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信篇全文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弟子规信篇全文

弟子规信篇读后感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情,不能随便答应。

  一天中午回家,我和小红一起回家,小红说:“明天去龙山公园荡秋千吧!”反正我也已经好长时间没有去那里轻松轻松了!况且明天有事星期六!“好!”所以我很爽快的答应了。

  这天晚上,爸爸又对我说:“明天去肯德基吧!”啊!肯德基!那不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么?每次一听同学们提起,我就心驰神往,恨不得就长一双翅膀飞到那里好好地大吃一顿!

  我刚想答应爸爸,可是长年一项,明明明天是是答应了小红去公园的,怎么能失信呢?可是去肯德基,如错过了这个机会,又不知何时才能去。怎么办呢?我心里矛盾极了!终于我决定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孩子,于是我拒绝了爸爸,并向他说明了不去的理由,爸爸直夸我是一个诚实的好孩子。

  第二天一早,我和小红登上了龙山公园山顶,面对那凉爽的风,我真是快乐,但是这中快乐不仅仅是因为开心的玩耍,更是我没有失约于小红。

  诚信是一种快乐,也是做人的基本!

弟子规信篇全文

弟子规信篇读后感

  最近,拜读了清代用家李毓秀的作品《弟子规》,这本书全文不过360句,计1080字,其基本内容,是融合古代圣贤对青少年学生的训诫,教诲青少年如何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弟子规》先后有序地讲解了学童们孝敬父母、关爱兄弟、修身养性、为人处世、读书求学的生活基础规范。这本书分为入则孝、处则弟、谨篇、信篇、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

  细细品味后茅塞顿开,平时里对人生的点滴感悟都在圣贤的教诲中有明确的答案,字里行间充满着人性的真正体现。

  在弟子规第四课“信”,我知道了能实践诺言,便是守信;不能实践诺言,无论是出自不得已,还是故意食言,都违反了做人的基本要求和处世的基本原则。

  母亲履行的责任像奏多情的细雨,润物细无声;父亲实践的责任像冬天狂舞的雪,寒面净心田。

  父母永远的付出,不曾为回报等待,一心守候,只为子女成材。

  我学了《弟子规·信》后,懂得了要做一个诚实、诚信的人。如果一个不诚信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跌跌撞撞行走,最后付出的代价也是很大的。

《弟子规》信篇观后感

  为了进一步提升员工的思想素质,并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集团人事企管部特组织全员学习《弟子规》。通过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的讲解,我对“诚信”二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在这里与大家进行分享。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儒家伦理的重要内容,更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早在中国古代文献《说文解字》中就提到:信,诚也;诚,信也。可见诚与信是分不开的,“诚实守信”正是对其最好的诠释。

  古今中外,关于“诚信”的格言典故着实不少。孔子曰:“民无信不立。”墨子曰:“言不信者,行不果。”左拉也说:“失信就是失败。”罗素认为:“在一切道德品质中,善良的本性是世界上最需要的。”还有一言九鼎,一诺千金,郭汲守信,柱下期信等都是关于“诚信”的典故,足见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那么,我认为:诚信重在一个“守”字,即守时,守约,守承诺,对社会要守责任,对企业要守岗责,与人相处要以诚相待、以信相待。既然作了承诺,就要履行;既然身在其位,就要履行相应的责任;既然接受工作任务,就要尽最大努力完美落实。可见,“诚信”渗透于我们周围的每个角落,也是社会文明,企业发展的标志。

  在我们的企业文化中,“诚信”不仅是第一要义,也是贯穿整个企业文化体系的重要元素。“诚信·人性”是我们的企业精神,“细微之处做到精致”是我们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中强调:注重细节,完美达成目标,它指导员工如何完成工作目标,如何高效的履行自己的职责,这何尝不是员工对企业的“诚信”。

  此外,“与员工共赢,与伙伴共赢,与社会共赢”的企业价值观则体现的是企业对员工、对伙伴、对社会的“诚信”,有以下三层含义:

  第一,在员工创造价值的同时,企业为其提供不断提升和发展的机会,并尊重员工的选择;第二,与合作伙伴诚信协作,双赢共进,在行业内树立良好的口碑;第三,之于社会,我们诚信经营,勇担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回馈大众。

  “任人唯贤,用人不疑”的用人理念;“互尊、互信”的团队理念等都体现了“诚信”这一重要思想。我们说:“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这就要求我们的员工要养成慎重、踏实、负责任的工作习惯。同时,还要树立“见贤思齐”的工作态度,要有目标,不断向先进学习,努力提升个人能力。

  总之,做一个善良、正直、诚实守信的人,对社会有益,对企业有益,对自己也有益。

读《弟子规》“信”篇有感

  我们的祖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许多经典诸如《论语》、《弟子规》、《史记》等文章传诵久远,寓意深刻。在这些经典文章中我最喜欢《弟子规》的“信”篇。

  我们的祖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许多经典诸如《论语》、《弟子规》、《史记》等文章传诵久远,寓意深刻。在这些经典文章中我最喜欢《弟子规》的“信”篇。

  在“信”这一章,古人这样说:“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这教育我们开口说话时,诚信为先。我们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当我们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我们更不能用来骗人。《弟子规》的“信”篇还教我们怎么说话:“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切戒之。”说话多不如说话少和好。说话要恰到好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就决对不能说。在我们跟他人交谈时,谈话的内容要实事求是、口齿清晰。不要听信花言巧语,因为这些话虽然好听却靠不住。奸诈取巧、下流肮脏以及无赖粗俗的语言,都尽量不要沾染。

  有一天是星期五,而明天就是星期六了,我经过爸爸同意,邀请一位跟我关系比较好的同学来我家做客。他同意了,并且跟我说好,在我家早上8:00不见不散。

  第二天,我早早的起了床,打开电视机,一边看着节目,一边吃着我准备好的零食,一边等待客人的到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怎么还不来?”我嘟囔了一句“也许因为路上堵车吧,应该马上就会到了。”我自我安慰道。光阴似箭,转眼间又过去一段时间,我打了一个哈气,抬起头漫不经心的扫了一眼钟:已经是9:30了!这是怎么回事?他不会不来了吧?不可能!最后我忐忑不安的拨通了他家的电话,在电话里我得知令我大吃一惊的消息:他去别的同学家玩了!令我忍无可忍的是,星期一,当我怒气冲冲的找他算账,他不仅不承认,还反咬我一口,只见他“彬彬有礼”的说道:“你并没有邀请我去你家玩,你这属于诽谤行为……”“什么?”我火冒三丈,结果他把我气的一个星期都没理他。

  在《论语》中有一句话:“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表示人要遵守与别人的约定,不能失去信义。如果人人都像这位同学那样不守信誉,那么世界岂不是乱了套

  诚信并不难做到:我心想。只要人人认真去做,那么诚信的世界离我们还会远吗

弟子规“信”篇解读

  〈信〉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茍轻诺 进退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解读:

  凡是开口说话,首先要讲究信用,欺诈不实的言语,在社会上可以永远行得通吗?话说得多不如说的少 ,凡事实实在在,不要讲些不合实际的花言巧语,另外,奸邪巧辩的言语,脏不雅的词句及无赖之徒通俗的口气,都要切实戒除掉。

  还未看到事情的真相 ,不轻易发表意见,对于事情了解的不够清楚,不轻易传播出去,觉得事情不恰当,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答应就会使自己进退两难。谈吐说话要稳重而且舒畅 ,不要说得太快太急,或者说得字句模糊不清,让人听得不清楚或会错意。遇到别人谈论别人的是非好坏时,如果与已无关就不要多管闲事。

  看见他人的优点行为 ,心中就升起向他看齐的好念头,虽然目前还差得很远,只要肯努力就能渐渐赶上。不论大善或小善,都要有思齐的信心和励行的勇气,小善切戒轻呼不 做,而行大善的机会来了也要及时把握,尽心尽力勉强而之。

  看见他人犯了罪恶的时候 ,心里先反省自己,如果也犯同样的过错,就立刻改掉,如果没有就更加警觉不犯同样的过错。

  当道德学问和才艺不如他人时 ,应该自我督促努力赶上,至于穿的衣服和吃的饮食不如他人时,可以不用担心、郁闷。

  听见 别人说我的过错就生气,称赞我就高兴,这样不好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真诚有益的朋友就不敢和我们在一起。如果听到别人称赞我先自我反省,生怕自己没有这些优点 ,只是空有虚名;当听到别人批评我的过错时,心里却欢喜接受,那么正直诚实的人就越喜欢和我们亲近。

  不是有心故意做错的 ,称为过错;若是明知故犯的,便是罪恶。不小心犯了过错,能勇于改正就会越改越少,渐归于无过,如果故意掩盖过错,那反而又增加一项掩饰的罪过了。

《弟子规》“信”篇简析

  引导语: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儒家伦理的重要内容,更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弟子规》作为一本儒家启蒙教育读本,更是将“信”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来编排。那么,《弟子规》“信”篇都讲了哪些内容呢?这本几百年前的启蒙小册子,对我们现代人又有哪些参考和帮助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弟子规》在讲这个“信”的时候,首先要求你怎么说话。《弟子规》讲:“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开口说话,首先要讲的就是诚信,巧言欺骗和胡言乱语,夸张、夸大怎么可以呢?《弟子规》在诚信部分刚开始就是要教大家注意,特别是孩子,你应该实事求是地说话。

  “凡出言,信为先”,中国传统社会里把这句话和诚信结合起来的最有名的一个典故叫一诺千金。《弟子规》强调开口说话,诚信为先,也就是说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言必信,行必果。

  古人认为,就诚信而言,天底下的人应该是同此心,心同此理的。伟大的德行会感动一切,如果以诚待人,以信待人,也会感动一切。

  “或说多,不如少”,言多必失、祸从口出,因此说话不能太随便。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在什么样的场合,采取一些什么样的话语方式,这是有讲究的,这就是语言表述的技巧问题。但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惟其是,勿佞巧。”

  说话真的是一门艺术,讲究分寸,但是对于这种度的把握,大人们都不见得能够做到,对于这些未成年的孩子们来说,又该怎么办呢?善意的谎言,孩子们到底要不要说

  按照《弟子规》的要求,要“惟其是”。当道德学问和才艺不如他人时 ,应该自我督促努力赶上,至于穿的衣服和吃的饮食不如他人时,可以不用担心、郁闷。

  听见 别人说我的过错就生气,称赞我就高兴,这样不好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真诚有益的朋友就不敢和我们在一起。如果听到别人称赞我先自我反省,生怕自己没有这些优点 ,只是空有虚名;当听到别人批评我的过错时,心里却欢喜接受,那么正直诚实的人就越喜欢和我们亲近。

  不是有心故意做错的 ,称为过错;若是明知故犯的,便是罪恶。不小心犯了过错,能勇于改正就会越改越少,渐归于无过,如果故意掩盖过错,那反而又增加一项掩饰的罪过了。

  “凡道字,重且舒;勿疾急,勿模糊。”你看,这已经关注到孩子们的咬字吐音,说话的时候应该口齿清楚,声音洪亮,发音舒缓,不要着急,也不要含糊其辞。这些非常细节的地方,往往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最容易忽视的。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比较重视孩子是不是口齿伶俐,是不是语言快捷,是不是反应急速,但是别忘了,所有的快捷也好,口齿伶俐也好,都要有一个度。

  你如何表达?如何表述?如何讲话?是诚信的第一部分和最基础的部分。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消防安全知识教育内容

家访中发生的温馨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