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及解析
关于钓鱼的优秀作文及解析
星期天,闲来无事,在几个朋友的怂恿下决定去钓鱼,我们收拾好渔具来到鱼塘。放眼一望钓鱼的可真不少。
我迫不及待的撒下鱼饵,坐在地上看着鱼竿等着倒霉的家伙上钩,可是没有鱼上钩,金黄的鱼钩张着大嘴仿佛在嘲笑我的无能,我决不能放弃,咦,旁边的老大爷好像收获不错,看他笑嘻嘻的好像很高兴,他一定是有什么诀窍吧,我站起来向他望去,只见他的鱼钩在空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落入水中。坐在马扎上一动不动的等着,啊!
动了,可是提上来什么也没有,唉,一连几次都是这样,我对他的技术产生怀疑,但是在经过反复终于一条金黄色的小鱼跃出水面。哦,原来是这样,我恍然大悟,原来在反反复复大的失败过后等待着你的是就成功。我又坐了回去看着身旁的几位也是如此我就开始了我的垂钓,把杆提上来,挂上鱼饵。嗖的一下就扔了出去,在水面上溅起一朵水花,我就坐在那里悠闲得等着他们中的一个上钩,诶,幻想永远是那么美好可显示偏偏是那么残酷。
一连几次都是什么也没有,最好的一次有根水草,额,这鱼也欺负我,气死我啦,不钓啦。我一下子把鱼竿扔了出去。朋友对我说钓鱼要有耐心,耐性。做人也是一样不能缺了耐性。我想了想也对于是就又回来钓啦,功夫不负有心人啊,我终于钓上来了一条大鱼,我的朋友们也都有收获。出来时候也不小了我们便带着我们的战利品回家了,准备让爸爸做一顿好的,当然要把我的鱼带上。
这次去钓鱼我明白了在反反复复大的失败过后等待着你的是就成功。当然还要有耐性耐心。
生活也是如此在经历风雨的洗刷后,最靓丽的彩虹是属于你的要耐心等待。
2017年满分作文及解析(江苏卷):车里车外
车有各种类型,车来车往,车传递着真情,承载着时代的变迁,折射人世的变化,道出人生的哲理。
请以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专家评析
南京新东方优能中学语文名师卢雪:从自行车到公交车到私家车到高铁到共享单车,来引导我们感受生活的变化,车上车下,包括人品:豪华车普通车所带来的人品的体现,材料中体现到人生哲理,我们能够等上车是什么心情,没有登上慢慢走的心情,对车的文化可以探讨。
车和行走联系到一起:小孩的写法比较独特,我觉得,很多时候我们的车代表的是速度,从原有的材料引申出来,一定与车紧密挂在一起。
对比前几年作文题目,2013年江苏考材料作文以来,越来越成熟了。江苏卷体现了比较浓厚的人文气息,特别是今年的共享单车是一个热点,我们没有直接说关于共享单车你能看到怎样的国民素质,给同学提出的空间还是很大的,材料中几个关键词还是比较好入手的。
我听大家交流中又想到,怎么写车这个话题,丰子恺的散文《车厢社会》,体现了整个国民素质的问题,这是孩子们可以切入的一个角度,我们这些年的一个变化,说到车有文化相关的素材。有一个黄永玉,90多岁,还开着红色法拉利,度过他的人生,车品也能体现人品,这个也是一个可以切入的角度。关于车的话,还是很新颖,也有话讲,难度适中。
从真情的角度可能更好写一点,
写议论文的话,还是回到材料里来,整个社会的变迁,体现国民素质的问题,先分析现状,引出话题或者论题,车体现的人生哲理的角度,如果你想谈社会的变迁,这个变迁是怎样,我们怀有怎样的态度,人生哲理这部分是可以升华的。
写材料作文的话:要关联相关材料,包括传递的人间真情,人生哲理,社会变迁,孩子们可以根据积累选择适合的角度来写。
整个江苏省材料作文从2013年开始,也是跟着全国的形式来走,从原先的命题作文改到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前段时间特别火,但是这次没有选择任务驱动型作文,孩子们也一直忧虑到底该怎么写,我们更多地关注孩子身边生活能够思考更多的,如何生活学习探索,这是我们江苏省应该有的方向。
江苏省出题倾向于实际生活,对于孩子来讲,要关注生活本身,能有自己的一些思考。作文评分标准有两个等级: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基础等级49分切入分,发展等级要有创新这样的角度,孩子在平常习作过程中,要多练习。
素材的问题:在平常教学中,我们关注的更多是文化名人的素材,也要关注一些时下生活热点的话题,运用到写作中去。
满分作文
车里车外
淅沥沥的雨肆意地下着,我在车里,雨在车外。
人人都爱车,远行、踏青离不开车。外出,有车就有安全感,天亮天黑,都会被车挡在外面,为我们创造的是暖暖灯光和适宜的温度。晚间,将要回家的时候,按下手里的钥匙,车灯便开始远迎,像侍卫,将要带我安全离开,无论什么样的环境,车都会帮助我们应对。有言云之:有灯就有人,我说:有车就有人。
车里,是奋进的人生。
当方向盘确定了角度,目的地也就近在咫尺,车里的种种操作按钮就是我们的种种动力,每一件都至关重要,速度控制着时间,引擎牵引着整个车身,坐在车里的我们,集中所有的注意力,开往未来,开往理想,不由得这就是我们每天的状态,油加满,调整好状态便可以开启一天的生活。开车意味着前进,开车的状态就是生活的状态。
有时我们要慢慢地开,因为路况、因为人群,放慢速度是一种智慧,根据情况调整速度和方向帮助我们安全通过艰难路段,很多人喜欢快速地前行,而我总喜欢按部就班慢慢地开,车速能够随着自己的意志调控才有安全感,有人说:车品即人品,性格决定了这个人开车的习惯,这也有几分道理,一个保守的人开车一定也很保守,有些外向性格的人总是喜欢超车和变道。
有时开快车也可见水准,当我们成群结队出去旅行,想不因技术原因掉队,也必须开快车。或许总有需要我们打破常规的时候,生活不会千篇一律,应变十分重要,到了加速的时候也必须超越自己。
车外,是风景,是人群。
车外的环境就像生活的外因,不在控制以内,车里的我们要根据车外来决定车里。车外有风雨,车外有阻碍,如果一段路正在检修,我们就必须绕行,就像很多时候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绕行,没有一条直路可以到达目的地,必须转弯,一个又一个弯组成了我们的经历我们的路,“绕行”规避了风险,找到了捷径。
车外熙熙攘攘的人群,你来我往,有的成为了朋友,有的只是一面之缘。而作为行者,我们不可以停下,总要牢牢抓好我们的方向盘,注视前方,去追寻一种远方。
车里的自己,车外的他人。
车里的奋进,车外的人群。
车里的自律,车外的自由。
每一步都认真走过。
2016年高考满分作文及解析(安徽卷):成长的迷惑
每个人都有迷惑,从始至终,或小或大,图中的小男孩也有迷惑,而他,不正是迷惑的我们吗
小时候,当我们都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父母教育我们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拿到了一百分,妈妈会激动的亲上一口,考了98,没有别人家的孩子高,妈妈生气的打上一巴掌。长大了,上了大学了,考了55分,不及格,什么都评不上了,妈妈气愤的打上一巴掌。考了61分,及格了,妈妈激动的亲上一口。这就是现实,我们再也不是努力的去拿满分的孩子,我们变成了及格就行的人。我们很迷惑,不只是我们,整个世界都很迷惑。彼时,老师说过,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的始终呢?原来的我们都是追求卓越的人啊。非主流曾经有一句话,错的不是我,错的是这个世界,我也想问问,这个世界是不是真的错了?当学生不再以学知为己任,医生不再以救人为己任,律师不再以申冤为己任,这个世界会好吗
过年的时候很多人集福,然而总是差一张敬业福,急煞人也,有人调侃说,这是让你们知道,不敬业,爱国啥的也是妄谈。不要再迷惑了,是我们做错了,学生应以学知为己任,不能再平时放假考前突击了。
当人们不再迷惑,国家才有希望,也不妄,成长一场。
2019年满分作文及解析(北京卷):文明的韧性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韧”的精神。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
请以“文明的韧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色彩,指颜色;不同的色彩常被赋予不同的意义。2019年,我们隆重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欢庆共和国70华诞。作为在这个特殊年份参加高考的学生,你会赋予2019年哪一种色彩,来形象地表达你的感受和认识
请以“2019的色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专家点评
今年高考的大作文依然考查了北京考生熟悉的两种文体:议论文和记叙文,一个侧重理性,一个侧重感性。适合不同类型的考生,既完成了对考生学科关键能力的有效检测,更让考生经受了一次富有人文关怀的人生历练。
当前宣传工作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兴文化”。兴文化就是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大作文第①题“文明的韧性”,引导考生深入领悟中华文明“韧”的精神内核,通过对中国历史的回眸、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实需求的思考,激发其领悟中华民族的品格与精神,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题目提示考生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加以多维度联想思考。考生可以联想到“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夸父逐日”等神话,联想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等名言警句,以领悟中华民族一贯崇尚的“韧”的精神;考生还可以调动思想文化积累,体会革命先辈为救国图强,建立新中国百折不回、九死未悔的英雄主义,体会新时代建设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艰苦奋斗、奉献创新的理想追求,从中领悟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韧”之文化根脉。题目要求考生能够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让不同层次的考生能有话可说,激发他们的写作潜力。
大作文第②题“2019的色彩”,要求考生选择一种色彩,用形象去表达对2019年的感受和认识。2019年是有特别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2019年身边也有许多重要的事件发生;2019年也是考生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时刻:众多考生迈入成年,经过高考选拔,即将进入大学,开启新的学习生活。题目引导考生将自身的成长置于国家发展前进的历史进程中,在时代发展的宏大背景下,以一种家国情怀,思考青年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同时,题目要求考生将这种思考赋予一种色彩:可以是代表收获与辉煌的金黄色,可以是代表热烈与激情的鲜红色,可以是代表希望与繁荣的绿色,可以是代表高尚与宏远的蓝色……考生可以讲述故事,也可以写抒情散文,给形象思维能力强、文学表达水平高的考生预留了足够的展示空间。
两道作文题对日常写作训练的价值导向清晰明确。北京高考试题这种强势的特殊“媒介”,有力地启示我们,这些作文题又都与考生的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息息相关;语文教学必须要关注社会现实,决不能躲进远离生活的“象牙塔”里。我们首先可以从中得到一种基于“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积极展现出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培育学生关注社会现实的人文情怀。北京卷在作文“二选一”“微写作”这种形式的写作命制尝试,都走在了全国各类选拔性命题的前沿,既“开风气”又“为师”,又有筚路蓝缕之效。
满分作文
文明的韧性
李欧梵先生在《晚清文化、文学与现代性》中提到“中国最复杂的在于其文化传统的复杂性,当一些新观念进入中国晚清的境遇时,它们与中国本身的文化产生了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冲击,这些冲击最后就成为中国现代性的基础……投石入水,可能会有许多不同的波纹”。五四宛如历史长河中一次沉重而有力的投石,众多文人学者发声,西方文化涌入中国,这次“投石”过后的“波澜”是长久的,广泛的,也是意义深远的。五四精神极具韧性,在往后的百年不断发展,虽历经风雨,却绵延至今。
今年是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对于九零年代、00年代的人来说,似乎已经是“很久以前”的需要在“回忆”中摸索了解的事情了,但恰恰相反的是,中华文化之韧性根植于中华儿女的心间,五四精神至今仍影响着年轻一代。五四时期的代表人物鲁迅先生在《呐喊》中有一段关于“回忆”的论述,“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变成了《呐喊》的来由。”李欧梵先生认为,回忆和忘却是现代文学共通的主题,回忆之所以能够与“现代性”挂上钩,正因为是现代性时间观念的转变,有了现今的迫切感,才会回忆过去。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基于现今文学、文化甚至整个国家与社会人文主义的发展,对五四及之后的当代人文的“回忆”似乎有着深远而重大的意义,在回顾的过程中反省,在反省的过程中进步。现代性的观念实际上是从晚清到“五四”逐渐酝酿出来的,正如李欧梵先生所说“历史因为可以展示将来而具有了新的意义。”而中华文明也因此不断发展更新,历久弥坚。
五四新文化运动除了以鲜明的气质唤醒“人一个体”意识从而具有巨大的历史功绩之外,还有两项具有历史合理性的发现,一是发现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不足以应付人类社会现代化潮流的挑战,二是发现中国大文化传统系统中缺少西方理性文化与逻辑文化。正如王德威先生说的“文学不是狭义的,而是天文地理之学”,文学本身也是具有理性、科学色彩的,但与此同时,文学也表达了“个体”的“情感”,这点在郁达夫先生的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既是著名的文人,又作为创造社的创办人之一,郁达夫先生可以说是五四文学的代表人物,对于他来说,“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传”,但这句话反过来对他也是适用的,“郁达夫的自传,都是文学”,在对自我情感的刻画与描写中反映了对“人”与“个体”的反思与体会。从个人情感的抒发与表达,再到文学流派的形成与发展,从而推动社会国家的文明进程,五四后百年来的文化、文学之河,闪烁着人文、人性的光辉。
《绝望之于希望》里有这样一段话:“五四时代的大学生是理想的一代,他们除了爱国之外,还相信知识就是启蒙的力量,当然更愿意选课读书”,李欧梵先生在书中提到有学生在演讲后向他提问,“感觉就像鲁迅在上海内山书店碰到买不起他的书的穷学生一样”感到激动与欣慰,想到鲁迅的名言“绝望之于希望,正与虚妄相同。”感触颇深,作为年轻的一代,任重道远,实在不该让人文与学术的光辉就此暗淡褪却。
“中国的现代性不可能只从一个精英的观点来看待,精英只能登高一呼,至于社群共同的想象,其风貌和内容不可能是一两个人建立起来的,需要无数人的努力。”五四这一“投石入水”之后的波澜不能也不应该停歇,人文的发展应该永远在时代的浪尖流转。文明当如蒲苇韧如丝,如磐石无转移。
2013年满分作文及解析(江苏卷):一叶知秋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进入洞穴后不久,他们发现了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的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群美丽的精灵。数日后再来,他们发现这群蝴蝶早已不在原处,而是远远的退到了更深的洞穴。他们恍然大悟,也许那里环境更适合吧,小小的蜡烛竟然会带来这么大的影响。
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专家评析
江苏高考作文的立意主要在三个维度:一是,人文大爱;关爱自然,哪怕是一群微小的蝴蝶,人类都得给他们让路,说得更加严重点,给他们活路。二是,生态情怀;蝴蝶迁徙,微弱的翅膀煽动着生态的不安与无奈,我不知道这柔弱的翅膀能否煽醒人类越来越物质化的大脑,人类还能不能从蝴蝶的迁徙中真正醒悟过来,被破坏的生态留给了人类,人类要不要停滞贪婪的脚步?能不能维修这失衡的生态?三是,人文与生态的交织;生态的维修离不开人文情怀,蝴蝶是见证者,见证着代表良知依存一族的人类反思自身对于自然的破坏;此种维度入文,文章比较容易写充实,以人文为视角,透视生态破坏的可怕与现实,立足当下,从生态情怀的高度观照社会开发与发展,一定能写出深度。
材料选择很好,可结尾一句话明显画蛇添足,何必那一句小小蜡烛破坏了蝴蝶的生活环境之类的感慨呢?这对于学生的思维是一个极大的束缚,材料的多义性,需要学生去体悟,命题人是不能给定的,否则又回到了给定题目的套路上了。
2013年高考满分作文及解析(江苏卷):一叶知秋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可见无论是一沙一木,还是一叶一花,总在细枝末节处隐现端倪。
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它改变了整个山洞的环境,迫使那些斑斓的大蝴蝶只能另寻栖所。
一叶零落,便知秋天将至。的确,注重细节需要有如“尘”的心思。这是一门洞察世事的学问,并非机械地观察记录,也不是四处探听偷窥,而是以一种至情至性的眼光来看待万物。这几位朋友,在进洞前只有对大蝴蝶的好奇和探索,全无对生命的尊重,因而他们贸然点燃蜡烛。如“尘”的心思是一种有血有肉的心灵探索,并不是高等生物对低等生物的征服。“钩帘归乳燕,穴纸出痴蝇。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这是苏轼对于生命的大度。这位执铁板唱大江东去的真男儿,心中也有这种如“尘”的时刻。不过,此情并不令人费解,倘若没有这等如“尘”的心思,又怎能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绵绵无绝的佳句
心思如“尘”,不仅需要“怜蛾不点灯”的大度与包容,还需要我们有触动事物核心的敏感。
当我们有了触动事物核心的敏感时,才真正明白细节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力量,因为它可以使我们看得更多,看得更远。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佛独具慧眼,从一花一叶之中,看到比凡人深得多也远得多的东西。懂得细节的人,往往能占尽先机。但凡有智慧的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总会表现出一定的先知性。同为凡人,为何他们会有这种先知性?究其原因,是他们触碰到时代的脉博和神经,从细节出发,观凡人之不能观,悟常人之不能悟。
细节,总是腐朽事物的报丧者、新鲜事物的召唤人。当宗法制度在第一个诸侯国被破坏时,当文字狱兴起、抓起第一个书生时,当官僚资本主义压迫第一个民众时,当中国国门第一次被外国列强打开缝隙时,这些细小的迹象都预示着某种地覆天翻,而有智慧的中国人会毫不犹豫地见微知著,迎接变化,抓住机遇,从而成为一个时代的先驱者。
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这话一点也不夸张。但凡心中怀有大爱又能关注细节的人,必能为时代所成就进而成就一个时代。
2020年满分作文及解析(湖北卷):管仲选才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专家评析
这是一个材料作文考题,考题创设了相关写作情景——班级读书会。规定了写作者身份和写作对象,要求谈对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个人物哪个感受最深,文体应是发言稿。
在这三个历史人物中,选择哪一个人物来写都是可以的,应具体说出为什么对某一人物感触最深。比如齐桓公志向高远、心胸宽阔,唯才是用,所以能成就霸业;鲍叔不计私利、审时度势、谦虚礼让,对齐桓公任用管仲起到了重要作用;管仲才能出众、恪尽职守、功勋卓著,有力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他们的品行、格局、人格境界、为国为民的情怀,不但让他们在历史上曾经发挥重要作用,展现出独特人格魅力和思想价值,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值得尊重和学习,能够让我们从历史人物中获得启发。
今年这个考题,所创设情境贴近考生实际,作文材料考生熟悉,有话可说;要求明确,不易偏题。相信我们的考生可以写出符合要求的思想与表达俱佳的高考作文。
满分作文
管仲选才
选贤任能一定要坚持正直原则。
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改变了齐国的落后面貌,富国强兵,齐国一举成为“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由此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不过对于怎样选拔人才,齐桓公并没有不十分明确标准。
一天,齐桓公在管仲的陪同下,来到马棚视察养马的情况。他一见养马人就关心地询问:“你觉得哪一件事最难?”养马人一时难以回答。其实,养马人心里是十分清楚的:一年365天,打草备料,饮马溜马,调鞍理辔,接驹钉掌,除粪清栏,哪一件事都不是轻松!管仲在一旁见养马人尚在犹豫,便代养马人回答说:“以前我也养过马,依我看,编排用于拴马的栅栏这件事最难。为什么呢?因为在编栅栏时备用的木料往往有弯的也有直的。如果想让所选的木料用起来顺手,使编排的栅栏整齐美观,结实耐用,开始的选料就显得很重要,下第一根桩的时候尤其要慎重。如果在下第一根桩时用了弯曲的木料,随后你就得顺势将弯曲的木料用到底,像这样弯曲的木料之后紧接着使用弯曲的木料,那些笔直的木料就难以派上用场。相反,如果一开始就选用笔直的木料,继之必然是直木接直木,曲木也就派不上用场了。其实,选拔人才同编栅栏选料的道理是一样的,国家在起初选拔肩负重任的人才时,必须慎重行事,从一开始就把握正直的标准,以便今后按这样的标准选贤任能。”
听了管仲的这一番高论,齐桓公深为佩服,确定了以正直作为国家选拔贤才的标准,世代相传。
2017年满分作文及解析(全国卷I):蛙鸣伴驼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专家评析
总体上看,材料作文的命题呈现出稳中有变的特点。2015年全国卷Ⅰ是事件类材料作文,2016年全国卷Ⅰ是漫画类材料作文,2017年全国卷Ⅰ是关键词类材料作文。近三年作文都提供了材料,但材料类型有变,今年的关键词类材料作文要求学生从十二个关键词里选择两三个来写,有新意,但这种形式并不陌生。为什么这样说呢
一是在今年的《考试说明》样题里,有一道类似的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最近公布了21世纪全球十大新闻,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的崛起排在第一位,是新世纪的最大新闻。该所跟踪全球75万家主要纸媒体、电子媒体和互联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关中国崛起的新闻已经播发了3亿次。
对于中国的巨大变化,其中最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又是什么呢?据《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对中国公众的调查,得票率依次是“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开放程度”。
对于中国的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是一道关注社会现实的作文,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其中第二段设问的方式罗列了中国的崛起的六个突出的变化:“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和“开放程度”。那么从这六个方面来写作都是符合题意的。
无独有偶,二是2004年福建高考作文也出了一道类似的十选一的题目:
选择下面所列的一个人物或文学形象作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人物:孔子苏轼曾国藩鲁迅史蒂芬·霍金;
文学形象:曹操宋江薛宝钗冬妮娅桑提亚哥。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不得抄袭。
这个作文题既紧抓课本,又向课外阅读延伸,利于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真正起了“指挥棒”的作用。10个人物,古今中外,有现实中的,有文学作品中的,学生选择空间极大,人人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容易下笔,考生尽可选择自己最拿手的来写。有利于语文教学,切合高中毕业生的实际和水平。有利于让语文特长生脱颖而出。题目中涉及到一些历史人物,甚至大胆引入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这就能考出学生是否关心天下大事,是否能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考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他们。
所以从以上资料来分析,今年的命题不偏不怪,但又体现了变化,颇有新意。
2019年高考满分作文及解析(江苏卷):山茶花开
高考真题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除 诗歌外,文体自选。(70 分)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2019 年的江苏省高考作文命题搭建了很好的思维平台。讲到了物各有性,这是个体性,如果五味调和,那就不同了。这就告诉我们要有一个辩证的思维方式。同时,这个题目还体现了当下广为倡导的创新思维。百味纷呈就是创新,两个味道、三个味道融合调和起来,就变成了新的味道,五味凝聚起来就形成了百味。所以,作文就是要提倡从思维的角度透视材料,才能使作文有灵气,有生气。
这道题目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人可写,有事可记。考生可以发挥想象力,根据自身的生活选取素材和有趣味的故事,无论写议论文抑或记叙文,都能写 出好文章。这个题目给善于思考的人,善于捕捉自己生活细节的人提供高分。如果泛泛而谈,不可能得高分。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题目的重点在后面: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这个“人亦然”其实可理解为“人生亦然”,酸甜苦辣咸是人对生活的体味。
题面上在说物,说物的彼此关系,其实包含着立身处世的大道理。小至身边,大到国际,都存在着类似的关系。但是,这样深奥的含义,却以一种 间离的、隐喻的方式表达出来,深合语文艺术的真谛。相对来说,这个题目 可能写记叙文比较好,可以从历史和现实中遴选生动的故事。抓住平等、互鉴、沟通、坚持、互利等合乎题目主旨的关键词,可以找到很多事例;如果 写议论文,也能在一些国际事件中看到符合题意的典型事例,从而找到合适 的切角。故而,在作文过程中大致应注意以下方面:
首先,拿准材料的核心。材料从“物各有性”说到“五味调和,共存相生”,所以在写作时要辩证地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即“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其次,定位材料的引申义。材料表面谈的是物,也可引申至事或人。物可以是微观具体的物,如水,如云,如任一物种,也可指宏观层面的抽象的 世界、文化、历史、国际关系等。人可以是微观的一个个具体的人,也可以 是宏观层面抽象的团队。
再次,坚守材料的价值观。物各有性、和而不同,所追求的终极价值是美美与共,互利共赢,重在强调各美其美的情况下共存共生所达到的终极意 义——百味纷呈。
最后,多从两者关系,即“物与物”“人与人”“事与事”的角度选材去思考,如大自然中的草木虫兽,社区里、班级中、单位里的各色人物,生活 里所遇的各种幸与不幸、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等等,真实或虚构皆可入 文,落在相生共存之主旨上即可。当然,远远不止这些相对或相反的概念之间的调和,其他相似相近的概念也可以融合。
1. 泛泛而论,失之空洞。2019 年作文题比较好入手,考生有话可说,审题上没有障碍,但要写得出彩并不容易。材料隐含的意旨是一 个很容易谈的话题,但正因为容易谈,更不能空谈,而要化虚为实、化大为 小,不论是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要从小的角度切入,比如说,坚守个性、追求和谐等等。选择一个好的切入点是非常关键的,若只是泛泛地围绕“个 性”“和谐”这个话题去做文章,不能深入材料的内容,字斟句酌地去挖掘内 涵,恐怕难以得高分。材料虽短,但内容丰富,且更显精练。倘若考生的理解能力不高,恐怕也就只能在材料的表面游离,谈深入无异于痴人说梦。因 此,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多看书,并且做精读批注,还有就是要多做一些 阅读题及材料作文的训练。
2. 以偏概全,曲解题意。“性”或“味”是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存在,无论是西方的大师还是中国的圣哲,他们的感悟也是一致的。考生在写作文 时,千万不要简单地、死板地理解“性”或“味”,要重视由物及人,在思辨 中闪烁智慧的光芒。因为,“性”和“味”在本质上是共通的,彼此有着深刻的相似性,必然会构成严密的思辨关系。倘若以偏概全,不仅题意被曲解, 还可能窄化整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境界,后果不堪设想。
生如逆旅,花开花落,或隐或现。那些芬芳人心的,自是难以忘却的。而再平凡的相遇,或也会如翩然惊鸿,在生命旅程中留下无法抹去的痕迹。
去西藏的时候,正值八月。
铁盒子似的大巴经过一阵颠簸,靠近路边停下候客。路边一群好像等了很久的当地孩子,拥着各式各样的箩筐挤入车厢。
“来些干果吧,便宜嘞!这可是纯野生的山地干果!”
“我们都是附近学校的学生,勤工俭学呢,求求你们,帮帮忙,好吗?”
……
这一阵阵世故而又圆滑的语调,还不时流露出一丝青涩与稚嫩。很多人大发悲悯,不由自主地掏出钱来。
这些孩子娴熟地点数着手里的战果,舌头、大拇指和食指,它们有节奏地律动着,然后熟练地揣进口袋里,仿佛市井里老练的小贩。
我长长地叹了口气,倚着靠椅,眼睛微闭,余光瞥着这群勤工俭学的娃娃。我很早以前就在一篇新闻里看到这样一群小孩,他们擅长兜售自身的悲 情,来打动过往旅客的悲悯之心,让人心甘情愿地掏腰包。
心里正遐想着,伴随着一丝淡雅的花香,耳边有怯怯的童音响起:“姐姐,买一枝花吧!”我不情愿地正起身子,睁开眼睛:一个黑瘦的男孩正高 举着一把美丽的山茶花。
“姐姐,买几枝吧!这些只要五元钱。”他有些紧张,不敢出声,看起来又略有些不甘心,把山茶花举得更高了。
我笑了笑,深吸一口气,好曼妙的香味儿,一下子弥漫开来。
“你怎么不卖干果?”我故意逗他,他手中的箩筐里零星地放着些山茶花。
车里的乘客都心照不宣地笑了起来。他看了看和自己一起来的几个人,略显犹豫,然后才决然地说:“我第一次来卖这山茶花,都用水养了好几天了,今天休息才出来卖的。我只想给妹 妹凑够十元钱,买个发卡和笔记本。”
的确,花茎的根部都是黑色的。我的内心溢出一丝感动,拿出十元钱。
“花,我都买下,够吗?”
“多了!”小男孩高兴地准备接钱,又忽地缩了回去。
“没事!你帮我把花给车里的人发一下,每人一枝。可以吗?”
“好的!”他迟疑了一会儿,开始给车厢里的乘客发山茶花。
车子又起动了。
小男孩举着十元钱不时对我挥着手。蓦然,我发现不知什么时候座位上放着一张五元钱。我捧起放在鼻尖轻嗅,有一股淡淡的山茶花香味儿。
我用力将头靠在座椅上,眼角湿润。这曼妙的香味儿深深地打动了我。
2016年高考满分作文及解析(上海卷):子非鱼
从今年的作文题来看,信息解码能力就是要考虑“命题方要我说的话题里有哪些元素是必不可少的”。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评价他人的生活变得更容易和轻率,这是一个因素;第二个要考虑的因素是这些评价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些因素有哪些是正面的、有哪些是负面的;第三个因素是“他人”的生活和“我”的生活的关系,等等。这个题目的开放度还是非常大的。没有故弄玄虚让人们思辨什么,但考生必须开动脑筋才能好好回答。
再讲信息传播能力,就是学生“怎么表达我想说的话”。这么一个贴近生活的题目,貌似是非常容易写的,一般的内容考生也不难讲,比如网络时代进入视野的信息很多,评价他人很容易,有好有坏,等等。但是真的要写好却需要比较好的构思,想想怎么表达。在题干中有提示,“人们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是提示考生不一定要说评价他人是对或者错。评价他人的生活,最后其实是会影响自己的生活的。
我们比较喜欢用“审题”来代替上述这三种能力。我觉得单纯从“审题”出发,会导致命题作文的作用狭窄化。高考是大家都重视的考试,对考题比较敏感,我觉得也在情理之中,但是作为教师,平时对学生的训练应该从高处出发比较好。今年的作文题,我觉得就是一道既从高处出发,又贴近学生实际,充满思辨因素,又不刻意的好题目。
手机时代,人人都是记者,也是评论家。前不久,有网友在微博发图,称有两个女孩在上海地铁站台蹲着等地铁,说她们这样是“不懂得教养”。这条微博被很多人转发,在网上立刻引发了热议。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要我说,或许她们只是累了,暂时蹲着休息一会儿,等到地铁来了就走了呢?俗话说:“折磨人的是人们对事物的看法,而不是事物本身。”如何理解“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呢
当一个人的理智被大众的思维所影响,这个时候他的评价就会从众,从而失去了理智。每个人的价值观都不同,当这些不同价值观的人汇集到网络这片大海中,就会发生碰撞,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争论。评价过多,则会涉嫌干预他人的个人隐私;沉默不语,又显得没有人情味。这个时候就要讲究一个度了。在这个言论自由的时代,我可以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只有置身事外,才不会画地为牢。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说:“面对庞大的网络,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想法都可以在上面说,包括很多对我尖刻的嘲讽、挖苦,尽管听了让我不舒服,但是我想还是有它的道理。所以不论是批评还是赞扬也好,都是对我有利的……我似乎变成了一个旁观者,看到大家都在指指点点进行评价,所以这样的机会我千载难逢,必将会受益终身。”莫言理智的面对他人的评价值得我们学习。但是评价他人过于尖酸刻薄毕竟是不对的,我们要避免情绪化的评价。
曾经听过一个故事,山崖上有一株野百合,它一直相信自己会开出美丽的花朵,但是身边的野草都觉得它和它们一样是不会开出花朵的,它们嘲笑它、讽刺它,然而当它开出第一朵花时,所有的野草都沉默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于不可预知的事情,我们不要过早的去评论。换个角度思考,如果你是野百合,当面对铺天盖地的不善意的评论时,你也要努力去让他们改观,不以不善而废其善。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评价不也是如此吗?你无法了解别人,更不能代替别人,那就请口下留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