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证明题的八种方法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数学证明题的格式

  1 当 时,满足 。。 并证明

  回答时好像要把该满足的内容当做条件证明

  2 试探究 。。。。。。。。同上

  怎么回答时就要自己在草稿本上算出当 时,然后把它作为条件 得到满足 的结论

  3 可能表达错了

  反正就是 一种要把内容当条件 一种要算出条件 证明内容这个结论

  4

  证:【需要证的】

  ∵【从题目已知条件找】(已知)

  ∴【从上一步推结论】(定理)

  ……(写上你所找的已知条件然后推出结论进行证明,最好“∴”后面都标上所根据的定理)

  ∴【最终所证明的】

  5

  首先肯定是先写上“证明”二字,证明格式《数学证明题格式》。然后根据所问问题一问一问证明(注意:因为,所以),因为就:摆出条件,所以:就得出结果。这个你可以买点参考书之类的资料看看,注意他们的格式,好好自习的学学吧!祝你好运哦!

  6

  1 当 xx 时,满足 。。 是以xx为条件,做出答案。。

  2 试探究 。。。。。。。。 是以。。。。。。。。。为条件,做出答案

  证:【需要证的】

  ∵【从题目已知条件找】(已知)

  ∴【从上一步推结论】(定理)

  ……(写上你所找的已知条件然后推出结论进行证明,最好“∴”后面都标上所根据的定理)

  ∴【最终所证明的】

  7

  角边角

  边角边

  边边边

  等 证明全等三角形

  y=kx+b

  y=ax+bx+c

  将点的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求出 k b或a b c

  继续追问:

  SSS、AAS、SAS、HL、ASA。这些那么简单,不用了。

  我的问题是:如何根据题目来解或证明这2个三角形全等的格式

  例如:因为....

  所以...

数学证明题的八种方法

考研数学证明题的解题步骤有哪些

  第一步:首先要记住零点存在定理,介值定理,中值定理、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等基本原理,包括条件及结论,中值定理最好能记住他们的推到过程,有时可以借助几何意义去记忆。

  因为知道基本原理是证明的基础,知道的程度(即就是对定理理解的深入程度)不同会导致不同的推理能力。如2006年数学一真题第16题(1)是证明极限的存在性并求极限。只要证明了极限存在,求值是很容易的,但是如果没有证明第一步,即使求出了极限值也是不能得分的。

  因为数学推理是环环相扣的,如果第一步未得到结论,那么第二步就是空中楼阁。这个题目非常简单,只用了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之一:单调有界数列必有极限。只要知道这个准则,该问题就能轻松解决,因为对于该题中的数列来说,"单调性"与"有界性"都是很好验证的。再比如2009年直接让考生证明拉格朗日中值定理;但是像这样直接可以利用基本原理的证明题在考研真题中并不是很多见,更多的是要用到第二步。

  第二步:可以试着借助几何意义寻求证明思路,以构造出所需要的辅助函数。

  一个证明题,大多时候是能用其几何意义来正确解释的,当然最为基础的是要正确理解题目文字的含义。如2007年数学一第19题是一个关于中值定理的证明题,可以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满足题设条件的函数草图,再联系结论能够发现:两个函数除两个端点外还有一个函数值相等的点,那就是两个函数分别取最大值的点(正确审题:两个函数取得最大值的点不一定是同一个点)之间的一个点。这样很容易想到辅助函数F(x)=f(x)-g(x)有三个零点,两次应用罗尔中值定理就能得到所证结论。

  再如2005年数学一第18题(1)是关于零点存在定理的证明题,只要在直角坐标系中结合所给条件作出函数y=f(x)及y=1-x在[0,1]上的图形就立刻能看到两个函数图形有交点,这就是所证结论,重要的是写出推理过程。从图形也应该看到两函数在两个端点处大小关系恰好相反,也就是差函数在两个端点的值是异号的,零点存在定理保证了区间内有零点,这就证得所需结果。如果第二步实在无法完满解决问题的话,转第三步。

  第三步:从要证的结论出发,去寻求我们所需要的构造辅助函数,我们称之为"逆推"。

  如2004年第15题是不等式证明题,该题只要应用不等式证明的一般步骤就能解决问题:即从结论出发构造函数,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推出结论。

  在判定函数的单调性时需借助导数符号与单调性之间的关系,正常情况只需一阶导的符号就可判断函数的单调性,非正常情况却出现的更多(这里所举出的例子就属非正常情况),这时需先用二阶导数的符号判定一阶导数的单调性,再用一阶导的符号判定原来函数的单调性,从而得所要证的结果。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写信的规格要怎样写

学情分析主要包括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