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方面的论文
优秀议论文:真正的教育
“在这个楼群越来越密,汽车越来越多,孩子脾气越来越坏,女人穿着越来越少,谎言越来越高明,真诚越来越稀疏的时代里,闪烁的黄金自然比诗意的流水更有魅力”——余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和GDP指数的增长,大学也受其锈蚀,逐渐与物欲横流的社会沆瀣一气,掀起了“合并热”“更名热”“考证热”“留学热”等一股股令所谓“精英知识分子”们汗流浃背的热潮,使无数有志青年与他们的“第二故乡”一起沦为社会委靡风气的牺牲品。但表面上看来,在股股热潮扑鼻之下,中国大学欣欣向荣,正以锐不可当的势头跻身世界强流大学之列,成为某些人所言“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功臣”!
从不知某某人物要将某某大学建设成为国内或世界一流大学初起,从不知哪两所大学为了壮大势力悄悄合并开始:北大与北医科大合并,中央工艺美院并入清华,复旦与上海医大合并,同济与上海铁院合并......国内逐渐掀起一股大学合并热潮,广州师范学院.广州大学等九所学校合并为新广州大学;浙江大学合并了杭州市的几乎所有院校,号称中国大陆学科体系最齐全,学生人数最多的高校;上海大学因为合并了数家专业院校而瞬间就壮大成为“远东地区规模最宏大的大学”,此外还有新山东大学,新武汉大学,新吉林大学......仿佛诸侯纷争,军阀混战一般,大有天下一统的气象。
不论名牌大学与重点大学的“强强联合”,还是“大鱼吃小鱼”式的本科院校“兼并”专科院校,合并受到教育部某些官员的唆使和嘉许,他们认为大学合并有利于大学之间的竞争,有利于增强某些重要大学的影响力,有利于某某向一流大学迈进。事实上,真正的一流大学是怎样的呢?这种盲目的合并能形成有效的竞争而产生真正的影响力吗?这种简单的合并能培养和提升至关重要的大学精神吗?为什么不把北大和清华也一起合并呢?大学之为大学,不仅在于她是一种客观物的存在,关键她是一种精神的存在,早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北大和清华的校长蔡元培.梅贻琦就曾说:大学之大,并非有大楼也,乃有大师也。可我们的大师在哪里呢?我们所谓的大师之大不过仅用两院院士,博导等装饰门面而已。世界上有多少和我们的大学相比的袖珍学校,他们的学术水平和成就不让我们望尘莫及的?被誉为总统的摇篮的耶鲁大学位于康涅狄格州的一个小镇,曾经诞生过13位诺贝尔奖;哈佛大学只有一万多名学生,迄今为止诞生了6位总统和35位诺贝尔奖;巴黎大学.柏林大学.慕尼黑大学都拥有20位以上的诺贝尔奖;牛津大学也不过一万多学生,却诞生了25位英国首相和46位诺贝尔奖;剑桥大学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则多达56位,世界上共有400多名大学教师获得过诺贝尔奖,而我们的诺贝尔奖在哪所大学呢?清华大学占地400余公顷,建筑面积240万平方米,拥有学生近3万名;北京大学占地2661581平方米,学生人数比清华还多,百年来诞生的大师却区区可数。在我看来,这种大学合并不过是为了某些人的名与利,武汉大学和华中理工大分别吞并了好几所专业院校,不过企图在蚕食中壮大自己压倒对方而已。这些大学真正庞大的不过是令人吃惊的党政和后勤系统罢了!
最近的《泰晤士报》全球大学排行榜中,北京大学超过东京大学名列亚洲第一,世界十五。尽管北大校长许智宏谦虚的说:北大与世界上最好的大学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也必须知道,据有关数字统计分析,在原创性成果,教师质量,科研经费和国际化方面特别是Nature和Science论文,博士教师比例,研究生中留学生比例等北大清华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极大,估计北大和清华在世界大学体系中的排名应在200-300之间,而且这个差距还时有扩大,即使用《泰晤士报》的评分标准,北大在科研论文被引用一项上得分也依然为零。但却有很多北大学生以北大是中国唯一一所“副部级”大学而引以为傲!美国著名教育家科南特说:“大学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一代人的力量”这些年,中国一些大学还兴起“学院”更名“大学”热,但是,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哪个不是学院呢?我们的大学能比得上这些学院吗?不在教育理念上进行更新,不在教育体制上进行变革,却把眼光放在一些皮毛的修饰上,就像一个女人,不以自己高雅的气质和纯洁的心灵来获的得男人的认可,却凭借浓妆艳抹来求得男人的垂青一样,他们在合并.更名的同时还不断添置和扶植一些热门专业,大办工商管理,计算机,生物等学科而忽略人文学科和基础学科的建设,就像余杰所说,经济学已经成为北大文科的代表。相比之下,世界名校并不搞大而全,在很多世界名校中,本科生是不分专业的,这样,哈佛非科学专业的学生可以听到世界级的自然科学家的讲课而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科学生也有机会接受严格的人文教育,他们认为大学是纯科学研究的机构,其目的在于探求真理,而不是为满足社会的需要。而我们的大学所培养的却是赚钱的机器,官僚或犯罪分子,弥久而不衰的“考证热”和“留学热”即是很好的例证,在我们的校园,考试分数,名次,奖学金,证书,出国成了大多数学生生活的全部和为之追求的‘伟大理想’。他们已经把精力从专业课的学习上转移到考取各种花花绿绿的证书上,从计算机,外语的等级证书到学士学位证,硕士学位证,他们为此花去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考证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研究更高深的学问,不过是为了能有个工作,有个好工作,至于是什么工作他们都没有做过更多的考虑,就仿佛一个乞丐只求吃顿饱饭一样,吃饱后干什么却不在考虑范围之内。我们的校园里,多了一批批神色不定却一样木然的脸庞,少了一根根无论粗细却汹涌澎湃的血管,我们按一个标准的动作坐着上课,因此,我们也按一种标准的方式进行思考,在校园内,豆腐学术,泡沫研究泛滥成灾,在校园外,新兴的假证书,一产业如火如荼,为了一个铁饭碗,金饭碗,我们毁灭了我们的创造力,想象力,放弃了我们的自尊和自信,而去学习那些同真理,自由脱节的形同大便的知识。“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大学是人才的摇篮,创造的源泉和思想的家园。可我们的大学不以学术研究为天职,不以养成人格为目的,却成为混文凭和熬资格的准职业学院。这是时代的不幸也是我们的不幸。
大学首先应当独立,应唯真理是重,既要有对 科学的探求,也要有个性与道德的修养,大学生首先应当做“人”,离开了做“人”,教育的本质何在?大学精神何在?“没有独立的人格,则不配称做‘学者’,没有反抗世俗观念的勇气,则不可能创造出伟大的文化成果”。学一技一能固然不错,样一个清醒的头脑却更为重要,否则就是希特勒,马拉多那,是会说话的工具,任人驱使的奴隶。“大学教育不仅仅在于培养伟人,大师,大学教育已经是大众教育,她旨在提高整个社会的思想格调,提高公众的智力,纯洁国民的情趣,完善国民的人格”。
目睹当前中国大学的种种怪现状,我感到悲哀和不幸,“大学合并热”就像一个老爷要娶好几房太太一样“如果诚心追求美好,小的更容易美好”。“教育一”“***黑幕”“论文培训”“隐瞒历史”“积极入党”“争抢贫困补助”“研究生教育的轻率扩张”“海报上都是广告和新闻”“乱收费”等等这些这些大家习以为常的问题,使我们的社会成为不义的社会,使我们的教育成为吃人的教育,使我们的大学成为权力和金钱的大学,品牌和资力的大学。我们学到的知识,是能够转化为金钱和权力的知识,是造就奴颜媚骨的伪知识。我们的大学文化,就是一件穿在一乞丐身上的华丽的大衣,多数大学生都成为被一的太监“不得不接受现实价值观念的多重约束”,‘‘渴求荣宠,恐惧屈辱,成败萦怀,得失惊心”,从学而优则士到学而优则职,为了要得学位而写的论文就像为了一而吃的一一样没有价值,其实我们并不缺少知识,缺少的只是创新的知识和反思的知识。“今天有些教育者把教育对象,特别是喜欢独立思考的青年学生视为不安定因素严加防范,千方百计将其强迫纳入既定的秩序”,他们无视 青年的活力和生命创造,使当今的大学生对知识失去了正常的感受和认知,这种知识的低能,偏执,不义,无善,堕落,带来的生命退化是惊人的!他们直要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才安心,我看不要得雪盲才好!
真正的教育是解放人的教育,是把人引向更加自由的境界的教育,不把人当作一个活人来看,不把人当作千差万别的个体来对待,已经成为中国教育一个必须长期清算的顽疾。一旦知识成为功名利禄的敲门砖,它还能有多少自由思考的空间?还会有几分遗世独立的清醒?我们的同学是勤奋的,不勤奋则不会获得那么多的证书,但我们的同学却不是勇敢的,智慧的,自由的,我们享受了那勤奋的成果,却为之付出了太大的代价,成就源于创造,创造源于兴趣,兴趣源于自由,自由源于制度,而制度又来源于创造,这本是一个良性循环,可我们却不在这个循环圈内。
大学之大,确乎不在于建筑之大,面积之广,更不在资金的充裕,实力的雄厚,真正的大学之大,是能够以自己的制度典范和精神气质辐射到全世界的那些大学,真正的大学之大,他的治学和求学态度是一种典范,符合人类文明的标准,他的精神具有巨大的魅力,影响人类的主流价值观。英国人把牛津当作一种传统,一种象征,一种怀念和一种追求,我们却把北大清华当作获得“黄金屋”和“颜如玉”的台阶,如果一所大学不能“激起年轻人的一些诗心的回荡”,那么他的缺乏感染力就可想而知。《中国教育报》曾报道:2025年,北大清华会进入世界大学100强之列,在我看来,这简直是好高务远,什么时候,我们的大学走上学术自由,学校自治,教授治校的道路,什么时候再谈赶英超美吧!
当今世界知识经济的发展必须要由世界一流大学引路,而‘资金缺乏,人才流失,学术一,商业化与官本位等重重矛盾束缚着我们的大学走向一流,我们赶上了大学云集的时代,却没有赶上大师云集的时代,我们的大学与其叫大学,不如叫大流,我们与其叫大学生,不如叫大流生,“过去对权力奴颜卑膝,现在又转向对财神爷媚态十足,以这种方式在社会上为自己争夺一席之地的同时,人格要求,终极理想都俨然不复存在,而丧失自我恰恰是人类最大的悲哀。
关于教育孩子的议论文高中作文
孩子可谓是现在一个年轻家庭的核心,而关于孩子教育更是一个重要的话题。不只是因为自己先前从事过教育工作,或者自己已成为学生家长才这样谈论这一话题。近来,我在观察孩子学业时,发现了许多问题,思考良久,认为自己真的应该尽量多的抽出时间和精力关注、照顾、教育一下孩子,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小学生的任性差,常常伴随时间推移,将先前自己认可的事情或者规则忘记,这不免会延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儿子个性还算比较稳重,喜欢独立思考,有点动脑、动手设计小制作的简单本领。刚上一年级时,一些事情做的不够好,常常将一些该记的东西忘掉,将老师安排的作业或任务简单化。这也是六、七岁孩子,常有的现象。我常常思考自己的教育方式,或者自己对待儿子的态度。我有时认为自己做的确实不够好,特别的不够耐心。儿子的母亲时间又不那么方便,因此自己做起事情来,时常虎头蛇尾,浅尝辄止。这些不良现象影响到儿子开朗、活泼性格的形成,也影响到儿子大胆泼辣个性的养成。对此,我深有自责,也不知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有时归咎于自己脾性直板,方法上缺少变通,结果才造成事与愿违,可想起来这也很牵强。近来,我常要求自己,要做到尽量多同儿子交往的时间或空间,多同儿子对知识进行复习、预习。想到了,做了一些,虽然短短的几天,我发现还是有成效的。儿子对一些习惯看法有所改变,对一些问题也有更深的认识。特别是背诵古诗,准备常规,课后作业,都有良好的起色。
关于孩子是个社会永恒的谈论主题。我想,孩子虽然已经上学了,我们的责任不是比幼儿园小,而是更重了。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多的付出,更多的增加家庭的父母爱。要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成就,认可自己的能力,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我们应该更多的同孩子交朋友。虽然我做的不够好,但我是努力的、进取的,我不想留有遗憾。孩子的成长不会有重复,离去的光阴不会重复。作为父母当看到孩子进步不大,成绩不好,厉声斥责时,先看看自己付出的有多少,看看自己的表现怎样?我们都应该从实际出发,尽量多的同孩子相处、交流,少些批评、贬低,同孩子一同成长。
孩子大了,父母老了。想想现在,再想想过去。煤油灯青色的烟雾下,自己身披破棉袄苦读的情形常跑到眼前闲逛。我们的童年可能接受父母的教育少,从事家务劳动的过多,父母为了生活忙于自己的事情,我们的学前、学初接受家庭教育少。但我们不能以过去的眼光来看现在孩子的教育,至少我们不能有那样的想法,这一点爱人曾多次提醒我。现在,我觉得想法有了些改变,但在做法上过于简单化的表现还是不尽人意的,我应该更好的改正才对。
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就一个什么大家,我只是希望孩子有个美好的明天,自己将来不要留有遗憾。因此,谈起孩子,更多的还是应该从现在做起,为人父母者多做些实在的工作,多付出些实际的行动,让家庭充满爱,充满爱学习、求上进的良好氛围。
相信,只要有付出就会有收获。我坚信这一点。
论中国教育作文
常言道:棍棒底下出孝子。真的是这样吗?——题记
古有家法,今有家规。现如今,孩子一听大人的名字竟瑟瑟发抖,这种现象的确引人深思。
我的家庭是民主的。自我懂事起,爸爸和妈妈时常遵循我的意见。即使犯了错,也会意味深长的为我讲道理。我的隔壁有一个比我大几岁的哥哥,从小到大,只要他犯错,他的爸妈就会家规伺候,弄得他天天来我家躲避,终于有一天隔壁哥哥离家出走。为此他的爸妈后悔不已,当他们的儿子被警方找到时,孩子已成了一个十足的小混混。这就是发生在我身边的真实故事。
倘若隔壁父母尊重他的孩子,也不会落得如此地步,同样这又是多少家庭的“典范”,换位思考,也将会毁掉多少天才、祖国的栋梁之才。家长的心思做儿女的何尝不知,只是孩子的自制力很差,自控力也不强,需要时间进行教育、疏导。如果只是一味的排斥、打骂,效果自然很差,但一味溺爱、放任自流则更是愚蠢的行为!家长这个角色也很难当,我也略知一二,但孩子永远是无辜的、天真的。适当的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国正在实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目的是培养科技人才,振兴中华!所以才会制定各种各样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从而避免未成年人受到伤害,家长应积极配合。
爸爸,妈妈,您们是我们的守护神,也是我们的朋友,对吗
正确的教育议论文
性格具有可塑性,周围环境的人和事物会影响性格的形成,所以家长的教育态度至关重要,甚至影响孩子的命运与未来。
棍棒之下出孝子
中国有一句古话:“棍棒之下出孝子”,信奉暴力教育态度。诚然,这句话过于绝对,但也并无道理。
就当下的风气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有很多家长把孩子当做温室的花朵,呵护备至,从不忍心责骂教育,这就养成孩子骄蛮任性的性格。而且这种教育态度不仅使孩子的性格扭曲也会使其生存能力消失殆尽,在弱肉强食的社会竞争中难以生存,只顾一味放任自己的喜好,无法获得真正的成长。但是也不可以暴力的态度对待孩子。也有一些家长认为,暴力会让孩子更听话,更容易对孩子进行教育。但是他们没有认识到,过分的暴力,会使孩子养成逆来顺受的性格,一遇到困难,只会一度躲避,退让,懦弱的把自己放置到安全的环境中,不懂教育态度也会造成
其奋斗能力的丧失,无法获得成功。
傅雷家书
傅雷是中国有名的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教育家。他在与家中的通信中,通过切身的经验与感悟,把自立的教育思想融入其中,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温和的教育。正是他的这种教育态度,让他的孩子无一例外成为有能力的人。
大教育家的教育态度,让他们的孩子都养成了良好的性格,懂得谦让,坚强,都获得了一个*的人生。
后记
正确的教育态度,对孩子的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要只一味的溺爱或暴力,要刚柔并进,以身作则,用正确的态度去对待孩子,培养他们完善的性格去面对人生。
雄鹰展翅,蝴蝶飞舞,用正确的教育态度去教育孩子,让他们尽情的去享受生活的波澜壮阔,人生的跌宕起伏,拥有更美丽的人生。
教育议论文
对于学习这个话题,做为21新世纪的我们是再熟悉不过了。从小父母就开始灌输给我们好好学习的思想,也进而导致现代的学生开始厌学。其实并不是不爱学习,其实学习更多的知识比他人更上一层楼是每个人的期望与梦想。而做为新一代的我们不习惯受别人牵制,处于青少年时期的我们有一定的叛逆精神,正是这种叛逆令家长与老师烦恼与头痛。
至今还记得初中老师曾说90后的是脑残的一代,这句话否定了我们的才能,是令人气愤的,但又何尝不是正确的呢,因为我们的行为与学习态度以及思考问题时的怪异足以证明我们的“脑残”。当然这也足以证明我们的思维比上一代更加的灵活与敏捷。有人曾说:这孩子聪明是聪明,就是不把这聪明放在学习上,可惜了啊。我想许都人都听过这话吧,包括我在内。
不可否认我们在其他方面花的心思可能比在学习上花的心思更多,但这也不可否认我们所具有的钻研精神(哪怕是在些无聊的事上)。钻研精神是我们这快速发展的一代不可缺少的必备品,在爱因斯坦那一带就已经具备了这种精神,如果没有这种精神现在发展不可能如此的快速。站在家长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将这种精神发扬到学习中来,以用来更好的学习取得更好的成绩。
但我认为这种思想是狭隘的,因为正是这种思想压抑了许多新的思想萌芽,使得我们的青春得不到正常的成长。当然有一点不可否认,家长及老师的这种想法并不是来源于他们自身,而是来自中国这种落后的教育体制,“只看成绩不看过程,高考定终身”,这是令人畏惧的。
古人读书,读《四书》、《五经》,只是为了能够提高自身的品德社会更加文明的发展,这是值得推崇的。当初中国的教育也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中华民族自身的素质,而发展成现今这种“中国式的教育”,这是值得令人深思的。
那时的老师问为什么而读书,周恩来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令人钦佩的。而现在也有老师问过当代的学生为什么而读书,绝大部分人会回答为更好的赚钱与生活而读书。老师们听后不语,因为绝大部分老师也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的。为赚钱与生活而读书对90后的来说已是根深蒂固,不可磨灭的。从而牵扯出许多富二代的吊儿郎当,进而又带动了他们周围的一大片,使得学习的氛围越来越差,学习效率越来越差。
站在国家领导人的角度来看,这种中国式的教育好像是不可缺少的,只有进行强制性的教育才能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的素质,使国家更好更快速的发展。但是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强制性的教育是不合人意的,应向欧美国家学习。我国的教育体制应该进行一定的改革,应点面结合,进行综合的考评。学习自由化是我们所期待的,也许每个人各自发挥其特长并加以应用会使得我国更加快速平稳的发展。
关于教育的议论文范文
教育是社会的重要职能,教育部门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意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与历史传统的思想意识更是千丝万缕,密不可分。
中国的政治、文化、教育等一切上层建筑都来源于一家一户的小生产经济基础。这种农耕的小生产方式形成了一整套宗法等级制度和意识形态。家有家长,国有国君,地方有民之父母官。忠君、孝父、尊师成为最根本的道德标准。上对下关系就是教育、指挥、训导。下对上就是接受、服从、聆听。中国几千年来就是在这种农耕经济基础及其上层建筑中慢慢悠悠地向前发展,没有多少外来干扰。这与中国的地理环境有关。中华民族好像坐在一个大圈椅中,前面是浩瀚无边的太平洋,后面是喜马拉雅山、帕米尔、阿尔泰山围起来的圈椅靠背。中华民族在这样一个封闭环境中,各兄弟民族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步溶合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清朝初年达到了鼎盛时期。此前虽有过日本海盗在东南沿海进行骚扰等局部外侵,但大体上没有外国能跨越东、西两面的天然屏障,来打乱中华民族慢慢悠悠的发展进程。19世纪欧洲发生了工业革命,生产技术产生了飞跃,进入现代大工业飞速发展时期,欧洲资本主义强国极力向外侵略扩张。中国的天然屏障再也挡不住西方的坚船利炮,海上大门洞开。西方人在撬开中国大门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人狩猎文化的理念。狩猎民族重视快速和攻击,因而形成了不依赖他人的独立意识,积极进取和团队协同的整体意识。西方各民族具有狩猎民族的特性。他们的观念是优胜劣败。胜者为优,理应存在,败者为劣,理应淘汰。这种理念是和现代大工业生产经济相适应的。快节奏,争速度是现代大工业时代的特点。在此新形势下,以小生产意识为基础的封建思体系,不能适应现代大工业时代的要求。而这一思想体系却牢固地束缚着中国人的头脑,阻碍中国人的前进步伐。日本虽然也有中国封建意识的影响,毕竟是程度较轻,通过明治维新发展了资本主义,而中国的维新变法却以失败告终。新中国成立后,小生产思想意识仍然是我国几次遭受挫折的根源,当然也是我国教育各种弊端的总根子。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体系与古代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适应,因此并不影响社会慢慢悠悠地向前发展,也曾有过辉煌时期。现在是以生产社会化为特点的大工业生产时代。经济基础变了,再慢慢发展就不行了。必须更新观念,认识小生产意识对现代社会的危害性。因此可以说小生产意识及其衍生的教育思想体系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它是我国近代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的百病之源。
关于教育的精选议论文4篇范文
教育,小而言之决定着人的命运;大而言之,决定着的前途。是竞争激烈的时代,高文凭俨然成了高薪水的代名词,跻身白领,抬高身价,老师家长学生演绎着时代的疯狂。
名校陪读多疯狂
在一座座中学的附近,陪读村发展,意识到教育是人生唯一出路的家长们,抛弃了优越舒适的生活,浩浩荡荡地来到这里安营扎寨,与孩子一起为高考做。夜深啦,陪读村里仍透出点点灯光,灯光下那一张张写满疲惫却稍有懈怠的脸,令人不禁感慨应试教育的疯狂。让我从心底祝福,愿命运能青睐!
起跑线上多疯狂
让你的孩子赢在起跑线,耳熟能详的至理名言,人不希望的孩子成才,便上演了起跑线的疯狂,要选的,老师要挑最棒的,培训班应运而生,证书漫天飞舞,是好孩子就得跟着大人跑,放弃的天性,丢掉的爱好,个天真的孩子成了家长与同龄人竞争的砝码,成了家长炫耀的资本,小小年纪就背上家长给预定的成才计划,沉重的翅膀诉说艰难!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最后的赢家起跑就冲在,长路漫漫,何苦一开始便把弄得精疲力竭?厚厚的镜片,病态的思想是对时代无声的控诉。
呜呼!疯狂的时代!时代的疯狂!教育民族复兴的原,懈怠!偏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拯救教育!拯救人才!
谈教育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些诗句都是赞美读书的好处。读书让人掌握了知识,知道了做人的道理,让空洞的灵魂变得生动起来,但是今天我想对于学习的教育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一、填鸭式教育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都能够理解,而且家庭条件好的家长肯定也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更加出色,但凡是琴棋书画都让孩子学习,除此之外就是常见的补课,补习班训练模式了。可以说,学习艺术文化能够陶冶情操,但是多出来的补习真的让孩子能够知道什么是学习,什么是知识吗?我想应该是机械方式的填鸭方式吧。
二、攀比成风
哪主流哪就有跟风现象。谁家小孩学了什么,我家孩子就要学什么,千万别输在起跑线上。这些话想必大家耳熟能详了吧。有时候不明白中国的教育出现了什么问题,这种普遍现象真的让人难以释怀。
希望家长尊重孩子的意见,根据他的兴趣来制定学习计划。让孩子保持一份纯真向上的心态。
论教育作文
可能我所说的,有很多不对,但是这是我的想法,一个学生的想法。
我认为中国的教育方式不好。学校生活每天都是做同一种事,太机械化了,我们学生每天都过着一样的生活,让我觉得,这生活一点活力都没有,就和生产机器没什么区别,也许有人会说如果不这样,如果没有老师的管教,那学生会失去自主能力,回懒散下去,可是,如果每天只接受老师的管教,没有一些新鲜的事物那又如何,那不就和生产商品有什么区别,那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哪去了,学生的思维会被僵住。我个人认为,我们学生应该在上高中时,先踏入社会,先将学业放在一边,感受社会是怎样的,也许那样我们会明白学习是为了什么,会自主去学习,而不是被动。可是,这仅仅是我个人的意见,这并不会实现,至少,我不会体会到。那么,我们这代人就只能接受被动的命运吗,不,这不会的,就在我们这代人中,就会出现一部分能人,试着去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可能这部分人将会成为成功者,将来作为一个统治别人的人,而被统治者,将有可能会是那些成为商品的人,任人统治。也许,对于中国一个人口众国来说,这种方式再好不过了,可是,我们要面对的是整个世界,而不仅仅是中国啊!那么,我们的教育不仅仅只是适用于中国吗?那么,我们何时才能闯进世界前几强去,难道我们还在等着被人宰割,被国外人宰割的命运吗
虽然老师也不只一次告诉过我们要自主学习,可是到底有几个人真正想过自己是为了什么而学习,我们学习的目的在什么。
中国,要强,需要对教育的改革,我们,要强,需要明白自己是为了什么而学习,并付出行动,而不要被动。
优秀议论文:论教育
我挚友的岳母五十六岁因肝硬化去世。这种情况若发生在省级领导以上的干部中,就属于英年早逝。若按现在老年人的平均寿命理论,也算过早仙去了。
挚友的妻子及小舅子小姨子,均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如今二十多年过去,相安无事。
挚友在一次偶然的肝功化验之后,医生说他乙肝表面抗体单项阳性。还说他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现已清除,且已经形成抗体,从此不会再感染乙肝病毒了。
挚友有些纳闷,他不知道他何时感染上了乙肝病毒?又何时清除的?他从未注射过乙肝疫苗,为何能产生抗体?这是否说明他具有天生的免疫力,致使各种病毒无插足之地
于是,挚友在妻子面前用玩笑的口吻吹嘘道:“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依俺看,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俺就是一朵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花哟……”
妻子狠狠地瞪了挚友一眼。于是,挚友后面想说的话便戛然而止。
其实,这玩笑之中不无真理。挚友的妻子感情上不能接受,可以理解,但其中的真理是埋没不了的。
所谓抗体或免疫力的形成,并非仅靠注射疫苗来完成,也可以通过身体本能的自然抗争来达到。所谓的“天生免疫力”并非“天生”,而是后天的抗争而得来。挚友自身抗体的形成,就是一个明证。
我猜想,注射疫苗,只能产生对某个单一病毒的免疫能力,而不能对其它病毒产生免疫。而自身形成的抗体也许就不同了。能对乙肝病毒产生抗体,难道就不能对其它病毒产生抗体?体内自然形成的东西,也许都能进入敌变我变或者以不变应万变的那样一种自然天成的境界吧
上帝创造了完美的人,必然也会相应地创造一种完美的肌体功能和精神灵魂,正如上帝创造了完美无缺形态各异的雪花那样。
作为教师,我自然就联想到了我们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现状。尤其是家庭教育。
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及其势头,犹如大江东去。在东去的浪潮之下,难免出现一些个逆流的浪花。所谓的“物欲横流”,“金钱至上”,“一一”,便是这浪花中的几枝。一些家长对此恐慌不已,甚至视为洪水猛兽。尽己所能地让孩子过着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一直到上学为止,算是告一段落。
然而,学校也同样也沿着这条大的思路,继续前行。所谓的“封闭式”、“军事化”管理,正是这种思路的具体体现。如果按照这个思路发展,那么最好的教育环境应该是与社会绝缘的“真空地带”。
“真空地带”就真的安全吗?恰恰相反,无论从理论思想,还是实践经验,都可以证明:最危险的地方就是“真空地带”。因为人不可能永远生活在真空世界,他们迟早要接纳空气,接触空气中的真菌。用发展的眼光看,早接触比晚接触更符合人类的自然发展规律,更符合人文主义思想,更符合人道主义精神。那么我们有什么权力不按照人的自然发展规律顺势前行,偏要逆势而为呢
以我的观点看,物欲横流,金钱至上,一一及其形形色色的社会阴暗角落里的污秽,正如乙肝病毒。与它们接触得越早,越能尽快地产生抗体。最终达到“出污泥而不染”的那种高层次高品质的境界,而创造这种境界的思维意识,也正是上帝创造人类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