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就业调查问卷
大学就业采访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1.供需差别大,僧多饭少
2.选才要求高,应届生就业不吃香
3.专业相同的人多,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4.薪酬逐年降低
5.骗子、假招聘铺天盖地,有效招聘信息数量减少
6.缺乏工作经验
7.怕吃苦,爱面子
8.频繁跳槽
二、大学生就业存在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1.就业率呈下降趋势
2.就业渠道不畅
3.实践与理论缺乏紧密联系
4.就业观亟待改变
三、政府、学校努力方向
1.加大就业宣传力度
2.扩大就业渠道
毕业生应当怎么做
1.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到基层去,到艰苦地区去
2.面向中小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以及服务行业(人才需要量大)
3.充实各级各类教师队伍,到国外就学就业,鼓励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和自主创业
四、毕业生找工作方法:
1.参加学校组织的“校园供需见面会”
2.参加网上招聘会活动
3.毕业实习与就业结合,争取实习结束后为单位所聘用
4.发挥家长和社会力量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
针对大四或研究生(均未毕业)
1.您攻读的专业类别是什么?选择这个专业的原因是什么
2.您觉得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如何?如果难,难在哪儿?(缺乏实际技能与经验、就业期望过高、供求不匹配)
3.您愿意从事什么工作?(若工作与其专业无关,则请说明原因)
4.您觉得在就业过程中,企业最看重的是什么
5.您觉得自己在就业求职过程中,最具竞争优势的是?(综合实力、专业技能、学习经历)
6.您认为目前自己欠缺的素质主要是什么?(与人沟通协调的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解决与应对问题的能力、压力的耐受性在困难中重生的能力、工作经历与社会阅历、一定的外语电脑技能、就业技能与面试技能)
7.您对行业的选择主要基于什么原因?(有发展前途、从事的工作有面子、收入高、与专业对口学有所用、能学到不少企业文化增长社会阅历、利于今后的创业、工作稳定福利好)
8.您觉得自己参加工作后多少工资是您可以接受的最低底线
9.您是否愿意到基层或艰苦地区去工作
针对公司经理或在职
上海东凌国际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殷勤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看法
记者:您认为大学生就业的障碍有哪些?最主要的是什么
殷勤:最大的障碍是大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往往与企业的实践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当前,大学生实习制度很不规范,部分企业也不愿意为应届毕业生付出太大的培训成本;企业认为大学生工作不稳定,辛辛苦苦培养的人才两三年就跳槽了,这是企业的一大顾虑;大学生对自己的定位也很关键,许多学生认为读完大学就应该进入收获期了,这种期望与现实的差距也阻碍了大学生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记者:作为一家专业人力资源公司,你们会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哪些服务
殷勤:传统上,我们会举办一些针对大学生的委托招聘活动。本公司也会提供相关岗位供大学生实习,并参考实习情况把优秀人才提供给雇员单位;此外,我们联络了几家大型人力资源公司,对当前比较热门的岗位做了调研,并请雇员单位拿出一些有相当质量的岗位供大学生实习;我们还将请一些企业的总经理或者人力资源总监到大学里举办讲座,讲相关行业的市场信息带入校园。
记者:您对大学生就业时的心态有什么建议
殷勤:我建议大学生能现做一些心理测试或职业能力测评,这对他们的择业取向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希望大学生能处理好“融入加合作”与“个性加创新”之间的关系,始终抱有好学、谦虚的态度毕业不代表学习结束,从学校课堂到社会学堂,意味着新一轮学习的开始。
记者:您认为当前怎样的大学生是用人单位最需要的
殷勤:从我们与用人单位的交流中发现企业最需要具备这三种品质的学生:脚踏实地,愿意从基础做起;善于合作,有团队精神;勤奋好学,谦虚谨慎,有钻研精神。
1.您认为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如何?如果难,难在哪儿
2.您最看重应聘者的什么?项目经验还是人品性格
3.您愿意聘用大学生吗?为什么?如果愿意,会聘用怎样的大学生
4.您认为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缺陷是什么?对此您有什么建议或要求
5.您觉得改善大学生就业形势你们公司会具体做些什么?是否会考虑增加岗位
针对学校领导
1.您认为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如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状况
3.您对大学生有什么建议或要求,让他们更好的就业
4.如何改善大学生就业形势
(1)对于僧多饭少、热门专业人才过剩的状况,您是否会考虑减少或停止招生
(2)针对大学生求职心切、缺乏社会经验的弱点而容易被骗的状况,您是否觉得应该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加强指导、培训)?什么措施
(3)许多企业单位认为当前的教育体制是一种模式培养人才,专业设置脱离社会需求,不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是否想过稍作改善
针对本校牛人(已参加工作并有突出业绩)
1.请给我们谈谈您进入大学后所得的经验。
2.您当时是怎么平衡社团与学习的
3.您觉得大学生若要经商应该注重哪些能力的培养
4.您觉得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如何?什么原因
5.您怎么看待考研、双学位的问题?觉得这些会对就业有帮助吗
6.您是否觉得大学生实习越早越好?如果是,这会不会暗示着我们大学生参与工作越早越好,导致一些极端的事情(辍学)发生
7.您参加工作后是否有频繁跳槽的情况?这是企业单位最不愿意看到的,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8.您当时的就业观是什么?觉得怎样的就业观是对的
10.您对大学生有什么建议或要求,能让他们更好的就业
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问题与对策的调研分析报告
的调研报告
调查主题: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问题与对策
调查目的:了解当地的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问题与相关对策
现状,分析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并思考提出解决方法
调查地点:吉林工商学院
调查对象:校内大学生、卡伦湖附近游客
调查创业就业景:毕业生即将走出校园,他们可以选择的,或许不只是进入一个差强人意的工作单位,解决“就业”难题。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摒弃了竞争激烈的“就业”带来的压力,开始走上创业的道路,开拓自己的精彩人生。那么,分析“就业”与“创业”这两个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却截然不同的两种生存方式,它们各自在刚走出象牙塔的莘莘学子们心里占据怎样一个地位?就业形势如何?创业到底难不难
调查内容:
1.调查形式与方法:
根据所提出的问题先拟好问卷,将问卷打印,到村里大学生家庭进行调查采访(一般是问卷,偶尔目标有误,此户没有大学生就进行采访),然后到太公湖用问卷和调查采访的方式对非大学生各类人群进行调查。最终汇总资料撰写报告。
二、调查问卷分析:
1.一些热门专业例如计算机、自动化等学生太多造成了自身的竞争激烈,当然这只是一些表象,主要原因还必须归于“学业不精现象”
2.学习能力重于学习成绩:有14的受访者认为学习成绩非常重要,是衡量学生在校表现的重要指标;而大部分的受访者认为,相对于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更重要,他们认为,工作中更需要的是强的学习能力,只要学会学习,不管在校期间分数如何,在以后的工作中会有优秀的表现。
3.针对大学校园英语学习热,有13的受访者认为在工作中,确实会或多或少地用到英语,要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但也有12的受访者认为,除非进入外资企业,否则英语在实际工作中用处并不大,但是英语能力却能从侧面反映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热情,因此,招聘单位对大学生英语水平的考察能够起到筛选的作用。
3.本次调查显示,在“你认为大学生创业缺乏的因素”中,首选“经济基础”的占大部分,首选实践经验的约占14,选择政策支持和网络关系的约占110。可见“经济基础”、“实践经验”、“政策支持”是困扰毕业生创业的三大难题。
5.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对“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认同率高达将近45。但是报告认为,大学生应该正确认识这种观念,不是随便找个单位仓促就业了事,而是应该通过在所在单位的实践积累经验,尽快调整自己的期望值,给自己的将来定位,在工作中有意识地积累经验,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6.当前毕业生就业中的主要问题方面绝大多数人认同:面临的竞争太强,当然作出的补充呢也有说工资、专业等方面也有影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是必然要做到的!大学生学习,生活等各方面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面对激烈的竞争,有更好的适应能力。
7.据调查显示:大部分人认为单位更看重学习成绩、当过干部(性别因为专业差异很大暂不说明)、学校老师推荐。从中可以看出在学校学好习跟在学校是锻炼好能力是很重要的就业创业契机,当然其中人际关系也很重要。
8.据调查显示:大有约12人要求高薪酬才能跟自己所匹配。从中不难看出,单就就业来说还存在“好高骛远”现象,从而导致毕业后选择考验或向更高学历冲刺来缓解自己的就业压力。当然还有一部分人选择降低身价就业为先,从而导致很多专业难对口等很多问题。所以就业定点要明确,切实把握好自己的能力水平,该就业就就业该向更高学平冲刺就要冲刺。
9从调查中知道:大部分人对国家的鼓励就业创业措施知道很少或干脆就不知道。从而揭露了这方面的方针措施优惠宣传不够位,学生或未面对就业创业压力的人对此关心甚少。因此我认为,学校或社会应加强这方面的宣传,把就业创业问题大众化,让大众出对策出方法,让就业创业者有更好的就业创业氛围。
三.调查总结:
根据调查显示可得出:
1.就业难的原因:大学生不像以前那么珍贵了。现今的大学生越来越多,而就业岗位不多,这就造成了就业竞争十分激烈。这就是就业难的实质。
2.创业难的原因:大学生创业不成功主要是自己准备不足,对市场认识盲目。创业要摆正心态,用什么心态来创业是最重要的。有的大学生选择的创业项目成熟度不够,停留在“纸上谈兵”状态。创业者对产品或项目未做深入的市场调查,而只是进行理想化的推断,而这种推断往往与实际情况相距甚远。
3.创业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启动资金:除了家庭资助,绝大部分创业大学生没有其它经济来源。目前,也有一部分大学生通过勤工俭学积攒下来部分资金,但创业初期的花销,经常会远远超支。
(2)缺乏市场经营经验:大学生有激情、有抱负,但在实战中往往是“眼高手低”,对具体的市场开拓缺乏经验与相关的知识,在创业过程中很可能会因“纸上谈兵”而败北。
(3)心理承受能力弱:从小学到大学,十几年的学校生活,相对风平浪静少有挫折,在这种大环境下,大学生创业者们也普遍比较脆弱。其实无论何种创业都会有风险,创业的同时即应该有“风险意识”,要能承受住风险和失败,能够经得起市场的锤炼。
(4)创新能力不强: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视技术创新。很多大学生只看到他人成功后的表象,不顾时间、地点的差异,盲目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自己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步他人后尘。
(5)所学知识与实际运用联系不紧密:很多大学生创业者的实际创业项目和自己所学专业不相符,或是自己所学的学科知识用不上。如此的“不搭界”既是所学知识资源的浪费,又是对创业时机的延误。
4.关于就业方面,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现象,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依我看,除了要想方设法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以外,从学校和学生方面考虑,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是必不可少的两条。高校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高校应当及时捕捉社会需求信息,适时调整专业及专业方向,调整教学计划,尽可能多地开设社会急需的课程,淘汰那些不适应当今社会需要的课程。为了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目前应当特别注意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大学生在为人处世、实践操作、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近年来,用人单位越来越多地希望招聘有两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应当说,这种用人要求是无可指责的。用人单位就是“用人”的单位,不是第二大学,培养人才不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尽管人才可以在这里得到锻炼,获得成长机会。因而,高校应当创造条件,让大学生更多地得到工作实践的锻炼。这需要对长期以来实行的固定学制进行改革,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大学生延长大学修读时间,鼓励并创造大学生勤工助学、半工半读,甚至工作一定时间以后继续修读学业。这种改革是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满足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工作经历要求的唯一办法。
5.面对就业与创业的千斤重担,我们的用正确的方法策略良好的心态积极去面对。首先缺乏启动资金问题,要学会利用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合法争取稳定的筹集资金家庭资助,贷款等等。然后缺乏市场经营经验问题,要培养大学生有激情、有抱负,在实战中排除“眼高手低”,对具体的市场开拓加强经验与相关的知识。接着是心理承受能力弱问题,其实无论何种创业都会有风险,创业的同时即应该有“风险意识”,要能承受住风险和失败,能够经得起市场的锤炼。同时也要加强创新能力,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视技术创新。所以大学生不要只看到他人成功后的表象,不顾时间、地点的差异,盲目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不要“画虎不成反类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借鉴他人经验绝不步他人后尘。只要努力向上方法合理,相信我们就会成功就业或创业的。
调查问卷
作答本问卷预览本问卷
为了解当地的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问题与相关对策现状,分析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并思考提出解决方法特拟此问卷,请按自己见解如实作答,谢谢您的参与。
1.你的性别:
A男B女
2.请问您所学专业属哪一类
A文法类
B经济类
C理工类
D艺术类
E医学类
F其它__
3.你现在所处的年级或状况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E研究生
F毕业正待业
4.关于专业学习专业知识跟学习成绩你认为重要吗
A很重要
B有用的
C基本有用
D似乎没用处
5.对英语学习你认为重要吗
A很重要
B一班
C基本没用
D除进外资企业根本没用
6.就业后你最关注什么
A个人职业上的发展
B未来的家庭
C深造机会
D单位前景与经济收入
7.你认为大学生创业缺乏的因素是
A经济基础
B实践经验
C政策支持
D其他因素
8.对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你认为最好的是:
A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
B闲择业,后就业,再创业
C直接先创业
D就业就行
9.你认为当前毕业生就业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A对社会的了解不够
B工资太低无法满足生活需要
C业对口的工作难找
D面临的竞争太强
10.您认为用人单位最看重下列哪些因素《多选》
A学习成绩
B学校、教师的推荐
C所学专业是否对口
D学历层次
E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
F有无相关工作实践经历
G性别
H相貌与身高
I政治条件
11.您期望的月薪是多少
A1000-3000
B3000-5000
C5000-7000
D7000以上
12.您对一些创业与就业国家的一些策略方针政策明白知道吗
A很明确
B知道点
C不知道
2006就业调查报告
民营企业毕业生薪水接近外企
前程无忧(51job)日前发布《2006全国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下称《调查》)显示,2006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超过2005年,面向2006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机会也超过了上届,供求不匹配是毕业生求职的最大障碍。民营企业成为就业机会的最大提供者,提供的收入水平已接近外资企业。1000元月薪成为毕业生的求职底线,46%的应届毕业生表示低于这一收入宁愿待在家里;与此同时七成以上企业认为2005年毕业的毕业生在工作中表现平平,30%的企业表示如果招聘不到理想的毕业生宁可职位空着。人才市场未来长期的趋向是,有新知识、高技能和良好品质的人才有机会,而非大学生身份。
本次调查,覆盖全国27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40所全国重点大学的应届毕业生58665名,访问涉及33 个大行业5800 家聘用2005年应届大学毕业生的企业。
需求:民营超出外企
5800 家受访企业中3515 家聘用了2005年毕业生后,计划在2006年再次招聘毕业生,其中3108家提出明确招聘人数,提供空缺职位60000~65000 个,平均每个企业需要19.4~23.5人,比上年增加了三分之一。但是计划招聘人数超过100人的企业只有148家。中兴通讯股份计划在全国招聘3000名毕业生,是受访企业中对毕业生需求最多的一家。民营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最大,1169家民营企业计划招聘 28750~30500 名毕业生,超出了外资企业22800~23500 名大学毕业生的人才需求
计划招聘毕业生最多的五大行业分别是计算机、电子技术、快速消费品、生物制药和房地产,需要人数38600~39500 个,仅青岛啤酒股份一家就计划招聘1000名毕业生。此外尽管受访的零售、汽车制造和保险行业的企业分别只有27家、16家和11家,但是单个企业招聘的平均人数最多。苏宁电器计划在全国招聘毕业生1000人,上海易初莲花计划招聘400人;奇瑞汽车在安徽芜湖需要毕业生500人。毕业生愿意投身的前五大行业依次为通讯电信、金融证券、计算机、互联网和贸易。
有2300多家企业的人事经理对2006年能否招募到适合的应届毕业生表示“不敢乐观”,超过招聘企业总数的60%,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毕业生,35%的企业则表示“虚位以待,职位长期有效”。
企业最缺销售人才
这是一个老问题了。据说有保险公司到一家重点大学联系校园招聘会的事宜,就业指导办公室的老师直接劝企业放弃,因为没有毕业生愿意毕业后做保险业务代表。
《调查》发现,企业最缺销售人才,提供空缺职位29680~30350个,其次是技术研发和应用8770~9480人,再次是生产制造和工程、工艺设计和市场广告等方面的人才。3515家计划招聘2006年应届毕业生的企业中,2866家有意让毕业生做销售工作;148家招聘规模超过100人的企业95%以上招聘毕业生担任营销职能。但是毕业生愿意从事的工作职能前五位分别是技术研发、市场广告、人力资源管理、贸易采购和行政后勤,尽管愿意从事销售的人数排名第八,但是相对30000多个空缺职位,5477张投票实在太过渺小。
批发零售、保险、生物制药和房地产行业最缺销售人才。
在生物制药行业,由于行业竞争激烈,人员流动率高,很多跨国企业都想招聘大学毕业生,培养和储备销售人才。生物制药的销售必须具备一定的医学药理知识,但是很多医学院的毕业生表示宁愿在小医院拿低工资,也不想到跨国公司任医药代表。
前程无忧的另一份《薪酬报告》显示,入世后中国服务业需要一大批兼具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营销人才,他们是市场和收入的保证。一个汽车高级销售经理的年薪约50万元,优秀的保险业务代表年薪可达百万元,但这样的人才往往有价无市,企业苦寻而难得。
北京、上海、广东:只进不愿出
不出所料,上海、北京和广东成为2006年应届毕业生最愿意工作的地区(地区按省、直辖市、自治区分),其次为浙江省和江苏省。尽管毕业生以“经济发达、机会多、平均收入比较高”为选择工作地区的第一标准,但是在这三个地区选择如此集中还是令人吃惊。每个参加调查的毕业生可选取1~3个愿意工作的地区,上海得票46399,北京38739,广州35312,而浙江和江苏分别为 12458 和12432。参加调查的上海、北京和广东的毕业生共15308人,占调查总人数26.1%,愿意去这三个地区之外工作的人仅15.0%,很多毕业生重复填写三个一样的地区,以显示自己只愿意在一个地区工作。
校园招聘会成本不菲、效果有限
《调查》显示,参加校园招聘会、浏览工作网站和搜索目标企业是毕业生获取招聘信息最常用的三大渠道,但是毕业生对在校举行企业招聘会的态度冷热不一,即使是跨国的、知名的大企业,学生也未必一贯捧场。
对40所全国重点学校的了解发现,本届进校的企业数量普遍超过上届,尽管很多高校组织集中的展位式的招聘会,但是更多企业愿意举办自己的单场招聘说明。许多高校一时会场、教室告急,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穷于应付,办公室里海报、宣传单堆积如山。粗粗算来,如果一家企业在上海、北京和广州分别举办两场招聘会,计划招聘100名学生,那么仅就海报、宣传页、横幅和展架等制作和分发,加上招聘会场租金、差旅费等成本就超过10万元,用于每个候选人的费用不低于1000元,而之后的笔试、面试等费用也不少。
尽管企业耗资不菲,但是招聘会冷场现象还是时有发生,其中不乏一些财富500强企业。《调查》也显示,毕业生求职时会优先考虑“在校园开招聘会的企业”,认为这样的企业通常待遇不错,有针对毕业生较好的培训和发展机会。
但是,通过校园招聘会进入理想企业的毕业生毕竟是少数。对2005年聘用应届毕业生的5800家企业调查发现,base在上海、北京、广州和深圳的企业(总数2300家)45%以上事先没有招聘毕业生计划,聘用应届毕业生的原因是“企业不特意招聘也不拒绝毕业生,他正好符合了企业的需求条件而被录用”。
1000元是毕业生求职底线
毕业生在求职时首先着眼发展比较快的行业和企业,认为“会有比较多的空缺职位,提供较大的个人发挥空间”,求职也相对容易些。工资和福利待遇其次。而以往被毕业生看重的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考虑被放在了第五位。
全国范围,毕业生对于收入的预期以1001~2000元者居多,占参加调查学生总数的35.1%,有11.7%的毕业生希望毕业后首份工作月收入超过5000元。上海、北京、广东和江苏毕业生的收入意愿集中在月薪2001~5000元。60.5%的上海、北京和广州高校毕业生表示不会考虑月薪低于1500元的工作。其他地区毕业生求职的收入底线多数设在1000元,低于这个报酬则宁可待在家。
《调查》对5800家企业了解到,提供应届毕业生平均月薪1001~2000元占企业总数的55.2%,近三分之一的企业给付的薪资在2001~3000元,只有2.4%的企业提供毕业生的月收入超过5000元。但是城市差异很大。上海、北京和广州2005年毕业生的收入水平四成以上在2001~3000元。对上海交通大学2005年毕业生收入的不完全统计结果显示,半数以上毕业生收入超过3000元。
《调查》还发现,和毕业生专业知识关联度高的技术、生产和设计等职能薪酬水平较高,主要处于2001~3000元。在上海、北京、广州和深圳等地,营销类职能的收入超过了行政人事职能,并且行政人事职能没有超过月薪5000元的个例。而在武汉、成都等城市情况则刚好相反。
《调查》对外资企业(含合资)和民营企业比较显示,两者提供毕业生的薪资差异并不明显。行业和职能不同导致的收入差异远大于资本属性的不同。在民营经济比较活跃的科技、生物医药和房地产行业,民营企业提供的薪酬甚至超过外资企业的给付水平。比如,浙江大华科技,提供本科毕业生的年薪在5万~8万元,硕博士毕业生的年薪在8万~12万元,还提供住宿和班车,待遇高于多数外企。但是民营企业中有38.1%的企业没有住房公积金,2411家民营企业中265家不提供毕业生法定假期之外的带薪年假,占11.0%。
大学生就业解析
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就业就会成为一大难题。知识贬值成为事实。我们在如此不容乐观的形势下,应该怎样生存,成为大学生最大的阻碍。导致大学业生就业难有很多原因。现在许多大学生的人生观秘价值都受都影响。官本思想与拜金主义成为主观影响大学生的原因之一。随着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越来越多,而大学生从整体上来看,就业面又相对狭窄。
最有关专家分析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是:一,受用人越少越好的减员风潮的影响。二,农民工大量拥入劳动市场受到冲击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威胁所致。三,大学生与“读书做官”传统观念相关。四,用人机制的不公平有关。五,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关。
主要这五点是引起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新闻上每天都能看到大批的大学生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而且奇闻不断。什么清华出来,卖猪肉。还有是清淘化粪池业务员。有人提出大学生就业观念需要改变。大学生应该理性的分析自身的原因。把社会实践与交际关系打好基础。这是内因。要有积极的心态。等等这都是很重要的方面。面对金融危机许多的大学生通过“考研”来避过“就业寒冬”。
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南方许多企业纷纷破产。大量的企业由于经济困难,减少招聘计划,裁员不少。党中央高度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温家宝说,把大学生就业放在首位。他强调“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对于他们来说,这个冬天不好过呀。
但有一点市场永远是个竟争场。你要是有能力,有本领还怕找不到工作。尽管金融危机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不利影响,但我国政府出台的大力度拉动内需政策,将带来不少新增就业机会和岗位供毕业生选择。还有基层人员的扶持力度也在加大。总体看,我们应该抱一个积极的态度来认清自己,总有自己展示才华的舞台。
从上图看到一名大学生面对如此的就业环境。竟然喘不过气来。温家宝在北航与重庆大学之间走访。以此来安抚当前的大学生。从2009年高校毕业生达到611万人,比2008年同比增长52万人层。许多的大学生的春节心愿就是能找到一份自己的工作。《南方周未》指出大学生找工作要像许三多。要努力不放弃。2008是一个大悲与大喜交织的年岁。地震,雪灾.金融危机.重庆的哥罢车事件.山西的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还有奶粉事件等等。这些有关政治敏感话题都证明08年是一个多灾的一年,我们不知道2009年将会有什么事情发生,但我们都希望能看到一个快乐与和谐的中国。看到一个绚丽与梦想交融的中国。从大学生整体上缺乏社会背景和经济背景。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相对薄弱。在一些招聘现场,人山人海。过路口都站满人。从他们的表情上能看到他们的无奈与期盼。
国家在鼓励大学生西部就业。或到基层下面工作。
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到底为什么?这是诸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很难想象未来的中国人才市场会有怎样的好转。其实这里面存在一种“多元幻觉”。其意在说明人们的认识在于市场的多元化能为就业有一定的缓冲。但是我发现有一个原因就是大学生一直在往城市挤。这就是所谓的“一元”。从大方面来看,人才市场并没有任何的个人空间。也就是说,不存在完全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有也是少数。就业压力一直是我国存在的重大问题。但是从高校到就业单位似乎存在着不平等的价值观念。这一点完全与市场环境不和谐。所以说,从根本上可以看出,教育制度的不完善。社会价值的不平衡。
这个冬天对于许多的人来说,不是一个轻松的新年。
就业调查报告范文
作文一名大学生,社会调查是必不可少的,社会调查既可以对已学的专业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培训,加强自己对社会的了解,培养和训练自己认识、观察社会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也可以学到书本外的知识和能力,开阔视野,是一扇认识和观察社会的窗口,可以提高听说能力,可以培养合作沟通能力,有助于发现自身专业及能力方面的不足,明确以后改进的方向,为以后的就业做铺垫。
二、社会调查的内容:据口述者和社会现状分析
(一)、首先从就业前景分析,从事英语专业的我们有以下几种就业方式:
①教师:如果你就是一个一般本科毕业、那么就去自己的城市的小学中学当个英语教师、如果继续考研读博,那么可以留在高校当老师。据学姐说现在大学已经严重贬值、英语专业更是下坡路、我们这边现在很多初中都要求华师本部以上学历。
②外贸:外贸几乎是所有英语专业学生都会提及的职业、要说完全和英语专业对口,其实也没那么恰当。先不说这个职业的前景,但你自己必须考虑到这个职业一般要去大城市和沿海、要远离家乡。很多人把做外贸当跳板,做几年后然后自己发展,也有做到中途放弃的、怎么说了、做外贸没有做教师稳定,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切看自己的造化!
③翻译:说到翻译、英语专业的孩纸一定不会陌生、但是殊不知翻译真的是一条漫长而艰巨的旅途、不要以为过了专八,过了高口就可以很好的胜任。一切都是浮云、翻译要求的精准性与时效性不言而喻、不是说随便把一段话自己翻译的认为不错就可以了、作为一个专业的翻译,对于个人各方面的素养以及文化底蕴要求是很高的。翻译这门艺术真的是高不可测、不过如果你只想去一下什么小作坊之类的公司翻翻字典就可以翻译的职位。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如果有能力、有对英语学习浓厚的兴趣、那么同传就是非常值得一试的职位。不过其中的幸苦我就不多说了。作为一个英专毕业的应届生、总的来说,我对前途是迷茫的、不过我的这种迷茫也是建立在因为荒废了大学四年的光景。所谓职业没贵贱,其实专业也是一样、只要你全身心的投入去学习、把英语学好学精、其实不愁没有工作的。现在确实学英语的人满街都是、但是真正能上得了台面的少之又少。中国十几亿人口、同传的人数几乎成了绝种动物!
(二)、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高等职业教育层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诚信、敬业的良好职业素质,具备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熟悉国家各种商务法律法规,熟悉应用英语运用及计算机的实际操作,来源:考试大从事对外贸易、涉外商务、会计、金融、投资、保险及相关法律行业工作的高等应用型复合专业人才。
(三)、主干课程:综合英语、英语泛读、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交际、商务英语、商务英语交际、翻译实践、口译实践、商务英语文函、商务英语文章选读、基础会计、金融基础与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实务、电子商务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和剑桥商务英语等专业课程。
(四)、商务英语就业岗位设置:国际商务公司、外资企业、三资企业、民营企业、金融机构、跨国公司中国分公司、境外中国公司、涉外机构、政府、行政事业单位从事国际贸易、进出口贸易、商务谈判、翻译、涉外文秘和管理等工作。也适合各外贸易公司、商场、宾馆、企事业单位办公部门等。
(五)、商务英语的特点:
1、本专业培养具有较强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较全面考试大论坛商务知识的精英语、懂经贸、能够使用现代化办公设备的实用型英语人才。
2、主干课程:综合英语、外贸英语、商务英语泛读、商务英语听力、商务英语口语、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翻译、市场营销、国际贸易与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法、会计学原理等。
3、外贸企业的本土化,内资企业的国际化,需要一大批有较强外语沟通能力、掌握商务外贸知识、熟悉现代化办公设备的商务英语人才。
总之,该专业毕业生有非常广阔的就业前景
三、社会调查的经验体会:
(一)、现在,英语已经成为一种工具,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自如地应用,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就大大减少。但家长和学生对于英语专业的热情和投入一直居高不下,过渡关注的结果,导致市场需求的饱和,大批只掌握了英语专业技能的求职者不得不陷入求职无门的窘境。同时,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学历层次要求越来越高。若在大中城市的高等单位就业,均要求毕业生具有硕士、博士学位,且大多需求优秀博士毕业生。而且,用人单位还多要求求职者的相关工作经验丰富,这一点又使应届本科毕业生处于绝对劣势的状态。根据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所作的调查显示,传统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所培养的学生,由于只具备单一的英语技能,目前,已经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人才市场对单一类型的英语毕业生的需求日渐减少。因此,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必须转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另外,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英语学习早已从单纯的语言交流走向多元化,对既熟悉国际商务又熟练掌握英语的高级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二)、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任何成功人士都有完整系统的人生规划,明确的人生目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花开花又落,春去春又回。不少人都曾经这样问过自己:“人生之路到底该如何去走”记得一位哲人这样说过:“走好每一步,这就是你的人生。”是啊,人生之路说长也长,因为它是你一生意义的诠释;人生之路说短也短,因为你生活过的每一天都是你的人生。每个人都在设计自己的人生,都在实现自己的梦想。在今天这个人才竞争的时代,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成为在人争夺战中的另一重要利器。对企业而言,如何体现公司“以人为本”的人才理念,关注员工的人才理念,关注员工的持续成长,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而对每个人而言,职业生命是有限的,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规划,势必会造成生命和时间的浪费。作为当代大学生,若是带着一脸茫然,踏入这个拥挤的社会怎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使自己占有一席之地俗话说,欲行千里,先立其志。否则,漫无目的的乱走一遭,岂不殆误时机,浪费年华因此,我试着为自己拟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将自己的未来好好的设计一下。有了目标,才会有动力。如今我大二,只能说要好好的学习了,为未来加油!
2015最新就业调查报告:毕业生起薪平均4187元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继2003年、2005年、2007年、2009年、2011年、2013年对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之后,于2015年6月又进行了第七次大规模的问卷调查。本报告是对2015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的统计和分析,样本涉及我国东、中、西部地区17个省份的28所高校,由本版进行独家发布,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及时准确地了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为教育决策和毕业生就业提供更丰富有效的信息。
毕业生落实率:专科生最高
从被调查的毕业生总体统计来看,如果将上表中第1~6项均视为“确定去向”的话,则毕业生毕业时的“落实率”达83.1%。
从学历层次的比较来看,落实率差异不大,都在80%以上。专科生的落实率最高,均为87.4%;其次是硕士生,为84.5%;第三是本科生,为81.5%;博士生的落实率最低,为81.3%。
从性别之间的比较来看:男性落实率高于女性。男性落实率为85.3%,女性为80.8%,两者差距主要体现在“已确定单位”上,男性高出4.8个百分点。
从学校类型的比较来看:高职大专院校的落实率最高,为89.4%;其次是“211”(包括“985”)重点大学,为86.5%;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排第三,为80.6%;普通本科院校最低,为77.7%。
从学校所在地的比较来看:东、中、西部地区高校之间存在差异,西部地区高校的落实率低于东部和中部。东、中、西部高校的落实率分别为85.9%、81.6%、78.4%。
起薪比较:科研单位最高
为了排除奇异值,调查只统计了月起薪在500~30000元之间的观测值。统计结果显示,2015年高校毕业生月起薪的算术平均值为4187元。
毕业生的起薪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学历越高起薪越多。从算术平均值看,专科生为2640元;本科生为4010元;硕士生为6363元;博士生为6753元。
第二,性别之间存在差异:从算术平均值看,男性为4448元,女性为3896元,两者相差553元。
第三,学校类型之间存在差异:从算术平均值看,“211”(包括“985”)重点高校为5571元,一般本科院校为3944元,高职院校为2597元,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为2993元。
第四,就业地区之间存在差异:从算术平均值看,京津沪为5449元,东部地区为3401元,中部地区为2866元,西部地区为2680元。最高与最低收入之比为2.03倍。
第五,就业地点之间存在差异:省会城市或直辖市的平均收入最高,为4721元;地级市的平均收入为3605元;县级市或县城的收入平均为3066元;乡镇和农村的收入分别为2909元和3247元。最高与最低收入之比为1.63倍。
第六,工作单位性质之间存在差异,11个单位类型按照平均起薪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科研单位5407元;三资企业5329元;国有企业4801元;高等学校4404元;医疗卫生单位4056元;党政机关3967;其他企业3889元;其他事业单位3740元;私营企业(民营、个体)3647元;中小学3422元。最高与最低收入之比为1.58倍。
第七,工作类型之间存在差异:专业技术工作、企业管理工作、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收入位居前三甲,分别为4611元、4504元和4400元;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商业和服务人员的收入居中,分别为3901元和3847元;最低的是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收入分别只有3014元和2977元。最高与最低收入之比为1.55倍。
第八,行业之间存在差异,19个行业按照平均起薪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为5386元;金融业为5098元;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地质勘查为4834元;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为4648元;房地产为4395元;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4165元;采矿业为4077元;文化体育娱乐为3999元;农林牧渔为3938元;电力、煤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为3926元;制造业为3859元;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为3822元;教育为3816元;卫生、社会保障与福利为3661元;建筑业为3607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为3496元;居民服务为3334元;批发零售为3255元;住宿餐饮为2854元。最高与最低收入之比为1.89倍。
就业满意度:到采矿行业最满意
由于高校毕业生找工作有充分的选择权,因此毕业生对自己所找到工作的满意程度较高。在已经确定就业单位的毕业生中,有25.9%的毕业生对找到的工作感到非常满意;53.6%的毕业生感到满意;19.0%的毕业生感到一般;1.2%的毕业生感到不太满意;只有0.3%的毕业生很不满意自己的工作。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学历之间存在差异:博士生的满意度最高,其次是硕士生和本科生,专科生的满意度最低。
第二,就业地区之间存在差异:在京津沪地区就业的满意度最高;第二是西部地区;第三是东部地区;在中部地区就业的满意度最低。
第三,就业地点之间存在差异,城市越大满意度越高:在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就业的满意度最高;其次是地级市;第三是县级市或县城;第四是农村,在乡镇就业的满意度最低。
第四,工作单位性质之间存在差异,11个单位类型按照满意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党政机关;科研单位;高等学校;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其他事业单位;中小学;私营企业(民营、个体);其他企业;医疗卫生单位。
第五,工作类型之间存在差异,7个单位类型按照满意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商业和服务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第六,行业之间存在差异,19个行业按照满意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采矿业;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农林牧渔;金融业;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电力、煤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房地产;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与福利;文化体育娱乐;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地质勘查;住宿餐饮;批发零售;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
此外,性别之间、学校类型之间的就业满意度差异不大。
就业分布:乡镇农村仅占2.6%
根据已经确定就业单位者的回答,2015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分布状况如下:
第一,按就业地区划分:在京津沪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占12.8%,在东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占46.0%,在中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占22.2%,在西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占19.0%。
第二,按就业地点划分:在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工作的毕业生占59.1%,在地级市工作的占25.4%,在县级市或县城工作的占13.0%,在乡镇工作的占1.8%,在农村工作的占0.8%。
第三,按工作单位性质分:11个单位类型按照比例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私营企业占38.9%;国有企业占27.9%;三资企业占8.1%;国家机关占4.9%;其他企业占4.6%;其他事业单位占4.6%;中小学占4.2%;高等学校占3.1%;科研单位占1.5%;医疗卫生单位占1.1%;其他占1.2%。从分布结构看,毕业生就业的单位类型非常集中,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是最主要的就业单位。
第四,按工作类型划分:7个工作类型按照比例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专业技术人员29.8%;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事业单位管理人员16.7%;商业和服务人员14.3%;企业管理人员14.1%;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11.2%;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5.1%;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1.8%。从分布结构看,毕业生就业的工作类型比较分散,有5个类型的工作比例达两位数。
第五,按行业划分:在19个行业中按比例由高到低的行业顺序是:金融业为15.2%;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为10.8%;制造业为10.3%;教育为9.1%;建筑业为6.7%;农林牧渔为5.4%;电力、煤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为4.5%;批发零售为4.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为4.0%;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地质勘查为4.0%;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为3.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2.7%;房地产为2.7%;卫生、社会保障与福利为2.3%;文化体育娱乐为2.1%;住宿餐饮为1.9%;采矿业为1.9%;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为1.0%;居民服务为1.0%。
新兴服务业(金融业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表现突出,成为占比最大的两个行业,占比合计为26%。工业(制造业和建筑业)依然重要,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占比合计为17%。教科文卫体等事业行业占比合计为15.4%,其中教育行业占比突出,占比为9.1%。
就业影响因素:工作能力最重要
毕业生就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各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如何?应该从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供给和需求两种角度综合考虑,但是本次问卷调查对象只包含毕业生,因此统计结果只是毕业生的看法。问卷包含的影响就业的各种因素共有21种,调查统计结果中按照影响程度从重到轻的排列顺序,这21种影响因素分别为:1。工作能力强;2。相关的实习经历;3。实习经历丰富;4。了解自己,扬长避短;5。了解求职岗位的要求及特点;6。学历层次高;7。形象气质好;8。应聘技巧好;9。学校名气大;10。就业信息多;11。热门专业;12。学习成绩好;13。往届毕业生的声誉好;14。老师的推荐;15。朋友的帮助;16。家庭背景好或亲戚的帮助;17。学生干部;18。拥有就业地户口;19。性别为男性;20。是党员;21。送礼拉关系。
上述统计结果表明,工作能力、实习经历、求职技巧等与就业直接相关的因素显得最为重要。学校名气、热门专业、学习成绩等与高等教育直接相关的因素的重要性一般,排在中间位置。亲朋好友、党员干部、性别等与社会资本、政治资本、人口特征等相关的因素最不重要。
毕业生求职状态
择业意向:就业对每一位毕业生都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在择业过程中,毕业生们普遍重视的是哪些因素?本次调查共涉及16种因素,按照影响程度从重到轻的顺序排列发现,毕业生最看重的是个人发展和福利待遇。
求职渠道:毕业生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就业信息,并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向有关单位发出求职信息。调查显示,网络招聘的占比上升明显,已经与学校信息提供的占比并列第一。亲朋好友的作用保持较高的比例,达到20.1%。
就业指导课程:从毕业生对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或讲座的帮助程度看,有8.3%的毕业生认为帮助很大,有16.9%的毕业生认为帮助较大,有48.4%的毕业生认为帮助一般,有19.8%的毕业生认为帮助较小,有6.6%的毕业生认为没有帮助。
求职数量:在需要求职的毕业生中,在择业过程中毕业生递交过求职简历的单位数平均为13.3个,接受过面试的单位数平均为5.6个,曾表示愿意接收的单位数平均为2.9个。进一步的分析发现,求职单位的数量与求职成功率有一定的联系,求职成功者比未成功者付出了较大的努力。
求职费用:2015年高校毕业生为求职而花费的相关费用人均为2029元,但求职结果与求职费用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在求职过程中过分地增加支出并不一定能够提高求职的成功率。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昨天(25日),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发布了XX年年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对全国11所普通大学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截至7月底,毕业生就业率(“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达62.07%;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就业时和本科生相比优势并不明显。
据介绍,该所已连续两年对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去年不同,今年将毕业的研究生和大专生也列入调查对象。
男女生就业差距在缩小
【调查】男性毕业生的“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52.14%,女性毕业生的比例为46.62%,两者相差不到6个百分点,相比去年14个百分点的差距有所缩小。此外,两者对于可接受的工资起点也很一致,都主要集中在1000元—3000元。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分析认为,随着政府在消除就业歧视和实现平等就业方面政策导向性的增强,性别差异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影响尽管依旧存在,但程度已大为减轻。此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和女大学生比例增加有关。
研究生就业优势不突出
【调查】大专毕业生“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49.16%,本科毕业生为65.52%,硕士研究生为66.66%。大专毕业生和本科生中分别有61.93%和60.14%的受访者将预期薪酬定位在1000元—XX元,仅有19.77%和25.31%的调查对象将XX元—3000元作为自己的薪酬预期;而硕士研究生中的大多数将可接受工资起点定位于XX元—3000元,为54.12%。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发现,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就业时和本科生相比优势并不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虽然有来自人才市场的压力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不恰当使用,但更多的是与当前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之间培养特色不明显、可替代性较强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高学历人才抢占低学历人才就业岗位的现象,实质上凸现的是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问题。
大学生对政策知晓率低
【调查】在涉及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时,有21.62%的学生将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视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方法”。但是大学生却往往对政策的知晓率非常低,例如,在被问及学生对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出台的各项就业政策与鼓励措施的了解程度时,分别有11.18%和51.62%的学生表示“不了解”和“不太了解”。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政策的宣传力度有待提高。
表达能力欠缺成求职难题
【调查】有24.93%的学生表示个人能力不足而成为制约成功择业的首要问题,另有17.26%的学生认为求职技巧的缺失是求职过程中最为头痛的问题。对这些能力进行分解发现,求职过程中最大的难题是自我表达能力欠缺,比例高达40.23%,比去年的调查数据高出近5个百分点,其次分别是外语能力、专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虽然大学生已开始重视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但个人能力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建议大学生从基本做起,累积实力,在不断开拓创新中增长才干。
大学盲目求全无助就业
【调查】在学校的分类考察中,专业性较强的学校整体就业状况要普遍强于综合性院校,如中国计量学院的就业率达到了85.89%,高出一般性综合院校20%左右。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发现,单个的高校经常陷入类型定位混乱和层次定位混乱的双重困境。类型定位混乱,主要表现为综合性院校与专业性院校之间相比,分别不明显,特色不鲜明。从所调查的11所高校来看,尽管其学校名称有很显著的学科特色,但在专业设置方面却严重趋同,基本上都设置了经济学、文学、法学和管理学专业。层次定位的混乱,主要表现为综合性大学、本专科院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之间的分工不清,互相串岗。在学校总体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果大学盲目求全必然会影响和分散优质的教育资源,也不利于学生就业。
就业问题调研报告
通过对2018年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统计绘制如下图表:
学历是永不褪色的话题,硕士就业难也成了热点新闻。图上很直观地反映出硕士成最难就业学历,就业难度指数为3.21,平均3个人抢夺一个职位;其次是本科学历,就业难度指数为1.78;博士生就业难度指数为0.87,成最容易就业的岗位。现在大专院校注重校企合作,毕业生直接输送企业进行实习、就业,就业难度指数大大降低。硕士学历毕业生拥有高等学历,属于社会精英,而企业需要高等学历的岗位较少,因此出现硕士就业难的状况。
从招聘企业所属区域来看,东南沿海和北上广招聘需求最大,其中北京企业招聘需求最多,占比9.47%;上海和深圳企业招聘需求分别位列二、三名,占比为7.81%、6.24%;杭州企业招聘需求排名第四,超越了一线城市的广州。北上广深地区作为一线城市,经济实力强,企业数量多,招聘需求也相对较大。一线城市人才争夺比较激烈,在抢人大战之中更多企业开始展开校招补充人才储备,为组建人才梯队提前抢人。
2018届校园招聘毕业生就业暗度指数中,经济学成最难就业专业,就业难度指数为2.16;工学作为供需最多的学科,其就业难度指数为1.28,排名第五;医学就业难度指数为0.39,成最容易就业学科。医学作为最易就业专业,其原因有两个,一方面:近年来医患关系紧张,学生普遍不愿报考临床医学等学术学科,导致企业需求供不应求;另一方面,现在人们更加注重养生,进而医药公司和疗养保健类企业兴起,也加大了对医学类相关人才的需求。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近两年大学生的就业情况:近两年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是在中小企业就业,去中西部就业的毕业生比重逐步提高。从学历上看,研究生初次就业率最高,本科初次就业率略低,高职高专初次就业率最低。从专业看,工科毕业生就业率较高,理科和文史哲类毕业生就业率较低。从毕业院校看,重点大学就业率较高,普通本科和独立学院就业率较低。值得关注的是,已就业者中,部分毕业生流动性较高。
而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心理比较普遍,一些高校毕业生宁可成为大城市中的“漂族”和“蚁族”,也不愿意到二三线城市和基层就业。多数高校毕业生仍然希望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就业,希望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生活和就业,到中西部地区、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就业的积极性不高。
据调查,得出大学生扎堆大城市的几个原因:一是我国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且短时间之内难以改变。经济越发达的地方就业机会也越多,发展空间越大,导致高校毕业生倾向于在城市、在东部地区、在高收入行业求职就业。二是制度上存在障碍。现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户籍制度、干部人事制度与市场就业机制还不完全适应。以干部身份和户籍为基础的管理方式与社会劳动力资源的统筹管理不协调,导致就业机会不均等,就业政策不平衡,毕业生在地区之间、企业与机关事业之间流动仍然存在障碍,毕业生身份转换困难,就业渠道不畅通,进一步加剧了结构性矛盾。三是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需要大量毕业生,但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发展空间较小,部分企业用工不规范,对毕业生吸引力有限;基层教育、医疗、农技等部门急需人才,但由于编制限制等原因,吸纳毕业生能力有限。
综上情况所述,大学生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提高自己:
1、科学合理职业生涯规划是实现顺利就业的基础
清晰地规划职业生涯目标是人生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一定要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只有这样,未来才有希望。当然,自我设计时要切记做到知己知彼,特别是全面地认识自我、认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自己的脾气秉性、自己的职业适应性、自己的才能以及自己可能在哪些方面取得成功等等。为了更准确地认识自己,科学合理地进行自我设计,建议运用科学的职业能力、心理、个性、适应性测量工具,好的职业测验工具将是你正确步入职业生涯的指南针。
2、转变观念是实现顺利就业的关键
危机是危难也是机遇,没有追求就没有机会;大学生不再是精英的代名词,而是具有较高素质的普通劳动者;学会从基层做起,到基层较苦,生活条件较差,但往往自己的自主权较强,锻炼的机会较多,成长快;正确看待收入。一个单位好,有很好的发展空间,目前收入少一些,但今后的发展机会相对多一些,收入提高也可能会快一些;正确看待地区间差异。在城市类型的选择上,中心城市固然机会多,但变动也更大,相比而言,一些有潜力的二级城市也许有更好更稳定的就业机会;不局限于自身专业,重在学以致用。客观审视自己,找出优势,根据自己的发展潜质来择业。不要死守本行,不求变通,应尽快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以适应科学技术快速的升级换代,不要让“专业对口”束缚了自己的手脚。
3、拓宽求职渠道,改变求职方式是实现顺利就业的保证
变被动等待社会需求信息,到主动收集社会需求信息,大学生应该以主动、积极的心态,寻找机会。平时多关注招聘会,企业说明会等企业信息,主动搜集相关的就业信息,而不能只一味地等待。改变“跟风求职”为“个性求职”,以往大学生求职存在“四大集中”,集中时间、集中地域、集中行业、集中用人单位,这不但加大了就业竞争激烈程度,而且导致社会行业的人才分布很不均衡,有的行业存在明显的人才过剩,而有的行业却人才匮乏。大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个性、能力、作出个性化的职业选择,不把求职的目光盯在传统的“集中”的区域、行业、单位,拓宽求职的视野。改变“短期求职”为“较长期求职”在选择工作时,大学生不能太理想化,一个人可能要经过3至4次的选择,才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所以对第一份工作不要太挑剔了。
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
我们采用问卷的调查方式对我校学生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我们主要采取网络和走访教室、图书馆、宿舍和路边拦截的方式,发送调查问卷。团队合作为了顺利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同时也想帮助更广大的在校大学生了解当前和未来的就业形势!在采访对象中有刚迈入大学不久的大一新生10名,处在风华的大二学生23名,更有已经到了择业和继续深造的大三学生27名。能够全面地了解在校大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的看法和了解
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30年,在这期间大学生的数量更是突飞猛进。大学生也有过去的“天之骄子”成为今日的“无人问津”!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怎样才能让大学生更好的就业,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呢?带着这一问题和思考,同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我们进行了这一次调查并进行了准确统计和深入分析:
被调查的学生为我校大学生。我们采用自制的“大学生就业调查问卷”,通过qq在线、深入宿舍、自习室、图书馆和路边拦截的方式进行!共发放调查问卷7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60份。有效问卷调查者主要来自机电专业、工业设计专业、外语专业、信息专业、经管专业和金融专业!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男女比例24:36。
从调查的数据看出,大学生未来就业形势严峻主要是由社会、学生、学校和用人单位四方面造成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本身的工作能力和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足和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严重不一致造成的。我们主要对这四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激烈的市场竞争情况
我们的人力资源,尤其是大学毕业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我国7亿多庞大的从业人员中,高层次人才稀缺,受过高等教育的仅为5%左右,那为什么还出现大学生就业难呢?除了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外,主要是难在就业市场机制不完善。在我们的调查中,无一人对当前形势乐观,60人之中只有2人认为当前形势还是较好,有9人占调查的15%认为还算正常的就业形势,而其他50人占总体的83%普遍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感到压力重重。现在大学生都普遍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在受访者中有仅有2人不了解、一人认为其不重要,而认为重要的占到调查的75%。在当前学的专业和工作不对口的情况下,大多数人还是觉得自己的专业是有前途的,其中认为很有前途的有12位,而认为自己专业较有前途的则达到36位,占所有调查者的80%,仅有6人认为本专业很没前途。可以看出大学教育还是相当重要的。由于竞争的加剧,大多数的学生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在问及毕业初的薪酬时,有31个人认为起初工资为1500元,14人认为应该为2500元,两部分加起来占总人数的75%,在物价日益增加的基础上,大学生要求这样的工资是不高的,可以看见竞争的大学生的影响。
第一,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还会不断有一些工人下岗或者失业,这批人的就业难度是非常大的。第二,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人数比较大。比如说大学生,今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将达到495万人,这也是近几年来最高的。今年要求职的大学毕业生在600万人左右。第三,中国农村有大量的富余劳动力要转移到城市里就业。基于这三条原因,做好就业工作,今年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当前社会普遍压迫大学生,尤其是刚毕业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他们的能力还只浮于理论上,社会经验不足,处事和办事能力不够,况且每年有那么多大学生,供大于求从而造成当前的局面。
二、学校对安排大学生就业方面指导不足
在我们受访的大学生中,只有5人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感到很满意,感到较满意的有24人,两者合计占48%,而感到不满意和很不满意达到52%,充分体现我们学校的就业指导还需加强,照顾到更大多数学生的情况。教育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还有很多,我们主要从以下三点进行分析:
首先,根本的问题是,教育与生产相脱离。我国现在生产模式是“世界加工厂”,主要需要的是廉价劳动力的“血汗工人”和有经验的技工,是体力劳动者,而大学教育培养的是高价劳动力的脑力劳动者。所以,要说“头脑还缺乏市场经济意识”,那不是大学生,而是指责大学生的专家、学者和领导者自己。但这不是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应当是:中国不应该是大学生供过于求,需要降低大学生的价值体现,而是要尽快改变我国的生产模式,使大学生的价值能够充分体现;使中国能够自主创新,发展生产。党中央一再强调发展自主创新经济,但大学生就业难却成了问题,这种情况说明发展自主创新经济还没有落到实处,还是停留在文件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大学生就业的实际,可以检验党的发展方针。
第二,重要的问题是,教育之本是育人。教育产业化要“正义”,说法可以不改,但含义要矫正:教育产业化是为社会生产人才。那种为学校、校董和一些教授生产利润,应该叫做“教育资本化”;现在许多学校名曰“产业化”,实质资本化。而社会培训机构被“产业化”人士评为资本化,是为自己谋利益,却为市场化人才做出了具大贡献。像我们最熟悉的北大青鸟教育就可以称得上it教育航母。教育改革要拨乱反正,要改变对学校乱扩大升级,对学生“广种薄收”的状况;要学习培训机构,根据社会发展的进程需要,决定学校培育人才的结构,各专业的高、中、低人才要有比例。
第三是观念问题。中国是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国家。因此,中国的教育应当是“公有制为主体”,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教育不应该是个人的投资,而应当是社会对发展的投入,是一种社会积累。教育费用应当由国家、社会承担,从物质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为祖国、为社会“回报”而学习的思想观念。教育费用由国家、社会承担之后,还缩小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劳动力的生产价值的个人差别。这不仅有现实的意义,而且有很深远的意义。
三、大学生自身素质因素
在谈到毕业后的打算后的打算后,50%多的人都是把考研放在首位,其次是找工作创业等,从中可以看到很多大学生是害怕面对社会竞争的,采取考研是为了更晚一点面对竞争,也是对自己以后能找个更好的工作。在问及到,毕业后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时,有15个人认为兴趣是最重要的因素,占总人数的25%,而更多的人选择最要的因素是“个人发展空间的重要性”,占总人数的61%,而其他因素则被大学生看轻。在大学生考虑工作的地方时,20个人选择留在大学所在地,10人则选择回家乡,38人则是主张去发达城市闯一番,而对于岗位过剩的西部地区则只有2人选择。在大学生所重视的素质中面试技巧和计算机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占50%左右,而专业能力差而被普遍的看低,究其原因是现在的大学生就业是专业不对口的结果。大学生就业难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大学生自身准备不足造成的,在受访者中,有相当一般分的大三学生对所要去的企业竟然一点也不了解,占总人数的33%。调查中他们普遍感到经验不足是造成他们就业形势严峻的主要因素,约占50%。除了这些方面,我们大学生还存在以下问题:
(1)、诚信问题,不少毕业生发现求职时有一定的证书、文凭、履历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有的大学生凭勤奋刻苦,在大学期间努力争取获得相关证书,不刻苦学生则通过投机取巧或造假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
(2)、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由于近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加上不少大学生大学学习不认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
(3)、大学生自身定位偏颇。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的差距较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同时,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心理定位严重影响就业。据中新网报导造成本科学就业难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目前本科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状态。
(4)、求职途径把握不准。不少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各样人才交流会“广泛撒网”的方法,或希望通过熟人“托关系”、“找门路”以捧上“金饭碗”,不善于“推销”自己,没有针对自己的切实优势,通过重点了解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情况,提高就业率。
四、用人单位误区
(1)、过分关注文凭。不少用人机构认为,学历越高越好。选人学历化,造成受聘人员水平和能力与岗位不相适应,或人才浪费,比如有些单位招聘计算机软件研究生仅用于本单位的打字等简单文字处理。现实工作中有些人的能力与文凭并不能直接划等号,不少本科或大专学生的业务能力不比研究生业务能力差。
(2)、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这是女大学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3)、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
(4)、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不少用人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能人,并且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而一般大学生则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实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有较高理论水平,只要经过短期实践即能胜任工作岗位。
就是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太乐观。
在我们的调查中,可以很清楚的发现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并在大学生之中形成了一种“谈就业色变”的状况。但是从另一方面,大学生对自己和就业形势有了一个很清晰的认识和认真思考,这对他们以后他们的努力方向和激励都是很好的。总之,大学生就业形势已清楚的摆放在面前,学校、社会和大学生们应该找到合作点,达到共赢。
1、学生应努力提升综合素质。
(1)、注重专业学习。专业强、基础实、理论深、技能佳,是每个用人单位渴望的人才标准。大学期间的专业学习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基础,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注重加强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苦练内功,提升素质,培养能力,掌握技巧,为顺利就业打基础、创条件、做准备。
(2)、加强实践锻炼。从进入大学起就要有意识的进行就业规划,通过各种途径寻求实践机会,为将来的就业竞争增加砝码。要在加强专业学习的基础上,重视校内和校外的社会活动,这些活动特别是社会兼职可以引导大学生走向社会,加强实践学习,熟悉工作流程,丰富社会经验,拓宽人际关系,是大学生进行能力锻炼、施展个人才华的重要舞台。
(3)、调整就业心态。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直面压力和挑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特别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的转型和转变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不能改变社会的情况下,要逐步调整自己的心态,适应社会的要求。改变过去那种“一步到位”的就业心理,放弃“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旧知识分子偏激心理,不把考研、考公务员当成“救命稻草”(毕竟能如愿的只是极少数),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健康观念,先争取工作岗位,为社会和家庭“减负”,再在工作中磨练自己,寻找机会进行突破。
(4)、还应在大学时全面关注社会动态,早早做好职业规划,并不断朝着这个方向奋斗。同时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适当的做些兼职工作,增加对社会的认识和经验的积累。充分利用大学的资源,全面掌握知识,以便在各行各业都能够快速接手工作。同时大学生们也应避重就轻,不要总涌往发达城市,西部地区更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的抱负和才能,而且薪酬待遇普遍高于东部,为西部发展做出贡献。
2、单位:切实纠正用人偏见。
用人单位一方面要与学校加强互动交流,多了解学校里各专业的特色,还可以借鉴大学生见习制度的思路,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寒暑假实习基地,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也有助于企业考察人才。另一方面,用人单位要进一步转变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切实纠正用人选材的偏见。一个单位要想得到可持续发展,既要使用好人才,也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从我们的调查情况来看,多数学生充满激情、有闯劲,富有创新精神,而且理论功底扎实,接受新鲜事物快,可塑性强,如果对他们适当加以培训,一定能为企业带来更好更长远的发展。所以,企业不能只图眼前的短期利益,过分看重工作经验,而要有长远的人才战略眼光,要改变唯经验论、唯文凭论的做法,还要纠正性别上和地域上的用人偏见,切实做到不拘一格招揽人才,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双赢。首先,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改变唯经验论、唯学历论,摒弃用人歧视,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竞相成才。
其次,选人标准要合理。用人单位要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实际,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细化岗位职责,按照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选人标准,确定招聘人员质与量。第三,确定科学招聘程序。要确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内容,在按程序进行考核后,择优录用。
3、高校提高大学生就业对策
(1)、应该努力提高办学水平。高校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平。高校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目标,积极培养大学生知识和能力,培养具有不断追求真理、追求科学精神,能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以上的综合素质优秀的大学生。
(2)、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现有科类结构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能完全适应,必须适时调整。
(3)、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高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建立以服务为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并能独立开展工作,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信息服务,咨询服务,指导服务,培训服务等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为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掌握竞争技巧,积极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创造有利条件。
(4)、学校应该实行积极的大学生安排就业政策,不仅在未来的发展方面,而且在心理调节上面,减轻大学生的就业焦虑心理。同时老师们应该对学生们加强教育,并进行积极暗示,多增加学生们的锻炼机会(别出现面试事心里紧张表达不清等情况)。
4、社会及政府其他对策——应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还须政府社会共同努力。
政府社会必须进行相应总体性调整。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及人们对高等教育价值的判断。政府要通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平,来增加对人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这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
就业调查问卷
首页
文档
正文
应届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
短暂而又艰苦的15天暑期社会实践随着晚会幕布的缓缓落下而告了一个段落.在这段日子里,我们13人有过沮丧、有过流泪;但是我们相信,正如歌词中唱的一样只要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渡过那段黑暗的日子后,阳光会以最灿烂的姿态来迎接我们……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就业形势是十分严峻的,而应届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是牵动着__的心.“xx年,全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在前不久举行的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国家劳动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在面对xx年的就业状况进行分析时给出了这样的判断:高校毕业生增量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已经成为了现状.据相关官方数据显示xx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至413万,比去年增加75万人,增幅达22%,但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未签约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仅占总人数的49.81%.
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大学生就业形势,也为了帮助我们这些在校大学生能更多地了解就业信息与今后的在校规划,我们实践队决定走进温州民营企业的发展源地——温州乐清,走进当地的大小民营企业,采访企业中的历届大学毕业生与企业老总,向他们收集更多更全面的第一手.
在15天的实践时间里我们走访了大量的企业,以温州民营企业为立足点,调查了以温州大学毕业生为主体的历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和职业发展状况;并且我们走访的企业基本包括了各个行业(制造、销售和服务等)以及各种规模(有正泰、德力西等大型企业,也有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小型企业),共收回了大约3000份有效问卷.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次得到的调查结果是具有相当的可信度的
我们的问卷主要涉及了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现在工作情况设问
2.针对工作满意度的设问
3.是针对自我效能感即工作胜任状况的设问
4.针对自我期许和对企业的期许设问
5.针对就业信息和就业途径设问
6.大学期间的活动锻炼对就业的影响
7.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学校教育的优劣势
8.在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具有多少程度的影响
经过我们的统计初步得到了以下结果:
一.工作情况
目前大学生选择工作日渐趋于理性,能够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例如:对工作方向的选择、对工作岗位的选择等.现在已经逐渐渐形成了为自己选工作的良好态势,而不是以前的为专业选工作.至目前我们统计所得出的结果显示,约有34%的毕业生现在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没有什么联系,只有38%的毕业生现在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联系比较密切.而且从现在的社会发展观察,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先找一份工作,找到自己立足社会的经济,再找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据我们从3000份调查统计得出:没换过工作的毕业生大约只占38%,而大约有42%的在职大学毕业生换过2份以上工作.
二.工作满意程度
半数以上的毕业生表示对自己现在的工作满意,只有约5%表示对自己现在的工作不满意.
到达灾区后,情况比想象中要复杂得多,灾区地形复杂闭塞、余震和暴雨接连不断,志愿者们的处境恶劣,生活艰难.但是他们还是与政府工作人员进入偏僻的山区了解情况,为灾民分发救灾物资.“看着灾区人民艰难的生活,我每每独自落泪,他们的生活比新闻里报道的要困难得多,我和队员们尽力给每一个伤员、孩子带去一些帮助.回到学校我们发动同学和社会有心人继续为灾区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黄武强回忆起灾区的一幕幕心里总有一种挥不去的责任感.
像黄武强这样的学生其实还有很多,他们完全出于一份赤子之心参与到暑期社会实践中去.“每年,社会都会对大学生的实践提出批评.其实,大学生已经开始变得成熟,更愿意承担社会责任.今年,大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服务农村、服务基层,为灾区献一份力、为奥运喝彩的活动中去,通过自己微薄的力量为社会做一点事,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担当.”杨爱东老师是高校众多社会实践指导老师中的一员,他已经欣喜地看到大学生在和行动上的变化,现在的大学生变得更加务实,更有奉献精神,在服务期间他们努力地,不求回报.对于他们,是不是应该多一份理解和支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