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图书馆的认识和理解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图书馆作文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古代到现代,书虽然说从手写到电脑打印变得非常的简洁,但是书中的知识却没有因为这个而发生巨大的改变,反而读书的人也越来越多了,虽然现在的手机电脑都是特别的方便,可我还是在大学的时候体会到了到学校里的图书馆借书的感觉,那是一种在电脑上或手机上体会不到的感觉。

  有一次上完下午课程的时候,我看到了我们学校的图书馆,好奇心使我走进了那里面,进门的第一反应就是特别的雄伟,特别的壮观,里面的空气都感觉特别的舒服,我坐电梯来到了九楼,这就是学校著名的图书管了,走进之后,看到旁边工作的人员也在仔细的整理自己手头的工作,跨进那扇门的第一感觉就是特别的安静,极其的安静,感觉掉在地上一个根针都能听见,不一会的功夫,我感觉我都有点喘不过来气了,这里面实在是太安静了,所有的座位都坐满了,每个人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面,好似都在书中找到了黄金屋一样,我找到了自己喜欢的那一本书,我是比较喜欢历史的,我找到了一本关于讲解朱元璋的历史,我看到历史的事件也会被里面的知识吸引,拿到书后,我赶紧回到自己的宿舍里面,开始进入我的知识海洋,大学的时光都是在图书馆度过的,图说馆也是我最喜欢的地方。

  在大学的生活在我的感觉里面是极其的美好的,既有一块上学的同学,还有我平时打工时认识的朋友,我的社交也变的特别的开阔了,尤其是大学的图书馆满足了我一切的求知欲望,大学所有的休息时间大部分我都是在图书馆里度过了,我也非常喜欢我的大学时光。

大学生对图书馆的认识和理解

图书馆

  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凝聚了人类教育的精华,是保存书籍、为教育提供服务的机构。哈佛大学校长曾说过:“若教师是大学的头脑,那么图书馆就是大学的心脏。”可见图书馆对学生的重要性。学会有效地利用图书馆,是学生们提高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图书馆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公元前3000年前,巴比伦的神庙中就收藏了各类珍贵的文献资料。根据历史学家的考证,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是位于美索不达米亚的亚述巴尼拔图书馆。同时,这也是现存的规模最宏大,书籍最齐全,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图书馆。比埃及的亚历山大图书馆要早整整400年,而且也没有像亚历山大图书馆那样因为战乱被毁。并且亚述巴尼拔图书馆中大部分书籍都较完整地被保存了下来。

  而在我国,图书馆一开始并不叫做“图书馆”,而是被冠以各式各样的其他名号。例如西周的盟府、两汉的石渠阁、东观、兰台,隋代的观文殿、宋代的崇文院等等,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图书馆。而现在我们普遍接受的“图书馆”这一称呼,其实是个外来词汇。 图书馆为人们提供了许多服务。图书馆利用其收藏和设施直接向读者提供文献和情报的一系列活动。

  现代图书馆不但提供外借和阅览图书的方式向读者提供可参考的资料,而且还在网络上发布电子书,提供编译报道,可以让读者即使了解情况,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图书馆的原则就是“读者第一”、“用户至上”。

我心目中的图书馆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曾经这样说过。是的,书不但是你的老师,也是你的朋友。那么,在科技发达的现在,我们的图书馆会是怎么样的呢?那么,让我为您导游,来看看我心目中的图书馆。

  我心目中的图书馆是一幢三层的建筑物,外观富有创新意识,这一点,“南海书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或者搞一个投标活动,让建筑师们一览风采。

  光外观雄伟还不行,里面的装饰品和内容也理应截然不同。走进自动门,里面的图书使人眼花缭乱,美丽的图片和壁纸使人感到亲切与舒服。这时,会走来一位服务员,亲切,面带微笑:“欢迎光临图书馆,本图书馆分三层,中国图书在三楼,外国图书在二楼,……”当你要去看某类图书,这位服务员就会带你去。当然,图书馆不止有一位服务员。

  在普通的图书馆里,想必不能买书,可是在这里,就与众不同了。当你挑中了一本书,看得津津有味的时候,只因字数太多,无法一下子看完。别着急,你只要找到一位服务员,他就会去货仓帮你找这本书,然后你再到一个特殊的收银台去付款,你就可以把它带回家细看了。不过,在这里还有一种服务。假如你的情况同上边的一样,你也只需找一位服务员,告诉他你想看完这本书,但不想买走,服务员就会让你填一张表,然后帮你把书放到你的书架上(书架在图书馆内),下次再来时,再到书架上取。当然,获得这么大的优惠,付出少量的钱是必要的。

  一楼是阅览室,大家都在这儿看书。如果你在看书时口渴了怎么办?难道再跑出图书馆去买饮料吗?不,再这儿的图书馆里有专门供应饮料的一个室。那儿有预备的绿茶、咖啡……你只要付少数的酬劳就可以去那里取。

  图书馆不只有这些服务,还有空调,使人冬暖夏凉,电脑查寻服务等等。要看好书就要去好的图书馆,我心目中的图书馆不止符不符和你的要求呢

关于图书馆的作文

  大概受了藏书楼式管理的影响,中国有了公共图书馆之后,在管理方法上也大体是主藏。“馆藏”若干,“善本”若干,是炫耀的资本。至于借阅,手续之繁复,条件之苛刻,几乎是一贯的。更有甚者,把公共的资源当成了单位牟利的手段。

  那年去旧金山,因为逗留时间稍长,办了一张市图书馆的阅览证。办证极简单,拿着护照,到借阅处一登记,那里输入电脑,随即就递过了借阅证。这证可以在旧金山市的十几个社区图书馆通用,每次可以借阅一二十本书,借阅时间也很宽裕,从容看完,无人催索。图书完全开架,任你自选。还书更为方便,每家图书馆门外都有一个大方桶,略似邮筒而体积更大,投口也大。不论在哪家借的书,还的时候只要投入你最为方便的一个还书筒中即可,无需再办什么手续。图书馆每天有车收罗还书,分送各馆。残疾人和年老行动不便的老人,需要借阅盲文或音像资料,打一个电话就有人送上门来。还的时候只需丢在邮筒里自会有邮递员送回。

  我很少听到美国人说什么几条便民利民措施之类的话,但他们的各种公共事业似乎都明白一个道理:他们是为公众服务的,无论定什么制度,立什么规矩,都是为了公众方便,而不是为了自己方便。比如图书馆,就要便利于读者借书和看书,而不是相反。令我诧异的是,为什么几乎天天把公众利益挂在嘴上的国人,一到办事的时候,似乎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和小团体的利益与方便。公众呢?让他们麻烦去吧——这就不独图书馆了。

参观图书馆心得体会

  星期六上午,老师带领同学们去参观图书馆。

  同学们集合完毕,在老师的带领下进入图书馆大厅。进入大厅首先看到的是借阅办卡服务台。接下来,图书馆的谢阿姨给我们讲了馆内纪律,一定要安静,不能打扰到在馆内阅读的人们。然后,带领同学们进入正式参观。

  我们先来到残疾人阅读室,看到了好多盲人书。(书上布满了许许多多的钉子孔,根据钉子孔的多少、顺序可以摸出是什么字,我自己是这样认为的。)为了方便残疾人阅读,设在了一楼。

  接下来,谢老师带领同学们来到二楼的图书流通室。同学们看到那么多的书都好奇的伸手想拿下来来看。管理员阿姨看到了,给我们讲了这里的书整理起来很费事,我们呆了没多久,就出来了。

  我们又来到三楼的报刊室。谢老师给我们讲,这里的报刊室存放着很多年以前的报纸。为了方便查找,管理员都把报刊分别分类,把不同年月的办刊分开来存放。

  最后,同学们来到绘本区,听老师给同学们讲绘本故事。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我学到好多东西。感谢老师和馆里的阿姨,给我们提供这次集体参观的机会。

  妈妈的话:今天写的挺多,但好词好句还是不会用。抓不住重点,感觉像记流水账。希望你能向董睿同学好好学习,多读书。加油儿子。

怎样利用图书馆

  每当我有空闲时,总会到图书馆去看书。因为,书散发出一种淡淡的香味,深深地牵引着我的心,使我热爱图书馆。

  图书馆象是个知识的宝库,里面的知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要你懂得取得的方法,就可以得到你所想得到的知识。因此,我们要好好的利用它。平常,当你无事时,就可到图书馆走走,面对着书的大海,你会感觉到你所拥有的知识是多么渺小。当你有疑难问题时,也可以到图书馆里找资料,那里的每一本书都是你寻找的对象。这时你会发现:这里的书都充满了无穷的趣味。当烦恼围在你身旁时,你也可以到图书排除烦恼,你一走进图书世界,烦恼就会走出你的心。在视听室还常常举办活动,每天下午都由大哥、大姊带领着大家做游戏,使小朋友不但能看书,还可以活动筋骨。当它举办各种比赛时,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训练自己,使自己更上一层楼。成功必需要努力再努力!到了各个节庆的晚上,图书馆还会开庆祝晚会,如灯谜晚会,才艺比赛。在晚会上,你可以大显身手,尽情的玩乐,直到会终。

  如果我们能好好利用图书馆,一定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充实,更有意义。

呼唤图书馆意识作文

  在加拿大学习期间,我有意识地到不同的中小学、幼儿园听了许多课,并仔细观察了他们的课堂教学,他们给我留下的一个基本印象是,在课堂上老师对孩子们不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而是想方设法使孩子的大脑充满疑问,井让孩子知道,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他们不让孩子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而是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怎样去思考问题以及面对问题如何寻找答案,他们懂得并广泛实践了这一重要原则,即对于人的创造能力来说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重要:一个是他能否提出独特的问题并知道到哪里去寻找答案的本领,另一个是他能否综合使用所学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这两点恰恰是我们现在教育所忽视的地方。在我国,我们的教师、家长以及学生已经适应灌输的教育、教学方式,本该充满问号的童年在现实的教育中很快就变成了句号。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这种变化对孩子意味着什么?为什么东西方教育会有如此的差异?这里,实际上涉及到东西方教育中不同的“问题观”,即是说,在对问题的看法上,中西方教育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对此,袁振国先生在其《反思科学教育》一文中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没问题,‘全都懂了’,所以中国的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越少;而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有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都回答不了了,那算是非常成功,所以美国的学生年级越高,越富有创意,越会突发奇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什么”“为什么”是两个充满魔力的词,它们是孩子打开知识宝库之门的钥匙——大约在一岁半时,儿童就开始了他们以“什么”为特征的第一个好问期——“这是什么?”天空、泥土、飞鸟,直至家里的一切日常用品,都会成为追问的对象。当他们对所见所闻略微熟悉时,他们又开始刨根问底地追究为什么的问题。可以看出,孩子所拥有的潜力是巨大的,要比目前的教育体制所能启发他们的多得多。基础教育时期既可以成为促成、也可以成为扼杀儿童好奇心的关键时期。想想我们的孩子,刚刚入学之时,他们怀着多么激动的心情跨进学校的门槛,怀着多么深切的信任注视着老师。而几年之后,甚至只有几个月、几个星期之后,闪烁在他们眸子里的火花渐渐熄灭了,他们对单调划一的学习感到厌倦,对缺乏温情的教师感到失望。为了“顾全大局”,只能一忍再忍,在“忍耐”中泯灭了创造,在无奈中变得消极,变得冷漠,而如果有一个适合的环境,好奇心就会自然而然地继续发展,从而进一步形成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这是创新型人才的根本基础。学习的欲望愈被满足,潜能的激发程度就愈高,学生唯有将他们所有的感知、情感和智慧投入学习的过程之中,才能获得最好的成果。

  爱动脑筋的孩子哪儿去了?当孩子的问号变成句号后,一些教育学家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今孩子不愿动脑是一个被忽视的更为突出的问题,造成目前孩子不愿动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的教育缺乏孩子动脑的“时空”,缺乏开发孩子思维的“家庭作业”是一大原因。同时,一些学校注重对具体解题的指导,而忽视对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换句话说,重视“答”的训练而忽略“问”的培养与指导,也是一个原因。更主要的是,我们广大的教育者自身在很大程度上缺乏问题意识,缺乏民主意识,缺乏对话意识。其实,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说,问题,应当成为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问题意识应该是其基本意识。因为,所谓教学,说到底,就是师生共同探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如果学会了如何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那么,教师的“教”就获得了成果。不仅如此,问题还可以激活思维,思维被激活了,课堂绝不会死水一潭,被激活的课堂气氛,又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变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促进学生从封闭型走向开放型、创造型。当然,这里所说的问题,与学生作业、考试中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不同,它是指须通过研究讨论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换言之,这里的“题”,“询问”的程度小一些,而“探讨”的意味强一点。

  俗语说得好,“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学起源于问,学总是和问紧紧相连的,我们让学生学会做学问,就是首先学会问。孔子所说的“事问”就是问题意识普及化的最好说明。问题意识要求在面对新知时,运用业已获得的知识经验与技能,通过积极的主动思维活动去解决一个又一个新的问题。一旦有问题形成,围绕问题,我们就能展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活动。此外,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正是在一个个问题的提出中,开始其生命的历程。对于教育者来说,培养青少年学生自觉的、强烈的问题意识,应该是创新教育的出发点和中心。在问题意识指引下的“教学相长”必将有益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这里需要努力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那种用教师的“问”代替学生的“问”,用教师的“问”剥夺学生的“问”的做法,实质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萌芽。

  值得深思的是,为什么不善提问,不敢反问,不勇于挑战权威成了我们学生的共同特征?我们的学校,为什么只教“学答”,而不教“学问”?我们的考试内容,为什么用“答”代替了“问”,我们的考试评价标准为什么只有“答”的标准而无“问”的标准?我们的教育为什么不引发学生“问”的兴趣,反而用“答”来伤害学生“问”的兴趣?我们的教育为什么不培养学生捕捉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反而只是背记信息?我们的教育为什么不养成学生思考的习惯,教会学生运用各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提高思维的能力,反而只是按照老师讲的、书上说的、本上记的去死记硬背呢

  虽然人有好问的天性,但主动积极的问题意识、善于提问的能力和勇于挑战权威的精神仍需要或者说要靠后天培养。由此看来,我们需要以问题为纽带进行教育、教学,即以激发学生产生问题始,以产生新的问题终,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怀疑精神和创新精神;我们还需要帮助孩子们将他们具有创意的反应与所受训练及知识结合起来,从而在他们接管成人的世界时,能够保持神奇的视野。为此,教育者必须悉心保护学生固有的创新求异的本能和欲望。不能教条地、机械地用同一个标准、同一种模式去衡量他们,规范和框定他们的创造活动,而应当从改革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人手,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勇于探索;赞赏奇思异想,允许出错,给他们创造广阔的驰骋想象的空间,这样才能使其充满“?”,创新能力才能水到渠成,呼之欲出。

  我们都知道,21世纪是科技激烈竞争的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面对知识陈旧周期日益加快,新问题层出不穷的世界,我们的教育能不能革新我们个人的思想方式与习惯,大力强化问题意识,能不能有效地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创造性地应答没有遇到过的挑战,关键就在于我们能让孩子拥有多少“?”,能否让孩子永远充满“?”。对于加拿大中小学课堂教学充满问题的真实情境,很多人由于没有亲身经历,似乎有点难以想象。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以国人传统视野看加拿大教育,人们也许会认为加拿大教育是一种最不合“规矩”的教育,而这却正是给予我们的宝贵启示。

图书馆心得体会

  今天,校园记者中心组织了小记者们来到了焦作市图书馆,现在就由我带领大家模拟走进焦作市图书馆吧,图书馆从远处看四四方方的形状,旁边是一科技馆,如果把图书馆比喻面包的话,那么科技馆就是奶酪了,整座图书馆高14层,其中各楼层设有很多区,比如:成人区、电子阅览室、老干部阅览室、杂志和报纸区、儿童阅览室,哦对了,还有我们的课本在工具书区里面!你别以为电子阅览室里的电脑和家里的电脑一样,可以随便上网打游戏、偷菜,那你就错了,这一台台电脑里面可藏着整幢图书馆里的每一本书。小朋友,你爱读书吗?如果你热爱读书,就赶快来图书馆吧,这里面有很多很多的知识需要我们进来认知它们,知识不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但读书确实可以改变一个人。

  六月一日我们在馆领导的带领下,一行六人参观了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图书馆。陕师大图书馆是陕西师范大学的标志性建筑,曾荣获“鲁班”奖,虽然下着雨,但在烟雨蒙蒙中依然能看到她的古朴庄重、气势宏伟。

  在图书馆接待室,陕师大图书馆马晓雄书记就图书馆的定位及功能对我们进行了介绍。马书记的办馆理念新颖、独到,却又激人奋进。随后我们随办公室吴主任参观了电子文献阅览室、专家导引室、编目室、中文社科图书借阅室、中外文现期报刊阅览室、普通古籍线装书库、中华再造善本库……所到之处,对我的视角冲击都很大,感觉就是一场视觉盛宴。

  陕师大图书馆在全国高校图书馆中,无论是藏书量还是馆藏特色都是数一数二的,在硬件上我们无法效仿,唯有感叹不已。但是他们的文化建设与人文思想令我深深折服。

  下面就我的学习参观结合马书记的谈话,谈两点自己的感悟。

  一、以图书馆为中心,安排自己的大学生活

  图书馆位于学校中心,位于教学区与生活区之间,学生无论是上课或是吃饭,都必然经过。图书馆倡导进馆有益,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以馆为家。在走廊上,随处都摆放着休闲的沙发、舒服的椅子,学生或坐或躺让自己在知识的宝库中寻觅着能用适用的信息。是啊,知识的摄取本就不拘泥于任何形式。知识的形态是信息、知识的载体是网络,拥有一台笔记本、寻一处小隅、接通网络,就可以在知识的海洋中翱翔。每一个阅览室、书库每天读者都是爆满,图书馆引导的“蜜蜂式”学习,在这里表现的淋漓尽致。

  二、以孔子为馆长,提升馆员的职业道德

  陕师大图书馆馆员的敬业精神值得称赞,每天从早晨八点开馆到晚上二十二点下班,这样的时段,学生老师都可以任意借还书,任意进出每一个馆室、任意从书架上取看翻阅每一本书籍,只要求你将看过的书放在还书车即可;图书馆馆员的服务精神也是值得称道的,他们着统一整洁的馆服,咨询他们中的任意一个人,都是笑容可掬、不厌其烦。这里的每一处都是明窗几净,即使是边缘学科或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书目,因为借阅人数和次数少,也许会落下一层灰尘,但是在这里,是绝对没有的事。

  最后,我就参观学习图书编目方面的情况,谈谈我馆目前实际情况。

  一、书标颜色、位置

  陕师大图书馆的图书书标依中文和外文区分,中文用红标,外文用绿标。我馆书标依普通与工具、特藏区分,普通蓝标、工具红标。

  无论是渭师院或陕师大,书标在每本书上都有一个固定的高度,但是这个高度难免在粘贴时出现倾斜或高矮不一的情况。我馆对书标采用依每本书书脊的最下面粘贴,这样不但省去划线的手续而且上架后整齐美观。

  二、图书资源整合

  图书馆合并后,由于蒲城和大荔两校区的图书馆一直使用着传统的手工操作的分编方法,这就给目前分编的数据录入带来很大的困难,四校区的图书资源也难以尽快实现共知共享。目前正在加紧进行两校区的图书分编工作。

  三、图书补充及管理软件

  我馆图书数量与评估要求相差甚远,补充图书数量迫在眉睫。我馆使用的图书管理软件,因不能加载书目MARC数据,这就难免影响到以后新购图书的编目速度。所以希望领导能够尽快升级软件,以便为将来大量新书购入后尽快投入流通打好基础。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让我看到和学到了不少东西,同时也看到了我们存在的不足,今后在工作中学他人长处,补自己不足,努力为我院的评估工作多做贡献。

参观图书馆的心得体会

  参观图书馆已经有许多次了,作为新生的身份参加了一次,作为图委会的成员有两次经历。不过虽然参观了多次,但每一次都有新的发现,有不同的感受。

  在我看来,图书馆的特点就是“大”。在这里不仅有自修室,学术沙龙,而且有各种各样的书库,种类繁多。图书馆也是韶关学院特色的建筑物,整栋建筑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在这里既可以阅读中外的学术名著,也可以看到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在这面积大藏书量丰富的图书馆,可以获得所需要的知识。

  图书馆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书目齐全,分类清晰。从一楼到六楼,分门别类:文学类,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外语类等等,还可以阅读近期的报刊,甚至还可以查找年代久远的报刊。

  此外,图书馆也十分人性化。随着大批的新生的到来,为图书馆正常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很多新生不知道如何利用这个庞大的知识海洋,为此,图书馆以学生为本,推出一系列方便新生的举措,例如在没有一卡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进入书库阅读书籍,可以办理临时的上网卡,在报刊库还可以用身份证抵押……这一系列的举措,极大地丰富了新生们的课余生活,让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给感到茫然失措的我们带来心灵的慰藉。同时,老师的热情接待和耐心讲解,让我们明白图书馆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

  当然,图书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个别老师态度不是很友好,对新生不是很有耐心;同时,书库的书籍更新速度比较慢;电脑速度有点慢等。

  期待着我们的图书馆越来越好!

图书馆的意义

  之前与同学约了好多次去新图书馆,但因为种种原因才约到今天。

  阳光图书馆还有一点像北京的鸟巢呢,这是它的外观“美”。

  进入图书馆我们都下意识的小声说话,无论是在图书馆里或者卫生间里,没有一个敢大声喧哗的人,这是他的内在“美”。

  漫步在图书馆里,报刊,图书,书刊,建筑上没有任何的乱涂乱画的地方,这书报刊,书藉上的“濮阳新图书馆”的条形码没有任何的破损,这是来过图书馆的人“美”。

  穿梭在看书的人群中,他们非常认真,当我带着一阵风从他们身边经过时,他们似乎看不到一样,头也不抬的继续学习。

  因为我们是带着作业来的,我们找了一个非常安静的地方,与这些大哥哥大姐姐一起学习。我们一起遨游在学习的天地中。有的在写物理,有的在写政治,还有的在写数学……而我在写随笔。

  就在这时,这个学期天地进入了两个并不相干的男孩儿,他们俩在打游戏,他俩已经打破了图书馆的意义,只希望他们俩能离开这里。

  我喜欢图书馆是因为它的意义。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幼儿教师阅读书籍推荐

怎样预防校园欺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