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
人无信不立
古人曰:人无信不立。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实,就是忠诚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信,就是信守诺言、不虚伪欺诈。“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等这些流传了千百年的佳话,都形象地表达了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品质。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中,涌现出无数诚实守信的典范,他们被人们世代传诵,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教育他的弟子要诚实。在学习中提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因为只有这样才是对待学习的正确态度。曾子也是个非常诚实守信的人。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着要跟妈妈去。妻子哄孩子说:“你不去,等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真要杀猪,连忙上前阻止。曾子说:“你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会不信任你。”说着,就把猪杀了。曾子不欺骗孩子,也培养了孩子讲信用的品德。
古代有一个叫宋濂的人,小时候非常喜欢读书,但是家里很穷。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他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朝抄吧。人家又不是等这书看。”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又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著名学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大雪。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宋濂说:“娘,今不出发就会误会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当宋濂到达老师家里时,老师感动地称赞说道:“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同样在古代,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来。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不承认自己说过的话。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渔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渔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
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只有坐以待毙。中国古代的诚信故事比比皆是,如“公沙穆卖猪”、“管鲍之谊”、“范式守信”、“商鞅立木”、“季札赠剑”、“刘备三顾茅庐”诚邀诸葛亮出山等等。它教育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从古人那里,我们学会了诚信。而有些因不守信用而导致失败、死亡的历史典故,如“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等,从这样的历史故事中,我们一定要汲取经验教训;从小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做一个诚实守信之人。在当代中国,诚实守信的美德也得到了发扬光大。这种美德表现在工作和学习上,就是专心致志,认真踏实,实事求是;表现在与人交往中,就是真诚待人,互相信任;表现在对待国家和集体的态度上,就是乐于奉献,遵纪守法。
我们作为幸福和平年代下的小学生,今天的社会更需要诚实守信,我们应该从小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要知道:诚信像一面镜子,一旦被打破,你的人格就会出现裂痕。诚信是道路,随着开拓者的脚步延伸;诚信是智慧,随着博学者的求索积累;诚信是成功,随着奋进者的拼搏临近;诚信是财富的种子,只要你诚心种下,就能找到打开金库的钥匙。朋友们,诚信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金钱;诚信能创造财富。
只有种下诚信的苗,才能结出诚信的果。让我们拥有一把诚信“钥匙”,去打开你我紧闭的心扉,让我们敞开胸怀,沐浴在友谊的阳光下。
诚实守信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诚实守信。古往今来,关于诚信的事例举不胜数。古有孙膑一诺千金,宋濂连夜抄书,曾参诚信教子,今有邓颖超冒雨赴约,列宁依时归还图书等等。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向世人昭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那就是:只有诚信的人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才能有所作为。
孔子在《论语》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不讲信用,说话不算数,这个人就不可能做成什么事情,更不可能在社会上立身处事。最近,我看到一则报道:美国一家公司欲与国内一家大公司合作,然而在签署和约前,美国这家公司的信息员查询到这样的信息,欲合作的公司在许诺的抗灾捐款中没有兑现。于是美国这家公司果断决定,不与这家公司合作,另寻新的合作伙伴。这个报道,告诉我们,诚实守信,这是社会的主流,反之,如果没有诚实和守信的品德,就没有光明的未来。
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真诚是打开人们心灵的神奇钥匙。在人际交往中,只有真诚待人,才能与人建立和保持友好的关系;只有诚信,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所以,我们应该从小树立“言而有信,无信不立”的观念,养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
诚信是火焰,给人希望,给人温暖;诚信是明镜,给人准则,给人借鉴。同学们,请记住:诚信无价!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在家里做一个诚信的好孩子,在学校做一个诚信的好学生,在社会做一个诚信的好公民,让诚信扎根于我们的心灵,让诚信遍布祖国的每个角落!我坚信:只要人人都讲诚信,祖国的明天将变得更加美好、更加灿烂、更加辉煌!
诚信无敌
所谓“诚”,主要是指“诚信”,“真诚”和“忠诚”,要心里想的和实际做的一致。也就是古人所说的“诚于中,形于外”,就是要“勿自欺”,“勿欺人”。所谓“信”,主要是指“信守诺言”,强调一个人要“言必信”,要“言而有信”等,东汉的许慎在他所著的《说文解字》中说,“诚,信也”,“信,诚也”,用“诚”来解释“信”,用“信”来解释“诚”。因此“诚”与“信”逐渐连用,形成“诚信”一词。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诚信是为人做事的基本准则,我国古代曾有孔明接受托孤为一“诚”字,曾子杀猪为一“信”字的美谈。孔子把诚信视为做人的首要之德,他说:“人之所以立,信智勇也。”一个人一旦失信,在社会上就无法立足,他也许会得利一时,但终究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守信的人具有良好的声誉,这笔无形的财富能为个人带来直接的利益,能促进个人事业的成功。
创办于1669年的同仁堂,虽然经历风雨,但一直生生不息。目前,已发展为拥有31亿多元资产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名列全国中药企业之首,同仁堂之所以长盛不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能一以一贯地坚持诚信为本的药德思想。在同仁堂下属的各药店里都挂着一副对联,上联是“炮制虽?~必不敢省人工”,下联是“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他们严把药材质量关,认货不认人。紧紧堵死假冒伪劣药材的渠道,取得了“天下第一中药店”的殊荣。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和精神财富。诚信,也就是诚实守信。讲诚信,就是要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实事求是,就是要遵守信用,履行诺言。
香港超人李嘉诚,在创业初期资金极为有限。一次,一位外商希望大量定货,但他提出需要富裕的厂商作保。李嘉诚努力跑了好几天,仍一无着落,但他并没有捏造事实,或是含糊其词,一切据实以报。那位商人深为他的诚信所感动,对他十分信赖,说:“从阁下言谈之中看出,你是一位诚实君子。不必其他厂商作担保了,现在我们就签约吧?”
虽然这是个好机会,但李嘉诚感动之余还是说:“先生,蒙你如此信任,我不胜荣幸。但我还是不能和你签约,因为我资金真的有限。”外商听了,极佩服他的为人,不但与之签约,还预付拉贷款。这笔生意使李嘉诚赚了一笔可观的钱,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由此,李嘉诚也悟出了“坦诚第一,以诚待人”的原则,并获得了巨大成功。
诚信不可失去
有人说,人的一生中,会有七个追求目标,它们分别是:美丽、金钱、诚信、荣誉、权力、健康和地位。
对于此,我的理解是:我们可以失去美丽而粗陋,可以失去金钱而清贫,可以失去荣誉、权力和地位而平凡,却千万不能失去诚信而欺诈!
古语云:索物于暗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诚。曾子杀猪为一“信”字,孔明接受“托孤”为一“诚”字;因有了“诚信”二字,百年的老店得以顾客盈门,刘邦的约法三章得以千年传为美谈。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有多少人为我们树立起诚信的榜样。西汉时的季布,做人守信,答应他人的事总是尽自己的全力去做。故有人说:“得黄金千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诚信对人,诚信对己。诚信是一轮金赤朗耀的圆月,惟有与高处的皎洁对视,才能沉淀出对待生命的真正态度;诚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码,放上它,生命摇摆不定,天平立即稳稳的倾向一端;诚信是高山之巅的水,能够洗尽浮华,洗尽躁动,洗尽虚诈,留下启悟心灵的妙谛。
可是如今,诚信这多奇葩却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凋零,枯萎,被人们遗忘,丢弃。不守诚信之风逐渐蔓延:曾惊动一时的安徽假奶粉事件,那些厂商为了谋取暴利,而不顾及一个个幼小的生命因此将人生定格在摇篮中,难道他们没有一点同情心和道德观吗?还有2008年发生的“三聚氰胺”事件,那些所谓的中国驰名品牌:三鹿、伊利、蒙牛等,他们怎么忍心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将黑暗、贪婪的魔爪伸向一直相信他们的父母和孩子?他们怎么忍心看着那一张张稚嫩的笑脸失去生命的光彩?他们的道义去哪儿了?他们的诚信去哪儿了?我们能够挺起胸膛,拍着胸脯说:我从没做过有违诚信的事吗?可是,有些同学让我们大失所望:为了玩电脑,他们可以欺骗父母;为了考试成绩好,他们可以作弊,抄袭,不择手段,这样既欺骗了老师,欺骗了家长,欺骗了同学,同时也欺骗了自己。失去了诚信,失去了做人的准则,分数再高,又有什么用呢?我真想对他们说请你们做一次深刻的反省!
诚信,是一个人,一个社会,乃至一个国家最基本的要求。只有诚信,才能让世界更加美好,到时我们将发现:青草绿树,白云蓝天,花香鸟语,无垠大海,广阔的沙漠,坦荡的草原,美丽无处不在;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月圆月缺,美丽尽存其中。但是失去了诚信,我们的社会将一片混乱,如果人与人之间失去了信任,那人与人之间要怎样合作?国家怎么能发展?社会怎么能变成和谐社会?失去了诚信,一切将如纸上谈兵
诚信是春风,吹散那块渐渐漫延的阴霾;
诚信是春雨,洗尽那片片叶子上的颗颗尘埃;
诚信是暖流,终将吹进人们的心田。
为了国家,为了社会,更为了你自己,请自觉诚信!
让我们携手共进,自觉、自律做一个诚信的人,让诚信伴随着我们走过一整段人生路程,让诚信的光芒重新照耀民族精神的家园!
中华美德—诚信
想必大家都读过《狼来了》的故事:一个牧童在山上放羊,两次骗大人说狼来了,结果大人到山上之后,却什么也没有,他们再也不相信他了。到狼真的来的时候,没有人在去救他了!
由此可见:诚信就是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以诚为本,以信为天。大哲学家孔子也说过:“‘民无信不立’”。意思就是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那他必然不能立足于社会。
生活中,我也多次与诚信交手。记得有一次,我去菜市场买菜,也许是那位老人眼睛不好,竟然给我了一张20元的纸币。我本想把多找的钱还给老人,这时,我的心里好像就有2个小人在打架。小恶魔说:“别还给她,你不是看中了饰品店里的一个发夹吗?正好,你拿着这20元去买吧!”小天使急忙阻止:“小主人,你不能这样。这20元钱是老人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啊!他每天起早贪黑,你这样做,不是违背了自己的良心,不是失去了诚信吗?”这一句话,好像在我心底种下了一颗“诚信”的种子,于是我鼓足勇气,转过身走到老人身边,恭恭敬敬的把钱递给了他。“这是干什么呀?小妹妹,你不是买好菜了吗?”老人不解的问,“老奶奶,对不起!”我低下头羞愧的说,“老奶奶,您多找给了我20元,现在还给你!”老奶奶激动地不知道说什么才好,接过了钱,感激地看着我:“小妹妹,你真是一个诚实的孩子!我正愁找不到那钱了,还好你给我送来了!”这一说,周围的人都向我投来了赞美的目光,我心里也乐滋滋的,比买任何东西都开心!
诚信是一种美德,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同学们,让我们以诚信开出生命灿烂的鲜花吧!
诚信不可失
人生之舟,不堪重负,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失去了美貌,有健康相伴;失去了健康,有才学相随;失去才学,有机敏相依。诚信是什么呢?失去了诚信还有得吗?诚信是一面锃亮的明镜,照应着你我的内心;诚信是一股清澈的泉水,洗去肮脏流淌洁净;诚信是一块不朽的基石,让我们踏着它前行。以诚待人,以信律己。
失去诚信,不仅没有得,所拥有的一切:金钱、荣誉、才学、机敏……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如过眼云烟,终会随风而逝。不欺骗,不隐瞒,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远离尔虞我诈,圆滑世故,多一份真诚的感情,多一点信任的目光,脚踏一方诚信的净土,方可浇灌出人生最美丽的花朵,夯筑起人生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拥有诚信,一根小小的火柴也可以燃亮一片心空;拥有诚信,一片小小的叶子也可以倾倒一个季节;诚信可以使山上的石头唱歌,山下的流水动情;诚信可以使花草倾诉心中的秘密,枯木败叶讲述生命的真谛;诚信可以使百川汇海激情澎湃,清风抚琴嘤嘤成韵。一言以蔽之,诚信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机,化腐朽为神奇。
孔子在《论语》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不讲信用,说话不算数,这个人就不可能做成什么事情,更不可能在社会上立身处事。他的学生曾参也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检查自己和别人商量的事情是不是忠诚地去做了,和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用了。”子曰“人而无信,未知其可也”。“ 诚”就是诚实,真诚,说老实话,不欺人,不做作,不掩饰。“信”就是守信,就是一言一行都要遵守自己的诺言,凡是自己的承诺就一定要实现。古人们的话也告诉我们做人要忠诚,要讲信用。董必武先生说过:同心可断金,首要重然诺。是呀!做人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现在的我们正在一天天长大,那么,诚信的观念更应当一天天加强。我们应当经常用诚信的尺子来丈量自己,坚持以诚信的言行对待他人,毕竟只有自己“以诚待人”,才能收获别人的“以诚相报”。让我们一同身穿诚信这件最华丽的衣服,把“诚信为本”作为人生宗旨,做一个诚信之人吧!
身披一袭灿烂,心系一份执着,带着诚信上路,踏出一路风光!
诚实守信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诚实守信。古往今来,关于诚信的事例举不胜数。古有孙膑一诺千金,宋濂连夜抄书,曾参诚信教子,今有邓颖超冒雨赴约,列宁依时归还图书等等。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向世人昭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那就是:只有诚信的人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才能有所作为。
由此,我不禁想起三年级时发生的一件事。有一次,从朋友家回来,看见路旁有一位老奶奶在卖烧饼。看样子,她的生意并不怎么好。当我就要与她擦肩而过时,老奶奶问我:“小朋友,吃烧饼吗?”可我出门没带钱,我低声地说:“我没带钱。”“没事儿,想吃就送你一个。”说着,老奶奶递给我一个烧饼。“这怎么行,奶奶您等着,我回去拿钱。”说完,我带着烧饼飞快地往家赶。可我刚进家,发现我最爱看的电视开始了,就把老奶奶忘得一干二净了。就这样,我失信了。电视节目结束了,我才想起老奶奶还在等我呢,我马上从抽屉里拿了10元,出了家门,途中我想:老奶奶应该已经走了吧,不会等我这么长时间的。”想着想着我到了,可眼前的景象让我惊呆了,老奶奶还在,她看到我喊道:“嘿小朋友,你要的烧饼。”走上前,我对老奶奶说:“老奶奶这么晚了,你为什么还不回家?”“等你啊,我可不能失信啊。”听了老奶奶的话,我顿时脸红了,付完钱,拿着烧饼回家了。路上我想:这位老奶奶多么守信啊,为了等我,这么晚回家,我应该学习老奶奶这种诚实守信的品德。
诚信像土,一亩心灵之土,为无数幼苗提供营养,使它们开出美丽的鲜花。诚信像水,万物生长的生命之水,滋润着小树舒枝展叶,天天向上。诚信是人之本,民之基,国之根。
诚信不可丢
我国流传着许多有关诚信的名言,如“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人若无信,不知其可也。”“言必信,行必果。”等等。的确,诚信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前提。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天都要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如果失掉了别人对自己最基本的信任,我们岂不是会成为人人避之的独行者
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一直以来引以为豪的就是炎黄子孙那种传统的美德。回望过去我们伟大的祖国经历了无数的岁月沧桑,但随着改革钟声的敲响,如今的它已经变得繁荣富强,矗立在世界之林。虽然祖国富强了,但是优秀的传统德美从未离开我们。
古时候,有一个叫吕元膺的人酷爱下棋。一天,他和一个部下正下的难分输赢时,突然来了公文,他只好离开棋盘,去批阅公文,那位对手趁机挪动了一颗棋子。最后吕元膺输了棋。其实他已经看出来了,只是当时没有说破而已。不久,吕元膺就请那位部下另谋生路。别人都不知道为什么,那位棋友也不知道为什么被辞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诚信是多么难得可贵的美德啊!
时空变幻,可诚信依然闪烁着诱人的光芒。许多伟人也是诚信的坚守者和力行者。宋庆龄任国家副主席的时候,有一次许诺幼儿园的孩子们“六一”要去看望他们,但“六一”那天天气突变,倾盆大雨下个不停,老师和孩子们都以为她不会去了。可到了约定的时间,宋庆龄熟悉的身影又出现在他们的视野,孩子们兴奋不已,也感动的留下了眼泪,事后她说:“既然我说了,就得守信。”
诚信犹如一潭清澈幽静的湖水,宁静,淡泊,美丽,它以自己朴素而又整洁的面容,向人展示自己的美丽。可就是这样一潭清澈幽静的湖水,会让我们的人生更加完美。世界,因充满美德而更缤纷。
诚信永垂不朽
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做人仰不愧天,中不愧己,俯不愧地,诚诚实实,坦坦荡荡,清清明明,生命之树才会茂密,人生之歌才会豪壮。
信如镜,诚如影。“信”可谓一人一言。“人言即信”。诚信,不一定要精通深奥的理论,也不一定要丰蕴的文什,更无需多么崇高的身份,只要拥有对理念虔诚的执著。有一种追求所持有恒久的
信用,我们就可以成为诚信的守护者。
索物于暗世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诚。
“诚信老爹”吴乃宜,诚信不倒,坚韧动人。“桑美”无情人有情,他年迈补网,拾荒替儿子还债,他虽然身脊伛偻,但精神的脊梁却永垂不朽。
诚信对人,诚信对己。“信”是高山之巅的水,能够洗尽浮华,躁动,虚诈,留下启悟心灵的妙谛。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无人菜市场”,买菜只需自觉选菜,自觉付款,这无不折射出人与人之间的守信,以及良知,道德,人我们的社会需要正能量,需要诚信的辐射。现今的中国,老人倒了,无人敢扶;苏丹红了,无人敢报;奶粉中毒,无人敢担。是什么造成现今中国这种道德滑落现象?如果老人不讹人,友善之人会
不伸出援助之手吗?如果昧良知者不造假,人们的健康会因此被损害吗?如果奶粉不加非法物品,我们的儿童会中毒吗?归根究底,是人们的‘诚信缺失’蔓延造成这些令人悲痛的现象。
当社会拥有越来越多的有责任感和道德感的公民是,我们的国家会因个人的凝聚而诚信,国名知识提高了,中国人还会被外国人歧视吗?社会是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扬起诚信的旗帜,以行动升华着清白的良心,将中华民族的诚信火炬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饱蘸良知的墨,执起诚信的笔,以刚正的姿势,写出“诚信”的人。一撇一捺,蕴含着无穷的能量,诚信不倒,中华永坚,让诚信的力量化为星星之火,燎烧我们广阔的中华大地,“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让诚信的心灵照亮中华大地,让诚信的梁柱撑起我们中华民族道德的大厦,永垂不朽。
历代经典论诚信
中国历代儒家经典中,对诚信之道的论述颇多,现摘其重要者加以阐述。
「无信人之言,人实不信。」(《诗经·郑风·扬之水》)
·无诚信品德的人的说话,人是不应当相信的。所以,要使他人相信自己,就必须做诚实之人。
「君子之言,信而有规,故怨远于其身;小人之言,僭而无征,故怨咎及之。」(左丘明《左传·昭公八年》)
·君子之言,诚实而有证据,所以怨恨远于其身;小人之言,越分妄言,又无根据,所以遭致怨祸。要求人说话要诚实、要有根据,切忌无实事根据的胡言乱语。
「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论语·述而》)
·孔子教导学生时,提倡「文」(即《诗》、《书》、《礼》、《乐》等典籍),「行」、「忠」、「信」并重,希望学生能做到博学多闻(文)、敦品励行(行)、尽忠职守(忠)、诚实不欺(信),把智育与德育结合起来,做一名德才兼备的人。
「儒有不宝金石,而忠信以为宝。」(戴圣编《礼记·儒行》)
·儒者重德,故不以金玉为宝,而以「忠信」为宝。可见,儒者是把「忠信」作为修身养性、齐家治国的法宝。
「政令信者强,政令不信者弱。」(荀子《荀子·议兵》)
·施政守信国兵必强,施政失信国兵必弱。说明诚信是治兵的根本。
「古者禹汤本义务信而天下大治,桀纣弃义背信而天下大乱。故为人上者,必将慎礼义、务忠信然后可,此君人者之大本也。」(荀子《荀子·强国》)
·古代圣王禹、汤,循义讲信而天下大治;暴君桀、纣,弃义背信而天下大乱。所以,作为国君一定要慎礼义、讲忠信,然后才能治国。这是「君人者之大本也」。由此证明诚信是治国之本。
「或问信,曰:『不食其言』。」(扬雄《法言·重黎》)
·所谓信实,就是指不违背和忘记自己的诺言,一定要信守承诺,说到做到,言行一致。
「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班固《白虎通义·性情·论五性六情》)
·从一定意义上,信就是诚,诚就是信,二者是相通的,基本内涵都是真实无欺。无论说话还是做事,都是诚实可信的。
「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周敦颐《周子全书·通书·诚下》)
·诚是五常(仁、义、礼、智、信)的基础,亦是人的各种善行的根源。可见,「诚」在儒家道德体系中是何等的重要。
「信者,无伪而已。」(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卷一》)
·所谓「信」,就是无「伪」的意思。既不说假话,亦不做假事;既不自欺,亦不欺人。一切言行皆以诚实为本,排除一切虚伪、虚假。
「夫信者,人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
·「诚信」是人的法宝,因为「国保于民,民保于信」。君无信用不能使民,失去民心则不能守国。所以古代圣王不欺四海,五霸不欺四邻。善治国者,不欺其民;善齐家者,不欺其亲。可见,信在治国齐家中是何等重要。
「诚则是人,伪则是禽兽。」(黄宗羲《孟子师说·卷七》)
·诚信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只有人具有诚信美德,而禽兽则是不讲诚信的。如果人只求物质私欲而不讲诚信,就是一种丧失人性的禽兽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