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首红色经典老歌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读《100个红色经典故事》有感

  这个星期,我读了一本名叫《100个红色经典故事》的书,这本书讲述了在建立新中国之前的战乱时期,许多烈士为了建立新中国和抗击敌人。在敌人枪口下宁死不屈、大义凛然的面对死亡。这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我的脑中拂过,它们告诉了我许许多多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它们让我一生受益不尽。

  这本书让我知道了这样的知识。中国近100年的历史,正是这样的时段。从帝国制,走向共和,高扬“民主与科学”的大旗,直到革命风暴卷席全国,再到近30年的改革开放大潮,中华民族经历了一次次的风雨洗礼,一次次的浴火重生。其中一定不乏生死存亡的春秋,困难之期。而正是这惊涛风浪、艰难险阻,铸就了中国人民的钢铁般骨气,就造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在身堵枪口的黄继光、放牛的王二小、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狼牙三五壮士,在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等英雄身上看到了多么强烈耀眼的民族精神,多么可贵鲜红的爱国主义。

  这本故事书让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生命是十分珍贵的!可是,最可贵的生命莫过于为了自己的祖国和人民而牺牲生命了。

  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向烈士们学习!

100首红色经典老歌

读《红色经典传奇100例》有感

  当我正在细细品读《红色经典传奇100例》时,仿佛自己也在那惊险而又动魄的那一刻。

  这本书让那个我了解了谁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

  那就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义者,他们就是李大钊和陈独秀。

  1920年1月中旬,在北京通往天津的土路上,一辆马车里坐着两名乘客,这两名乘客分别就是中国共产党创始时期两位重要人物,分别是李大钊和陈独秀。当时本人们成为“北里南陈,两大星辰”。

  在车上的李大钊一面赶车,一面与陈独秀商议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大问题。说着说着李大钊和陈独秀就说起党的名称了,最终李大钊非常坚定的说:“叫共产党”。

  接着,他们两有深入的讨论了共产党的性质、任务,包括怎样联系行动。就这样他们在马车中留下了“南陈业李,相约建党”的一段历史佳话。

  在这本《红色经典传奇一百例》中,最让我惊心动魄的是,在红军长征飞夺泸定桥的那一刻。

  1938年5月,红军在长征途中被水流湍急的大渡河拦住了去路。前有堵截,后有追兵,数万大军无法靠渡口的几只小渡河,所以必须火速夺下敌人重兵把守的唯一一座铁索桥——泸定河。

  28日一早,红四军团接到上级命:“28日夺下泸定桥!”那时间只剩下靠短暂的20多个小时了,于此同时,敌人也正在赶往泸定桥捉拿红军。

  经过整夜的急行军,在第二天早晨6点,红军及时赶到了泸定桥,占领了西桥头。

  可是,泸定桥上只有一条悬挂着的铁索桥板已被敌人抽走了。虽然这个“绊脚石”阻挡了红军逃难的去路,但是这也不能阻挡勇士们的夺桥的决心!22位突击英雄手持***或短枪,背挂马刀,腰缠12颗手**,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交战。

  经过两个小时的战,红军终于占领了泸定城,牢牢地控制了泸定桥。

  这不仅是红军长征中一次最精彩最惊心动魄的军事行动,更是一场令人难以想象的惊险途斗。

  读完这“飞夺泸定桥”的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了毛泽东1935年10月写的《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锁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读了《红色经典传奇100例》后,我深刻明白了:革命先烈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类解放,赴汤蹈火,视死如归,不因任何困难而退缩。所以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无论周围的环境有多苦,要用自己的智慧、意志力向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奋斗前进!

主题征文读《红色经典100例》后感

  我记得,在这本书里,有一篇是《李家庄的变迁》。小说描写李家庄激烈尖锐的阶级大搏斗。主人公铁锁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人物形象。他是李家庄的外来户,一个勤劳、忠厚、憨直的贫苦农民。他安分过日,却遭到地主李如珍、小喜、春喜等人的欺压迫害,以致破产,为养家糊口去太原做工,又受到军阀欺凌。在共产党员小常的帮助下,他提高了觉悟,团结群众,与地主展开正面斗争,并在斗争中逐渐成长,后来参加了八路军,走向了武装斗争的道路。通过铁锁的个人生活的线索寓于整个李家庄的变化之中,将抗日战争作为大背景,叙述了农民与地主的斗争取得的阶段性的胜利。

  铁锁不怕困难,勇敢坚强。看到这里,我不禁羞愧不已。

  记得,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查沆瀣一气和饕餮之徒”怎么写。我并不在意,不愿意伸手查字典。敷衍一下,反正老师总不能一个字一个字的检查吧!我怀着侥幸的心里,躲在被窝里呼噜大睡。第二天早晨,我跟往常一样,只不过有点担心。我下了公交车,走进学校,像是来到了人间地狱。铃声响了,老师走进来。我心里忐忑不安,估计老师又要点人写字了,上天保佑,别点到我呀,我上下八百辈子没干过什么坏事呀!祈祷,保佑,保佑。老师拿起了四根粉笔,说道:“徐‘胖’,徐‘瘦’,徐‘不胖不瘦’,徐‘不写’,上来。”说罢,便递给每人一支粉笔。“其他人在书上写。”我忐忑的心终于暂时的平静下来了。哈哈,幸亏老天眷顾我,这些人估计欠了老天的债,老天不保佑他们,嘻嘻。我幸灾乐祸。老师说:“沆瀣一气。”哇,怎么写啊。这个没听过啊。谁来帮帮我啊。可我没想多久,另外一个词把全班都难倒了。“饕餮之徒”。这些惨了,都不会写啊。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我埋怨老师,哼。这么难的词,谁会写啊。要是谁借我看一下就好了。真的很难啊。当老师说这是家庭作业的时候,我才想起。是我粗心大意,就是懒惰呀!后悔极了,我惭愧万分,恨不得挖个洞把自己藏起来。

  和铁锁比起来,我们是在想相差太远。人家遇到困难还勇往直前;而我呢,一遇到困难就知难而退。真是不应该呀!

  铁锁不怕困难,勇敢坚强,是我们今后学习的目标。

读《100个红色经典故事》有感

  今年的国庆长假我过的非常有意义,因为老师给我们推荐一本好书名叫《100个红色经典故事》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在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

  他们为了国家的独立,国家的富强、人民的自由和幸福。和敌人进行艰苦卓绝,英勇不屈,奋斗拼搏的精神。有视死如归的刘胡兰,大义凝然的刘文学,勇敢机智的王二小,舍己救人的少年海娃。这些故事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让我最感动又可怜的是小烈士宋振中(小萝卜头)。因为他是中国年龄最小的烈士,也是世界上年龄最小的烈士。小萝卜头八个月的时候,父母就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逮捕,他也被带进了监狱。由于终年住在阴暗、潮湿的牢房里,吃的是发霉的米饭,小萝卜头长到八九岁时,个头却只有四五岁孩子那么高,成了一个大头细身子、面黄肌瘦的孩子,因此难友们都疼爱地叫他“小萝卜头”。小萝卜头从小跟着妈妈徐林侠在女牢中长大,一直到四五岁也没看见过关在男牢中的爸爸宋绮云。就这样他还经常帮助大人在牢房里做秘密工作,传递信息。小萝卜头九岁的时候,残酷的敌人用刺刀杀死了他的父母,又逼向小萝卜头。小萝卜头喊着:“我没罪,我要出去!”灭绝人性的刽子手还是把他杀害了。九岁的小萝卜头在监狱里关押了八年,他是在监狱里长大,直到牺牲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看到这我的眼泪湿润了,鼻子一酸眼泪流了下来。和小萝卜头比起来我觉得我太幸福了,我有学上,天天还有妈妈送爸爸接,不愁吃不愁穿,心情不好的时候还会发点小脾气。

  现在想想我真有点惭愧,我以后一定要改掉那些坏毛病,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长大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红色经典100例读后感

  我看过许许多多关于读后感的文章,也写过很多读后感的文章,其中,映象最深的还是要数《红色经典100例》这本书,它令我感到大惊失色。开始,我是怀着抱怨的心情去看这本书的,因为这是被逼无耐的啊,要不,我也不会沦落到加班加点的这个份上啊!后来,我为我自己的行为感到脸红,应为上面有许多我们中国的伟人,并且,这本书给我严重缺乏历史信息的头脑充了充电。

  其中赵一曼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其原因嘛,就先听我娓娓道来吧!

  其一是因为我的名字与这位伟人的名子十分相像,凡是知道我大名的人都亲切的叫我:赵一曼!其二嘛是因为她那种宁死不屈的精神是我想到了:谁说女子不如男,虽不知这句话是谁说的,但,像赵一曼这样的人,又有几个呢

  下面这个故事在《红色经典100例》上最醒目,不过,大概你们没听过哦!

  故事发生在1935年12月13日,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两人深受感动,决定帮助赵一曼逃离日军魔掌。1936年6月28日,董宪勋与韩勇义将赵一曼背出医院送上了事先雇来的小汽车,经过辗转后,赵一曼到了阿城县境内的金家窝棚董宪勋的叔叔家中。6月30日,赵一曼在准备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军赶上,再次落入日军的魔掌。

  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凶残的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泼辣椒水等更加严酷的刑讯。据敌伪档案记载,日本宪兵为了逼迫她供出抗联的机密和党的地下组织,对她进行了残酷的拷问。刑讯前后采用的酷刑多达几十种,其中就包括电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吐露任何实情。

  写到这,我不禁像是到了赵一曼被用刑这一幕,她的衣着已被日本人打的破烂,奄奄一息,并顽强的说着:“打倒日本主义。”那声音虽小,但尖而有力!

红色记忆作文

  “你这么偏心他,就让他全吃了吧!”我狠狠地将一盘瓜子摔了一地。

  “你怎么这样,我辛辛苦苦,将女儿拉扯大,越大越不争气……”

  “对,我就是没有弟弟好,你去疼他吧!反正你从来都不疼我,要不,你怎么会让我一直在舅舅家长大。”

  “我怎么不疼你了,你看你做的过不过分,我每天忙里忙外,为的是谁……”母亲带着哭腔,可我却不依不饶。

巨龙腾飞—读《让孩子最感动的100个红色经典故事》后感

  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书——《让孩子最感动的100个红色经典故事》。里面有两把菜刀闹革命的贺龙将军,有倔强的小红军,有抗日女英雄赵一曼……他们的故事就像一场场电影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可最让我感动的,也最能表达每个爱国中华儿女那种绿叶对根的守望的真挚情感的,应是吉鸿昌的“我是中国人!”

  吉鸿昌,河南省扶沟县人。1980年任22路军总指挥兼第30师师长。内战爆发后,因为他不愿意打内战,所以积极与红军联系,准备起义。被蒋介石知道后,吉鸿昌被解除兵权,逼到外国“考察”。但是吉鸿昌遭到了意想不到的刺激:有一次,他想往国内寄衣服,职员竟说不知道中国。同行的人说:“你快说自己是日本人。”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而我觉得光荣。”后来他找了块木牌,在上面写了“我是中国人!”这5个大字震惊了许多人。

  “我是中国人!”一声惊天霹雳,惊醒了多少人。不以国弱而耻辱,不因国破而逃亡。吉鸿昌的爱国故事流芳百世。反驳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歧视,证明了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不是支那人!从新中国成立那一刻起,就是在向世界宣告:“中国站起来了!”从港澳回归到申奥成功,从申奥到修建青藏铁路,从修建青藏铁路到北京奥运会的圆满结束,到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向世界证明了中国是了不起的。

  现在再走出国门,你说:“我是中国人。”大家都会向你投来敬佩的眼光,翘起大拇指,说:“Good!”是啊,祖国的昌盛需要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来努力。作为21世纪的接班人,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祖国的明天需要我们来努力,让我们goodgoodstudy,daydayup!将来报效祖国。巨龙腾飞,我为我是中国人而自豪而骄傲,我永远为中国骄傲。

红色的记忆

  20世纪30年代初

  人类军事史上最具英雄主义的长途远征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历经的

  最艰苦、最危险的行军在阿坝州

  中共中央召开了5次政治局会议

  翻越了8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

  走过了人迹罕至的水草地

  建立了少数民族

  最早的革命政权格勒德沙共和国中央革命政府

  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人间奇迹

  阿坝州因此被称为“雪山草地”。

红色记忆的诗歌

  路灯下,回忆在漫步;

  风轻轻地吹,

  树缓缓地摇,雨悠悠地飘。

  无数的雨滴,

  是无尽的你,

  在我眼前浮现;

  你那深邃的眼睛,

  把我看透,使我无法忘怀。

红色记忆的诗歌

  我感动,我看到了世间真情的一刻,

  我自豪,我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

  语言已不能表述此刻的壮丽,

  寒日中的太阳照进了每个人的心中。

  我幸福,我拥有真正的姐妹兄弟,

  我坚定,没有人能破坏我们的真情。

  幸福的泪花映出弟兄间的真诚,

  凉爽的秋风拂起了每个人的心声。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抗震救灾个人先进事迹

小班教学计划上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