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书法的知识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聊聊书法

  很多人一提起书法就愁眉苦脸,因为他们写的字并不好看。有一些人却笑逐颜开,因为他们的字写得无可挑剔。

  老师常常教导我们要练好书法,写好字,我们却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因为在我们的认知里,写好字无非就是因为以后考试是电脑批卷,字写得好电脑不会批错。更有一些人,觉得写字是为了老师,为了家长,而不是为了自己。他们并不知道,写好字并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

  书法堪称中国的“第四宗教”,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仪式感和大众参与性。而持之以恒地练习书法,久而久之就能养成严谨认真的好习惯。同时,通过一笔一划的书法练习,能纠正草草了事,粗枝大叶、马虎的毛病。不仅如此,对书法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对美的感受力、感悟力、分辨力以及创造能力就会越强,对书法的老辣之美、刚健之美、丰满圆润之美等等的鉴赏能力也会发生质的飞跃。

  所以学习书法是一举多得的事,为什么不去做呢

  古代多位古人就是因此而成名的。例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苏轼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自云:“我书造意本无法。”他的代表作就有《黄州寒食帖》。

  而我则是一个字写得极不好的人,所以妈妈会给我报了一个书法班。

  我们给那个给我们教书法的老先生取了一个外号“李白”,并不是他多么爱写诗,而是因为他姓李,喜欢穿白色的中山装。

  他写的是柳宗元的字体。他告诉我们:“学书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持之以恒。”而我却十分不耐烦,心里打着小算盘:随便上上就完了。就这样,我熬过了一节课。而第二节课,我就很不开心了,因为那时实在是太无聊了,屋外还有人在唱歌,唱得十分难听,声音还极大。我看着手底下的字贴,真恨不得把他五骨分尸了算了。

  第三节课,我干脆不去上课了,躲在家里不出门。后来,他们也不管我了,我倒是乐得自在。直到那天上午,我在一个博物馆里看到书法作品,体会到了书法的博大精深,才重新拾起了这块旧砖头。直至今天,我的字才好了一点。而身边一直坚持的同学,字已经无可挑剔了。而我的字却“惨不忍睹”。

  书法博大精深,中华五千多年来,代表人物灿若星河,让我们更加努力,好好传承先人的文化瑰宝吧!

关于书法的知识

书法的魅力

  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汉字书法为汉字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特点:

  1、王羲之的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体现了书法“飘若游浮云,矫若惊龙”的美,他的书法精致,美轮美奂,极富有美的观赏。

  2、欧阳询的楷书笔力险劲,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楷书的字体偏长,笔画结实有力,规矩中悄然流露出几分飘逸。

  3、柳公权的书法铿锵有力,往往将部分笔画紧密穿插,笔画的菱角很尖利,就好似斩钉截铁的战士,显得特别英气逼人。

  4、颜真卿的书法,号称颜体,有着他的独特风格,他的书法雄秀端庄,方中见圆,具有向心力。既威风凛然又端庄雄伟。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学习书法

  我的字原本写得不好,爸爸妈妈总是为这件事而烦恼。妈妈听说萧老师家有个书法兴趣培训点,便带我去试试。

  刚开始,萧老师就教我们毛笔字的握笔姿势,首先大拇指和食指夹在笔杆的中间,中指勾住笔,无名指的指背抵着,小指自然弯曲。握笔的时候,你的掌心要空的能有两个手指伸进去。

  接着,萧老师要我们记住10个字:头正、身直、臂开、臀满、足安。萧老师说撇要有撇尖,捺要有捺脚,这样字才好看。萧老师说到这儿,我就好奇起来:为什么撇要有撇尖,捺要有捺脚呢?后来我才知道这些都是笔锋。写毛笔字还要注意起笔、行笔、收笔。

  萧老师告诉我们:写毛笔字不能有任何杂念,要一心一意。

  萧老师让我们记住这几个字:人正字正,以字养德,写字育人。一丝不苟。

  接着,萧老师发下来一本描影字帖,让我们自己写,肖老师看见我的手在抖,就手把手地教我,可见萧老师是个负责任的好老师。

  萧老师在我们写字写得累了的时候,讲一些著名书法家的故事,如王献之写完了满满十八缸水。萧老师读这些故事是为了来培养我们对书法的兴趣。

  从那以后,我的字变得漂亮了,以前我做什么都是三分钟热度,现在我做什么都有耐性了。这些难道不归功于写毛笔字吗

  写毛笔字也是有好处的呢!写毛笔字是有利于健康的,要不怎么会有那么多老人都喜欢写毛笔字呢

  从写毛笔字中,我明白了:我们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为什么就不能写出一手漂漂亮亮的中国字呢?所以,我以后要以更认真的态度去写毛笔字,我一定要写出一手漂漂亮亮的中国字!

书法艺术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具有很深的玄妙。 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到东汉、魏、晋时期,草书、楷书、行书、诸体基本定型,书法时刻散发着古老艺术的魅力。为一代又一代人们所喜爱。

  书法,是在洁白的纸上,靠毛笔运动的灵活多变和水墨的丰富性,留下斑斑迹相,在纸面上形成有意味的黑白构成,所以,书法是构成艺术;书家的笔是他手指的延伸,笔的疾厉、徐缓、飞动、顿挫,都受主观的驱使,成为他情感、情绪的发泄,所以,书法也是一种表现性的艺术;书法能够通过作品把书家个人的生活感受、学识、修养、个性等悄悄地折射出来,所以,通常有"字如其人"、"书为心画"的说法;书法还可以用于题辞、书写牌匾,因此,也是一种实用性的艺术。总之,书法,是具有更强的综合性艺术,是更倾向于表现主观精神的艺术。书法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艺术的基本特征。正像在西方美术中建筑和雕塑统领着其他门类造型艺术一样,书法和绘画则统领着中国美术的其他门类,而列为中国美术之首。当把书法与绘画并提时,又将书法摆在绘画前面,称之为"书画",如"书画同源"、"琴棋书画"、"书画缘"、"能书会画"等等。书法与传统中国画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特别是在宋元文人画出现以后,绘画用笔讲究从书法中来,水墨写意与书法的行草意趣相通。中国古代雕塑中也蕴含着书法的特征。中国古代雕塑的纹理即是线的组合,造型的装饰性与书法中的篆隶保持着内在联系。中国古代建筑从布局到主体的梁柱结构,都遵循对称、均衡、主从关系等法则,园林建筑中的含蓄、借景,以及亭、台、楼、榭追求的空灵、飞动等都与书法的结体、章法和节奏、气韵密切相关。至于工艺美术和民间美术,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书法的影响。书法可以视为中国美术之魂。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艺术青春常在。在每个时代,社会环境不同、人们的审美欣赏角度不同,又随着文化地发展容入,书法有着自己的特点,并不断完善。浏览历代书法,"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为精辟的总结:

  晋人尚韵--晋代书法流美妍媚,风流潇洒,反映了士大夫阶级的清闲雅逸,流露出一种娴静地美。

  唐人尚法--唐代书法法度严谨、气魄雄伟,表现出封建鼎盛时期国力富强的气派和勇于开拓的精神,具有力度美。

  宋人尚意--宋代书法纵横跌宕、沉着痛快的书凤,正是在"国家多难而文运不衰"的局面下,文人墨客不满现实的个性书法,以书达意,表达一种心境。

  元、明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停滞不前,江河日下,反映在书法上则是崇尚摹古,平庸无奇。

  至于明末书坛"反流俗"的狂飚,以及清代后期崇尚碑版金石之风的兴起,正如地下奔突的岩浆,黑夜中闪掣的电光或是火石,折射出一个社会巨大变动的征兆。真所谓"披图幽对,思接千载"。

  追寻三千年书法发展的足迹,我们可以清淅地看到他与中国社会的法发展同步,强烈的反映出每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中国书法是我们民族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它具有世界上任何艺术都无与伦比的深厚的群众基础和高级艺术的特征。书法艺术在群众中以逐步普及,也愈加受到大家的青睐。

书法是一门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艺术

  毛主席说过,“笔墨砚,金不换。中国书法是我们的民族文化,哪个国家也不能相比。不懂书法等于不懂中国文化。书法不仅具有广泛的实用性还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钻研进去其乐无穷。”诗言志,艺抒情。

  书法不仅在抒发个人情感方面有着其他艺术形式不能替代的作用而且对于个人性格的培养也不能小觑。书法不能像其他艺术形式那样直抒胸臆,但是修炼下去也可将写字者的性格培养地如橡胶一样坚韧不拔,如硬弓一般引而不发,如火车头一样威而不猛。书法是慢功,讲的是厚积薄发;书法是闲情,讲的是疏散怀抱;书法是磨石,讲的是砥砺品行。明末清初大书法家傅山提出:“作字先做人,人奇字亦古。”说的就是作字与做人的关系。书法在表达人的精神方面可以这么说:只要有人就有精神,只要有精神就有精神的表达,只要有精神的表达就有书法的生存空间。大家常有这样的感慨:“现代人的书法审美水平下降了。”“未来的学生没有几个人会写钢笔字了更不用说是毛笔字了。”是的,这是客观事实无可否认,如果从实用的角度出发的确如此。

  那么没有了广泛的书法基础是不是一定不会产生精美的艺术品呢?有的书法家惊叹“书法的危机”,这是对书法艺术发展前景迷茫的呼声。仅从书法的传承来说作为民族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价值应是与民族共生的。再从个人精神情感的表达来说书法艺术也是与汉字共存的。电子时代不是个性泯灭的时代。电子文字越发达,用毛笔写字的人越少书法越稀缺就越有价值。书法可能会绝迹。三千年历史长河,书法明珠荟翠,有承仓吉启秦篆、金钿落地,芝草云团的石鼓文。

  有骨气风匀,方圆妙绝的秦小篆,有无妙不臻,诸法齐备的汉隶,有承前启后美妙简捷的钟鹞楷书,有王羲之贵越群品的行书和张芝、怀素、孙过庭腾芳飞彩,超妙入神的草书,有满目珠玑、险峻峭拔、魅力千古的魏碑,有法度谨严,筋骨齐备的颜、柳、欧、赵等楷书,有风樯阵马意态昂扬的苏、黄、米、蔡、……。数千年书法艺术宝库群芳异彩,美不胜收。书法的每一个创新都记载着中华文明进步的脚步声。

  书法是一门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历经三千多年苍桑总以不同的风貌反映出时代的精神,表现出永保青春的强大的生命力。守望书法,它给予我们国人的不仅仅是情操、意境,已经达到了哲思的启迪、心灵的美化。

略论书法艺术

  书法艺术形式多样,并非笔墨纸砚所独具。任何材料都可以作为文字载体并可能发展成为书法艺术。书法艺术的本质是文字的书写艺术。凡是下了功夫,认真书写,并书写得具备了美学欣赏价值的文字书写方法,都可以归纳成为书法艺术。现今的人们论及书法艺术,习以为常的概念就是笔墨纸砚,当然很多人会认为毛笔,宣纸,墨汁,砚台等就代表了书法。这是一个错觉,是一种狭隘的认知心理。其他先不说,但就碑刻和印章,难道就不算书法艺术么?可见,只要是对文字进行艺术加工和美学创造的行为,都可以作为书法艺术来看,而不能局限书法艺术的具体工具和载体。

  书法艺术的本质,是艺术化和美学化文字书写的过程。也就是说,书法艺术的实质是针对文字进行美化的工作,而不是针对文字内容进行删改的文学工作。那么书法艺术到底有无具体的练习规范呢

  我个人认为,创造美的书法,不存在严格的和必须的定论以及规范。人类的创造力是无穷的,想象力也是不可限制的,故而,用临帖的方式去练习书法,常常会扼杀书法爱好者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所以对于临帖行为,不予以推荐和支持。

  书法界的绝大多数人们,认定了练习书法的基本前提是练习楷书。但是,我却认为,楷书也不过是一种书写规范,而且,也仅仅局限于汉字的书写。如果用美学的观点和创造性地角度来分析,那么,书法艺术是不存在什么规范和定势的。书法艺术的本质,在于书写者能否书写出具备审美价值并能震荡人心的文字书法作品,而不是看他写出了什么符合某些概念化的规范和套路。

  故而,书法艺术的行为之核心本质,和绘画,文学,摄影等等其他的艺术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都是为了创造美,创造能打动人心的作品而进行的主观艺术创造行为。

  可是,为什么绝大多数人都在强调临帖呢?原因有三!

  一、强调临帖的人,把书法艺术狭隘的归纳为汉字的书写艺术。而汉字的书写艺术,的的确确有着不少名家名帖等着书法爱好者们去步人后尘的崇拜并模仿。

  二、汉字的书法艺术,讲究从最基本的笔划书写入手。而初学书法的人,往往不知道该如何下笔,不知道怎么写才能写好每一个笔划,故而,楷书中概念化的笔划结构模式,往往成为书法爱好者们常用的练习规范。

  三、很多人以抄袭和模仿为荣,喜欢把自己作为前人的弟子而沾沾自喜。他们竭力想要追求的是抄袭的水平和模仿的仿真程度。绝大多数人不懂也不想弄懂什么叫作书法艺术。他们错把书法当成了沽名钓誉的工具和行当,以为只要师从了某一位古人的书法帖子,就可以名扬世界,就可以登入书法艺术的殿堂。他们不了解艺术的真谛,也根本搞不懂美学和美术欣赏。

  书法艺术从属于美术的一个分支。但是绝大多数书法爱好者或者所谓的书法专家们,他们在事实上根本不懂得“美”是何物,根本不明白什么叫作创造和个性,根本搞不懂文字书写艺术和临帖模仿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他们只知道按部就班地去抄袭古人的作品,只知道以某一位前人的作品为师而把自己禁锢于某一种书写格式中。

  中国古人论及书法,有这样一句名言:“不见字形,唯见神采,方为上乘”。又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而近代某一位国画大师更是语惊四座,谓曰:“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学其艺法以达自由之境者生,学其表面而至形而上者死。可见,真正的书法和国画大师们,最终强调的还是神采而非字型。

  前天去了京都市美术馆观看京都市展。在看完书法部门的所有作品后,只有一个感觉:颓丧!

  绝大多数作者都喜欢工于表面的模仿和抄袭,几乎没有一幅作品配得上“书法艺术”这四个字,如果去掉“艺术”两个字,那么里面的所有作品都无可非议。因为“书法”两个字代表的无非就是书写的方法。而所有书法部门的作品,毫无疑义都是形而上地模仿和抄袭了不少名家名作的书写规范。然而,如果把他们的作品称为“书法艺术”,那么就太糟塌“艺术”这个词汇的含义了,因为没有一幅作品真正具备了书法艺术的神采和魂魄:展出的作品全都是死气沉沉的东西,没见到一个活着的文字!

  形而上的抄袭和模仿,是从事书法艺术的大忌!

  真正的书法艺术,是书写的方法和艺术化追求之有机结合的结果。真正的书法艺术不局限于某种具体的使用材料以及某个国家的文字。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在丰富和繁荣着他们自己的文字书写艺术,所以,书法艺术是没有国界的。汉字书法艺术,也不过是世界书法艺术中的一葩而已。

  2008年6月9日

关于书法的知识

书法的魅力

  时光匆匆,岁月如梭。从清朝的消亡到新中国的崛起,我们拾起了许多东西,他们让我们的国家变得强大起来,从曾经的“东亚病夫”到如今的“龙的传人”,这个过程有整整一个世纪之多。但就算如此,它也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抵挡那奔流不息的河水。

  在此过程中,我们会被那河水冲刷许多宝贵的文化,比如:古代乐器、传统食物、宫廷戏法等……而我们古代最负盛名的书法,也自然成了那时代替换中的牺牲品。现在那古代的玩意终于又被一点点地回忆了起来,人们开始注重这些东西,这几乎从《纲要》中完完全全地体现出来了,那曾经“一杆笔走天下”的日子又回来了。

  我们这一代就极为辛运地体会到了《纲要》的好处。一天,我们刚到书法教室,就发现了一大堆人围在一个地方,我便忍不住地凑了过去,我好不容易挤过去,就看见有一个老态龙钟的人,拿着巨大的毛笔在那里龙飞凤舞,我看像他写的字时,不由得惊讶了,这个处处都透着凌厉和霸气的狂草,真的是他写的吗。这时我看向了他的脸,看到了一股与他的苍老格格不入的风范。这!这!这真的是一个老人的神色吗?如此的格格不入,却又显得如此和谐,他写完后,就露出了一个老人该有的神色,之后,他又跟我们练书法的学生说了一节课,说的只有一个道理。但却又如此的令人信服,那就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回去后,我想到了古代人的书法又是如何呢?便不由的去找了他们的作品。

  《古诗四帖》是最负盛名的狂草,他是狂草的创始人书写的,他那“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的狂草,是如此令人迷醉,今观此帖,旭书不为楷书法度囿,随兴而写,奔放直下,如迅风,如急雨,如闪电……这也许就是“不可端倪”的一种体现吧!令人叹为观止。确实,古人有许多东西需要丢弃,但相反,古人的文化也不是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吗?为此,从今往后,我要以一种更加积极的情绪去面对那曾经被我抛弃的传统文化,为中国的历史添上浓浓的一笔,为现代加一笔美丽的传统文化。

中国的瑰宝—书法

  书法,就是书写的技巧与方法。书法可以分为硬笔书法与毛笔书法,硬笔书法清秀灵动,毛笔书法变幻无穷。我国古代的人们都是使用毛笔写字的,所以毛笔书法源远流长,也成了一门艺术。 硬笔书法与毛笔书法也有许多关联。

  例如班中的同学都用硬笔练字,每个人写出的字却又迥然不同。有些同学的字狭长奇异,像篆书;有些同学的字四四方方,似隶书;有些同学的字端庄工整,如楷书;有些同学的字流畅自然,像行书;还有些同学的字一气呵成,如草书。 毛笔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中国人都说,只要练好了毛笔字,写其它字也就得心应手了。中国人钟爱书法的情感不言而喻,于是就有了文房四宝,就有了湖笔、宣纸,也成就了许多书法家,如王羲之、柳公权、颜真卿、欧阳询、智永等等。 从我刚开始接触书法,就对它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练了两年后,进步可以说是突飞猛进。从无法横平竖直到可以龙飞凤舞,从掌握不了墨水的多少到操纵自如、得心应手,从连临帖都不像到自己随心所欲创作,进步是有目共睹的。 当我仔细揣摩每一个字时,我的观察力、耐心与细心都会慢慢培养起来,会从浮躁变为稳重。

  长期练习毛笔书法还可以延年益寿,因为如果你站着练习毛笔,就如正在打太极拳,让心静下来,让手腕、手臂与大脑密切配合,仿佛练习内敛的运动,从而达到长寿效果。 书法拥有无穷无尽的奥秘,得细细思考每一个字的结构、笔画、布局。如“点”这个笔画,就有斜点、带钩点、垂点、竖点、挑点、撇点、横排点、竖列点、仰点、卧点等等之多,要让每一个字都美丽灵动,谈何容易?所以,要创作一幅好作品,过程也是耐人寻味的。 练习书法还可以赢得荣誉。比如在这次艺术周活动中,我的钢笔作品得了一等奖,毛笔作品得了二等奖,为班级增光添彩,那愉悦的心情就不言而喻了。

  书法艺术是中国的瑰宝,汉字的结晶,我们要将这一艺术传承发展下去。

书法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文化。中国汉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

  我国最早的字是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品。甲骨文发现于1889年,刻在兽骨上、龟甲上。发现的时候,人们还以为是药材,就送去药店,把他们煮熟了,用来吃。过了很多年,专家来检查的时候,发现甲骨文上,才明白这是甲骨文。

  甲骨文演变下来的是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书法讲究笔法,如,楷书的横的起笔:顿,转笔:行笔:用中锋行笔,稍微快点;收笔:慢慢向回转,顿,收笔。

  书法必须具备的文房四宝:纸、笔、墨、砚四样东西。纸,有熟宣、生宣,笔,有硬笔、软笔(毛笔),硬笔,有圆珠笔、铅笔、钢笔,毛笔,有狼毛、羊毛……;墨,有中华墨,一得国墨、珠江墨;砚,有木砚、陶砚……,这些砚不但可以装墨,而且美观,有的刻着龙,有的刻着凤……

  我们的作品有很多种章法,比如,龙门对、对联、团扇、折扇、斗方、横幅、条幅中堂、屏风……。

  书法可以修心养性、陶冶人的情操,锻炼人的意志。当你生病的时候,如果你写书法,就会忘记你的病痛。书法也讲究抑扬顿挫,有的仓劲有力,有的轻快跳跃,所以人们称书法是纸上的舞蹈,好的书法作品可以使你开阔眼界、赏心悦目。

书法文学小常识

  文学与书法艺术存在密切的关系,是因为它们都以思想和语言为基础。本文的内容为大家准备的是书法文学小常识,内容如下:

  整体形态美:

  中国字的基本形态是方形的,但是通过点画的伸缩、轴线的扭动,也可以形成各种不同的动人形态,从而组合成优美的书法作品。结体形态,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书法意趣的表现需要;二是书法表现的形式因素。就后者而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为书体的影响,如篆体取竖长方形;二为字形的影响,有的字是扁方形、而有的字是长方形的;三为章法影响。因此,只有在上述两类因素的支配下,进行积极的形态创造,才能创作出美的结体形态。

  点画结构美:

  点画结构美的构建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指各种点画按一定的组合方式,直接组合成各种美的独体字和偏旁部首。二是指通过将各种部首,再按一定的方式组合成各种字形。中国字的部首组合方式无非是左右式、左中右式,上下式、上中下式,包围式、半包围式等几种。这些原则主要是比例原则、均衡原则、韵律原则、节奏原则、简洁原则,等等。这里特别要提的就是比例原则,其中黄金分割比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比例,对点画结构美非常重要。

  墨色组合美:

  结体墨色组合的艺术性,主要是指其组合的秩序性。作为艺术的书法,它的各种色彩不能再是杂乱无章的,而应是非常有秩序的。这里也有些共同的美学原则,要求书者予以遵守。如重点原则、渐变原则、均衡原则,等等。书法结体的墨色组合,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对背景底色的分割组合。人们常说的“计白当黑”,就是这方面的内容。二是点画结构的墨色组合。从作品的整体效果来看,不但要注意点画墨色的平面结构,还要注意点画墨色的分层效果,从而增强书法的表现深度。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书法作品欣赏赞美句

2022年全国会计继续教育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