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趣味数学故事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孙悟空检讨三打白骨精趣味数学故事

  回到花果山三天了,虽然这三天我能够怀香抱玉,虽然我能够锦衣佳馐,但是,我一直夜不能寐、味同嚼蜡、坐卧不安,我为我犯下的严重错误痛悔不已。所以,我首先怀着十二万分的虔诚对各位领导说:我错了,我大错特错了!我要深刻检讨我的灵魂,从内心深处进行深刻地反省。

  第一,我严重辜负了如来佛组、观音菩萨对我的殷切希望,忘记了观音菩萨对我的谆谆教诲,真是猴改不了吃桃。想当初,领导们把我从五指山监狱给我办了取保候审,一是想给我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二是想让我跟着一个好的上级学习一些文化知识,彻底改变猴的泼皮个性,也能够让我获得西天留学生的身份,以后也成为新时代的海归,但是,我自以为山中无老虎了(我出来后就棒杀了老虎做了狐皮裙,不但犯了杀生的大戒,而且还触犯了国家保护珍稀动物的法律,现在想起来很后悔),所以,总是翘尾巴,这不,组长和同志们批评了我几句,我就火冒三丈,扛起棍子就跑了。这种不谦虚、不接受批评、不能做自我批评的心态是非常错误的,这种狂妄自大的作风让领导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我现在恨不得拿棍子把自己打上一顿,我错把猴屁股当成老虎屁股了。

  第二,我目无组长,给领导画地为牢。在我出去找吃食前,我拿棍子给组长和两个同志划了一个圆圈,并命令他们不得出圈子,还威胁他们如果除了圈子,后果自负。这个行为,我犯了两个错误,一个是擅自拘禁领导,限制领导的人身自由,领导愿意去哪里那是领导的自由,我怎么能够干涉呢?或许,领导还想走到人民群众中,去了解民情呢,归结起来,我还是有很大私心的,因为我以前是一个臭名昭著的大坏蛋,有些事情佛祖和菩萨为了照顾我的脸面没有给组长说,但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我担心群众会给组长举报,组长知道后会在给我穿小鞋,在给我念紧鞋咒,所以不让他接触群众,我错了,面对自己以前不光彩的过去,我应该有敢于脱皮的精神,不等别人说,就该自己坦白的,再说了,组长老人家能和我一般见识?他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二是,我对其他两个同事不信任,自以为自己来得早、资格老,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其他人都不如我,其实,这两个同事都是跟正苗红,这次出来是出于建立统一战线的需要才从天国调到这个队伍的,我破坏了统一战线,关键是我从来不爱学习,总是沉浸在以往曾经的辉煌当中,不了解形势的变化,固步自封让我成了井底之蛙!这种不思进取、自以为是的做法是完全错误地,是应该受到批判的!

  第三,我没有认真向组长学习佛祖的思想真谛,不能理解我佛普度众生、教化苍生的理念。现在想起来,人家白骨精其实是想向组长学习佛经的。但是,我却一而再、再而三对人家痛下杀手,阻碍了组长光杨我佛精神的大无畏的革命行动,还有,人家给组长送的斋饭,我却看成是乱七八糟的东西,其实是我心中无佛,我把那些斋饭看成是乱七八糟的东西,说明我就是乱七八糟的。组长说得好,我命在佛,即便人家想吃我,那也是该吃,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组长的精神境界多高啊!我就是在学习一万年也赶不上组长的冰山一角。而且,组长屡次劝阻我,但我一意孤行,好像我比组长还能,公开抗命组长,这种歪风邪气是坚决不允许的,那样下去的话,这个团对就失去了执行力,取经事业怎么成功啊!现在想到这些,我都恨不得拿爪子把我那猴*脸抓个稀巴烂!

  领导们。我错了,我追悔莫及啊。恳求领导们在给我一个机会,以后我一定认真学习,洗心革面重做猴,一定要尊重领导,团结同事。为了表明我的决心,我决定把花果山集团所有的财产全部从我的名下划到佛祖名下!

二年级趣味数学故事

远古时候的时间方向和记数趣味数学故事

  大约在一百万年前,也可能是在更久之前,地球上就出现了最早的人类。原始的人类和大自然艰难地搏斗着。在长期的劳动中,他们不断进步,慢慢地产生了“数”的思想。

  有、无和多、少,是我们祖先最早概括出来的“数”的思想。他们找到了食物,会想到这是“有”;找不到食物,就会想到“无”。要是找到大量的食物,他们认为是“多”;得到的食物不够吃,他们认为这是“少”。

  直到两万五千年前,人们说“用你的枪头换我的鹿”的时候,还只能用一个指头表示一只鹿,三个指头表示三个枪头。这种一个指头表示一件东西、三个指头表示三件东西的原始计数法,就是他们掌握的全部算术知识了。在那以后的几千年里,他们一直把任何大于三的数量理解为“一群”,或者“一堆”。

  那时候没有城镇和村庄,人们过着群居穴处的生活:晚上,他们挤在深深的洞窟里,藏在茂密的林木中;白天,成群结队地到处寻找可以猎取的鸟兽,采集能够充饥的浆果、根茎和谷粒。这种生活是毫无保障的,常常是饥一顿、饱一顿。

  在他们的财物中,除了御寒的兽皮、狩猎的武器、盛水的东西,也许还有熊牙或贝壳做的项链。他们的生活这么简单,当然不需要更多的数学知识,就是那种简单的手指计数,也用得很少。

  狩猎和采集的生活,更需要识别方向和区分季节的知识。

  有了区分季节的知识,就可以知道远处树林里的果实什么时候成熟;有了识别方向的知识,就能够确定怎么去、又怎么回来。这些知识,是在漫长的年代里,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

  在一个熟悉的地区漫游生活,山脉、湖泊、河流就能当作指示方向的路标。

  可是,原始人很难在一个地方长期定居。树林里的浆果和块茎,过一段时间就被吃光了;飞禽和走兽,为了躲避人们经常的袭击,也逃到别的地方去了;特别是发生干旱的时候,人们不得不赶快离开熟悉的地方,去寻找新的水源。在完全陌生的环境里,指示方向的只有日月和星辰了。

  太阳是最方便的路标。

  海边部落的人们发现:太阳每天早上从波涛中升起,晚上落到山岗的后面去。他们就记住:初升的红日指示着大海的方向;正在下落的夕阳指示着山岗的方向。

  晚上,用星辰来确定方向很可靠。

  我们不妨想象一下那时候的情景:夜幕降临,人们在洞口或者土室、窝棚前点起一堆堆篝火,大家围坐在篝火旁边。他们抬头凝视那神奇的天空——繁星点点,深不可测。

  经过了不知多少个夜晚的观察,他们发现:一些星群组成的简单形状,每天晚上都能辨认出来,而且总是在天空的一定位置上,沿着一定的方向,缓慢地移动着。

  在北边的天空上,有一组最引人注目的星群,这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北斗七星。北斗七星属于大熊星座,把这个星座比较亮的星合起来看,有点像一只大熊。斗头上的四颗像是大熊身体的后部,斗柄的三颗像是大熊的尾巴。

  离北斗七星不太远的地方,还有一颗相当亮的星,那就是有名的北极星。它年年月月,总是出现在一定的地方,几百年也很少变化,好像钉在那里不动似的。天长日久,我们的祖先就懂得了北极星是一个非常理想的路标!他们在长途跋涉中需要确定方向的时候,就等到夜幕降临,在繁星闪烁的天空,先找到北斗星,把斗顶两颗连成一条直线,再朝着斗口的方向,把这条直线延长五倍的位置,在那个位置上就看到一颗比较亮的星,这就是北极星。找到了北极星,其他的方向就很容易确定了。

  日月星辰不只是人类最早的路标,还是人类最早的时钟。生活在热带北部的原始狩猎者,早晨总是看到在阳光下,东西的影子长长地向西指着;中午太阳升到最高点的时候,影子就很短,甚至看不到了;当太阳向西下落的时候,影子又长了,并且不断地向东面伸长。这样,由影子的长短变化,他们就能够大体估量出白天的时间了。

  夜晚,他们发现圆月在空中最高点的时候,恰好是半夜。经过长久的观察,他们还可以根据一些星群的位置变化,判断夜间的时间。

  要知道比一天更长的时间,想来我们的祖先一定是依靠月亮。

  一夜接一夜,他们看到月亮慢慢地由圆到缺,最后全看不见了。过了几个漆黑的夜晚,月牙又重新出现,并且慢侵地又变成圆月。

  当圆月升起的时候,一个部落来到一片树林边。林子的枝头上挂满了果实,可是还没有成熟。

  部落中有经验的长者说话了:现在别搞这些果子,等下次月亮再圆的时候咱们回来,这些呆子就好吃啦!于是,大家又赶到更远的地方去寻找食物。他们必须按时回来摘取成熟的果实,这就需要计算天数了。

  对原始采集者来说,数天数是一个大难题。可不是嘛!时间一去不复返,数天数不能象数死鹿那样,把它们摆成一排,扳起指头去数。开始,他们很可能是在树上或者在棍棒和石头上刻上一道痕,表示过去了一天,刻上两道痕,表示过去了两天。久而久之,他们发现,两次满月之间总是相隔三十天,并且用一道大点儿的刻痕来表示一次满月。

  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他们逐渐察觉到满月的次数和气候的变化有关系。他们惊奇地发现:春、夏、秋、冬四季往复一次,恰好是十二次满月的天数——三百六十天。于是第一个包括四季的月历产生了。

  我们的祖先,就是这样开始有了数数和观察图形的数学知识。

  一万多年前,随着经验的丰富、知识的增长和工具的改进,人类逐渐开创了崭新的生活,这就是学会了种植和饲养!

  在回到过去居住过的地方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常常发现,上次被他们无意撒落的谷粒,现在已经发芽生长;被遗弃的小动物也长大了。慢慢地,他们学会了种植植物,饲养动物。从此,他们不再四处飘流,靠采摘野菜和浆果生活,而是播种和收获自己的大麦、小麦和谷子,还有豌豆、扁豆和胡萝卜。在忠实的伙伴——狗的帮助下,他们驯养着羊、猪和牛。原始的采集者和狩猎者,开始变成了农民和牧民!

  定居生活以后,人们的财物越来越多,这就需要经常记录和计算耕具、土地、篱笆、庄稼和畜群了。最早的记录方法,就是前面说到的,用一个记号表示一件东西、两个记号表示两件东西,叫做“签法”。

  在秘鲁,印加人用在绳子上打结来记下收获谷物的捆数。在我国,也有结绳记数的古老传说。直到今天,在欧洲、亚洲和非洲的部分地区,还有一些牧羊人用在棍子上刻痕的办法,来计算自己的羊群!

  从事农牧业以后,人们必须准确地预计生羔、产犊和播种、收获的时间,先前的简陋月历,显然是不够用了。要是用三百六十天的月历来推算季节,头一年差五天,第二年就会差十天,年数多了,就乱套了。这样,编制精确的日历,就成为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记录财物和编制日历,促使人们发展书写的数字。

  我们今天知道的最早的书写数字,产生在五千年前的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埃及人是把数字写在一种纸草上,美索不达米亚的巴比伦人是把数字写在软粘土上,他们都是用单划表示个位数,用不同的记号表示十位数和更高位的数。三千年后,罗马人照样采用单划组成一到四的数字,并且至今还有人在用哩!

  在我国殷代的甲骨文字中,就有很多是数字。殷代人已经能用成文数字记录十万以内的自然数。在他们的数字中,头四个字,即一、二、三、四,也是由单划组成的。

  下图是殷甲骨文、周秦金文、汉朝时候用的数字和现代汉语中的数字,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演变情况。

  在早期的数字系统中,最引起人们兴趣的,是美洲中部马雅人的数字。马雅人与欧洲、亚洲和非洲的文化完全隔绝。他们只用三个符号——点、横和椭圆,就可以写出任何自然数。用点和横可以从一写到十九;在任何数下面加上一个椭圆,就是那个数放大二十倍。但是,在计算时间的时候,他们调整了记数规则:加第二个椭圆的时候,表示乘上十八,而不是二十。马雅人所以做出这样一条规定,大概是原始狩猎者的月历是三百六十天的原故。

  那时候,马雅人也使用三百六十五天的太阳历,一年被分成十八个月,每个月二十天,另外加上五天作为禁忌日。他们通常在石柱上刻出人面形的独特数码记录日期。

增加趣味性趣味数学故事

  1、一加一不是二。(打一字)

  “一”字、加号“+”、再来一个“一”字,组合在一起,得到的字不是“二”,而是“王”。谜底是王。

  2、一减一不是零。(打一字)

  “一”字、减号“-”、再来一个“一”字,组合在一起,得到的字不是“零”,而是“三”。谜底是三。

  3、八分之七。(打一成语)

  “八分之七”用数学符号写出来,把数字7写在分数线上面,8写在分数线下面,谜底是成语“七上八下”。

  在上面这些谜语里,用一些很简单的数学知识,对谜语的文字作出新的理解,可以帮助猜出答案。

  另外一类数学谜语,谜底是数学名词。还是来看几个例子。

  4、七六五四三二一。(打一数学名词)

  平常报数目,是从小到大顺着数,就像流行歌曲里唱的,“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里”。现在他说“七六五四三二一”,是从大到小,倒过来数了,所以谜底是“倒数”。

  5、讨价还价。(打一数学名词)

  买东西讨价还价,要经过反复协商,才能达成双方都同意的钱数。这种协商钱数的过程,可以戏称为“商数”。谜底是商数。

  6、你盼着我,我盼着你。(打一数学名词)

  “你盼着我”,是你在等候我;“我盼着你”,是我在等候你。两人互相等候,可谓“相等”。谜底是相等。

  7、成绩是多少?(打二数学名词)

  学习成绩是用得分的数目计算的。问“多少”,可以换一个说法,改问“几何?”在中国古代数学书里,问一种物品有多少个,总是问“物有几何?”直到现在,有些地区的方言里,买东西问价钱,还是说“几何?”所以,问“成绩多少”,等于是问“分数,几何?”谜底是两个数学名词:分数、几何。

趣味数学故事

  巧测金字塔高度

  金字塔是埃及的著名建筑,尤其胡夫金字塔最为著名,整个金字塔共用了230万块石头,10万奴隶花了30年的时间才建成这个建筑。金字塔建成后,国王又提出一个问题,金字塔倒底有多高,对这个问题谁也回答不上来。国王大怒,把回答不上来的学者们都扔进了尼罗河。当国王又要杀害一个学者崐的时候,著名学者塔利斯出现了,他喝令刽子手们住手。国王说:“难道你能知道金字塔的高度吗?”塔利斯说:“是的,陛下。”国王说:“那么它高多少?”塔利斯沉着地回答说:“147米。”国王问:“你不要信口胡说,你是怎么测出来的?”塔利斯说:“我可以明天表演给你看。”第二天,天气晴朗,塔利斯只带了一根棍子来到金字塔下,国王冷笑着说:“你就想用这根破棍子骗我吗?你今天要是测不出来,那么你也将要被扔进尼罗河!”塔利斯不慌不忙地回答:“如果我测不出来,陛下再把我扔进尼罗河也为时不晚。”接着,塔利斯便开始测量起来,最后,国王也不得不服他的测量是有道理的。小朋友,你知道塔利斯是如何进行测量的吗

  蜗牛何时爬上井

  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了一口枯井里。它趴在井底哭了起来。一只癞蛤蟆爬过来,瓮声瓮气的对蜗牛说:“别哭了,小兄弟!哭也没用,这井壁太高了,掉到这里就只能在这生活了。我已经在这里过了多年了,很久没有看到过太阳,就更别提想吃天鹅肉了!”蜗牛望着又老又丑的癞蛤蟆,心里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决不能像它那样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蜗牛对癞蛤蟆说:“癞大叔,我不能生活在这里,我一定要爬上去!请问这口井有多深?”“哈哈哈……,真是笑话!这井有10米深,你小小的年纪,又背负着这么重的壳,怎么能爬上去呢?”“我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爬一段,总能爬出去!”第二天,蜗牛吃得饱饱的,喝足了水,就开始顺着井壁往上爬了。它不停的爬呀,到了傍晚终于爬了5米。蜗牛特别高兴,心想:“照这样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能爬上去。”想着想着,它不知不觉地睡着了。早上,蜗牛被一阵呼噜声吵醒了。一看原来是癞大叔还在睡觉。它心里一惊:“我怎么离井底这么近?”原来,蜗牛睡着以后从井壁上滑下来4米。蜗牛叹了一口气,咬紧牙又开始往上爬。到了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是晚上蜗牛又滑下4米。爬呀爬,最后坚强地蜗牛终于爬上了井台。你能猜出来,蜗牛需要用几天时间就能爬上井台吗

代数的由来趣味数学故事

  代数学这个词,是从拉丁文来的,不过它最早的源头是阿拉伯文。因为发明这个词的人是阿拉伯数学家花拉子模。

  花拉子模大约生活在1400年前,出生在波斯北边的城市花拉子模,所以他的名字也叫这个。据说他出生于一个商人的家庭,所以有机会跟着父亲的商队到处游历。他到过阿富汗、印度好多国家,后来定居在巴格达,所以,他对这些国家的科学都非常了解。后来,他担任了阿拉伯王朝的官员,对天文、地理、数学都很精通。

  花拉子模生活在阿拉伯王国最强大的时代。那个时候,阿拉伯正在不断对外扩张,它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个大洲。中国的史书上把它叫做大食国。大食国吸收外国的文化,把希腊、波斯和印度的书籍都翻译成阿拉伯文。所以,阿拉伯科学家就有很多可以研究的资料。花拉子模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研究代数学的。

  花拉子模写了一本书,叫做《代数学》。他在这本书里讨论了方程的解法,第一次给出了二次方程的一般解法,还把方程的解叫做根。这个说法一直用到现在。

  后来,这本书传到欧洲。有个叫罗伯特的科学家把它翻译为还原于对消的科学,也叫做方程的科学。这就是拉丁文里面的代数学。这样,欧洲的数学家们也了解了代数的知识,后来还有许多人不断地去研究它。

  在中国,代数学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1859年,那个时候还是清朝。中国数学家李善兰和一个英国数学家一起,翻译了一本英国的代数学方面的书,当时就定名为《代数学》。李善兰还指出了,所谓代数学,就是用符号来代表数字的一种方法。

  花拉子模的《代数学》这部伟大的作品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财富。

老木匠计算半径的趣味数学故事

  一天,闲得无事,就在老家邻近的院子逛逛,恰好碰到一位老木匠(这位老木匠是本村的,我们都认识)在给一人家做木货。我们相互打了招呼。随后,老木匠用卷尺量一个木桶的底,量得周长为4尺。老木匠说:“吴老师,你是一位老师,我出个问题给你算算,刚才这只木桶的半径是多少寸?”我一时语塞,说:“老师傅,一时用口算算不出来。”

  紧接着老木匠就一口报出底面半径约等于6寸4。我听到老木匠报出木桶的底面半径,一时很吃惊。

  我在心里用公式C=2πr检验老木工的计算结果,感到很困难,就用纸笔检验: r=(C/2π)≈(40寸/2×3.14)≈6.37寸≈6.4寸。

  结果与老木匠的结果只相差那么一点点,而老木匠的计算方法是多么的快,又是多么的准确。

  这时,我兴趣更浓,请老木匠说说他的计算方法。老木匠说:“就六个字:尺变寸,加六成。”原来老木匠的计算方法是这样:四尺变四寸,四六得二寸四(即4寸×0.6=2.4寸),共4寸+2.4寸=6.4寸。

  随后,我又举了一例:如果圆周长为3尺,用老木匠的算法是:三尺变三寸(尺变寸),三六一寸八,共得3+1.8=4.8(寸)。

  用公式C=2πr检验:r=(C/2π)≈(30寸/2×3.14)≈4.78寸≈4.8寸。

  结果相差无几。这是为什么呢

  回到家里,我对“尺变寸,加六成”的算法进行了一番研究:

  设圆周长为C,半径为r,用代数式来表示这种算法是:

  r=(C/10)+0.6×(C/10)=16C/100,π=C/2×(16C/100)=3.125。

  原来,老木匠把圆周率π当作3.125,尽管有误差,但算法简便,在估计半径时很实用。

  点击展开全文#art_sho;z-index:900;botto;;padding:0;%;height:50px;border-botto solid #f9f9f9;background-i-gradient(hsla(0,0%,100%,0),#f9f9f9);color:#1c6bcc;text-align:center;line-height:170px}#art_sho{position:relative;font-size:14px}#art_sho,#art_sho{position:absolute;top:-20px;left:50%;display:inline-block;-left:-4px;;height:8px;border-botto solid #1c6bcc;border-left:1px solid #1c6bcc;content:' ';transfor(-45deg)}#art_sho{top:-15px}

伸手指说数趣味数学故事

  游戏规则是这样的:两人各伸出一只手,一只手只有5个指头,任意出几个指头。一边出手,一边说数,如果谁说的数正好等于两个人伸出的指头数的和,谁就算赢。有人认为,这完全没有规律,赢都是靠运气,双方赢的机会相同。其实,仔细分析,其中还和学过的数学知识密切相关呢。

  下面先分析甲出0时的情况,乙可能出0、1、2、3、4、5,和就是乙出的手指数;

  甲出1时,乙可能出0、1、2、3、4、5中的任意一个,出不同的手指,和也不同,最后的和是乙每次出的手指数加1。

  甲乙两人手指的组合形式,还有以下24种:

  甲出2,乙出0、1、2、3、4、5,和是2、3、4、5、6、7;

  甲出3,乙出0、1、2、3、4、5,和是3、4、5、6、7、8;

  甲出4,乙出0、1、2、3、4、5,和是4、5、6、7、8、9;

  甲出5,乙出0、1、2、3、4、5,和是5、6、7、8、9、10。

  孩子们好好看看上面的分析,是不是对答案也有所期待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如何才能够取胜吧。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些组合中,指头和为0、10的情况各一种;和为1、9的各两种;和为2、8的各3种;和为3、7的各4种;和为4、6的各5种,和为5的共6种。可见,和为5的组合最多,也就是说,说5赢的机会相对较多。因为不管对方出几个指头,你都可以和它凑成和为5。除此之外说别的数则不然,比如说2,对方要出2个以上指头,你怎么出也不行;再如说8,对方要出8个以下指头,你怎么也无济于事。

关于趣味数学文化故事

  高斯是家喻户晓的数学天才,数学网为大家提供了关于高斯的趣味数学文化故事,希望同学们多多积累,不断进步!

  趣味数学文化故事:高斯的故事

  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

  1+2+3+ ..... +97+98+99+100 =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 高斯叫住了!! 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

  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 1加 至 100 与 100 加至 1 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

  1+2+3+4+ ..... +96+97+98+99+100

  100+99+98+97+96+ ..... +4+3+2+1

  =101+101+101+ ..... +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所以把10100 除以 2便得到答案等于

  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九片竹篱笆的趣味数学故事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 被誉为科学的皇后。 对于我们的广大小学生来说, 数学水平的高低, 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学习,数学网小学频道特地为大家整理了九片竹篱笆,希望对大家有用!

  有9片竹篱笆,长度分别是1米、2米、3米、4米、5米、6米、7米、8米和9米。从中取出若干片,顺次连接,围出一块正方形场地,共有多少种不同取法

  1+2+3+4+5+6+7+8+9=45(米)。

  由于

  4×114×12,

  可见所得正方形边长最大不超过11米。

  其次,因为各片篱笆的长度互不相等,所以在正方形的四条相等的边中,至少有三条边是由两片或更多片篱笆连成的。由此可见,至少要取出7片篱笆,因而其中至少有一片篱笆的长度大于或等于7米。

  这样就确定了,正方形的边长可能取值范围是从7米到11米。在这范围内,可以列举出全部可能取法如下:

  边长为7:(7,6+1,5+2,4+3),1种。

  边长为8:(8,7+1,6+2,5+3),1种。

  边长为9:(9,8+1,7+2,6+3),(9,8+1,7+2,5+4),(9,8+1,6+3,5+4),(9,7+2,6+3,5+4),(8+1,7+2,6+3,5+4),5种。

  边长为10:(9+1,8+2,7+3,6+4),1种。

  边长为11:(9+2,8+3,7+4,6+5),1种。

  题目问“共有多少种”,不能有遗漏。为此,可以首先估计一下正方形边长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确定搜索范围。

  只要大家脚踏实地的复习、一定能够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希望提供的九片竹篱笆,能帮助大家迅速提高数学成绩!

趣味数学小故事

  华罗庚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着名的难题:“有一个数,3个3个地数,还余2;5个5个地数,还余3;7个7个地数,还余2,请问这个得数是多少?”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

  一群猴子在井旁玩,一阵风将一只猴子的帽子吹到井里,他招呼来18个小伙伴,从井上方的松上一个接一个去捞帽子,有4只猴子没有上树,就捞着了帽子,问:是几只猴子上树下井接在一起把帽子捞上来的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数学家的小故事50字

数学小报内容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