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弟子规全文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弟子规

  “弟子规,圣人训……”一遍遍诵读着朗朗上口的《弟子规》,一次次聆听着《弟子规》给我们带来的谆谆教诲,心中的那盏灯渐渐明了。

  “入则孝,出则悌”告诉我们友爱兄弟,孝敬长辈,“孝”字也就从此铭刻于我们心间,使我们在关心长辈的同时也学会了尊重他人。“谨而信”为我们谱写着一支思想升华的歌,良好的生活习惯也伴随着我们进入更高的阶梯。“泛爱众,而亲仁”的做人守则成为人生起步的扉页,也是一个转折点。更是那“有余力,则学文”的学习手册带领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走出迷津。

  《弟子规》之所以被称为弟子规,想必是那些望子成龙的博士,有学问的人给后代留下的“字典”。正如诸葛亮为阿斗写的《出师表》一样。古中国之所以被称为古中国,也一定离不开好书的启蒙。上千个春秋,一代又一代的学童在不停的翻着这本书,实践着这本书中的任何一个字。《弟子规》就是这么一本好书。无论是牙牙学语的孩子,还是儿童,少年,甚至壮年,老年都耳熟能详,熟读成诵。《弟子规》早已成为历史的篇章,成为华夏儿女成长的脚印。

  的确如此,《弟子规》是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它至真,至纯;《弟子规》是引领孩子步入规范殿堂的老师,它至善,至美!《弟子规》让我懂得了孝敬父母,让我懂得如何做人,也让我懂得了言而守信。如果说《弟子规》是一本好书,我便是读书人;如果说《弟子规》是一条河流,我便是鱼儿;如果说《弟子规》是一片蓝天,我便是翱翔的雏鹰;如果说《弟子规》……《弟子规》熏陶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在文明上,礼节中又跨出了一大步。

  让《弟子规》点燃我们心灵的火把,在烈火的让少中点燃那盏不灭的灯。让《弟子规》永恒,让经典永恒,让爱永恒!

弟子规弟子规全文

家训 弟子规

  引导语:李毓秀的《弟子规》,会给我们讲解哪些国学家训呢?我们阅读下文理解不“自暴自弃”与“人皆可以为尧舜”之间的关系。

  家训,是家庭教育的智慧,教子治家的秘法,端正门风、光大门楣的宝典。中国历史上辉煌的传世家族背后,都有一部家训宝典;其家族的优秀文化基因,主要储存在其家训里。

  家长国学堂,我们今天学习李毓秀的《弟子规62》,理解不“自暴自弃”与“人皆可以为尧舜”之间的关系。

  勿自暴,勿自弃。

  圣与贤,可驯致。

  [疏译]

  不要自己败坏自己,不要自己抛弃自己;

  圣贤境界并不遥远,努力即可逐渐达到。

  [解读]

  《弟子规》8章360句1080字,今天这两句,是最后一章“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结句,也是《弟子规》全文的收尾。

  《弟子规》如何来收尾呢?励志!类似于我们现在遍地的励志文章,它从正反两个方面对“弟子”们作激励。

  “勿自暴,勿自弃”,是从反面入手,提醒人们要珍惜自我,不可自暴自弃。

  “自暴自弃”,出自《孟子·离娄上》:“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用我们现在的话说:自己败坏自己的人,不能和他一起说什么;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能和他一起做什么。言不合礼义,叫做自己败坏自己;自己不能控制自己去依仁、循义行事,叫做自己抛弃自己。仁是人们安放自我的精神家园,义是人们遵循依从的正确道路。一个人自暴自弃,相当于空着好好的家园不去居住,舍弃正正的道路不去行走,可悲啊!

  换成更通俗的话说:自暴,就是破罐子破摔,自我毁灭;自弃,就是随波逐流,自我放弃。

  人是万物之灵长,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宝贵而神奇,具有无限的可能性,怎么能不好好珍惜、有所作为呢?即便人生路上充满艰难险阻,也不应自暴自弃,而应拼命扛起命运之闸,推开光明之门。

  傅雷先生曾经在《约翰·克利斯朵夫》一书的《译者献词》里写过一段话,特别适于我们激励自己与命运抗争:

  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所以在你要战胜外来的敌人之前,先得战胜你内在的敌人;你不必害怕沉沦堕落,只消你能不断的自拔与更新。

  “圣与贤,可驯致”,是从正面落笔,勉励人们圣贤境界并非遥不可及,“人皆可以为尧舜”,可以通过自我努力渐渐达到。

  “人皆可以为尧舜”,出自《孟子·告子下》:“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子服桀之服,诵桀之言,行禁之行,是桀而已矣。”

  换成现在的话说:尧舜之道,并不复杂,不过“孝悌”二字罢了。你如果穿着尧舜般的衣服,说着尧舜般的话,做着尧舜般的事情,你本身已经是尧舜了。你如果穿着桀纣般的衣服,说着桀纣般的话,做着桀纣般的事情,你本身已经是桀纣了。

  孟子的话,与《弟子规》全文的主旨——孔子所言“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并无二致,或者说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告诉我们:圣贤境界,并非高不可攀,而是可以通过一个人的日常修行,作点点滴滴的积累提升,渐渐向圣贤的境界靠拢,最后一跃而为圣贤之人。

  儒家圣贤的成长之路就是最好的例子。儒家有五圣、十哲、七十二贤人,从至圣孔子、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亚圣孟子而下,哪一个是生而为圣?都不是。孔子本人,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其他人也类似,都是通过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在仁义之路上一步步艰难修行,才最终成为圣贤。他们的人生,最生动地说明了只要不自暴自弃,而是笃志有所作为,“人皆可以为尧舜”。

  学到这里,我们是不是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人一旦想有所作为,往往立志高远。事实上,从古到今能成为圣贤的人寥寥可数。既然如此,我们的人生目标不妨现实一点,不必强求自己非成为圣人不可。其实,能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让自己成为一个好人,成为一个于家于国有用之人,已经非常成功,非常幸福。

《弟子规》全文繁体字版

  《弟子规》《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是一部成书于清朝并且被广为流传的一种儿童启蒙的读物,其主要目的就是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为将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它采纳《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意,并且加以引申扩展,以三字为一句,两句为一韵的形式进行论述,阐释了“弟子”在家、在外、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求学等方面所应具备的一些礼仪与规范。下面是《弟子规》全文,供大家欣赏学习!

  总 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入 则 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出 则 弟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谨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信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泛 爱 众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亲 仁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余 力 学 文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繁体字版:

  弟子規

  總 敘

  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弟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

  入 則 孝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

  事雖小 勿擅為 苟擅為 子道虧

  物雖小 勿私藏 苟私藏 親心傷

  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

  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

  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

  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諫不入 悅複諫 號泣隨 撻無怨

  親有疾 藥先嘗 晝夜侍 不離床

  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

  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

  出 則 弟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財物輕 怨何生 言語忍 忿自泯

  或飲食 或坐走 長者先 幼者後

  長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稱尊長 勿呼名 對尊長 勿見能

  路遇長 疾趨揖 長無言 退恭立

  騎下馬 乘下車 過猶待 百步餘

  長者立 幼勿坐 長者坐 命乃坐

  尊長前 聲要低 低不聞 卻非宜

  進必趨 退必遲 問起對 視勿移

  事諸父 如事父 事諸兄 如事兄

  謹

  朝起早 夜眠遲 老易至 惜此時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輒淨手

  冠必正 紐必結 襪與履 俱緊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亂頓 致汙穢

  衣貴潔 不貴華 上循分 下稱家

  對飲食 勿揀擇 食適可 勿過則

  年方少 勿飲酒 飲酒醉 最為醜

  步從容 立端正 揖深圓 拜恭敬

  勿踐閾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搖髀

  緩揭簾 勿有聲 寬轉彎 勿觸棱

  執虛器 如執盈 入虛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錯 勿畏難 勿輕略

  鬥鬧場 絕勿近 邪僻事 絕勿問

  將入門 問孰存 將上堂 聲必揚

  人問誰 對以名 吾與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須明求 倘不問 即為偷

  借人物 及時還 後有急 借不難

  信

  凡出言 信為先 詐與妄 奚可焉

  話說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語 穢汙詞 市井氣 切戒之

  見未真 勿輕言 知未的 勿輕傳

  事非宜 勿輕諾 苟輕諾 進退錯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說長 此說短 不關己 莫閑管

  見人善 即思齊 縱去遠 以漸躋

  見人惡 即內省 有則改 無加警

  唯德學 唯才藝 不如人 當自礪

  若衣服 若飲食 不如人 勿生戚

  聞過怒 聞譽樂 損友來 益友卻

  聞譽恐 聞過欣 直諒士 漸相親

  無心非 名為錯 有心非 名為惡

  過能改 歸於無 倘掩飾 增一辜

  泛 愛 眾

  凡是人 皆須愛 天同覆 地同載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輕訾

  勿諂富 勿驕貧 勿厭故 勿喜新

  人不閑 勿事攪 人不安 勿話擾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說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揚人惡 即是惡 疾之甚 禍且作

  善相勸 德皆建 過不規 道兩虧

  凡取與 貴分曉 與宜多 取宜少

  將加人 先問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報 怨欲忘 報怨短 報恩長

  待婢僕 身貴端 雖貴端 慈而寬

  勢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無言

  親 仁

  同是人 類不齊 流俗眾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諱 色不媚

  能親仁 無限好 德日進 過日少

  不親仁 無限害 小人進 百事壞

  餘 力 學 文

  不力行 但學文 長浮華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學文 任己見 昧理真

  讀書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讀此 勿慕彼 此未終 彼勿起

  寬為限 緊用功 工夫到 滯塞通

  心有疑 隨劄記 就人問 求確義

  房室清 牆壁淨 幾案潔 筆硯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處 讀看畢 還原處

  雖有急 卷束齊 有缺壞 就補之

  非聖書 屏勿視 蔽聰明 壞心志

  勿自暴 勿自棄 聖與賢 可馴致

弟子规全文讲解

  总 叙

  弟子规 圣人训

  《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

  首孝弟 次谨信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泛爱众 而亲仁

  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

  有余力 则学文

  以上都是日常生活起居必须要做到的事,做到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回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去做,不可拖延敷衍或偷懒卸责。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顺从接受,不可顶嘴强辩,使父母亲生气、伤心。

  冬则温 夏则凊

  事奉父母要用心体贴,二十四孝中,九岁的黄香,为了让父亲能安睡,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晨则省 昏则定

  每天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傍晚回家之后,要将今天生活上发生的事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父母放心。

  出必告 反必面

  出门前,须告诉父母要去哪里,回家后也要当面禀报父母,让父母安心。

  居有常 业无变

  平时生活起居要合乎常规,作息要保持规律,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担忧心疑虑。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纵然是小事,也不可以任性而为,不向父母禀告。如果因此而让父母担心,更是不孝的行为,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别人的物品虽小,也不可以私自藏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会很伤父母的心。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轻易使身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亲蒙受耻辱。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当父母亲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很容易做到的事;可是当父母亲气恼我们,或者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我们也要一样孝顺,而且还要能够自己反省检点,体会父母的心意,努力改过迁善,这种孝顺的行为才是难能可贵的。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父母亲有过错的时候,应婉转劝谏使他们改过向善,劝谏时态度要诚恳,语气要温和,并且和颜悦色。如果父母不听规劝,要耐心等待,遇到适当时机,在父母情绪好转或是高兴的时候,再加以劝谏。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气,此时即使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被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使父母一错再错,铸成大错。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父母亲生病时,子女应当尽心尽力的照顾,一旦病情沈重时,更要昼夜服侍,片刻不离开。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父母去世之后,守孝期间(古礼三年),要常常追思、感怀父母教养的恩德。自己的生活起居必须调整改变,不能贪图享受,应该戒绝酒肉。办理父母亲的丧事要哀戚合乎礼节,不可草率马虎,也不可以为了面子铺张浪费,才是真孝顺。祭拜已经去世的父母时,应真心诚意,如同生前一样恭敬。

  出则弟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当兄姊的要友爱弟妹,做弟妹的要恭敬兄姊,兄弟姊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和乐融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怨恨就无从生起。说话能够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不必要的冲突和怨恨就自然消失不会发生了。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良好的生活教育要从小培养,不论用餐、就座或行走,都应该谦虚礼让,长幼有序,让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长辈有事呼唤人,应代为传唤,如果那个人不在,应该主动去询问有什么可帮忙的,不能帮忙时则代为转告。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称呼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路上遇见长辈,应向前问好。长辈没事时,即恭敬退后站立一旁,等待长辈离去。古礼:不论骑马或乘车,路上遇见长辈均应下马或下车问候,并等到长者离去约百步之遥,才可以离开。现解:不论骑车或乘车,路上遇见长辈,若方便停车,应下车问候,并询问是否需要搭便车。若长辈要离去,则目视长辈离去约百步之遥,才可以离开,这是敬老尊贤的表现。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与长辈同处,长辈站立时,晚辈应该陪著站立,不可以自行就坐;长辈坐定以后,吩咐坐下才可以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与尊长交谈,声音要柔和适中,但回答的音量太小让人听不清楚,也是不恰当的。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有事要找尊长时,应快步向前;离去时,必须稍慢一些才合乎礼节。当长辈问话时,应当专注聆听,眼睛不可以东张西望,左顾右盼。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对待叔叔、伯伯等父执辈尊长,要如同对待自己的父亲一般孝顺恭敬。对待同族的兄长如堂兄姊、表兄姊,要如同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友爱尊敬。

  谨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每天应早起,把握光阴及时努力。若经常晚睡甚至熬夜,不但对身体不好,也影响白天正常的作息。岁月不待人,青春要珍惜,所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早晨起床后,必须先洗脸、刷牙、漱口,使精神清爽,让一天有一个好的开始。大小便后,一定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能确保健康。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要注重服装仪容的整齐清洁,戴帽子要端正,衣服扣子要扣好,袜子穿平整,鞋带应系紧以免被绊倒,一切穿著以稳重端庄为宜。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回家后衣、帽、鞋、袜都要放置定位,以免造成脏乱,要使用的时候又遍寻不著。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穿衣服需注重整洁,不必讲究昂贵、名牌、华丽。穿著应考量自己的身分及场合,更要衡量家中的经济状况,才是持家之道。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日常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不要挑食,不可以偏食,三餐常吃八分饱,避免过量,以免增加身体的负担,危害健康。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饮酒有害健康,青少年要遵守法律规定,未成年以前不可以饮酒。成年人饮酒也不要过量,喝醉时疯言疯语,丑态毕露,会惹出许多是非。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走路时步伐应当从容稳重,不慌不忙,不缓不急。站立时要端正,抬头挺胸,精神饱满,不可以弯腰驼背,垂头丧气。问候他人时,不论鞠躬或拱手都要真诚恭敬,不能敷衍了事。进门时不要踩在门槛上,站立时身体也不要歪歪斜斜的,坐的时候双脚不要向外任意伸展,更不可以随意抖动,这些都是很轻浮、傲慢的举动,有失君子风范。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进入房间时,不论揭帘子或开门,动作都要轻缓,避免发出声响。走到转角处时,应小心慢行,以免撞到墙角或物体的棱角而受伤。拿空的容器时,要像里面装满东西一样,小心谨慎以免摔碎、打破。进入无人的房间,也要像有人在一样,不可以随便。

  事勿忙 忙多错

  做事不要急急忙忙、慌慌张张,因为忙中容易出错。

  勿畏难 勿轻略

  不要畏苦怕难而犹豫退缩,也不可以草率敷衍应付了事。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凡是容易发生争吵打斗的不良场所,如赌博、色情等是非之地,要拒绝涉入,以免受到不良的影响。一些邪淫荒诞的事也要摒绝,不听、不看,不要好奇的去追问,以免污染了善良的心性。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要进入别人家之前,应先问:“有人在吗?”不要冒冒失失就跑进去。进入别人家的客厅之前,应先提高声音询问,让屋内的人知道有人来了。如果屋里的人问:“是谁呀?”应该回答我们的名字,而不是光喊:“我!我!”让人无法分辨你是谁。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借用别人的物品,一定要事先讲明请求允许,如果没有事先徵得同意,擅自取用就是偷窃的行为。借来的物品要爱惜使用,并准时归还,以后若有急用,再借就不难。

  信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於欺骗或花言巧语,更是万万不可!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说话要恰到好处,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绝对不说。立身处世应该谨言慎行,谈话内容要实事求是,所谓“词,达而已矣!”不要说花言巧语、谄言媚语、奸诈取巧、粗俗污秽的话语,街头无赖粗鄙的语气流习,都不可以沾染。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明白时,不可以任意传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不合义理的事,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允诺,到时做不到,会使自己进退两难。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讲话时口齿要清晰,咬字要清楚,慢慢讲,不要太快,更不要语意不清。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遇到有人在说三道四,听听就算了,要用智慧判断,不要轻易受别人影响。与自己无关的事不要去干涉,以免介入别人不必要的是非。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看见他人的懿德善行,要立刻想到去学习看齐,纵然目前能力相差很多,也要下定决心,逐渐赶上。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看见别人有邪思恶行,要反躬自省,检讨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缺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每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觉得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惕励、奋发图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至於外表穿著或者饮食日用不如人时,则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感叹自卑。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如果听到别人说自己的缺失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自己就欢喜,那么一些损友就会来接近你,真正的良朋益友反而逐渐疏远退却了。如果听到他人的称赞,不但没有得意忘形,反而会反躬自省,唯恐做得不够好,继续努力;当别人批评自己的缺失时,不但不生气,还能欢喜接受,那么正直诚信的人,就会渐渐喜欢来亲近你了。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无心之过称为错。若是明知故犯,有意犯错,便是罪恶。

  过能改 归於无

  倘掩饰 增一辜

  知错能改,是勇者的行为,错误自然慢慢的减少、消失。如果犯了错还刻意去掩饰,那就是错上加错,罪加一等了。

  泛爱众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只要是人,就是同类,不分族群、人种、性别、宗教信仰,皆应相亲相爱。同是天地所化育覆载的,应该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维持这个共生共荣的生命共同体。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德行高尚者,名望自然高显,大家所敬重的是他的德行,不是外表容貌。有才能的人,处理事情的能力卓越,声望自然不凡,然而人们所欣赏佩服的,是他的处事能力,而不是因为他擅于夸耀。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当你有能力可以为众人服务的时候,不要自私自利,只考虑到自己,舍不得付出。对於他人的才华,应当学习、欣赏、赞叹,而不是批评、嫉妒、毁谤。

  勿谄富 勿骄贫

  要去讨好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穷人面前骄傲自大,或者轻视他们。

  勿厌故 勿喜新

  不更不可以喜新厌旧,对於老朋友或旧事物要珍惜,对於新朋友或新事物不要贪恋。

  人不闲 勿事搅

  当别人正在忙碌的时候,不要去打扰他。

  人不安 勿话扰

  当别人心情不好或身心欠安的时候,不要闲言闲语去干扰他,增加他的烦恼与不安。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别人的缺点,不要去揭穿。别人的隐私,切忌去张扬。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赞美他人的优点或善行,就是行善。当对方听到你的称赞之后,必定会更加勉励行善。张扬他人的过失或缺点,就是行恶,如果指责批评太过分了,还会给自己招来灾祸。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朋友之间应该互相规过劝善,共同建立良好的品德修养。如果有错不能互相规劝,两个人的品德都会有缺陷。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财物的取得或给予,一定要分辨清楚明白,宁可多给别人,自己少拿一些,才能广结善缘,与人和睦相处。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要将事物加到别人身上,或要托别人做事之前,先要反问自己:“如果换成是我,我愿意吗?”如果连自己都不愿意,就要立刻停止。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受人恩惠要记得报答。别人有对不起自己的事,应该宽大为怀把它忘掉。怨恨不平的事不要记在心中太久,过去就算了。别人对我们的恩德,则要铭记在心,感恩不忘,常思报答。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对待家中的婢女与仆人,要注重自己的品行端正并以身作则。虽然品行端正很重要,但是仁慈宽大更可贵。如果仗势强逼别人服从,对方难免口服心不服。唯有以理服人,别人才会心悦诚服没有怨言。

  亲仁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同样是人,善恶邪正、心智高低却是良莠不齐。受风气流俗影响的人多,仁慈宽厚的人少。如果是真正有仁德的人,大家自然敬畏他,因为他说话公正无私没有隐瞒,又不讨好他人,所以大家自然会起敬畏之心。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能够亲近仁德的人,向他学习,是很幸运的事,因为他会使我们的德行一天比一天进步,过错也跟着一天天减少。如果不肯亲近仁人君子,就会有无穷的祸害,因为不肖的小人会趁虚来接近我们,日积月累,我们的言行思想都会受到不良的影响,甚至使整个人生走入错误的方向。

  余力学文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不能身体力行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本分,一味死读书,纵然有些知识,也只是增长自己浮华不实的习气,变成一个不切实际的人,如此读书又有何用?如果只是谨守教诲,却不肯读书学习,就容易因不明事理,而依自己的偏见行事,造成错误而不自知,这也是不对的。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如此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学问要专一、专精才能深入,不能这本书才开始读没多久,又欣羡其他的书,想看其他的书,这样永远也定不下心把一本书好好深入读通。必须把这本书读完,才能再读另外一本。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在订定读书计划的时候,不妨宽松一些,实际执行时,就要加紧用功,严格执行,不可以懈怠偷懒。日积月累功夫深了,原先窒碍不通、困顿疑惑之处,自然而然都迎刃而解了。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求学当中,心里有疑问时,应随时笔记,一有机会,就向良师益友请教,务必确实明白它的真义。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书房要整理清洁,墙壁要保持乾净。读书时,书桌上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摆放整齐不凌乱,触目所及皆是井然有条,才能静下心来读书。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古人写字使用毛笔先要磨墨,如果心不在焉,墨就会磨偏了。写出来的字如果歪歪斜斜,就表示你浮躁不安,心定不下来。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书本应该分门别类,排列整齐,放在固定的位置,阅读完毕须归还原处。虽有急事要离开,也要把书本收好再离开。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书本是智慧的结晶,有缺损就要修补,保持完整。

  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不是传述圣贤言行的著作,以及有害身心健康的不良书刊,都应该摒弃不看,以免身心受到污染、智慧遭受蒙蔽、心志变得不健康。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不要自暴自弃,也不必愤世嫉俗、怨天尤人,应该发愤向上努力学习。圣贤境界虽高,循序渐进,也是可以达到的。

弟子规「谨」

  jǐn

  zhāo qǐ zǎo yè án chí lǎo yì zhì xī cǐ shí

  朝 起 早 ,夜 眠 迟, 老 易 至 ,惜 此 时

  chén bì guàn jiān shù kǒu biàn niào huí zhé jìng shǒu

  晨 必 盥 ,兼 漱 口, 便 溺 回 ,辄 净 手

  guān bì zhèng niǔ bì jié yǔ lǚ jù jǐn qiè

  冠 必 正 ,纽 必 结, 袜 与 履, 俱 紧 切

  zhì guān fú yǒu ding luàn dùn zhì huì

  置 冠 服 ,有 定 位 ,勿 乱 顿, 致 污 秽

  yī guì jié bú guì huá shàng xún fèn xià chèng jiā

  衣 贵 洁, 不 贵 华 ,上 循 分, 下 称 家

  duì yǐn shí jiǎn zé shí shì kě guò zé

  对 饮 食 ,勿 拣 择, 食 适 可, 勿 过 则

  nián fāng shào yǐn jiǔ yǐn jiǔ zuì zuì chǒu

  年 方 少, 勿 饮 酒 ,饮 酒 醉, 最 为 丑

  bù cōng róng lì duān zhèng yī shēn yuán bài gōng jìng

  步 从 容 ,立 端 正 ,揖 深 圆, 拜 恭 敬

  jiàn yù bǒ yǐ jī jù yáo bì

  勿 践 阈 ,勿 跛 倚 ,勿 箕 踞 ,勿 摇 髀

  huǎn jiē lián yǒu shēng kuān zhuǎn chù léng

  缓 揭 帘 ,勿 有 声, 宽 转 弯 ,勿 触 棱

  zhí xū qì rú zhí yíng rù xū shì rú yǒu rén

  执 虚 器 ,如 执 盈 ,入 虚 室 ,如 有 人

  shì duō cuò nán qīng lüè

  事 勿 忙, 忙 多 错, 勿 畏 难, 勿 轻 略

  dòu nào chǎng jué jìn xié pì shì jué

  斗 闹 场, 绝 勿 近,邪 僻 事, 绝 勿 问

  jiāng rù shú cún jiāng shàng táng shēng bì yáng

  将 入 门 ,问 孰 存 ,将 上 堂 ,声 必 扬

  rén shuí duì yǐ yǔ bù fēn

  人 问 谁 ,对 以 名 ,吾 与 我 ,不 分 明

  yòng rén xū qiú tǎng bù jí tōu

  用 人 物, 须 明 求 ,倘 不 问, 即 为 偷

  jiè rén jí shí huán houyouji jiebunan

  借 人 物, 及 时 还 , 后有急,借不难

  【谨】

  前面“出则弟”已经告诉我们一些礼仪,日常礼仪应该如何。接下来“谨”,它告诉我们自身这个态度,也是属于居家生活的一些细节,我们也要特别的留意。请看第十二条: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这里就讲到人一定要珍惜光阴,我们都晓得“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上起来,可以说是精神最好,最抖擞的时段,所以一定要珍惜。曾国藩曾经告诫他的子弟,在《曾文正公嘉言集》里头,他讲:要看一个家庭有没有兴盛,就看他的子弟是不是晏起。这个晏起就是起得很晚。他们是不是会早起?早起的家庭,我们感觉这个家庭是一个有朝气、有前途的家庭。如果子弟都睡得很晚,日照三竿,这个家恐怕就是没有家教。所以,古人很重视教育子弟要爱惜时间,爱惜光阴,早上就要早早起床。

  所以这里讲“朝起早,夜眠迟”。在往昔我们可以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古者晚上很晚睡,也不像我们现在几乎到半夜凌晨还在那里读书也好,做事也好。因为毕竟环境不同。以前教育子女是这样子的,父母还没有睡的时候,为人子女的一定要等待父母都去睡了,然后他们目送父母就寝之后,把家里再打理,再看看,有没有门窗哪里没有关好,或者东西没有处理好,等检查一切没有安全顾虑之后,为人子女的再上床睡觉。早上在父母还没有起床的时候,为人子女的就已经先起来问候父母。跟我们现代的情形恰恰相反。

  此地也有人会误解,晚上很晚睡,早上又这么早起床,那不是睡眠不足吗?这里的用意就是说,我们如何先让父母安心的睡觉之后,为人子女的再跟着睡觉。因为这样,如果万一父母有什么事情发生,不要说子女都已经跑去睡觉了,不晓得。所以这里告诉我们要仔细,先把父母安顿好之后,做子女的再睡觉。此地最主要的精神所在,就是告诉我们要珍惜时光,不要睡得太久,时间很宝贵,今天过了,永远不再回来。但是有很多人不懂得珍惜,他认为每天都有今天,所以他可以为所欲为,可以睡得很晚。

  也有很多家长,每到寒暑假的时候,他就让自己的子女睡得很晚。曾经这样问过学生:在暑假的时候,睡到十点的请举手?差不多有一半,睡到九点的也有一些,睡到八点的也不少,睡到七点的没有。睡到六点的有两个小朋友,是兄妹,他们举手。我就问他们说:全班只有你们两个表现最优秀,为什么你们这么早起?这个哥哥就回答说:没办法,是因为妈妈帮我们报名办了晨泳,所以五点多就被叫醒,六点就去学晨泳。原来是如此。

  可见一般家长往往也忽略了,孩子在休假的时候,让他们睡得这么晚。我们想一想看,如果早上六点多起床,七点多吃完饭,肯定他可以做很多事情,也可以学很多的才艺,也可以看很多书。每天你能多了两三个钟头,一个暑假六十天,他所节省出来的这些时间,可以用在很多很好的地方。但是很多家长往往都忽略了,实在是相当的可惜。

  “老易至,惜此时”。这里就讲到时光匆匆,人往往回头一看,已经好几十岁了。这个时候我们想到要努力已经来不及了,有道是“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所以为人父母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我们就要记得要好好地教导他。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这一条很多人从小父母就已经教得很好。早上起来,第一件事情就是

  要盥洗梳洗,把自己打理得干干净净。刷牙漱口一定三餐都要做到,尤其晚上睡觉的时候,更要特别的一定要落实,才能保健牙齿。

  “便溺回,辄净手”,几乎每一个小朋友在学校里头,老师都有教,父母从小也会教他们。所以这一点一般小朋友都已经可以落实,而且做得很好。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从这一条,我们从字面上可以看得出来,一个人的衣冠必须要整齐。整齐,不但自己看了欢喜,别人看了也会高兴。为什么?衣冠不整的话,给人感觉就是不懂得尊重自己,同时也是不尊重对方,可以说是失礼。所以从小,为人父母的就要特别注意到孩子的仪容。我们都晓得出门之前,一定要先照照镜子,从头到脚都要检查一遍,免得出门出糗了。我们也看到有一些朋友,他因为时间非常的匆忙,出门没有再端详一下,自己的这个衣服有没有扣好?鞋子有没有穿好?甚至袜子颜色不同,他因为一时匆忙没有注意到。所以,这一条就告诉我们,从头到脚衣冠一定要整齐。

  “冠必正”,“冠”就是帽子,这里指我们戴帽子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有没有正。没有放正,戴得歪歪斜斜,可以说是轻率的感觉。所以这个“冠必正”,所指出的就是我们戴帽子要戴得整齐。

  “纽必结”,纽就是纽扣,没有纽扣的是拉链的,我们也要把它拉好。纽扣要扣紧,有时候我们纽扣松掉了,可能在半路掉了。所以,在平常的时候,我们也要检查自己的衣服,纽扣是不是有松的感觉;有松的话,应该把它缝好,免得穿出去之后不晓得掉在哪里。有时候参加重要的聚会,因为纽扣掉了而出糗了,这个都是很失礼的事情。所以平常我们对于自己的衣服、容貌要特别注意,穿戴整齐之后再出门,免得有很多状况,我们没有办法感觉到。

  过去从事教学的时候,经常看到学生家长匆匆忙忙来接小孩,有的甚至衣服穿反了,里头穿成外头,这个都是因为一时的匆忙没有注意到。偶尔,我们如果一疏忽的话,也有可能把纽扣扣颠倒了,很奇怪的出门,等到发觉自己这个窘态的时候,为时已晚。尤其女生,我们女生出门的话,应该要特别注意,如果你的拉链是在后头,出门一定要摸摸看是不是有拉起来,是不是有扣好,因为在后头我们没有办法注意到。所以在出门之前,即使晚了一分钟,我们都要仔细地看一看,有没有哪里不整齐?不但自己出糗,这个对别人也是不尊重、不礼貌。

  “袜与履”,袜就是指袜子,履就是鞋子。“俱紧切”,如果有鞋带的鞋子,应该要把它绑紧。袜子也要穿好,不能一脚高,一脚低,这样穿出去就非常没有礼貌。“切”就是要把它绑紧。“俱紧切”,“紧”要绑紧,要绑得牢。我们也看过很多人,上半身穿得非常的整齐,非常的端庄,非常的好看;可是你再仔细端详他的鞋子,你会觉得非常的不搭调。为什么?鞋子很脏。所以我们在出门之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衣冠有没有整齐,穿戴整齐了再出门。这个整齐并不是要穿得非常的华丽,而是没有失礼于别人,自己也会懂得尊重自己。

  袜子跟鞋子,我们也要督促子弟,袜子一定要穿好再穿出门。有的上面的这个口已经松掉,所以一脚高一脚低,也是很不礼貌的。平时做家长的也要懂得,也要经常注意孩子的仪容,是不是有穿戴得不整齐?如果不整齐的话,我们也要告知他,该扣的应该要扣得很好,不可以给人以邋遢的感觉。

  人的容貌是我们第一眼所见面的第一个印象。不好的容貌,不好的仪表。不好的容貌没有关系,但是你有良好的仪态,你有整齐的穿着,也会让人觉得看起来很舒服,不会失礼于别人。曾经听到朋友这样讲,他们说办公室有人穿着很不得体,就是把家里的这种很轻便的衣服穿去上班。结果很多同学、很多同事很不以为然,为什么?因为办公室是一个比较庄严的地方,我们不能为了自己方便,然后不懂得这种衣服的穿戴的重要性。所以,仪容的整齐也是一个人的威仪所表现出来的,我们要特别谨慎小心。我们再看下一条: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这里就讲到我们放置衣服的时候,一定要有固定的地方,不可以随便乱放。“勿乱顿”,这个“乱顿”就是随便摆置。“致污秽”,以至于衣服脏掉了。有很多小朋友,他即使到小学五六年级了,你要叫他自己整理自己的衣物,往往非常的困难。曾经在教学当中,也问了同学,会自己折自己的制服的,请举手?往往都没有人。可见在家庭里头,父母也疏于教导自己的子弟如何折叠自己的衣服。衣服自己会摆的,这样的小朋友也不多,大部分都还是家长替他来整理。我们想从小如果对自己的衣物他没有办法料理,自己整理;长大之后,他习惯没有养成,就很容易没有办法自己料理自己的衣物,不能做到很整齐,这样也不好。

  过去有一个朋友,我每一次看到她,她的衣服都常保如新。有一次看到她穿着一件非常好看的衣服,然后赞美她说:你今天穿的衣服很好看。她就说:这一套衣服已经十几年了!我就问她:你如何保养的。她就说到,从小的时候,母亲就教育她要如何保存自己的衣服。要把衣服,分成春、夏、秋、冬,衣服都要会自己整理,而且要会折叠,该挂好的、该收好的自己都要懂得。因为母亲从小就教她,母亲在做的时候都会叫她过来看,然后比较容易地就慢慢教她,样样她都会,会叠会折。她说即使要换洗的衣服,母亲都要求她要折好,放在篮子里头再去洗。所以她说从小因为得力于母亲的教诲,所以她的衣服都常保如新。她说也因为母亲这样教她,所以她教导她自己的小孩,喝完奶瓶,会把奶瓶放在固定的地方。即使才一岁多,她说也可以训练,也可以教导。

  同时她说,母亲从小就会注意细节,她学到母亲的真传,她也告诉儿子。她说从小儿子每一次到医院打预防针的时候,其他的宝宝都哭得很大声,但是她会跟她的儿子讲:宝宝,这个打针就是要让你快快地长高,让你身体能健康。所以乖宝宝他就不怕痛,一点点痛没有什么关系。所以她这个小孩每一次打针,他都很勇敢,一点都没有哭叫声。由此可知,从小的家庭教育,从小小的一两岁开始,做父母的千万不要错过教育他们的机会。

  一个人,他能懂得料理自己的衣物,他会节省很多的时间。为什么?因为你懂得善用时间。一换下来的衣服,你就把它叠好,把它整理好,你就不可能堆置了一大堆。堆置了一大堆,不但衣服皱皱的不好看,同时也会减低它的寿命。所以懂得整理衣物的人,他同时也应该很善于整理这个家庭,把家里会打扫得很干净。过去这一个朋友,她就是如此,她很善于在很快的时间,就把家里整理好。后来我就赞美她:这个实在很难得,得向你学习。她很客气讲,她是得力于母亲小时候的教诲。可见家庭教育何其重要!我们再看第十五条: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这一条也是前面第十四条的延伸,你能懂得整理自己的衣服之外,我们穿着更要得体。所以,这里就讲到穿着打扮不应该华丽。“贵洁”,最主要是在于整齐干净。

  “不贵华”,不重视华丽,不重视流行。为什么?因为你重视流行,你要走在时代的前端,你就要花很多钱,又要花很多心思去搭配,这些都有偏颇于奢侈跟浪费。有很多人他都会觉得衣服永远少一件。我曾经就问刚刚提到的这个朋友,我说为什么你每一次都穿得这么好看?她说母亲从小就给她一个观念,衣服你在打折的时候去买,买整套的,你穿衣服时间很短,一搭上去就是一套。你可以节省很多时间,你不用在那里搭配。只要端庄的衣服,我们一穿起来就会觉得很整齐、很好看。你再善于保养,你把它挂得好,把它挂得整齐,你穿起来不会皱皱的,你给人的感觉就是精神奕奕,非常的靓丽。

  所以衣着给人的感觉也是非常的重要。我们在出门之前也一定要看看,我们这样的穿着打扮是不是得宜。古人很重视衣着,所以才讲到“上循分,下称家”。这个上,还有下,有两个意思:如果你是长辈,你应该怎么穿?“循分”,应该按照你的年龄、按照你的地位来穿着,不可以穿得不得体。“下称家”,如果你对待晚辈,或者晚辈的穿着,我们也要注意。年纪小小的,他不能穿得太过老成,年纪大的人也不可以。我们在家里穿着,对子女也是一种教育作用。父母穿得不得体,儿子看起来会觉得父母怎么好像很邋遢一样。

  所以,在此地特别要注意的是家庭主妇,往往都会觉得在家里没有关系,随便穿无所谓。殊不知,孩子从小就看到母亲的模样。母亲在家里如果不邋遢,穿得也不是太随便的话,从小子女就会觉得母亲相当的美丽,相当的雍容,相当的端庄。如果母亲在家里也随便穿着,头发随便梳一下,或者绑一下,这样的仪容打扮也会让子女觉得在心目中的母亲是一个不好看的妈妈。所以在此,做母亲的在家里,我们要树立良好的典范,在家里的穿着也要适当,更不要疏于打扮。

  古人教导妇女要有四德,哪四德?妇德、妇容、妇言、妇功。其中就有一点叫妇容。我们对于自己的容貌要特别注意到,不要让人觉得在家里像黄脸婆一样,出门像一朵花,这样对子女的影响也很大。为什么?他们看不到母亲美的一面,这样对小孩来讲也不是很好的。

  过去在教学的时候,曾经有一个小朋友他就问到我。他说:老师,你难道都没有漂亮的衣服吗?我一时很惊讶,因为他才五岁而已,为什么会这么注重我的穿着?因为每一次上课的时候,是上书法课,我很怕我的衣服被小朋友弄脏,几乎每一堂课,固定的一堂课都穿固定的衣服,所以学生看到老师就永远是那么一套。这个学生他因为每一次看到老师都是穿一样的,我就跟他讲:老师不是没有衣服,是因为衣服经常被你们碰脏,所以才经常穿这样的衣服,是以免把好的衣服、漂亮的衣服被你们碰脏了。但是想一想,就觉得我这样是错误的,于是后来只要上课的时候,我都注意自己的仪容、自己的容貌、自己的衣着,不光要让学生觉得老师每一次有不同的衣着,也要让他觉得老师每一次都耳目一新,精神奕奕。

  所以被小朋友教了这一课之后,也特别注意到我们的仪容。非但是大人们会注意到,连小小的五岁小学生,都会注意到大人的衣着。所以身为父母的,身为师长的,我们都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仪容。尤其衣服不可以穿得太紧,或者太暴露,这些都不好,都是很失礼的。尤其女生方面,我们的穿着更应该特别的注意,适当的打扮会给人很好的印象,人家第一次见面,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穿着随便,给人感觉就不一样了。尤其在面对面试,或者参加重要的聚会的时候,我们要特别注意仪容的整齐。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这里就讲到饮食不可以挑剔。为什么?均衡的营养才有健康的身体。如果小孩从小他就会挑剔食物,孩子的发育就很难均衡。尤其现在孩子都生得很少,在家里几乎父母还没有动手,他就先吃。所以在饮食方面,在家人一起吃饭的时候,我们也要告诫自己的子女,父母还没有动手,长辈还没有用餐之前,晚辈肯定不可以动手先吃。

  除此之外,孩子挑食的习惯,更是从小就不应该让他养成。有一些习惯更差的,他会在菜肴里头翻来翻去,挑来挑去。也有很多父母,他因为疼自己的小孩,所以也会在里头专门夹他喜欢吃的,从小就特别爱他,把他喜欢吃的,在众人之前就翻挑出来给他吃,这个也是很不对的。为什么?他会看到父母这样做的话就是疼他,所以他将来如果认为这是正常的,只要你喜欢,你就可以这样挑。将来他长大到外头,就很容易有这种习惯毛病跑出来。

  所以,从小不好的习惯,做父母的一定要谨慎小心,要及时给他制止。还有吃饭的时候,饮食的时候,声音太大也不可以。除了吃饭不能吃过量,不能说他爱吃就尽量给他吃,吃了不节制,从小就胖嘟嘟的,这个也不好。“食适可,勿过则”,也就是说从小对孩子的饮食,我们也要告诫他要节制。不可以说今天饭菜好吃,就多吃;今天饭菜不好吃,不喜欢吃,他就少吃。从小养成他定时定量不挑食,这个孩子才能长得健康活泼,身体抵抗力才会增强。

  我们也看到很多营养不良的小朋友,仔细一打听,我们看他的饮食几乎非常的挑食。因为挑食,得不到均衡的营养,所以才会感觉抵抗力不足,经常生病。所以从饮食方面,为人父母的在家里,从小就要让孩子养成不挑食的习惯,饮食不过量的习惯。

  小孩往往也会跟大人一道出去应酬,看到大人饮酒,有时候做父母的,看到青少年已经十来岁了,已经念了初中、高中了,往往也会斟一点酒给他喝。这也是不好的。在这里我们看到: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如果年纪轻轻,在少年的时候,他经常饮酒。我们晓得,酒喝多了会伤身。自古以来的酒,它是一种健康的食物,它不是平常给人喝着玩的。我们看以前的酒杯,它旁边有两个耳,高高的耳,你拿起来斟着喝的话,你大口就会碰到你的脸颊。所以,古人他喝酒是为了促进血液循环,他不是饮酒作乐。

  我们晓得,现在人喝酒就不一样了!往往有牛饮的这种习惯,而酒后又经常乱性,酒后丑态百出。所以这里就告知,我们从小子弟在家里头,小小的年纪不要让他学会喝酒。大人喝酒,小孩在这个时候不宜给他喝,即使浅尝也不应该。为什么?因为喝酒很容易上瘾,上瘾之后要戒除就很难。

  我们晓得一旦有酒癖,他喜欢喝酒,就会有很多恶果。我们知道很多家庭会破碎,往往不是酒,就是色,就是赌。所以,既然酒的危害性有这么强,有这么高,做父母的不得不从小就要注意孩子的饮食状况。尤其孩子出门,可能三五成群,他们就会去所谓的酒吧。如果去这样的地方,回来之后,你闻到酒味,应该及时地制止。因为现在外面的诱惑力量太大了,一旦养成,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都知道“饮酒醉,最为丑”。我们看到酒醉之人,他的丑态是不堪入眼,同时也伤害到身体。我们说“慎于始”,年纪轻轻的时候,做家长的在这一点也要特别的小心。尤其有些父母对酒也有相当的嗜好,这个时候也要注意子女在旁的话,不应该饮酒过量,免得造成子女不良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再看第十六条: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步从容”,就是我们走路的仪态。我们的姿势除了走路以外,我们站的姿势,我们坐的姿势,都要很从容不迫的。什么叫从容不迫?就是很缓和,很端庄,很稳重。如果走路很急,很匆忙,我们晓得,这个人的性子肯定就是很急。这样的人,我们就会觉得他是没有耐性之人。长官看到你如此,他怎么可能把重任托付于你?如果在家里性子很急,一定很容易与家人冲突。在外与朋友交往,如果你个性很急,也会得罪很多人。走路、说话、站立的姿势,都让人觉得你很赶,你很匆忙,这样都是不对的。

  我们经常听到老一辈人教导我们,人,坐要有坐相,立也要有立相,走路也要有走路的这种仪容。但是我们看看今天的社会,这种教育已经很少。我们也看到有人走路,头向来就是低低的,就是往前冲。走路的神态,我们也可以感受出来,有的人走路的时候不经意,嘻嘻哈哈;有人站的时候也是很难看,坐的姿势也不好看,也不端庄。这样都给人没有礼貌、没有家教的感觉,也是不好的。

  所以,“步从容,立端正”。从小在家里,我们看到子女、子弟,家里的子弟走路不好看,我们从小就要予以纠正,坐的姿态,站立的姿态,也都要特别引导他。一个人行得正,他就立得正。如果你连站都站不好,都是歪七扭八,或者一副轻浮的感觉,轻浮的样子,这都是很不好的。所以从小养成这样的习惯,就有赖于父母好好的教诲。同时做父母的,你要树立良好的榜样,你在走路时是不是也那么赶?那么急?如果你讲话也那么赶,走路也那么赶,都是很急迫,子女肯定也会跟你一样。所以,怎样教小孩?就从自身开始先做起。自己不能以身作则,来要求自己的子女,恐怕没有办法达到教育的作用。

  我们再看“揖深圆,拜恭敬”。“揖”,古人讲“打躬作揖”,这是很恭敬的一种礼节。以前的衣服,我们知道袖子很长,所以打躬作揖怎样才标准?一定要圆,不能挤在胸口,一定是圆的。“圆”,也代表圆融,代表恭敬。我们现在不讲这样的礼节,我们是以打招呼。打招呼我们也要发自内心,不要皮笑肉不笑,从内心做出你的和颜笑容,一定会让对方感受你如此的尊敬他,跟他作礼。

  “拜恭敬”,这个意思是指如果我们参加一些聚会,有礼拜的时候,我们在行拜的这个礼节,也要特别给人有恭敬的感觉。如果我们仔细一点,从电视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首长,或者参加一些祭典的时候,我们从电视画面可以感受到怎样的拜法,他给人是恭敬的。有的人头只有低一点点;有的人他的腰很软,他就会稍微再弯一点点。有的人拜的速度很快;有的人很缓和。你会觉得他真的是很恭敬地在礼拜。所以,这里也告诉我们“拜恭敬”。

  凡是碰到祭拜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到,要用虔诚的心,拜也一定要把腰弯下去,代表我们用身体恭敬地向对方祭拜。譬如说祭拜的话,是对亡者的一种恭敬、一种礼仪、一种礼貌。我们从这样的电视上可以看得出来,我们也看过,很多人就是头轻轻地一点,很快动作就起来。虽然他没有感觉,但是我们从画面上可以感受到,好像不恭敬的样子。所以,怎样是恭敬?我们可以试验看看,腰没有弯跟有弯,速度很快跟缓和,有很大的差别。在旁人看起来,他可以看得一清二楚,你有没有恭敬,你有没有从内心发出来。

  就好像我们对长者行礼一样,像蜻蜓点水那么快,我们就晓得不是真诚的恭敬。你能缓缓地把头轻轻地缓缓地点,然后再抬起来。如果你的腰没有弯跟有弯,相差很多,从旁人眼光来看,就可以感觉出你恭敬与否。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勿”就是不可以,“践”就是践踏,“阈”就是门槛。过去我们的房子可以说大部分都是四合院,四合院里头,每一间房间一入门都有门槛,因为要关木门,所以都有高高的门槛。我们现在房子的建筑结构大不同于前,所以门槛已经很少见到了。可是在一些寺庙或者比较传统的建筑,它还是有门槛。

  以前的人,他会教育自己的子弟,碰到有门槛的地方,绝对不可以往上踏上去,然后再下来,一定是要跨过去才有礼貌。我们现在没有,如果要进房门之前,如果我们去拜访别人,当他们家里外头有一个踏垫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到我们的鞋子有没有脏掉。我们要在这个地方,这个踏垫上踏一踏再走进去,就不会让人感觉你带来了一些灰尘、脏的东西进来。所以同样,不一样的时代,但是我们同样都可以互通它的精神所在。

  什么是它的精神所在?就是要懂得礼节。也有很多人说礼节是吃人的,这完全是不正确的观念。我们与人相处都希望对方有礼貌,同理,对方也希望我们也遵守礼节,礼尚往来。所以,有节度地约束自己的行为是相当重要的。

  “勿践阈”,我们现在即使没有门槛,但是如果有机会到寺庙里头,我们也要告诫子女,在这个时候千万不可以爬上去践踏,然后再跳下来,这个都是很不礼貌的情形。

  “勿跛倚”,跛还可以读成“必”,就是两只脚不同时的站立,就是站一只脚,一只脚斜放着。我们这样两只脚不能同时着地,肯定身体会歪一边。所以,以前的人他就很重视,孩子很小就要注意自己的体态,自己的姿势。姿势不好看,不良的习惯,必须从小纠正。所以这里讲的“勿跛倚”,就是身体不能经常的歪斜,或者靠在墙壁上。你靠在墙壁与人讲话,多么没有礼貌!

  所以,我们读到这样的字眼,我们想想,我们这一生当中,这个跛倚的情形可以说经常的发生。有时候会觉得先站一只脚,一只脚休息,或者靠在墙壁舒服一些。殊不知,给人感觉是相当失礼的。

  “勿箕踞,勿摇髀”。为人父母的更是经常犯。过去曾经有一个小朋友,他很小,大概五岁多,末学就教他《弟子规》。他读到“勿箕踞,勿摇髀”的时候,他就问我,什么叫“勿摇髀”?我就跟他讲,摇髀就是坐在椅子上面,把两只脚跷起来,然后大腿一直抖动。他说原来是如此。五岁的小朋友,当他会背《弟子规》的时候,他读到这里,问我这个是什么意思?他懂了之后,有一次他回到家里,看到父亲坐在沙发上面,跷起腿来,然后就在那里抖抖抖。小朋友一进门,他看到父亲这样,他就跟他讲:杨老师说“勿摇髀”,就是说坐的时候,大腿不能这样一直摇,这样是不好看的。结果爸爸笑得很开心,马上把两条腿摆好。由此可见,小孩子在还没有受到外界环境污染的时候,我们教他什么,他完全的吸收什么。他看到父亲这种举动,他就想到《弟子规》里头教我们“勿摇髀”。

  什么叫“勿箕踞”?箕踞,就是这两条腿坐的时候是张开的,像过去的畚箕一样。畚箕,因为它的弧度是这样出去的。所以,两条腿不能坐得像畚箕一样,开开的,很难看。尤其是女生,从小做母亲的、做父母的看到子女的坐姿不良,我们要特别的注意,一定要予以纠正。不然等他习惯养成,这个姿态将来会经常出糗的。自己不晓得这种毛病习气,对于将来会有很大负面的影响。为什么?人家不喜欢你,人家看你一副轻浮的样子,谁会喜欢你?对自己来讲,也会影响自己的声誉。无论是在声誉方面,在礼仪方面,都得不到别人的敬重。所以“勿箕踞,勿摇髀”,可以说为人父母的,他不经意当中可能就会犯了。

  也有很多人,他会认为《弟子规》就是教教家里的小孩。如果有这种心态的话,那就完全错误了。因为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很多学生会向我反映,他说:我爸爸,《弟子规》里头他完全没有做到。老师在这里讲给他听,他觉得很好。回到家里,看到父母他们是这样的态度,他们就会怀疑到底爸爸的对,还是老师的对?所以,做父母的,当我们有这些习气毛病的时候,自己应该要及时的改正,不要让子女觉得父母都做不到,为什么我要这样做?这样就太可惜了。所以《弟子规》,不但子女我们要把他教好,做父母的更应该落实,这样才能以身作则好好的教育他们。我们再看

  第十七条: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我们都晓得,我们现在的建筑几乎很少有帘子,几乎都是用窗帘,没有用帘子。古时候的建筑,它往往每一间的间隔,它不是用门,可能就是用帘子。所以古人教育自己的子女,从小在掀开这个帘子的时候,要“勿有声”,不可以很大声,不可以一拨,后面刚好有人走进去,就打到后面的人。我们现在没有帘子,我们有窗帘,就要教导子女,拉窗帘的时候,不可以很粗鲁,应该要轻轻地拉。窗帘也是一种比较细致的东西,如果你用力很猛,或者拉得不好,它上面的钩环都有可能掉下来。

  这一条也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动作要细腻,不可以很粗鲁。细腻的动作就从窗帘做起。并不是只有这个帘子重要,包括其他的事情,譬如说整理家务、搬东西,我们都不可以很大声。如果你很大声,动作很大,那就表示你的行为非常的粗鄙,不用心,不专心。所以,此地只有指“缓揭帘”,不能有声音,其实其他的也都不应该出很大的声音。尤其是椅子,有些时候大人也会偷懒,拉椅子,靠近桌子一点,往往是用拉的,然后就发出很大的声音,吱吱地叫。因为图一时的方便,却没有感受到周遭可能人家在休息,可能很安静,你这样的动作就会影响到别人。所以,从“缓揭帘”开始,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该要谨慎,不应该很粗鲁,动作不应该很大;细心的人,它的声音往往微乎其微。

  “宽转弯,勿触棱”。这个也讲到走路的时候,遇到有角的地方,我们要稍微让它有空隙一点,不要距离得太近,撞到桌脚。有时候,我们也看到有人莽莽撞撞的,不是碰到椅子,就是碰到桌子,有时候难免也会撞到墙角,受伤。所以这里告诉我们,小时候我们就要学到走路要小心,做事情要轻盈,步伐不但要轻盈,做任何事情都要懂得轻盈。

  我们讲到“勿触棱”,我们都晓得这个棱角很危险。走路是如此,开车碰到棱角的地方,碰到转弯的地方,我们更要注意。如果平时我们懂得任何环境都要小心,都要注意的话,有很多灾祸都可以避免。此地只有举到“缓揭帘”,还有“宽转弯”,这里都在告诉我们,从家庭生活当中,我们就要学习动作、态度都要轻盈,不可以很粗鄙,很粗鲁,动作很大,也就是说从小就要培养仔细的心、恭敬之心。

  在《礼记》上有这样一句话,“曲礼日,毋不敬”。什么意思?就是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用恭敬心去做。恭敬心,用简单的字眼来讲就是专心,心不在焉来做任何事情,肯定都做不好,而且你会碰撞得很大声。除了“缓揭帘”跟“宽转弯”之外,我们拿东西也是要特别的注意。所以这

  章有讲: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执”就是拿的意思。我们拿空的东西,拿空的器皿,就要感觉好像我拿很满的东西。为什么?如果你没有很专心的端这个东西,有可能你不专心,撞到了,碰到了,摔破了。不就很可惜吗

  “入虚室,如有人”。到没有人的房间里头,也不可以随便。为什么不可以随便?因为那是别人的东西,也要感觉有人在。有很多人对于别人的东西,他都很随便。所以这里也在告诉我们,拿东西都要特别的谨慎小心,拿不好就碎掉。或者你端菜,母亲叫你端菜,你端不好,碎掉了。所以这种细心的行为,这种细心的精神、专注的精神,从小就要养成。在没有人的地方,也更应该要教导子女懂得尊敬别人,即使没有人看到,我们也要教他“慎独”。没有人的地方,更应该谨慎自己的内心,是不是起了偷盗之心?是不是起了不应该起的念头?随便碰别人的东西,因为这些都是很不尊重别人的态度,所以要特别的小心。今天时间已到,我们就讲到这里,再会!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我们先看“事勿忙,忙多错”。我想每一个人,他都能亲身体会到,当自己很忙的时候,就会愈来愈紧张,紧张得到最后可以说是没有头绪,所以就会错误百出。所以这一段话“事勿忙,忙多错”,就是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我们心里都要先有一个计划。什么是优先次序?我们都要明了,哪一个应该先做,哪些比较重要我们应该要先做。千万不可以等到时间非常紧迫的时候,才匆匆忙忙非常紧张地来把它完成。结果事与愿违,往往会做得不好,也很容易出差错,而且也会影响整个团体。如果是团体行动的话,你的紧张、你的忙乱都会让人家情绪整个受到影响。所以,我们做任何事情,内心一定要清清楚楚,不要事情很多就忙乱得没有头绪。

  为人父母的在家里头,教导自己的子女,我们平常也要有让他学习的机会,也就是说要找机会教育,要让他做家事,或者做家里的一些事情,请小孩也一起来参与,让他有历事炼心的这种磨炼机会。

  什么叫历事炼心?在做事情的当中,教导他如何来观看你的心。过去末学经常举办家族性的夏令营。每当暑假的时候,所有的家亲眷属,这些小朋友就会聚集在这个家里头,就会教他们。从哪里开始教起?从擦桌子,教他们怎么擦,摆碗筷怎么摆。吃饱之后,教他们怎么收拾;收拾完以后,要教导他们如何洗碗。像这一套,做父母的千万不要把孩子学习的机会全部剥夺了;也不要因为孩子的功课很多,这些学习的机会,都让他没有机会来做。你没有机会让他做事情,他就没有做事的这种经验;没有经验,一旦碰到事情很多,他就很难料理,往往都会忙成一团。别的不说,我们就光看孩子的功课。如果他没有养成“今日事,今日毕”,功课累积了很多,一旦要考试,匆匆忙忙地在那里临时抱佛脚,像这些都是平常做父母的疏于对孩子的观察。所以“事勿忙,忙多错”,做事情我们不要给人感觉就是匆匆忙忙的,因为忙乱当中很容易出差错。所以古人告诉我们“欲速不达”,做任何事情,应该从容不迫,要有充裕的时间去稍微计划,我们的事情应该怎么做,免得事到临头,挤在一起忙,乱在一堆,这个都很不好;而且个性很急的人,他愈是容易犯这种错。

  我们再往下看,“勿畏难,勿轻略”。“勿畏难”也是在说我们做事或者学习,在课业也好,或者在处理事情也好,我们要有不畏困难的这种心态。人往往都会挑好做的去做,碰到困难的大部分都会畏缩,不敢前进。也因为这种心态,所以人要超越自己的能力,往往有相当大的困难。我们也看到很多小朋友,对他的课业,尤其是理科、数学这一方面,还没有算就先投降,说:我不会,然后就把题目推到父母那里,请父母或者请哥哥姐姐教他。碰到这种情形,我通常都会先告诉学生,要先把自己怕困难的这种心去除掉。这种害怕的心理,自己先要有勇气来克服它。为什么?碰到困难的事情,我们冷静一点,头脑冷静一点,能反复再三的学习,肯定可以做好。

  曾经有一个小朋友,他的数学也不太好。大概小学四五年级,当他背到《中庸》里头的一段话,“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他读到这里的时候,他就问我是什么意思。

  我就举例跟他讲:当别人的聪明智慧比我们好很多的时候,可能他一次就会了;但是我们如果用一百次的工夫来反复地训练,自己也可以达到,也可以像他一样的行。如果人家用十次工夫就会做到,就能达到,我们如果差一点,没有关系,我们就不要怕困难,我们用一千次,说不定就可以完成。这个小朋友豁然开朗,他说:我终于明白了,我的数学为什么都考得不好?就是我很害怕它,我做得太少。我说:你很聪明,你能懂得这个意思,你就会运用;碰到任何困难,没有办法突破的地方,你能多学习,你就会了。

  所以“勿畏难”,也是我们做人处世相当重要的一种鼓励,要鼓励自己不要怕困难,要经常勉励自己,向自己挑战。果能如此,经常向自己挑战,你的才学都会慢慢地进步,更为提升。

  但是也不可以有骄慢的心态。“勿轻略”,这个“轻略”就是轻视、忽略。有很多小朋友从小父母就给他上才艺班,或者其他语言班,所以他因为已经事前学习了,每当学校再有上同样的课的时候,他往往就会比较傲慢,因为他已经都会了。这样所表现出来的就是轻慢,轻慢的态度,不能谦虚,不能谦虚就不会努力用功去学习。

  所以这里也告诉我们,对于世间的任何事情或者学业,我们不能有轻慢、有忽视的这种心态,我们都要用恭敬心求教于别人。看到别人做任何事情,我们应该要敬重他,千万不能轻视,认为别人做的事情就是比较差,就是比较不好。所以这个轻视的心态,往往很多做父母的也都会忽略掉。所以,子女从小也会向着父母学习,对于任何事情,他不在乎,不看在眼里。这些都是不好的示范,我们应该要特别的注意。接下来我们再看: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这个“斗闹场”,在过去,在古时候,有一些竞技的地方,譬如说有斗鸡的地方,斗一些小动物的地方。“闹”就是非常热闹,很繁华的地方。“绝勿近”,从小我们要告知自己的子女,这些地方为什么不要接近?因为这些地方比较容易犯罪,犯罪的地方往往都聚集在这里,它会经常发生斗殴的现象,有斗殴的情形发生,可以说是是非之地。我们看现在社会,有很多类似这样的地方,譬如说声色场所,歌厅、舞厅这一类的。这一类的场所,它有一定的年龄限制,不是那个年龄的人,肯定不可以去,那是违法的。

  如果子女经常去这种地方,我们晓得很多犯罪的地方,往往就在这里,因为这里去的人三教九流统统有,可以说出入的分子非常的复杂。自己的子弟如果经常到这种地方,为人父母的应该要谨慎小心。为什么?声色场所很容易令人堕落。很多不良的嗜好、不良的行为,可以说都是在这里所学到、所污染到的。所以为人父母不得不注意,自己小孩出入场所的这种地方,应该要好好的注意。

  我们都晓得孟母,她为了教育孟子,希望他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所以孟母有三迁。搬迁到最后一个地方,学校附近,才看到孟子每天会跟这些学生学习,所以环境非常的重要。我们在教育子女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居家环境,是不是很接近这些斗闹环境,我们也要特别注意。环境不好,很容易令人污染而不晓得。有道是“入芝兰之室,久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不闻其臭”。所以环境对一个人,可以说非常的有影响力,我们不可以不对环境重视。

  “邪僻事,绝勿问”。从小,父母如果有讲一些比较怪异孩子不应该听的话,也不应该在自己子弟面前讲这些话。所谓怪力乱神这些,或者是有涉及到妖魔鬼怪的,比较奇怪的、比较偏颇的、比较偏激的这种言论,我们都应该告诫孩子们不要接触;不仅不要接触,更不要去问它。如果孩子很好奇,我们应该跟他讲:你听了这些话,晚上会做噩梦,你睡不着,你会怕;你听了之后,半夜不敢起来上厕所,所以对你来讲都是不好的。如果孩子从小有好奇心,对不好的这种行为言论,我们都要告诫他,千万不要去了解,了解之后对他身心都有严重的污染,反而是不好的事情。

  我们看完十七条可以清楚地了解,从一个人的行为态度,还有他的内心精神方面,都已经一一的陈述出来。尤其“事勿忙,忙多错”,可以说是现代人的一种通病。我们看到现代人工作压力很重,事业非常的忙碌,所以经常忙得焦头烂额,内心也经常的惶恐不安。当我们读到这一条的时候,无论你是家长或者是社会人士,我们应该要特别的谨慎小心,我们就可以改正自己这些忙碌紧张的这种习惯。请看第十八条: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这一条也告诉我们生活礼仪,有很多孩子他曾经跟我抱怨,他说:每一次妈妈到我房间,她都不敲门。我就问他说:为什么不敲门?他说:她会偷偷进来,突击检查我有没有在看书。我就跟他说:一定你有曾经不在里头看书,看其他漫画故事,看其他课本,所以妈妈才会突击。他就跟我说:我之后就把门锁起来,让妈妈无法进来。这件事有位妈妈也跟我投诉说:我女儿一进房间就把门锁起来,不让我进去,我怎么敲门,女儿就是不让我进去。这里就产生了一个亲子当中沟通不良的现象。

  我们如果读《弟子规》,我们就晓得,不管我们到任何房间,有没有人都应该先要敲门,敲一下,轻轻叩门,叩一下,让里头的人了解外头有人。轻敲之后,里头有答话之后,我们再进去。

  所以这里就告诉我们,凡是进入房间的时候,不论任何房间,或者公家单位办公室也好,我们都要先敲门,敲门还要问里头有没有人。“问孰存”,为什么?我们晓得,如果当我们在门外看到里头,我们从外头可以看到很多双鞋子在里头,我们就晓得有很多人在里头,说不定人家在开秘密的会议。如果我们很鲁莽地门一开就进去,可能会妨害到别人。如果人家在开秘密、机密的会议,你一进来也会被误以为你是不良之人,故意来当间谍,来破坏,所以难免也有可能引来杀身之祸。

  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一定要养成习惯,不管你到什么样的房间,都要先敲门;一定要养成习惯,不论里头有没有人,一定先敲门。我们也经常在公共场所,尤其我们在洗手间的时候,往往有的人非常粗鲁,如果加上门锁坏掉,可能因为你的鲁莽,彼此就会发生很尴尬很困窘的事情。所以我们无论做长辈或者晚辈,对于子女房间,我们要入门,也应该跟子女告知一下,先轻轻地敲门,然后再进去,不要让里头的人吓一跳。尤其有时候办公室非常的静,如果这样轻轻走进去,可能人家会吓一跳。所以“将入门,问孰存”。有很多成年人都没有办法做到,所以在此我们提出来,作为父母一定要先以身作则,从家里做起。

  “将上堂,声必扬”。这里也讲到“上堂”,大厅或办公室比较大的,往往要进去之前,譬如,敲门说:我是谁,我来了;或者说:大家好,让里头的人了解有人,出声一下。“声必扬”,一定要让对方知道有人进来。譬如说我们求学的阶段,进了办公室一定说“报告”,然后才进去,让里头的老师、师长知道有学生进来,这是一种礼貌,同时也告知里头的人,知道有人将要进来。千万不可以很隐秘的这样走进去,万一人家丢了东西,我们就有可能变成嫌疑人。所以“将上堂”,要记住,一定要出声音。声音也应该要出得和缓,不可以很急,不可以很急地答应,这都是不好的。我们敲门进去之后,或者还没有进去,当别人问你:你是谁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当里头的人回答说:你是谁?我们就要完全把自己的身份表露出来。譬如说,我姓什么?名字叫什么?我是谁?我将找谁?一定要报告清楚,让对方明了。

  “吾与我,不分明”。这里是讲,如果你说“吾”,就是自己的意思,“我”也是自己的意思。“不分明”,如果你回答说:是我、我啦。“我”是谁?别人不晓得。尤其现代家庭都有电铃,我们按了电铃,对方拿起听筒一定会问:你是谁?这个时候我们应该要具名以告:我是谁,我要找谁,要让对方相信我们是谁之后,表明来意之后,他肯定就会开门。千万不可以很鲁莽,电铃拼命地按。我们按电铃也是要轻轻缓缓的,不可以很猛很用力拼命地按。有很多小朋友每一次去上课,有时候他那个电铃按得非常急,很难听,往往我都会告诫学生,按电铃也要有气质,不可以拼命一直按。我跟他们说:你按完电铃一定要停一下,让里头的人,譬如说他在房间、在客厅、在厨房,他听到以后,一定要走路过来,才能为你开门,回答你。千万不可以认为你按了人家马上就要回答,这是很不礼貌的,因为不可能每一个人他都守在电铃的旁边。

  这样告诫学生之后,学生也能遵守这样的礼貌,按了以后稍微停一下。如果停了差不多二十秒、一分钟,没有人,我们再按一下,说不定在阳台后面没听到,这个时候我们才可以再按。千万不可以很用力地很快速地这样按,非常的吵,也会吵到别人。

  “吾与我,不分明”,除了入门之外,我们在这里也附带说一下,每一次到了教师节,总会收到学生很多的卡片,问候的卡片。有很多学生以前在一起的时候,跟他很熟,现在长大了,他已经没有办法上课了,他怀念老师,就会写个卡片送给老师,顺便问候老师。可是往往他们都没有具姓,只有写名叫某某,事隔那么久,学生又那么多,做老师的实在很难想起这个人姓什么。所以“吾与我,不分明”,对方知道我自己对老师的一种礼貌,要写信问候老师,可是老师他没有办法记住那么多的学生。

  所以在此,我们也告诉所有的小朋友,所有的学生,如果五年十年以后,你还相当怀念你的老师,写信给老师,写卡片送给老师,一定要具姓跟名,把姓名完全写得清清楚楚,让老师清楚你是几年前的学生。千万不要只写名字,写名字有时候又有很多同名的学生。所以这里也附带提出来,没有具姓就“不分明”,没有办法辨别你是哪一位学生。我们再往下

  看下一句: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这里也讲到一般人的习气毛病,往往手先拿着对方的东西,说:请借我用一下。不是先问,问了人家已经同意了,再动手拿。往往都是先拿,然后再讲,这个也是非常不礼貌的。所以这里就告诫我们,当你需要跟别人借东西,要使用别人的东西,自己没有这样东西,一定要明明白白地告诉对方。“须”就是必须,一定要先让对方同意你,同意借你使用,你才可以动手去拿。

  “倘不问,即为偷”。如果你没有问,你拿了就用,就好像是小偷一样。曾经一位母亲跟我讲,她说:这个《弟子规》很好用。我就问她:何以说?她说今天她的一双女儿,老大大概小学二年级,老二大概四五岁左右,两个人吵架。妹妹就哭得很伤心,过来跟妈妈说,姐姐骂她凶她,所以她很难过,她就哭了,请妈妈替她出气。妈妈很明理,她就问小女儿说:你到底有犯了哪些错误,所以才会骂你?这个妹妹就跟妈妈说:我只不过拿了姐姐的玩具而已,姐姐就不让我玩,就骂我,就凶我。

  妈妈就跟她讲:好,我们来背《弟子规》第十八条“用人物”。然后下来就接着让她念,这个小女生说:“须明求。”妈妈说:接着呢?她就说:“倘不问。”最后一句,“即为偷”,让这个妹妹讲。结果妹妹就哭得更大声:妈妈我不愿意当小偷,我知道我错了,我不应该乘姐姐去上学的时候,我偷偷地去拿她的玩具来玩,又没有把姐姐的玩具放好。所以,当这个五岁的女生她读“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她就晓得她的行为是错误的。

  母亲看到小女生,她读到这里更为伤心,就跟妈妈讲“我不是小偷”。妈妈就安慰她:你当然不是小偷,做错事情,“过能改,归于无”。所以她就跟妹妹说:你知道你的错误,赶快去跟姐姐道歉,道歉之后,你以后不再犯,你就没有罪过了。所以,由这个小小的故事里头,我们可以晓得,我们千万不要看小小年纪她不懂,她熟透以后,自然而然就能明白其中道理。

  五岁的小女生,她读到这一条,她知道她自己的行为错误。我们做大人的更应该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我们在用别人的东西,是不是会犯这种很急躁的毛病,先拿了再说,拿了之后再向他报告,或者手上先拿着:借我一下!然后掉头就跑。我们在团体里头也经常碰到这样的人,这个都是很不尊重别人的一种态度,我们也要特别的注意到。

  另外还有一个很小的小朋友,年纪大概在小班左右。每一次我上完课,我都会请小朋友吃一点小东西,吃酸梅。这个小朋友她每到下课时候,她就自己会去拿一包,拿到我的面前,拿一颗起来,就说:老师,我可不可以吃?因为以前都是我请他们,有时候我很忙,这个小朋友会按捺不住,她知道酸梅放在哪里,所以她就自己去拿。拿了之后,到我面前,我就跟她说:《弟子规》里头,有一句话说,没有经过同意,你拿了就好像是小偷一样。她就说:对不起,我错了。

  我就跟她说:凡是你要吃东西,吃老师的东西,虽然每一次上课你们都可以吃,但是首先一定要先问老师,我可不可以吃,在家里也一样。我就跟这个小朋友讲:在家里,你要吃任何的东西,你也要问妈妈或者爸爸,我可不可以吃?而且吃的时候要从长辈先请,请到最后你自己才吃。这位小朋友经过我这样一次教诲之后,每一次她就先来问,她会说:老师下课了,请问我可不可以吃酸梅?我就说:可以。她去拿了一包酸梅来以后,就拿一颗先送我,先请我吃。吃了以后,我已经有交代,如果有看到其他家长,一定要称呼什么妈妈好,请吃,到最后自己再吃,果然她也是如此。过了不久之后,这个小朋友的母亲告诉我说:我女儿最近特别有礼貌。我说:为什么?最近她一反常态,就是吃东西的时候,都会先请家人吃,大家都吃了以后,自己才吃,这个《弟子规》的功效还真不小!

  所以我们听到以上这两则,我们在家里头,的的确确应当告诫我们的子女,随时随地无处不是教他的时候。《弟子规》里头的所有这些规范,可以说普遍运用得很广,就看贤明的家长,你如何来教导。我们再看下一条:

  【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上一条说你要用别人的东西,一定要明白地告知对方,让对方同意之后才可以拿去使用。此地讲你借人家的东西,“及时还”。“及时”就是有时间性,譬如你跟人家讲:我借完之后,我马上还。你就要记住,马上。你如果说:我跟你借三天、借一个礼拜,一定要在三天或者一个礼拜之内,要还给人家。不可以借了然后就忘记了,千万不可以。人最怕没有信用,你没有信用以后,你以后还想再借,因为你的信用不好,人家就不会借你,你再借就有困难。反之,就是这里讲的“后有急,借不难”。

  所以这里也告诉我们,凡是借人家物品,一定要及时还人家,在一定时间内要还给别人。千万不要让人来催缴,他说:你欠我的东西,还没有还给我。这都是很不好的,更不可以借了然后就忘了,这更是要不得的。“后有急,借不难”,所以这里很明显地告诉我们,借人家物品,千万要记得一定要有信用;没有信用的话,将来要再借就非常困难了。

  尤其成年人借钱这一方面,可以说很多人最忌讳也最怕,借了以后就不闻不问,就好像假装没有这一件事情。所以有很多人,他的声名为什么会败坏,就是借了以后很皮,就好像完全不当一回事,这不但非常没有礼貌,而且也相当不应该。

《弟子规》全文讲解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所作。他祖籍山西,是清初著名的学者、教育家。这部论典最初叫《训蒙文》,后经贾有仁先生修订,改名为《弟子规》,一直流传至今,对人类文明起了很大作用。

  释题:弟子规

  所谓“弟子”,狭义是指父母的孩子、老师的学生。广义来讲,所有的人均可称为弟子,我们佛教徒是三宝弟子、上师的弟子,非佛教徒则是老师的弟子,人人都应活到老、学到老,所以永远是“弟子”。而弟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就叫做“规”。因此,不管大人还是小孩,要想做一个合格的弟子,就应当学习这部论典。

  总 叙

  “总叙”,相当于佛教论典中的立誓句。在下面两偈中,可以涵摄整部论典的内容。

  学《弟子规》其实很简单,它只有九十个颂词,三字一句、两句一韵,读起来特别顺口,所以我要求智悲学校的学生早上读诵。对小孩子而言,可能有些内容懂,有些不一定懂,但只要慢慢记在心中,长大后这些道理就会随口而出,很容易运用于日常生活中。不管佛教理论还是世间格言,只要用得上,对自己心行起到断恶修善的作用,就是善法。心善则善、心恶则恶,所以,本论也是诸佛菩萨的一种加持。

  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弟子规,圣人训”:《弟子规》这部论典是圣人的教诲。所谓“圣人”,狭义上指儒教的创始者——孔老夫子;广义上,所有的古德圣贤、高僧大德皆可包括其中。

弟子规全文及解读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易解: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君子闻过则喜,小人闻过则怒。)

弟子规

  zǒng xù

  dìzǐguī shèngrénxùn shǒuxiàotì cìjǐnxìn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fànàizhòng érqīnrén yǒuyúlì zéxué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易解: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rù zé xiào

  【入 则 孝】

  fùū yìngǎn fùìng xíngǎn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fùào xūjìngtīng fùé xūshùnchéng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dōngzé xiàzéqìng chénzéxǐng hūnzédìng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chūbìgào fǎnbìàn jūyǒucháng yèàn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shìsuīxiǎo àn gǒushàn zǐdàokuī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īxiǎo īcáng gǒusīcáng qīnxīnshāng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qīnsuǒhào lìù qīnsuǒ jǐnù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shēnyǒushāng yíqīnyōu déyǒushāng yíqīnxiū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qīnài xiàohénán qīnzēng xiàofāngxián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qīnyǒuguò jiànshǐgēng yíè róuēng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jiànbúrù yuèfùjiàn hàoqìsuí tààn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qīnyǒují yàoxiāncháng zhòuyèshì bùlíchuáng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sāngsānnián chángbēiyè jūchùbiàn jiǔròujué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sāngjìnlǐ jìjìnchéng shìsǐzhě rúshìshēng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君子闻过则喜,小人闻过则怒。)

  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二十四孝的黄香(香九龄),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实在值得我们学习。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那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平时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包含自己的坏习惯)。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曾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亲蒙受耻辱。当父母亲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很容易的事;当父母亲不喜欢我们,或者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我们一样孝顺,而且还能够自己反省检点,体会父母的心意,努力改过并且做得更好,这种孝顺的行为最是难能可贵。

  父母亲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态度要诚恳,声音必须柔和,并且和颜悦色,(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如果父母不听规劝,要耐心等待,一有适当时机,例如父母情绪好转或是高兴的时候,再继续劝导;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气,此时我们虽难过得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使父母一错再错,铸成大错。

  chū zé tì

  【出 则 弟】

  xiōngdàoyǒu dìdàogōng xiōngdì xiàozàizhōng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cáiīng yuànhéshēng yányǔrěn fènzì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huòyǐnshí huòzuòzǒu zhǎngzhěxiān yòuzhěhòu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zhǎnghūrén jídàijiào rénbùzài jǐjídào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已即到

  chēngzūnzhǎng ū duìzūnzhǎng ànnéng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lùyùzhǎng jíqūyī zhǎngán tuìgōnglì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qíxià chéngxiàjū guòyóudài bǎibùyú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zhǎngzhělì yòuò zhǎngzhězuò ǎizuò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zūnzhǎngqián shēngyàodī dībù quèfēiyí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jìnbìqū tuìbìchí ǐduì shìí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shìzhūfù rúshìfù shìzhūxiōng rúshìxiōng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出则弟,说的是家中兄弟相处之道,以及如何和长辈在一起的规矩。在这些规范中,训练小孩谦恭有礼,懂得尊重别人,自然容易融入团体,为大家所接纳。当哥哥姐姐的要能友爱弟妹,做弟妹的应做到 恭敬兄姐,这样兄弟姐妹就能和睦而减少冲突,父母心中就快乐。在这和睦当中就存在孝道。

  把身外所用的钱财物品看轻点,少计较,兄弟之间就不会产生怨恨;讲话时不要太冲动,伤感情的话要能忍住不说,那么不必要的冲突怨恨就会消失无踪。

  日常饮食起居中,有人认为孩子还小,和长辈相处在一起,不要太过要求他们,长大自然就适应了,甚至对孩子宠爱有加,把好吃好用的先给小孩享用,以致小孩认为这样是理所当然的,不知道要礼让长辈,因而误导孩子养成坏的习惯。而《弟子规》却指导我们,不要因为大人的宠爱而忽略了应从小培养礼让的美德,不管是吃东西或喝饮料,要请长辈先用;如果和长辈坐在一起,要请长辈先坐;如果和长辈走在一起,应让长辈先走。

  长辈呼叫人时,自己听见了,要替长辈去传唤,如果所叫的人不在时,自己应当回来报告长辈,更能进一步请问长辈,有没有需要帮忙的事情。

  称呼长辈时,不可以直呼长辈的名字,那是不礼貌的行为;在长辈面前,不要表现自己很有才能,藐视长辈。

  走路时遇见长辈,要赶紧走上前去行礼问候,如果长辈没和我们说话时,就先退在一旁恭恭敬敬的站着,让长辈先走过去。如果自己是骑马的,遇到长辈就应该下马,如果乘坐车辆就应该下车,让长辈先过去,等待大约离我们百步的距离以后,自己才上马或上车。

  如果长辈还站着,年幼的我们不应先坐下来,如果长辈坐着,允许我们坐下时才可以坐下。在长辈面前讲话,声音要低,但是回答的声音,低到听不清楚,那也不适当,要和颜悦色,声音要柔和清楚才好。进见长辈时走路要快点,动作表现得很礼节,等到告退时,要慢慢退出。长辈问话时,要站起回答,眼神注视长辈,不要左右移动。

  对待叔叔伯伯,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恭敬,对待同族兄长,要像对待自己的胞兄一样友爱。

  jǐn

  【谨】

  zhāoqǐzǎo yèánchí lǎoyìzhì xīcǐshí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chénbìguàn jiānshùkǒu biànniàohuí zhéjìngshǒu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guānbìzhèng niǔbìjié ǔlǚ jùjǐnqiè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zhìguānfú yǒudìng àndùn zhìì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yīguìjié búguìhuá shàngxúnfèn xiàchènjiā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duìyǐnshí ǎnzé shíshìkě òzé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niánfāngshào ǐnjiǔ yǐnjiǔzuì zuìǒu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bùcōngróng lìduānzhèng yīshēnyuán bàigōngjìng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ànyù ǒyǐ ījù áob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huǎnjiēlián ǒushēng kuānzhuǎn ùléng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zhíxūqì rúzhíyíng rùxūshì rúyǒurén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shìáng ōcuò èinán īnglüè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dòunàochǎng juéìn xiépìshì juéèn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jiāngrù úcúnjiāngshàngtáng shēngbìyáng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réní duìyǐ ǔ bùfēn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yòngrén xūú tǎngbù jíōu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jièrén jíshíhuán hòuyǒují jièbùnán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为人子,早上要尽量早起,晚上要晚点睡觉,因为人生的岁月很有限,光阴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转眼就是老年人了,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宝贵的时光。

  每天早上起床必须先洗脸,然后刷牙濑口,解完大小便以后把手洗干净,这样才是讲究卫生的好孩子。

  出门帽子要戴端正,穿衣服要把纽扣纽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得贴切,鞋带要系紧,这样全身仪容才整齐。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不要随手乱丢乱放以免弄皱弄脏。穿衣服注重的是整齐清洁,不在衣服的昂贵华丽,而且要依照自己的身份穿着,也要配合家庭的经济状况。

  对于食物不要挑剔偏食,而且要吃适当的份量,不要吃过量。我们年纪还小尚未成年,更不该尝试喝酒,因为喝醉了丑态百出,最容易表现出不当的言行。

  走路时脚步要从容不迫,站立的姿势要端正。注意行礼时要把身子深深地躬下,跪拜时要恭敬尊重。

  进门时不要踩到门槛,站立时要避免身子歪曲斜倚,坐着时不要双脚展开簸箕,或者是虎琚的样子,也不要抖脚或摇臀,这样才能表现优雅怡人的姿态。

  进门的时候慢慢的揭开帘子,尽量不发出声响,走路转弯时与棱角要远一点,保持较宽的距离,才不会碰到棱角伤了身体;拿空的器具要像拿盛满的一样小心,进到没人的屋子里,要像进到有人的屋子里一样。

  做事不要匆匆忙忙,匆忙就容易出错,遇到该办的事情不要怕困难,而犹豫退缩,也不要轻率随便而敷衍了事。容易发生打斗的场所,我们不要靠近逗留;对于邪恶怪僻的事情,不必好奇的去追问。

  将要入门之前先问一下:“有人在吗”?将要走进厅堂时,先放大音量要让厅堂里的人知道 ;假使有人请问:“你是谁”,回答时要说出自己的名字,如果只说“吾”或是“我”,对方就听不清楚到底是谁。我们要使用别人的物品,必须事前对人讲清楚,如果没有得到允许就拿来用,那就相当于偷窃的行为。借用他人的物品用完了要立刻归还,以后遇到急用再向人借时,就不会有太多的困难。这些平常语言行为的要则,让我们即知即行,掌握自己 ,使处事更有效率,待人更为和谐,创造一个身心调和的环境。如果我们一时做不到也不必气馁,只要能清楚的辨别方向,认同圣贤的教化,肯用功夫慢慢的琢磨,就像璞石也能慢慢地呈现出美玉来。

  xìn

  【信】

  fánchūyán xìnān zhàyǔ xīkěyān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huàshuōduō bùrúshǎo íshì ìngqiǎo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jiānqiǎoyǔ huìí shìjǐngqì qièjièzhī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jiànēn īngyán zhīì īngchuán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shìfēiyí īngnuò gǒuqīngnuò jìntuìcuò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fándàozì zhòngqiěshū íjí óhū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bǐshuōcháng cǐshuōduǎn bùguānjǐ ánguǎn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jiànrénshàn jísīqí zòngqùyuǎn yǐjiànjī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jiànrénè jínèixǐng yǒuzégǎi ājǐng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éxué áiyì bùrúrén dāngzìlì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ruòyīfú ruòyǐnshí bùrúrén ēngqī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ònù ùlè sǔnyǒulái yìyǒuquè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ùkǒng òxīn zhíliàngshì jiànxiāngqīn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īnfēi éicuò yǒuxīnfēi éiè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guònénggǎi guīyú tǎngyǎnshì zēngyìgū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凡是开口说话,首先要讲究信用,欺诈不实的言语,在社会上可以永远行得通吗?话说得多不如说的少 ,凡事实实在在,不要讲些不合实际的花言巧语,另外,奸邪巧辩的言语,脏不雅的词句及无赖之徒通俗的口气,都要切实戒除掉。

  还未看到事情的真相 ,不轻易发表意见,对于事情了解的不够清楚,不轻易传播出去,觉得事情不恰当,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答应就会使自己进退两难。谈吐说话要稳重而且舒畅,不要说得太快太急,或者说得字句模糊不清,让人听得不清楚或会错意。遇到别人谈论别人的是非好坏时,如果与已无关就不要多管闲事。

  看见他人的优点行为 ,心中就升起向他看齐的好念头,虽然目前还差得很远,只要肯努力就能渐渐赶上。不论大善或小善,都要有思齐的信心和励行的勇气,小善切戒轻呼不做,而行大善的机会来了也要及时把握,尽心尽力勉强而之。

  看见他人犯了罪恶的时候 ,心里先反省自己,如果也犯同样的过错,就立刻改掉,如果没有就更加警觉不犯同样的过错。

  当道德学问和才艺不如他人时 ,应该自我督促努力赶上,至于穿的衣服和吃的饮食不如他人时,可以不用担心、郁闷。

  听见 别人说我的过错就生气,称赞我就高兴,这样不好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真诚有益的朋友就不敢和我们在一起。如果听到别人称赞我先自我反省,生怕自己没有这些优点,只是空有虚名;当听到别人批评我的过错时,心里却欢喜接受,那么正直诚实的人就越喜欢和我们亲近。

  不是有心故意做错的 ,称为过错;若是明知故犯的,便是罪恶。不小心犯了过错,能勇于改正就会越改越少,渐归于无过,如果故意掩盖过错,那反而又增加一项掩饰的罪过了。

  fàn ài zhòng

  【泛 爱 众】

  fánshìrén jiēxūài tiāntóngfù dìtóngzài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xìnggāozhě ìgāo rénsuǒzhòng fēiāo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cáidàzhě ìdà rénsuǒfú fēiyándà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yǐyǒunéng ìsī rénsuǒnéng īngzī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ǎnfù āopín àngù ǐxīn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rénbùxián ìjiǎo rénbùān àrǎo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rényǒuduǎn qièē rényǒusī qièō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dàorénshàn jíshìshàn rénzhīzhī yùsīǎn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yángrénè jìshìè jízhīshèn huòqiězuò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shànxiāngquàn déjiējiàn guòbùguī dàoliǎngkuī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fánqǔyǔ guìfēnxiǎo yǔyíduō qǔyíshǎo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jiāngjiārén xiānǐ jǐbúyù jísùyǐ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ēnyùbào yuànyù bàoyuànduǎn bàoēncháng

  恩欲报 怨欲忘 抱怨短 报恩长

  dàibìpú shēnguìduān suīguìduān cíérkuān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shìfúrén xīnbùrán lǐfúrén fāngán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对于大众有关怀爱护的心,如同苍天与大地,绝对没有私心,不论好人、坏人、聪明、愚笨、宝贵、贫贱、种族国界都一样给予保护和承载,纯是一片仁慈之心,不为名利毫无虚假。正是“天同覆,地同载”的大同境界。

  泛爱众的人人君子,他的心中有人我一体的观念,所以肯放下滔滔私心,关怀大众,我们若处处学着仁厚待人,在德行上改过修养,守住人的品格,并深入学习各项才艺,相信也能做出一份番利益大众的事业。

  品行高尚的人,名声自然高,人们所敬重的是德行,并不是论外貌是否出众;才能大的人声望自然大,人们所信服的是真才,并不是只会发表言论。

  自己有能力做的事情,不要自私保守;看到别人有才华,应该多加赞美肯定,不要因为嫉妒而贬低别人。

  对富有的人态度不谄媚求荣;对贫穷的人不表现出骄傲自大的样子,不厌恶不嫌弃亲戚老友,也不一味喜爱新人新朋友。至圣先师孔子教导我们,贫穷的人除了不谄媚迎合外,能够在道德上自得其乐更好,富有的人不但不以骄傲的心态妨碍他人 ,更要爱好礼节,恭敬大众。贫和富只是生活方式不同而已,都要学习礼节充实各项才能,发挥人我一体的仁心,才能营造一个“贫而乐,富而好礼”的幸福社会。

  他人有事,忙得没有空暇,就不要找事搅乱他;对方身心很不安定,我们就不再用闲言碎语干扰他。别人的短处绝对不要揭露出来,别人有秘密不想让人知道,我们就不要说出来。

  赞美别人的善行,就等于是自己行善,因为对方知道了,就会更加勉励行善;宣扬别人的过恶,就等于自己作恶,如果过分的憎恶,就会招来灾祸。行善能相互劝勉,彼此都能建立良好的德行,有了过错而不相互规劝,相方都会在品行上留下缺陷 。

  和人有财物上的往来,应当分辨清楚不可含糊。或者,财物只与他人应该慷慨多布施;取用别人的财物就应少取一些;有事要托人做或有话要和人说,先问一问自己是不是喜欢,如果自己不喜欢就应立刻停止。

  他人对我有恩惠,应时时想回报他;不小心和人结了怨仇,应求他人谅解,及早忘掉仇恨,报怨之心停留的时间越短越好,但是报答恩情的心意却要长存不忘,对待家中的待婢和仆人,本身行为要注重端正庄重不可轻浮随便,若能进一步做到仁慈、宽厚,那就更完美了。权势可以获使人服从,虽然表面上不敢反抗,心中却不以为然。唯有以道理感化对方,才能让人心悦诚服而没有怨言。

  虽然现在也很少有人用婢仆,但是上下尊卑的关系仍然处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学 习仁德 君子的泛爱众 ,多为大众着想,共同营造一个相互关怀、相互体谅的温馨社会。

  qīn rén

  【亲 仁】

  tóngshìrén lèibùqí liúsúzhòng rénzhěxī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guǒrénzhě rénduō yánbúhuì sèbú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néngqīnrén ànhǎo dérìjìn guòrìshǎo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bùqīnrén ànhài xiǎorénjìn bǎishìhuài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yú lì xué

  【 余 力 学 文】

  búlìxíng dànxué zhǎngfúhuá chénghérén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dànlìxíng bùxué rènjǐjiàn ǐzhēn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dúshūfǎ yǒusāndào xīnyǎnkǒu xìnjiēyào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fāngdúcǐ ùbǐ cǐōng bǐǐ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kuānàn jǐnyònggōng gōngfūdào zhìsètōng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xīnyǒuyí suízhájì jiùrén qiúquèyì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fángshìqīng qiángbìjìng jīànjié bǐyànzhèng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ópiān xīnbùduān zìbújìng xīnxiānbìng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lièdiǎnjí yǒudìngchù dúkànbì huányuánchù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suīyǒují juànshùqí yǒuquēhuài jiùbǔzhī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fēishèngshū bǐngì bìcōng huàixīnzhì

  非圣书 屏勿视 敝聪明 坏心志

  ìbào ìqì shèngyǔxián kěxúnzhì

  勿自暴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对于孝、弟、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应该努力实行的本分,却不肯力行,只在学问上研究探索,这样最容易养成虚幻浮华的习性,怎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呢?相对的,如果只重力行,对于学问却不肯研究,就容易执著自己的看法,而无法契合真理,这也不是我们所应有的态度。

  今日普遍流行诋毁圣贤的风气,怀疑古人,藐视伦常大道。尤其是基本的孝道 ,近几年来,更被视为隘板落伍,大家虽有心改革社会乱象,也动用大批的人力物力倡导,终因伦常观念被大家忘失太久了,使得社会秩序无法整顿起来。孔子曾指出:“立志、自立、立仁的君子要广博的研究各种学问,然后用礼节来约束言行,这样一个具有知识和礼节的君子,他的言行就不至于太离谱了。”《弟子规》把礼的内容 具体化,只要循着《弟子规》来实践,兼学各种经典和生活知识,就能拥有高远的智慧和实践的勇气,智勇双全的人,必然不会偏离正道,正道就是直路,很快便能到达目标。

  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都要实实在在的做到 。读书时正在读这一段,就不要想到别段,这段还未读完读通,不要因为没有兴趣,失去了好奇心,就跳到另一段,而东翻西阅,不肯定下心来,按部就班的读完。读书时要有规范,读一本书或一门功课,要有比较宽裕的期限,但是不能因为时间有多余,就等期限快到了才开始读,一急之下反而耽误事情,所以一规化好就要赶紧用功。

  遇到滞塞难通的地方,更要专心研究,只要功夫到了,自然就能通达了解,这正是所谓书读千遍 ,其意自现。有疑问的地方,经反复思考,还不能了解的话,就用笔把问题记下来,向有关的师长请教,一定要得到正确的答案才可放过。

  书房要整理得简单清洁,四周墙壁保持干净,书桌清洁干净,所用的笔和砚台要摆放端正 ,在砚台上磨墨,如果墨条磨扁了,就是存心不端正,写字若随便不公正,就是心里先有了病,排列经典图书,要安放在固定的地方,读完以后立刻归还原处,即使发生紧急的事也要先收拾整齐以后才能离开。遇到书本有残缺损坏时,应立刻补好保持完整,你爱书,书爱你,自有一份恭敬在其中,一份恭敬就有一份收获,十分恭敬就有十分收获。

  如果不是传输圣贤道理的书籍,一概摒除一旁不要理它,因为书里面不正当的事理会蒙蔽我们 的聪明智慧,会败坏我们纯正的志向。

  不要自以为是而狂妄自大,也不要自甘堕落而放弃自己,圣贤的境界的虽高 ,但只要按部就班,循序渐进,人人都可到达。处在蒙昧年幼之时,若采要正正当当的教材,配合优良的环境,来培养学习,就能造就圣贤。《弟子规》所讲的道理,正是圣人的训诲,从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亲仁及余力学文着手,在日常生活中的伦常做起,经家庭扩及到学校、社会,最能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所以这本书应该认真的反复读诵,深入内心,当成个人反省的镜子至行为的指针。

弟子规

  家庭安定,国与兴邦。一个家庭的组成一定要建立在伦理道德的基础上的,而人伦关系中首正夫妇。夫妻之间不和谐,会致使婚姻的破裂,而离婚率的攀升,直接影响着下一代的教育,从而带动犯罪率。当犯罪率高时,再有钱、有地位,也不会有安全感,社会治安不好,源自于家庭,婚姻不好源自于没有学孝道。

  《孝经》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德行的根本,孝没做到,恩义、道义的人生态度就没法形成,就会长利害。《孝经》又曰: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就是说不爱自己的父母,而爱护他人,是违背德行的事。因此,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社会是个大染缸。不学好的,一定会学坏的。那么,我们身为父母,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什么好的给我们的孩子呢

  让孩子从小接受圣贤的教诲。《中庸》里面讲,物之终也。至诚可以感通,真诚的言语和行为,不会因为时空而改变他的影响。正如孔老夫子、范仲淹的精神,永远垂范后代。因此,孩子从小知道用真诚、用爱心经营他的人生,从小有人生格局、有智慧,就会减少摸索,相信他会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人生。

  无论是一个教育者,还是身为父母,教育最重要的就是以身作则,也就是当孩子的好榜样。正所谓,学为人师,行为示范。

  《大学》里有句教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就是修养自己的德行和行为。而学问则贵在力行,学一句,做一句,让孩子从小深刻感受父母的言传身教,从小在圣贤文化的熏陶中成长,从小就懂得了培福、积福,为社会造福。有一颗为人着想的心,那他的福分将会伴随一生。

《弟子规千字文》全文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出则弟】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妻低,低不闻,却非宜。近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谨】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象。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嘉,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信】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泛爱众】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扬人恶,既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亲仁】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余力学文】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国培个人研修计划

发展对象培训小结1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