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策略的研究论文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幼儿园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家庭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后代的发展水平和家族的生命力量,帮助家长掌握必要的教育知识是幼儿园的责任。由于我园建园不久,在家庭教育工作上仅仅是一个起步阶段,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园家庭教育现代化工作,提升我园家庭教育的整体水平并促进可持续发展,在学期初依照克拉玛依区家庭教育工作计划制定了我园的家庭教育工作计划,并按计划认真施行,现就我园的家庭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确保家庭教育工作组织落实

  依照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要求,我园积极建立家庭教育指导站的组织机构。副园长为家庭教育指导站站长,保健员为副站长,教研组长及相关教师为站内成员。家庭教育指导站的主要工作是抓好家长学校建设和家长委员会建设,幼儿园要把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工作纳入本园工作的总体部署。家长委员会要在家庭教育指导站的指导下认真履行好参与管理、教育工作和沟通幼儿园与家庭的重要职责。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站为二级网络,下设到年级家长委员会,各班级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幼儿园把家庭教育工作纳入了幼儿园全年工作的总体规划,加强领导,增强工作力度,采取措施保证家庭教育工作的有效运行,建立和完善由家庭教育指导站长负责的家庭教育工作领导负责制,各年级、班级通力合作,家庭教育工作组织网络基本建成,形成了领导重视、家庭教育指导师牵头,各班级参与的家庭教育工作的格局。完善家庭教育的工作制度,为幼儿园家庭教育工作有序运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指导站本学期制订详细的工作计划,工作记载完整规范,并有相关照片、文字记录。指导师按时参加各级各类业务培训、交流活动。

  二、以点带面,动员每一位教师、家长都参与到家庭教育工作中。

  《纲要》规定,幼儿园要“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指导家长正确了解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内容、方法”。目前有些家长与幼儿园教育观念与方法不一致,甚至是相悖的家庭教育观念与方法。因此我们本着“提高家长工作实效性,达到家园教育的和谐、统一”的原则,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切实开展多种形式的家长活动,有效地丰富了家长的家教理论,提高了家长关注幼儿在幼儿园生活的主动性,引发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了幼儿园与家庭在教育上的同步同向进行。

  各班都成立了家长家庭教育委员会,家长们利用各班的QQ群进行班级家长交流,以点带面的形式影响和带动其他家长,各班家长委员们牵头,大家畅所欲言,讲诉了自己收集的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然后,由委员们自己进行相互解答和介绍自己在教育孩子的经验。家长的交流也显得更为轻松、积极、主动,家长互相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共享彼此的经验,取得了良好的互学效果。

  我园还根据实际情况,利用家园宣传栏和网站,推荐一些先进家庭教育的经验介绍,教育形式的多样化,保证100%的家长受教育,全面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的水平,切实提高家长学校的办学质量。

  利用书信形式与家长进行交流。这一学期我园向家长发放“家园联系”表、指导菜单、老师和家长进行一对一交流,家长逐渐了解和明确了幼儿教育的特点、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的家教素质,不断提高自己的家庭教育水平,使幼儿园育人、家庭育人的协调发展,家园都多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对促进孩子的成长很有好处。

  充分利用各班级的“家长园地”,大力宣传育儿知识。为了指导家长更好的科学养育幼儿,每班设有固定的家园联系栏,每月初定期更换内容,及时向家长反映本月的幼儿学习、活动内容和家教知识。如:向家长宣传有关卫生、保健知识、育儿知识和教子方法,使家长们既了解了幼儿在园的活动内容,又于无形之中学习到一些家教知识,更了解了需要家园共育的要求。各班根据自己班级的孩子情况而定,各具特色。

  教师参与,彰显家庭教育活力。家庭教育是教师全员参与、合作探究、全体受益的教育,是教师人人要做,人人能做,人人受益的基础教育。同时,教师是引领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的直接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幼儿园家庭教育的基本的力量和保证。专业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做家庭教育工作能力。因此,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是家长学校发展的前提。学习关键是靠教师们愿意学、自主学、轻松学。四月初对幼儿园教师进行家庭教育指导业务培训,教师们普遍提高了认识,解决了与家长交流操作性的问题。通过培训,提高了老师与家长的沟通和指导家长教育孩子的水平。

  总之,幼儿园的各项工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幼儿园通过一学期的家庭教育学习和指导,幼儿园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改观和进步。幼儿园的工作,需要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只有敞开心扉,将那些热心的家长请进来,通过脚踏实地地面对面的交流,才能够和家长真正成为事业中的朋友、合作中的伙伴。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策略的研究论文

家庭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

  文献标识码:A

  通化市XX局,XX局关工委于2009年4月份,对通化市直15所学校(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四个阶段,含普通学校、重点校、特殊学校、民族学校等),采取与老师、家长、学生座谈及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

  一、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一些家长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有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和老师的事,家长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可以了。抱着这种思想的家长,平时不关心孩子的思想表现、学习成绩,不主动与学校、老师联系,即便老师主动与其联系,也得不到积极配合,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脱节,很难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一些家长整天忙于生意、忙于工作、忙于生活或其他一些琐事,没有时间教育孩子。这部分家长或者让孩子放任自流,或者把孩子推给老人。学生的情感需求由于得不到满足,导致产生诸如心理和行为障碍、对人对物缺乏爱心、易产生暴力倾向和行为等问题,这样既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影响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和关系。在这次调查中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朝鲜族中学,有很多朝鲜族学生家长到国外或国内其他大城市打工,导致学校出现了很多留守生,2008年学校留守生人数占到学生总数的54%,有的学生七八年没有见过父母。由于常年的亲情和家教缺位,留守学生普遍学习成绩差,不良嗜好多,心理健康受到影响。

  (二)一些家长教育观念有失偏颇

  1重身体,忽略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一些家长对孩子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为了孩子有一个好身体,许多家长舍得投入,买来各种保健品。相反,家长对于孩子心理健康的发育却长期忽略,致使很多孩子心理脆弱,禁不起挫折或者我行我素,惟我独尊,横行霸道,这种过于重视身体发育而忽略孩子心理发展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

  2一味溺爱孩子,忽视对孩子的生活能力、劳动技能的培养。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孩子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由于他们没有劳动的体验,不懂得自己的生活来之不易,所以往往不能理解父母的难处,不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自私狭隘,不能融入集体。有些家长错误地以为给予孩子的爱越多越好,而过度的爱心会让孩子养成一切以我为中心的习惯,不但会毫无责任感,而且还会自私自利,一旦无法达到自己的目的,甚至会不择手段。

  3重分数,忽视品德培养。有很多家长过于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认为只要成绩好,其他无所谓。他们向孩子灌输只有成绩好,将来才能出人头地的观念。这种教育观念最终只能是毁了孩子。

  (三)一些家长教育方法不当

  1家长教育子女不能以身作则。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只重言传,不重身教,总是以家长的权威要求孩子,而自己则无所谓。要求孩子做的事情,自己却往往违反规则,在孩子眼中成为一个言行不一的人。这种教育的结果是导致孩子人格分裂,出现更多成长的困惑。

  2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不尊重孩子的人格。调查显示,76%的家长在孩子成绩不好时,采取打和骂的态度,有60%的家长在孩子表现令其不满意时采取讽刺、体罚和不理睬的态度。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家长不懂得教育孩子的方法,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也许在短期内有作用,但对孩子心灵伤害极大。孩子因为没有话语权,不能申辩,或者即使申辩也不起作用,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破罐子破摔。这样的孩子攻击性强,将来走上社会往往会成为问题少年,而当孩子心理问题积攒到一定程度,一旦爆发,后果将是不可挽回的。

  3重物质奖励,忽略精神鼓励。有一些家长常对孩子说“如果你这次考试考多少名,我就给你买”,这种通过物质奖励所给予孩子的学习动力并不持久,一旦孩子觉得不需要,就不会发挥作用,而且过分的物质刺激,容易引起孩子不良的学习动机。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多给予精神鼓励,使孩子获得永久的精神动力。

  4常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较。有75%的家长经常拿孩子和别人比较,使孩子常觉得自卑,不如别人,缺乏自信,产生自暴自弃心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家长缺乏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不能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家长要发现孩子哪怕是一点微小的进步并及时给与鼓励和赞美,使孩子获得自信。

  5家长不掌握与孩子沟通的方法。由于家长没有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导致父母和孩子缺乏沟通和理解,有74%的学生不愿和父母沟通,有85%的学生想换家长,学生认为家长总给自己施加压力,不体谅自己,有的孩子因此产生逆反心理。

  (四)家庭教育内容缺失

  1缺乏正确的理想前途教育。在与家长座谈时,多数家长都希望孩子将来能考上大学,“成大器”、“做栋梁”,却少有人认可孩子将来做个普通劳动者。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设想多是:当官、经理、检察官、外交官、建筑师、节目主持人、艺术家、工程师、教师、医生等,只有一个人表示将来考医考不上去当战士,有近40%的学生表示,如果考不上重点高中,不想或不太想选择去技工、职业学校学技术,从这个数字可以看出家庭理想前途教育的缺失。

  2缺乏适当的青春期教育。现在的孩子由于青春期提前,开始对异性感兴趣,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变化,他们渴望了解这方面的知识。然而现实是很多家长忽视对孩子的青春期教育,不知道如何告诉孩子必要的知识,有的家长对孩子交异性朋友视如洪水猛兽。可以说由于家长对这方面的知识或者讳莫如深或者遮遮掩掩,增加了孩子的神秘感,使一些孩子产生畸形心理,过早接触一些不健康的杂志或上网’浏览一些不健康的内容。

  3缺乏生命及价值观教育。调查中有60%的家长没与孩子谈过生命的意义。实际上对孩子进行生命及价值观教育会使孩子终生受益。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孩子在遇到困难时不是积极面对,而是回避,还有的离家出走,更有甚者采取极端的态度,自杀或者报复他人,仇视社会,后果堪忧。家长要让孩子认识到生命来之不易,让他们懂得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要让他们明白生命只有一次,要正确对待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挫折,不怨天尤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家长也要正确对待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用好的人生态度来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对策与建议

  (一)应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

  1创办《家教天地》报,为家长科学育儿作好指导。

  2通过开办网站,教给家长育儿的方法,并提供交流的平台,解决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的困惑。

  3通过开办家长学校,转变家长观念,提高家长自身素质。可以采取函授(请专家讲学)和自学的形式,使家长掌握家教的科学知识。使家长依照家庭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提高教育孩子的能力。

  (二)争取学校的配合,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要充分发挥学校和老师的作用,密切家校联系,做好沟通,相互理解,在教育孩子方面形成合力。

  (三)动员一切力量,为家庭教育工作提供支持和帮助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的好坏,既关系到家庭的和谐幸福,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民族的未来。要充分发挥机关团体、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组织的作用,创造就业机会,为家长解决后顾之忧,为家庭教育提供支持和帮助。

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发生的,以亲子关系为中心,以培养社会所需求的人为目的教育活动,是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因教育的场所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这特征使家庭教育成为教育人的起点与基点,具有其他教育所没有的优势。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但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教育,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行为随时随地的教育影响着子女。这种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质、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其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当大,伴随着人的一生。

  一、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国的许多家长缺乏家庭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导致家庭教育方式不够科学的主要原因。我国有3.67亿未成年人,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共同心愿,但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家长,怎样才能给孩子一个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家庭生活环境,用科学的方法、艺术性的手段实现孩子的顺利成长、成才,许多家长知之甚少。因此,造成无数家庭的家长在习惯了的教育盲区里以“爱”的名义折磨着自己和孩子,家长尖酸刻薄的语言就如一个个不和谐的音符跳动在孩子原本和谐、健康的生命乐章中,许多父母以爱的本意却导演出一幕幕家庭教育失败的悲剧。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

  (一)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

  这是家庭教育中最突出的问题,由于对子女的过高期望,他们不顾其子女成民规律和实际承受能力,把考分作为衡量其子女能力的唯一标准。为追求高分不遗余力地给子女施加压力,造成了过重的心理负担,以致变得自卑、狭隘、悲观,为子女的身心健康埋下了隐患。

  (二)过分溺爱孩子

  溺爱在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表现尤为突出,在非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也很普遍。这些80年代后出生的孩子的父母们往往视孩子如掌上明珠,即只重视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而忽视做人的思想品德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对孩子的道德品质上的缺点不但不重视、不教育,反而认为无关紧要而加以袒护。久而久之,许多孩子就养成了骄横、任性、贪图物质享乐、以自我中心的独占型思维习惯和生活习性。其日常行为表现在不孝敬父母,不懂得感恩,没有谦让精神和合作意识。溺爱骄惯的结果是不仅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不良习性一旦恶性膨胀,遇到外界不良诱因,便有可能导致违法犯罪。

  (三)简单粗暴的对待孩子

  大多中国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又缺乏科学、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当孩子达不到自己的期望时,尤其是学习成绩不够好时,往往“恨铁不成钢”,习惯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待子女,训斥、谩骂,甚至信奉“棒打出孝子”。这种惩罚式的教育方法不仅使未成年人身体受到伤害,更重要的是孩子的自尊心、爱心和自信心受到了摧残,父子之间、母子之间亲情距离拉大,心理隔阂增加,使更多的孩子在父母尖刻的惩罚中失去了同情心、爱心和宽容心,进而产生了排他性的暴力攻击行为。惩罚式的教育行为是青少年暴力倾向增强的重要原因。

  (四)对子女缺乏情感的交流

  有些家长缺乏社会责任意识,错误的认为只要让孩子吃好穿好,物质生活予以满足就算尽到了责任,对子女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忽视了对孩子在精神、情感上的培养和教育。殊不知,孩子更渴求的是得到父母温暖的关爱、深深的理解和平等的交流。堪忧的是,有的家长感到孩子“无可救药”时就放任自流,其后果不堪设想。

  (五)缺陷家庭的增多

  由于父母感情不和,经常闹纠纷,导致家庭生活的正常秩序被破坏,子女教育被忽略。丧父、丧母或父母离异,使孩子失去父爱或母爱,孩子得不到正常的家庭教育,心理上失衡,精神上变态或误入歧途。而父母一旦离异,对孩子来说是重大的家庭变故,心理上会受到很大创伤。加之离异家庭在经济、思想、情感等方而形成的巨大落差,年幼的孩子难免因不适应而形成孤僻性格,给身心的健康发展造成恶劣影响。

  (六)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

  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家长往往只顾宠爱孩子,忽视家庭教育;经济条件差的家庭,家长常常为生活奔波而顾不上对子女进行教育;有的家庭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因贫困承受不了沉重的“教育投资”,为度日、为生存,不得让孩子辍学打工以养家糊口。

  (七)爱慕虚荣、逼子受累型

  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的加剧,直接导致许多家长的功利和浮躁。为了让自己孩子有一个辉煌的前程和美好的未来,无数的家长错误的以为“学习好”“多才多艺”才是唯一的出路。因此,家长每天不厌其烦、不辞辛苦地逼孩子做题、画画、练琴。然而,他们不知道,孩子也是人,他们需要休息;孩子更是孩子,他们更需要玩耍,需要童年。没有玩耍的童年是痛苦的岁月,结果现今的许多孩子的童年是在不断补习、做题、画画、练琴中度过的。这些超载了孩子的身体和心理的承载力的畸形爱,使原本快乐的学习变得讨厌和恐怖了,孩子们变得越来越厌恶学习。是社会激烈竞争在逼家长们,以爱的幌子折磨孩子,是家长们在用出人头地的虚荣心在逼孩子们越来越厌学。没有自己的选择和爱好,没有人生的幸福感,是大多数中国孩子的现状。如此不懂得孩子心理承受力的爱;不懂得孩子心理需求的爱;不懂得家庭教育科学和艺术的爱所能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孩子厌学、离家出走,迷恋网吧,甚至自杀等。先厌学,后厌世,这是家庭教育中最不和谐的音符。

  (八)道德失范,消极影响型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人类生活的主要场所,孩子出生以后,最初接触的世界便是身边的父母。绝大多数孩子的童年、少年乃至青年都是在父母身边长大的,父母的言谈举止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的人格、性格和心理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一些不重视自身品行修养的家长,生活中长期缺乏诚信,经常用欺骗、欺诈的手段实现目的,有些还参与黄赌毒等不法行为活动等,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这些错误的家庭教育在不知不觉中葬送了无数少年,耽误了孩子的前程。在毁灭家庭希望的同时,也严重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二、加强家庭教育的建议与对策

  家庭教育的对策,是针对家庭教育的缺陷和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实现家庭教育的优化而采用的具体手段。家庭教育的对策应该根据其特点、目的和原则的不同而适时变化。

  (一)家长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

  家庭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但从总体来说,家庭教育需要与孩子建立一种良好、融洽、平等的关系,并在其发展过程中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因此,家长需要不断丰富和更新自己家庭教育的观点,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

  家长首先应认识到教育子女是自己对国家、对社会应尽的义务,是一种法定的社会责任。家庭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儿童身心发展的过程有其特殊的规律,作为父母要掌握儿童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努力学习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提高教育子女的水平。同时,家民要学会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掌握好爱和严的尺度,尽量避免错误的态度和方法。比如家民的期望过高,过早为子女定向,当期望和现实产生距离时,家长就会采取粗暴的教育方法,甚至放弃教育,就会导致孩子失去信心,不求上进。相反,对孩子的过分溺爱,百般顺从,会使孩子依赖性强,独立意识差,缺乏责任感。最后,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这是保证家庭教育顺利进行的关键。

  (二)家长要学习正确的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首先,家民要合理安排生活,关心子女的身体健康。建立良好的生活秩序,帮助孩子养成体育活动的兴趣和锻炼身体的习惯。同时,培养子女的求知兴趣,促进其发展。其次,培养子女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这是家庭教育重要的内容之一。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教育子女讲文明讲礼貌,热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教育子女诚实正直,不说谎。良好的个性品质,就是培养孩子自尊、自信以及坚强的意志。最后,家长要重视孩子心理素质的培养。孩子心理健康不仅对身体健康关系很大,而且对提高学习和上作效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长不仅要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对孩子的心理也要多加关注,孩子出现消极情绪,要及时疏导交流,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三)家庭教育还要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是人所接受的完整统一的教育,家庭教育离不开学校和社会积极有力的支持。在相当一个时期内,家庭教育内容集中于“知识灌输”和“为学校教育打好基础”,而忽视了儿童个性的全面发展,造成“家庭教育学校化”。另一方面,社会也要为家庭教育提供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和合理的平台,让孩子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

  (四)注重家庭文化建设

  家庭文化的建设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家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家庭精神文化是指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念、教育观念、心理、人际关系等。良好的家庭精神文化建设具有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等教育力量,可以帮助孩子树立高尚的理想,形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当然,物质文化是家庭文化建设的基础,这里的物质文化主要是指家庭环境和设施等有关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文化形态。它既是物质文明的成果,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反映。马克思曾经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空间影响行为,环境塑造人格。”因此,家长应根据家庭实际情况,积极开发和利用有利因素,为孩子创造相适应的物质文化。例如,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家庭居室应有适合的空间留给孩子。在这些空间中,为他们准备丰富的材料,可供他们游戏、操作、画画写写。这些材料要具备一定的安全性、教育性,而且要有其内在的价值,能使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切实实现手脑并用,玩中学到知识,玩中开发智力。

  总之,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正视家庭教育中的问题,研究有效的应对策略,是每一位家长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

  【

家庭教育指导心得体会

  孩子是天真纯洁的,孩子的大脑发育除了受到基本的遗传作用外,还与孩子幼儿时期的生活体验有很大关系。如果家长不让孩子认识到做出贡献需要付出巨大努力,孩子在努力学习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的时候,孩子会认为自己成不了家长说的哪种人物,就会有沮丧和自悲感,严重影响孩子进取求知的信心。因此家长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下面就从自己的一些家庭孩子的教育心得体会中,分享一些树立孩子正确价值观的方法!

  1.创造逆境,磨砺孩子的毅力

  不要对孩子娇生惯养,可以制造一些挫折,考验孩子的毅力。

  2.让孩子从克服小困难开始

  对孩子的要求要严,让孩子克服困难,逐渐加大,而且必须坚持到底,直到有效为止。

  3.发挥榜样的作用,启发自我锻炼

  根据孩子的特点,父母可以通过讲故事,看电影,参加烈士纪念馆,阅读书籍等,让孩子学习典型人物,启发自我孩子的教育,培养坚忍不拔的毅力。

  4.爱和严结合

  正确的爱孩子是培养孩子良好性格的基础。父母要恰当的爱孩子,必须将爱和严格统一起来。父母在行为品质方面严格要求孩子,孩子当然会苦一些,但从长远来看,这有助于他们培养良好性格。怕孩子吃苦,过于迁就孩子,可能造成日、他们的任性、依赖性强的性格特点,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吃不了苦。事实上,孩子将来幸福与否,更受其性格的影响。

  5.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

  理想是人格的核心。理想是通过父母、老师、社会的启发引导,在孩子的内心逐渐形成的一种自觉追求,父母不能代替孩子规定目标,确定理想,并强加给他们。孩子单纯而幼稚,他们常常会因为读了一篇令其感动不己的文章而想长大了当作家,因参观了自然博物馆而想当科学家,也可能因为遇到一个可亲可爱的老师,便立志自己长大以后也要当老师。对孩子这些想法不要轻易否定,要鼓励他们积极向上的雄心壮志,随着年龄的增长,根据不同孩子不同优势的显现,再把他们逐步引向适当的方向。

  6.注意从日常小事培养

  滴水见太阳。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光讲大道理事不够的,重要的是从日常生活中做起。

家庭教育

  如今已是网络时代,大多数的人都依赖网络,孩子们都沉迷于电子游戏,不顾学习,因为一些电子产品耽误了学习。

  一些孩子的成绩逐渐下降,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一回到家就会拿起手机打游戏连饭都不吃,作业也不写。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按时完成,甚至还会把手机偷着带到学校。家长对这种事情不满,可现在的孩子脾气又很大,不敢管得太严,有些孩子是留守儿童,家长不在身边,就会让爷爷奶奶帮忙管教,可是孩子哪能听爷爷奶奶的话,反而更无法无天。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家长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可有些家长太过于溺爱孩子,一点活也不让孩子干,说是只要让孩子管好怎么学习就行了,读书才是最重要的。可我一点也不赞成,因为现在对孩子来说学习很重要,可是适当的干一些事情也是锻炼孩子,不能只顾学习其他什么都不会做,这对于自己没有任何帮助。

  现在的家庭基本上只有一两个孩子,也比较溺爱他们,孩子更显得娇气,有一次我在广场上看见一个小男孩摔了一跤,他并没有立即爬起来,而是趴在地上哭,直到大人看到去,把小孩扶起来打打身上的灰尘,抱着哄哄才停止哭泣。如果是以前的小孩子发生这种事情的第一反应就是自己爬起来,打打身上的灰尘继续玩自己的,让人看起来觉得这个小孩很坚强,也要让家长多给孩子讲一些关于他们那个年代的事情,让现在的小孩也知道接下来应该怎样做一个懂事的孩子。

  在我的家庭里,爸爸妈妈从来都不溺爱我。有时候我会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当爸爸妈妈外出打工的时候,我不会像其他孩子一样沉迷在手机当中,还是做我应该做的事情,在家里我也很听话,爸爸妈妈有时也会给我讲一些关于学习方面的事情,还有怎样努力,考上一个好的学校。还说只有学习好,长大后才好找工作,会有很好的收入。不好好学习就会像我们这样累死累活的干活,还要听老板的唠叨,一定要好好学习,就不会像爸爸妈妈这样,不要只有到长大后才后悔。

  家庭教育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良好的家庭教育会让孩子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正确的家庭教育会让孩子在今后更好地融入社会,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浅谈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到现在已成了一个热门话题。(三字经)云:“养不教,父之过。’即只养育孩子而不好好教育孩子,便是家长的错误。的确,家庭教育很重要,关系到子女的成长,关系到子女一辈子做人的大事。 然而在今天,不少家庭的教育,似乎走进了怪圈,尤其是一些大城市。有的家长先“溺爱”后失控失望;有的家长凭自己的愿望为孩子设计一条人生道路,强迫他们学这学那,一心希望他们成名成家,出人头地;而更多的则是一定要他们考高中、考大学最好再考研究生出国深造……然而结果怎样呢?许多是适得其反、落空的。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下,这些孩子厌学、怕学,甚至弃学,更别说有成才的可能了。

  每个孩子资质不一、情趣不同,况且尚处于开始认识世界的阶段,好奇好玩,缺乏经历与磨炼。在这个“学步”阶段,家长应当培养孩子学会走路,让孩子自己去迈开步子朝自己喜欢走的路去走,而不是先去为他们设计走哪条路。就是说家长与其一边为孩子指路,一边拉着他们走,不如让他们放开手脚,培养他们自己去摸索去行走。这当然有时会跌倒,甚至会有点危险,但却能使他们学会走路,学会走他们喜欢走又值得走的路。即使走得辛苦,走得曲折,但这是孩子在实践中自己选择的路,会走得越来越稳当,越来越有信心,会走得无畏、无悔。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学习成绩并不好,却对科技制作有无比浓厚的兴趣。他的母亲不仅不反对不指责,还鼓励他,为他创造条件,给他买了不少做做玩玩的材料。我认为爱迪生的母亲是最懂得家庭教育的,可以称得上是家庭教育的模范。

  在孩子的成长中,父母的家庭教育应该是在孩子有了进步时能夸夸他,做了错事时能关心他,遇到困难时能启迪他,即使碰到一再的挫折、失败时也能信任他援助他。家长是家庭教育的执行者,应当是子女永远最尊敬的老师和朋友。可是在我们周围,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家长 —缺乏真爱,缺乏深情,或一味的宠,或担心怀疑—有点像封建时代的家长。有的只知道物质上施爱,有的总是带着不放心不信任的目光看待子女。不少家长很少鼓励、表扬孩子,即使孩子取得了好成绩,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几句“还要努力,不要骄傲”的话。著名的台湾女作家三毛的父亲看到女儿取得了写作上的成就,高兴地对她说:“我为你感到骄傲!’大陆的家长们,请你们也常常用这样的话来夸夸你们的孩子吧。你们不知道孩子听了会多么感动,其效果是干万句苍白无力的“教育”大道理无法比拟的。 愿有更多的家长,能放开孩子的手脚,鼓励他们自己去走,去跑,去飞,去开创美好的未来!

幼儿园“亲子教育”功能、定位问题的研究

  随着人们对幼儿早期教育的进一步认识,不少城市已将接受幼儿亲子教育的对象向前延伸到了0—3岁。因而,社会上针对婴幼儿而开启的各类“亲子园”、“亲子班”陆续登场。但是,由于外面的早教机构主要是以盈利为目的,高昂的收费,使不少工薪阶层望而却步;缺乏专业教育和稳定性的师资队伍,使教育的成效受到质疑。因此,利用幼儿园师资、场地等诸多的教育资源优势在幼儿园内举办的各类亲子班应运而生,它得天独厚的教育优势和合理的收费得到了家长的普遍接受。不少幼儿园针对社区0—3岁幼儿开设的周日亲子班,得到了社区许多婴幼儿家长的欢迎和青睐。但在交流和探索中,我们也清楚的看到:目前幼儿园开展的亲子教育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在教学物质环境的创设上多是教师意愿的体现;在活动过程中儿童和家长的参与性不足;在教育目标上教师与家长的意愿经常会难于融合等……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偏差,我们经过观察研究和反思后发现,主要是因为幼儿园亲子教育的功能和定位不清楚所造成的。所以幼儿园亲子教育的功能定位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现结合我园在开设亲子活动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就这方面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一、幼儿园亲子教育的功能

  (一)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同步教育功能

  1、发挥亲子教育中的亲职教育功能

  在我园:我们要求进行亲子教育的专职教师要重视采用现代育儿的最新理念,传播正确的育儿观,传授家庭早期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指导家长和孩子开展有情趣的、有实效的亲子游戏活动,使广大家长逐步接受现代育儿的科学理念,将帮助家长学习掌握现代育儿的科学方法和技巧作为亲子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1)用多元化的方式指导家长科学育儿

  我们请计生、妇保方面的专家给家长谈《0—3岁宝宝的优生优育》、《0—3岁婴幼儿的健康》、《如何防治肥胖儿》、《0—3岁婴幼儿的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帮助新生过好入园关》等专题讲座。帮助家长从理论上提高认识,为他们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打好了基础。来听课的家长,往往一个家庭不止一个代表来参加,讲座结束后,许多家长还要围着专家咨询一些问题,可见家长对科学育儿知识的渴求是十分强烈的,也是迫切需要的。

  (2)开办二—三岁宝宝亲子园,让家长在活动中接受指导

  我们具备三岁以上的教育和保育经验,而指导二—三岁家长,我们只需下延一个年龄段,我们组织委派教师参加育婴师培训,进一步获得对三岁前幼儿进行教育的专业素养和技能。同时精心挑选适合周边地区幼儿的教材内容,有计划有系统地利用双休日向社区开放活动。由于这些宝宝即将要入园,亲子班的开办一方面促进了孩子语言、动作、交往、感官等各方面的发展,为入幼儿园做准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学,在活动中接受关于科学育儿方面的技能辅导。

  (二)激发亲情功能的发挥

  幼儿的日常生活和各种活动都带有非常浓厚的情绪色彩,亲情对幼儿的行为有直接指导性影响。父母鼓励并参与幼儿的游戏活动,会使他们的心理状态起到激发、驱动、支配和制约的作用。在父母关注性的参与下,幼儿的情绪愉快,做什么事都积极,乐于。真所谓“以亲为主;亲而不教,也有成效;亲而又教,效果更好;不亲而教,等于无效。”为此,我们认为亲子教育中要充分发挥亲情教育的功能,把亲情参与贯穿于幼儿生活的全过程。例如:有位爸爸为了能更好地和儿子玩,他发现儿子很喜欢搭积木。但是,买来的玩具他觉得搭得不够高。这位爸爸就有意识地收集一些包装盒、药盒,最后,大大小小,至少有200多个。儿子和爸爸用这些小盒子建成的高楼和矮楼错落有致。父子俩不仅成为玩时的好伙伴,增进了感情又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二、幼儿园亲子教育的定位

  (一)教师的定位

  优质的亲子教育,首先要及时的更新亲子教育的理念与观念。亲子教师多为幼儿教师的兼职,在幼儿园以亲切、温柔的语气对幼儿进行活动,这点与亲子教师的观点相同,但幼儿园侧重强调的是认知教育,而亲子教育则过多的注重情感教育。以情为主、以亲为先,强调一种教养融合的教育理念。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亲子教师还是摆脱不了幼儿教师的影子。以宝宝的认知学习为主,从而忽视了0—3岁宝宝的月龄特点是以游戏为主,婴幼儿游戏的过程就是它们自主的学习过程。

  在培养孩子情感方面,教师会情绪饱满地面对家长和孩子,当孩子取得点滴进步时会用言语、表情、拥抱等方式告诉孩子,我们为他的进步而高兴,同时对孩子确立自信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亲子教师既是组织者,可有序的状态可避免事故、让家长了解课程的目的性,又是引导者,让孩子受到引导而转移目标,使孩子不受正面指责,保住自信心,自会消除其缺点的显露。还是幼儿的快乐同伴,可使孩子放松心情,发挥其潜在能力及满足本能欲望。促使幼儿尽情吸收周遭经验,同时感受老师的亲和力与智慧,在师生互动中共同成长。

  (二)家长的定位

  在亲子活动中,家长首先成为学习者,要让家长了解孩子不同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并学习与其相对应的指导要点,了解学习如何抓住孩子发展的敏感期,学习如何与孩子一起游戏和如何指导孩子活动,学习如何观察记录孩子以及评价孩子发展的方法、技能。家长作为婴幼儿情感的接受者、行为信号的解读者和协调发展的支持者的角色,应该得以认可与确立。

  家长还要成为孩子的合作者。亲子教育中,家长是以与孩子平等的合作者的身份在教师的指导下与孩子一起游戏的。

  活动中,我们要求家长不许代替孩子做孩子应该做的事情,不许“辛辛苦苦地剥夺孩子的自由和权力”。于是在游戏活动中孩子们惊喜地发现家长是他的爸爸(妈妈)更是他的朋友——一起玩游戏的好朋友,而不是平时对着他瞪眼睛,管着他不准这不准那的那个威严的“大人”,他们感到异常放松感到异常开心;他们甚至想跟大人比赛看谁更能干,因此在活动中的表现更加出色。

  (三)孩子的定位

  幼儿是主动参与者、游戏者、活动评价者,是来开心的玩,他们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材料,积极地操作、探究,自己归纳发现,或者与家长、老师商量交流,而不是单纯的被受教育。对于活动中有困难的幼儿,家长教师适时地引导他们选择材料,明确目标,培养其活动兴趣,发现有创新的幼儿要及时鼓励、肯定,使他们有信心进行新的探索。例如“踩老鼠”活动中由家长牵着“老鼠”在前面慢跑,孩子在后面追,谁先踩住“老鼠”就算胜利。家长要注意控制、调整跑的速度和方向,让孩子感觉着游戏不是太难但又很好玩,经过一定努力可以成功,

  每次孩子踩到老鼠时,教师家长要给予一定的鼓励,如拥抱、亲吻、口头表扬等。

  总之,幼儿园的亲子教育活动,是要通过家园的共同操作,使家庭、幼儿园真正成为教育的共同体,使家长能够转变从前重养轻教的观念为以教为主、教养结合的新理念;从过去重智轻情转变为智情结合,关怀孩子全面素质的提高。我们真心希望幼儿园所进行的亲子教育,能够适应社会对未来发展的要求,能够成为社会对全体儿童的真情回报,为孩子人生的道路走好蹒跚的但也是重要的第一步。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心得体会

  前不久,网曝一位80后的富二代杀害90后妻子的新闻,让人非常震惊,也很值得我们深思,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的时代,对于如何教育好他们,社会、学校和家庭都责无旁贷。巴金曾说过:“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一种良好的家庭教育,能有助于孩子的健康的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却是孩子终生的老师,家庭教育的影响力至关重要。女儿今年三岁半了,她的成长教育成为我们家最大、最难的家庭作业,作为父母,谁都有一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虽然自己知道女儿在同龄人中不是最好,但我希望通过家庭教育让她会变得更好。

  一、注重综合素质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对小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人只有拥有高尚的品德、良好的情操才能为人生打下坚实基础。今年3月份在学雷锋的活动月里,当看到幼儿园的走廊上挂着雷锋的头像时,我就告诉她“这个叔叔最喜欢帮助别人了,你要向他学习哦!”虽然她听得似懂非懂,但从生活的细节中我会试着让她明白如何去帮助别人,比如买东西时我让她帮我提小袋子、打扫住房楼梯时帮我倒水等她力所能及之事。在我们谆谆教育下,女儿在学校里能够尊重老师、团结同学,和小朋友们友好相处,并且常常自豪地说:“我有好多的同学,有五个是我最好的朋友。”

  二、注意学习方式方法

  每天我总要抽时间看看女儿班上的博客,看看她每天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回家后不时的考考她,看她在幼儿园的学习情况如何,找出她的缺点,要求老师帮忙改正。上个学期女儿胆子较小,通过家园共同教育,这个学期自信了很多,上课也敢举手发言了。

  在家里我深信寓教于乐,不强制她去读书,毕竟还是孩子,而是投其所好让她看《儿童早教新方法》、《小小智慧树》、《双语不用教》等她喜欢的碟片,让她从动画游戏中学习或者玩玩具时告诉她如何简单的数数方法。

  三、重视感恩教育

  每年三八妇女节,幼儿园都会开展感恩教育亲子活动,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当活动中女儿抱着我说:“妈妈,我爱你”时我会热泪盈眶,也许她并不明白其中涵义,但我听后却感触颇深,结婚九年才迎来了她,刚出生时听力、智力筛查都没过关,现在她身心都健康,让我很欣慰,我不奢望她有多么的出人头地,但她必须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小时候,因上班没空都是由爷爷奶奶带,老人对小孩过于溺爱,喜欢的食物让她独享,养成了自私的习性。现在慢慢长大懂事了,我们就给她讲“孔融让梨”的故事,每次吃东西的时候,她会先给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一部分,并且还说:“有食物要大家分享”。

  四、加强自理能力培养

  女儿从小体质较差,很容易生病,特别在天气寒冷的时候,总担心她自己穿衣时间太长会受凉都不让她穿,自己包办太多从而导致她上个学期依赖性太强而什么也不会做。这个学期,我试着放手让她做,她的自理能力比以前强了很多,都主动要求自己洗脸、涮牙、脱衣服,偶尔会有裤子前后、鞋子左右穿反的现象,肯自己动手我就很欣慰了。

  以前女儿吃饭爱挑食,喜晕不喜素,没有喜欢吃的菜就不主动吃,等着大人喂,我就告诉她小白兔最爱吃萝卜和白菜,现在她慢慢地不那么挑食了并且也能主动自己吃饭了。

  五、率先垂范,做好自身教育

  平时,我们总要求孩子这样做那样做,可自己却不做好表率。有一晚临睡前我把鞋子随意脱放,而女儿把我乱放的鞋子摆放后说:“老师说了睡觉前要把鞋子放好。”自己顿时汗颜,曾几何时我们总在要求小孩,而放松自己,比如,我们要求小孩要把垃圾扔到垃圾箱里,而自己却随意乱扔垃圾;规定小孩晚上几点钟睡觉,自己却在看电视。父母没有从严要求自己,又怎能给孩子做好好的榜样呢

  女儿有一天问我:“妈妈我做错事的时候你打我,你做错了是不是也要打你自己呢?”我一时语塞,只好说我做错事了下次改正。是啊!“人无完人,孰能无过”,当小孩子不听话或做错事的时候,我们只会打骂,没有换位想一想她们更需要的是夸奖和鼓励,成功的家庭教育,一定是不能缺少夸奖和鼓励的。

  作为父母,我们将用爱心、耐心教育好她,尽最大的努力为她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家庭教育专家谈幼儿家庭教育的主要方法

  当一个小生命诞生,给家庭、父母带来了无限喜悦和希望的同时,也让家庭和父母从此担起了一份永远的、沉甸甸的养育和教育的责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与之相伴的随的政府、社会公众对早期家庭教育认知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父母意识到了对幼儿进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家庭教育也较以往越发凸现其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性,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可以说,幼儿从胎儿期直至生命结束,始终受家庭的影响。因此,为幼儿身心的健康发育营造一个和谐的生长环境是为人父母者责无旁贷的义务。本文就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也希望为人父母者能够从中得到一点点启示,进而对幼儿家庭教育有一个明确、客观、科学的认知。

  一、当前幼儿家庭教育存在的几点问题

  (一)父母对幼儿的期望值过高

  现今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一个幼儿往往凝聚了几代人的希望,父母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传统思想的影响,从幼儿一出生,就为他们设计将来的发展道路,却往往忽略了幼儿的身心、年龄特点及兴趣、爱好天赋等实际情况。另外,由于缺乏科学的教育观念和知识,一些家长在家庭教育投入方面表现出较大的盲目性,如投资给幼儿购置高档的诸如钢琴、古筝等音乐教具、给幼儿报名参加各种特长学习班等。这中情况的盲目性投入,不

  仅浪费了一个家庭的有限的财力和精力,更有可能挫伤幼儿对知识的渴求和探知的兴趣,过高的、不切实际的要求,只会给幼儿的身心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重压之下,有些幼儿甚至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对家长的“高期望”做出反抗,如拒绝进学校,拒绝各种特长、学习班等。这种结局,恐怕是我们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家长们最为困惑、愤怒、迷茫的。

  (二)家庭教育内容的单一性

  目前许多父母对幼儿家庭教育的认识仍然存在较大的片面性,他们把幼儿家庭教育等同于智力开发教育,把背诵唐诗宋词、计算、拼音、识字、学外语当作幼儿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认为有了知识就有了未来的一切,而忽视了对幼儿的品德、兴趣、性格、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现实生活中,非智力因素对于一个人未来事业的成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过度注视非智力教育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但会影响幼儿良好品德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更会阻碍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和谐发展,甚至导致幼儿健康人格的缺失,给幼儿眼前的和将来的社会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三)家庭教育方法的失衡

  在偏颇的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下,父母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也极容易走入误区。一是过度娇宠。美国家庭心理雪茄约翰。罗斯蒙德认为,父母的关爱和无原则的包办、代替,严重损害甚至剥夺了幼儿自主意识的确立和自立能力的锻炼机会,也是造成社会对高分低能孩子非议颇多的原因之一。二是过度严厉。不少父母对幼儿要求过多、期望值过高、限制过多,在这种情况下,性格倔强的幼儿常表现出很强的抵抗意识,与父母产生对立情绪,边得性格乖戾,行为举止粗暴:性格懦弱的幼儿,则会产生恐惧心理,表现出欺骗撒谎等不良行为,这类不良教育结果的出现,恐怕使我们那些有着良好期望父母都不愿意棉队的事实。

  二、改善幼儿家庭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父母要学会尊重幼儿,尊重他们享有的人格权利。

  父母不能把幼儿当作自己的附属物或私有财产,期望通过幼儿去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愿望或理想,去补偿自己已有生活中的缺憾和不足。幼儿是有意识的、有思想的独立的个体,应该得到家长的尊重与平等对待,对幼儿的人格给予应有的尊重才是父母最深切的关爱。

  父母应重视对有现阶段的教育。幼儿身心、智力的发展是有自然规律、有阶段性的,父母所要做的就是遵循自然规律,在尊重幼儿的兴趣、天赋差别的基础上尽力引导幼儿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然而许多父母考虑最多的是幼儿的明天将来会怎样,因此许多过于担忧的父母不惜花费大量的精力与财力,用各种各样的特长学习班,以幼儿辛劳,没有自主玩乐时光的今天为代价来换取的“美好的明天”。其实,这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我们应该留心挖掘孩子的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对客体的选择性态度,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形成的,需要有心理方面和生理方面的。当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产生情绪的快感。这种选择性态度,称之为兴趣。所以,为顺利做好以后的教育工作,家庭教育应着重发现并配合孩子的兴趣。德国汉堡的心理学家格利卡.法斯说:“小孩自愿做的和给自己带来乐趣的事情实际上可能是提前发出他们有这方面天赋的信号。因此,如果父母仔细观察孩子,并发现他们有什么爱好,这是有益的。”父母通过仔细观察婴儿潜在天赋的信号,就能发现婴儿的天赋,并进行开发,使他们的潜在天赋得以发展。比如说,对音乐有特别潜意识的幼儿听到音乐会传送出与音乐节拍相吻合的肢体语言,对语言有独特灵性的孩子对语言和声音的感知度优与别的孩子,当他们听到某种声音的时候会不禁模仿,在其他方面有特殊灵敏度的孩子也会有与之相应的反应。当家庭在这段婴幼儿时期很好得发现了自己孩子优与其他孩子,就可以采用良好的方法去诱发其相应的兴趣,从而逐渐将孩子培养成为在他兴趣范围内的良材。家庭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的这种“内在潜力”的发现,并且按照其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因此,关爱幼儿的身心发育,并不仅仅是给幼儿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满足的物质生活,也不是用各种所谓的知识、能力训练来灌输给幼儿,而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予以科学、合理的引导,给予幼儿充分的尊重与自由,让幼儿在自然成长中享受快乐,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独立的意志品质与健全的人格。

  (二)父母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内容

  不少父母认为自己的知识水平差,就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对幼儿的家庭教育,把自己作为父母应尽的职责仅仅等同于“保姆”的看护义务,只需负责幼儿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要就足够了,对于幼儿进行智力开发教育的义务则完全寄托于幼儿园。实际上,幼儿与父母相处的时间是最长的,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幼儿的影响也是最为深刻的,所以,父母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幼儿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父母应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文化修养,尽力学习一些幼儿教育的专业知识,加强与幼儿园教师的沟通与交流,形成家庭与幼儿园在幼儿教育方面的立体结合,使幼儿受到全方位、多渠道的熏陶与培养。当今的幼儿在现实生活中所接触到事物繁杂多样,完全迥同于父母在幼儿时代所处的环境,幼儿强烈的好奇心,使得他们的求知欲也更强,兴趣也更广泛。这些都要求我们父母要结合现今家庭教育需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内容使家庭教育从知识上适应时代的要求。

  (三)父母应理智对待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各种生活问题

  父母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必然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要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运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譬如:当幼儿提出父母难以回答的问题时,父母不能给出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答案,甚至为了维护父母的“尊严”而不懂装懂,给出错误的答案,更不可用“去去去,自己翻书去“就你事多”之类的话压制幼儿探求知识的积极性,这会有意无意地压抑幼儿好奇、好好动的天性,父母应实事求是地告诉幼儿,等看了书或请教别人后再告诉他们,也可与幼儿一起寻找答案或是鼓励幼儿自己通过查询书籍去寻找答案,另外,当幼儿确实犯了错误时,父母的态度、做法应一致。要紧密配合,给幼儿讲清道理(把成人社会中的道理儿童化,不能因为他们不能很好的理解而放弃对此部分生活知识加以引导。“把跌倒的人扶起来,给弹去灰尘,让他继续走下去——人没有不犯错误的,不要惩罚每一个错误”(柯林。鲍威尔)。如果家长能将孩子的特性完全考虑到家庭教育的重要因素里面去,研制合适的办法去配合孩子的成长发展,严格做到“留心发掘兴趣”并开发兴趣,就一定能完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另外一个重要部分。

  幼儿时期的孩子,成长更多的是一种健康心智的发展,所以家庭教育一定应该使用正确得当的方法为孩子打造一个熏陶孩子性格,发掘孩子兴趣的良好熔炉。

  (四)父母应营造、优化良好的家庭生活氛围

  我国的教育家陈鹤琴说:“家庭教育,对父母来说首先是自我教育”。父母自身具备的人格修养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产生影响。幼儿来到世界上,首先是从父母那里开始学会认识世界的,父母的言行举止、家庭的生活氛围,每时每刻都会给幼儿的情感、行为、道德、个性产生着丝丝缕缕的影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父母的人格特点还会辐射到家庭生活的各个层面而使家庭生活染上独特的色彩,继而影响孩子的人格形成。如父母为人热情诚实、做事认真踏实,往往会融洽家庭气氛,孩子们经常置身于亲朋好友常相往来之中极易形成热情、诚实、友爱、善于交往等人格特征;如父母心胸狭窄、斤斤计较、好算计,孩子长期置身于好贪小便宜的家庭生活氛围中,极易染上小市民、利已主义习气,将来走向社会极易养成投机取巧陋习。同时,家长的教育素质和教育孩子的能力、知识、观念等也直接影响儿童的发展。

  因此,作为家庭的主要经营者,父母应互相尊重、谅解、包容,彼此关爱,营造一个有利于幼儿身心生长发育的和谐、温馨的家庭生活氛围。对于幼儿来说,父亲的臂膀是最宽厚的远山,总是给予他们最坚实的承载:母亲的胸膛是最温暖的港湾,总是给予他们最温情的关爱。做为幼儿人生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更应给予他们最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以培养他们坚定的生活意志、健全的精神人格,以求得孩子的发展。

  综上所述,家庭中的方方面面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及其人格的熏陶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应把培植健全人格当作家庭教育的中心,重视和加强对孩子进行良好道德的培养,从而有效地建构儿童的健全人格。总之,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现代化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更好地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深爱孩子的家长们,请端正家教态度,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

家长对孩子教育方法的研究

  一、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意义

  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家长就必须要学习教育孩子的知识,真正懂得如何去教育孩子。也就是说,父母应当有正确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很强的教育能力。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孩子都是第一次,缺乏经验。因此,必须认真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制订好自己教育子女的计划。对人的教育是不能做实验的,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这不仅需要家长有很强的责任心,对社会、对家庭、对孩子负责,也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仅凭善良的愿望和热情是远远不够的。

  二、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

  每一个孩子都不同于任何其他的孩子,天生的条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每一个孩子的未来智力与才能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不相同的,父母必须在研究与了解孩子这些特点的情况下,根据具体情况,制订一个适合自己孩子特点的教育计划。虽然家庭教育的原则和规律是相同的,但由于教育对象的不同,必须采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径。具体来说,家庭制订早期教育计划的方法和步骤,主要是:

  1.了解孩子的性格特征,确定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塑造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的时机和方法。

  2.了解孩子的智力特征,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以一门兴趣爱好为主,确定引导和开发的时机和方法。

  3.了解孩子的健康特征,确定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时机和方法。

  三、家长如何教育中学生得到的启发

  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重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只能在极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矫正和引导,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也尤为重要。取得家长的合作,帮助家长发挥他的教育功能,对于改善和预防孩子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成才极为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培养,学校要与家庭紧密配合,教师与学生家长要加强沟通,时刻关注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对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给予及时的疏导。如,学生应试心理差,教师可引导家长要以平常心态看待考试,家长的唠叨、在意、期望高,都会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压力。有些中学生有社交恐惧心理,少与人交往、害怕不被人接纳,或嫉妒别人、或看不惯别人、或男女交往的困惑等,家长应鼓励孩子多交友,在择友上加以指导,培养社交技巧,过多指责,约束孩子反而会使自己的孩子在社交中缺乏自信。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正确引导孩子,加强交流,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四、家长教育中学生的分析

  根据一项对国内10000多个家庭的调查表明,超过半数的孩子对自己父母教育方式的不满意。有31.09%的孩子不喜欢父母用命令、催促的口气与自己谈话;有18.05%的孩子对父母否定、贬低、侮辱自己表示不满;有5.16%的孩子指责父母经常威胁、打骂自己。应当说,威胁和打骂孩子是家长教育孩子无能的表现。父母文化程度低不要紧,文化程度再低的父母,都能够给孩子讲理,工人能讲出工人的理,但不能打孩子。家庭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条件,制订好培养孩子的计划,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做父母的需要吸取别的家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但不能照抄别人的经验,不能依着葫芦画瓢,这种教育孩子的方法是不会成功的,只会引起孩子更多的逆反情绪。

  五、对家长教育学生方法的思考

  1.学生素质的养成不能脱离应试教育的大环境。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其“核心素质”,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学生素质养成的“重中之重”。

  2.学生素质养成的基础在家庭,家庭教育必须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教育的责任与压力不能单方面地由学校和老师承担。

  3.家长与学校共同负有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责任。学习兴趣(非功利因素)是孩子求知的原动力――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任务不能单纯地将希望寄托在学校和老师方面。

  4.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不应割裂与对立。能够对应试教育产生积极有效影响的教育,才是孩子们应当养成的真正素质,即“核心学习能力”。

  5.在意志力、独立性、自我控制、成就动机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孩子才能形成持续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应当与学校、教师配合,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孩子上述个性特点的培养。

  6.应试教育科目的具体学习方法与技巧必须经过系统的学习训练,必须经过反复摸索并灵活的运用和掌握。家长同样有责任、有义务向孩子传播和教授学习方法。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倾听心灵的声音

亲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