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节约粮食作文

  我国是农业大国,虽然近几年粮食均增产,但是我国人口已超过12.5亿,每年的净增长是1200万人,人均耕地面积1.2亩,是世界人均值的1∕4,全国40%的城市人口消耗的粮食依靠进口,在今年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粮食的供需仍将在紧张中度过,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

  现实绝对不容乐观,在我们扔掉粮食的时候,不仅扔掉了农民伯伯赋予汗水和心血的粒粒真情,更是灾区人民一份朴实而热切的渴望,是中国未来一份微小却珍贵的资源!

  同学们,我们当思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为此,我向学院学生提出以下倡议:

  1、吃饭的时候,吃多少盛多少,不浪费饭菜,剩饭剩菜不倒掉。

  2、在餐厅吃饭时点菜要适量,不要乱点一气,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回家。

  3、吃饭尽量吃完,不浪费。

  4、在学校吃早餐,剩下的面包、点心不要扔掉,可以拿回家吃。

  同学们,节约是美德,节约是品质,节约更是责任,让我们一起自觉地节约粮食吧,让节约粮食成为我们的习惯,并且能保持这样良好的习惯。

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

节约粮食征文

  从以往的“民以食为天”随着时代逐渐的发展渐渐演变成了“民以食为乐”越来越多新奇古怪花样百出的食物出现在我们桌上,让大家渐渐忘了食物原本的意义。

  逢年过节,家里常常来了许多人做客,一套套传统的菜被端了上来,老人们的眼里都布满了笑容和满足,而小孩子却在旁边拿着筷子嘴里嘟囔着:“怎么又是这些菜呀。”

  记得那天,当桌上端上了菜,表妹就开始抱怨:“这些菜吃了那么多年早腻了,我们出去吃肯德基麦当劳。”桌子被敲得咚咚的响,爷爷奶奶有些生气了,眉间显露出了一股沧桑感,双目盯着那几道菜,眼神飘得很远:“你们这些小孩呀,现在整天就想着吃好的,其实有的吃就已经很不错了,想当年我们那会吃饭吃肉都不是顿顿都有的呀!”

  坐在一旁的大人们也开始议论道:“爸妈,现在是二十一世纪了,不要老是跟孩子们说旧时代的事,孩子们,总想着吃些好的,人之常情么。过去的就过去了就别再想了。”

  爷爷奶奶听了,神情显得有些尴尬和失望,无奈的摇了摇手:“说的是这样没错,但是。”“好了好了,别说这些了。”话还没说完就被打断了,他们深深的叹了口气。

  饭吃完了,桌上剩许多剩饭剩菜,看着这些菜,爷爷奶奶想说些什么但还是犹豫着没有说什么,安安静静的坐在旁边同时我仿佛又听到了他们的叹息。

  坐在一旁的我听着大家的絮絮叨叨,想到在书上看到过的文章,现在的生活哪有好转,那些受到战争侵略的人呢,他们不是跟爷爷奶奶那辈一样么。许多人因为战争饭都吃不饱,他们没有心思去想吃好的,因为他们却连吃饭都显得有些奢侈。尽管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可是也不能处处都想到自己啊,也许节约一点食物节约一点水资源,那些人民也不会显的那么贫乏了。

  想想现在全世界都倡导低碳环保,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对地球的污染,在我们开始减少使用塑料袋的次数是,在我们出门减少用汽车多步行时,在我们提倡全球关灯一小时时,也要想想,节约点食物也不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么,别再在饭桌上挑东捡西,别在沉迷于快餐无法自拔,让那么辛苦播种来的食物尽到他们原本应尽到的义务,这不是比原本在饭桌上留下一堆的剩饭剩菜来的更有意义么

  在进行低碳环保时,也别忘了我们原本就应该做到的节食节粮,那是最简单也是最应该我们需要作出的一份贡献。

天下粮心征文:节约粮食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以见到浪费粮食的现象。也许你并未意识到自己在浪费,也许你认为浪费这一点点算不了什么,也许你仍然以为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然而事实是:我国人口己超过12.5亿,每年的净增长是1200万人;人均耕地面积1.2亩,是世界人均值的1/4;目前耕地面积正以每年30多万亩的速度递;全国40%的城市人口消耗的粮食依靠进口。从1981-1995年间,全国共减少了耕地8100万亩,因此而减少粮食生产500亿斤。而且现在这个减少速度仍然在不断加快。乱占耕地、挖沙、土地质量下降、荒漠化等种种现象在蚕食着耕地。现实绝对不容乐观!!节约粮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不是说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费得起就可以浪费。浪费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只要存有节约的意识,其实做起来很简单: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菜;在餐馆用餐时点菜要适量,而不应该摆阔气,乱点一气。记住: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1986年的第五次世界粮食调查的结果是:112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除外)1979-1981年有3.35-4.49亿人口处于营养不良状态。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组织80年代初宣称,当时世界谷物产量可以养活60亿人口。但就在同一时期,全世界人口只有45亿左右,可是却有4.5亿人挨饿。1995年,世界人口增长到57亿,挨饿人口数字增加到10亿。1972年,由于连续两年气候异常造成的世界性粮食歉收,加上前苏联大量抢购谷物,出现了世界性粮食危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于1973年和1974年,相继召开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粮食会议,以唤起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注意粮食及农业生产问题。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世界粮食形势反而更趋严重。据当时预测,在80年代世界粮食仍将趋向短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大会关于世界粮食日的决议,正是在世界粮食供求矛盾日趋尖锐的背景下作出的。

  浪费可耻,从某种意义上说简直是“犯罪”。凡事贵在坚持,节约要从点滴做起,尤其需要坚持。一天两天可以,一年两年呢?更长的时间呢?不仅仅是对粮食,要让节约内化为自觉,成为习惯。而且,在长征途中,有许多革命先烈因饥寒交迫而死。所以,我们要节约粮食,要不人我们怎么对得起那些革命先烈呢

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敬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谈一谈节约粮食这一话题,中国是世界上的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14亿人口,每天消耗的粮食高达70万吨,如此数量是其他国家无法达到的。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我国浪费却十分严重,这令我十分心痛。

  我在学校食堂看到几乎每位同学都有剩菜剩饭,一中午就会产生好几大桶的废弃粮食。我认为我们虽然还只是小学生,但是我们从小就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要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粮食从播种到收获处处都要花费农民伯伯的心血,同时也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礼物,珍惜粮食要从我做起。我们要积极响应老师和社会的号召,参加光盘活动,做到吃多少打多少饭,不要浪费每一粒米。

  我们与父母外出吃饭时,要监督父母点菜适量,不要铺张浪费,做到勤俭节约,万一有剩下的食物可以打包带走,或者喂给流浪的小猫小狗,既彰显爱心又没有浪费,是一举两得的方法。节约粮食是全民都要参加的活动,我们小学生当仁不让,节约粮食从我做起,我们要做一名合格的共产主义接班人。

中国粮食增产之路

  1、从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我国粮食产量情况(1949-1977年)

  1949—1977年这一时期,我国粮食产量不断增长,但发展迅速相对缓慢,总产量都在30000万以下。而且在这28年间,我国粮食产量经历了五次波动,其中有3次波动幅度较大。1949年我国的粮食产量仅为11320万吨,但1950—1952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粮食也出现连续增产。其中1950年增长率高达16.73%,1952增长14.08%。但到1953—1954年两年出现了第一次粮食产量增长率下降。这两年粮食总产量分别比1952年增长1.79%和1.59%,粮食增长率大幅度降低。1955和1956年这两年,粮食出现了恢复性增产。1957—1961年出现了第二次粮食产量增长率大幅度下降,其中1959年、1960年两年粮食增长率分别比1956年下降19.78和20.37个百分点。1959到1961年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著名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从图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产量曲线的变轨。

  从1962到1966年我国的粮食生产出现了连续五年增产,年均增长率为7.75%。接着,1967—1969年形成了第三次粮食生产波动,年均粮食增长率为—0.44%,比上五年的年均粮食增长率降低8%。1970—1971年粮食又连续两年增产,年均粮食增长率为9%。接着,1972年出现粮食产量较大幅度减产,粮食增长率为—3.86%。1973—1975年连续三年粮食增产,年均粮食增长率为5.81%。1976和1977年最后两年出现第五次粮食生产波动,年均粮食产量增长率为—0.31%。(注:部分数据引用尹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成杰《关于我国粮食生产波动的思考及建》一文)

  2、改革开放以来的粮食产量情况(1978—2008年)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改革统购统销的体制,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减少定购数量,使粮食生产实现高速增长。我国粮食产量从30000万吨开始一路震荡走高。1978—2008年这30年,我国粮食生产得到快速发展,但波动也更频繁复杂。

  1978年我国农村实行改革和提高粮食价格,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1978年中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30000万吨,达到30477万吨,增长了7.8%。1979年粮食产量又增长8.9%,主要是由于国家大幅度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粮食统购价提高20%,超购部分加价50%,从而促进粮食产量快速增长。1978和1979年粮食产量年均增长率达到8.38%。而1980和1981年则出现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粮食减产,年均粮食增长率为—1.05%。

  1982到1984年这三年粮食总产量年均增长率为7.83%。尤其是1984年,中国粮食产量历史性得到达了40732万吨。这次粮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农村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现了土地所有权与土地使用权的分离,赋予了农民生产的自主权以及剩余产品的支配权利,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突然出现的粮食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导致粮食供给过剩。

  而到了1985年,国家取消了部分鼓励粮食生产的优惠政策,粮食收购实行“倒三七”比例价,实际降价幅度接近10%,资金和物质投入也减少,农资价格涨幅为4.8%,挫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1985到1988年出现了第二次粮食大幅度减产,1985年粮食产量回落到37910.8万吨水平,比上年减产6.9%。1985年到1988年四年粮食产量的年均增长率为—0.29%。到1989和1990年粮食生产迅速恢复,连续两年粮食产量增长,年均增长率为6.45%。1991—1994年这四年粮食产量在43000到44525万吨之间徘徊,年均粮食增长率为0.04%。但是在1990-1992年出现农产品全面“卖难”,是典型的生产过剩造成的。因为从1989年开始,国民经济连续三年在低谷中运行,城市有购买能力的需求下降导致农产品卖难。

  1995和1996年粮食生产快速发展。1996年总产达50453万吨,增长率为8.13%,首次跨上50000万吨的大台阶。1997年出现第四次粮食生产波动。1997年粮食产量比上年减少2.05%。1998年粮食增长率为3.67%。1999年虽然粮食增长率为—0.76%,但仍保持50000万吨水平。此次粮食产量的上升导致粮价下跌,严重挫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从2000年到2003年粮食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大减产。粮食产量从1998年的最高位51229.5万吨降到了最低时的43065万吨,一下退回到十年前水平。主要原因除了干旱造成减产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粮食种植面积的急速减少。许多地区提高了经济作物和优质农产品的种植,而当时的高层对粮食问题的乐观估计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中国长期坚持的“以粮为纲”的观念。城市发展大量占用耕地,还有一些地区盲目推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政策,导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锐减。

  2004年以来的5年,我国粮食产量连续5年增产。

  200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46947万吨(9389亿斤),比上年增产3877万吨(775亿斤),增长9.0%。粮食单产水平和当年粮食增产量均创历史最高。2004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更有效的重大政策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

  2005年中国粮食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48402万吨(4840亿公斤),同比增长3.1%。

  从2006年国家开始彻底取消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国家与农民的传统分配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农村税费改革进入农村综合改革的新阶段。同时还加大补贴政策实施力度,新增120亿元补贴资金,对种粮农民因农业生产资料增支实行综合直补,7.28亿种粮农民直接受益。2006我国粮食产量为49746万吨,同比增长2.8%。

  2007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为51050万吨,同比增长0.7%,2007年粮食实现连续四年增产,总产超过一万亿斤,单产再创历史新高。粮食生产改变了“两增一减”、“两增一平”的局面,实现了产量、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2007年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支持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政策力度,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四项补贴资金达五百一十四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六十六,为粮食连续四年增产提供重要支撑。

  2008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2850万吨,比上年增产2690万吨,增长5.4%,连续5年增产。其中,夏粮产量12041万吨,增产305万吨;早稻3158万吨,增产6万吨;秋粮37651万吨,增产2379万吨。

  此前粮食生产的历史最高纪录是1998年的51200万吨。但此后,由于土地、资金等要素大量转向非农产业等原因,耕种面积连年调减,产量曾一路走低。2004-2007年,中国建立支持粮食稳定发展的政策框架,粮食产量得以恢复,2007年总产量达50150万吨。

  2009年一定会成为连续第6个丰产年。农业部部长孙政才6月12日宣布,今年全国夏粮预计产量将达到2450亿斤,创下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连续6年夏粮增产的佳绩。虽然,全年粮食生产稳定发展还要看早稻和秋粮,但夏粮增产为今年粮食全面丰收奠定了关键的良好开局。

粮食安全讲话心得体会

  已日渐忽视和淡忘了。吃饭已不成问题的我们到底要不要重视节约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中国的粮食现状是不容乐观的。2000年我国谷物、棉花,肉类总产量均占世界第一位。可是按人口平均,人均有粮食仅362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还低,甚至低于一些发展中的国家。更令人感慨的是,新中国的今天不是比一千多年前的唐宋王朝粮食不知多了多少倍吗?可是由于人口猛增,人均占有粮食竟比唐宋时代还少了200多公斤!!!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人口已达十三亿。而我国的耕地面积呢?仅仅占世界耕地面积百分之七,却养活着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成为我国第一个大问题。如今,浪费粮食应该是最可耻的行为之一,因为浪费粮食就相当于慢性自杀!大家看到,现在铺张浪费的人越来越多,浪费的花样百出,虽说目前我们中国人是饿不死的,但中国人口每年净增长1200万人,如果现在浪费,以后的中国人只有饿死的份儿!

  另外,我们应该有“一饭一粟当思来之不易”的朴素情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从选种、播种,锄草、施肥、收割到加工等,每一粒粮食饱含了农民伯伯和其他人的多少辛劳!所以,我们珍惜粮食也是对他们劳动的一种尊重。正是有了他们的劳动,我们才能吃得饱,吃得好;也正是有了他们的劳动,当自然灾害如:地震、水灾、旱灾等袭来时,国家才能调拨大批救灾物资,而其中的粮食成为灾民们的第一所需,也许平时在你看来从不放心上的普通食物会成为别人救命的稻草和天下最美味的食品!

  看到此,有人会说,我也想节约,可如何去做呢?在这,我有几个小小的建议供大家参考:去餐馆吃饭,不要因为要面子就瞎点,其实够吃就行,不要太奢侈。在餐馆就餐后,如还有剩菜,就要打包回去吃,千万不要觉得很丢人,这其实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在家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少盛点,因为吃完了还可以再盛。还有,不要养成挑食的习惯,认为不好吃的就随便丢弃。

  最后,我大声呼吁,人人应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请大家珍惜粮食,杜绝浪费,从自身做起!

中国粮食安全隐患仍存作文

  这一刻,与金融、石油危机一起爆发的“大米危机”和粮食涨价潮已席卷全球;这一刻,作为粮食主产国的欧盟与美国在粮食产量连续多年丰收,库存充足的情况下,停止了对外出口而用粮食生产乙醇;这一刻,全球已有40多个国家爆发粮食危机;这一刻,有人因抢购食物发生冲突造成死亡,有人开始用野菜、老鼠肉充饥;这一刻,世界上有一亿人口“饥肠辘辘”面临饿死……

  而此刻的中国,由于近几年粮食产量连续增产,加上国家颁布了“取消农业税”“粮食补贴”等一系列积极的农业政策,在这一次粮食危机中粮食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面对朝鲜,海地,秘鲁等共缺粮的现状,中国也只能说是鞭长莫及了。中国的粮食已由出口转未内需。虽说粮食问题在中国远像国际市场那么严峻,但由于国际市场那么严峻,但由于国际市场上粮食惜售,如果拥有十三亿人口的中国爆发粮食危机,这将会使全球的粮食危机日趋恶化。其次,我国还有三千万极其贫困的农民同胞,他们的温饱问题尚待解决。再者今年初发生的那场堪称五十年一遇的大雪灾及“五一二”特大地震对农业生产而言,无疑时致命的打击。基于国情和自然灾害的影响我们应该正式中国粮食安全存在严重隐患不容乐观。

  那么,我们中学生该做些什么呢

  面对粮食安全问题,我们不可能置若罔闻,中国的中学生,数以百万千万计,在人数上可与某些国家相抵。如果我们能规范自身的行为,将会减轻国家的很多压力。

  浪费粮食是中学生身上普遍才存在的不良行为。以每人每天浪费一两粮食计,中国的中学生一个月就会糟蹋十万多吨。我不明白学生浪费粮食的动机是什么。只是看到同学们就餐后学校餐厅每张桌子上堆成小山似的剩菜剩饭,我很痛心:高中生的素质就如此低下么?如果我们留意一下新闻,不会见不到这样的报导:在一些缺粮国家的街头,有这样一群人走着,他们身上套着空的米袋,上面写着“Wearehungry”(我们很饿)的标语。如果看到这些,我们还能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心安理得地浪费粮食吗?我们的良心何以安啊,十多万吨,至少可以救助一些人维持最基本的生活。中学生如果不爱惜粮食,那么中国人明天的命运也如同这些套着米袋走的人。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期,中国爆发了饥荒,我们祖父辈的父母兄弟很多都饿死了。我的爷爷那是正值我现在的年龄,对吃不饱饭、饿死这些概念颇有印象,他的奶奶和爸爸就是在那个年代饿死的。所以每当听说我们要把吃剩的菜倒了,爷爷便不依不饶地从“老子五八年的时候差点饿死”讲起。我们的父辈肯定记得用粮票买米买饭的旧事,那个时代他们虽不致死,却也都是饿着长大的。爸爸说他有我大的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以后我要天天吃白米饭”。这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是不可思议的。然而我们必须明白,中国在1994年才废除了“粮票”制度,中国人吃上饱饭的日子才过了十几年。及时是现在,中国也还有很多人没有解决自身的温饱问题。我们是幸运的一代,不曾为饥饿受累过,我们的这份幸运,是几代人的劳动换来的,中国并不富裕,我们有什么资本去挥霍呢

  所以我要说,节约粮食,杜绝浪费,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学生应该做好的。国家的粮食安全隐患刻不容缓。作为中学生,我们无权去评论发生这次粮食危机的原因,面对美国将两家上涨的祸首推给中国的做法,我们也无权评论,我们不是经济学家,也不是政客。但我们应该学会用大脑思考问题,明确什么是我们应该做好的,隔空喊话没用,要用理性默默耕耘,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水与粮食安全

  民以食为天,国以民为本。自古以来,水与粮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纵观中国历史,干旱年代里,老百姓食不饱则国动乱,故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干旱,天坛祈雨殿就是一个有效的例证。今年的世界水日主题为“水与粮食安全”,下面就由我来简单介绍一下世界节水日。

  世界节水日,也称世界水日。是人类在20世纪末确定的又一个重要的节日。为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商业和农业对水资源的需求,联合国长期以来致力于解决因水资源需求上升而引起的全球性水危机。1977年召开的“联合国水事会议”,向全世界发出严正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继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便是水。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受季风气候和地形条件的影响,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全国大部分地区最大四个月的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总量的70%,往往造成汛期洪水成灾。中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长江以北水系流域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64%,水资源量却只占全国的19%,干旱缺水成为中国北方地区发展经济的突出问题。自然灾害,尤其是干旱,对中国的粮食生产造成较大影响。今年刚入春,云南就遭受了特大干旱,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251万亩,水资源再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

  小时候,看过中央电视台的一则公益广告,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广告的大致内容就是:电视画面上出现一个水龙头,它正在艰难的往外滴着水,滴水的速度越来越慢,最后水枯竭了。最后在画面上出现了一双眼睛,从眼中流出一滴泪水。随之出现的是这样一句话:如果人类不珍惜水,那我们能看的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自己的眼泪!

  我们更应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珍贵的水资源。其实做法并不难,注重生产生活细节,从小事做起,真正把水当作掌上明珠。

  对于个人而言,要做到控制水龙头的流量,及时关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一水多用;不向河道、湖泊里扔垃圾,不乱扔废旧电池,防止对自然水资源造成污染;外出时,自带水杯或容量小的瓶装水,减少对剩余瓶装水的浪费等等。

  对于企业而言,应该做到提高工业生产用水系统的利用效率,通过实行清洁生产战略,改变生产工艺或采用节水以至不用水生产工艺,以及合理进行工业或生产布局,以减少工业生产对水的需求,提高水的利用效率等等。

  对于政府而言,大力支持节水型产业的发展,适当提高水价,呼吁广大群众节约用水,对污染水资源的行为严厉制裁,兴修水利,发展节水农业等等已经越来越紧迫。

  看似我们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然而若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那么就会积少成多了。把这些节约出来的水用到农业生产上,那么粮食安全危机就会大大改善。

  有朝一日,也许你会发现,其实天蓝蓝,水悠悠,微风荡漾蝶双舞,庄稼汉们站在地头,望着这片黄澄澄像狗尾巴似的农田,心里就像酿了蜜一样的甜。

  最后,为大家推荐一句节约用水的名言警句:拥有时不知珍惜,失去时方觉可惜。——请珍惜每一滴水!

  祝天天好心情!

粮食安全的心得体会

  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大国,农业自然是我国的支柱产业,谈到农业,多数人会想到我国粮食问题。随着我国人口急速增加,粮食产量逐年下降的趋势来看,粮食问题早已不是个新话题了,“节约粮食”更是我们从小便熟知的字眼,从古人“锄禾日当午”,直到现在人们统计的精确数字,无一不表明粮食的来之不易。从播种至收割多少道程序,多少辛苦汗水,多少双饥饿的眼睛在渴望······

  再回头看看,又有多少不珍惜粮食的人,将热蒸蒸的白米饭倒入到垃圾袋,真是太浪费了!有的人以种粮食为生,当我们的粮食不足时,是从哪里获得粮食呢?我国人口己超过12。5亿,每年的净增长是1200万人;人均耕地面积1。2亩,是世界人均值的1/4;目前耕地面积正以每年30多万亩的速度递减。从1981-1995年间,全国共减少了耕地8100万亩,每年因此而减少粮食生产500亿斤。而且现在这个减少速度仍然在不断加快。乱占耕地、挖沙、土地质量下降、荒漠化等种种现象在蚕食着耕地。现实绝对不容乐观!节约粮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难道真的等到我们沦为饥饿贫困交加的弱国时,我们才会对随手仍掉的馒头米饭略待珍惜吗

粮食安全心得体会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首古诗上至老下至小,几乎全社会的人都能背的滚瓜烂熟,但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人们似乎被眼前的贪图所吸引,已将“节约”两个字完全抛在了脑后。

  据统计,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粮食,在民间节庆时节,很多人为了不丢面子,往往造成请客的点得不少,赴宴的吃的不多,一桌宴席有一半会浪费。在官场上,利用公款吃喝之风盛行,有报销,国家重点贫困县江西上饶县清水乡前汪村村部乔迁庆典当天,小车沿着路边停了200米长,73辆车中还有两部警车,村小操场上,教室里共摆了53桌酒席,赴宴的人多市党政机关干部,觥筹交错,举箸买醉之间,不少食物被浪费。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首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唐诗,道出了节约粮食、合理用餐的文明理念。然而今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的物质生活比以前丰富了许多,但随之而来的。却是节约粮食意识的淡薄,和浪费现象的屡见不鲜。当我们随意倒掉吃剩的食物时,殊不知在世界的某个角落还有很多人为一块面包而面临饥饿;当我们忘记关紧水龙头时,殊不知那些缺水的地方还有很多人家一天只有一杯水维系生活;当我们肆意挥霍劳动果实时,殊不知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者正默默地流淌着汗水……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无论时代和社会如何发展,人类所拥有的资源总是非常有限的,勤俭节约无论何时都值得提倡。节约,历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应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因此,节约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品德;不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时尚,它是我国文化传承中的精华,而今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却已将“节约”两字抛在脑后,所以,为了将“节约”作为制约浪费的准则,我们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

  首先,在民间,作为市民不需要碍于面子而造成太多的浪费,作为企业也应该提供免费餐盒,打包,袋子,方便市民打包。在官场中,则应对制度令行禁止,节俭是美德,奢侈是恶性,公权力的行使也应是这样,作为公职人员,应该时刻自警自省,时刻检视自身,不能把公款吃喝当作是顺理成章的事。

  相信在全社会的努力下,“舌尖上的浪费”一定会改善。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消防安全手抄报图片大全

个人环保感言200字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