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不和睦对孩子的心理影响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心理健康影响极大

  近些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父母对儿女的教育方式越来越不可忽视地成为下一代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父母对子女的管教和培育是很重要的,也是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教育方式不同,其结果也不一样。教养方式太过,太严,则“欲速则不达”,适得其反;教养方式不及,则“放任自流”,易使子女“游戏人生”,“今朝有酒今朝醉”。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的氛围,家长的言行,教育方式,无一不对孩子的成长产生重大的影响。当今的孩子,由于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小太阳”“小皇帝”,再加上一些家庭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导致孩子心理上“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我行我素”任性等。根据我国有关方面调查资料显示:中国儿童的心理素质合格为19%,而美国为41%,日本为60%以上。有人曾说:“中国的孩子聪明才智是世界闻名的,同时他们的心理素质之差也是出名的。”造成中国孩子心理素质差与他们的家长的教育水平和观点是密不可分的。

  一,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重智轻德。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成长当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未成年人在成长中所收到的第一教育。在很多家庭中,只重视了孩子智力方面的教育,把能够获得好的成绩上大学作为孩子成长的重要标准,忽视了孩子品德方面的教育。如:有的家长教育孩子,在集体中,任何事情自己都不能吃亏,什么团结互助,社会公德都不用遵守等。忽视了德的教育,不知道怎样做人,没有做人的准则,只关心自己,缺乏对他人的关爱,对社会的关心,使之成为一个自私又低级趣味的人。

  2,重知轻能。当今家庭中,有很大一部分家长受历史原因,社会环境的影响。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知识缺乏,教育水平低,社会变化认识不足,往往认为孩子学习好是最重要的事,忽略了孩子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结果培养出来的孩子,学习很不错,但应变能力,劳动能力,语言交往能力,自律能力,生存能力,与他人相处的能力显得比较差。

  3,重养轻教,追求金钱和物质的享受。当今很多家庭中,家长更多关注的是孩子的身体健康,满足孩子的物质方面的一些需求,如生活的、营养方面的一些需求。以宠、以爱代替教育。久而久之,让孩子养成了金钱和物质享受的习惯,忽视了对孩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计划用钱的教育,长此下去,一旦生活环境发生改变,孩子将无法适应艰苦的生活环境,失去生存能力。

  4、重言教,轻身教。有很多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整天对孩子唠唠叨叨,这也不是那也不对,贪玩好耍,不求进步,但家长忽视了自身行为习惯对孩子的影响。

  当今家长,均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挣脱出来,有了更多的时间交朋会友,经常是几个朋友坐在一起打牌到深夜。而家长却常常对孩子这样说:“你们又在玩,不读书,不做作业,不做……不做……,”总是指责孩子,没有充分利用一切时间去读书学习。理由很充足:父母是成年人,可以玩,孩子没有长大不能玩。有的家长要求孩子尊重长辈,关心他人,其家长本身却对其长辈不尊重,对父母不孝敬,对他人不关心。

  古语说:“身教重于言教”,如果我们做父母的在孩子面前,少一些指责性的唠叨,简单空洞的说教,处处以身作则,孩子也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感染。家长要求孩子什么,自己首先做到,用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棍棒教育。古言道“不打不成才,黄荆棍儿出好人”。在我们的家长中,经常这样说,行动上也就这样做,不管孩子做错了什么,首先,拳棍交加,进行一次暴风雨般的皮肉洗礼,风雨过后,孩子还弄不明白为什么受了这般皮肉苦态度态度,总是埋怨父母不喜欢他,甚至怀疑是否亲生。粗暴教育方式所产生的后果是:(1)孩子的神经系统十分脆弱,粗暴的态度会使其精神紧张,有损身心健康,造成两代人的感情隔阂;(2)孩子因慑于暴力,往往不敢向父母讲实话,久而久之,容易养成说谎话,不诚实的恶习;(3)孩子的模仿性很强,以后也会成为粗暴的人。

  二、家长应学习一些科学的家教方法

  有人说过:一个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操纵在掌权者手中,不如说是掌握在父母亲们的手里?社会的未来必须由新生一代来承担,而父母亲就肩负着塑造未来的重任。由此可见,父母亲教育方法与父母亲的教育态度、教育水平、文化素养等是密切相关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要提高人口的素质,促进社会教育化、学习化,必须加强对家庭生活的科学指导,使家庭生活能形成一个优良的学习教育环境,逐步走向现代化、科学地教育子女,让孩子在家长的影响和教育下认识周围的环境。家长对待人生、事业、生活以及对待他人的态度,建立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耐心教导,不做违背社会道德与规范的事。在家里,从小事做起,加强各方面的能力训练,听从父母的教育,尊敬长辈,并在家里的交流中,训练他们的语言交流的能力。家长对孩子重复犯错,也要耐心指导,给予多次改正的机会。平时,在家里家长要处处以身作则,要求孩子怎么做,家长首先怎么做,事事起表率作用。培养孩子勤劳、勤俭、不讲吃穿、不攀比的好习惯,让孩子在家长??第一位教师面前受到良好的教育,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为了子女身心的健康成长,父母应避免以下情况:

  1、过分保护,从小娇生惯养,使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依赖生活。

  2、父母在教育时过于严厉,甚至子女稍不服从就挨打,不给饭吃等。

  3、对子女过分干涉。不给子女以信任,甚至成年后还要干涉他们的生活。

  4、经常包庇子女的缺点和错误。

  总之,在家庭教育中,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致一行,持之以恒”的教育原则家长同时也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思想,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了解孩子、理解孩子的基础上讲究家庭教育方法,克服重智轻能,重养轻教的现象,对孩子施以正确的教育方法,就能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甚至成才。

家庭不和睦对孩子的心理影响

父母影响孩子的沟通方式

  家长不要永远都摆出一副未卜先知,了然于心的样子,这是家长的通病。孩子很多时候向家长分享心事,是希望找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如果你一上来就摆出一副我已经明白了,你不用再说的样子,你觉得你们的沟通还能继续下去吗?在家庭教育中,当孩子好不容易有了一些成长的心得,父母应该积极配合,站在孩子的角度来听孩子的心声。

  有些父母常希望和孩子交流,于是他们耐着性子听完了孩子要说的事,接下来就说:“我了解你的意思,但是你的想法是错的。”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使用“但是”一词,会让孩子渐渐感受到父母并为未认真倾听自己,不过摆姿态,从而厌倦交流。家长可以用“如果……会更好”句型来取代“……但是……”。

对爱不理解的孩子

  “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在这世上几乎是人人知晓,所有听过这句话的大人们都会感叹“唉,当父母真不容易啊!......“

  然而,当所有人都在为普天下当家长的人哀叹的时候,却忽视了我们这些孩子的想法!父母的心可怜,难道我们这些当孩子的心就不可怜了吗

  这句话我并不反对,但也不赞成.当父母的一心想为孩子好,但孩子却不能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在这么看来,父母的一片苦心确实可怜,但当大家都在同情天下所有不被孩子理解的父母的时候,可曾想过孩子们的感受,我想,在这时还能想到孩子们的感受的人是少之又少吧!

  其实,在父母的心可怜的时候,孩们的心又何尝不是痛苦,可怜的呢?父母给的爱太深奥,太冰冷,就像是寒东腊月里不穿袄子的感觉,现在的社会大家都将讲求独立,当父母的当然也更加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坚强,所以大多数的父母都选择了给孩子严厉的爱,但就在父母们抉择后,并给予孩子这种独特的爱的时候,孩子们却并不喜欢这种爱,因为孩子始终是孩子,每个孩子都喜欢和父母撒娇,都喜欢躺在父母的怀里“放肆“,当家长们在给予这种爱的时候,孩子们都是痛苦难过的,因为在孩子们心中妈妈爸爸不仅是自己最亲的人,也是最爱自己的人,可是就在爸爸妈妈对自己垮下脸,开始对自己大呼小叫的时候,孩子们便在心里开始了至疑,他们开始至疑父母给自己的爱,甚至觉得自己的父母都不爱自己了,孩子们始终不明白,严厉也能算是一种爱?在孩子们的心里,爱就是爱,爱就是这世上最美好,最简单,最纯洁的东西,太复杂的爱他们不仅承受不起,也不能明白,为什么,大人们要把爱那么样的复杂化?简简单单的爱不是更好,如果大人们能尝试着把严厉的爱简单化,或许对孩子,对自己都会是更好的选择!

  孩子不是圣人,不能明白这世界上的人情世故,更不能懂得爱其实还有很多种,父母给孩子的,不能是溺爱,也不能是严厉的爱,爱只能有一种,那就是简单的,美好的爱,孩子伤心了,就微笑着安慰,孩子做错了,就好好的教导,孩子发脾气了,就耐心的给他讲道理......

  但只可惜,很多父母都不能明白这个道理,并且不能真真正正的倾听一次孩子自己的心声,其实只要当爸妈的把自己的爱简单化,那世界上就再也不会存在“可怜天下父母心“了!但是,可惜啊......父母总是不能明白.

  其实,这世上最可怜的不是父母,最可怜的是对爱不理解的孩子!

  让我们一起说出我们的心声吧!

  “可怜天下孩子心!“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人们都知道狼孩的故事,可见孩子的家长素质和家庭环境好坏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因为孩子在年幼时具有极强的模仿力和可塑性,他们在幼年的意识中留下的印象,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都会在未来漫长的一生中发挥重要的影响。一个孩子将来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的家长是什么层次的人,取决于孩子的早期成长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

  在英国有一个爱德华家庭,是真正的书香门第。老爱德华是个博学多才的哲学家,为人严谨勤勉。他的子孙有13位当大学校长,100位教授,80多位文学家,60多位医生,1人当过大使,20多人当过议员。

  同样在英国,另一个珠克家族,与之相比则大相径庭。老珠克是远近闻名的酒鬼和赌徒,浑浑噩噩,无所事事。这个家族至今已传下八代,其子孙后代中有300多人当过乞丐和流浪汉,400多人酗酒致残或死亡,60多人犯过**或盗窃罪,7个杀人犯,整个家族没有一个人有出息。

  可见家长是孩子的镜子和榜样,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和翻版。为了培养孩子的品德,做父亲母亲及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行为要自慎,应该处处做孩子的表率。孩子好的行为、坏的行为,其实都是家长教育影响的结果。

  我不恨不孝的子孙,我恨他们的家长罪有应得,因为不孝的子孙一定与不孝的长辈密不可分。若母亲爱打扮,其女儿也必然是爱打扮的。若母亲是多舌的,女儿也不例外。同样父亲好喝酒,儿子也会喝酒;父亲说脏话、粗话,则孩子也是如此;父母不孝,孩子才是逆子,这已成为家庭教育的定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什么种子结什么果,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培养出什么样的人。

  作为家长,真的不必和孩子讲太多的道理,而必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他们,给他们做出好榜样,让他们在实践中感知那些道理,这样他们才能真正地理解并运用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中。

  正如有人所说,孩子的心是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

  希望孩子勤劳有为,家长就不该好吃懒做;希望孩子知书达理,家长就不该野蛮粗鲁;希望孩子优秀,家长就必须以身作则。

  我认为,现在所有的问题学生,几乎都是家庭教育缺失造成的。许多人事业有成却忽略对孩子的教育,等到了年迈的时候,才知道一切荣华富贵都是过眼烟云,而一个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让人晚景惨淡。我在生活实践中深切体会到若有一个成功孝顺的孩子完全可以让人生活无忧,晚年幸福。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问题作文

  现今社会常提到的问题就是关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代沟呢?这往往就是年龄之间的问题。在生理上,孩子处于青春期,容易冲动,凭感情论事,常会出现一言不合就开始闹起来了;而父母此时往往正处于更年期,心情更是不会好,在与孩子发生矛盾的时候,两个人很有可能会吵起来。在心理上,孩子有了自己的见识和经验往往对父母轻慢;而父母则因为孩子的转变而不安。但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

  然而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呢?解决问题同样需要两代人之间的沟通。孩子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冲动行事,做事之前要好好想一想自己这么做之后的后果是什么;父母同样需要克制自己的情绪,对待孩子不是要非常严苛,其实还需要父母对孩子宽容,毕竟两代人的见闻是非常不同的。主要还是要父母和孩子好好沟通,了解孩子的情况。

  所以父母与孩子之间沟通很重要,它能缓和两代人的关系。

孩子的成长 家长对孩子的影响作文

  孩子从幼儿园转换到小学,开始新的学习生活,新的起点和新的征程中,孩子能否快速的适应小学生活是每个家长最为关心的事情。幼儿园养成的一些坏习惯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孩子小学的学习和生活。能否及时纠正坏习惯,迅速培养起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是关乎孩子教育历程中的良好开端,更是孩子学校生活中健康成长的关键。

  俗话说:老师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尽管小学老师对于孩子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起到了引导作用,但孩子家长是否能以身作则,并在家里为孩子树立起良好的榜样是关键。

论家庭对人的影响

  “家庭圈”影响人的一生

  高三九班刘开伊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这个字是永远不能被忽视的,中国人有着强烈的家族意识,不仅仅因为一个家族的兴旺决定着每个人的前途,更是因为中国人在考察一个人的德行时,要先了解这个人的家庭的整体素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而家庭是一个人从小生活的环境,环境可以塑造一个人的品质,那“家庭圈“毫无疑问影响着子女的一生。

  “家“是什么?它是以血缘为关系的纽带,是每一位家庭成员心灵的避风港……不仅仅如此,做一个形象的比喻,每个孩子就像是一粒有无限潜质的种子,播种下去的那片土地便是家庭,那片土地是肥沃还是贫瘠,是湿润还是干旱,都对种子的生长发育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家庭圈”为子女的前途提供指引。处于高三即将面临高考选专业的我们,想必有不少父母都愿意子女“子承父业”,中国古代便有这样的例子。司马迁是众所周知的文学家史学家,著有被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却鲜少有人知道,《史记》并不是司马迁一个人的成果和理想,他的父亲司马谈与司马迁一样,在当时是一位博学多识的太史令,年轻时便立志撰写一部通史,于各地考察,为《史记》的创作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却不幸早逝,将遗愿托于司马迁。此外,书中所运用的“春秋笔法”,即微言大义、秉笔直书,都是司马迁从其父所学,倘若司马谈没有为司马迁铺好最基本的“路基”,《史记》是否能出现在世人的眼前,司马迁能否成为优秀的史官,获得如此高的成就,我们都还要抱有怀疑的态度,由此可见,家庭对子女的事业起着导向作用。

  “家庭圈”造就子女的精神品质。李清照以其婉约的词风,作为一位南宋词人名传千古,但她还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大家闺秀,话虽如此,她也只是在早年过着优越的生活,之后便开始了流离失所的逃亡生活,没有丈夫没有亲人,金人入侵国破家亡,若换做其他一个普通女子,怕是早已失去活下去的信心,然而李清照没有,出生在书香门第的她,饱览群书,接受父母灌输的爱国思想,又目睹过被抄家过后父亲并未停下奋斗的脚步,才塑造出这样一个有着家国情怀,总是满怀希望的坚强女子,“有其父必有其子”,此言得之。

  古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这原本是含有褒义的一句话,但如今却往往用于讽刺。孩子是父母的缩影,小孩子在公共场合大叫大嚷,我们会说这个孩子没有教养,表面是在指责这个孩子的行为,实则是在指责他的家长教子无方。可见“家庭圈”影响“圈中人”,“圈中人”也反过来是“家庭圈”的“形象代言”,所以人与圈只有互相促进,才能达到共赢的最终目标。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今天跟朋友聊天,无意中讲到这个话题,于是有了点想法,在这就简单谈谈,原生家庭(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

  L是个身高168+,身材匀称,本科毕业,长相性格都还不错的独生女,人缘也不错。而她最大的缺点就是“自卑和丧”。她平时总是喜欢万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其实这本该是个优点,但是到她那,就变味了。不论是不是她的错,她都觉得是自己的错,是自己做的不够好。

  失恋了,明明只是因为前男友是个渣男,她却觉得是自己长的不好看,身材不够好,人不够有趣...以至于,一直偏执,甚至有想找女朋友的想法。而面对人生重大抉择,或者事关自己的决定,她总是听信别人的建议,从不相信自己的决定。以至于,一次次被“别人的建议”坑。

  Y也是个身高165,身材匀称,长相也不错的女孩,为人更是真性情。而她最大的缺点就是“自卑,敏感,偏执”。

  Z和Q是她们俩的朋友,Z和Q虽然身材有点微胖,但是也都是很温柔可爱的女孩。她们俩都是那种,做事很相信自己,很有自信和主见,拿得起放得下,同时也是很有魅力,很有趣的人。她们从不为自己的外在否定自己,也从不会怀疑自己。面对感情更是拿得起放得下,潇洒豁达的不行,因此从小到大她们异性缘就很好,每天也都活的很快乐。

  我曾说过,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真的很大。L和Y,其实她们俩都是很棒的女孩,却总是因自卑而否定自己。

  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她们的家庭,更多在于她们的母亲。她们俩的母亲都是属于“女强人类型”,特征是“情绪化”、“操控欲强”、“要强”...

  在L和Y小时候,母亲很少夸她们,更多的是打骂,言语讽刺,伤害。母亲心情好的时候就和颜悦色,心情不好的时候,孩子就连狗屎都不如。可能她们的母亲本无意如此,但是伤害已经扎根。

  听L说,小学的时候,曾经母亲因为自己寒假作业没做完就把自己所有书和作业直接撕了;从小,更是总是说她胖,丑,笨;她儿时犯错的时候,还把她打出过鼻血;甚至到了高中,也因一次吵架就在开学前一天,就不给她学费;还曾经因为L生气锁门,直接把L房门的锁砸了...

  Y也是同样,母亲对她说话总是冷嘲热讽,相比之下总是偏袒学习成绩更好的弟弟...

  Z和Q就不同了,她们的母亲从小就常常夸赞她们,她们是在母亲和其他人鼓励下夸赞下长大,属于一种良性循环,越来越好。就算遇到挫折她们也不会怀疑自己,否定自己,而是努力去解决问题,成功后,又会获得夸赞,就这样一步步建立深厚的自信。L和Y,因为从来很少有人夸她们,成功没人夸赞,失败了还要受言语讽刺,惩罚。相比之下,她们建立自信太难了。以至于现在,当有人真心夸赞她们的时候,她们总是觉得浑身不自在,觉得是别人在奉承自己,是客套话,从不会想到是因为自己真的很棒。

  所以说,原生家庭,尤其是母亲对一个孩子的影响真的很大。我希望如果有已为人父母的各位看到这篇文章,能引以为戒。你可以有你自己的教育方式,但是请你别忘了,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因为这种影响真的是很长远的。

  我也想告诉那些自卑的孩子一句话,仔细去回想你的童年,找到影响你的因素。下一次,记得告诉自己,你是最棒的。也希望下次再听到别人的夸赞时,你能坦然的说“谢谢,我知道,我很好”。

家庭影响作文

  家庭教育对孩子以后的未来有多大的影响?请不要不以为然,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非比一般,轻视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那么一些父母可能会后悔一辈子。怎么不相信吗?其实,是有很多真人真事的,有些儿时的事情,甚至还影响了一个孩子的一辈子。但是有些事情有些感伤,还是来和你们讲一下吧……

  从小有一个女孩,这个女孩原本是一个很活泼可爱的性子,但是她的父母都有一点暴力倾向,对她时不时打骂,因为她父母都相信一句话,叫做“不打不成才”。是的,那个女孩被她父母逼得考上了研究生,就当已经二十五六岁,也是一个很美好的年纪要嫁人的时候。一直乖巧的女儿竟然没有选择父母给她找的人,而是去选择了一个杀人犯!!这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知道是为什么吗?就是因为女孩父母幼时对她施与暴力,让她的心理都开始有些变化。别人都问她为什么一个堂堂研究生最后和一个杀人犯走在了一起。女孩说,因为他不会打我。多么令人震惊的回答,就是因为那个杀人犯没有打过女孩,也是因为幼时受过的暴力行为,让女孩就这样草草的选择了一个杀人犯结婚了。

  这个事情让不少人甚至斗震惊不理解,那对父母一直很后悔打他们的女儿,可是事情一切都完了,儿时不好好培养他们原本应该很辉煌很成功的女儿,如今一切都已经成定居,再后悔难过也是无用了。

  从这件事情当中我们就可见家庭的教育到底对孩子有多大的影响呢?这就可见一斑了。大家请不要忽视对孩子小时候的教育,有时候这个时候的教育可能是会引导她一生的,望重视起来!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作文

  从小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一个家庭中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可是长大以后我们也渐渐的知道了,原生家庭其实对孩子的影响真的是特别的重大。

  其实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我们,可能就是在父母面对孩子的时候,只是教育我们吃好穿暖就可以了,没有更多心理上的教育。并且父母也就是在自己的一些行为上面,有些不管不顾孩子的感受吧。

  以至于就是好多家庭的孩子长大以后,尽管明确的知道了自己的父母的一些做法是不对的,我是好像在不知不觉之中也成了父母的翻版。

  比如有一些父亲或者母亲在生活中对另一半是特别的苛责,孩子从小在这种环境里长大,虽然知道这样做也是不对的,但是等自己有了另一半之后,也会忍不住对自己的另一半苛责。活成了自己曾经讨厌的父母的模样。下午和闺蜜聊起来关于父母之间的一些事情,在聊到关于现在大家对孩子的消费观念的时候,就说到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可能从小我们都是在并不富裕的家庭中长大,以至于就是现在对我们的孩子也是如此,超市里遇上稍微贵一点的东西,总是习惯性地告诉孩子其实可以选择稍微便宜一点的。

  尽管有的时候也已经在很努力的克制了,尽量不给孩子传达一种自己特别贫穷的感觉,但是其实有的时候孩子还是能够知道的。因此说,其实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并不是孩子在成人以后说改变就能够轻易改变的。更多的时候还是会沿袭父母的一些习惯,一些教育方式可能言传身教的刻在了骨子里。

  不过也希望我们做父母的能够尽量的克制。尽量的给孩子做好好的榜样。尽量的去摆脱原生家庭中一些不好的影响!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英语小短文50字带翻译

2020年英语四级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