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音乐鉴赏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古韵

  一角微卷泛黄的书页

  一丝留白的呼吸

  隽秀着历史的沧桑瑰丽

  笛声清越

  箫声沉郁

  古琴叮咚

  琵琶瑟瑟

  瑶林错立

  幽泉欢跃

  折胡杨而登梁苑

  携宝璐而凌关越

  憔立倚凉风

  独坐处寒窗

  心如澄清秋水

中国古典音乐鉴赏

今古离风韵

  风蔽日出兮云怅惘

  邀杯怀古兮作佳酿

  自兀恋旧兮落断肠

  几朝飘陨兮吻天荒

  醉纸金迷兮佛怒光

  荏苒蹉跎兮古琴伤

  踏飞闻蝶兮点汐浪

  行际嫣山兮语天苍

  月夜无疆形离梭越皆处促膝神音唱

  深秋天凉约影重朦天外坐伴曲飞扬

  星闪波芳团诣镂滴流光交心玉璃琅

  浅吹云汤缥幅恬荡良辰思恋暖心房

  离情映心兮韧锻钢

  斗转空飞兮流冶忙

  殷昕唯运兮菩移桑

  期伊凭栏兮梦回唐

  烈爱热焱兮娇颀阳

  畅拥佳人兮体留香

  吻魅爱侣兮肤沁央

  余韵风闻兮以为常

  加冕为王

  情学爱恋辗转逢珑倚天纲

  吾为谁狂

感受音乐吧

  无论是古典还是流行,都有它的魅力所在。古典注重旋律,流行注重节奏。古典音乐很优美,令人神宁心静,而流行音乐恰恰相反,她很有动感,听了让人热血沸腾!

  古典和流行比起来,我更爱流行!周杰伦的《星睛》是我的最爱!古典音乐嘛,要属《比斯卡旋律》了,她是那样的优美、那么的动听……

  闲暇时,打开听听音乐,实在是人生一大美事啊!

  我曾经闭着眼睛欣赏那首《星睛》,美妙的动感韵律让人痴迷,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清爽感觉贯穿全身!是的,一种很清爽很舒服的感觉……

  音乐,真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这么美妙的东西不知到底是谁最早发明的呢?伯牙、钟子期、贝多芬、肖邦、威尔弟…。古今中外有多少著名的音乐家,正是他们才让我们拥有了那么多的音乐财富,真该好好谢谢他们啊!伟大的人,令人敬佩的人!

  清晨时分,打开窗户,一阵清风袭来……

  配上一首古典的《比斯卡旋律》,噢,心旷神怡!“深呼吸,闭上你的眼睛……”,高歌一首《深呼吸》,再深深地呼吸一下清晨的新鲜空气,一天从此开始了--------在音乐中开始……

感受中华古韵

  那些深匿在一种静谧中的古色古香,泛着墨香,洒着茶韵,隐在那轮皎洁而浪漫的月色中。千年的沧桑未将它埋没,只希望耳畔再萦绕着,那曲离殇……

  细拂心尘,远离喧闹。静坐在古筝前,用心抚一首《渔舟唱晚》,若隐若现的夕阳余晖,在静谧的月色中飘向远方。绕梁的余音啊,你是否也在低吟这千古绝唱?波光碧影,那些离绪别愁,就让它在这一晚月色中消逝吧,消逝吧……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寒蝉凄切,对长亭晚……”“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切切……”“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一首首,一句句,这不是简单的诗句啊,这是一份又一份不同的心情,我读懂了!读懂了大唐之美,读懂了宋之忧郁;读懂了古时天下之苦乐,读懂了那经典的文化底蕴……

  伴着月夜,望着星辰,我数着,数历史上有多少个经典名句;我吟着,吟千古中有多少心伤……

  难得一晚月光晴朗,那如丝的惆怅被庐州月光掩埋了吗?难道等到明年的清明雨上时,借昏黄的烟火来祭奠曾经的国色天香

  你听,那一句句吟哦,那一声声琴音,难道让流行音乐代替了吗?清新而质朴的中国风,难道在中国文化被争相欣赏时,被中国人遗忘了?经典,不值得遗忘。它忍受了千年的风霜,拂走了尘埃的玷污,见识了沧桑的巨变,笑纳了寒风的嘲弄。依然高贵而脱俗……这是怎样美丽的中华文化啊!

  我只想抚一首无韵的小曲,任它缠绵在我凄凉的心房,那种未经修饰而天成的典雅之美无法诠释,或细品一杯凉茶,任它无尽的悠长浓香弥散远方,送你一丝东方茉莉的清香……

  中华古韵,也悠而长……

音乐之门

  在我国音乐之门中,有古今中外的古典音乐,也有现在的流行音乐。

  我国古典音乐中,《二泉映月》是一首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的,用二胡演奏的乐曲,它是民间音乐家华彦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作者悲歌式的一生呕心沥血的高度艺术结晶。这部作品的旋律委婉流畅,跌宕起伏意境深邃, 也表现了作者旧社会饱尝辛酸的感受和倔强的性格,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除了《二泉映月》外,我们还有一首民间乐器创作的曲子,后被吸收入山西梆子及二人台中作为过扬的音乐;或配合剧中人在入洞房等欢乐喜庆的场面中使用。《喜相逢》是方坤在传统乐曲的基础上编织而来的,此曲生动地标识,采用民间变奏手法,在演奏上运用吐音花舌,飞指、花泽、生动地表现了气氛热烈生动活泼,具有沉重的乡村乡心。

  那么,在我国的流行音乐,是怎样来的呢?随着这个问题,我们把时间退回到1900年,人类自从进入20世纪后,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在音乐上化时期,对传统音乐,进行了全面考究,举出各种派别举不胜举。

  音乐可以使人心旷神怡,使人生机勃勃,有朝气有活力。何乐而不为呢

倾听古乐

  古乐,即古典音乐,乃音乐之精华。倾听古乐,便可享受昔日不尽的暖意;倾听古乐,可使人如痴如醉,“醉翁之意不在酒”,醉在方休,醉在享受,醉在浪漫,醉在无言之中。

  《十面埋伏》一曲,用琵琶奏之,无言形容。刚开始时,似在无边无涯的海边,倾听喧嚣海涛。不久,又似在月影下彻夜的静谧,以一种新的姿态迎接人们,全新感受从此而至。至高潮部分,又忽高忽低,忽明忽暗,听者沉眠于梦境,不愿醒来。弦断,泪落……余声绕梁三周,琴声远至千万里,听者为之落泪。

  蓦地,从沉睡中醒来,抑制不住,潸然泪下。那柔中带刚的余声在心中回荡……“弦断……琴乱……曲终……泪落…….”让人回味无穷,令人回首往年,使人醉在其中。

  《高山流水》一曲,古筝演奏。如花似玉,瑕玉无疵,如行云流水,沁透心脾,让人了却忧愁,为伊人而憔悴,如波涛般不可阻挡。弦音,古韵彻留,传至千里之外,可感受到高山深涧一样的野的气息。寻觅不到源头,所到之处,草木丛生,大自然的气息油然而至。冶炼众曲,取之精华,便是《高山流水》。

  当琴声在一缕长音中戛然而止,你会感到无边的落寞感,仿佛霎时没有了依靠,只有余音在心头荡漾,久挥不去……

  倾听古乐,让心灵得到音乐的灵魂,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灵魂!

  挥之不去的声音:“弦断……琴乱……曲终……泪下……泪干……无边无涯……余音绕梁……传至千里……”

颂华乐

  悠扬古琴传颂时代的长河,婉转的笛音传承千百年的文化,拨指弹弦间,尽是情谊连绵不断,琴声入耳处,甚是佳音耐寻味。

  自小习得古时文章,字里行间充盈着阵阵盛乐,那是炎黄子孙代代相传留下的文化瑰宝。乐中有琴,琴中有筝,中华乐器以古筝为代表被大众熟知,那沉稳悠远的琴音,流淌千百年来从未衰老,称它为古琴之首毫不夸张,手起音落,时如小桥流水缓缓流淌,又似万马奔腾壮志豪情,也像繁星点点深邃静谧……其中以一首《渔舟唱晚》闻名于世,寻佳音处,尽为沧桑。

  颂古筝,华乐流,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若是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这一首打油诗中的古琴,也就是琵琶,我们都耳熟能详,《十面埋伏》就是其名曲。琵琶作为弹拨乐器的老大,其音可清脆可婉转,百变悦耳。清脆时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婉转时就是“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若古时,荷残香消,拨开珠帘,内坐一女子手执琵琶,纤纤素手轻拢慢捻抹复挑,甚是赏心悦目,闲时一曲更为舒心。

  颂琵琶,华乐流,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

  无论何物都以老为敬,最古老的汉族乐器即为笛子,任何一个笛管镌刻的都是时光的打磨,其古老可以追溯至先辈点燃篝火,围绕火群起舞,吹笛助兴的时候。岁月的长河可以冲刷掉任何事物,只是留下了那夺人眼目、灿若星河的文化,那响彻耳边的笛声可以带着我们回味古时,探寻那古色古香、深远奥秘的中华传统文化。

  颂古笛,华乐流,时空转,信念不移。

  中华乐器传承的不仅是音乐与旋律,还有一份爱国的信念,强大的愿景。乐中的情绪就如未来的蓝图一般摆在我们眼前,先辈教导我们爱音乐,珍惜音乐,更要品味音乐,传承华乐经典,弘扬华夏文化!

古乐飘飘

  音乐,是一种美的艺术形式,更给予人心灵及感官上难以言喻的感受。

  曾经,不厌其烦地听着周杰伦的最新专辑。如今却被另一种不同风格的乐曲所深深吸引,那就是古乐。

  在黄昏古刹,金碧辉煌的皇宫大殿中,一缕轻柔古乐缓缓响起,羌、笛、竽、管同堂共曲,琴瑟和谐,一曲曲不同凡响的余韵渐入空中,给予人无限遐想。在殿宇楼阁中,只有古乐才是最好的归宿。而爵士鼓在那儿只能幼稚地摇摆,在要滚歌手的‘动情’嚎叫,只是在声嘶力竭地大煞风景。只有恢弘,庄重的古乐才配得上庄严肃穆的宫廷殿宇中奏响。

  古乐的调子并不是华丽奢靡的,但却洗尽了铅华留下一种独有的灰色沧桑。时而,柔肠百转,绵绵流动,透着淡淡的愁绪,点点哀伤;时而,惊涛涌起,波澜壮阔,如同冰河铁马,瀚海惊鸿。古乐的曲调并非单纯的色块,却蕴含着不同的情愫,萦绕回响。在古乐中,我听到了易水边壮士一去不回的喑哑悲吟;听见了南山下隐者悠然采菊的欢乐笑语;听见了月台上,星辉倾泻,凝眸无语的哀伤;听见了浅桥旁,汽笛长鸣,兰州催发的无奈;曾在古乐中感受到了雨后空寂的林间小径上的清幽;也曾体会过悲冷清秋的枫叶粲然,落花萧飒。哀筝一弄《湘江》曲,商女犹唱《后庭》花。古乐带给了我无尽的诗意,更让我从中回味悠

  远的历史,而后一切岁乐曲清缓自如地谈去。你又可曾在黄种大吕中梦一回呢

  古乐是一种经岁月洗礼而凌驾于现代文明之上,充满着沧桑诗意意罕物。他凝重却不沉重,给予盈以深沉,给喧嚣以淡泊,给虚浮以敦厚,给纷杂以宁静……

  @_@我是分割线@_@

你知道我国著名的十大古乐曲吗

  我国音乐历史悠久,作品丰富,下面向你介绍著名的十大古乐曲。

  《高山流水》,古琴曲。根据古代琴谱《神奇秘谱》介绍:高山、流水,原本是一支曲子,到唐朝时分为两支曲子。全曲为四个部分,是一首对祖国壮丽河山的颂歌。

  《广陵散》,是我国篇幅最长的古琴曲之一。原来是东汉末年广陵地区的民间乐曲,现见于《神奇秘谱》,共43段,结构庞大,气势磅礴。

  《胡笳十八拍》,古琴曲。相传为汉末著名女文学家、音乐家蔡琰所作。她汉末被虏入匈奴,12年后,被曹操赎回。乐曲共有18段,每段为1拍。

  《梅花三弄》,古琴曲。又名“三六”“梅花引”“玉妃引”,因为曲调重复了三次,所以叫“三弄”。乐曲华丽清新,流畅活泼,赞美了梅花纯洁高雅的品质。

  《阳关三叠》,古琴曲。歌词根据唐朝大诗人王维的诗《送元二使安西》发展而成。诗中有“西出阳关无故人”句,又重复了三次,所以称“阳关三叠”。

  《渔樵问答》,古琴曲。现存琴谱于明代《杏庄太音续谱》(1560年)。乐曲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樵夫(打柴人)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的情趣。

  《平沙落雁》,古琴曲。是近300年来流传最广泛的作品。曲调流畅悠扬,通过乐曲中时隐时现的雁鸣,十分生动地描写了雁群降落前在空中盘旋的景象。也有琵琶曲。

  《汉宫秋月》,琵琶曲。乐谱最早见于宋代琴谱,旋律婉转凄凉,表现了古代宫廷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和悲怨情绪。

  《十面埋伏》,琵琶大曲。传说原为明朝琵琶演奏家汤应曾所演奏的《楚汉》。乐曲描写了公元前202年,刘邦手下大将韩信用十面埋伏之计,将楚军围困并歼灭的楚汉战争,全曲分为13段。

  《春江花月夜》,琵琶曲和民族器乐合奏曲。原名《文阳箫鼓》,是一首立意鲜明的标题音乐,抒发了人们对大自然美的喜爱心情,如今仍驰名中外。

中国古典音乐十大名曲三月不知肉味

  一、《高山流水》

  《列子·汤问》记载:伯雅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一次,伯牙弹了一首高山屹立、气势雄伟的乐曲,钟子期赞赏地说:“巍巍乎志在高山。”伯牙又弹了一首惊涛骇浪、汹涌澎湃的曲子,钟子期又说:“洋洋乎志在流水。”钟子期能深刻地领会伯牙所弹奏乐曲《高山流水》的内涵。从此,他们俩人结成了知音,被传为千古佳话。

  据文献记载,《高山流水》原为一曲,自唐代以后,《高山》与《流水》分为两首独立的琴曲。其中《流水》一曲,在近代得到更多的发展,曲谱初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管平湖先生演奏的《流水》曾被录入美国太空探测器的金唱片,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茫茫宇宙寻找新的“知音”。

  二、《广陵散》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我国古代的一首大型器乐作品,为汉魏时期相和楚调但曲之一。嵇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政而遭杀害,临刑前曾从容弹奏此曲以寄托。据《神奇秘谱》载录,此曲原是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区(即今安徽寿县境内)的民间乐曲,曾用琴、筝、笙、筑等乐器演奏,现仅存古琴曲。

  《神奇秘谱》所载《广陵散》,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共45段。乐曲定弦特别,第二弦与第一弦同音,使低音旋律同时可在这两条弦上奏出,取得强烈的音响效果。此曲之所以能跻身十大古曲之一,还得部分归功于嵇康。魏末著名琴家嵇康因反对司马氏的专政而惨遭杀害,在临行前嵇康从容弹奏此曲以为寄托,弹奏完毕他叹息道,《广陵散》今天成为绝响。之后《广陵散》名声大振,人们在理解这首乐曲时又多了一层意义,它蕴涵了一种蔑视权贵、愤恨不平的情绪。

  三、《平沙落雁》

  《平沙落雁》是一首展景抒怀的琴曲,又名《雁落平沙》、《平沙》,作者传有唐代陈子昂、宋代毛逊、明代朱权等,众说不一。曲谱最早载于公元1634年(明末崇祯七年)刊印的藩王朱常淓纂集《古音正宗》。此曲原为四段,在流传的过程中发展成六段、七段、八段等不一。

  全曲以水墨画般的笔触,淡远而苍劲地勾勒出大自然寥廓壮丽的秋江景色,表现清浅的沙流,云程万里,天际群雁飞鸣起落的声情。曲意爽朗,乐思开阔,给人以肃穆而又富于生机之感,借鸿雁之高飞远翔,抒发和寄托人们的胸臆,体现了古代人民对祖国美丽风光的歌颂与热爱。

  四、《梅花三弄》

  古琴曲《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是中国古典乐曲中表现梅花的佳作,早在唐代就在民间广为流传。全曲表现了梅花洁白芳香、凌霜傲雪的高尚品性,是一首充满中国古代士大夫情趣的琴曲。《枯木禅琴谱》说:“曲音清幽,音节舒畅,一种孤高现于指下;似有寒香沁入肺腑,须从容联络,方得其旨。”

  晋隋以来有此笛曲,为东晋大将桓伊所作。后经唐代琴家颜师古改编为琴曲,流传至今。梅花傲霜高洁的品格,是古今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常为人们用以隐喻具有高尚节操的人。明杨抡《伯牙心法》记载:“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韵也。三弄之意,则取泛音三段,同弦异徽云尔。”琴曲中采用完整重复三段泛音写法不多见,“故有处处三叠阳关,夜夜梅花三弄之诮。”(《律话》)。

  五、《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堪称曲中经典。乐曲内容的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在古典音乐中是罕见的。此曲最早见于1818年出版的华秋萍《琵琶谱》,1895年出版的李芳园编订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中将它改名为《淮阴平楚》。

  乐曲是根据公元前202年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省灵壁县东南)进行决战时,汉军设下十面埋伏的阵法,从而彻底击败楚军,迫使项羽自刎乌江这一历史事实加以集中概括谱写而成。垓下决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有名的战役。琵琶曲《十面埋伏》出色地运用音乐手段表现了这场古代战争的激烈战况,向世人展现了一幅生动感人的古战场画面。

  六、《夕阳萧鼓》

  这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优美流畅,在演奏中运用了各种琵琶技法。在曲式上,用扩展、收缩、局部增减和高低音区的变换等手法展开全曲。此曲流传甚广,是琵琶古曲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乐谱最早于1875年的抄本。1925年前后,上海大同乐社根据此曲改编成丝竹乐曲《春江花月夜》,它犹如一幅长卷画面,把丰姿多彩的情景联合在一起,通过动与静、远与近、情与景的结合,使整个乐曲富有层次,高潮突出,音乐所表达的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七、《渔樵问答》

  《渔樵问答》是一首流传了几百年的古琴名曲,反映的是一种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俗尘凡事的羁绊。音乐形象生动,精确。乐曲通过渔樵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的情趣,表达出对追逐名利者的鄙弃。

  乐曲采用渔民和樵夫对话的方式,题材集中精炼,以上升的曲调表示问句,以下降的曲调表示答句,曲调飘逸潇洒,描绘出渔樵在青山绿水中悠然自得的神态。乐曲中时而出现伐木或摇橹的声响,使人形象地联想起渔樵生活的情景。

  八、《胡笳十八拍》

  古琴曲《胡笳十八拍》是根据汉代以来流传的同名叙事诗而创作的琴曲,是我国音乐史上一首杰出的古典名曲。原诗作者一说为蔡文姬,但《后汉书·蔡琰传》中未见记载,故难以定论。其音乐为唐人传谱。

  全曲共十八段,运用宫、徵、羽三种调式,音乐的对比与发展层次分明,分两大层次,前十来拍主要倾述作者身在胡地时对故乡的思恋;后一层次则抒发出作者惜别稚子的隐痛与悲怨。乐曲以十分感人的乐调诉说了蔡琰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抒写了主人公对祖国、对故土的深沉思念及骨肉离别的痛苦感情。被郭沫若称道为“是一首自屈原《离骚》以来最值得欣赏的长篇抒情诗”。

  九、《汉宫秋月》

  中国传统音乐中,同名异曲、异曲同名的现象很多,乐曲各个版本的历史渊源与流变往往需要艰苦的考证。比如,《汉宫秋月》就有琵琶曲、二胡曲、古筝曲、江南丝竹等不同版本。

  此曲由一种乐器曲谱演变成不同谱本,且运用各自的艺术手段再创造,以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这是民间器乐在流传中常见的情况。乐曲表现了古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十、《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原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两首高深的歌曲名,即《阳春》和《白雪》,是由楚国著名歌舞家莫愁女(姓庐,名莫愁。郢州石城,今湖北钟祥人)在屈原、宋玉的帮助下传唱开来的,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现存琴谱中的《阳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乐曲产生的年代没有确切的史料可以说明。唐代显庆二年(657年)吕才曾依琴中旧曲配以歌词。《神奇秘谱》在解题中说:“《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音乐欣赏课件ppt免费

关于团队凝聚力的激励性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