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
文明论
我们的祖国是文明礼仪之邦。很早以前,《论语·为政》中就有这样一句: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句话就是告诫古代君主要以礼治国,而不是光以刑法来支撑国家的运转。从中可看出古人对礼仪文明的重视。
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讲文明,懂礼仪。身为新世纪的少年,我们应当懂礼仪,讲文明。今天我再次读了吴孝三先生令人深省的漫画《文明只差一步》,又一次陷入深思,“文明”在我们生活环境中的哪个角落呢
这组漫画告诉我们文明就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道理,文明也是衡量一个人品格修养的试金石,但实践起来却很难。
漫步在校园里,不时会看到一些不文明的现象:一些同学倒垃圾,没丢进垃圾口撒得到处都是却视而不见;吃完剩下的零食袋随手一丢,楼道门口、花台、下水道……都有它们的身影。这些乱扔垃圾的人很懒,真的很懒,只差一小步,那垃圾就会被扔进垃圾箱,可他们不去走那一小步,把垃圾扔得到处都是。这些人,虽然只差一步,可道德却跟那些文明的人差了一大步。如果每个人都去扔一点垃圾,我们中国有那么多人,会是什么样子,再如果每个人都去保护环境卫生,那么又会是什么样子呢?文明只差一步,只要我们每个人为文明迈出一小步,我们的社会将会迈出一大步。
其实,文明实践起来并不难,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一些普通平凡的小事中处处体现着文明。在学校里不乱扔,不骂人,不疯跑。久而久之,你的文明素养便会提高。既然你能做的这一步,为何不把要求提高一点,做一些对学校有益的事?见到地上有垃圾时,弯弯腰捡起;有人在疯闹骂人时,不妨去劝劝他们……慢慢的,你的文明素养又会上升到一个境界。既然如此,你又怎么不能尝试着做对社会有益的事。你的文明素养便会越来越高,你的朋友也会受到感染,也变得文明起来,将他的朋友也传染。渐渐的,和你一样的人便会越来越多,让这个学校刮起一阵“文明风”,然后逐渐影响到这个地区,这个社会,甚至这个国家!
让我们做一个文明人,将学校作为一个试炼场,逐渐变得更加文明,请大家行动起来吧,成为一位位“文明小标兵”。
世礼论
古人云:“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心有礼则心泰。”此言得之。
秦造阿房,其势浩荡;蜀山突兀,其形莽莽。何其壮哉!然则秦亦爱纷奢,未礼其人,楚人一炬,其野茫茫。何其悲哉!秦人礼之,国泰民安,何以揭竿?秦人礼之,安居乐业,何以云集?秦人礼之,何以楚人飞灰万物邪?欲其木长,必固其根本;欲求流远,必浚其泉源。是谓治国之道者,礼也。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君子立沈于世,其独处乎?乏友解难,其自立乎?非也。孟子对曰:“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竹林贤子,情之深也,其未礼何得?玄宗人镜,言之切也,其未礼何获?是谓君子立世之道者,礼也。
古之于礼尚有得,而今何如?路遇妇倒而漠于视,语触人忌而哂于心,不尊师,不爱幼,不事亲,逝者如斯乎?何其悲也!尊师而重道,尊老而爱幼,友朋而事亲,往者如斯乎?呜呼!吾祖高德,今人丧之矣!
小人丧之,犹弗可谅;君子丧之,岂非罪人哉!小人位卑,丧之不足危;君子官盛,丧之足以倾国也。小人丧之,人弗从也;君子丧之,其无百千邪?一人丧而百千从;举国丧而国复焉存?夫天灾祸患积于忽微,千里巨堤溃于蚁穴,尚礼之言,非独小人君子之论也。
倘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妻其妻以及人之妻,师其师以及人之师,则举国上下,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是谓礼德之邦,兴礼德而天下大同,举国昌盛之日可计而待之矣。然则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礼德之邦,亦起于累土。国尚如此,其人弗如?是故无长无少,无上无下,无左无右,皆宜待人以礼也。
书山有路,其师不恩乎?身体发肤,其老不敬乎?它朝栋梁,其幼不爱乎?其人行弗若此,则天伤理害;其人行若此也,则九层之台,亦非不周之天山也。
是故人爱己非己,事亲非亲,诚友非友,则家盛可期;礼家非家,则世无欺谀;无欺而民安,民安而国泰,国泰而子子孙孙,生生代代,举国兴盛而皆避武陵桃源也。美美乎,文哉;郁郁乎,礼也。
先人至理,礼德之论,于此可辨矣。
礼节不是文明的枷锁
二十四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层面“文明"的要求出现,可见文明礼节的重要性,古人云"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刚家大”,文明礼节绝不是个人的私事,它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如今的中国是二十世纪高速发展的新中国,现代社会人们对于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作出了新的阐释——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这新四大发明不仅便利了人们的生活而且更是刷新了世界对中国的认知,而中国却始终保持文明大国的形象,不越雷池一步,用文明礼节来规范行为,可是这种令人称赞的做法却遭到质疑,如今的现代社会还需要在意旧社会的繁文缛节吗?外交部部长华春莹的做法就是最好的答案,文前网络上热传的一段华春莹“回应"义国不实说法的视频让华春莹女士的行为得到广泛支持与称赞。华春莹女士灵活运用古人言语得体、大方回应,她的行为举止就是对质疑最好的“反击",礼节并不是文明的枷锁,它的存在得以让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促进新时代中国梦的实现,它更是现代社会必须在意的文明规范,是整个社会文明风气形成的源泉。
礼节既不是文明的枷锁,它更不是压抑个性的规矩。有人认为过于注重礼节容易畏手畏脚失去个性,这个观点我是相当不赞同的。我的叔叔家里有一对双胞胎女儿,她们俩虽然现在才刚上小学一年级但是她们的礼节礼仪是非常大方得体,看得出来是非常有教养的孩子,她们来我家做客玩玩具文后知道要帮助主人收拾玩具,吃饭前一定会洗手,离开时还会鞠躬表示感谢,这与现如今“熊孩子"不是形成鲜明对比吗?礼节不是协锁不是规矩,而是一种习惯,一种内化于心的对于文明行为的认同,而不是所谓的压抑个性、文明的枷锁。
作为青年偶像歌手王俊凯粉丝的我来说,"文明礼仪"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展现,王俊凯不论在什么场合,在最后表示感谢时一定会鞠一个标准度满分的九十度的躬,并且表达诚意足足保持半分钟,在与女明星互动时,考虑对方的状况充分为他人着想,比如在发现对方椅子出现问题时,主动将自己的椅子与其交换等等,从细节可以看出人品,这样有礼貌的行为礼节更是影响到了他的粉丝,粉丝自主建立慈善基金会帮助贫困地区的儿童,所以说文明礼节并不是文明的枷锁,而是促使新中国走向富强且强大的重要动力。
让文明礼节内化于心。重视文明礼节,主动地接受礼节的熏陶,让文明礼节不再是枷锁,而让它成为你前进道路上的指明灯吧!
礼仪之邦的今天
春秋时期的管仲曾经说过:“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所谓善气迎人,那便是不卑不亢、有礼有节,让别人有如沐春风之感。
一个“礼”字,贯穿了中华民族数千年,孔子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后来中国成为了著名的礼仪之邦,臣子对君主的礼、孩子对父母的礼……这些礼仪让人成为有德之人,成为堂堂大丈夫,成为君子。
想当年郑和七下西洋,他的舰队虽然人数众多,武器也十分厉害,但我们中国的使者给西洋小国的只有帮助和给予,友善地,亲切地和这些弱小的国家进行交流。后来葡萄牙的殖民者来到这片土地,树立一根柱子意示主权,但他不知道——中国的舰队曾来到这里,早在他之前立下一座丰碑——一座代表友善与和平的丰碑。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这个礼仪之邦走过了数千年的岁月,走到了今天。而礼仪呢?我们那些古老的礼仪呢?它们是否被遗忘,被遗忘在漫长的风风雨雨之中?今天的许多人,对于我们礼仪之邦的传统,似乎已经不再记得。而今,请、谢谢、你好等文明用语少了,粗话脏话多了;尽孝的子女少了,对老人财产虎视眈眈的年轻人多了;马路上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的人少了,乱闯红灯乱插队的狂徒多了;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公仆少了,只顾捞钱不知廉耻的贪官多了……
礼仪之邦的礼仪,究竟还要不要呢
其实,那些陈旧的、古老的礼仪,在今天同样重要。忠、孝、仁、义、信,在现在这个时代,难道就不通用了吗?虽然现在没有了君主统治,但我们仍然要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努力学习;虽然现在没有了“父为子纲”的伦理,但我们仍然要孝敬父母,为养育我们的人分忧;虽然现在我们不用仁善来收罗人心,但我们仍然要有一颗仁爱的心,真诚的向他人献上一份善意;虽然现在没有誓同生死的交友之道,但我们对朋友仍然要讲信义,将朋友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去完成。
有些人说礼仪是繁文缛节、是虚伪,的确,这样的问题确实存在。有些仪式,程序等等,内容都是千篇一律,却要人们去认真施行。这样既无益于人,又浪费时间,对于这些,我也是不赞成的。
但是真正的礼仪是发自内心的,是一个人凭良心做出来的事,是对社会、对国家有益的。不说多么深远的影响,就是生活中的小事,也能体现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
以前我不喜欢跟陌生人同乘电梯,如果人离得远了,就任由电梯门自己关上。可是有一次,在我眼看电梯门快关而狂奔过去时,电梯内的人却无动于衷。电梯上去了,我气愤愤地等了许久,才乘上了电梯。在恼怒的同时,我忽然想起,在被我关上的电梯门外,站着的人一定如我这般心情。于是,我愧疚了,以后的日子里,我关电梯门前总要听听有没有人声,有没有急赶而来的脚步。我常想,只要每个人都这么做了,就能为别人带来一份方便,舍了自己几秒钟的时间,为人创造一份舒心,难道不值得么
我们的中国是礼仪之邦!生活在礼仪之邦的人民,应该为之骄傲,应该将礼仪之邦这个荣誉发扬光大!我们不必惺惺作态,显得自己有高风亮节,我们只要多为别人想想。在擦肩而过时,互相微笑问好;在争辩时,学会说话给对方留些余地;在长辈有差遣时,理所应当地帮助……
礼仪,其实很简单。不是虚情假意的行为、不是慷慨激昂的演讲。礼仪,只不过是多为别人着想,让自己的行为使别人感到快乐。这,就足够了。
让今天礼仪之邦的人们,为这个称号增光添彩,我们要告诉世界——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美誉,永远不变!
不知礼,无以立
孔子曰:不知礼,无以立。是啊,一个人要有文明礼仪,要是连礼仪也不懂,那么他将如何在世界上生存,如何才能走向世界的舞台。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小至个人大至国家,一个人不懂礼仪仅不能生存,同样,一个国家没有礼仪,那么国家也不会和谐,安定,更不会富强,因此,我们需要礼仪,社会需要礼仪,只要建立起良好的礼仪风范,人与人之间才会更加和谐,社会才会更安定,国家才会更繁荣。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是国家的栋梁,是国家的希望,故此我们更需要讲文明,懂礼仪,礼仪体现细节,细节展示素质,祖国的未来是我们的,就让我们一起携手努力,让礼仪之花在中国各地绽放,向世界高歌:文明礼仪在中国!
小节之处显精神,举止言谈显文化。一个人拥有再多的金钱,但是最基本的仪都没有,那不算富有;一个人家里一贫如洗,但是他懂得为人处世,那么他也是富有的。新中国成立初期,西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还是虎视眈眈,想尽方法把中国吞并,在亚非万隆会议上,西方的一些不法分子就胡乱散布谣言,说中国的目的是吞并整个亚洲,闹得各国参议人员都惶恐不安,要让中国在这次会议上失败,和别的国家建立不起盟约,这时周恩来绅士的大步走上演讲台,坚定的对各国参议人员说:中国是求和的,不是来吵架的,任何对世界和平造成威胁的中国都不会答应。周恩来的讲话后赢得了热烈的掌声,最后成功召开了万隆会议。这便是礼仪的魅力,假如当时周恩来和中国代表们没有镇定,而做出一些冲动的行为,也许结果不堪设想,因此,良好的行为、举止礼仪是人生的第一名片,我们必须注重我们的礼仪、素质修养。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是尊师的礼仪,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幼年丧父,家境平寒,无钱上学,但他很好学,常在私塾外听课,无钱买纸笔,大地为纸。这一举动感动的私塾老师周侗,周侗喜欢他的勤奋好学,于是就免费收他为学生,教育他做人,帮助他树立保国安民,建立功业的抱负,教他绝技,使之成为一代英豪。周侗死后,岳飞不忘师恩,披麻衣,架灵车,执孝子之礼,以父礼将其安葬,且每年初一,十五之日,无论在行军打仗还是驻扎营中他都是要拜祭恩师周侗。古人云:三教圣人,莫不有师,千古帝王,莫不有师。人不敬师是忘恩。尊师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道德,一种素养,古人尚尊师重道,以身作则,难道我们以后不应该视其为楷模,效仿他们吗
文明礼仪是社会和谐的金钥匙,是一种功能特异的润滑剂,它能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使人心得凝聚,使社会才会更和谐,更美满。
不学礼,无以立
中国,是众所周知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以其悠长的历史和资深的文化屹立在优秀文明的行列中经久不衰,贯穿这文化始终的,是中国人百折不挠,彬彬有礼的民族精神,这精神为中华儿女开天辟地,使他们昂首挺胸行走于天地间。直到今天,文明有礼仍在我们举手投足间若隐若现,是每一个中国人仍需怀揣的中国梦。
提及古代的中国人,外人不免会用“书生气”这个词加以论述。这确实是中国古人的整体印象。他们虽然看起来文文弱弱,但温文儒雅出落大方却是不争的事实,再加上刚正不阿的凛冽风骨,大有乘着萧萧风声,挺立在寒风中的凛然之感。程门立雪,孔融让梨传出的是叹赞不已的佳话。
现代社会与原始社会最根本的区别是它拥有了高度文明。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做一件歹事,衾影抱愧。转眼现代中国,在讲文明树新风的发展时期,仍有部分人反其道而行之,使得国外多处公共场所和旅游景区的提示牌专为中国人而立。这确确实实不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到此一游”的标识此时在埃及神庙上也显得如此的不堪入目。文明有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不应该随着时间的流逝离我们越来越远,牢牢抓住道德准则,让它在我们的脚下亘古长存。
海德格尔说:“精神乃是涌向天空,追逐上帝的狂飙。”灵魂是大地上的异乡者,是文明,让人转而直立行走,拥抱炎炎烈日,是文明,让人与人之间萌发爱的关怀,让人性充盈芬芳,是文明,让异乡者深扎根基始终向上生长。人对内在生命无数次的重生与再造,是文明点燃了明亮的焰火把整个黑夜勾画的出彩,是文明搭建了憨实的木舟,摇曳着驶向遥远的海岸。
做一个文明的中国人,把礼貌时刻放在心上。良言入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文明语,做文明事,懂礼貌,明事理,把中国人以礼待人的一面展现给外国友人看。注重个人的仪容仪表,仪态举止,谈吐着装。处处包容,时时忍让。生活如画卷,让我们执起文明之笔,为它添上一份诚挚的温雅。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礼仪没有重量,却可以让人有鸿毛之轻,可以让人有泰山之重;
礼仪没有标价,却可以让人的灵魂贬值,可以让人的心灵高贵;
礼仪没有色彩,却可以让人的心情灰暗、苍白,可以让人的情绪高昂、愉悦!
--这取决于你是否拥有它!
以礼待人,就像春天里的一阵暖风,吹暖世间万物,消融人心坚冰;就像夏天里的一缕清风,清爽世间万物,祛除燥热之气;就像秋天里的一丝秋风,吹熟世间万物,收获丰硕成果;就像冬日里的一米阳光,照射世间万物,驱除阵阵寒意,温暖世人之心。
“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早在几千年前,孟老夫子就对我们这样说,可见,以礼待人,是一个多么高贵的品质啊!看当年:信陵君以礼待贤士,所以侯赢以生命相报,以送信陵君之行;蔺相如以礼待廉颇,所以廉颇负荆请罪,与相如为刎颈之交;刘邦以礼待项伯,所以项伯以身翼蔽沛公,使得刘邦逃过一劫。
“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西游记》中,猪八戒深山探路,见一村妇便道:“喂,胖妇人,前面这条路怎么走啊?”气得村妇直拿扁担打他。而悟空则化做一和尚,上前施礼道:“大嫂,请问前面是什么去处?”这才得到指点。
范增是项羽的亚父,然而项羽却不理范增的“数目”,最终使得范增离开项羽。
李鸿章有一次出使俄国,在公共场合中随口吐了口痰,结果被外国记者大肆渲染嘲弄,使得中国人在外国人心中没有了脸面。
不懂礼仪、不知礼仪、不用礼仪,就会失去了别人的帮助,甚至失去人格,乃至国格!
对人以礼相待,别人就会回敬你,甚至以死相报。
孔融让梨的故事,至今人们仍在传颂;刘备三顾茅庐,也成为一段佳话;华盛顿的五十四条礼仪规则,人们应当遵守;古代张叶两家互让三尺地,也应值得学习。他们的事例无一不体现以礼待人的崇高价值,他们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中国乃礼仪之邦,因此,我们应该来传承这千年的传统,一起感受孔孟等儒学大家的礼仪思想吧!
以礼待人!
不学礼无以立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礼仪之邦,上下五千年,从西周视礼为“国之大柄”到现代的“五讲四美”;从荀子的“国无礼而不宁”到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礼仪一直是传统文化的核心。更有“虚席以待”、“倒屣相迎”以及“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在历史上广泛流传。 如今,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社交面的扩大,礼仪已成为社会文明的标志,人们的正常生活都离不开礼仪。在人际交往中,讲究礼仪不仅是自尊的表现,而且是对他人的尊重。
什么是礼仪?礼仪是长期的社会实践生活中形成的人际间相互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在治国安邦、立身处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礼仪的重要性。“礼者,即为尊重自己、尊重别人;仪者,即为规范的表现形式。礼仪,就是尊重自己、尊重别人的规范的表现形式”。两千多年前的先哲传来充满历史沉淀而深邃的经典“不学礼,无以立。”在耳边回荡。 那么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提到商务礼仪,那么,什么是商务礼仪?它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商务礼仪是在商务活动中体现相互尊重的行为准则。商务礼仪的核心是一种行为的准则,用来约束我们日常商务活动的方方面面。商务礼仪的核心作用是为了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这样我们学习商务礼仪就显得更为重要。我们可以用一种简单的方式来概括商务礼仪,它是商务活动中对人的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的普遍要求。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是孔子思想的经典名言。我们学习商务礼仪的目的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一般的待人接物的层面上,我们还应该对礼仪进行深层的分析。“礼”即“礼”的道德行为规范,它包括礼貌、礼节、礼仪,还有没有它的价值和意义呢?答案是肯定的。 “礼”是人类文明的表现形态之一,这就要求在管理中,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务必要讲礼貌、礼节、礼仪等。讲“礼”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要求;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亦称“礼义之邦”,有讲“礼”的优良文化传统。为了适应历史的发展,我们务必要“学礼知礼”,“立于礼”,以促进社会商业文明的发展。
礼不可废
颜元曾说:“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可见“礼”的重要性。
从周公创建礼乐以来而使国家得以安乐,到“五经”中《礼记》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无不说明着“礼”作为一种文化存在的必要性,它超越了历史,跨越千年来到现代社会——一个飞速发展的年代。但是礼仪仍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新闻中,国家元首会面时,哪一个不是面带微笑与对方握手问候呢?无论国宴家宴,你有见过哪个人翘起“二郎腿”,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呢?那岂不可笑!
由此可见,礼仪所表现的是这个现代社会的形象,是一种文明。人们见面问好或者在公共场所对个人行为的克制,就是一种礼仪。人们对个人行为的控制力越高,也就表示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越高。
不仅如此,礼仪还表达着个人的修养与魅力,是对一个人道德修养的评价标准。看孔子生前,尊师重道、亦为人师表。他曾为自己的老师服丧,这是他尊师;他教化弟子三千,这是他重道。在孔子去世后,子贡为他守墓三年,这是对他为人师表的肯定,也是他个人魅力的彰显。孔子之礼在于他的身修,子贡之礼在于他的心泰,历史早已证明,他们是因有礼仪而名芳千古,教化后人,无论时代怎样变化,他们的存在都给人以启示与震撼。
既说礼不可废,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呢?礼,即礼让他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得到他人尊重的目光。当流水路过山石,它懂得避让而能顺河奔流向海;当山石遇上流水,它懂得礼待流水,只是静静等待流水离开,并不阻挡,因而他能屹立不倒,不至于被愤怒的流水冲走。他们相互礼遇对方,因而创造了山与水的性格,引得迁客骚人为此着迷,竞相描摹。
人亦如此,若是有阻碍自己去路的,大可微微一笑绕道而行;若是有吵闹自己安静的,何不同样一笑,任其在自己身边。这样的礼让既是修炼自己,同样也是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提醒他人,还能赢得他人的礼待,何乐而不为呢
虽然当今社会正不断发展着,但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我们永远不可摆脱礼的“束缚”那么,那么,就把礼仪深植心底吧,让自己成为一个泰然有礼的人,并感染身边的人,长此以往,何愁家不大,国不昌!
关于礼仪礼节
孔子云:“不学礼,无以立,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大小由之,有所不行,知知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礼乃中华民族之传统,讲究文明礼仪乃做人之本。
语言有礼仪。“君子不以口誉人,则民作忠。故君子问人之寒则衣之,问人之饥则食人,称人之美则爵之。”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中国人的语言表达富有很多的礼仪元素,语言的礼仪使言谈成为一门艺术,“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言谈的优劣直接决定了言谈的效果,当他人有助于你的时候,来一声谢谢和什么都不说是何等的不同。当别人谈到高潮时,你贸然插上一句,体现的是你的愚昧无知。语言是双方沟通的桥梁,是双方思想感情交流的渠道。语言在人际交往中占据有重要的位置。那么又如何说好一门语言呢?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不可与之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语言有礼仪,靠你我去执行。
餐饮有礼仪。莎士比亚曾说过:“在宴席最让人开胃的就是主人的礼节。”中国饮食文化,源远长流。在这自古为礼仪之邦,讲究以食为天的国度里,饮食礼仪自然成为饮食文化的一部分。中国的饮宴礼仪号称始于周公,千百年的演进形成大家普通接受的一套饮食文化是古代饮食礼制的继承和发展。随着中西饮食文化的不断交流,中餐不仅是中国人的传统饮食,而且越来越受外国人青睐。商人谈商时少不了上餐桌,而那时,若你成为了“舌尖上的浪费”中的一分子,并且你的吃相极其无礼时,你的这个合同必定签不成。你的言行举止判绝了你的成功与否。餐饮有礼仪,方方面面需注意。
交谈有礼仪。在造就一个有教养的人的教育中,有一种训练必不可少,那就是优美而文雅的谈吐。交谈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的最为常规的方式。交谈亦称谈话,而这个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若不注意你的谈吐,有时候说了还不如不说,话越多越伤人。当因为你做错了事,老师要惩罚你时,你却顶撞他,你觉得你这样做很潇洒,有素质吗?不是的,这样只会让别人觉得你很另类。交谈有礼仪,出自于你的谈吐。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良好的礼仪,使人品生辉,使我们的事业锦上添花。每个人都讲究文明礼仪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