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学校文化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是双语人不懈的追求。和谐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和谐的教育就是指在教育活动中,力求使教育过程诸要素之间以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从而提高教育质量,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一个学校的和谐发展包括诸多方面的和谐,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和谐。校园文化,是指以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组成的校园人为主体,以群体价值观念为核心的一种亚文化,它既反映文化的一般性,又有自己的特殊性。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和谐,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而和谐的文化现象。
二、面对三营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我们对本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构想就是在以下三方面达到和谐共振:
1、历史的厚重与新的发展观念的和谐;(推陈出新)
2、彰现个性发展和追求统一制度管理的和谐;(求同存异)
3、以校园文化熏陶双语人和双语人创建双语文化的和谐。(人校合一)具体内容和措施:
(一)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本着“追求高品位,主题鲜明化,上下齐心力,和谐大发展”的建设理念,搞好校园的绿化,楼道的布置,展板橱窗的设计,适当添加一些供师生休息、读书的设施,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具有人文性,都能自然地成为育人的理想场所。让师生的教育行为与校园文化展现和谐之美。
1、荣誉墙:体现七彩的初中,让他们在学校度过一段七彩斑斓的义务教育时光,同时它又是一本翻开的书,象征着学校是学习的殿堂,让孩子在双语学校愉快的读书,读让自己愉快的书。
4、绿化:我们追求以绿为主色调,花开四季的效果。努力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表明我们追求的是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花草树木的布局错落有致,疏密相间,暗含着:孩子就是祖国的花朵,他们的个体是有差异的,我们将充分尊重这种差异,让孩子尽可能的和谐发展、全面发展。
5、班级文化建设:我们为每一个教室都制作了一个橱窗,将自行设计的班徽、班训张贴其中;各班还可根据自身特点和学校统一的要求设计栏目主题,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班内还布置了“评比台”、“英语角”、“成长的足迹”、“卫生角”、“图书角”等,并将班内的墙壁、管道进行美化。彰现班级的特色,达到个性与共性的和谐统一。
6、文化墙:“让每一面墙说话”是我们对校园文化墙的构思源点。我们本着“高品位、儿童化”的原则,对学校的墙壁进行文化着装。在内容上,我们将学校的管理制度和师生的作品结合,把代表中国灿烂古代文化的唐诗、宋词、名言等和代表现带文化发展的科技知识、天文、地理知识等相结合。形式上力求在学生必经的地方,进行全面铺展,点面结合。让每一面墙所说的话,和它的外在形式和谐统一。
7、道德规范:
⑴文明举止:目标:弘扬传统美德,狠抓人文素质、培养文明内在取向;举止文明高雅,注意外在仪表,树立良好外在形象。工作任务:①加强礼仪教育。②加强形势教育,增强正义感。③讲求卫生,增强卫生意识。④开展艰苦奋斗、艰苦创业教育。⑤开展敬业教育,树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思想。
⑵道德行为:目标:形成遵守社会公德、尊师爱生、敬老爱幼、孝敬父母、团结友爱、助人为乐、互相关心、关心集体、珍惜维护集体荣誉,顾全大局、先公后私和先人后已的好风气。
⑶工作任务:①开展以青年志愿者和共青团员为骨干的社区服务共建实践活动。②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和爱国主义教育。③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教育。④开展爱国爱校、成才报国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8、校内秩序:目标:继续保持和发扬校内良好的交通秩序、生活秩序、学习工作秩序,使学生校外交通秩序有明显好转,各类规章制度健全,安全防范工作落实,无火灾事故、重大意外事故、重大盗窃、其他恶性事件和刑事案件发生,创建“平安校园”。工作任务:①强化校园治安管理,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维护公共秩序。②要加强门卫管理,把好校园治安第一关。③维护校园交通秩序,避免事故发生,使车辆停放整齐有序④落实责任制,实行分级管理,确保师生活动安全。⑤加强巡查制度,维护校园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⑥采取切实措施,加强防范工作,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方面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园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并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
1、校风建设: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的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在校风体现形式上,校风主要表现师生的精神风貌、文化氛围育人氛围。好的校风具有深刻“强制性”的感染力,使不符合环境气氛要求的心理和行为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使每一位校园人的集体感受日趋巩固和扩展,形成集体成员心理特性最协调的心理相容状态;好的校风具有对学校成员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催人奋进;好的校风对学校成员的心理发展具有保护作用,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
2、教风建设。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我们实施了教师“青蓝结对”工程,让不同阶段的老师在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发展的突破口,学校为他们搭建平台,创设教育环境,让新教师快速入格,让青年教师迅速形成教育风格,让中老年教师在教学上推陈出新,大胆接受新的教育思想。使每一位教师都能有所发展,从而形成学校实事求是、团结协作、高效严谨、开拓进取的教风,推动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的和谐发展,稳步攀升。
3、学风建设。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我们拟定从学校的清洁卫生工作、学生的文明礼仪为突破口,率先创造出双语学校“整洁的校园环境”、“优雅的学生礼仪”,并以此为起点,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等进行优质训练,努力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和谐的人。
4、学校人际关系建设。学校人际关系包括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学校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谐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助于广大师生员工达到密切合作,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的集体,更好的发挥整体效应。和谐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助于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更好的发挥个人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和谐的学校人际关系还有助于排除和避免教职工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更好的完成学校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为此,我们设置了校长信箱、心理话信箱、工会活动、专家讲座等活动,让老师有机会说出自己的心理话,让学生有机会诉说自己的苦恼。让师生之间更好地沟通,让老师之间在相互的合作中取长补短,增进彼此的感情,消除误会,让矛盾冲突化解在萌芽之初,为学校创造出和谐的人际关系网。
(三)、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大力加强和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人文精神培养为核心,以服务全校师生为宗旨,以素质拓展为目的,立足实际,突出特色,通过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拓展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域,规范校园文化活动的模式,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使我校校园文化朝着政治化、正规化、多样化、群体化、艺术化方向发展。
二、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
遵循“整体规划,分项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按照“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绿色植物营造环境美、名人佳作营造艺术美、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的思路,使我校形成“竞争、合作、求是、创新”的优良校风。争取校园设施出精品、文化活动出成果、制度建设有特色,使校园文化成为教育、激励全校师生和促进素质教育开展的有效载体,使育人环境得到全面优化,为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和实施“五个一”优化升级工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具体目标要求和工作任务:
(一)环境建设
1、绿化、美化工作
目标:把学校建成四季常绿、三季有花、恬静雅致、自然优美的校园。
工作任务:
①做好绿化、美化环境工作。校园绿化、美化,以实用、经济、美观为原则,以绿色植物造景为主,园林小品为辅,适当设置景点,做到点面结合,使校园成为工作、学习、休憩的理想场所。
②加强对绿化工作的目标责任制管理。设专职绿化人员,定期对全校花草、树木、绿篱进行修剪、养护。
2、工作学习环境:
目标:为师生员工创设一个整洁舒适、竞争合作、文明向上、创新进取、愉快学习、健康成长的工作学习环境。
工作任务:
①对教室、办公室、功能教室、活动室内部设施进行全面的检修或升级。
②规范室内物品放置,强化室内外卫生要求,按照“分块整顿,综合治理”的原则,规范劳动时段,清除卫生死角,做到窗明几净,空气清新,保持各公共场所整洁,使室内外物品放置整齐,学习办公用品摆放有序,张扬人文精神,浓郁学术气息,营造“祥和、快乐、健康、幸福”的工作学习生活氛围。
③开展“绿色教室”、“绿色办公室、“图书角”等评选活动。
④定期、不定期进行各种形式的检查评比活动。
3、人文景观建设:
目标:加强人本文化建设,体现“协调和谐、美观大方、有效育人”的原则。
工作任务:
①适当设置人文景观。
②在学校设置体现公民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要求、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目标、人文精神培养、终身发展需要等内容要求的名人名言灯箱语录牌和匾牌。
③修缮、增设宣传橱窗、黑板报、布告栏等。
(二)校风校纪:
l、干部风纪:
目标:坚持实事求是、讲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的原则,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科学管理,人格育人。
工作任务:
①严格工作纪律:建立考勤制度和工作日制度。
②规范工作行为:不断修订完善本单位、部门工作职责、办事程序和工作要求,严格按工作规范办事。
③继续实施“领导干部素养提升工程”和党风廉政建设活动。
④加强监督检查和考核、评比工作。
2、教师风纪:
目标:工作中做到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在全校范围内逐步形成讲责任、讲质量、讲师德、作表率的良好教学工作氛围和勤于思考、敏于学习、乐于奉献、敢于创新、志存高远、关注未来的良好风气。
工作任务:
①建章立制,严格管理,规范教学行为。
②强化师德教风建设,进一步提高师德水平,树立实验中学教师的良好形象,做到典型引路,弘扬正气,坚决抵制不正之风。
③搞好校本培训,造就“理念领先、敬业爱生、一专多能、创新力强”的教师队伍。
④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以科研为先导,以科研促管理,以科研提质量,以科研求发展。
⑤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督导、检查和评比。
3、学生风纪:
目标: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遵守学校纪律、遵守公共道德、维护公共秩序,珍惜学习时间、讲究学习方法,杜绝迟到、早退、旷课和不规范行为,在学生中形成“轻松愉快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的良好氛围。
工作任务:
①抓好公共道德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使两操、路队、自行车摆放、卫生扫除、课外活动、文明用语等形成良好习惯,强化学生的公共秩序意识和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②教育学生自我评价的科学方法,让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锻造、自我约束、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健康成长。
③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获得知识的趣味性和主动性,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品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④加强对学生的“五爱”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国防教育、环保教育和科技教育,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集体、关心自然、关心他人、关心自己的良好习惯。
4、职工风纪:
目标: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为全校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后勤保障。
工作任务:
①开展优质服务活动:服务要规范及时、热情周到,举止文明,礼貌待人。
②制定奖惩制度,评选文明处室和文明标兵,奖勤罚懒、奖优罚劣。
(三)文化氛围:
1、宣传舆论:
目标:理论教育深入扎实,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市县关于做好宣传思想教育工作的精神,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根本指导、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加大典型宣传力度,思想道德教育要经常化、规范化,为我校的校园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理论支持和思想保证。
工作任务:
①充分发挥黑板报、广播站、校报和宣传橱窗的主阵地作用。
②引导校园文化气氛健康向上,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③扩大宣传阵地、宣传设施和宣传内容。结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文明校园建设与学校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2、校园文化:
目标:改变单调的学习、工作、生活模式,使文体活动生动活泼,使团队工作有声有色,使第二课堂形成风景线,使校园文化生活呈现出异彩纷呈、百花齐放、健康向上的繁荣景象。
工作任务:
①本着“学以致用、服务社会、锻炼自我、提高素质”的宗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学生课外活动。
②举办艺术节、文化节、科技节、教师论坛、青年教师才艺大赛、学术报告、专题讲座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
③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体育比赛和文娱活动。
④开展创建“学习型校园”活动。
(四)道德规范:
1、文明举止:
目标:弘扬传统美德,狠抓人文素质、培养文明内在取向;举止文明高雅,注意外在仪表,树立良好外在形象。
工作任务:
①加强礼仪教育。
②加强形势教育,增强正义感。
③讲求卫生,增强卫生意识。
④开展艰苦奋斗、艰苦创业教育。
⑤开展敬业教育,树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思想。
2、道德行为:
目标:形成遵守社会公德、尊师爱生、敬老爱幼、孝敬父母、团结友爱、助人为乐、互相关心、关心集体、珍惜维护集体荣誉,顾全大局、先公后私和先人后已的好风气。
工作任务:
①开展以青年志愿者和共青团员为骨干的社区服务共建实践活动。
②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和爱国主义教育。
③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教育。
④开展爱国爱校、成才报国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五)校内秩序:
目标:继续保持和发扬校内良好的交通秩序、生活秩序、学习工作秩序,使学生校外交通秩序有明显好转,各类规章制度健全,安全防范工作落实,无火灾事故、重大意外事故、重大盗窃、其他恶性事件和刑事案件发生,创建“平安校园”。
工作任务:
①强化校园治安管理,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维护公共秩序。
②要加强门卫管理,把好校园治安第一关。
③维护校园交通秩序,避免事故发生,使车辆停放整齐有序
④落实责任制,实行分级管理,确保师生活动安全。
⑤加强巡查制度,维护校园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
⑥采取切实措施,加强防范工作,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三、具体措施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大力加强和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推进高品位校园文化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能为社会提供新的文化规范,有利于培养造就大批有较高文化素质和人文精神的人才,因此全校教职工要提高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把思想自觉统一到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行动上来。
2、加强领导,明确职责,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成立由学校党支部、校委会为主要成员、师生代表参加的校园文化建设组织机构,全面组织领导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根据目标任务,明确各处室的职责,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具体分工:
办公室:学校风纪、制度建设、宣传舆论、道德规范
教导处:师生风纪、教风建设、教学教研、道德规范
德育处:师生风纪、思想建设、文化氛围、道德规范
总务处:服务质量、环境建设、美化绿化、道德规范
工会:组织教职工积极参与,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3、以人为本,发挥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师生是学校的主体,校园文化是师生员工学习、工作以及生活的一种精神氛围与物质环境,每个师生员工都生活在其中,并且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这种精神氛围和物质环境的建造与变革,又自觉不自觉地接受这一文化氛围的陶冶、引导和塑造。为此,要充分发挥他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使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真正达到“求真务实,以乐醒人,以美育人”的积极效果
加强农村学校文化建设
推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初探长期以来由于客观和主观方面的因素,如分级管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多渠道筹措经费等政策以及发展观念落后,对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本质联系缺乏深刻认识,导致了我国教育发展存在城乡差距、地区差距、阶层差距、城际差距,而且差距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例如进城民工子女由于户籍制度等原因,无法享有与流入地儿童同等质量水平的教育,农民工子女只能就读于条件简陋的学校或者需要交纳一笔高昂的借读费才能入读较好的学校。这给本来就不富裕的弱势群体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造成教育起点上的不公平。以城市为中心的价值观,导致了长期以来城市学校获得资金优先投入,城市重点学校独享优质教育资源,造成城乡以及经济发展差距大的城市之间的教育发展严重失衡,主要体现在人均教育经费、师资水平及就业率等方面。
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很不均衡,虽然政府已经加大了教育投入力度,政策向农村倾斜,但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其财力差异直接造成了区域教育资源的差异化。学校之间的重点、非重点划分和有增无减的择校费又导致了富校愈富、穷校愈穷的校际差距。近年部分学校实行民办公助或公办民助,在利益的驱动下,企业倾向于将资金投向富裕地区,而贫困的农村地区很少有企业愿意投资,进而扩大了城乡教育的差距,并且随着学历层次的提升,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更加明显。
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以人为本,以农为重,要求我们真正解决失衡的城乡教育资金投入和资源配置问题。全球几乎所有的国家,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为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而努力,政府作为基础教育的投资主体,应承担起主要责任。和谐社会既是物质生态、制度结构的和谐,更是人的和谐,而和谐人群的形成依赖于和谐教育。我们应该追求教育投入的均衡与增长,以现代公平理念为指导,重视教育立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现社会公平及社会和谐发展。现代教育公平理论指出教育公平包括权利平等、机会平等和弱势补偿。
2006年9月我国实施的新义务教育法,第一次将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方向性要求写入国家法律。在差异性极大的现实中,必须依靠政府补偿性的倾斜政策对弱势地区、弱势人群予以特别关注。同时要实现农业现代化、产业化,根源在于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在新兴产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农村低技能劳动力的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直接导致他们收入水平低,生活困难,成为新经济穷人。
只有实现城乡教育的统筹发展,使农村教育得到充分发展,才能使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通过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可以为国家节约大量的资金,取得更大的办学效益。同时通过城乡学校互助,拓宽当地农民的视野,转变落后观念,促使学校成为当地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以期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我国人口结构来看,农村人口占大部分。建设新农村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是目前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我国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以舒乐茨为代表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源也是资本,是广义资本的一部分,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资本积累不仅包括物质资本、货币资本的积累,也包括人力资本积累,人口素质的改进主要通过教育进行,高质量的人力资本是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源动力,为此我们应该继续增加政府教育投入,同时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后劲。我们在对农村的教育投入和实施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时,可以将它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地位,通过增加农村教育投资的途径解决受到世贸组织限制的农产品补贴问题,让农民得到实惠,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
为了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努力推进教育教学管理改革,健全教师管理机制,加强对教师工作的考核。努力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大胆改革教育管理制度,如政府牵头建立一个充满活力、保持更新的管理人员储备库,改变农村学校管理人才缺乏,管理方式落后,管理水平低下的现象。学校之间定期举办研讨会,交流和学习各校先进的教育理念、办学思想和管理经验,每年互派管理人员到双方学校进行挂职锻炼,实现共同发展。同时发挥特色名校的引领与辐射作用,将其优质资源向城乡、区域学校进行辐射。同时转变办学观念,进行新课程改革,增强办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各类职业教育。其次,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加强骨干教师的培训,分层次培养青年教师,形成合理的师资队伍梯队。
教师的素质是教育之本,但是目前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农村学校师资队伍的培训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通过政策鼓励城市教师支援农村教育,推进教师交流制度,派出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挂职,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传送给农村学校,开展课题示范,进行教学专题研讨,提升偏远地区农村教师滞后的教育理念,并充分利用教育网、远程教育等手段,达成教师备课、学生练习、音像资料等教育优质资源共享,带动薄弱学校共同发展。并且通过校际团队研课、教师上课、专家点评,充分发挥城区学校的带头作用,城市优秀教师与农村学校青年教师结对,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同时应鼓励教师参加学历培训,吸收最新教育信息。而且应努力改善农村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放宽评聘职称条件,稳定农村教师队伍。针对农村学校举办的优秀活动设立专项基金予以鼓励。农村教师普遍缺乏,师生比例过小,教师很难改善教学质量,为此应加大师生比例,切实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再次,加强学生相互交流,共享现代文明成果。
运用师生结对、生生结对等多种手段扶困帮贫,每年帮扶一定数量的农村贫困学生。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内部制定结对互助计划,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形成合作互动的发展团队,通过学校间的互动机制,共同参与信息互递、教研观摩、师生活动。互助团体内部以科研为龙头,提升教育理念,成立师生结对互助,规范学校结对互助行为,确保互助行为的可持续性。建立专项基金奖励生活困难、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构建城乡一体化德育网络,让城乡学生都受到教育。
同时加强农村学校文化建设,树立其文化个性和特色。最后,全面推进农村学校布局的结构调整。通过相对集中的教育投资,能够提高农村学校的建设标准,又可集中农村可贵的优秀教师,改善学校的师资结构,增强学校的师资力量。逐步撤销规模过小、布点分散的学校,推动学校布局合理化,提高规模效益和整体办学水平,改善以往教育投资分散等诸多弊端。
如何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其中,精神文化是核心和灵魂,通过校园精神集中表现出来的。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该把精神文化建设放在首位,形成良好的校园精神风貌。那么,如何搞好精神文化建设呢
一、确立适合校情的“三风一讯”
“三风一讯”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抓“三风一讯”建设就是培养学校精神。一所学校,除了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守教育政策法规外,自身还要具备一种发展的动力、一种内驱力、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三风一讯”正是校园精神的重要构成部分,抓“三风一讯”建设,就是在培养校园精神,培养理想的校园精神文化。在办学实践中,我们大力倡导“文明、和谐、勤奋、进取”的校风,倡导“严谨、求是、敬业、创新”的教风,倡导“乐学、善思、探究、求新”的学风,并把“尚德、笃学、健美、自强”作为校训,办人民满意学校,不断升华学校精神。
二、建立适合校情的规章制度
一所学校没有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学校的各项工作就不可能有序发展。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我们非常重视学校制度建设,优质生成,高效执行。德育方面的24项,教学方面有15项,学校管理方面有20项。这一系列制度既独立成章,又相辅相成。我们将各制度汇编成册,形成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制度体系,使得各项制度更加科学、规范,更具操作性,更体现人文性,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步入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同时也为校园精神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开展适合校情的系列活动
1.大型节日或纪念日的庆祝活动丰富多彩,凸显教育的实效性。
元旦、“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党的生日、教师节、“十?一三”建队日,学校都要举办一些相应的庆祝活动;植树节、世界地球日、戒烟日、节水日、防艾滋病日等纪念日在校园广播或橱窗里举办一些宣传活动,防艾滋病日,我们让学生在活动区的树上系上一些红丝带,寄托对全世界人民的祝福。
2.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校园文化艺术节展示活动。
3.统一学生着装,四季各一套。要求学生上学穿校服、佩戴校徽,培养集体荣誉感;会唱校歌,以校为荣。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1)成立“广播站”,各部轮流播放:初中部周一周二,小学部周三周四,蒙小部周五,让学生及时传播校园内的各项文化教育活动及校园新人新事;开设了五分钟点歌台,让悠扬的歌声传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人心旷神怡。
(2)积极推荐学生参加各类艺术作品比赛,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快乐。
(3)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5.营造书香校园,开展读书演讲活动。
读书启迪心智,读书滋养心灵,读书涵养人生。我们应努力守住心灵的净土,做到读书与反思相结合,读书与批判、继承、创新相结合。让学生走进名家伟人的精神世界,与他们进行心灵对话,陶冶自己,提升自己,以读书丰富校园文化,打造书香校园。
6.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定期对学生心理进行测试,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及时解开学生心结,使其健康成长的同时,为周围的人带来好的影响。
(1)开展校本培训,构建教师文化。采取“经验交流、案例分析、教学练兵、课堂研讨”等形式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用“终身学习”的理念指导、鼓励教师多读书,促进教师养成自觉读书学习的习惯。
(2)开展校本教研,重建教研文化。提供机会让老师走出去学习,落实学校教研组教研制度,加强教师之间的对话、互动和合作;要求教师做好教学反思,在自我反思中提高教学综合能力。
学习校园文化建设的心得体会
一、校园文化的基本特征
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一环,是引领学校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教育方法发生变革的灵魂。校园文化,形象地说就是校园内具有体现学生特点的一种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每个学生都生活其中,他们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着这种环境的构造、变革,这样,学生的理想、人格、志趣、心理等方面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这一文化氛围的陶冶、引向、塑造。学校能否培养出理想远大、志趣高尚、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一代新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园文化开展得如何。校园文化建设大致分为设施建设、环境建设、活动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而这些方面却要靠内容和形式来体现,而内容和形式又不能截然分开。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主要包括正确的办学理念、宗旨和方针,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管理,优化教学环境,开辟课余文化活动,提升学校的品味和学校的清洁卫生、绿化等方面。良好的学校校园文化表现在优良的学风和教风,正确英明的办学理念,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以及良好的学校形象和社会影响,全校师生的和谐相处,目标一致和共同奋斗。校园文化是在学校这种特定的环境下形成的,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应立足于本校文化环境,努力探索,体现出与和谐校园相适应,与依法执教相协调,与传统美德相承接,与时代精神相统一的、积极健康的特色。这些特色环境决定了校园文化作用的指向性,它所凝结的文化观念在学生身上将起到强烈的潜移默化的人格熏陶作用,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拉力,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将在其熏陶下得到自而然的提高。因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德育首要地位的学校教育原则。因此人们都认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德育工作,但又不仅仅只限于德育工作。
二、怎样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进教育科学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和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不拘一格的。我认为可以侧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坚持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①要坚持积极向上的健康文化为主导,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向上的健康文化应该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精华与学校教育的凝聚点,如爱国爱校、集体主义、主人翁意识、严谨勤奋、求实创新、诚信友善、乐于助人等都属健康文化的范畴。
②要弘扬先进文化,摒弃落后文化。先进文化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实现自身文化和谐所必不可少的文化引领和精神支撑,落后的文化是各种错误和腐朽社会思潮在社会生活中的反映。校园文化建设要坚决抵制和摒弃落后文化的渗透和侵袭,不能假借构建和谐之名使落后文化大行其道。
2、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校园文化建设。
我们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来武装广大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教育改革与发展。要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凝聚力量,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法制教育,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对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要坚持不懈地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引导大家自觉地把个人价值追求融入民族振兴、国家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去。在广大师生中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引导他们自觉遵守社会基本道德规范,推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3、找准当前校园文化建设的着力点
①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要提高教育工作水平,强化各种素质之间的有机联系,使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特别是要把立德树人摆在突出位置,并在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德育工作效果上下功夫。要改进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建立健全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快建立学校与社会相互沟通、各学校之间相互衔接的多样化的人才选拔与评价方式,建立符合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要求的科学评价标准。
②构建和谐校园。建设和谐校园的核心,在于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和制度。这需要做大量细致的工作。如绿化、美化校园,改善学习环境和校容校貌,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掌握师生员工思想动向,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认真化解矛盾和纠纷,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协调处理好校内外的各种人际关系,形成以师生关系、干群关系为核心的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有了这种和谐民主的师生同事关系,学校师生会更加赏心悦目,心情舒畅,在愉快中教学,也在愉快中学习。加强安全与健康教育,做好校园安全保卫和卫生管理工作,增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预防能力,力求不出任何事故。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和制度建设,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积极参与社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这样,整个校园就自然会充满和谐的民主气氛。
4、合理布局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陶冶师生情操
记得有位名人曾经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这句看似简短的话却揭示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人离不开环境的存在,同样环境也需要人的改造,再反过来为人服务,二者相辅相成。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师生提供了优美怡人的工作、学习场所和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而这个舞台又反过来供人们学习,对人起鼓舞、鞭策和教育作用。就学校的整体自然环境布局而言,要做到合理协调,体现积极健康内容和艺术形式的统一,人文教育和审美价值的统一,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从学校的外部到内部,从整体到局部,都要作精巧设计。学校的一栋房屋、一条走廊、一间教室、一间寝室、一块场地、一面墙壁、一个角落乃至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是校园文化建设应考虑到的地方。
5、提高教师素质和育人水平
作为一名教师既要善于引导教育学生学好各学科的知识,又要能够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因此,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标准也就越来越高,这就决定了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知识、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更新。所以,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只有我们的教育水平上来了,学生,社会和家长才能满意,才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只有我们具有优秀的教学质量和育人育心能力艺术,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因此,我认为提高教师素质和育人水平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
6、要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实现途径,以课堂教学渗透校园文化建设广大教师要以端庄的仪表风范、科学的教学方法、良好的职业道德,勤奋严谨的教学态度,促进学生心智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7、加强课余文化建设,丰富校园生活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另一途径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学校的课外实践活动和课余文化活动的开展,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陶冶情操,调整紧张的学习气氛,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从小学来说,德育室、教务室、团队,学生会以及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都应在如何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余文化活动方面多作努力,多作探讨。诸如重大节日庆祝,爱国主义教育日、歌咏比赛、运动会、朗诵比赛等活动以及红领巾广播稿、手抄报、宣传栏都可以为校园文化建设添砖加瓦。所以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又一道风景线。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不断推进、不断积累、不断改进的过程。自始至终要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宗旨,坚持因地制宜、重在建设、因校而异、协调发展的原则,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发展共性与突出个性相结合、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结合、教育性与艺术性科学性相结合、教师全员参与与整体学生参与相结合,校园文化建设与教育教学质量并蒂相映,力求实效。
校园文化建设心得体会
校园文化培养人的素质,修养人的品德,开发人的知慧;是教育事业未来发展宝藏。它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挖掘开发。因为校园文化不仅是小学生的第二生命,更是小学生通向幸福的桥梁。 学生们一早就来到校园,当他们回家的时候已是傍晚,清醒的每分每秒都在接受着校园文化的熏陶,校园的每一个细小变化都在学生们的眼里,也装进了他们的心怀,都为他们编织美好的梦想提供着素材。校园文化也是造就着小学生幸福的摇篮。总之校园文化关系到小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关系到他们的终身幸福。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就是人民造福,是教育后代的百年大计。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小学校园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基础,是人类文化的奠基,科学的萌芽,知识的幼苗,是国家栋梁的出生地。校园文化被众人所关注,磁性之大,是因为它在人类文化教育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作用。它以其自身的潜能,渗透到每个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行为,从而使学生的德、智、体得以全面发展。从滦南明德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不难看出小学校园文化具有深远的发展意义。校园文化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各样文化活动,形成一种别开生面的文化气氛,使学生们不由自主的形成一种规律性的互动,从而学生们的思想观念、道德体系得以不同程度的提高。实践证明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仅能陶冶小学生的情操,更能提高小学生思想素质和品德修养。要想长期使小学生保持积极向上进取的精神,只有良好的校园文化才是激发小学生精神的唯一环境。校园文化不仅能给学生精神带来鼓舞,还可以在此条件下,激发小学生的潜能意识。人的潜能意识是一个智慧的宝藏,人很难发现自己的潜能意识,他需要挖掘启发,还需要特定的条件和环境,比如各种娱乐活动、知识、体育、文艺等各方面的比赛都是发挥小学生潜能意识的良好环境。具备这种唯一条件的就是大家最关注的校园文化。种种事实证明:不论是学生文化知识的提升,还是道德品质的不断提升高,都离不开校园文化给予我们的第二次生命。校园文化建设不光是民-意,更是国家关注的大事。在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纲领性文件《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要建设健康的、主动的校园文化,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使学校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为此把校园文化建设搞好是重中之重,势在必行。这是人类教育史上的新篇章,也是校园文化悠远绵长的引力和深远的意义。
提升学校的文化力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小学学校管理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从传统的经验管理、科学管理,正在走向文化管理。
学校文化是由学校全体师生不断创造的、以学校教育价值观念为核心的一整套观念、制度和行为方式的集合体。它是一个集体心照不宣的精神默契,是集体人格的沉淀。文化看似抽象,抓不住,摸不着,但它是精神的凝聚力,一旦形成.就无时无刻不让人置身于这种强大的文化取向氛围中。文化具有无穷无尽的创造力。先进的学校文化推动学校的进步,积聚多少厚重的文化力,就能创造多少厚重的学校辉煌。学校之间最大的差异是文化的差异.学校的超越首先有赖于学校文化力的提升。
学校文化力的提升.首先在于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对于学校文化的理解,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简单的物质和精神领域,而应该拓展到一所学校中校长、教师的办学思想、价值观念、职业境界、学校制度、话语系统、做事方式等各个方面。
学校文化力的提升,同时在于追求学校文化特质。如果说,学校在各个时期的文化要素差别不大,那么,学校不同时期文化品质的差异就成为学校自身超越的主要标志。以我校的文化建设为例:
在管理工作中。我们确立了基于人、依靠人、为了人的管理思想,以人的价值实现为最终管理目的。在不同的管理维度中.管理中心以“人”为主,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开发人的潜力:管理哲学以“善”为主,把人看作是有待开发的潜力巨大的资源,看作“自我实现人”:管理重点以“内”为主,着眼于人的思想,依靠人文关怀等激励手段和工作本身的魅力调动、激活行为主体的内在需求和动力,间接地影响人的行为;管理结构以“平”为主,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平等沟通;管理方式以“软”为主,依靠思想的交流、价值的认同、感情的互动和风气的熏陶。学校一切工作紧紧围绕一个“人”字展开。这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经验管理和科学管理的文化管理。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确立了“让学生学一生有用的东西”的教学价值观念,着力当前,放眼未来,教“六年”,管“六十年”.既为学生的当下发展负责,更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负责.让学生既有良好的现实发展状态,又有充满希望的未来发展可能,使发展当下与发展终身得到很好的统一,为人一生的发展和幸福服务。这是一种有别于应试教育的素质教育价值观念。
在职业态度上,我们引导教师将自己从事的教育工作,从作为谋生手段的“功利境界”,提高到作为教师责任的“道德境界”.上升到追求高效的“科学境界”,发展到作为师生共同成长历程的“生命境界”。
在学校制度上.我们建立了学校劳动分配与教职工的业绩、贡献挂钩,教师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相统一,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原则,有利于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劳动分配制度:建立了有利于拓宽选人视野,发现和选拔优秀人才,使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人事制度。这两项带有根本性的学校制度的建立,极大地激发了学校的内部活力,加速了学校的发展。
名校的超越,就是要在这样一些思想观念、体制机制上取得新的突破,追求新的办学境界。
学校文化力的提升.关键在于实现学校的文化自觉。再好的思想、理念,如果仅仅说在口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而没有落实到行动上,那还只能作为一种口号或者标语。只有当先进的思想观念积淀在每个学校成员的心灵深处,流贯在每个学校成员周身的血液中,并且外显在行动上,落实在工作中的时候.才能真正起到推动学校发展的作用。文化的自觉要靠教育的信念来实现。一所具有教育信念的学校,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坚守自己的教育理想,咬定青山不动摇,从而实现自己的超越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的心得体会
学校是传播文化、塑造灵魂的园地。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我校历来十分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致力于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提供物质和精神相统一的环境氛围,让身处其中的师生时时受到教育,犹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净化着师生的心灵,陶冶着师生文明高尚的情操。
一、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
物质文化是一种直观性的文化,它直接表现出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有较强的直观性,如校园布局、建筑装饰、教学设施、环境卫生等。物质文化的建设及管理能直接地反映出学校的办学水平。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应从以创建优美校园为主要内容的物质文化入手。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是物质文化建设必须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符合本校的实际,代表师生的共同意志,体现出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经济性。
2、是校园环境的建设要做到“四化”,即绿化、美化、净化、静化。
3、是物质文化的建设不能由学校全部包办,必须群策群力,师生齐动手,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创造一个优美的校园环境。
二、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机制
制度是校园文化建设初级阶段的产物,是为了达到无意境界而采取的一种有意识的手段,是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目的是先用制度来强化,而后用情境来内化。学校的规章制度要体现三个特点:
1、全。规章制度应该是全方位的,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如行政管理制度、德育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总务管理制度、内部体制管理制度等。
2、细。内容要具体明确、操作性强。
3、严。要纪律严明、赏罚分明,从而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环境。
三、加强课余文化建设,丰富校园生活
让学生“与书为友”,丰富学生的课余阅读活动,定能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为构建和谐校园增光添彩。
校园文化建设的优秀演讲稿
大家好!
校园文化体现了一所学校长期形成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观念,反映出一个学校的办学特色,文化底蕴和精神面貌。它通过校风,教风,学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及人文和自然的校园环境给人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对陶冶学生的情操,构建学生的健康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学校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办学品位,促进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纵观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成绩显著。
近年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学校中的隐性德育功能,努力将人文精神渗透到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构建和谐的发展环境。从总体上来讲,我校校园的主流文化是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
首先建构了完善的校园制度文化。学校围绕“管理上档次”,大力推进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全面开展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规范了教学行为,优化了学生管理,提升了后勤服务质量,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
其次是高度重视学生的德育,培育精神文化。
学校通过网络,橱窗,标语等宣传阵地的建设,营造和谐进取的精神文化氛围,促使广大师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态势。通过大力开展学生第二课堂,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和主题活动,打造积极健康的活动文化,大大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挖掘了学生个体的潜在能力,发展个性,增强自信心。
第三是高度重视物质文化建设,发挥环境的功能。不断推进校园环境美化,净化工程,优化了校园环境,营造了浓郁的人文氛围。在校园物质文化创建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在创建文明校园中的作用。通过组织学生打扫环境卫生,培养其劳动与环保意识,增强学生对校园环境文化的认同感。
二、当前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精神文化建设缺少特色。
按规划学校在精神文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梳理提炼了新的三风一训,但现在在建设了一段时期后,没有呈现出应有的特色。
2、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比较单一。
目前我校校园文化更多地是依托于活动文化,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的人文景观非常单调,缺乏系统的有个性的校园宣传标语。教室美化和办公室美化工作还没有形成气候。
3、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的规划。
校园文化是教师,学生和管理者共同传承和创造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全面实施素质的有效载体。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必须要进行总体规划,虽然我校出台了三年规划,但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我校亟待进行系统的设计和严密的组织实施。
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之处,其实质是我们的观念,方式,手段等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的要求,其结果是冲淡了的特色,削弱了素质的成效,不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我们要建设符合目标所要求的校园文化,就必须要进行科学的设计和精心的营造。
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组成的有机整体,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表现一个学校精神价值取向,又表现一个学校的校风校貌,具有强大的教育引导功能。为此我们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中实质性的根本性的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所在。精神文化包括师生读书活动、师德建设、学生人文修养、以及学校和谐的人际关系等,我校力争在这几方面,加大投入,下大力气,以书香墨香为底色,提高全校师生的文化、道德素养。
(1)开展全校性读书活动,丰富广大师生文化底蕴。“生命因读书而精彩”,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不断丰富师生的文化积淀和综合素养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
教师要处处成为学生的楷模,就必须在平时大量读书,武装头脑,丰富知识,提高素养。本学期,学校根据市教育局和教研室的指示精神,专门为广大教师订阅了针对事业特点和职业需求的书籍,先进的教育理论及专业类书籍、教育经典著作,投放到阅览室,供教师阅读,同时,鼓励全体教师在读书的同时,加强教研组的教研,加强备课组的合作,力争从读书中丰富知识、学习中陶冶志趣、反思中提高文化底蕴,利用共享的资源开展学科课题的研究,撰写研究成果、体会和反思,大力提倡教师向刊物上投稿。
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提高广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也要依靠读书活动,在读书中丰富知识,在读书中陶冶情操,在读书中培养品质。各班要充分利用语文阅读课、自习课等时间组织学生阅读,对人生哲理、做人道理的古今名言、古诗词等内容要求学生背诵,其他内容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在适当的时间,学校将组织学生开展朗读比赛、演讲比赛,在施展才华的同时,也陶冶了情操,丰富了知识。
(2)继续加强师德建设,让“爱”贯穿整个教育。师德是教育的灵魂,是能否与下一代正常沟通与交流的工具,为此,学校将继续组织广大教师利用例会或通过年级组会议,学习教育工作的法令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充分认识到师以严为本,师以爱为根,真正做到爱生如子,依法执教;学校将把对每名教师的师德考核真实地纳入到个人量化考核之中,每学期将通过问卷,调查每名教师的师德情况:学生的问卷调查,主要调查内容为教师是否依法执教,有无违规行为,有无体罚和变相体罚行为,有无索要和变相索要行为,有无对学生不负责任等现象。对调查中出现问题的教师,经核实属实将依据个人量化考核师德扣分标准直接扣分,情况严重的,将依据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严肃查处。从而不断增强广大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教师队伍打造成敬业爱岗、自强不息、不断进取的精英群体,建设成始终站在时代前沿、敢于创新、勇于开拓的创造群体,建设成群众最满意、学生最喜欢的奉献群体。
2、以主题活动为载体,以兴趣小级为形式,通过“导师制”的施行,弘扬人文精神,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学校根据高一学生的兴趣分别设立不同的兴趣小组,每周拿出两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进入各个兴趣小组参加活动,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了兴趣,调动了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也丰富了课外知识,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
3、制度文化建设将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保驾护航。
学校的发展,需要人文管理以德治校,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学校得以健康和谐发展的源泉。以德治校与以法治校两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学校必须创新有利于师生、学校健康发展的老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总务管理、学校设施管理等各种管理制度,使各项教学管理活动有章可循,在一个有秩序的氛围下良性发展。
进一步完善《泾川一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学生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充分体现了一个学校的教育管理思想,我们的管理应该是尊重的管理,应该体现激励的原则,通过各种教育管理形式,使各项管理内化为学生的自主活动,变纪律为自律,体现教育管理的人文性,做到情感管理、人文管理和制度约束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