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12章的启示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论语12章读后感

  《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对于人伦关系的探讨是孔子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论语12章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论语12章读后感范文1“仁德”;;孔子教育学生首先强调做人的问题,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又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yi佾》)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这也教育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要重视其内心的成长,正是外在能力的载体。

  “有教无类”;;在孔门三千弟子中,有贵族弟子(如南宫敬叔、司马牛、孟懿子),有商人弟子(如子贡),然而大多数出生贫贱,特别是在四科十哲中的,如箪食瓢饮的颜回,卞之野人以藜藿为食的子路等。可以说就是因为孔子有教无类这样一个教育思想,打破了教育的等级界限,使教育扩及于广大平民,扩大了学校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来源。这也教育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要不能关注其出身背景,要一视同仁的对待每个孩子。

  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培养目标与社会需要相统一,体现了教育的社会价值。孔子的学说并不是局限于他那个时代,我们在不同角度、不同领域都可以从中汲取到我们需要的知识,现今世上的各类译注,让我有机会读儒家的各类经典,我会努力寻找打开这个知识宝库的钥匙,努力汲取最多的知识。

  论语12章读后感范文2孔子作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被他的弟子子贡称为“天纵之将圣”,一百多年后,孟子更是认为孔子身上凝聚了圣人的各方面的优点,是古代圣人的“集大成”者。司马迁不仅将孔子以布衣之身放入了世家中,而且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评论中写到:“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现在通行的《论语》20篇,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本次阅读的是杨伯峻《论语译注》。

  纵观孔子一生,他的政治是失败的,然而他的教育是成功的,他的门下既有“不迁怒,不贰过”的颜渊,又有急公好义的子路,既有可以“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的子贡,又有习于文学的子游。所谓“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四科十哲”,作为万世师表,通过他长期的教学实践,提出具有创造性的教学原则和方法,这也正是我们要学习的。

  论语12章读后感范文3对于人伦关系的探讨是孔子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朱熹《四书章句;;中庸》的说法,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将人伦关系大致分为五个方面:“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由此可见,朋友关系是人伦关系的重要方面。孔子的交友思想十分丰富,仅就《论语》而言,可以将其梳理为以下三个部分。一、朋友的作用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为政)子曰:“德不孤,必有邻。”(里仁)人在社会中不可能是孤立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外部看,考察一个人所结交的朋友,就可以推断出这个人属于哪种类型。从内部看,人只有在朋友中间才能找到归属感。这种归属感不同于家的感觉。除了情感的寄托以外,“家”还有天然的血亲关系加以维系。朋友圈则不同,友情不仅可以满足情感表达交流的需要,还可以使人获得价值上的认同。纯粹的友情总是靠共同的取向得以维系的。一方面,我们通过朋友这面镜子,了解自己是谁;另一方面,我们在与朋友的交往中产生共鸣。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季氏)纯粹的友情带来的是超脱功利的快乐。

论语12章的启示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学《论语》,长智慧

  世界上的真理永远是最朴素、最让人信服的,就像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而《论语》就像一根无形的鞭子,它会时刻警示我们,努力去做更好、更优秀的自己。

  ——题记

  《论语》十二章是我们这几天学习的一篇课文,它选取了《论语》中具有代表性的孔子或其弟子的言行记录。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创办了私学。在教育对象的选择上,他主张“有教无类”,即学习不分贵贱、贤愚,他让平民百姓有了学习知识的机会。

  这本书字字珠玑,其中我认为最精辟的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和“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这两句话。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说的是三个人同行,除我之外的两个人,一定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去年国庆假日期间,天气甚好,爸妈单位的同事约我们一起爬山,我结识了一个“学霸”姐姐,听妈妈说她是浙江大学大三学生,她可是当年中考县状元呢。我把姐姐作为我的偶像,我请教了很多学习方面的问题,姐姐一一耐心为我讲解。路遇一丛非常好看的植物,姐姐刚要去摘,我问她:你知道这是什么植物吗?姐姐说不认识。“哈哈,我认识”,我骄傲地说,这不正是前几天我在《百科全书》上看到的‘荚蒾’吗?它是制造肥皂和润滑油的原料,药用可以祛瘀消肿,治疗过敏性皮炎。同行的长辈们听完我的讲解,纷纷夸我知识面广,姐姐也赞叹自愧不如。其实,我知道我只是喜欢读课外书而已,离学霸姐姐的差距大着呢,我暗暗发誓,将来我也要努力考上浙江大学。

  在我的书房里挂着一幅刚劲有力的书法作品,上面四个大字:博学笃行,这是小学四年级时张金江老师送我的。当时我不明白它的含义,跑去问妈妈,妈妈说意思就是一个人一定要博览群书,学有所得,并且努力去践行自己所学的知识。我似懂非懂。直到今天学了《论语》之后,我才深深地理解了它的含义。小学时,我在镇上的学校读书,学生不多,我的成绩倒是一直名列前茅,我就有一种优越感,感觉自己无人能敌。升入初中,学校大了,班上人数多了,一种无形的压力让我的优越感荡然无存。每天的作业,考试的分数,老师都以优中差的形式予以评比,看到同学们都积极向上,激烈竞争,我也给自己布置了任务:每天作业完成后务必读半小时课外书籍,时间允许的话,再读半小时英语。虽然难度有点大,但我选择坚持,因为我知道好习惯的养成只需21天的坚持,如果21天能坚持下来,之后就不是难事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坚持”,我这样鼓励自己,我一定要做最优秀的自己。

  《论语》,儒家子智慧之精华,它教给了我们许多学习方法、学习态度,还教给了我们许多修身做人、为人处事的态度。学《论语》,智慧传颂千秋万代!

论语让我明白了很多

  论语让我明白了很多【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因此,二十篇【论语】中就包含了无数深刻的哲理。

  仅仅只是【论语】中的“论语十则”就让我大饱眼福,明白了许多深刻的哲理。如:学习方法,待人处事方面的等。在此其中,使我受益最深的是以下几句话: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告诉我:学习了知识以后,要时常温习,在每次温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找到不同的知识,不同的乐趣,从而喜欢学习。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也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别人不了解,我却不生气,不发怒,这是君子的行为。所以,我们要做一个正人君子,要做一个胸怀快开阔,通情达理的人。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是在说学习方法,告诉我们,学习不能只死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但只是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害。因此,在学习上学与思要相结合去学,才能学好。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是孔子的弟子子贡问孔子及回答所说。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话可以让我终身受益。"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这几句短小的语言,就让我受益无穷,我喜欢论语。同时,我明白了,孔子的良苦用心。在他活着的时候,他到处宣传自己的理论思想等。可却没有人能了解,所以,孔子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这时候,人们才想起了孔子,才开始引用他的许多文学知识,理论思想,使的它的品质流传至今,被人们所敬仰和哀惜。从这,我又明白了:我们要珍惜眼前的事物,不要等失去了以后,才感到后悔,后悔是没有用的。

  【论语】----(仅仅是选自其中的几则)。真的让我明白了很多很多。我喜欢论语!

读《论语十二章》有感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其弟子们及再传弟子言行的一部书。里面蕴含了丰富的哲理。

  说到喜欢这句话的原因,还要从一件事开始说。那是在一个灰蒙蒙的阴天,天那么灰,似有下雨的征兆。我对雨是又爱又恨的,我爱它滋润万物,我恨它今日又让我的衣服不干,和它阻挠了我和我同桌这种没带伞的人回家!

  经过这件事,我意识到:学习中,如果没有认真的思考,便不是真正的学习。

  我最喜欢《论语》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和思考在学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两者相辅结合,缺一不可。

  我和同桌小容可真是有默契啊----我们竟然同时拉好窗帘,然后放下书包,掏起作业做了起来。嘿!今天作业可真简单啊,所以我做的也就是“一帆风顺”了,做着做着,“一帆风顺”竟然变成“半路遇雨,无法前行”----我遇到难题了。我看了看题目,想也不想,便向同桌求助了,但看着她还在认真做着题,我便不忍心打扰她了,想了不知多久,我再也忍不住了,决定要向她“请教”,不曾想,她看了下,便让我看清题目,认真思考。我无法,便也只按照她说的做了。我想不起来,便下意识的拿起教科书,刚想翻翻,但想想就算了吧。于是我的脑细胞正大量死亡中。我看看题目,一遍又一遍的看,迫切寻求答案,却总不如意。“难道是我没静下心来看才解不出的?”我闭眼,深呼吸,继续投入题海中。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我全然不知,心里唯有题。突然,我把弯下的腰伸直了,大声狂笑,得意忘形,忽然,一道不合时宜的声音传来“答案写反了。”

《论语》让我明白了

  《论语》,一部伟大的经典。老师说它是道德与智慧的结晶,它让我们能够了解、明白很多,甚至在生活、学习中运用它……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说的是学习方法、学习乐趣和为人态度。我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深有体会。记得以前,我的学习总是不理想,可我并没有像小伙伴那样贪玩。相反,我还总是呆在房间里拼命的看书。而我看的书之所以多,是因为我读书从来都是“一目十行”,一本书一个钟头就读完了,并且不再过目,所以很快就忘记了。老师了解后,便把我叫到办公室:“你读书一般读几遍?”我毫不在意地答道:“当然就一遍了!”老师接着说道:“读一本书好比吃一顿饭,你又不是吃一口就吃得饱,要不断的、重复的吃才吃得饱。你读书,也不是一边就行,要学会再读一遍,再读一遍!你看,论语中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还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也就是说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你看你做到了吗?”我听了惭愧的低下头。第一次,我接触到了这本神奇、富含哲理的经典——《论语》。

  渐渐的,我明白了很多的关于《论语》的道理……

  《论语》中有一句——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吾日三省吾身”是说“我”每一天都自我反省多次;“为人谋而不忠乎”是说为别人谋划办事,是否有尽心尽力;“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是问自己与朋友交往有没有做到诚实信用;“传不习乎”是为老师时代年长的曾子所言,就是“我”所传授给他人的东西,是不是都是经过自己反复思考、演练确定为真的东西?换句话说,就是不含那些人云亦云、道听途说的东西。的确,多次反省自己给自己会带来新的提高,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父母从小就要求我应该多反省自己,像今天做错了什么、什么事情忘做了啊……

  还曾读过一句——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孔子说这段话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要有诚实、谦虚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有一次,数学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讲一道思考题,因为这道题比较复杂,而且有些步骤又比较难懂,所以老师讲了两遍,讲完以后老师问我们懂了没有,有很多同学都点头试意,表示明白。可我还是有几步不明白,可我看见那么多的同学都懂,便想混弄过去。可我忽然想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于是又问了老师,老师又认认真真的给我讲了一遍,这下我弄明了这道题的全过程。老师看到我高兴的表情,似乎也很赞许。一段时间过去了,这个单元学完了,也该测试了。谁知就在这个单元测试的试卷里,那道思考题出现了,于是我毫不犹豫的把那答案写了出来。很快试卷发下来了,我竟得了个满分。我的好好谢谢这句名言,是它让我考了这样好的一个成绩。

  《论语》对我的影响真的很大。在《论语》的影响下,我真的明白了很多……

《论语》的启示

  《论语》中的许多哲理近乎常识,却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远,平凡中见伟大,这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精神。读《论语》,就好像是穿越千年和孔子对话,让我明白了:一个人的标准。

  《论语》中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指孔子说:“弟子在家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则谦恭有礼,对人如兄弟一般,谨慎而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知识。”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在团结友爱,有爱心,以贤德的人为榜样,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实践,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也许如果每一个人都可以这样,那我认为:天下人尽可交之。我最喜欢的是: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就是教育我们要在学习生活中吧“学”和“思”结合起来,勤勉治学,才能学有所成。就如后世程子对其的解释:“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也许如果每一个人都这样,那我认为:天下人无可不成才。书中经常出现的一些词语定、坦荡、温暖、从容、朴素、和谐等等。其实,这些就是本书所要告知我们的为人处世的真谛。当我读完它,合上书的刹那、我深切感受到自己找到了一把打开心灵枷锁的钥匙。纵然,《论语》经历了两千个春秋,并不能完全适合我们现在的思想,但是它毕竟是经典中的经典。经典永远不会过期,我们要批判地继承这些中华传统文化,让《论语》为社会主义制度服务。

  总之,《论语》是我们必读之经典,我受它的感化甚深。其实,交什么样的朋友,怎样与朋友相处,考验的是我们的眼光和智慧,我们读论语,从中学习到的是一种审视、明辨的能力,是宽容、不为己甚的态度。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而能够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先要看自己配交什么样的朋友,自己站在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坐标上,只有明确自己的修身养性才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他是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又是一个正直、坦率、宽容的朋友,它是一个映射着我们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镜子,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多一份艺术和智慧,多一份清醒与闲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馈赠的心情。我们明白了标准,剩下的就是去做了。让我们从自身到朋友再到社会,用论语改变世界。

《论语》的启示作文

  孔子曾经说过:“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这句话出自《论语》,意思是: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贪图舒适,工作勤劳而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向有道德的人看齐从而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学好了。我读了这段论语,懂得了我们做事不要太在意客观条件,而要看重自己的努力。接下来,我就来说说发生在我身上的两件小事。

  记得有一次,我在写作业。那项作业本来是用铅笔做的,可是,我却用水笔写。爸爸看见了,就让我换成铅笔写。我一向喜欢水笔,因为水笔写起来感觉很润滑,不会像铅笔一样写起来咯吱咯吱的。所以,我的心情很不好,越写越轻,字也越写越丑。爸爸就在我身边看着,见我态度很不好,觉得很奇怪,就问:“你怎么了,字写得不是很好啊!”我就回答说:“因为我不喜欢铅笔这种咯吱咯吱的感觉,所以我字就写不好了。”爸爸听了,对我说:“好好(我的小名),《论语》里说过的,你用什么笔写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想不想写好字。”听了爸爸这句话,我深受启发,于是拿起铅笔认真的写起来,那些字也变的好看起来。

  《论语》不光对我学习上有过启发,就连运动上也会带给我启发。就拿跳绳来说吧,有一次,我看见班上跳绳最厉害的人,发现他用的跳绳是超轻版的,以为他跳的快是因为绳子好,于是就让爸爸也给我买了一根超轻跳绳。结果,发现自己也没多跳几个。我想到了《论语》里说过:要注重事情的本质,而不要太在意外界条件。于是我每天早上都练习跳绳,跳的越来越快了。

  通过这两件事,让我知道了,凡事必须关注结果,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达到,而不要太在意那些不重要的事情,因为你改变不了你的环境,但是你能够改变你自己。《论语》真是我们的好老师啊!

《论语》给我的启示

  《论语》是我国经典作品之一,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历代的统治者心目中的地位。《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其核心是“仁”,即对人的尊重和仁爱。它是语录散文体,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谈的是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告诉我们要经常地复习,温习学过的知识,以快乐的一面对待学习。现在学生平常不学习,不复习。一到考试忙的焦头烂额,抓耳挠腮。如果他每天复习好功课,也不至于考试时东瞅西望。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之乎”谈的是修身养性,告诉我们要学会宽容,不能因一点小事就与别人发脾气。现在是快节奏的社会,人与人经常产生摩擦,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产生大麻烦。我们要学会宽容、谅解。这样才能与别人和睦相处,才能使社会变得愈来愈美好。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学与思是辩证关系,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学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我认为只学习不思考,将会变成书呆子;只思考而不学习,那他是在空想。我们应该在学习中思考,思考中学习。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有也,其为仁之本与”,这句话告诉我们孝是做人的根本,如果没有孝心就谈不上做人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做人的根本。现在有些人不孝顺父母,也不赡养老人,父母生我们养我们非常不容易,我们应该多帮父母做家务,将来长大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读了《论语》后,我非常震撼,一部书里竟然有温习功课、反省自己、诚实做人、宽容他人。为理想而奋斗,取长补短等许多方面的知识,每句话都非常深奥,需要反复理解,才能明白它的多层含义。怪不得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我们应该以《论语》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这样我们才能做一个具有良好品质的人才。

  从《论语》中,我学会改进自己,读书中我在反省自己——我以为自己善良、宽容 ,但孔子的那种心境,我真的没有。我们总是把简单的想成复杂的,把容易的想成困难了,其实真理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最简单的,每个人的许多点点滴滴片片断断,有好的,也有坏的,就让我们在这简单的道理中一点一点改进吧。

论语给我的启示

  今天,我们学到了《孔子》这篇课文,学到了关于《论语》的成语,让我回忆起以前做了许多错事。

  一句话叫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让我想起一件事。

  当时正在劳动,我和几个女生被安排到舞蹈室内打扫。当时,灰尘很多,抹布擦几擦就脏完了,于是,不一会就得洗抹布,水用得很快,所以总要有人去换水。换水的路很颠簸,只有傻瓜会自愿换水。我一点也不想去换,看见小琳刚刚换水上来,故意说:“小琳,你随便换完后,再去换掉那两桶脏水吧。”小琳无言以对,只好认命乖乖地去换水,可是,还有几桶脏水没有换,我只好亲自出马。我抬这水才走了一会,手就开始酸了,小琳说:“知道我辛苦了吧。”“没有啊。”我还想要点面子,便只好骗她,也好应付她。可是,我心里已经崩溃了,脸不由自主地红得像煮熟的虾。

  还有一个成语是“识人不易”。意思是:认识一个人不容易。我又连想起一件事。

  当时,我的同桌是小惠,她特别懒,没有一天是全神贯注地听课的,但是她画画很好看,就像着了魔一样,天天就知道画画。唉,作为她的同桌也是无可奈何的,不过还是想把她拉入正道,那次,小惠在桌子上忙着写东西。我想她一定又再画画,便用手拍了拍她肩膀,说:“还画画,不好好听课。”小惠吓了一大跳,说:“我是在写字,又没有画画,你不该打我。”“对不起。我以为你又在画画。”我惭愧地说。

  后面还有很多很多成语也教了我很多,就不一一讲了。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初中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经验

二年级下册看图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