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长效机制
三项机制心得体会
推进"三项机制"的关键在于落地生根
陕西省委出台的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意味着省委在把脉陕西发展的背后,正在把人才培育和机制建设作为追赶超越的关键提升到战略层面加以重视,可谓给干事创业之士注入了"强心针"、注射了"兴奋剂"、吃下了"定心丸",必将为陕西实现追赶超越提供全新活力和组织保障。但是,笔者认为,推进"三项机制"的关键还是要让其实践中落地生根。
"老陕爱参观,回来不动弹",这句流传甚广、颇具讽刺意味儿的调侃,确实也或多或少的反映出、至少包括笔者在内一些干部的行为习惯。陕西人留守着八百里秦川厚土、在意着十三朝辉煌古都、陶醉于纯天然省粹秦腔,加上普遍存有"洋芋糊涂疙瘩火、除了神仙就是我"的生存习惯,以及秦楚交融、秦巴杂汇,以及制度文化与汉水情怀之间的激烈碰撞,让我们既没有生成放眼世界的创业大气,也没有造就无为思辨的文化底蕴。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这样一令人极其困惑却又无可奈何的尴尬局面:面对新生事物心潮澎湃,回到现实却了无冲动;面对发展机遇感慨万千,遇到困难却裹足不前;面对热点难点思绪难平,遭遇阻力却一筹莫展;面对群众滔滔不绝,见到领导却低头不言;面对成绩谈笑风生,说到责任集体失声;面对利益冲锋陷阵,谈到担当缩头推诿……就是这些平时看似见怪不怪的种种现象,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公平正义,进而让"绝对不让老好人吃亏"的政治承诺变成了"老好人绝对吃亏"的流行规则,让"绝对给干事的人留舞台"领导讲话的变成了"留在舞台上的人基本上不干事"的社会定律,让"绝对不给溜须拍马之人以机会"的拍胸陈词变成了"机会绝对是留给溜须拍马之人"慷慨奉送等社会乱象,让潜规则代替了明规则的结果,往往把干事创业之士拒于"圈子"之外,导致党和国家及人民的形象、事业、利益受损。
根除这些"顽疾"的"猛药"就是省委出台的"三项机制".推进"三项机制",必须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刮骨疗毒的决心。核心在旷日持久、关键在落地生根。
一是单位带头。在工作实践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状况,单位在布置重要工作任务时,往往先是做出干部只负责干事,出问题了有组织兜底,并许之以优厚的待遇、级别、提拔等庄严承诺,让能干事、敢干事的干部认为遇到了知音,挺身而出为单位干事。但是,干部在干事中遇到失误、不公正或是遭到误解、诬陷时,单位总会推三阻四让这些干部找东找西就是找不着单位,更有甚者还会来一句自己处理好、不能因个人原因影响了单位声誉的训诫,这些干部此时已经心灰意冷。最后,由于单位换帅,新任到后一般都会否认前任,新任新政自会聚集一批新人。因为这些敢于担当的干部在落实前任决策时出现过失误,便被一棍子打死,甚至还会被划成前任阵营遭到排挤,这些干部的一辈子就被这样轻松断送。因此,在推进"三项机制"的实践中,各级单位要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的具体要求,在培养干部、选人用人上要本着对党和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坚决把"三项机制"挺在前面,把这个相互衔接、密切配套,系统科学、便于操作的制度链条贯穿于干部培养、使用、管理的各个环节,切实发挥机制的统筹、教育、制约、惩戒、规范、保障作用,积极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彻底改变有些单位那种事前重压、事中逃避、事后无关的管理格局,让广大干部始终有激情干事、有信心办事、有动力成事。
二是领导示范。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单位,无论是主要领导,还是分管领导,都是这个单位的主心骨。领导的一言一行决定着这个单位的精气神。但是,由于一些领导缺乏办大事、成大事的胸怀和格局,缺乏聚则成、散则败的包容和理解,善于把迎合作为判断,喜欢把喜好作为准则,乐于把权力当作权威,高高在上、自以为是,容不得半点棱角、听不进半句建议、受不得半点委屈,在自己的决策领域如有半点"杂音",便会给干部穿小鞋、设障碍,甚至于在关键时刻来个阴招,让身边的干部永无出头之日。如果这样的领导长期当道,何谈工作,哪来事业?因此,领导必须在推进"三项机制"中发挥示范作用,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带头干事、带头创新、带头攻坚、带头克难,用自己的行动和实绩感染、培育各级干部形成干事创新的行为习惯,为实现追赶超越持续发力。
三是干部实践。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干部干部,关键要干。可是一些干部不在"干"字上做文章,却往往在"部"字上下功夫,统筹部署、设法进位。如研究上级干部的喜好,模仿上级干部的打扮,亲近上级干部的家眷,揣摩上级干部的心思等等,千方百计进入上级干部的视线、赢取上级干部的信任,而对待同事阳奉阴违、诡计多端,人前满口道义、背后扯筋使绊,对待群众置之不理漠然相待,对待事业上蒙下骗钻营过关,成绩面前从不放过、责任面前全身而退,逼真演绎着"干的不如看的",官不大僚不小,权不大势不小。长此以往,干事的越来越少,投机的越来越多,这些干部最后倒是自己舒服了也心想事成了,但党和人民的事业也就搁浅了。所以,推进"三项机制",重在干部实践。只有各级干部在党言党、在党护党、在党为党、在党兴党,想人民之所想、忧人民之所忧、干人民之所干,在"两学一做"中把自己摆进去,爱党爱国爱人民、俯首甘为孺子牛,就一定能够在落实"三项机制"中奋发有为、实现价值。
四是社会监督。推进"三项机制",说到底,就是要在严守法纪制度底线的前提下,打破条条框框、实现思想革命,进而调动全省干部干事创新的积极性,为三秦人民谋福祉。但是,由来已久的固化思维很难打破,久已成局的僵硬模式很难摧毁,无为而治的懒政观念很难改变。如"我妈是我妈"的证明还在开具,"今天网络坏了"的借口还在发生,"摄像头遭到损坏"的理由还在上演,"这是领导交代"的强硬还在逞威,而这些久拖不决、久治不力、久而成习的社会怪相一经曝光,解决起来的速度甚至超过世界冠军刘翔。因此,要想毕其功于一役推进"三项机制",各级各部门必须敞开大门通风、推开窗户透气,把阳光、规范、公开、透明作为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发挥人民群众、各个层面、各类媒体的社会监督作用,让能干的有市场、让投机的靠边站,让创新的有舞台、让守旧的看热闹,让成事的有位置、让平庸的退出来,让新制度带来新自觉、新自觉带来新变化、新变化带来新发展。(孙传泽)
浅谈三项人才机制
喜闻日前我省出台《陕西省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办法(试行)》、《陕西省党政干部容错纠错办法(试行)》、《陕西省推进省管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办法(试行)》。建立干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旨在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的制度安排。
作为一个参加基层工作几年下来的老青年,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首先第一项鼓励机制,对于我们这些贫苦农民家出生的子弟来说,自己没有什么经济能力,也没用什么社会背景,走上这条为人民服务的路,有时也想着有个前途,也时刻想着进步,所以平日里就是努力的工作,渴望得到领导的赏识领导的重用,但是,有时候工作做得好了未必就可以进步,这是所有基层干部的共识。此次,政府通过出这项鼓励激励机制,旨在通过领导干部平日里的工作情况,日常考核来研判一个干部,这无疑给很多的老基层干部了莫大的信心,期待着可以落实到实处,真正能让这项政策来到我们基层来,我们可以作为受益人享受到这项政策机制。其次,容错纠错机制。不管是老基层还是新近参加工作的小干部,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政治上的录有时候一步走错了,可能整个政治生涯也就意味着拜拜,当然这往往指的是政治性的错误。此次罗列出的11项可以容错的情形也正是我们日常工作中最容易最频繁犯的错误,容错认定按照提出申请、调查核实和认定反馈的程序进行。对容错的单位或个人,可在以下方面免责或减责:单位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不受影响;干部提拔任用、职级职称晋升不受影响;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后备干部资格不受影响;个人评优评先不受影响等,对于我们年轻的还处于比较浮躁期的干部来说,这真的确实是一个莫大的鼓励,但是同样的,我们期待落实,期待应用。最后,能上能下机制。貌似,第一理解就是,当官没有永恒的了,也就是任人唯贤了,有能力的,工作表现突出的,进步意愿强烈且确实优秀的,经考核合格就可以使用,相反的,对于能力平庸,无进步意识,得过且过的就可以让位退贤。
以上就是我对此次组织提出的三项政策的认识,不管是否能和我本人扯上关系,但是,满心期待着落实!
县统计局机关效能建设工作制度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的实施方案》有关精神,大力推进统计局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的开展,保证我局在“机关效能建设年”取得明显成效,实现提速、提质、为人民、促发展的目的,我局结合实际制定了以下各项有关工作制度。
一、岗位责任制:
(一)总体职能:
1、贯彻执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统计指标体系和基本统计制度;制订地方统计调查标准和统计调查制度;指导、协调全县各部门、各乡(镇)统计工作和国民经济核算工作;统一组织管理全县统计报表工作。
2、组织完成国家、省、市部署的普查和抽样调查任务;组织协调全县各部门、各乡(镇)社会经济调查;审查县政府各部门和各乡(镇)的统计调查计划、调查方案;汇总、整理全县基本统计资料,并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统计预测和统计监督;向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统计信息和建议。
3、统一核定、管理、公布、出版全县性的基本统计资料,定期向社会公众发布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信息。
4、管理全县统计信息自动化系统和统计数据库体系,管理全县统计数据库网络。
5、协调管理乡(镇)统计工作;管理全县城市社会经济调查、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工作。
6、组织管理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协调组织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
7、组织全县统计业务技术培训。加强业务指导,开展统计工作和统计科学的学术交流合作。
8、规划全县统计信息服务行业,积极培育和发展信息咨询服务市场。
9、依据国家和省、市、县颁布的法律,法规政策和计划,制定地方性统计规章制度和统计现代化建设计划,监督监察统计法律、法规实施情况。
(二)下设科室:
办公室:
普查办:
社会股:
综合股:
工业股:
招商引资小组:
二、服务承诺制:
xx县统计局向社会郑重承诺,我们要认真做好七项服务工作。
1、以提高服务质量作为统计工作的基本原则,发挥信息主体优势,最大限
度地挖掘开发统计资源,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不断提高统计数据开发利用水平,为各级党政领导科学决策当好参谋。
2、坚持依法统计,做到数出有据,真实可信,客观公正地反映我县社会经
济发展状况。
3、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河北省统计条例》开展统计数字质
量检查工作,在执法过程中做到持证上岗,文明执法,不接受被检查单位的任何物品和现金,不吃拿卡要。
4、认真组织开展统计持证上岗培训,统计继续教育,统计职称考试工作,
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不断提高统计人员业务素质。
5、实行政务公开和行政执法责任制,廉洁自律,不以权谋私,不以数谋私。
6、对违法行为视情节轻重,依据有关决定,严肃处理。
7、抓好统计规范化建设。以规范乡镇统计站建设为切入点,进一步强化全
县统计工作的规范化,信息化。
三、首问责任制:
1、第一位接受来访、来电、来信的机关工作人员(即首问责任人),必须负责接待、解答、受理或者引导办理有关事项,使之得以及时、有效处理。
2、首问责任人要热情礼貌、用语文明;熟悉本单位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要牢固树立党的宗旨意识,切实为前来办事人员着想,不得推诿;要体现我局工作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精神风貌。
3、首问责任人的责任:
(1)、属于首问责任人职责范围内的事项,要及时给予办理;不能当场办理的,要说明理由;需要补充材料的,要一次性告知;前来办事人员不知道如何办理的,要告知其如何办理,并耐心解答对方的询问。
(2)不属于首问责任人职责范围内的事项,但属于本单位职责范围的,首问责任人要主动告知或引导到有关经办科室。属于本科室职责范围的,当具体经办人不在时,首问责任人应先授受下来,并记下管理相对人的联系电话,再交具体经办人处理。
(3)不属于本人、本科室或本单位职责范围的,首问责任人应告知或尽可能帮助其了解承办单位或部门。
(4)属于电话咨询的,首问责任人应按照上述原则给予答复;属于举报或投诉的,首问责任人应将反映的事项、举报或投诉人姓名、联系电话等要素记录在册,并按有关规定及时处理。
四、一次性告知制
1、管理相对人到我局办事或电话咨询有关办理事宜时,经办人员必须一次性告知其所要办理事项的依据、时限、程序、所需的全部材料以及不予办理理由。
2、对管理相对人所办事项涉及多个部门的,或相关手续、材料不清楚,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规定不明确等特殊情况,经办人应及时帮助其咨询了解或请示报告,并将结果告知当事人,不能一推了之。
3、对需一次性告知的事项,除电话咨询可用口头一次性告知的形式外,要以书面的形式告知当事人,并存档备查。
五、AB岗工作制
1、机关某一岗位的工作人员不在岗时,应由相同或相似岗位的工作人员代行其职责,以保证工作连续性。
2、岗位工作人员因特殊情况确需短时间离开岗位的,须事先报分管领导同意。避免办事人到机关办事无人受理,防止工作停滞、拖延或中断。
3、机关工作人员因开会、出差、请假或其他原因一天以上无法到岗的,应在离岗前向直接领导人汇报正在办理和待办的事项,并做好交接手续,直接领导人应及时指定人员代行其职责。
4、机关单位领导层也应实行AB岗工作制,主要领导不在岗时应指定一名副职代行其职责,副职不在岗时应由主要领导指定专人代行其职责。
5、顶岗人员应认真履行替代岗位职责,按规定及时办理相关业务,不得推诿、留置、拖延或不办。
六、政务公示制
1、xx局以上墙、印制备案的材料等形式,将本单位人员身份、岗位职责以及办事流程、办事依据、办事要求、办事结果、办事承诺以及重大问题、重大决策、容易产生不公平、不公正甚至腐败问题的权力运行环节,一律予以公开公示。
2、公开公示的主要内容:
(1)、决策公开。主要包括重大工作部署、重大改革举措、重要事项办理、重要会议决定的落实情况。以及行政审批事项等;
(2)、办事公开。包括部门、单位、科室、人员的职责、办事依据、程序、时限、过程和结果,服务承诺、违诺违纪的投诉处理途径等。
(3)财政收支公开、人事、廉政公开。
3、政务公示公开的原则:既要公开有关政策依据和有关规定,又要公开具体内容、标准和承办部门;既要公开办事程序,又要公开办事结果;既要公开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又要公开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处理情况,凡是与群众直接相关的事项,只要不违反保密要求,不影响稳定的,原则上都要实行公示公开。
4、公开公示的形式:在办公场所设立固定的政务公开栏;制作政务公开指南或便民手册、明白纸,设立专线咨询电话、咨询服务台;通过政府信息网等进行公开。
七、责任追究制
1、机关工作人员在公务活动中,由于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相应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规定职责,影响机关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致使国家、集体或公民的利益遭受损害,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必须追究其责任。
2、责任追究的内容
(1)不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上级命令、决定,不认真解决职责范围内应解决的有关问题。
(2)对直接下属人员的作风恶劣、违纪违规等问题长期失察、管理不严或放任不管,造成所辖单位、部门和人员违规违纪,群众意见较大,反映强烈的。
(3)所辖科室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导致发生违规违纪事件的。
(4)工作不负责任,造成严重事故或国家、集体财产被盗窃、诈骗、浪费,造成较大损失的。
(5)工作作风疲沓,办事不力,推诿扯皮,态度粗暴,耽误政务,造成国家、集体或个人较大经济损失,或群众意见反响较大的。
(6)违反保密规定造成不良后果。
(7)在执行公务中徇私舞弊,造成不良影响的。
(8)对应办理的事项不办理或有其他不作为的。
(9)其它失职类错误。
3、责任追究及查处。
(1)对影响机关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损害公共利益和管理相对人合法权益的,依照《河北省影响机关效能行为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对失职行为人进行责任追究。
(2)触犯党纪政纪的,按《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等有关规定查处。
(3)造成重大损失的,构成渎职失职罪的,交由司法机关处理。
八、挂牌上岗制度
1、按照全体人员的身份、职责、分工实行挂牌上岗。
2、实行挂牌制度总的要求是:单位所有正式工作人员上岗时,应佩戴标有部门名称、本人职务及姓名、编号和贴有照片的身份片(或称胸牌)。
3、每个单位的胸牌要统一制作,必须做到整齐划一、以有利于振奋精神,规范管理。
4、工作人员下班后可以不再佩戴身份牌。
5、对所配发的身份牌等证件,不准借给他人,更不准送人或变卖。
在全区机关效能建设总结会议上的讲话
三、开展机关效能建设的几点体会
1、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必须充分尊重民意,取信于民。坚持民主,发扬民主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为此,在机关效能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把集中民意、发挥民智作为重要途径。先后分两次组织开展了由人大代表、党代表、效能监督员等六个层面人员参加的民主评议活动,组织开展了近千人参加的问卷调查活动和意见征求活动,从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改起,从群众最需要解决的事情做起,得到了群众的广泛参与和积极支持。
2、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能促效。实践证明,必须抓住干部能力素质这个核心,才能在不断规范行政行为过程中优化机关效能,提高工作效率。为此,我们始终强调,开展机关效能建设,目标在“效”,功夫在“能”,核心在人。坚持把思想教育作为首要环节来抓,设置了效能建设活动周、周末读书会等载体开展学习活动;坚持把提高机关干部履行职责的能力作为关键,创新形式,注重干部培训和实践锻炼;坚持把规范干部行为作为树立机关新形象的着力点,完善管理制度,激发机关干部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
3、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必须积极探索创新,勇于开拓。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没有现成和系统的实践经验可以照搬。为此,在机关效能建设中,创造和应用了许多有效载体,建立监督员队伍,组建机关效能监察投诉中心,组织明查暗访,开展效能评议,进行正反典型教育等,切实加大了工作力度。同时,在实践中还创造了效能监督卡、效能告诫、工作去向告知制、“干部换岗交流一天”活动、“一线
[1][2]下一页
2016三项机制心得体会
7月22日,渭南市蒲城县兴镇全体镇村干部原原本本学习了省委出台的“三项机制”:《陕西省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办法(试行)》《陕西省党政干部容错纠错办法(试行)》《陕西省推进省管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办法(试行)》。与会人员对于“三项机制”有了初步的认识,会议要求各村“两委”迅速对“三项机制”展开学习,原原本本了解省委关于干部管理的最新导向。
深思笃行悟。会上要求,每名机关干部在集体学习的基础上,对照三个《办法(试行)》涉及的事项,准确领会省委对于干部工作的要求。同时,深刻把握三项机制的精神内实质,对照自身岗位职责,认真进行自查,找出不足并及时整改,做到心中有底线,干事有动力,为干事创业者服下“定心丸”。
联系工作考。镇党委将以“三项机制”为导向,将干部科学化管理延伸到最基层,探索出一套针对机关干部和村干部的实用、可操作的干部管理体制机制,实现有奖有罚、奖罚分明,进一步推动基层干部想干事、能干事、敢干事、干成事,激发每名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在全镇上下形成追赶超越的新局面。
构建人口与计生工作五大管理服务机制
近几年来,XX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计划生育工作,把计生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重点工作之一。今年,还及时调整了计生线领导班子,利用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的契机,重新配备调整了村级计生服务员,目前,我镇共有村级服务员157人。与此同时,我镇在加强领导,抓好组织网络建设的同时,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求发展,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全镇干部的共同努力下,人口和计生工作保持良好态势,各项计划生育指标完成情况良好:2003年—2005年6月,计划生育率分别为99.37%,98.97%,99.35%;综合避孕率分别为91.03%,92.97%,92.95%;95%以上的育龄群众掌握了计生基础知识;95%以上的生育对象和落实避孕节育措施对象得到了随访服务。我镇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之所以能够持续、稳定发展,是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了“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同时,积极探索符合我镇实际的“五大”公共管理服务机制。
1、构建以提供优质服务为目标的公共服务机制。我镇计生服务工作始终坚持以“诚信、关爱、发展”为优质服务的基本理念,落实以群众需求为主导、多层次、全方位、广覆盖的优质服务需求选择。实施人性化、个性化、多样化和温馨化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家庭健康水平。经过近几年的实践与探索,我镇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已成为最受群众欢迎的优质服务品牌:一是诚信——构建政府与群众的互信机制。我镇推出了承诺书服务。政府承诺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定期提供计生政策、法律法规、优生优育、出生缺陷措施、生殖健康等宣传资料和药具。二是关爱——以人为本,人文关爱与人本管理有机结合。我镇在充分掌握群众需求信息的基础上,定期提供农业技术、生殖保健、优生优育、出生缺陷、青春期健康教育等免费培训;开通计生热线电话和设立悄悄话室等,为群众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为确保实现零距离服务,推行了计生随访服务制度。三是发展——不断提高服务手段,使服务人性化、温馨化,主要是做到“六个一”:给予一个微笑、一声问候、一杯热茶、一句安慰、一个解释、一声鼓励,做到群众想什么我们有什么,群众需要什么我们提供什么。
为积极配合市人计局争创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我镇以提高村级计生服务水平为着力点,扎实开展了村级示范服务室创建工作。按照市要求和标准,在上路西村试点的基础上,在全镇33个村铺开,现已完成上路西、蛟镇、甘三、上高等16个村的创建工作,共计投入18000元,其他村预计将在9月底全面完成。
2、构建以依法管理为手段的公共管理机制。以率先实现单位法治化为目标,以落实单位综合治理计划生育责任为目的,全面履行计划生育公共管理的各项职能,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长效管理与服务机制。我镇建立了政府领导、部门指导、各方配合、群众参与的流动人口管理机制,并具体落实工作职责,按照依法管理的要求,督促各片、各单位、行政村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充分发挥派出所、工商、卫生等单位的协调功能,落实单位负责制,落实企事业法人代表计划生育责任制,围绕办证、租房、用工等环节,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把好各道关,形成有效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网络。充分发挥国家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作用,真正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长效管理服务机制,全面维护外来人员的合法权益,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水平。到目前为止,我镇共为外来流动人员提供服务711人次。实行引、流产8例,免费提供药具113例,放环6例。
3、构建以加强宣传教育体系建设为重点的公共宣传机制。我镇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思维、整合资源、务实高效、群众参与、因地置宜”的思路,建立健全宣传教育机制。一是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以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为重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系列活动;并利用宣传教育、技术服务阵地,使广大群众能及时了解计划生育政策、动态,熟悉掌握计划生育工作方法、要点,以此增强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辐射功能。二是创建新型的生育文化园区和生育文化村,切实转变群众生育观念。以上路西村为试点,深入开展生育文化特色创建活动,形成具有XX特色的新型生育文化。如为纪念7.11世界人口日,在上路西村开展了计生下乡活动,播放计生宣传片、进行健康检查、政策咨询等综合性活动,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同时,以政府搭台、计生卫生联合唱戏为主线,组织下乡小分队,将计划生育知识、技术服务送到育龄群众家门口。据统计,我镇以各种宣传活动为契机,向广大育龄群众分发了制作精美,外型美观的《村规民约》8000份;向各中小学校青少年发放内容生动,知识鲜明的生殖健康教育资料卡片3000余份。
4、构建以奖励“少生”为主体的利益导向机制。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计生工作的主要目标,着力构建多层面的利益导向和社会保障制度,帮助解决计生户疑难问题,解除计生户后顾之忧,让计生家庭得到更多的经济实惠和更优的生活保障。我镇自2002年开展《人口与计生伴我同行》活动以来,在市优先优惠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本镇实际,镇、村两级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的优先优惠政策。一是镇出台的优先优惠政策包括对计划生育户实行养老保险,实行困难家庭经济补助,对本镇范围内中小学择校的优惠权,及经商、就医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二是蛟镇、上路西等33个行政村结合自村特点,制定了一系列计划生育奖励政策、优惠政策及计生免费项目,从最大程度上使本村的计划生育家庭实现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惠,生活上有保障。
5、构建以计生协会为骨干的村民自治机制。以推广新机制试点工作为契机,做好54个村的“村两委会负总责,计生协会具体抓”的新机制扩面工作。去年,为探索“两委会负总责,计生协会具体抓”的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新机制,扎实抓好试点工作,我们对154村进行全面调查摸底,通过座谈、入户访谈,广泛倾听各方面对计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按照“两委班子好、村级经济好、群众基础好、计生基础好、协会基础好”的五好要求,进行多次筛选,确定了蛟镇村和甘三村作为“村两委会负总责,计生协会具体抓”计划生育工作村民自治新机制试点村。为提高镇、村两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我们与市计生协的同志一起到试点村对干部群众进行启发,讲明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目的意义、工作要求和具体步骤,我们进一步统一村领导和群众的思想,提高他们的认识。在试点过程中集中时间、精力、财力,突破流动人口管理难点,主攻宣传教育、优质服务两个重点,以社会保障、利益导向和救助机制为落脚点,实现计划生育协会建设与流动人口管理同步,落实活动场地与落实制度同步,落实人员与落实责任同步。在新机制试点实践中,我们探索出新机制工作六法,即网络健全法、以章立制法、知情选择法、服务需求法、利益导向法、民主议事法,并于今年进行推广,使更多的育龄群众进一步树立五种意识:群众意识、依法意识、民主意识、服务意识、维权意识;教育和引导他们达到“五知”:知理、知法、知情、知治,切实将“三自我”“四民主”的工作机制抓到位,落到实处,切实提高我镇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水平。
我镇紧紧围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五大管理服务机制建设,创新工作载体,坚持以人为本,建立以“诚信计生”为主导的管理体系,在优质服务上创品牌,在综合治理上讲法治,在社会宣传上造环境,在利益导向上重创新,在村民自治上讲民主,从而使我镇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向诚信型服务和自治型管理转变。
积极创建困难职工帮扶长效机制调查研究报告
工会组织高度重视和十分关心下岗职工、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努力探索建立工会长效帮扶特困职工的新路子。笔者基于实践认为,要真正实现帮扶工作由节日活动型向长效机制型的转变,由抓典型向全域覆盖的结构型转变,由单纯办实事向帮监促全方位保障转变,实现帮扶工作经常化、社会化、制度化,必须在思路、载体、方法上等进行不懈地探索。
一、创新思路,努力实现工会帮扶工作的主动“融入”
导致低收入阶层和特困职工群体出现的原因是复杂的,如果仅就工会帮扶谈帮扶工作,就工会能力谈帮扶效果,使帮扶工作停留于“节日慰问型”阶段,不仅难以治本,也使帮扶工作失去应有的意义,因此工会帮扶工作应在主动融入上着力。
(一)主动融入到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工作中去
切实保障广大职工的基本生活,做好帮扶困难职工特别是生活难以为继的特困职工工作,是工会组织始终牢记宗旨,进一步发挥好新时期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落实以人为本工作基点的具体实践。因此要在维护国家整体利益的同时,坚持以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为重,以关心职工的疾苦为重,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办好事。凡是涉及职工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都竭尽全力去办,把党的温暖和工会的关怀及时送到职工的心坎上,使包括困难职工在内的广大职工都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坚定克服暂时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二)主动融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中去。困难职工的帮扶需求多样性决定了帮扶工作的广泛性。工会组织要在发挥自身组织优势的同时,勇于跳出自我循环的小圈子,善于借助“市场”这一无形的手来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整合社会资源,发挥社会合力,做强、做大、做优工会的帮扶工作。采取自筹一部分,向同级政府(行政)申请一部分,组织热心公益事业的企业家、社会知名人士及广大职工捐助一部分的方式筹措帮扶资金和物资。工会组织应充分运用各种宣传媒体、宣传阵地,加大对这些热心公益事业的单位及社会人士义举的宣传报道工作,以弘扬中华民族的美德,扩大其社会知名度,帮助其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通过营造一种人人关心困难职工,人人参与帮扶工作的良好氛围,做到一家有难,全社会帮扶,实现多赢。
(三)主动融入到整个社会保障大体系中去
要在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新体系过程中,发挥工会特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要面对“两个确保”、“一个低保”政策的执行和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的相继推出,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专题调研,以调研报告、情况专报或三方协商会议等多种方式,向政府(行政)及时反映基层企业的愿望和职工的呼声,为决策提供准确的第一手材料,促使相关部门对多项政策内容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真正落实工会源头参与、监督保障职能。应积极参加各类公用事业听证会,结合实际工资水平、最低工资标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指数和职工承受能力等因素,代表职工提出有根据的意见和建议,从源头上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
二、创新载体,探索帮扶困难职工新模式
要在构建帮扶困难职工长效机制的实践中,努力摆脱过去多年来形成的帮扶工作的观念定势和思维惯性,认真研究分析新时期帮扶工作的规律和特点,以科学务实的精神、与时俱进的工作态势,创新帮扶载体,探索出具有整体性、富于创造性、体现时代性的帮扶困难职工新模式。
(一)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为主体,建立快速知情、快捷帮扶的救助系统
工会的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应直接面对所有求助的困难职工,通过特困救助、免费职介、信访接待、法律援助四个服务平台为职工提供快捷帮扶和一站式服务。应抓延伸,实现紧急救助与网络帮扶的有效衔接,形成横成片、纵成网、广域覆盖的帮扶工作格局。要以市场化运作、社会化发动等方法多方融资,集中资金、物资、岗位,集中援助的服务方式,围绕党政最关切,职工最期盼,社会最关注的问题,对困难职工实施入户帮扶、现场帮扶、岗位帮扶、助学帮扶、医疗帮扶等,通过一件件实际问题的解决,一桩桩具体工作的落实,让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成为工会组织服务大局、服务职工的一个知名品牌。
(二)全面推行“绿卡”跟踪帮扶制度
“绿卡”跟踪帮扶制度是工会系统自下而上界定帮扶对象,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联动包保,责任到人的一种帮扶管理模式。它以层层签订包保责任书为主要方式,把一定区域内特困职工和孤老退休职工的帮扶责任落实到单位,具体到人头,并按照家庭状况清、特困原因清、技术特长清、就业要求清、思想状况清的“五清”标准建档立卡,形成规范的特困职工档案,统一输入微机,建立起特困职工动态管理微机网络,做到随时发现随时输入,随时变化随时调整,随时脱困随时注销。
(三)构建依法协调、法律帮扶机制,拓展帮扶困难职工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
部分职工生活致困和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有着直接的关系,有的职工劳动权利被非法剥夺,造成生活困难,有的职工因为企业拖欠大量医疗费而致困,有的职工因得不到应有的补偿而使生活陷入困境,针对这些实际问题,工会组织应着眼于建立依法协调、法律帮扶工作新机制,通过法律帮扶来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解决困难职工的生活难题。
三、创新再就业渠道,切实解决根本的民生问题
(一)做到认识到位,增强做好再就业工作的政治意识、紧迫意识和责任意识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邦之策,是一件关涉国计民生的大事。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各级工会应始终把促进再就业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首要内容,作为变“输血”为“造血”,从根本上帮扶困难职工的重要途径,作为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作要求,实现“以人为本”和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服务大局、服务职工义不容辞的责任,并以更大的工作力度、更新的工作招法、更实的工作作风,不断把工会促进再就业工作推上新水平。
(二)措施到位,为开展工会促进再就业工作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面对工会促进再就业工作的新形势和广大下岗失业人员对工会组织的真情期盼,工会组织应把握变化,超前研究,着眼长远,针对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制定并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切实可行的措施。要结合区域实际,围绕经济发展大局,及时制定了再就业工作规划,出台推进工会系统再就业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充实再就业工作队伍。要加强就业培训,加大再就业政策宣传,引导下岗失业人员转变择业观念。要结合本地区本系统就业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动态,采取结构分析的方法,按照市场需求开展了“订单式”培训,紧盯“市场行情”,做到“供需对路”。要把再就业培训与劳动部门推行的劳动岗位资格证书制度紧密结合起来,培训围绕岗位转,人才紧跟订单走,使经过培训并且获得资格证书的下岗失业人员,不仅能及时找到工作,而且与岗位供求相一致,提高培训就业率。各级工会要整合社会资源寻求岗位,特别是主动与蓬勃发展的非公有制企业联系,鼓励和引导各类企业积极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建立工会再就业基地,建立空岗联系制度,及时推荐条件合适的下岗失业人员走上工作岗位;工会应积极支持和帮助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开发经营领域,在促进企业提高效益的同时,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实现企业发展和再就业工作的“双赢”;通过与有关部门和用工单位联合举办招聘会等形式,实现用工信息集约化,为下岗职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要发挥再就业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带动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实现“1+1群”的规模效应。要依法监督,保障职工劳动就业权,工会组织要在企业改组改制中主动维护,认真履行源头参与和监督保障的职责,坚持对改组改制方案、下岗分流方案、企业用工方案,依法落实职代会的权利,严把职代会审议、通过关,既旗帜鲜明地支持改革,又旗帜鲜明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总之,工会组织要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满腔热情去探索和创新,构建起党委领导,行政主导,工会运作的工作格局,发挥自身优势,汇集社会合力,才能有情有形地把帮扶工作做好、做实。惟有形成以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帮助人为主旨的工会纵向帮扶网络;形成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为载体的横向快捷帮扶系统;形成以物质帮扶、资金帮扶、岗位帮扶、法律援助、助学帮扶、医疗帮扶、协调帮扶为内容的全方位的立体帮扶体系,才会从根本上提高工会帮扶能力,开创工会保障工作的新局面,为建设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
中国共产党XX委员会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
根据中央提出的“努力探索使广大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的要求,按照省厅党委的统一部署,所党委结合我所党建工作实际和党员队伍现状,以我所现行的《规章制度汇编》为依托,以强化党员干部管理为重点,在深入调研、征求意见、整理归纳、总结提炼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党内有关规定,特建立和完善科学、系统、有效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对照《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的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条件,围绕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以及省厅党员、党组织保持先进性的具体要求,不断探索和建立健全“党员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永葆党员先进性。不断增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戒毒工作全局,主动适应新形势的变化,知难而进,变压力为动力,为实现戒毒事业健康、快速、协调发展、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二、党员学习培训制度
(一)目的意义
通过建立健全常抓不懈的学习教育机制,促使党员经常
受到教育,并努力达到“一二三四”的目的和效果。即,“一”就是强化一个意识,就是要强化党员的党性意识;“二”就是增强两个观念,就是要增强群众观念和全局观念;“三”就是达到三个提高,就是要达到党员思想觉悟不断提高,党员自身能力水平不断提高,党员工作业绩不断提高;“四”就是实现四个目标,就是要努力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
(二)培训对象
全所党员领导干部及普通党员。
(三)培训时间
1、每年由所党委成员或聘请专家学者,结合党的中心工作为全所党员上1--2次党课,对全所党员进行党的政策、党的知识教育,每年要组织入党培养对象到党校参加一期集中培训班。
2、每月由党支部书记为支部党员集中讲授一次党课,
授课内容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和党员思想实际,针对党员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正确引导,做到通俗易懂,生动形象。
3、每周四下午为全所党员统一学习时间(遇有特殊事项,根据需要另行安排学习时间),要确保每名党员每年学习时间不得少于40课时(每课时为2小时)。
(四)组织形式
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研读原著与学习讨论相结合,讲授党课与主题实践相结合等形式,鼓励党员个人参加各类成人学历教育,全面提高党员的文化素质。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长效机制改善民生经验总结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轻民生。是否顺民心、重民生,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自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以来,我们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组织参学84个单位、99个党组织、1365名党员,以“打造矿业发展新高地,构建和谐美好新**”为实践载体,以改善民生为抓手,努力解决群众
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突出问题,取得了较好成效。一、加快发展夯实民生基础学习调研问计于民,分析检查纳谏于民,整改落实取信于民。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向全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建议323条,其中涉及民生的意见建议149条。目前,全县累计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2400余件,并广泛开展以“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争当构建和谐社会排头兵”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动员机关、农村、社区、企业、学校等各行各业党员争做“标兵”,带动全县各族群众参与以“人人新形象”树“**新形象”活动,形成聚精会神抓发展、齐心协力为民生的良好氛围。
改善民生,治本之道在发展。在立足资源优势,坚持“矿业强县”战略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十一五”规划,确定了走出边境少数民族县建设新农村、资源开发县可持续发展、经济欠发达县构建和谐社会“三条路子”,实现矿业原料基地向新型产业基地、畜牧业大县向畜牧业强县“两个跨越”的发展思路,到十一五末,生产总值达到45亿元,年均增长21%,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76:13;地方财政收入达到6亿元,年均增长51%。围绕这一发展目标,我们针对产业层次滞后、产业集聚不足问题,积极鼓励驻县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新技术、新工艺,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努力破除经济发展瓶颈,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为改善民生夯实基础。
二、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改善民生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强调的是要利民、裕民、养民、惠民,我县特别注重以解决一些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为主抓手,以财政济民、社保安民、就业惠民等民生举措为核心,下大力气打造民生工程。一是调整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对民生的投入力度。制定出台了以政府投入为主的贷款贴息、政策担保、教育补助、农民补贴等一系列改善和保障民生的政策措施,扩大了公共财政的覆盖范围。2008年县财政用于改善民生的投入达到2.2亿元,占总支出的40%。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增强发展后劲。集中精力抓了一批交通、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铁路建设已完成预可研,水电、火电开发和220千伏输变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于一体的职业教育体系。四是抓就业这个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难问题。出台一系列有关促进就业的新政策,优先解决“零就业家庭”、快发展。改善民生不仅要解决好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更要注重解决长远问题,不断发展民生事业,使民生长期得到有效保障。我们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中,坚持把建立一套保障民生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作为主攻方向,确保广大人民群众长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是从战略上规划**未来发展蓝图 邀请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和技术经济研究所编制《**县科学发展规划》;二是围绕解决的突出问题,研究出台《关于加快牧民定居步伐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的意见》;三是着眼推进重点、保障长远,研究出台维护稳定、加快旅游业发展、服务投资企业、推进节水农业、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基层民主管
理等6个配套文件,为人民群众长期得实惠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各相关部门制定和完善了包括《**县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计划》、《**县城乡医疗救助实施办法(试行)》等47项涉及民生的新制度、新办法。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造福百姓,改善民生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的宗旨的体现。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能够实现建设和谐美好新**的宏伟目标。
关于司法行政系统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效机制的建议
市综治办:
按照《沈阳市2003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点》的要求,教你怎样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在综合治理工作中的职能作用,结合司法行政工作实际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
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城市,继续推进依法治市工作
(一)大力推进依法信访,切实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全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统筹协调,齐抓共管的依法信访工作大格局。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依法受理群众来信来访,促进人民群众依法、逐级、有序信访,同时,建立起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依法信访的工作机制,自觉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公共秩序。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在调处一般民间纠纷的基础上,积极预防和化解涉及各种主体不同,地域不同,多种性质的纠纷和矛盾,继续完善不同调解组织之间的协作,与有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协调配合,构筑“大调解”格局。
(二)适应入世需要,加快地方立法工作。全面做好地方性法规、规章的清理工作,修改和废止我市与世贸规则不相适应的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逐步建立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地方立法框架。实行公开立法和开门立法,积极推进立法工作的民主化、科学化。
(三)加速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依法行政。探索实行重大决策公开制度,规范决策程序,建立科学的决策监督机制,防止决策失误,提高政府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水平。继续深化政务公开,增强行政执法行为的透明度。深化政府审批制度改革,依法界定审批权限,削减审批项目,减化审批程序,规范审批行为,提高行政效率。
(四)加强政法工作,确保公正司法。继续深入开展“政法系统队伍建设年”活动,坚持政治建警、业务强警和从严治警,提高政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司法水平。继续深化审务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狱务公开,以公开促进和保障司法公正。继续在全市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和市场经济秩序的集中整治,坚持不懈地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沈阳市的大发展、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五)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大力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加强社区民主法制建设,推进社区自治的规范化、制度化、有序化。以社区换届为契机,扩大民主选举的直选范围,积极推进条件成熟的社区实行直接选举社区委员会主任;不断完善社区民主决策机制,规范社区的民主管理;强化社区的民主监督,积极推进以财务公开为重点的社务公开,建立社区内部的民主测评机制;探索建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由社区成员直接选举的民主选举新机制;加强村的民主法制建设,认真贯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坚决落实中央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全面推进“两公开、一监督”,积极推进村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依法治校工作要进一步健全领导体制,规范学校内部的工作机制,依法维护教学秩序;依法治企工作要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企业各种行为依法运行。
(六)建设和规范法律服务市场,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深化公证、律师体制改革,完善管理机制。适应入世需要,公证业务要积极开拓高新科技、知识产权、国际贸易、房地产等新领域。律师服务业要实现规模化、专业化、外向化、品牌化,并积极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探索引进国外律师业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加强法律服务市场监管,以市政府名义出台有关规范法律服务市场监管的规章,清理非法服务机构,净化法律服务市场。同时,大力加强各级政府的法律顾问工作,为全市各项重大决策当好参谋和助手。紧紧围绕铁西区整体改造,汽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医药化工等四大支柱产业建设,先进材料产业园、先进技术产业园、软件产业园建设,农业庄园、农业科技园、农业开发园建设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提供高效、优质和规范的法律服务。
(七)全面深入开展“四五”普法工作,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加强领导干部的法制教育。认真落实《沈阳市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暂行规定》,编发《沈阳市处以上领导干部学法目录》,明确普法重点。市级领导班子法制讲座每年不少于两次;开办局以上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轮训班;开办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法律专业第二学历课程;完善市人大任命的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适时建立非人大任命的市管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加强公务员的法制教育。制定全市公务员学法用法考试、考核办法并认真组织实施;建立公务员法律知识考试合格证制度,统一颁发普法合格证。同时,要将公务员学法用法情况与公务员考核、评议等结合起来,作为公务员任职、晋级的必备条件;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研究制定《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并贯彻实施,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各区、县(市)要在年内创建1-2个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以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制教育。组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重点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知识、世贸规则、企业管理法律知识和有关劳动、社会保障、环保、资源、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提高依法经营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加强社会面的法制宣传,要适应入世的需求,大力宣传世贸规则等法律法规;要切实做好市、区县(市)、乡(镇)三级人大换届选举期间法制宣传教育,加大对宪法、选举法和地方组织法的宣传力度,确保换届工作的圆满完成;要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宣传工作。
二、提高教育改造质量,确保监院安全稳定
(一)建立实现安全防范的长效机制。以人为本,制定相应的监督、考核、奖惩办法,完善安全稳定责任制;利用微机联网、磁卡管理、监控监视等现代化技防手段,不断增强防范打击能力;与驻地公安、驻军、乡镇、街道和有关单位建立起联防网络,进一步完备应急处置体系;积极参与“严打”斗争,会同公、检、法等部门,确立起监院内外深挖犯罪案件,打击犯罪行为的各项程序;加强“FLG”人员教育转化,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工作流程。
(二)建立实现治本功能的教育机制。努力实现教育手段的科学性和教育方式的多样性,文化教育要向高等教育延伸,技术教育要向社会需求型和科技型转移;特别是在心理咨询、心理测试、心理矫治等方面要形成科学、规范的运作程序;完善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依法保障罪犯、劳教人员的人身权、知情权、休息权等基本权利的保障体系。
(三)建立实现现代化标准的保障机制。监院生产作为重要的改造手段,要逐步由院外向院内转移,由从事劳务生产向从事固定生产转移,大力发展固定生产项目,为提高改造质量创造条件;要科学调整监院布局,形成规模,合理配置警戒设施;理顺投资体系,要在基础设施、信息网络、技术装备、现代化办公等方面加大投入,预计总投资额在8250万元。
三、完善法律服务体系,提高法律服务水平
(一)实施“五化”战略。1.实现规模化,实施“5510”规划:通过政策扶持,市场调控,建立5家有100名以上执业律师的实力强、形象佳、有国际影响的律师事务所;5家有50名以上的执业律师的大所;10家有20名以上执业律师的的中型所。2.实现专业化,实施“520”规划:积极引导律师机构和律师向专业化发展,建立5个以上以金融、证券、房地产、知识产权等为主的专业化分工明确综合性律师事务所,建立20个具有专业特色的律师事务所。3.实现外向化,实施“322”规划:引进国外知名律师事务所在我市设立30个分支机构和办事处;引进国内知名律师事务所在我市设立20个分支机构和办事处;我市律师事务所到国外、省外设立20个分支机构和办事处。4.实现名牌化,实施“753”规划:全力打造7个省内有名,5个国内有名,3个国际有名的品牌所,今年分别打造3家、2家和1家;培养出50名在省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律师,20名在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律师,20名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律师。5.实现规范化,实施“111”规划:建立起一个合理有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建立一个科学规范的行业管理体制,建立一个严格的内部自律体制。
(二)实施创新战略。加快公证体制改革步伐,现有行政体制的公证处要尽快改为事业体制;建立起行政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以行业管理为主的新型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科学规范的内部运行机制,强化法律服务机构的自律性管理;积极探索律师事务所与会计、审计等中介组织的联合重组,尝试构筑中介大平台。
(三)实施“法制”战略。制定地方性法规,加强法律服务市场的监管。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具有沈阳特色的地方性法规,明确市、区县(市)两级司法行政机关对法律服务市场的指导、规划、监督、管理等项职能,规范法律服务市场,营造公平竞争、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出台政府规章,积极建立法律援助体系。依法确定法律援助的地位、服务方式和作用,积极解决经费财政保障问题;强化法律服务网站的软、硬件建设,逐步将该站建设成为设施完备、管理先进、信息量丰富、传递快捷的国际性网站。
四、争创“四个一流”,切实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
(一)建一流领导班子。严格执行司法行政工作规则,坚持落实领导班子议事制度。着眼于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构建职责明确、程序规范、运转协调、高能快捷的决策系统;建立和完善科学的选拔任用机制,按照中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的要求,继续实行中层领导干部竞聘上岗制度;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监督机制,实行领导干部政绩评价制度,坚持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等方面的动态管理,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任期审计制度、离任审计制度;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后备干部培养机制,按照动态跟踪、分口分级管理、定期定项培养的原则,采取轮岗、下派、交流、担任助理等形式,组建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学识层次高的后备干部队伍;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轮岗交流机制,定期交流与定岗交流相结合;建立领导干部责任追究、诫免、引咎辞职等制度,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勤政廉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建一流干 关于司法行政系统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效机制的建议来自-,仅供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建立创先争优长效机制的思考
要把创先争优作为党的长效机制来建设,这是党内明智之士的共识。一个政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大力推行符合人民需求的政策。创先争优是党在新时期提出的重要的政党建设基本理念,是广大党员实践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自提出之日起至今,已经是实践证明符合党建规律的重要工作思路,在新时期已成为指引***员发挥作用和寻求进步的行动指南,而且通过***员们的真诚实践,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本文拟针对当前创先争优存在的问题,来进行一些建立创先争优长效机制的思考。
一、当前创先争优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活动不深入,流于形式。一些地区和一些党组织把创先争优工作视为走形式、走过场,在具体开展过程中,把创先争优当做应付上级检查工作来做,敷衍塞责,以文件对应文件,以材料应付材料,以数字对付数字,没有创先争优和党的命运、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的意识,只为自己服务、不为人民服务。
二)活动不实际,缺乏针对性。一些地区和一些党组织在活动中,不会把创先争优工作和本地区和本部门实际情况相联系,不注重调查研究,盲目瞎指挥,把政绩工程当成创先争优工作来做,把好事办成坏事,反而给党造成了不良影响,人民群众怨声载道。
三)活动不重视,引导不够。一些地区和一些党组织对活动不重视,以为开会布置一下就可以,不到基层了解实际情况,对存在问题视而不见,对党员和基层党组织如何开展实际工作不闻不问。
四)活动不平衡,差异较大。一些地区和一些党组织活动开展极不平衡,有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有的内容空洞,更有的不明所以。
二、一些思考
一)加大对党员领导的监督考核。党员领导干部应当成为创先争优的楷模,因此要把他们当成主力军来建设,以其一言一行来示范带动其他党员。
二)把创先争优和工作实绩结合,估价党员。以创先争优为契机,对党员队伍进行整肃,把那些影响恶劣、只为自身利益的不良分子清除,对那些宗旨意识不强、作风漂浮的党员进行再教育。
三)加强党员从入党积极分子——确定为发展对象——预备党员——正式党员各时期的教育,防微杜渐,杜绝大问题的发生。从各个时期强化对党员成长之路的教育,有问题找根源,无问题抓预防。
四)真正坚守为人民服务宗旨,取消特权,取信于民。把待遇和特权彻底区分开来,清除特权,保留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