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关于诚信的成语典故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诚信的成语故事

  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诺千金。以下是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曾参,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懦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孩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这话本是哄孩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妻子看到曾参把猪杀了,就说,“我是为了让孩子安心地在家里等着,才说等赶集回来把猪杀了烧肉给他吃的,你怎么当真呢。”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年纪小,不懂世事,只得学习别人的样子,尤其是以父母作为生活的榜样。今天你欺骗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灵,明天孩子就会欺骗你、欺骗别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明天孩子就会不再信任你,你看这危害有多大呀。”

5个关于诚信的成语典故

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

  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布

  这时敬慕季布为人,都在暗中帮助他。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后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候夏候婴说情。刘邦在夏候婴的劝说下撤消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

  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邱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马上去见季布。

  季布听说曹邱生要来,就虎着脸,准备发落几句话,让他下不了台。谁知曹邱生一进厅堂,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阴沉,话语多么难听,立即对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与季布拉家常叙旧。并吹捧说:“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样的话,您怎么能有这样好的名声传扬在梁、楚两地的呢?我们既是同乡,我又到处宣扬你的好名声,你为什么不愿见到我呢?”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这番话,心里顿时高兴起来,留下他住几个月,作为贵客招待。临走,还送给他一笔厚礼。

  后来,曹邱生又继续替李布到处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

诚信的成语及其故事

  徒木立信

  商鞅立木建信 法的条令已经完备,还没有公布,商鞅担心人民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能把它迁移到北门的人给他十金。民众认为奇怪,没有一个敢去搬的,商鞅又说:“能搬的人给他五十金。”。有一个人搬迁了那根木头,商鞅就给了他五十金。商鞅用这个来表明自己不欺骗民众,终于公布了法令。

  退避三舍

  晋文公即位以后,整顿内政,发展生产,把晋国治理得渐渐强盛起来。他便向中原扩大自己的势力,争夺霸主地位。这时,齐国国势已大不如以前,南方的楚国乘机把中原黄河以南的地方都变成了自己的地盘,大有替代齐桓公成为霸主之势。这样,晋楚两国之间发生了利害冲突。

  公元前632 年,晋文公采纳了中军元帅先轸的计谋,离间了楚国与齐、秦的关系后,又离间了曹、卫与楚的关系。楚成王被激怒,立即令成得臣率军北上,征伐晋国。

  楚军一进军,晋文公立刻命令将士们退避三舍。将士们大惑不解,他们认为,晋军的统帅是国君,对方带兵的是臣子,哪有国君让臣子的道理。晋臣狐偃解释说:“楚王曾经有恩与国王,他这样做,是为了实现他当年的诺言,国王曾在楚王面前答应过:要是两国交战,晋国情愿退避三舍。如果今天国王言而无信,我们就理屈了。”

  晋军一口气后撤了九十里,到了城濮才停下来,布置好了阵势。楚国有些将军见晋军后撤,想停止进攻。可是成得臣却不答应,一步盯一步地追到城濮,跟晋军遥遥相对。成得臣还派人向晋文公下战书,措辞十分傲慢。晋文公也派人回答说:“贵国的恩惠,我们从来都不敢忘记,所以退让到这儿。现在既然你们不肯谅解,那么只好在战场上比个高低了。”

  晋楚之战爆发。两军才一交手,晋军统帅指挥军队假装败退,还在战车的后面挂上树枝,扬起一阵一阵尘土,显出慌忙败退的样子,把楚军引进埋伏圈。晋军的中军精锐,猛冲过来,向楚军拦腰杀来,结果楚军被杀得七零八落,大部分被歼灭。成得臣见势不好,急忙收兵回撤,好不容易才逃出重围。成得臣战败后,觉得没法向楚成王交代,就自杀了。晋军占领了楚国营地,晋文公借此机会会合诸侯,订立盟约,当了霸主。

  晋文公退避三舍看似实现诺言,更重要的还是军事上的需要。晋军以退为进,避敌锋芒,疲惫敌军,这应该说是晋文公动用了以退为进的战略。

  一饭千金

  韩信小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然而,挣钱的本事却一个也不会。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老奶奶为人家漂洗纱絮,人称“漂母”。她见韩信挨饿挺可怜,就把自己带的饭分一半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发誓要报答漂母之恩。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对漂母分食之恩始终没忘,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这就是“一饭千金”成语的来历。

  一诺千金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

  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布。

  这时敬慕季布为人的人,都在暗中帮助他。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候夏侯婴说情。刘邦在夏侯婴的劝说下撤消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

  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邱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马上去见季布。

  季布听说曹邱生要来,就虎着脸,准备发落几句话,让他下不了台。谁知曹邱生一进厅堂,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阴沉,话语多么难听,立即对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与季布拉家常叙旧。并吹捧说:“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样的话,您怎么能够有这样的好名声传扬在梁、楚两地的呢?我们既是同乡,我又到处宣扬你的好名声,你为什么不愿见到我呢?”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这番话,心里顿时高兴起来,留下他住几个月,作为贵客招待。临走,还送给他一笔厚礼。

  后来,曹邱生又继续替季布到处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

与诚信的成语故事

  曾子杀猪

  曾子的妻子到市场上去,她的儿子要跟着一起去,一边走,一边哭。妈妈对他说:“你回去,等我回来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市场回来了,曾子要捉猪来杀,他的妻子拦住他说:“那不过是跟小孩子说着玩的。”曾子说:“决不可以跟小孩子说着玩。小孩本来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样子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做妈妈的骗孩子,孩子不相信妈妈的话,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曾子于是把猪给杀了。

  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一诺千金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

  楚国有一位著名的射箭能手名叫熊渠子。 有一天夜里,当天经过一片山林时,忽然看见前面不远的地方躺着一只老虎。他吓出一身冷汗,赶紧拉弓搭建,对准老虎就射。可是,那只老虎不动也不吼。 熊渠子感到奇怪,壮着胆子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块像老虎的大石头;再一看,他射出的那支箭整个儿钻进石头里去了。 熊渠子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心想:我的力气再大也射不穿石头呀! 他后退了几步,又拿起了一支箭,开工向石头射去。只听“啪”的一声,箭却被弹了回来。熊渠子又连射几回,都是这样。他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于是摇摇头,叹了口气,继续赶路去了。 这件事很快传开了。人们议论说,熊渠子所以能射开石头,是因为他当时心志专一,精力高度集中。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句谚语就是从上面的故事演变而来的。人们常用来说明只要专心致志,肯下苦功夫,就能达到目的;有时也用来比喻诚心待人,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言九鼎

  战国时,秦国出兵攻打赵国。赵王派相国平原君去楚国谋求联合抗秦。平原君在门客中选中了文武兼备的十九名随员,离预定的二十名还差一员。平日并不受重视的门客毛遂经过自荐,被平原君批准随行。

  起先,随行的另外十九人都很瞧不起毛遂,暗中讥笑他。但到了楚国,在相互交谈的过程中,他们逐渐觉得毛遂是个很了不起的人,对他都很钦佩。平原君去和楚王商谈联合抗秦之事,毛遂等随行人员便都在台下等候。 可是,平原君和楚王从早上谈到中午,还是没有结果。随行的另外十九人便怂恿毛遂上台去说服楚王。

  毛遂凭着自己大无畏的英勇气概,按住剑,顺着台阶走上台去,对平原君说:“赵国和楚国联合起来抵御秦国,两句话就能说明其利害关系,为什么从早上到中午,还没谈出个结果来?'' 楚王问平原君说:“他是什么人?" 平原君回答说:“他是我的门客毛遂。"

  楚王听说毛遂只是个门客,怒气冲冲地喊道:“你这是干什么?我在和你的主人说话,你快退下去!"

  毛遂按着剑走上前去,对楚王说:“大王之所以敢当众斥责我,是因为楚国人多势众。但现在大王离我不过十步,楚国再强大,大王也倚仗不着,因为我手中有剑,你的性命掌握在我的手里。而且我的主人就在这里,我和主人说话,你凭什么斥责我呢?" 楚王见毛遂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一时惊呆了,不知怎么办。

  毛遂又继续说:“楚国是个大国,地方五千里,雄师百万,按理说应该称霸天下。可是令人失望的是,强大的楚国在秦国面前,竟然胆小如鼠,以前秦将白起只带几万军队攻打楚国,一举就攻下了你们的国都郢城,再战烧毁了你们的祖坟。这种奇耻大辱,连我们赵国都为你们感到羞耻,可是大王竟然对此无动于衷!所以,楚、赵联合抗秦,不仅仅是为了赵国,也是为了楚国!道理是如此简单,大王竟然在我主人面前斥责我,不是太没道理了吗?”

  毛遂一席话,使楚王茅塞顿开,连连点头说:“先生的话说得很有道理,我一定倾全国之力与赵国联合,共同抗秦!” 于是,赵、楚两国歃血为盟。楚赵结盟后,平原君带着毛遂等回到赵都邯郸。平原君感叹地说:“我手下的门客多时逾千,少时也有百数,自以为识尽赵国的贤士。这次毛遂的事给了我很大的震动.毛先生在我府中三年,我竟没有发现他是个难得的人才。他的三寸之舌,胜过百万强兵,他一到楚国,只用了一席话,便使赵国的威望重于九鼎、大吕,他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春秋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做棘子成。 有一天,棘子成对孔子的学生子贡说:「君子只要有好的本质就够了,干麼还要有文彩呢?」 子贡说:「您这样说是不对的。四匹马拉的车子,也追不回已经说出口的话。本质和文彩是同样重要的。让我拿皮草来举例解释吧!虎豹的皮和犬羊的皮,它们的区别,既在本质,也在文彩,如果把这两类兽皮,拔去上面有文彩的毛,那虎豹皮,看来就像犬羊皮了。」 子贡认为,说话要深思熟虑,因为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后人就用「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来表示说话算数,不能反悔。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西周最后一个王是西周最后一个王是周幽王。周幽王什么国家大事都不管,光知道吃喝玩乐,打发人到处找美女。有个大臣名褒珦劝谏幽王,周幽王不但不听,反把褒珦下了监狱。 褒珦在监狱里被关了三年。

  褒家的人千方百计要把褒响救出来。他们在乡下买了一个挺漂亮的姑娘,教会她唱歌跳舞,把她打扮起来,献给幽王,替褒珦赎罪。这个姑娘算是褒家的人,叫褒姒。 幽王得了褒姒,高兴得不得了,就把褒珦释放了。他十分宠爱褒姒,可是褒姒自从进宫以后,心情闷闷不乐,没有露过几次笑脸。幽王想尽办法叫她笑,她怎么也笑不出来。周幽王出了一个赏格:有谁能让王妃娘娘笑一下,就赏他一千两金子。 有个善于拍马屁的人叫虢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二个鬼主意。原来,周王朝为了防备犬戎的进攻,在骊山(在今陕西临憧东南),带造了二十多座烽火台,每隔几里地就是一座口如果犬戎打过来,把守第一道关的兵士就把烽火烧起来:第二道关上的兵士见到烟火,也把烽火烧起来口这样,个接一个烧着烽火,附近的诸侯见到了,就会发兵来救。虢石父对周幽王说:“现在天下太平,烽火台长久没有使用了。我想请大王跟娘娘上骊山去玩几天。到了晚上,咱们把烽火点起来,让附近的诸侯见了赶来,上个大当。娘娘见了这许多兵马扑了个空,保管会笑起来。”周幽王拍着手说:“好极了,就这么办吧!” 他们上了骊山,真的在骊山上把烽火点了起来。临近的诸侯得了这个警报,以为犬戎打过来了,赶快带领兵马来救。没想到赶到那儿,连一个犬戎兵的影儿也没有,只听到山上一阵阵奏乐和唱歌的声音,大伙儿都愣了。

  幽王派人告一诉他们说,辛苦了大家,这儿没什么事,不过是大工和王妃放烟火玩儿,你们回去吧! 诸侯知道上了当,憋了一肚子气回去了。褒姒不知道他们闹的是什么玩意,看见骊山脚下来了好儿路兵马,乱哄哄的样子,就问幽王是怎么回事。幽王一五一十告诉了她,褒姒真的笑了一下。幽王见褒拟开了笑脸,就赏给虢石父一千两金子。

  幽王宠着褒姒,后来干脆把王后和太子废了,立褒姒为王后,立褒姒生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原来王后的父亲是申国的诸侯,得到这个消息,就勾结犬戎进攻镐京。幽王听到犬戎进攻的消息,惊慌失措,连忙下命令把骊山的烽火点起来。烽火倒是烧起来了,可是诸侯因为上次上了当,谁也不来理会他们。 烽火台上白天冒着浓烟,夜里火光烛天,可就是没有一个救兵到来。犬戎兵一到,镐京的兵马不多,勉强抵挡了一阵,被犬戎兵打得落花流水。犬戎的人马像潮水一样涌进城来,把周幽王、虢石父和褒姒生的伯服杀了,把那个不露笑脸的褒姒也给抢走了。 到这时候,诸侯们知道犬戎真的打进了镐京,这才联合起来,带着大队人马来救。犬戎的首领看到诸侯的大军到了,就命令手下的人把周朝多少年聚敛起来的宝贝财物一抢而空,放了一把火才退走。 中原诸侯打退了大戎,立原米的太子姬宜臼为天子,就是周平王。诸侯也回到各自的封地去了。

  没想到诸侯一走,大戎又打过来,周朝西边大多土地都被犬戎占去了。平王恐怕镐京保不住,便打定主意,把国都搬到了洛邑去。 鲁孝公二十七年(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因为镐京在西边,洛邑在东边,所以历史上把周朝在镐京做国都的时期,称为西周;迁都洛邑以后,称为东周。周幽王。周幽王什么国家大事都不管,光知道吃喝玩乐,打发人到处找美女。有个大臣名褒珦劝谏幽王,周幽王不但不听,反把褒珦下了监狱。

  褒珦在监狱里被关了三年。褒家的人千方百计要把褒响救出来。他们在乡下买了一个挺漂亮的姑娘,教会她唱歌跳舞,把她打扮起来,献给幽王,替褒珦赎罪。这个姑娘算是褒家的人,叫褒姒。 幽王得了褒姒,高兴得不得了,就把褒珦释放了。他十分宠爱褒姒,可是褒姒自从进宫以后,心情闷闷不乐,没有露过几次笑脸。幽王想尽办法叫她笑,她怎么也笑不出来。周幽王出了一个赏格:有谁能让王妃娘娘笑一下,就赏他一千两金子。 有个善于拍马屁的人叫虢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二个鬼主意。

  原来,周王朝为了防备犬戎的进攻,在骊山(在今陕西临憧东南),带造了二十多座烽火台,每隔几里地就是一座口如果犬戎打过来,把守第一道关的兵士就把烽火烧起来:第二道关上的兵士见到烟火,也把烽火烧起来口这样,个接一个烧着烽火,附近的诸侯见到了,就会发兵来救。虢石父对周幽王说:“现在天下太平,烽火台长久没有使用了。我想请大王跟娘娘上骊山去玩几天。到了晚上,咱们把烽火点起来,让附近的诸侯见了赶来,上个大当。娘娘见了这许多兵马扑了个空,保管会笑起来。”周幽王拍着手说:“好极了,就这么办吧!” 他们上了骊山,真的在骊山上把烽火点了起来。临近的诸侯得了这个警报,以为犬戎打过来了,赶快带领兵马来救。没想到赶到那儿,连一个犬戎兵的影儿也没有,只听到山上一阵阵奏乐和唱歌的声音,大伙儿都愣了。幽王派人告一诉他们说,辛苦了大家,这儿没什么事,不过是大工和王妃放烟火玩儿,你们回去吧! 诸侯知道上了当,憋了一肚子气回去了。褒姒不知道他们闹的是什么玩意,看见骊山脚下来了好儿路兵马,乱哄哄的样子,就问幽王是怎么回事。

  幽王一五一十告诉了她,褒姒真的笑了一下。幽王见褒拟开了笑脸,就赏给虢石父一千两金子。 幽王宠着褒姒,后来干脆把王后和太子废了,立褒姒为王后,立褒姒生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原来王后的父亲是申国的诸侯,得到这个消息,就勾结犬戎进攻镐京。幽王听到犬戎进攻的消息,惊慌失措,连忙下命令把骊山的烽火点起来。烽火倒是烧起来了,可是诸侯因为上次上了当,谁也不来理会他们。 烽火台上白天冒着浓烟,夜里火光烛天,可就是没有一个救兵到来。犬戎兵一到,镐京的兵马不多,勉强抵挡了一阵,被犬戎兵打得落花流水。犬戎的人马像潮水一样涌进城来,把周幽王、虢石父和褒姒生的伯服杀了,把那个不露笑脸的褒姒也给抢走了。 到这时候,诸侯们知道犬戎真的打进了镐京,这才联合起来,带着大队人马来救。犬戎的首领看到诸侯的大军到了,就命令手下的人把周朝多少年聚敛起来的宝贝财物一抢而空,放了一把火才退走。 中原诸侯打退了大戎,立原米的太子姬宜臼为天子,就是周平王。诸侯也回到各自的封地去了。 没想到诸侯一走,大戎又打过来,周朝西边大多土地都被犬戎占去了。平王恐怕镐京保不住,便打定主意,把国都搬到了洛邑去。

  鲁孝公二十七年(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因为镐京在西边,洛邑在东边,所以历史上把周朝在镐京做国都的时期,称为西周;迁都洛邑以后,称为东周。

与诚信有关的成语故事

  西周最后一个王是西周最后一个王是周幽王。周幽王什么国家大事都不管,光知道吃喝玩乐,打发人到处找美女。有个大臣名褒珦劝谏幽王,周幽王不但不听,反把褒珦下了监狱。 褒珦在监狱里被关了三年。

  褒家的人千方百计要把褒响救出来。他们在乡下买了一个挺漂亮的姑娘,教会她唱歌跳舞,把她打扮起来,献给幽王,替褒珦赎罪。这个姑娘算是褒家的人,叫褒姒。 幽王得了褒姒,高兴得不得了,就把褒珦释放了。他十分宠爱褒姒,可是褒姒自从进宫以后,心情闷闷不乐,没有露过几次笑脸。幽王想尽办法叫她笑,她怎么也笑不出来。周幽王出了一个赏格:有谁能让王妃娘娘笑一下,就赏他一千两金子。 有个善于拍马屁的人叫虢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二个鬼主意。原来,周王朝为了防备犬戎的进攻,在骊山(在今陕西临憧东南),带造了二十多座烽火台,每隔几里地就是一座口如果犬戎打过来,把守第一道关的兵士就把烽火烧起来:第二道关上的兵士见到烟火,也把烽火烧起来口这样,个接一个烧着烽火,附近的诸侯见到了,就会发兵来救。虢石父对周幽王说:“现在天下太平,烽火台长久没有使用了。我想请大王跟娘娘上骊山去玩几天。到了晚上,咱们把烽火点起来,让附近的诸侯见了赶来,上个大当。娘娘见了这许多兵马扑了个空,保管会笑起来。”周幽王拍着手说:“好极了,就这么办吧!” 他们上了骊山,真的在骊山上把烽火点了起来。临近的诸侯得了这个警报,以为犬戎打过来了,赶快带领兵马来救。没想到赶到那儿,连一个犬戎兵的影儿也没有,只听到山上一阵阵奏乐和唱歌的声音,大伙儿都愣了。

  幽王派人告一诉他们说,辛苦了大家,这儿没什么事,不过是大工和王妃放烟火玩儿,你们回去吧! 诸侯知道上了当,憋了一肚子气回去了。褒姒不知道他们闹的是什么玩意,看见骊山脚下来了好儿路兵马,乱哄哄的样子,就问幽王是怎么回事。幽王一五一十告诉了她,褒姒真的笑了一下。幽王见褒拟开了笑脸,就赏给虢石父一千两金子。

  幽王宠着褒姒,后来干脆把王后和太子废了,立褒姒为王后,立褒姒生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原来王后的父亲是申国的诸侯,得到这个消息,就勾结犬戎进攻镐京。幽王听到犬戎进攻的消息,惊慌失措,连忙下命令把骊山的烽火点起来。烽火倒是烧起来了,可是诸侯因为上次上了当,谁也不来理会他们。 烽火台上白天冒着浓烟,夜里火光烛天,可就是没有一个救兵到来。犬戎兵一到,镐京的兵马不多,勉强抵挡了一阵,被犬戎兵打得落花流水。犬戎的人马像潮水一样涌进城来,把周幽王、虢石父和褒姒生的伯服杀了,把那个不露笑脸的褒姒也给抢走了。 到这时候,诸侯们知道犬戎真的打进了镐京,这才联合起来,带着大队人马来救。犬戎的首领看到诸侯的大军到了,就命令手下的人把周朝多少年聚敛起来的宝贝财物一抢而空,放了一把火才退走。 中原诸侯打退了大戎,立原米的太子姬宜臼为天子,就是周平王。诸侯也回到各自的封地去了。

  没想到诸侯一走,大戎又打过来,周朝西边大多土地都被犬戎占去了。平王恐怕镐京保不住,便打定主意,把国都搬到了洛邑去。 鲁孝公二十七年(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因为镐京在西边,洛邑在东边,所以历史上把周朝在镐京做国都的时期,称为西周;迁都洛邑以后,称为东周。周幽王。周幽王什么国家大事都不管,光知道吃喝玩乐,打发人到处找美女。有个大臣名褒珦劝谏幽王,周幽王不但不听,反把褒珦下了监狱。

  褒珦在监狱里被关了三年。褒家的人千方百计要把褒响救出来。他们在乡下买了一个挺漂亮的姑娘,教会她唱歌跳舞,把她打扮起来,献给幽王,替褒珦赎罪。这个姑娘算是褒家的人,叫褒姒。 幽王得了褒姒,高兴得不得了,就把褒珦释放了。他十分宠爱褒姒,可是褒姒自从进宫以后,心情闷闷不乐,没有露过几次笑脸。幽王想尽办法叫她笑,她怎么也笑不出来。周幽王出了一个赏格:有谁能让王妃娘娘笑一下,就赏他一千两金子。 有个善于拍马屁的人叫虢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二个鬼主意。

  原来,周王朝为了防备犬戎的进攻,在骊山(在今陕西临憧东南),带造了二十多座烽火台,每隔几里地就是一座口如果犬戎打过来,把守第一道关的兵士就把烽火烧起来:第二道关上的兵士见到烟火,也把烽火烧起来口这样,个接一个烧着烽火,附近的诸侯见到了,就会发兵来救。虢石父对周幽王说:“现在天下太平,烽火台长久没有使用了。我想请大王跟娘娘上骊山去玩几天。到了晚上,咱们把烽火点起来,让附近的诸侯见了赶来,上个大当。娘娘见了这许多兵马扑了个空,保管会笑起来。”周幽王拍着手说:“好极了,就这么办吧!” 他们上了骊山,真的在骊山上把烽火点了起来。临近的诸侯得了这个警报,以为犬戎打过来了,赶快带领兵马来救。没想到赶到那儿,连一个犬戎兵的影儿也没有,只听到山上一阵阵奏乐和唱歌的声音,大伙儿都愣了。幽王派人告一诉他们说,辛苦了大家,这儿没什么事,不过是大工和王妃放烟火玩儿,你们回去吧! 诸侯知道上了当,憋了一肚子气回去了。褒姒不知道他们闹的是什么玩意,看见骊山脚下来了好儿路兵马,乱哄哄的样子,就问幽王是怎么回事。

  幽王一五一十告诉了她,褒姒真的笑了一下。幽王见褒拟开了笑脸,就赏给虢石父一千两金子。 幽王宠着褒姒,后来干脆把王后和太子废了,立褒姒为王后,立褒姒生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原来王后的父亲是申国的诸侯,得到这个消息,就勾结犬戎进攻镐京。幽王听到犬戎进攻的消息,惊慌失措,连忙下命令把骊山的烽火点起来。烽火倒是烧起来了,可是诸侯因为上次上了当,谁也不来理会他们。 烽火台上白天冒着浓烟,夜里火光烛天,可就是没有一个救兵到来。犬戎兵一到,镐京的兵马不多,勉强抵挡了一阵,被犬戎兵打得落花流水。犬戎的人马像潮水一样涌进城来,把周幽王、虢石父和褒姒生的伯服杀了,把那个不露笑脸的褒姒也给抢走了。 到这时候,诸侯们知道犬戎真的打进了镐京,这才联合起来,带着大队人马来救。犬戎的首领看到诸侯的大军到了,就命令手下的人把周朝多少年聚敛起来的宝贝财物一抢而空,放了一把火才退走。 中原诸侯打退了大戎,立原米的太子姬宜臼为天子,就是周平王。诸侯也回到各自的封地去了。 没想到诸侯一走,大戎又打过来,周朝西边大多土地都被犬戎占去了。平王恐怕镐京保不住,便打定主意,把国都搬到了洛邑去。

  鲁孝公二十七年(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因为镐京在西边,洛邑在东边,所以历史上把周朝在镐京做国都的时期,称为西周;迁都洛邑以后,称为东周。

5个关于诚信的成语典故

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

  楚国有一位著名的射箭能手名叫熊渠子。

  有一天夜里,当天经过一片山林时,忽然看见前面不远的地方躺着一只老虎。他吓出一身冷汗,赶紧拉弓搭建,对准老虎就射。可是,那只老虎不动也不吼。

  熊渠子感到奇怪,壮着胆子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块像老虎的大石头;再一看,他射出的那支箭整个儿钻进石头里去了。

  熊渠子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心想:我的力气再大也射不穿石头呀!

  他后退了几步,又拿起了一支箭,开工向石头射去。只听“啪”的一声,箭却被弹了回来。熊渠子又连射几回,都是这样。他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于是摇摇头,叹了口气,继续赶路去了。

  这件事很快传开了。人们议论说,熊渠子所以能射开石头,是因为他当时心志专一,精力高度集中。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句谚语就是从上面的故事演变而来的。人们常用来说明只要专心致志,肯下苦功夫,就能达到目的;有时也用来比喻诚心待人,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关诚信的成语故事

  ①季札赠剑

  吴国宗室季札,在出使北方大国途中,顺道访问了徐国国君。徐君非常喜欢季札的宝剑,但知它是吴国国宝,所以不好意思索要。

  季札心知徐君很喜欢这宝剑,想立即将它送给徐君,但碍于自己仍需前往其他国家,所以需要带着这宝剑以代表吴国出使。于是,季札心中暗暗向徐君许下诺言:“当我结束这次行程后,我会再到徐国,届时定将这宝剑送给您。”

  后来,当季札返回徐国时,徐君已死。季札来到徐君墓前,便将宝剑挂在徐君墓旁的树上。随从连忙问道:“人都死了,还赠他宝剑干什么?”季札说:“我早在心中答应将这宝剑送给徐君,如今徐君虽已离世,但不可因此改变我的承诺,我仍要履行诺言。”

  ②破镜重圆

  南朝陈国将亡时,驸马徐德言预料妻子乐昌公主将会被人掠去,于是打破一面铜镜,各拿一半,作为日后重见时的凭证,并约定每逢正月十五日,就在市集卖这半面镜子,以探听对方的消息。

  陈国亡后,乐昌公主为杨素所占,徐德言每逢正月十五日便到京城卖镜,年复一年,终在某年见到一人叫卖破镜,与所藏半镜相合,于是题诗曰:“镜与人俱去,镜归人未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乐昌公主见到此诗,悲泣不食。杨素知道此事后,便让公主与徐德言重新团圆。

  ③一诺千金

  秦朝末年,楚国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这个人个性耿直,而且非常讲信用,只要他答应的事,就一定会努力做到,也因此他受到许多人的称赞,大家都很尊敬他。

  他曾经在项羽的军中当过将领,而且率兵多次打败刘邦,所以当刘邦建立汉朝,当上皇帝的时候,便下令捉拿季布,并且宣布:凡是抓到季布的人,赐黄金千两,藏匿他的人则遭到灭门三族的惩罚。可是,季布为人正直而且时常行侠仗义,所以大家都想保护他。起初季布躲在好友的家中,过了一段时间,捉拿他的风声更紧了,他的朋友就把他的头发剃光,化装成奴隶和几十个家僮一起卖给了鲁国的朱家当劳工。

  朱家主人很欣赏季布,于是专程去洛阳请刘邦的好朋友汝阴侯滕公向刘邦说情,希望能撤销追杀季布的通缉令,后来刘邦果真赦免了季布,而且还给了他一个官职。

小学生诚信成语故事

  1.曾参杀猪

  曾参,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儒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

  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孩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这话本是哄孩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

  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妻子看到曾参把猪杀了,就说,“我是为了让孩子安心地在家里等着,才说等赶集回来把猪杀了烧肉给他吃的,你怎么当真呢。”

  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年纪小,不懂世事,只得学习别人的样子,尤其是以父母作为生活的榜样。今天你欺骗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灵,明天孩子就会欺骗你、欺骗别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明天孩子就会不再信任你,你看这危害有多大呀。”

  2.<立木为信与烽火戏诸候的对比>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4.推心置腹

  王莽篡汉后, 发生了农民起义。后来, 南阳著名的豪强, 西汉皇族刘穌、刘秀兄弟也乘机起兵, 加入了绿林起义军, 准备夺取政权, 恢复刘氏的天下。

  王莽听说昆阳失陷, 派42 万大军前往镇压。起义军在刘秀的正确指挥下, 以劣势兵力击败了王莽军。

  接着, 萧王刘秀主动要求去河北安抚各州郡, 他在河北争取人心, 扩充力量。接着, 刘秀派出14 名将领, 带领大批兵马, 去消灭河北的铜马起义军。经过多次激战, 刘秀终于击溃了铜马起义军, 数十万人向他投降。

  为了壮大自己的实力, 扩大自己的影响, 刘秀决定收编这一大批人马, 并把投降的起义军首领封为列侯。但是, 这些首领心存疑虑, 不相信刘秀会信任他们。刘秀了解到他们的心思, 就让他们各自回营, 照样带领自己的部下; 刘秀骑着马, 只带几名随从, 到一个一个军营去慰问他们。

  这些投降的将领见刘秀这样毫无戒心地对待他们、关怀他们, 感动地说:“萧王如此推心置腹, 我们怎能不为他卖命呢!”

  刘秀见他们都已经打心里服了自己, 就把他们分别安排为自己将领的部下。这样, 他一下子就增加了数十万人马。关西那一带原来只知道铜马, 现在都把刘秀说成是“铜马皇帝”。

  5.信誓旦旦

  春秋时, 有个男子, 爱上一位天真美丽的姑娘。他借换丝的名义向姑娘求婚, 并发誓真心爱她, 永不反悔。

  纯朴善良的姑娘信以为真, 答应秋后与他结婚。婚后, 妻子对丈夫真心诚意, 但是丈夫却变了心, 百般虐待她。后来, 那男子竟狠心地将她遗弃, 她在痛苦中回忆起以往的种种情景, 内心无比愤恨, 怨恨地控诉说:“ 当初你说白头到老, 现在一回忆起这话就使我怨恨。滔滔的淇水再宽也有个岸, 湿湿的洼再阔也有个边。当初我和你一起嬉戏, 说说笑笑多么欢快。当年你信誓旦旦, 没想到如今你反复无常把心变。我恨你变心不念旧, 只好一刀两断把事情了结!”

  有人根据这位女子不幸遭遇, 写成了一首诗。这首诗后来被收进了《诗经》, 即《卫风·氓》, 其中有段写道:

  及尔偕老, 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 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 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 亦已焉哉!

  6.实事求是

  刘德是西汉时期汉景帝刘启的儿子, 为栗姬所生, 被封为河间王( 封地在今河北河间县一带)。据传, 刘德酷爱藏书, 他从民间收集了很多先秦时期的著作。刘德对收集到的古书, 能够认真研究和整理, 很多学者都愿意和他一起研究学问, 甚至皇帝和官府中的学者, 对他的学识和治学态度都很佩服。

  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 在撰写《汉书》时, 专门为刘德写了传记《河间献王传》, 对刘德的研究精神作了高度的评价, 文中说:“ 修学好古, 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 必为好写与之, 留其真。”成语“实事求是”即由此而来。

  7.移木建信

  战国时,商鞅准备在秦国变法,惟恐老百姓不信,于是命人在都城的一个城门前,放了一根高三丈长的木柱,并到处张贴告示:"谁能把城门前那根木头搬走,官府就赏他五十金。"老百姓看到告示后议论纷纷。大家怀疑这是骗人的举动,但一个年轻力壮、膀大腰圆的小伙子说:"让我试试看吧!我去把城门那木头搬走,要是官府赏钱,就说明他们还讲信用,往后咱们就听他们的;如果不赏给,就说明他们是愚弄百姓。他们往后说得再好,我们也不信他们那一套了。"说罢来到城门前把那根木头搬走了。

  商鞅听到这一消息,马上命令赏给那人五十金。那位壮汉看到自己果真得到了五十金,不禁开怀大笑,一边炫耀那五十金,一边对围观的老百姓说:"看来官府还是讲信用的啊!"

  这事一传十,十传百,不久就传遍了整个秦国,商鞅这才下令变法。

关于诚信的成语典故

  赞美诚信的成语故事【1】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赞美诚信的成语故事【2】立木为信与烽火戏诸候的对比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赞美诚信的成语故事【3】《郁离子》中记载了一个因失信而丧生的故事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淦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淦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只有坐以待毙。

  赞美诚信的成语故事【4】曾子杀猪曾子的妻子到市场上去,她的儿子要跟着一起去,一边走,一边哭。妈妈对他说:“你回去,等我回来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市场回来了,曾子要捉猪来杀,他的妻子拦住他说:“那不过是跟小孩子说着玩的。”曾子说:”决不可以跟小孩子说着玩。小孩本来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样子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做妈妈的骗孩子,孩子不相信妈妈的话,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曾子于是把猪给杀了。

  赞美诚信的成语故事【5】郭汲不失信于孩子郭汲在并州任职时,一次下去考察,途经美稷县,当地的孩子们闻讯后,自发地聚集到一起夹道欢迎他。郭汲不知情,就问:“小朋友,你们这是在干什么呀?”孩子们回答说:“听说您要来,我们特来欢迎!”郭汲闻言赶忙下马,一一答谢。在美稷县办完事后,孩子们又闻讯赶来送郭汲,并问他什么时候返回。郭汲立即让随从计算返程的日期,告诉了他们。由于事情办得十分顺利,返回美稷县的日子比预期早了一天,但为了不失信于孩子们,郭汲下令在县城外的野亭露宿一晚,等到第二天才入城

诚信的典故成语故事

  战国时,秦国出兵攻打赵国。赵王派相国平原君去楚国谋求联合抗秦。平原君在门客中选中了文武兼备的十九名随员,离预定的二十名还差一员。平日并不受重视的门客毛遂经过自荐,被平原君批准随行。起先,随行的另外十九人都很瞧不起毛遂,暗中讥笑他。但到了楚国,在相互交谈的过程中,他们逐渐觉得毛遂是个很了不起的人,对他都很钦佩。平原君去和楚王商谈联合抗秦之事,毛遂等随行人员便都在台下等候。可是,平原君和楚王从早上谈到中午,还是没有结果。随行的另外十九人便怂恿毛遂上台去说服楚王。毛遂凭着自己大无畏的英勇气概,按住剑,顺着台阶走上台去,对平原君说:“赵国和楚国联合起来抵御秦国,两句话就能说明其利害关系,为什么从早上到中午,还没谈出个结果来?楚王问平原君说:“他是什么人?"平原君回答说:“他是我的门客毛遂。"楚王听说毛遂只是个门客,怒气冲冲地喊道:“你这是干什么?我在和你的主人说话,你快退下去!"毛遂按着剑走上前去,对楚王说:“大王之所以敢当众斥责我,是因为楚国人多势众。但现在大王离我不过十步,楚国再强大,大王也倚仗不着,因为我手中有剑,你的性命掌握在我的手里。而且我的主人就在这里,我和主人说话,你凭什么斥责我呢?"楚王见毛遂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一时惊呆了,不知怎么办。毛遂又继续说:“楚国是个大国,地方五千里,雄师百万,按理说应该称霸天下。

  可是令人失望的是,强大的楚国在秦国面前,竟然胆小如鼠,以前秦将白起只带几万军队攻打楚国,一举就攻下了你们的国都郢城,再战烧毁了你们的祖坟。这种奇耻大辱,连我们赵国都为你们感到羞耻,可是大王竟然对此无动于衷!所以,楚、赵联合抗秦,不仅仅是为了赵国,也是为了楚国!道理是如此简单,大王竟然在我主人面前斥责我,不是太没道理了吗?”毛遂一席话,使楚王茅塞顿开,连连点头说:“先生的话说得很有道理,我一定倾全国之力与赵国联合,共同抗秦!”于是,赵、楚两国歃血为盟。楚赵结盟后,平原君带着毛遂等回到赵都邯郸。平原君感叹地说:“我手下的门客多时逾千,少时也有百数,自以为识尽赵国的贤士。这次毛遂的事给了我很大的震动。毛先生在我府中三年,我竟没有发现他是个难得的人才。他的三寸之舌,胜过百万强兵,他一到楚国,只用了一席话,便使赵国的威望重于九鼎、大吕,他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加油稿运动会200字左右十篇

十大孝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