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一起保护环境

  现在的世界,地震、洪水、气温上升……都是由我们人类造成的,这些都只有一个原因,就是——破坏生态、破坏环境。过去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南、北两极的冰川都好好的。但现在,由于人类的破坏生态环境,造成大气层增厚,地球的热气不能散发,热气碰到大气层就反弹,形成了温室效应,南、北两极的冰川都开始融化了。如果南、北两极的冰川都融化了,那么海平面至少会增高1米,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啊!再讲到我们身边:那些无良企业乱排放污水到河里,导致河水变得又黑又臭;那些砍伐者乱砍乱伐,导致地球上的森林面积逐日减少。还有很多人都不注意保护环境:他们经常使用一次性用品,用完的电池随手扔掉……

  为什么环境会变成这样,这都是因为我们,所以,我们要拯救地球!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1.少用一次性物品。2.不乱扔废旧电池。3.多植树。4.不乱砍伐树木。5.不乱排污水。6.买东西最好带环保袋。

  环保很重要,开始保护环境吧,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高保护环境

  地球是生命的摇篮,人类是地球的骄子。她给予我们生存所需的一切,离开她我们一刻也无法生存下去。然而,随着科技进步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求,正不自觉地步入掠夺性资源利用和破坏性生产的误区。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一方面,工业污水源源不断地流入江河湖海,天空到处弥漫着黑色的烟尘,堆积如山的垃圾。另一方面,森林面积锐减,土地沙漠化,气候变异,酸雨成灾,旱涝肆虐,生态灾难频繁,水资源和自然资源逐渐枯竭……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正面临着环境不断恶化所带来的严峻威胁,地球及其居民好象进入了一个高风险地带。警钟早已敲响,但是,人类对于环境恶化进程的遏止仍显得过于苍白无力。

  美好的地球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但,每当我们的自身利益与环境利益相互矛盾时,人类总是只顾眼前利益和自身利益,而环境利益却被我们远远地抛在脑后。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为了追求所谓的“卫生”而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为此付出的代价森林被毁,水土大量流失,生态失衡;为了获取看似贵重的毛皮、虎骨,满足渺小的口腹之欲,有人甘冒违法的风险,疯狂地捕杀野生动物……据统计,人类工业化发展的一百多年来,特别是最近几十年来,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升级和其它人类活动的增加,物种灭绝的速度比自然灭绝的速度要快一千倍之多。如果人类再不节制自己的行为,我们的后代将会见不到除人类之外的其它生物,甚至将可能无法在这个星球上继续生存下去,人类也将面临灭绝。这决不是危言耸听。面对着我们一手造成的恶果,面对着逝去了的、将要逝去的,以及那些在人类的屠刀下呻吟的生命,我们——地球上最聪明的动物,该怎么办……

  警钟已经长鸣!环境需要我们保护,家园需要我们建设。我们每个人可以做许多事情来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如回收废旧电池,节约水电,不吃口香糖,不乱扔杂物,不用塑料袋,不用一次性筷子,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到城镇乡村开展以“保护自然、保护环境”为主题的大规模的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号召大家立即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家园,为人类生活创建一个美好和谐的环境。

  大自然与我们是不可分割的共同体,地球则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天蓝地绿,山川秀美是我们共同的追求和理想。为了把我们的绿色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为了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色的天地,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保护我们的地球,也保护我们人类自己吧!

环保从我做起

  随着现代高科技迅猛发展,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日益深入,社会生产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舒适,然而这只是我们乐观的一面,与此同时,由人类创造的现代科技,也正在滋长一种力量给人类带来越来越多的困扰、烦恼及恐慌。

  美国科学家霍金预言:“一百年后地球不再适合人类居住。”预言决非耸言!据有关报导:中国近半数的河流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每天有六千万人难以获得足够的饮用水,六亿人喝着受污染的水;2004年我国大气污染造成近35。8万人死亡,平均每一万个城市居民中有6个人是因空气污染而死亡;2007年6月14日上午贵州省遵义市城区因企业排放的污染物无法及时散去,造成空气中二氧化硫严重超标。城里许多人出现呼吸困难,不停咳嗽等症状,许多学校因此而紧急停课;2008年某天深夜,深圳海片区,停放在露天里的汽车全都被涂染,无论怎么擦洗都不干净。是哪双魔掌所为呢?经查实,原来是电厂烟囱吹出的烟灰,在迷蒙细雨作用下所惹的祸。人要是吸入了这些粉尘,将会如何?一组组触目惊心的事件,令人不寒而栗。人们离不开空气,离不开水,人类赖以生存的水不能饮用,赖以生存的空气不能呼吸,我们的生命将靠什么来维持

  每当人们提起环保,总是关注排污的各大企业,往往对自己日常生活掉以轻心。工业污染令人触目惊心,日常起居的生活污染同样不容忽视。据说某一年的十。一黄金周到天安门观看升旗仪式的人群一天产生20多吨垃圾。治理广州珠江严重污染的过程中,关闭了许多沿江排污企业,然而水质仍未得到明显的改善。调查发现:日常排放的生活废水是罪魁祸首。深圳餐饮业日产垃圾2500吨,废弃食用油脂1500吨,那么全国呢?还有其他的行业呢?2吨石油才提炼1吨塑料,全世界每年使用各种塑料袋4万亿只,仅回收百分之一。我国每年用于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袋的生产,需消耗480万吨石油,平均月消耗约13000多吨。塑料难以腐烂,残留在土地仍影响农作物生长。长此下去,不引以重视,不用一百年,也许不到五十年,人类将无法在地球上生存下去。

  大气,水污染一天天逼近我们,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及健康。我们可以不坐车,船,飞机,不用塑料袋,但我们不能不呼吸;我们可以不看电视,不上网,不用手机甚至不用电,但我们不能不饮水。我们需要新鲜空气,我们需要甘甜的清泉。那些已被污染的家园什么时候恢复它的美丽?能呼吸的空气,能饮用的水还能维持多久?保护环境,我们该做些什么?能做些什么

  现在国家和政府也在关注这方面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也成为发展中的一个国家,环境也遭到空前的破坏。治理这一切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它需要全人类长期不懈地努力,保护环境,脚下的路还很漫长……环保,不再是某一个国家某一个地区某个人的行为,而是全人类为保护地球共同的终极目标!“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从我做起!”不应只是口号,我们无力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美化周边的环境;我们无力制止企业排污,但我们尽可能减少生活垃圾;我们不可以改变他人,但可以改变自己,警醒自己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无需政府约束,无需他人监管。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能自觉自愿担负起这份神圣不可推卸的使命。华夏民族的子子孙孙才有大树底下好乘凉,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好传承!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环保已经迫不及待

  阳光、空气、水、植物、动物……构成了我们周围的环境。我们人类也是环境中的一部分,我们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已经危害了许多生物的生存。来!让我们来保护自己的家园吧!还地球妈妈一个干净美丽的面容。

  许多城市已经安装了环保垃圾桶,但人们还是把垃圾乱扔,即使离垃圾桶只有一步之遥。知道吗?一节一号的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面积上的土壤失去利用价值;一粒纽扣电池可使600吨水无法饮用。如果将废旧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渗出的汞及重金属物质就会浸入土壤,污染地下水,进而通过食物链威胁人类的健康。所以,你跨出的一小步对环境的保护有多大的好处啊!

  地球上,海洋面积约占百分之七十一,蓝色的海洋为地球镶上了一道美丽的花边。可今日美丽的海洋在逐渐变成黑色。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人们在海洋里不断地乱扔垃圾,把生活废水排入海洋,不断打捞海里的鱼……导致海洋受到了污染。我们应该让海水尽快恢复蓝色,恢复美丽。

  由于煤炭、石油等矿物质能源大量开采和使用,再加上滥伐森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逐年增加,结果使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3摄氏度。全球变暖使两极冰川加速融化,南极大陆冰山出现龟裂,给北极地带的植物带来极大的影响。一些北极圈内特有的植物开花期提前,致使按期而来的蜜蜂因错过开花期不能传授花粉,这些植物也无法传宗接代而数量锐减。

  全球变暖也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世界上人口迅速增长、环境污染,使世界上人均供水量自1970年以来开始减少,而且持续下降。目前60℅的大陆面积淡水资源不够,10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其中最严重的国家达40多个。预计未来20年,全球人均供水量还将减少1∕3。我们是不是应该节约用水,多造林育树来保卫我们的“地球村”呢?是的,节约用水,应该从小做起,从我做起。

  1909年美国化学家贝克兰发明合成塑料时,人类是怎样的狂喜!而今天,人们在享受塑料制品带来的方便生活的同时,却被”白色污染”问题深深地烦扰。塑料包装物因方便、轻巧又便于存放,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必需品。但是许多塑料品使用后被人们弃置,它们数月乃至上百年不腐烂、不降解,重量轻、体积大、数量多,或挂在树梢,或充塞于河道,或积存于土壤中,像恶魔一样对人类的环境及生存造成影响。

  通过优化选择生产的原料和制作工艺制成的可降解塑料,使塑料制品的降解性能获得明显的提高。这样,与传统的不可降解或难降解塑料相比,更符合环保的要求。

  今天,地球上的生物消失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快。地球上曾有几千万个生物物种,其中一半以上在森林中栖息繁衍。由于全球森林的大量被破坏和海洋环境的恶化,现有的生物物种灭绝速度是自然灭绝的1000倍。人类滥捕乱猎和过度开发利用,更使得许多生物资源濒临灭亡。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我国的九寨沟、长白山、卧龙山等地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为物种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许多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但人类的活动也能够改善环境。当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后,世界各地的人们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保护我们的家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只要我们人人参与,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周围的环境一定会变得更加清洁和美丽。

  全球的卫士,行动吧!让我们携手努力,为保卫家园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2015年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

  国办函〔2014〕11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经国务院同意,现将修订后的《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2005年5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同时废止。

  国务院办公厅

  2014年12月29日

福建省环保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1总则-3-

  编制目的-3-

  编制依据-3-

  适用范围-3-

  工作原则-4-

  事件分级-4-

  2组织指挥体系-7-

  领导机构-7-

  日常工作机构-7-

  成员单位职责-8-

  专家组-10-

  现场工作机构-11-

  市、县级环保部门-13-

  3风险研判和预警-14-

  预警分级-14-

  风险研判和预警-14-

  预警措施-14-

  预警级别调整和解除-15-

  4信息报告与通报-16-

  信息报告-16-

  跨区域的信息通报-18-

  5应急响应-18-

  先期处置-18-

  分级响应-18-

  响应措施-20-

  响应终止-22-

  6后期工作-22-

  损害评估-22-

  事件调查-22-

  7应急保障-23-

  队伍保障-23-

  物资与资金保障-23-

  通信、交通与运输保障-24-

  技术保障-24-

  8附则-24-

  预案管理-24-

  预案解释-25-

  预案实施时间-25-

  1总则

  编制目的保证《福建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顺利实施,完善省环保系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提高环保部门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环境安全。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福建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福建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等,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预案。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省环保系统的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不含核与辐射污染、重污染天气、海上溢油事件、船舶污染事件、赤潮灾害事件应急)。

  辐射污染事件应急工作按照《福建省环境保护厅辐射事故应急预案》执行;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按照《福建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执行;核应急、海上溢油事件、船舶污染事件、赤潮灾害事件的应对工作按照其他相关应急预案规定执行。

  工作原则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积极预防,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属地为主、先期处置,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快速反应、科学处置的原则。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我省环保系统各有关部门立即自动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配合地方人民政府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事件分级按照事件严重程度,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或重伤的;

  (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万人以上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丧失或该区域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灭绝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该区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大批死亡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造成跨省级行政区域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000人以上1万人以下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物种受到破坏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造成跨设区的市级行政区域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000人以下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性群体影响的;

  (5)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尚未达到较大突发环境事件级别的。

  本预案的表述中,“以上”包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2组织指挥体系

  领导机构省环保厅设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厅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全省环保部门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

  组长:省环保厅主要负责人

  副组长:分管应急管理工作的厅领导

  成员单位:厅办公室、规划财务处、监测科技处、大气环境管理处、土壤环境管理处、水环境管理处、自然生态保护处、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监察总队、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环境信息中心、固体废物及化学品环境管理技术中心、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站等有关处室、单位。

  厅应急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贯彻执行省政府、环保部有关环境应急工作的方针、政策,落实指示和要求;负责指挥和协调省内各级环保部门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协助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日常工作机构厅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厅环境应急办,挂靠在厅相关单位),作为厅应急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

  主要职责为:承担厅应急领导小组日常工作,落实应急领导小组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工作的要求;接收突发环境事件的报警信息,及时调度情况,初步判断事件等级,并向厅应急领导小组报告;根据事发地环保部门以及现场工作组反馈的情况,及时传递和报送事件调查处理信息和报告;开展区域和部门应急联动;负责厅环境应急预案的修编及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指导各地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和管理工作;完成厅应急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应急任务等。

  成员单位职责厅办公室:配合厅新闻发言人履行相关工作职责;协助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的组织工作;协调相关工作的上传下达。

  规划财务处:负责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中的经费保障工作。

  监测科技处:组织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监测,组织对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调查评估。

  水环境管理处:参与水污染事件应对,组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中的水环境综合处置工作。

  大气环境管理处:参与大气污染事件应对,组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中的大气环境综合处置工作。

  土壤环境管理处:参与土壤、固体废物、化学品及重金属污染事件应对,组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中的土壤、固体废物、化学品及重金属污染环境综合处置工作。

  自然生态保护处:参与自然生态环境和生物物种安全事件应对,指导和监督突发环境事件区域的生态恢复工作。

  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负责突发环境事件的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组织、协调各级环境监测站的应急监测工作,及时向应急领导小组提供监测数据及分析报告,确定危害范围和程度,为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持;参与突发环境事件现场的调查、取证。

  省环境监察总队:参与突发环境事件污染源应急排查工作,涉及环境污染责任事故的,对肇事企业与事发地环保部门联合开展调查取证,提出处理意见。

  省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负责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过程中有关事务性和技术性工作;负责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事发现场信息收集工作;指导各设区市级的环保部门制定各自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省固体废物及化学品环境管理技术中心:参与涉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突发环境事件应对。

  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协助厅办公室应对新闻媒体的相关报道,做好舆情监控和舆论引导工作;开展突发环境事件的宣传教育工作。

  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负责对突发环境事件区域进行污染物扩散趋势分析,提供分析报告,为应急领导小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做好环境风险评估、污染场地修复及突发环境事件环境损害评估等方面的研究和技术支持工作。

  省环境信息中心:负责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信息网络通讯和数据传输提供保障工作;负责提供突发环境事件相关环境信息技术的支持工作。

  省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站:参与海上突发事件影响区域的近岸海域环境监测。

  专家组厅环境应急办负责征集专家,建立福建省环境应急专家库(附件5),并根据工作需要增加相关行业专家,组建现场专家组。专家组负责研判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程度、发展态势等,提出现场应对及安全防护建议,为应急领导小组的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现场工作机构由厅应急领导小组根据突发环境事件情况组织成立现场应急工作组,负责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应急响应工作,包括应急监测组、污染处置组、调查评估组、后勤保障组和舆情引导组等。厅环境应急办牵头协调、部署。

  视事件类型分别由水环境管理处、大气环境管理处、土壤环境管理处、自然生态保护处组织,省环境监察总队、省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省固体废物及化学品环境管理技术中心、事发地环保局等单位参加。

  主要职责:配合地方政府或现场应急指挥机构开展应急处置,提出环境监管和污染防控要求;组织专家提出控制、消除环境污染和生态修复的建议。

  由监测科技处组织,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省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站、事发地环保局等单位参加。

  主要职责:组织协调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环境应急监测工作,指导地方环境监测机构开展环境应急监测工作,制定环境应急监测方案,确定污染物扩散的范围和浓度;根据监测结果,综合分析突发环境事件污染变化趋势,预测并报告污染物的变化情况以及对人群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情况等,为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持。

  由厅环境应急办组织,水环境管理处、大气环境管理处、土壤环境管理处、自然生态保护处、省环境监察总队、省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省固体废物及化学品环境管理技术中心、事发地环保局等处室、单位参加。

  主要职责:组织当地环保部门查找事发原因和污染源;收集现场应急处置信息,按规定程序记录现场情况、提取相关证据材料,对责任单位或责任人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调查,制作现场勘查、询问笔录;协助相关部门做好事件的责任追究。

  由厅办公室组织,规划财务处、省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省环境信息中心、事发地环保局等处室、单位参加。

  主要职责:负责协调应急响应所需的资金、装备、物资、交通、通信、人员、技术等保障工作,负责协调信息报送、媒体联络与宣传工作等。

  由厅办公室牵头,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事发地环保局等单位参加。

  主要职责:负责做好突发环境事件舆情监控和引导,及时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有关信息;根据事件现场情况撰写新闻通稿,并按应急领导小组要求,配合省政府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协助政府宣传部门开展宣传和舆情引导等工作。

  市、县级环保部门各设区市、县(市、区)级环保部门按规定组织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与地方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在本级政府的领导下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确保突发环境事件早发现、早处置。

  鼓励相邻、相近的环保部门联合制定应对区域性、流域性突发环境事件的联合应急预案,一旦发生跨界突发环境事件,立即赶赴现场共同开展应对工作。

  3风险研判和预警

  预警分级对可以预警的突发环境事件,按照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将预警分为四级,由低到高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预计可能发生一般突发环境事件时,发布蓝色预警;预计可能发生较大突发环境事件时,发布黄色预警;预计可能发生重大突发环境事件时,发布橙色预警;预计可能发生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时,发布红色预警。

  风险研判和预警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各设区市、县(市、区)级环保部门结合日常工作,对可能导致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研判,预估可能的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需要预警的及时向本级政府提出预警发布建议,并报告上级环保部门,橙色或红色预警建议要同时报告省环保厅。

  厅环境应急办接到橙色或红色预警建议,报应急领导小组核准后,及时向省政府提出预警发布建议。

  预警措施预警信息发布后,视情采取以下措施:

  (1)防范处置。建议事发地政府迅速采取责令相关企业限产限排或停产等有效处置措施,控制事件苗头。在涉险区域设置注意事项提示或事件危害警告标志,利用各种渠道增加宣传频次,告知公众避险和减轻危害、需采取的必要的健康防护措施。

  (2)应急准备。建议事发地政府提前疏散、转移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召集应急救援队伍、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动员后备人员做好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的准备,调集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做好应急保障工作。督促涉事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采取防控措施。

  (3)舆论引导。加强相关舆情监测,做好舆论引导工作。配合当地政府及时、准确发布事态最新情况,公布咨询电话,组织专家答疑。

  预警级别调整和解除环保部门根据事态发展,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调整或解除建议。橙色或红色预警调整或解除建议同时报省环保厅。

  当预警级别调整并重新发布时,各级环保部门按照变化后的级别调整预警措施。

  当宣布解除预警时,事发地环保部门应继续跟踪事件进展情况直至确定污染危害已经消除。

  4信息报告与通报

  信息报告按省政府信息速报的要求,对初步认定为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的,事件发生地设区市或者县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报告后10分钟内向本级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速报。突发事件信息从县级速报到省政府的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

  对初步认定为一般或者较大突发环境事件的,事件发生地设区市或者县级环保部门应当在4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并通报同级其他相关部门。

  对初步认定为重大或者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书面报告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和省环保厅正式报告,同时上报环保部。省环保厅接到报告后,由厅环境应急办联系事发地环保部门进行初步核实并报告厅办公室,厅办公室报厅主要负责人批准后,在1小时内书面报告省委、省政府和环保部。

  发生下列一时无法判明等级的突发环境事件,事件发生地设区市或者县级环保部门应当按照重大或者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程序上报:

  (1)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影响的;

  (2)涉及居民聚居区、学校、医院等敏感区域和敏感人群的;

  (3)涉及重金属或者类金属污染的;

  (4)有可能产生跨省或者跨国影响的;

  (5)因环境污染引发群体性事件,或者社会影响较大的;

  对以下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省环保厅应当立即向省政府及环保部报告:

  (1)初判为特别重大或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2)可能或已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突发环境事件;

  (3)可能造成国际影响的省内突发环境事件;

  (4)境外因素导致或可能导致我省内突发环境事件;

  (5)省环保厅认为有必要报告的其他突发环境事件。

  突发环境事件处置过程中事件级别发生变化的,应当按照变化后的级别报告信息。省环保厅向省委、省政府或环保部报告的突发环境事件,其初报、续报和终报由厅环境应急办提供初稿报厅办公室,厅办公室审核报厅主要负责人批准后,及时上报省委、省政府或环保部。

  有关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的内容和格式要求,依据环保部《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规定执行(详见附件2、3)。

  跨区域的信息通报突发环境事件已经或者可能涉及相邻行政区域的,事发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及时通报相邻行政区域同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接到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跨省级行区域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时,厅环境应急办要及时通报相关区域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并提出向相关区域省级人民政府通报的建议,经厅办公室审核,报厅主要负责人批准后,上报省政府。

  5应急响应

  先期处置事发地县(市、区)级环保局主要负责人第一时间带队赶到现场,在属地政府领导下督促涉事单位采取污染防治措施,控制或切断污染源,避免污染物向外环境扩散,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和危害的扩大;同时组织开展应急监测,确定污染范围和浓度,预测并报告污染物变化情况。

  分级响应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发展态势,将应急响应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四个等级。

  Ⅰ级、Ⅱ级响应

  初判发生特别重大或重大突发环境事件时,启动Ⅰ级或Ⅱ级响应。

  事发地设区市级环保局主要负责人带队赶到现场;事发地周边设区市、县(市、区)级环保局随时待命,做好应急准备。

  省环保厅主要负责人、分管厅领导带队,厅环境应急办主任视事件类型,分别组织水环境管理处、大气环境管理处、土壤环境管理处、自然生态保护处、监测科技处、省环境监察总队、省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主要负责人赶赴现场,配合省环境应急指挥部开展应急响应工作。

  Ⅲ级响应

  初判发生较大突发环境事件时,启动Ⅲ级应急响应。

  事发地设区市级环保局主要负责人带队赶到现场;事发地周边设区市、县(市、区)级环保局随时待命,做好应急准备。

  省环保厅分管厅领导带队,厅环境应急办主任视事件类型,分别组织水环境管理处、大气环境管理处、土壤环境管理处、自然生态保护处、监测科技处、省环境监察总队、省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负责人赶赴现场,督促地方政府开展应急处置、应急监测、原因调查等工作。

  Ⅳ级响应

  初判发生一般突发环境事件时,启动Ⅳ级应急响应。

  事发地设区市级环保局分管负责人带队赶到现场,督促当地政府开展应急处置、应急监测、原因调查等工作。

  当省委、省政府、环保部要求或省环保厅认为需要赴现场指导协调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时,由厅环境应急办负责人带队赶赴现场。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在易造成重大影响的地区或重要时段时,可适当提高响应级别。应急响应启动后,可视事件损失情况及其发展趋势调整响应级别,避免响应不足或响应过度。

  响应措施厅环境应急办依据职责分工,立即组织各工作组和下级环保部门开展应急监测和污染源调查,指导当地政府开展污染防控、紧急处置等工作,必要时协调专家组参与应急响应。及时收集相关材料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

  应急监测组按照《福建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响应流程》,组织协调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工作,制定环境应急监测方案,开展环境应急监测,确定污染物扩散的范围和浓度;根据监测结果,综合分析突发环境事件污染变化趋势,预测并报告污染物的变化情况以及对人群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情况等,为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持。

  调查评估组组织事发地环保部门,对事件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核实,重点了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污染物来源、污染物性质、排放形式及数量、污染途径及影响范围、周边环境敏感点和敏感人群、可能产生的污染隐患与后果,已采取的应急救援措施等。

  污染处置组根据现场情况和专家意见,配合事发地人民政府开展应急处置,督促涉事单位或协调专业处置力量立即采取措施,切断和控制污染源,防止污染蔓延扩散。指导事发地人民政府组织制订综合治污方案,采取有效措施追踪污染气体扩散途径和范围、防止水体污染扩大、科学处置污染物。必要时,要求其他排污单位停产、限产、限排,减轻环境污染负荷。

  舆情引导组配合事发地人民政府做好突发环境事件舆情的收集、处置、引导与监控,及时报告有关信息。重大或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由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根据需要提供新闻通稿,经厅办公室审核,报厅主要负责人批准,上报省政府宣传部门,由省政府统一发布权威信息,开展宣传和舆情引导等工作。

  响应终止当事件条件已经排除、污染物质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所造成的危害基本消除时,由启动响应的人民政府终止应急响应。

  6后期工作

  损害评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终止后,依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阶段污染损害评估工作程序规定》,特别重大和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由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组织开展污染损害评估工作,较大、一般突发环境事件分别由所在地设区市级、县级环保局组织开展污染损害评估工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根据需要进行指导。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评估结论作为事件调查处理、损害赔偿、环境修复和生态恢复重建的依据。

学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为了切实做好学校安全工作,保证师生人身、财产安全和维护学校稳定,结合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具体应急预案

  (一)、校园内犯罪分子行凶事件应急程序

  本应急程序的要点是:迅速集结优势力量,阻止犯罪分子行凶。

  1、获得事件信息的任何人都应当在第一时间向学校领导报告,并同时拨打110报警。

  2、学校领导或任何工作人员应立即组织现场人员,不惜一切代价建立警戒线,使犯罪分子无法靠近学生,防止事态扩大。

  3、应急领导小组宣布学校进入全面应急状态,应急小组各负责人立即实施应急救援行动。

  4、应急领导小组集结优势力量,携带防卫器械,与犯罪分子周旋,劝阻与制止犯罪行为,为警方援助赢得时间。在有利条件下设法制服犯罪分子。

  5、把所有学生和无关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

  6、救护受伤学生和其他伤员。

  7、向公安、消防、救护、教育局等有关部门、单位求援,争取外援迅速赶到事件现场,并保证学校应急组织信息畅通。

  8、实施事件现场警戒,阻止无关人员进入学校,维护现场秩序,防范别有用心的人肇事,引导外部救援人员进入事件现场。

  9、事件发生后,学校应当立即向教育局报告。

  (二)、校园内发现可疑人物应急程序

  本应急程序的要点是:迅速采取措施,控制可疑人物。

  1、在校园内发现形迹可疑,四处游荡,可能作案的可疑人物,在场人员都应当立即向值班领导或校长报告。

  2、保卫人员和领导指派人员应当迅速对此人进行询问,同时把他的行动限制在局部区域内。

  3、若此人自述进入学校的目的明显缺乏可信度,无人证、物证可以证明,甚至说话前后矛盾、蛮不讲理,保卫人员应当将其带入办公室进行进一步盘问,要封锁大门。

  4、若有证据表明此人是危险人物或犯罪嫌疑人,应当立即拨打110报警,由警方带走作进一步调查。

  5、若可疑人物在盘问时夺路逃跑,现场人员应当将其相貌、身高、衣着及其它特征和逃走方向,向警方报告。同时,学校应当做好此人再一次闯入校园作案的思想准备和预案准备。

  6、在整个过程中,学校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范可疑人物使用暴力,要确保周围人员的安全。

  7、学校应当把事件情况及时向教育局报告。

  (三)、校园内群体性斗殴事件应急程序

  本应急程序的要点是:迅速制止斗殴,避免人员伤亡。

  1、获得斗殴事件信息的任何人员都应当在第一时间,向值班领导和风管领导报告,若事态已经失控或后果严重,应立即拨打110报警。

  2、学校领导应迅速集结优势力量(必要时携带防卫器械)赶到现场制止斗殴,并在斗殴现场设置警戒线,防止事态扩大。

  3、若斗殴者手中有器械,应首先收缴所有斗殴器械。

  4、若有校外人员参与斗殴,应设法不让他们逃离。

  5、若有学生受伤,应立即进行救治,或打120送医院,并及时与家长联系。

  6、分离斗殴双方,由学校领导、保卫人员、班主任等进行询问,了解斗殴原因和过程,并做好笔录。

  7、对有流氓恶势力嫌疑的校外人员,应交警方处理。

  8、对外校学生,应与学生就读的学校联系。

  9、对参加斗殴的学生进行教育,对情节严重的给予必要的处分,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10、要对斗殴事件的校内外各种因素综合分析,要防范学生在校外遭到殴打。

  11、学校领导应当将斗殴事件有关情况及时向教育局报告。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职业生涯人物访谈ppt模板免费

组织对个人鉴定材料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