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典诗词之美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宋词,一阙清丽的诗行散文

  在华夏文明的历史长廊,悬挂着几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如果说唐朝在历史上是一幕精彩的大戏,是最亮的那一颗明珠,那么宋词就是历史画卷上一阙清丽的诗行,是最唯美的那一颗明珠,用它的豪放,用它的婉约,用它的柔美在历史的晴空绽放着光芒,熠熠生辉。

  宋词的多元正如我们生命的本身,丰盈与孤独,喜悦与感伤各斯其美。宋词既有花间词晚照的唯美,又有金戈铁马的气势磅礴。

  “词”并非始于宋代,却在宋代绽放出最夺目的光彩。宋词中浅吟低唱的柔美,大江东去的豪放,柔肠粉泪的婉约,家国愁思的志向与宋代的文化品质浑然天成。

  在唐诗演变成宋词的过程中,南唐李后主李煜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李后主的风花雪月和他的亡国愁思,把唐诗的精髓引入到宋词的密码。从五代词开始,宋词就已经渐渐萌动成一朵花的绽放,一朵云的清幽,用最靓丽的姿态,在历史的素笺描摹成一阙清丽的诗行。

  “庭院深深深几许”。相信,许多人初识这句宋词,都是源于琼瑶的影视剧。其实,这首词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脍炙人口,是中学教材中的经典,相信世人多能成诵。

  他的这首《蝶恋花》却鲜为人知。“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这首词描写了闺中少妇的伤春之情。上阙写少妇深闺寂寞,阻隔重重,想见意中人而不得;下阙写美人迟暮,盼意中人回归而不得,女子幽恨怨愤之情在字里行间,一一彰显。

  《蝶恋花》的精妙不在于情感的宣泄,而在于“庭院深深深几许”一句中叠词的巧用,三个“深”字的运用,把古代庭院一进,又一进的布局,在建筑文化中的经典美,彰显给读者以清晰的画面感,堪称欧词之典范,宋词之精华。

  从曼妙如画的宋词中走过,我们总也绕不过集豪迈、深情、喜气、忧伤于一身的苏轼——苏东坡。苏东坡是敢于活出自己的人,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是文坛翘楚。

  苏东坡的一生是用情至深的一生。于人、于事、于国、于家、于文、于艺,每一份深情都用到了极致。他的深情融入了他的诗词,他的书画。

  闻名于世的《寒食帖》记录了苏轼仕途不济,心情低落时的感伤。那一首闻名遐迩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却是苏东坡化蝶后的重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读着这首气势磅礴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你会觉得苏轼不是走在宋朝,而是走在三国。他忘了当下的伤害和悲怆。走在黄州的赤壁,他在当年硝烟滚滚的战场,在历史的回顾中重生。从此难过、辛苦、悲惨的苏轼亡,绵中裹铁、豁达有趣的苏东坡生。

  宋词多以抒情婉约著名。宋词中若以婉约至胜,非李清照莫属。李清照是历史文化长河中行走的奇女子,更是宋朝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如梦令》字里行间透着她年少时的俏皮。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词词含情,字字珠玑,道不尽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声声慢》一词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个连句,是她心情落寞时的一路堆叠,是她国破家亡,丈夫去世后,一个人孤独茫然的诠释。

  李清照诗词的唯美是无可替代的,她从女性的角度出发,用年轻时的娇美,寂寞深闺的愁丝,国破夫亡后的落寞,用她独有的含蓄委婉为宋词文化增添了一抹抹绮丽的色彩。

  行走在繁琐的尘世,让我们且温一壶淡茶,听一阙宋词中那些美得让人心醉的清丽诗行,让那些遥远又温暖的佳句,用它的柔美和豪放唤醒我们因日常的繁琐,而变得冗重的诗心。

浅谈中国古典诗词之美

再一次品味诗之美

  看不尽大漠孤烟山山黄叶千寻之塔,听不完笛中折柳歌管楼台响出疏桐,思不断落花时节漫漫故园前路无友。在缠缠绵绵的江南烟雨中,撑起一把莲叶伞,品一口醇醇的白玉酒,诗之美就在眼前。

  这是我曾经在忙里抽闲,写下的一段话。闲暇之余拿出来欣赏,觉得不是很完整。于是,我在闲暇之余,再次放开思维,品味诗之美。

  品味诗之美,一览山水的光环。迷人乱花掩映了漫漫长路,看长风破浪的豪情点燃了希望的火种;漫天飞雪开出了千万梨花,看雪上空留的蹄印送走了久违的友人;遍地荒草点染了沦陷国都,看天上北归的雁阵捎来了无尽的失望;小扣柴扉换来了落寞的等待,看一枝出墙的红杏摇曳了红颜的妩媚。王谢堂前停驻了一群金丝燕,和煦春风吹绿了一片江南岸。痴迷的是画山绣水,倾吐的则是悠然的心境。

  品味诗之美,歌颂人间的冷暖。烟笼寒水驱使了夜泊秦淮,听黑暗腐朽的贵族断送了国家的前程;丰年瑞雪昭示着年关将近,听声声入耳的爆竹打破了旧年的乏味;沉香亭前醉卧着薄命伊人,听放荡不羁的青莲吟唱着无奈的调词;魏文殿前架起了沸腾的大釜,听漉菽为汁的豆羹哭诉着手足的无情。七子之歌唱出了一曲思乡情,东方二小辩论了一轮如火日。流连的是大江东去,送走的则是脉脉的情谊。

  品味诗之美,拨动感慨的心扉。寒冽秋风吹破了茅草小屋,思万千林立的大厦遮蔽了天下的寒士;澹澹之水拍击着竦峙山岛,思热血澎湃的心灵营造了千里的志向;山河破碎只弄得身世沉浮,思孤苦伶仃的洋中涌动着身世的孤苦;重阳佳节登上了五岳的巅峰,思远在家乡的茱萸只少了我这一枝花。枫林静坐坐出了一曲千古恨,江边垂钓钓起了一江如许愁。神往的是明月楼高,期盼的则是得意的春风。

  羁鸟林青山有幸埋忠骨,敬亭山柴门风雪夜归人,千嶂里将军白发征夫泪,哀民生壮士一去不复还。用微风的手翻动书页,令阳光尽情地朗诵,再次端起一杯白玉酒品味诗之美,美哉,壮哉!

美在诗篇中

  古诗是凝固的旋律,是智慧的乐章,是祖先献给世界的一份厚礼,更是劳动人民用勤劳和睿智筑起的韵律长城。

  古诗,文有尽而意深远,是美的享受,古人,时有尽而智恒远,是爱的凝聚。古诗,渗透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即使在新世纪的今天也无处不在。

  当你吃饭时,望着桌上香喷喷的饭菜,你可懂得这是“粒粒皆辛苦”的成果,当你熄了灯,仰望满天繁星闪烁时,你可体会“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意境,当你深情抚摸长辈们粗糙大手的时候,你可领悟这是“饱经风霜”的见证,当你敬仰岁寒三友的风姿时,你可品味“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实真”的感受,当你……

  在我们的生活中,古诗到处可见,虽只有寥寥几行字,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灵魂。古往今来,诵读古诗的人很多,但懂得欣赏、细细品味的人却不多。用心领会吧!古诗会引领你穿梭在历史的长河中,畅览在中华民族的古典文化里,尽情遨游在智慧的海洋上,让你回味无穷……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品味古诗,来弘扬传统和古老的文化,让古诗丰富我们的生活,让中华民族的瑰宝发扬光大!

遇见最美的唐诗宋词

  我一直深深地相信,每一个中国人的生命的深处都蛰伏着诗意,你不要对此不屑,不要认为这些风花雪月只是少年痴谈,也许人的年岁越长越需要这样一种温暖,需要我们生命年华中的浪漫,让我们从现实的纠葛中拥有一种挣脱地心引力的力量。

  从解读儒家经典《论语》到赏析中国传统文化最源远流长、普及率最高的古诗词,于丹回归古典文学专业,17年大学授课精髓,厚积薄发,让传统文化的精髓进一步走近大众、走近当下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诗歌蕴藏着人类文明中最深刻的秘密,于丹以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古诗词为线索,结合当代中国人生存现状及精神世界,以其独特的人文风格对中国古诗词意象、风骨、内涵、感悟进行鉴赏解读。以“明月”、“清风”等古诗词常见意象为线索,导向人生大境界的感悟与情怀。《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延续于丹的独特风格,通俗、易懂、妙语连珠且能激起读者共鸣。让读者重温中国传统文学和古典哲学的精髓所在,找回心灵深处的宁静之美。

宋词之美,就是中国文化之美

  宋词之美,就是中国之美。宋词的美丽,倾注人心,用它那独特的语句,将它的美,感染代代中国人。

  宋词之美,是豪放的美。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旷达心胸,到“可怜白发生”的忧愤之情,哪一个不是词人的豪放?哪一个不是志士的豁达

  宋词之美,是婉约的美。宋词美在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多愁善感,宋词的美又是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思旧之情。宋词的美,就是每每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思念与长久。

  宋词,将多少人的情感包含,将多少人的思念化作留恋。

  宋词,让我们的情感受到熏陶,让我们的品位得到升华,让我们的心灵感到阔达。

浅谈宋词的美

  也许是因为觉得“灯下看美人,比平日美三分”,我喜欢和着淅淅沥沥的雨声读宋词。

  开始,我喜欢东坡的豪放。“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何等豪迈。但是,渐渐读来,我发现自己承受不了那种粗犷。这些词中极端的描述——或为胜利,前进而大喜,或为失败,壮志未酬而大悲,这些情绪让我所不能接受。每次阅读,我也总会随之产生极端,强烈的情感。

  渐渐地,我把目光投向柳词。柳词轻快,鲜明的笔调让我不由得把心情也变得明快起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幅色调明丽晚景图如泼墨山水画一般徐徐展开,惊艳众生。但是,我终究觉得柳词太过明丽,可远观,不可细细研讨。

  最终,我发现让我心有所属的竟是温温婉婉的李清照。

  或许是因为同是女性,或是因为我爱她略带忧伤的笔调,我对她的词情有独钟。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委婉的手法,含蓄的笔触,把那思念之情刻画的淋漓尽至。“人比黄花瘦”一句简直是妙不可言,让人不禁有怜悯之心,同情之感。

  李清照也是个性格鲜明的爱国诗人,但她不会像豪放派人那般直抒胸臆,让人很难真正完全接受。她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依然保留了她含蓄的写作风格,柔和的笔触,“欲语泪失流”,这是一个女词人以自己的方式对国破家亡的悲凉外境的感叹,让人不得不叹服她委婉但鲜明的性格。

  李清照爱国还体现在她对南宋统治者的痛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位女词人在这首诗中淋漓展现出她的慷慨豪迈,对祖国的热爱,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生的痛恨,力透纸背,使人佩服。

  宋词,我独爱李清照,爱她温婉的性情,爱她委婉含蓄的笔触,爱她回味悠长的描写,更爱她柔中有刚的性格。

中国韵美在宋词

  一首宋词,就是一颗细腻的中国心。

  ——题记

  持冰剑厮杀疆场,奏雅乐陶冶性情……轻叩历史大门,将心浸在五千年文化中,轻嗅宋词神韵,留着千年的脉脉情怀,携着千年的缕缕烟愁,醉了……

  婉约——柔情似水

  中国韵美在宋词的婉约,像一壶菊花茶,柔情千缕而素洁淡雅。“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满溢灵动婉媚,“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流露寂寞惆怅,“自在飞花轻似梦”尽显轻柔情致。是窗外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暮春时节,是误入藕花深处的青葱岁月,还是锦瑟年华谁与度的迷茫岁暮?光阴流逝,只剩寂寞、淡然。

  豪迈——意气风发

  中国韵美在宋词的豪迈,像一只剑齿虎,思绪涌动而壮志满怀。“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满溢年少轻狂,“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流露雄心壮志,“大江东去浪淘尽”尽显博大胸怀。是赤壁樯橹灰飞烟灭的壮阔瞬间,是气吞万里如虎的激昂人生,还是不尽长江滚滚流的消逝光阴?人生易老,但存壮丽、雄浑。

  细腻——怡然自得

  中国韵美在宋词的细腻,像一匹兰花绸,缠绵蕴藉而体贴入妙。“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满溢清幽寂静,“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流露细致入微,“春涨一篙添水面”尽显活泼自在。是追往事,叹今吾的感慨悲叹,是小楼一夜听春雨的清新隽永,还是紫青莼菜卷荷香的潇洒恬淡?韶华已散,犹有精致、和婉。

  摇羽扇感慨万千,拾落红思绪绵延……遥望过往云烟,将梦留在五千年沧桑中,品味宋词神韵,听见千年的浅浅吟唱,看到千年的淡淡素衫,醉了……

诗韵之美

  在这纷争的红尘中,在这喧嚣的人世间,诗词犹如一位世外,“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点缀生命之美。唐人之豪放不羁、宋人之灵秀内敛,全然显露在诗词中。

  喜欢李白诗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虽说是借酒消愁,以醉求乐,但这何尝不是件好事呢?把酒言欢,忘去世间一切,哪怕天子呼来亦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啊!可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酒醉亦是可以忘却一切,可是醒来后又该如何啊!李白纵然可以用酒麻痹自己,可终究逃脱不了这尘世中的一切渴望自由、渴望个性解放的李白这一生都只能把自己所有的期盼给予诗中罢了!“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这般没有权贵、没有黑暗统治的神仙世界恐怕只能在李白的想象中存在。

  李白豪放不羁,他的诗更是继承了屈原的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可宋词又有那般逊色于唐诗?在那个北宋缺将南宋缺相的宋朝,文人才子代代出,婉约派的柳永、晏殊、李清照,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哪一个在文学史上不是大名鼎鼎,如雷贯耳啊!

  李清照《醉花阴》中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竟让在莱州担任知府的丈夫起来一较高下之心,他闭门谢客,不吃饭不睡觉,三天写了五十首词,再将妻子的那首《醉花阴》混在其中,交给文友陆德夫来评价,谁知文友一看既只对李清照那句人比黄花瘦拍手称号,认为这句中相思之苦,忧愁之深可以成千古名句。这句评价果真灵验。

  写到这里,不禁想问一下大家,大家知道“三苏”是哪“三苏”吗?相信喜欢文学的同学都知道吧!没错,“三苏”就是指苏洵、苏轼、苏辙,这三位都是宋朝大名鼎鼎的才子,而我要写的人物就是苏轼。苏轼在宋代是最为杰出的大文学家之一,他的诗、文、词、赋样样出色,是极富盛名的全能作家。可能是苏轼太过优秀了罢,连上天都嫉妒他,让他在那北宋变法时期出生。由于政见原因,苏轼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激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废除已经施行的新法,因而受到支持旧法和新法的两方人马排斥,开始了他坎坷的仕途生涯。苏轼的词大都都豪放不羁。“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在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词中洋溢着报国杀敌的激情,大有“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慷慨激昂。提到苏轼是豪放派的诗人,就不能不提他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的开篇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就显得十分的与众不同,再往下看“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英雄豪杰!”词中境界宏大,上下几千年绵亘数千里。虽然是在坎坷的仕途中所写,可苏轼却丝毫没被挫败,更未流露出人生苦闷的消极态度。无论遭受了什么,都掩盖不住苏轼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豪迈气概。纵然豪迈可是苏轼也有柔情的时候,苏轼在妻子王弗二十七岁死时将她埋葬在母亲坟前,并亲手在埋葬她的山头种植了三万多株松树。更是在十年后写出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对亡妻的深切怀念之情,无不流露出来。可惜苏轼这位大文豪在徽宗大赦天下的北归路上一病不起,死于常州,时年64岁。

  诗词之美,在于生命之中。若能潇洒地将生命之美公然书于天地间,我愿把生命的一切,换做一首诗词。中华上下五千年,多少佳人文人把生命之美载于诗词,留给世人一道道丰富的文化遗产。诗词还是一道风景,守护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的两旁,静静地,默默地。

领略宋词之美

  宋词乃中国之国粹。以豪放派和婉约派为主,豪放派的代表是苏轼,岳飞,而婉约派的代表是李清照和柳永。不同派别的词风不同,写出的词也不同:有豪放的,爱国的,思念亲友的,想念情人的······这些美妙的词,构成了宋词这一独特的文学艺术。

  说到宋词,其实大家并不陌生。自古以来,就有唐诗宋词之说。词与诗差不多,但词没有那么讲究,不像诗有些约束,它给了作者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所以,词没有诗一样读起来朗朗上口,但却比散文更优美,读起来不禁令人浮想联翩。“碧云天,黄叶地”让人想起了秋日里萧瑟的景象;“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使人向往生机勃勃的春天;“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让人为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的灭亡而悲愤;“靖康耻,犹未雪。臣子狠,何时灭”令人为岳飞精忠报国之心而肃然起敬。这些经典的词句,只用寥寥数字,就可以将眼前的景象或内心的想法描绘出来,真不愧是文学史上一奇葩。

  我与宋词的第一次接触,只因为老师的一句话:“去读读《宋词三百首》吧。”虽然早就知道“唐诗宋词”但是对于我而言,唐诗就像我的朋友,宋词还比较陌生,它像是一位久仰大名的贵宾。耳边经常充盈着她的大名,但我却不认得她,不曾接触过她。直到五年级第一个学期,我和家人一起去逛超市。在书摊前百般无聊地转来转去,我的眼睛忽然被吸引住了---《宋词三百首》。它藏在一大堆之乎者也的古书里面,像一颗被石头包住的金子,等待着像我一样的淘金者去发现。宋词,我听说过它的名字。今天,我遇见了她,我要让我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于是,我迫不及待地把书抱回了家。一回到家里,我就翻开了《宋词三百首》,宋词优美清新的词句令我震惊。“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成相识燕归来”,“玉钩阑下”。他们,就是一篇篇微型散文,吸引着我。

  在许多的宋词作者中,我最欣赏的就是苏轼。苏轼的词以豪放为主。他写的词中,我最喜欢《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管是唱还是读,整首诗给人的感觉就是清新,让我想起了冰心的诗集---《繁星》。我觉得《水调歌头》堪比繁星,一样那么令人着迷,令人爱不释手。

  让我们一起览苏轼之豪情,思李清照之凄清,敬岳飞之忠情,看周邦彦之痴情,一起领略宋词之美!

唐诗宋词的美

  借鉴历史,才不会让今日败笔;博览群书,才会让人生坦荡。

  读唐诗吟宋词,从小便是我孩时的爱好,复古美吸引着我。

  知诗人。伟大诗人牵绊着我的思维。我与李白、李清照同行;我与杜甫、杜牧同行;竖起拇指论李白,我感悟出李白写诗的豪放飘逸,崇敬他那扬袖举杯,便出口成诗的才气。我读出了李清照她婉约轻柔的词风。我总会读“大李杜”杜甫,欣赏他沉郁顿挫的诗风。在梦醒的早上,捧一本《解读诗人》,持一杯香茗,那是何等的美与惬意啊。

  读唐诗,我捧一本《唐诗三百首》,看到“挥手白茲去,萧萧斑马鸣”。我读出了李白的豁达乐观;想到庐山的美景,我不禁默叹,打开《望庐山瀑布》。又读一首“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我感受出一种孤寂。一首《望岳》,我感受出杜甫的年轻气盛。那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又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读着《江南逢李龟年》。感受一种悲怅凄凉……我读着一首诗《江畔独步寻花》,赏花于夏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在沉寂的午后,读《唐诗三百首》,与诗人同行,共同赏美。

  吟宋词,赏李清照的《如梦令》,我体会出一种生动活泼的情境,吟“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我会欣赏苏轼的《记承天寺游记》,看他如何吐露一种恬淡清怀于苦闷交织在一起的复杂心情。吟李煜的《相见欢》,我经历一种故国之思,亡国之恨的痛苦。在夜近更阑,翻一本《宋词》,仰望繁星天空,与夜共吟词之类。

  唐诗宋词让我经历种种情怀,它们的美让我陶醉,我愿用心去读唐诗宋词,它们的魅力——美。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二年级寓言故事

优秀禁毒征文8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