长。做父母的,必须象法官传教士那样忠于职守。
孩子们在入学之前,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里渡过的。入学以后,每天仍有三分之二的时间生活在家庭里,在父母身边的时间远远超过在学校的时间,再加上双休日、寒暑假,孩子接触家长的时间、机会要比接触教师多得多。因此,尽管孩子在入学后学校教育起着主导作用,但家庭教育仍然是经常起作用的重要因素
孩子在入学之前所受到的家庭教育起着打基础的作用。但学龄前家庭教育并不是家庭教育的全过程,而是家庭教育全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应当承认,孩子入学以后,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知识的增加,社会经验的日渐丰富,他们遇事有了一定的独立见解,不象小时候那样听话了。但家庭教育还在继续发挥作用。以到孩子们长大成人,走上社会,独立生活,仍然直接或间接地接受着家庭教育的影响。
孩子到了初中,就进入了青春发育期。他们独立活动能力增强,社会活动范围扩大,要接受来自各个方面的影响。周围环境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这一时期,正是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孩子在思想和学习上开始分化。同时,这一时期,也正是孩子和家长重新调整关系的时期。调整好了,家长就可以继续保持教育的主动权;如果调整不好,把关系搞僵了,就要丧失教育的主动权。因此,孩子进入学校以后,家庭教育不但不能放松,反而更应当抓紧。
家庭教育的作文
按照传统观念,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则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为了适应当代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需要,家长必须认真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理论,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家长学校则肩负着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现代家教理论,帮助家长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协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任务。当前家长学校要着重抓好:
1、家庭教育观念的更新
过去,家长的养儿防老、教育子女要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观念,必须代之以为国教子的观念,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把孩子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生活。
传统的德育观念必须改变,如子女必须无条件服从家长,听话才是好孩子;不为人先,不为人后;“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不冒险)……应该培养孩子的科学与民主、自立与自强、公平竞争与合作等精神。
传统的重智轻德体,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实际水平的观念必须改变,应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学习知识与发展能力并重,重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的发展。
2、学习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
①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不要要求太高,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揠苗助长,不仅无益,反而害之。
②因材施教和全面发展相结合。既要重视孩子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又要重视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③态度一致,教育统一。家长的教育态度要一致,要一以贯之,而且要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和统一。
④说服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
⑤表扬奖励与批评惩罚相结合。
⑥感情与理智相结合。
⑦及时教育与持恒相结合。
3、交流家庭教育信息和家教经验
研究家教中的新问题。家长学校应在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方面作出更大努力,以便共同完成培养高素质的一代新人的任务。
家庭教育作文
20xx年,留美博士黄全愈的
这段话留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我想,这位留美博士非常明确的传递给了我们这样一个信息:中国父母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是集体失败,中国人在教育上也整体失败。推广教育是一件长期工程,使全社会的责任。我们还应该认识到,老师并不是无所不知的百科全书,家长也不是全能的电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能放弃一成不变的经验,平等地交换意见或争论问题。
想想吧,哪个父母在孩子上学前,不是给孩子准备好了新书包?哪个父母又不是给孩子准备了精神抖擞的行装,寄予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希望?他们给孩子埋下了什么样种子?他们是否给了孩子追求未来的勇气?他们是否让孩子对未来有了明确地认识?孩子上学后,他们又如何为孩子提供有益的帮助和指导,而不是继续给当前的恶性的教育,推波助澜?这些都是我们最担心的。社会环境和整个教育环境的不如人意,就更加需要相对自由的家庭和自由教育弥补上这方面的不足。不让我们中国孩子成为温室里的花朵,理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要用知识武装自己,用能力适应环境。
关于家庭教育的文章
孩子教育面临的问题很多很多,是压力?是责任?是放纵、是娇惯?我们可能忽略了很多,孩子不再是以前那个乖巧懵懂的小天使了,他们的思想让我们望尘莫及,他们的逆反心理让我们更是难以驾驭,也许是自己种的苦果必须自己来承受,一个摔倒,一个哭声,一个欲望,一个放手,一个满足,……很多很多成就了不同父母不同的儿女。
见识的广泛、生活的多彩让我们多了攀比,多了份无休止的满足,更多了份体贴的“父母责任”,孩子哭声少了,孩子自尊心强了,孩子好奇的眼神满足了,然而挫折、失败、依赖却使他们不会生活了,只知道获取,却从未想着珍惜,因为习惯使他们改变环境的能力在减弱,大把的花钱,却从未想着钱的来历,教育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让孩子成才的唯一手段,想想吧,多一点方法,多点磨砺,多点规束,松弛有度,让他们在你面前经历失败的洗礼和成功喜悦的双重考验,这便是成长。让他们眼里多点对自己的认知吧,关心自己关心别人,加油吧,我们一起!
傳統文化與家庭教育
所谓“观果而思因”就是观其结果而想到它的原因;或者说是预知其结果而要思考其原因。反言之,因为有了其原因才导致其结果的产生。
纵观中国现今教育,为什么至今仍无得到很好的改善?大学生为什么在毕业后仍很难找到好工作、自己喜欢的工作?其原因在于中国的孩子从小就受到中国传统教育方式与受到家庭教育这两大社会因素所影响,从而导致了缺乏实践经验、缺乏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必然的结果就是找不到好工作、得不到公司的赏识。
在北京,每到招聘时节,各大人才市场就人山人海。左看是个大学生、右看也是大学生,可谓是大学生泛滥。因为这样各公司选择人才的目标也就多了,就算某个大学生好不容易被某公司选中,可是当面试时也缕缕落下,被打道回俯。现在中国的学校都因传统教育的影响,注重的都只是学习成绩,而没有更好地教学生如何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相结合,导致了学生就只有天天想着如何去把学习成绩搞好,成天埋在书堆里“啃”书,而不知道怎么去运用这些知识,这是他们最终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落败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也在于家庭教育。在中国的家庭中,父母对子女那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已屡见不鲜。孩子从小就在父母的强迫下学音乐、学画画、学体育等等,很多父母从来就没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在现在学习负担如此重、压力如此的大的情况下,想不想再去学这些东西;加上父母对孩子的腻爱,不让他们做这,不让他们做那,父母每样都帮他们完成,也导致中国的孩子从小就产生了依赖心理,这样就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从而使得中国孩子的失去了自己应该有的天性,失去了自由……
我在《读者》杂志上读到一篇文章,讲的是一个国外的老师因为喜欢杭州而来到杭州在一所中学校里当英语老师。在最初的一年里,这名国外来的老师用自己在西方的教育理念来教导学生如何把英语学得更好,这在学生当中起到了相当好的效果,学生的口语说得越来越好,英语成绩也有所提高。可是学校和家长确认为这位外国老师的教书方法不对,因为他们发现,每当这位老师上课时,她的课堂是非常嘈杂的,他们的话来说是很“乱”的,这不像一个课堂,而像一个“菜市场”,家长给校方提出换老师,校方就找这位外教谈,说能不能让她改变一下她对学生的教育方式?外教对校方的回答是“那我辞职”!校方听了,问她:“为什么?你不是很喜欢杭州吗?为什么要离开这个你喜欢的城市?”这位外教说:“我确实很喜欢这座城市,但是我的教育理念在这里得不到施行!”就这样那位外教老师离开了这座她所热爱的城市,原因确实教育理念的不同……
另外,中国的动画产业一直以来都得不到提高,做出的片子也只局限于儿童,而没有适合于大众的动画片。一些动画师也一谓模仿日本、韩国、美国等一些国外的动画制作。先天想象力的丧失、创造力缺乏、创造思维淡薄,是导致中国只看他国的动画片,而不去关注国内动画,使得中国动画产业迟迟得不到提高的直接原因。
这几则例子都说明了中国的传统教育和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太深。其实我们并是要求我们要放弃中国的传统、不去学习西方文化教育。而是希望找出起为什么发展不起来的根本原因,让他们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发挥最好的作用,这样我们才能看到最好的结果。
家庭教育论
对于家庭教育,我的看法与大多数的家长并不相同,很多的家长认为只需要让孩子不停的学习就好了,其他的事情碰也不让孩子们碰。也是受到这种心理的驱使,很多孩子的周末几乎都是被各种补习班安排的满满的,没有一点喘息的时间。这是典型的中国式教育,对于这种家庭教育的方式,我并不认同,相反的,十分厌恶。我认为这样的教育不但不会使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反倒会适得其反,使孩子成为一个没有一点独立能力的“花瓶”。
我认为,最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只有父母给孩子做好了榜样,孩子才会真正的收到教育,而不是成为一个只会读死书的书呆子。家庭是孩子人生起步的第一站,家庭教育同时也是对于孩子最重要的教育。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
我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从前有个人,他养了一只鹰,后来这鹰逃走了。几天后,在山上发现了鹰的尸体。主人想不出为什么鹰会无缘无故的死,在守林老人的指引下,他剖开鹰腹,才恍然大悟。
原来鹰在笼中,养尊处优,竟失却了猎食的能力,腹中空空如也,活活饿死了。
处于这种中国式教育下的孩子们,不正是这个故事里的“鹰”吗?家长们将其锁在笼中,从来没有让孩子们受到任何历练,对孩子们百般呵护,可谓是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孩子们终究是要离开牢笼的苍鹰,每一位父母,每一个家庭,都只是暂时的避风港,要出海的船,是终究要出海的,要经历的风浪,是终究无法避免的。人生的许多路,许多暗夜,只能独自去面对,孩子的人生,父母无法去替代,去承担。
试想,现在的这些孩子们若是没有了父母的呵护,离开了父母的羽翼,他们会做的,能做的,有什么
现在的家长,对于分数是最重视的。孩子的考试分数,是家庭中最受关心,最敏感的一个话题。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考的更好,均选择考而优则奖的教育方针,“学习至上,成绩至上”这已经成了孩子们的唯一目标。
有的家长虽不是百般呵护孩子,也会让孩子做一些家务,但选择让孩子劳动的方式却是如:扫一次地一元……家长们认为,这种方法让孩子们知道了劳动才会有收获,但是真的是这样吗?这种教育方式我并不认同,这样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从小便养成势利的习惯,凡事只有有报酬才会去做,长大之后呢,孩子会只认钱。举个例子吧,如果家长如此教育孩子,以后若是家长病了,想喝口热水,只要给孩子钱,他就会给你去倒;朋友需要帮助,只要给孩子钱,孩子就会去帮。这不是一件很令人惊骇的事情吗?这么下去,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功利,越来越不知道怎么样去关怀别人,照顾别人,为别人着想。
孩子就像一张白纸,而父母就像是手执画笔的学徒,父母的教导会对孩子起到很大的影响。各位家长们,请慎用你们手中的画笔。
论家庭教育
教育方式有许多种,具有中西之分又有各自家庭之分,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还有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就中西方之分,西方的教育方式与中国实在是不同,他们注重的是开发鼓励孩子去思考、讨论、沟通、想象、探索、实践出真知,让孩子更好的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与他人交流则是更好的去拓宽自己的思路,他们没有太多课余作业,学习氛围比较轻松,而相比中国来说,中国应试传统教育想必我不必再多提了,大多数中国的家长最爱做的一件事是什么?给孩子补课,各种各样的补课,从幼儿园就开始补从怀孕的时候就听什么爵士音乐,贝多芬的音乐啊,好让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大量的课后作业压得孩子喘不过气,小学生补课:语数英作文奥数英语;初中生文言文作文数学奥数英语科学;高中生补课:语数英物化生政史地技。仿佛这么多年的读书生涯我们除了在课堂就是各式各样的补课地,孩子课外阅读的时间少了,课外玩的时间少了,这就导致一种现象如果一个孩子他的童年过的很快乐,那么在他上初中高中就极其有可能因为高强度的剧烈竞争而被强势碾压。这就是为什么补课的原因,这也是中国许多孩子死读书的原因,这更是应试教育最为可悲之处。
那么真正的学校教育到底该怎样呢?一个国家需要的是人才而不是分数,因为国家需要的是有创新的人才,是创新,所以中国的教育体制能改,那么真应该向西方学习一下,去开发孩子的思维去捕捉它们各自的优势。
家庭教育也是一个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一课,西方的家庭教育比较自由些,宽松些,这样孩子有足够的个人空间,家长们懂得尊重孩子的意愿,让孩子更加自主更加快有自己的主张。而中国不同,从古说起,那些“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仍回荡在耳边,子女要听父母言啊等等。那么现在啃老族的出现也表示中国的教育彻底和西方的教育方式宣告不同。西方孩子18岁以后父母就可以不再管他们了,他们也不用赡养父母,在中国过多管教反而会让他们产生一种极为叛逆的心理,这期间将会出现种种问题,家庭关系破裂,孩子离家出走,这都是父母过分管教的问题。是啊,父母是孩子道路上的指明灯是指向标,但是对于即将成年或者已经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的孩子们来说,很多时候需要的是空间?有些问题如果一再提及甚至提及多次,人真的会很反感,搁谁谁身上都会有些暴躁,如果家中正存在着青春期干上更年期这种现象,那便是更了不得的。
有些家长不理解,为什么孩子跟我的关系越来越远,宁愿和网友,同学,直播中的人聊天都不愿意跟自己沟通,当然作为学生的我们深知这是不对的,父母生我们养我们都很不容易,我们不应该那样对他们说话,我们后悔,我们想道歉,但往往被那所谓的面子所拦住,每个人都是第一次做人,我们也是第一次做孩子,先由我代表广大学生向父母之间请原谅一个极为不懂事的孩子。当然我想父母不能说没有任何错误,你的无数次灌输,你的攀比心,那一次次质问都让孩子在心中慢慢累积不满,千万不要以为别人家的乖孩子,永远都是你们所想的那么乖,因为所有懂事乖巧的孩子背后一定留下了很多不为人知的泪水,一定忍受了很多的委屈。
用当今最火的哪吒里的一句话来说,“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是谁只有自己说了算。”我们生性倔强,但我们希望得到您的认可,我们希望得到赞扬,我们希望有一个像马浩文那样的人做自己的父母。
倘若中国的教育方式真的能有所变更,那么我真的希望父母能够多鼓励多引导孩子,让孩子做自己人生的主人而不是父母,
浅谈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到现在已成了一个热门话题。(三字经)云:“养不教,父之过。’即只养育孩子而不好好教育孩子,便是家长的错误。的确,家庭教育很重要,关系到子女的成长,关系到子女一辈子做人的大事。 然而在今天,不少家庭的教育,似乎走进了怪圈,尤其是一些大城市。有的家长先“溺爱”后失控失望;有的家长凭自己的愿望为孩子设计一条人生道路,强迫他们学这学那,一心希望他们成名成家,出人头地;而更多的则是一定要他们考高中、考大学最好再考研究生出国深造……然而结果怎样呢?许多是适得其反、落空的。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下,这些孩子厌学、怕学,甚至弃学,更别说有成才的可能了。
每个孩子资质不一、情趣不同,况且尚处于开始认识世界的阶段,好奇好玩,缺乏经历与磨炼。在这个“学步”阶段,家长应当培养孩子学会走路,让孩子自己去迈开步子朝自己喜欢走的路去走,而不是先去为他们设计走哪条路。就是说家长与其一边为孩子指路,一边拉着他们走,不如让他们放开手脚,培养他们自己去摸索去行走。这当然有时会跌倒,甚至会有点危险,但却能使他们学会走路,学会走他们喜欢走又值得走的路。即使走得辛苦,走得曲折,但这是孩子在实践中自己选择的路,会走得越来越稳当,越来越有信心,会走得无畏、无悔。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学习成绩并不好,却对科技制作有无比浓厚的兴趣。他的母亲不仅不反对不指责,还鼓励他,为他创造条件,给他买了不少做做玩玩的材料。我认为爱迪生的母亲是最懂得家庭教育的,可以称得上是家庭教育的模范。
在孩子的成长中,父母的家庭教育应该是在孩子有了进步时能夸夸他,做了错事时能关心他,遇到困难时能启迪他,即使碰到一再的挫折、失败时也能信任他援助他。家长是家庭教育的执行者,应当是子女永远最尊敬的老师和朋友。可是在我们周围,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家长 —缺乏真爱,缺乏深情,或一味的宠,或担心怀疑—有点像封建时代的家长。有的只知道物质上施爱,有的总是带着不放心不信任的目光看待子女。不少家长很少鼓励、表扬孩子,即使孩子取得了好成绩,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几句“还要努力,不要骄傲”的话。著名的台湾女作家三毛的父亲看到女儿取得了写作上的成就,高兴地对她说:“我为你感到骄傲!’大陆的家长们,请你们也常常用这样的话来夸夸你们的孩子吧。你们不知道孩子听了会多么感动,其效果是干万句苍白无力的“教育”大道理无法比拟的。 愿有更多的家长,能放开孩子的手脚,鼓励他们自己去走,去跑,去飞,去开创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