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的
父母应是孩子教育的核心者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责任,而近日记者从亨德森(新世界)外国语学校了解到,该校就读的数千名幼儿和小学生中,约60%以上的孩子,其教育重担实际上是他们的爷爷或奶奶在承担,这些爷爷奶奶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
父母工作压力大爷爷奶奶担重任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相当激烈的社会,时间就那么多,如果亲自陪着孩子学习、教知识的话,就没有时间用在工作上,时间长了将面临被竞争淘汰的状况,因此处于这个年纪的父母,往往为了养家糊口,或者为了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赚取更多的钱等原因,很难抽出时间来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等教育问题。于是,教育孩子的重担自然地落在了爷爷、奶奶的身上。
教育孩子尽心尽力 爷爷奶奶“补偿”孙辈
“老人带出来的孩子都不好,脾气太娇惯了”。这是很多家长都在谈论的一个话题。
其实亨德森·杨认为不然,有很多老人在年轻时都是接受过很好教育的,对于孙辈的教育是不会盲目地过分宠爱的。老人之所以会比当初教育自己孩子时还要尽心尽力,一方面是存在一种补偿心理,觉得自己年轻时和现在自己的孩子一样忙于工作,拿不出足够的时间来教育自己的子女,因此现在把当时没有为孩子付出的时间花在了孙辈的身上。另一方面,也存在一部分孩子的家长受教育程度不高无法指导和监督孩子学习,而爷爷奶奶却受过该方面的教育,因此教育孩子的重担自然而然地就落在了老人的身上。
时间充裕精力充沛 爷爷奶奶优势多多
虽然爷爷奶奶难免出现对孩子过于溺爱、管教不严等问题,但是爷爷奶奶教育孩子也具备不少优势。现在一般的家庭在孩子出生后,家里的老人也差不多到了该退休的年龄,退休以后相对上班的时候老人的时间多了很多,在孩子年纪小自觉性不强的时候,老人可以专门拿出时间来监督孩子做功课、看书复习,按照合理的膳食标准给孩子搭配饮食。同时,家长是孩子的榜样、是第一个老师,孩子的身心发展是受家庭影响的。但是孩子的父母却没有精力来和孩子进行有效地沟通,听取孩子的想法,甚至很多是一天见不到孩子几面,更谈不上对孩子有什么启蒙了。因此,每天陪伴在身旁的爷爷奶奶便成了孩子模仿的榜样,爷爷奶奶的正确言行和教导,往往能够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
亲子教育不可少父母不能撂“挑子”
虽然爷爷奶奶教育孩子有那么多优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孩子的父母可以因此而撒手不管,把全部教育任务交给爷爷奶奶来承担,毕竟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父亲身上所具备的阳刚的英雄主义和母亲的人文关怀,对于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必不可少的,这些都是亲子教育的重要部分,作为父母,应该尽量抽出时间来和孩子进行感情沟通,按照少儿知识发展的规律来亲自教育孩子。
教育随笔:父母是宝宝的第一玩伴
知道吗,对于小宝宝来说,世界上最宝贵、最神奇的玩具不是市面上精心设计的那些产品,而是父母!
妈妈还在坐月子,觉得留着长发不方便,便忍痛剪了。没想到这天抱起才两周大的宝宝喂奶时,宝宝有点不安稳呢!晚上跟在幼儿园当老师的小姑子聊起来才明白,原来小宝宝会认妈妈的声音和味道,最喜欢看妈妈的脸。今天一定是觉得很奇怪:抱着我的人有妈妈的声音和味道,但是看起来为什么不像啊?好在妈妈每天亲自照料宝宝,朝夕相处,跟他讲话、抱他、逗他,宝宝很快又安定下来了。
新生儿对人的脸和声音情有独钟,几天内就认得了父母脸部的轮廓、熟悉了父母的声音。每当看到爸爸妈妈时,宝宝的脸就会显得兴奋起来,而父母从宝宝的反应中感受在宝宝心中有特别的地位,更激起对孩子的爱意,亲子关系也就一点一滴累积起来。
有关早期视力发展的研究指出,新生儿会纵览四周,主动积极地寻找最能够刺激他发展视觉系统以及大脑的东西,喜欢对称、圆形的设计,比较不喜欢四方的轮廓,这些条件,正好都是人脸的特质。脸不但能提供婴儿所积极寻求的视觉刺激,也会说话、会有眼神接触。而在婴儿出生几周内,父母的脸是最能够提供他丰富刺激的“东西”。
从出生到1岁左右的宝宝,大致是先靠着听、看、触摸等感官知觉来认识他所生活的环境。1岁以后才开始利用肢体活动,扩大探索的范围。所以,在一岁前这段时间,父母的脸对孩子的学习意义重大。想想看!人的脸非常特殊,有着一对明亮、闪烁而又快速开合的眼睛。整个脸的中央高耸着一个鼻子,及一个弧形的嘴巴,在嘴巴开合之间,会露出白色的牙齿和粉红色的舌头,还会发出有高高低低的说话声和唱歌声。
不仅如此,贴近父母怀里可以感受到心跳及呼吸,父母的头会转动,手很温暖,会轻轻抚摸、拥抱,还可以变成小鸟、蝴蝶玩游戏。从父母这个“大玩具”身上,宝宝不仅是生理上得到刺激发展、心理上获得安全感,他还能学习到沟通、认识自己的身体、知道做什么行为会引起什么回应。
这样的互动关系并不会因着长大而戛然停止,早期建立的良好关系,会让孩子跟父母的玩伴关系继续维持,只是玩法不同。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人生就像一棵树苗,如果灌输的是阳光,就能长成参天大树;如果只有雨水和雷声,就永远地倾斜。
我曾看过这样一则漫画。
一天,一个爸爸从单位兴冲冲地拿回了笔墨和本子,儿子连忙跑过去把爸爸手上的东西接了下来,甜甜地说了声:“好爸爸,谢谢爸爸。”妈妈也竖起大拇指。次日,妈妈兴冲冲地跑回家来,大声说:“亲爱的,看这是我从单位招待所的库房里拿的饮料!”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之下,儿子也学会了顺手牵羊,从同学家桌上不问自取,拿走了MP3。这一次,父母再也没有像上次那样竖起大拇指,而是呆若木鸡站着许久。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染苍则苍,染黄则黄。古人又云:橘生淮南则为桔,橘生淮北则为枳。人生就像一条路,一次走错,就将误入歧途。孩子的个性就如三字经中说的那样“人之初,性本善”,在孩子年纪尚小时,就像著名作家席慕蓉说:“家长的行为是孩子进入社会前的第一本读物。”
大家一定知道美国总统林肯吧,他的母亲为了能够让他安心学习,未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用自己瘦弱的身体承担养家糊口的重担。同学们,你们看过CCTV电视台的一则这样的广告吗?“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以上的种种事例提醒社会上的家长一些道理——“上梁不正下梁歪”。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导师
那天放学,正值下雨,许多同学都由于没有带伞的习惯而望天发愁,部分带了伞的同学或邀或被邀与发愁同学一道走,剩下两名同学实在挤不下而不得不继续望天发愁。恰巧,我那天出门时带了件雨衣,因为我是踩自行车上学的,自然要多关注天气,未雨筹缪。我对与我一道走的那位同学说:“今天就委屈你了,把伞借给他们两个吧!反正我们家也不远。”他也很豪爽。于是我们迎风雨踏上了征程!雨衣之小,之不便,使雨将我二人淋成落汤鸡。
翌日,那位同学便对我说:“哎呀!昨天差点被淋感冒了。不过被我妈骂了一顿。骂我笨啊!”我无言以对他,却是思绪万千。对我来说,这是一件足以令人兴奋几天的事,既帮助了别人,又帮助了自己。难道不是吗?你帮助了同学,增加了同学间的感情;也帮了你自己,让你接受一次雨的洗礼,让你感受一次诗人的灵魂,毛泽东的“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不就正好阐明了这一点吗?但在父母看来,孩子被淋了,自然心疼,免不了说孩子一顿,顾了别人却淋了自己。这是父母的爱的第一个反应。这便是父母的爱。
那位同学的父母实在不应责骂他,因为他细心,且乐于助人,是应该受到表扬的。而他自己也应该把这种美好的品质发扬下去。
不要被爱冲昏了头脑,在爱面前,稍作简索。人生将因爱而变的更加美好,更加精彩。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很多人都觉着一个孩子的所作所为是好是坏,和他所接受的教育有关,不得不说,这种看法过于片面。
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主要是来自于家长,如果家里的教养极高,那么孩子也会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相反,如果父母每天都在打麻将而且出口成“脏”,相信这家的孩子也会受其影响。
偶尔看到一则新闻,一位女士领着孩子去商场买衣服,在试衣期间,孩子拿起店员的手机玩耍,这位女士发现后,非但没有阻止,还将手机藏入自己的包内,随后将手机带走。我不知道这位女士如何可以做到脸不红心不跳的偷走手机,还是这样的做法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想想也是很可怕,孩子在这位女士的影响下,还不知道未来会如何发展。作为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做正确的事,与上述事件相反,孩子看到父母给爷爷奶奶洗脚,孩子也要给父母洗脚,这才是积极的正向引导。
家长是孩子的引路人
生活中时有悲剧发生,一名6岁女童跟着家长在黑斑马线处横穿马路,突然折返,而家长不知道,结果被超速行驶的汽车,撞飞身亡,对此不禁感叹家长是孩子的引路人啊。
超速行驶的汽车有错有责任,这无可厚非,但是家长如果带着孩子走上正确的道路,悲剧或许就不会发生了,又或者家长紧紧抓住孩子的手一起走,结果也许是不一样的,而那超速行驶的汽车自然会做出这件事情的代价,而家长用自己的,女儿的生命作为代价,让人感到更深刻。
家长要引领孩子走上正确的道路,否则有可能会发生悲剧,孩子的成长之路必然不可缺少家长的指引,家长的正确指引无疑是对孩子成长是有利的,但可笑又可悲的是很多家长淡化了自己的责任,对孩子进行了错误的指引,结果可能会使孩子走入歧途,毁其一生,甚至失去生命,正如材料中的家长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一个错误,带着孩子在非斑马线上横穿马路,加上自己的疏忽,悲剧就这样发生了,倘若家长一开始没有引领孩子走这条路,那么这条路也不会造成孩子的不归路。
指引的路上家长应该与孩子并排前行,手拉手,而不是你在前面走着,孩子在后面跟着,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难免会孤单,需要有人与之前行,因为这样他们会更有力量更勇敢的向前走,这时家长的作用是巨大的,家长不只是指引孩子一条正确的道路,更需要家长与他们手拉手并排前行,坚持正确的方向,不偏离轨道材料中的家长,虽然走的是错误的道路,若能与孩子手拉手紧紧抓住,一起走过马路,结果必然是不同的。
不仅要言传,更要以身作则,刚出生的婴儿是最纯洁的,他如一张白纸,家长会把他染红或者染黑,所以家长的言行对一个孩子的塑造作用是巨大的,这就需要家长传递正确的言行,加上孩子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可能模仿某一错误的信息,那么结果是不堪设想的如果材料中的家长给女儿传递了正确的交通规则女儿或许会阻止家长犯错误,又如果家长重视自己的身教作用,那么代价不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女儿也不会身亡,悲剧也不会发生。
生活在这世上,时时处处都有规则。面对规则,有的人抱怨它让人放不开手脚,有的人对它不屑一顾,还有人遵守规则,并享受着规则带来的有序生活。规则在人们心中的印象各不相同,我们要怎样对待规则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首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就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所谓言教不如身教。说到这,不由想起那个古老的故事:一对夫妻嫌弃年迈的父母,他们做了一副箩筐,在一个深夜把父母放在箩筐里,挑到深山中,把父母丢弃。不料他们的小儿子偷偷地跟在他们身后,悄悄捡回了箩筐。夫妻发现后,问儿子这样做的缘由,儿子理直气壮地说:“留着给你们年老的时候用呀!”我想,这个故事大概许多人都听过,这样老掉牙的故事,却印证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国是个礼义之邦,尊敬长辈、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当今社会,不少人失去了这种美德,失去了做人的起码条件。这种行为对孩子美好心灵的建立无疑会起到破坏作用。只有父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进行思想、心理和行为上的影响,这是感恩之心形成的感情基础和重要保证。
其次,就是教孩子学会感激。有些恩泽是我们无法回报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等量回报就能一笔还清的,惟有用纯真的心灵去感动、去铭刻、去永记,才能真正对得起给你恩惠的人。如何接受别人的善意是一种智能,也是一种风度。如何优雅地接受别人的美意,诚挚的道谢,在这人情淡泊的社会中是很重要的。对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的人抱有感激之心,的确是一种美德,对目前处在娇生惯养环境中的孩子尤为重要。至少,我们得教会孩子从小就学会真诚地说声“谢谢”。
国外的小孩从小就被教导“接受”的礼节,不管喜不喜欢别人的礼物,都必须得甜蜜蜜地道谢,因为要谢的是礼物背后的心意,不是礼物本身,更不是礼物的价值。不管多小的礼物都要写谢卡,不管多小的服务都要道谢,这种已经养成的习惯,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向服务自己的人说谢谢。这种口头的赞美冲淡了生活的压力,美化了人生。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一种很好的感恩教育。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的生活。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
再者,就是掌握好沟通与交流的方法。只有通过良好的沟通,开启孩子的心灵之门,并营造温馨、充满关爱的家庭氛围,让孩子爱父母、爱家庭,并通过父母的“榜样”,促发其感恩之心。听过一位母亲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我们的世界,大门为你们敞开,你们不想进来;你们的世界,我们想进去,你们又不肯。可见,不能良好地沟通,就无法让孩子走进我们的内心世界,无法让孩子了解我们的付出与辛苦,就很难让孩子有颗感恩的心。
说到这,又想起曾经看到过的一篇短文--小强的父亲是某商店的经理。小强常去父亲商店里,父亲也经常让他把一些收款单送到邮局去。一天,他写了一张纸条,放在妈妈的床边,晚上,妈妈看到这张纸条,上面写着:妈妈欠小强如下款项:把信送到邮局5元;在家里浇花5元;他一直很听话10元,共20元。小强的妈妈把帐单仔细看了一遍,什么也没说。晚上,小强在自己的床边看到了20元人民币,同时他又发现在床边上还放着一张帐单。他一看:小强欠妈妈如下款项:他在家里过的十年幸福生活0元;他十年的吃喝0元;他生病时得到护理0元;她一直是个慈爱的妈妈0元 共0元。每每看到这我总会会心地一笑,这是一个多么睿智的母亲,她用一种富有幽默感而且让孩子易于了解和接受的类似于游戏的方式告诉了孩子父母长期以来的无悔付出,这真的是一种对我们很有启发性的方式。
爱子心切的我们,常常是把他们“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口里怕化了”,总是把所有的辛苦和困难藏在心里,默默地为他们安排好一切,而不知就里的孩子们也就慢慢地习惯成自然,顺理成章地接受着一切父母的付出,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慢慢地只知索取,不知付出,慢慢地在我们深深浓浓的爱中麻木不仁,逐步形成“以我为中心”的心态。其实,孩子由于自我意识的觉醒,最需要的是一种心灵沟通和内心的理解,需要亲人进入他们的精神世界,和他们共享内心的欢乐和忧伤。
有的家长认为,不需要跟子女做心灵的沟通,也不需要让孩子了解成人世界的艰辛,“我的孩子心里想什么我还不知道?给他吃好穿好不就得了吗?”这些或许是孩子一部分想法,而不是他的全部想法;这或许是估计的,而不是他真实的想法;这或许是表面的而不是深层的想法。其实孩子最喜欢、也最需要与人沟通。孩子心理的闭锁只是现象的一半,现象的另一半就是希望有一个“重要他人”,一个能理解他的人来打开这种闭锁。他们关住的这扇心灵的门,只是虚掩的,父母只要耐心地、平等地推开这扇门,子女是很愿意与家长沟通的。
作为父母,我想对天下的父母们说: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可以用一种平等的沟通方式告诉孩子,让他了解父母的疾苦,让他分担父母的重担。我们得让他做事,让他在做事中明白责任;让他受苦,让他在受苦中懂得珍惜;让他失败,让他在失败中获得对失败的免疫力;让他流泪,让他在流泪中体会泪水铸造的坚强;甚至可以让他受点伤,让他学会体悟舔舐着伤口匍匐前行的伟大与悲壮!因为有太远的路我们不可能陪他去走,他必须独步于人生的考场,去应对那些我们永远无法料及的莫测的风云。让他在承担与失败中成长、体味与感悟,拥有一颗向上向善、感恩的心。
我曾听到一首歌,歌名就叫《感恩的心》,其中有这样的一句歌词让我特别喜欢: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依然会珍惜!让我们在教给孩子技能的同时,也教会他们唱这样一首歌,让他们学会感动,学会感恩,学会爱与被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情感美文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人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对日后孩子树立人生观,价值观有很大的影响。
前两天一次偶然的散步,就碰到了有关教子的问题,作为一旁观者,也不免心生担忧。
东环广场的小树林里,满眼都是诗意的葱茏,葱茏的枝叶间,偶然响起鸟儿们唧唧咕咕的交谈声。忽然,身后响起一阵喧闹。看时,却是两个年轻的爸爸,脖子上各自骑着一个小男孩。孩子们用小手拍着他们的坐骑,驾驾的吆喝着,伴着一声声欢叫,从我的身边奔跑过去。跟在他们身后,小步跑着的,是两个年轻的妈妈。
穿红T恤的爸爸,跑得十分卖力,他身上的小男孩叫得也格外响亮。突然小家伙嚷嚷起来:我要撒尿!爸爸立刻吁的一声,收住了脚步。孩子笑着从坐骑上爬下来,朝着来路的方向,使劲撒起尿来。大概因为撒得很远,孩子开心地笑着。爸爸妈妈站在一旁,惬意地欣赏着儿子的杰作。我的心忽然有一点不爽这么干净的林间小路,怎么可以随地撒尿?孩子年幼无知,父母为什么不因势利导
这时候,另一个孩子也下了坐骑,笑着跑过来,猛地拍了他的小伙伴一下,转身欢叫着朝前跑去了。红T恤立刻对儿子说:追上他!给爸爸咬他!我吓了一跳,再看那父亲的神态,全然不是开玩笑的样子。他继续鼓励儿子:追上他!咬他一口!
于是他的儿子便撒开腿,像一头小老虎,勇猛地扑向前去,并且很快追上了目标。他伸出小手,用力一推,那个还在奋力奔跑的孩子猛地向前一冲,跌了个大跟头,立刻哇哇地大哭起来。小老虎正要扑过去,那孩子的父亲惊叫着跑过来,抱起孩子,从另一条小路上走了
我在一旁看得发呆,半天回不过神来。我的步子忽然沉重起来,一半是对那个年轻父亲的不理解,一半是替他年幼儿子的惋惜。
人性之初,本无善恶。这小男孩倘若生在一个有教养的家庭,父母循循善诱,施以正面引导,孩子从小就学会温良,懂得恭让,将来做个谦谦君子,抑或做个翩翩绅士,都未可知!然而他却生在这样的家庭,受着这样的家庭教育目中无人,唯我独尊,不肯吃一点亏,不能受半点气这样的孩子,极有可能从小就养成斤斤计较,睚眦必报的恶习;将来走上社会,也极有可能挟着他的偏狭与戾气,难容他人,自然,也难为他人所容。那么,等待他的,将会是一种怎样的人生际遇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首先要以身示范,教会孩子爱自己,也爱他人;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善待自己,也善待他人。父母的第一要务,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保证他将来走向社会,首先是一个正直善良的公民
那么,抓孩子的未来,应从眼前,从身边的小事抓起。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同学们,大家都看过这样的一则公益广告吧,妈妈在给奶奶洗脚,孩子在一旁看到了,等妈妈下班回来,没看到儿子,这时,只见儿子端着一盆水走出来对妈妈说:“妈妈,洗脚!”然后,引申出一段广告词: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的确是这样的,父母如果知道孩子会以自己为榜样,就应去做好的事情,养成良好的习惯。而孩子呢,会受你们的潜移默化,因为孩子是尊重父母的,甚至有些盲目的崇拜。所以无论你干了什么事情,孩子都会在心里说:“原来爸爸妈妈是这样对待事情的,我下次碰到这样的事情也要这样做。”如果父母做的是有益的事情,耳喧目染,孩子也会学着父母去做同样有益的事情,从而得到夸奖,让孩子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从相反的方向去想,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有打架、抽烟、打麻将……等坏习惯时,近朱者赤,孩子也会养成这些坏的习惯,也许会走上犯罪的道路。有些家庭是暴力家庭,对孩子总是实施暴力,孩子也许就会在同学中打人、逃学,感谢不法的事情。长大以后,还可能因为一点小事去杀人,从而毁了自己的一生。
所有的父母们一定要以身作则,千万不要忘了:“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6岁女童跟着家长在非斑马线上横穿马路,但是家长并不知道孩子突然折返,被一辆汽车撞倒,随后被宣告抢救无效死亡,6岁本应该是一个多么天真浪漫无忧无虑的年龄,但一场车祸,便让这个花一般的少女葬身于轮胎之下,这不禁让我思考,如果家长没有带领小孩横穿马路,是不是就可以避免这场悲剧了,如果家长监管得力是否可以使孩子免受伤害,因此家长对孩子的监管是多么的重要啊。
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在孩子未成年以前必须要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使其免受伤害,但是新闻中的家长却由于监管不力间接导致死亡,这既是汽车主人的职责,但更多的是家长的责任,我国交通法律法规明确规定行人要走斑马线,但新闻中的家长却忽视了规则,我行我素,还带领着孩子横穿马路,随后马路本来就是一个有危险因素的存在,过马路的时候一定要带好自己的小孩,牵住小孩的手不要让他乱跑,但是新闻中的家长却没有这么做,可见家长的责任是有多么的大。
随着日新月异的现代化社会发展,各种交通工具在出现的同时,有多少人因为无视交通规则而葬身于车轮底下,即便新闻上报道了一个又一个类似的事例,但有多少人依旧无动于衷,又造成一个又一个惨案。所以教育知识的普及也是很重要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该教给孩子一些安全常识,而不是任其嬉戏玩笑,在马路上随意走动可是很危险的。
家长的监管不过关,是交警部门给予这个家长的最终结果,父母如果多在意一点,多用心一点,其实也就可以避免那么多悲剧的发生了。类似事件在杭州也曾发生过一起,同样是家长带领小孩横穿马路,家长让孩子推着小推车,自己则拿着大包小包,最后孩子因为贪玩和小推车一起死于车祸,多么痛心的一件事例,为什么家长就不可以对孩子多关心一点,更在意一些,是否就可以避免这个悲剧的发生。
父母是孩子的监护人,同时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身为父母不仅需要以身作则,并且也要及时监管孩子,使其健康快乐的生活在阳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