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ppt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岳阳楼记作文

  现在,让我们再注意一下一楼厅内的四根楠木大柱。这四根大柱自楼底直贯楼顶,支撑着整座楼的全部重量,再以12根柱代内圈,支撑二楼,周围绕以20根木柱,彼此牵制闩缝对榫,结为整体。整个岳阳楼为纯木结构,找不到一颗铁钉。各位还可以看到,在楼的四壁,悬挂着许多木刻匾对,这些都是古今名家吟咏岳阳楼的楹联。挂在楼堂正中的这副楹联,是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写的,是岳阳楼最长的一副。

  一来到二楼,大家马上就发现在二楼也悬挂了一副《岳阳楼记》雕屏。这是为什么呢?这里面淬着一个真实的故事。清道光年间,岳阳来了个姓吴的知县,他一上任就看中了岳阳楼上的《岳阳楼记》雕屏,便用重金贿赂一个民间艺雕高手,花了十七个月时间精心临摹,秘密仿制雕屏赝品。两年后,吴知县趁调离岳阳楼之机,偷梁换柱,携带家小和张照的雕屏真迹,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出逃。没想到船行不久,风雨大作,船被风浪掀翻在洞庭湖的九马嘴段,雕屏也随波逐流,因是紫檀木制成,全部沉入了水中。后来,湖水干浅,《岳阳楼记》雕屏的真迹才被当地渔民打捞上来。打捞时,不慎将第八块屏上的“歌互”二字和第十块上的“乐”字损坏。当地文士吴敏树闻讯后,用120纹银从渔民手中将雕屏买回,花了三年时间临摹张照的手迹,才补上被损坏的三个字。各位现在可以看到,雕屏上还有明显的修补痕迹。又过将近100年,岳阳楼再度整修时,地方官员用120块大洋从吴氏后代后中将屏赎回,挂在岳阳楼二楼,这才“完壁归赵”。至于一楼那副,虽是赝品,也有100年历史了,当然是文物了。两副雕屏一真一假,正像一张功罪表,昭示后代子孙,值得我们深思。

  现在我们登上了岳阳楼的三楼,楼堂正中悬挂着毛泽东主席手书杜甫《登岳阳楼》诗的木刻雕屏,杜诗为:“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定,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其书法笔意奔放,布局严谨,雄健挺拔,形神兼备,笔触与唐代怀素的狂草相似。这是1964年秋天,毛主席从长沙乘火车返回北京途经岳阳时,在列车上即兴而书的。在雕屏两侧,挂有岳阳楼最短的一副对联,仅仅八个字。上联为“水天一色”,下联是“风月无边”。落款为“长庚李白”。当我们站在三娄凭窗远眺时,看到的洞庭湖水天相接,浑然一色;清风朗月,无边无际,山色湖光荟萃于楼时,得到的感觉正是“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吗?最后,请各位再抬头看楼顶。楼顶彩富有民族地方特色的如意斗拱层叠相衬,荷重承力,拱托楼顶,用伞形架传载负荷,和盔顶结构一样,这在我们现存的古建筑中也是罕见的。

  岳阳楼正在加快景区建设,并已作出规划。主要是为了深化名楼内涵,丰富景区内容,岳阳楼的介绍我就给诸位讲解到这里,欢迎下次再到岳阳来。祝各位旅途愉快,一路顺风!

登岳阳楼ppt

岳阳楼记

  课堂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等虚词和“然则”、“得无”的用法。

  2.理解本文写景抒情、对比出旨的特点。

  3.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二、难点、重点分析

  《岳阳楼记》难句解析:

  ①越明年,政通③人和,百废具兴。

  分析:(1)这句的基本结构是时间修饰复句。正句部分又是并列复句。

  (2)“越明年”历来有两种解释:一、“越”作“逾”讲,作“渡过”讲,这是《说文》的本义;《广雅·释估》也说“越,渡也。”二、“越”作“及”讲,这是王引之《经传释词》的说法。王引之说,“越,犹‘及’也,《书·召浩》:‘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氏举了《尚书》两个例子,《尚书》“越六日乙未”这种类型的结构共十二个,都作“到”、“及”讲。看起来两种说法似乎都能言之成理。但是根据《岳州府志》“职方考”的《宗谅求记》,的“去秋以得罪守兹郡”和“明年春……增其旧制”等材料来看,膛子京确实是从庆历六年开始修岳阳楼的,应当以第一种说法为妥。

  译文:“过了明年,政事顺利,上下和睦,一切废弃了的事儿都兴办起来啦。”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分析:“得无……乎?”有人认为有三种解释:一、用反问语气强调肯定谓语所表达的意思;二、相当于“大概”,也是肯定谓语;三、向否定事实方向推测,相当于“该不会……吧”。第一说似嫌烦琐,而且“得无”是两个词,不是一个词。异,不同。无,没有。得,能够。乎,吗,在是非问句后面的语气助词。能够没有不同吗?否定之否定之否定,亦即三重否定,这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一个强有力的发问,即“能同乎?”下文“霪雨霏霏……感极而悲”是一种心情;“春和景明……其喜洋洋”是又一种心情,具体地说明了“不能同也”。又,“日饮食得无衰乎?”(《触菩说赵太后》)等于“平时饮食能够不衰退吗?”“妾得无随坐乎?”(《史记·廉颇商相如列传》)等于:“我能够不株连受罪吗?”跟“得无”相同的是“得不”、“得非”、“得毋”、“能不”、“能无”、“能勿”。袁仁林《虚字说》:“俱反问辞,见其不能也。”再看以下推断:异(不同)——无异(同)——得无异乎(得同乎)——不相同也。“不相同也”是朴素的直陈,“得无异乎?”是委婉的发问,具有精湛的修辞技巧。

  3.至若①春和②景明,波澜不惊……

  分析:《课文》没有给“至若”作注。《历代散文选》的注释是:“至若春和景明——像那风和日丽的春天。若,像。”按:这里把“至”跟“若”分拆为两个词,而且把“若”解释为“像”,恐属未当。“至若”是单纯的连词,词根是“至”,“若”则是一个词缀,没有意思。古人用“至”等于“至若”的如:“今也玩好变之,外物引之。引之而往,故曰拔。至圣人不然……”(《韩非子·解老篇》)“至若”又等于“至如”、“至于”,例如:“虽为侠,而逢巡有退让君子之风。至若北道姚氏……南阳赵调之徒,此盗跄居民间者耳。”(《史记·游侠列传》)“元,凯既登,巢,许获逸。至于今日,所谓道之云亡,邦国珍瘁。”(《晋书·贺循传》)“如”和“于”跟“若”一样,也只能是词缀。(请参阅《现代汉语虚词的构成方式》,见《语文知识》1957第6期。)论述某种情况或某件事情的时候,把话题转到跟论述有关的其他方面去而又略带假设因素的,就用“至”、“至若”、“至如”“至于”。本句上文说的是“霪雨霏霏,连月不开……”这里讲到另一种境界,就用“至若”来连接。

《登岳阳楼》鉴赏

  此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反映了其关心民生疾苦的风格。

  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底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首联叙事,颔联描写,颈联抒情,尾联总结。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诗人屏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这首诗意境开阔宏伟,风格雄浑渊深,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之为盛唐五律第一。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与诗人胸襟的博大,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蔡绦《西清诗话》说:“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题之者众矣,……然未若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气象雄张,如在目前。至读杜子美诗,则又不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

  全诗纯用赋法,从头到尾都是叙述的笔调。以往一些学者认为诗用赋法,没有形象,没有诗味。事实上,赋法是诗歌形象化的重要手法,其特点是不注重诗的语言和局部事物的形象化,而着力创造诗的总体意境。《登岳阳楼》正是运用赋法创造艺术形象的典范。它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已经使人不觉得有艺术方法的存在,甚至不觉得有语言的存在,只觉得诗人的思想感情撞击着心扉。

  全诗以自叙和抒情为主,真挚感人;写景只是三,四两句,既是实写,又想象,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

登岳阳楼的读书笔记

  原文: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释:

  以前的日子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登岳阳楼作文

  酷暑7月底游长沙,一个强烈愿望便是要去看岳阳楼,目睹那中外闻名的岳阳楼的风采。

  在太阳的热情簇拥下,我们与洞庭湖平行走了很长的路,才来到景区入口。进门,又是很长的路,路上偶尔有小小的亭子,或是小小的湖,心想,这应该是用来衬托岳阳楼的高大的吧。热浪让人汗流夹背,但要急着见岳阳楼的强烈愿望让我忘记了这一切艰辛。突然,岳阳楼出现在面前,我却惊呆了。

  这也太出乎我的意料了!规模上,比起那些小小的路边风景,自然是很壮观,但实际上,就与一栋正常的两层民居一样。规模完全达不到意料中的宏伟壮观暂且不说,毕竟是古人的建筑,这种规模放在古代还是不常见的,但怎么连一点古典气息都没有呢?看一眼就知道,是重修的,柱子还闪着油漆的光亮,那些镂刻、锦绣,都不知翻新了多少遍。

  被范仲淹的一篇岳阳楼记写得如此出名的岳阳楼,看来也不过如此。什么“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当我登上岳阳楼,从狭窄的小圆窗朝外张望时,所看到的洞庭湖,形如浅滩,水似浑浊,色显灰黄,早已没有了浩浩汤汤的感觉。虽说水天一色还在,但“衔远山,吞长江”的气势早已不见。最远处的确看到了连绵不绝的山,但感觉是那一排山把洞庭湖拦截了,困住了,而吞长江的场景是根本就没有。“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这些就更不用说了,有的只是火辣辣的太阳和不变的蓝色天空。

  你能说范仲淹是在作假吗?你能说他不写实吗?我们似乎不能用今天的标准去评判这篇文章。其实范仲淹写岳阳楼记前根本没有去过岳阳楼,他是凭感觉或是友人的描述来描绘洞庭湖的。他的重点,其实是后三段的感想,表达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情怀和抱负,这也才是这篇文章真正的出彩之处。

  这让我想起老师曾说过的一句话:要有真实经历才能写得一篇好作文。如果这个说法站得住脚,那范仲淹难道就是一个反例了?他没有见过洞庭湖景象,却依然把洞庭湖写得那么逼真,那么生动,难道老师的观点是错的?或者说,范仲淹写的东西没有一点是真的

  当我站在岳阳楼上感慨的时候,我感觉到,范仲淹是把情感写进了景中,在景中融入了情感,这才是让这篇文章触动那么多人的心弦而成为传世杰作的根本原因。这样一想,老师说的“经历”就好理解了,真实情感其实就是最好的“经历”,作文写得好坏,是否有真实的情感经历至关重要。

  我眼里的岳阳楼是那样的普通、平凡,但它在历史上和人们心目却又是如此高大和神奇。由此我又得到另一个感慨,在人类长河中,一切伟大都诞生于平凡。古有舜发于畎亩,傅说发于版筑,管仲举于士,百里奚举于市的名典,而现代的雷锋只是一名很普通的军人,只因他帮老百姓做了一些普通平凡的好事,便被列于道德高端。正是从这些普通平凡的事情上体现了雷锋身上那种金子般的品质。伟大寓于平凡,古今莫不如此。

  登岳阳楼,虽然没能饱一饱眼福,但也让我想懂了很多事情。我觉得,这才是旅游的真正意义。

五言律诗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翻译: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大湖浩瀚象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题解: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开头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二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三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末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写景虽只二句,却显技巧精湛,抒情虽暗淡落寞,却吞吐自然,毫不费力。

登岳阳楼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丽的景色,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连接着远处的群山,吞吐长江的江水,水势十分浩大,宽阔无边。或早或晚一天里时阴时晴,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对它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

  既然这样那么这里往北面通向巫峡bq面直达潇水、湘水,被降职远调的官吏和南来北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景物的感受,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如果遇上阴雨连绵的日子,有时连着整个月没有晴天,寒风怒吼,浊浪冲天,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光辉,山岳也隐没了踪影;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哀啼。

  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产生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谗言,害怕讥讽的感觉,放眼望去,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极点万分悲伤的心情。 至于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湖面风平浪静,天色湖光上下相接,一片碧绿,无边无际;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湖中游来游去;湖岸上的小草和沙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

  而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湖水波动时,映在水面上的月色闪耀着金光,湖水平静时水中月影好似沉下一块玉璧,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哪有穷

  在这样的一片暮色里我登上了岳阳楼,有人说这里是洞庭湖的东边也有人说这里是长江以西,呵呵,谁能告诉我,我的志向在那里呢?为什么没有瑟瑟的风,吹动那窗帘,吹落那迟暮的夕阳,再吹走我的哀伤呢

  我远行了万里来到这吴蜀交接之地,可是为什么看见了那远方的远方,依然没有尽头?三年生活给我的磨难,亦让我感觉苦难仍在继续?已经白了头发的我,在这样的风霜里凭吊着古人的壮阔胸襟,而那临着苍茫波涛的老树,是否在替我悲伤着我没有尽头的悲伤

  这是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想想我离开成都的草堂已有两年之久,游历四方,追寻先人之足迹,瞻仰墨客之风采,莫不惬意,也填充我这放荡而无事的生活。今到湖南岳阳,这是个地处洞庭鱼米之乡的好地方,在这湖边游玩了些时日,看到民风淳朴物产丰富,好生羡慕这一方水土。早就听说过洞庭湖的波澜壮阔,今所见果不其然,也不枉费我几百里水路赶到这里。到了这个地方,就有一处名胜不能不提——岳阳楼,在我前面已有不计其数的墨客们仰名前来,遇景生情留下了众多的美文佳篇。姑且登上去看看,说不定我也能有所“作为”。

  登上了岳阳楼,面朝洞庭湖,其实壮阔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隔开来,让我望不到北方的战事,荧荧的湖水中动荡着,好像整个国家都漂浮在日月星斗中,难以安稳。想到这里我不禁痛心疾首,也难以贡献自己的力量。深深感到羞愧!好在这一方水土,没有战火连连,民生安泰,所以才有我这个“无用”之人在此闲谈空话,而不务实务。但愿湖水那边的人都能安好,每个家庭都能团聚……

  说到这里,我的家人呢?你们在哪呢?纷乱的时局让我们分离了,但是每个深深的安静的夜里我都无时无刻不在挂念着你们。其实想想还是不见你们为好,我一个糟老头子只会给你们徒增麻烦,如果能通过书信的方式知晓你们都安好无恙,我也能安心了。我也不会说我的困苦遭遇,连连的旅途让我老头子身患疾病,没有经济来源,也无从请大夫来治疗,走一步算一步吧。小舟漂到哪我老头子就看看那里的风景和人情。给予当地人我诚挚的祝福。

  不远处一个农夫在烧草堆,仿佛是北边战事的引子,想到我的遭遇和风尘,没有一个依靠的地方。国家风风雨雨,人们向往安定,我老了而无能为力。眼泪落下来了,落在这一汪洞庭水中,瞧瞧地泛起一个涟漪,只有岳阳楼看到。岳阳楼啊!你不要和别人说,我只是过客,现在能做到的只有愿一切安然……我走了。

登岳阳楼

  酹旧愁,

  添新忧。

  看似青烟缕缕,

  把酒话忧愁。

  忆昨日,

  望今朝。

  恰如飞鸿独走,

  一心上高楼。

  作文id:640143来源:原创字数:42投稿日期:2011-11-2120:54:00点击:次

登岳阳楼记ppt

  范仲淹的《登岳阳楼记》首先是散文里具有整齐句式,如有很多四字句,有一些对偶、排比、错综手法,使文章既有气势又富于错综变化。

  范仲淹的《登岳阳楼记》的原文与翻译

  【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téng)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jùn)。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zhǔ)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xián)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横无际涯(yá);朝晖(huī)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xiāo)湘(xiāng),迁客骚(sāo)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yín)雨霏霏(fēi),连月不开;阴风怒号(háo),浊浪排空;日星隐曜(yào),山岳潜(qián)形;商旅不行,樯(qiáng)倾楫(jí)摧;薄暮冥冥,虎啸(xiào)猿啼(tí)。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chán)畏讥(jī),满目萧(xiāo)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ǐ)汀(tīng)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hào)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bì),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yí),宠(chǒng)辱偕(xié)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jiē)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于是就重新修建岳阳楼,增加它的旧的规模,在岳阳楼上雕刻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词歌赋。嘱咐我写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噬着长江的流水,水波浩荡,宽阔无边;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景物变化无穷无尽。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了,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降职远调的人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不同吧

  像那连绵的雨繁密不断,连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傍晚天色昏暗,就能听到老虎的长啸和猿猴的哀啼。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度,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十分地悲伤啊!

  至于那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岸上与小州上的花草,茂盛青绿。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哪有穷尽!登上这座楼,就会有心胸开朗,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那简直是高兴到了极点啊。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为什么呢?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君主担忧。这样(看来),在朝廷上做官也担忧,不在朝廷上做官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吧。啊!(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登上岳阳楼

  他应朋友之邀,轻轻然徒步登上岳阳楼。在淫雨纷纷之时纵观洞庭湖之景观,则有去国怀乡,忧馋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也。心情一下子跌到谷底。

  然则春和景明,他所睹之物又为另一番景象。湖中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登斯楼也,他则感到心旷神怡,荣辱偕忘。他站在楼上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

  他触景生情,虽处江湖之远,但仍忧其君,不论是进亦忧,还是退亦忧。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他的为人之道。他就是一位忧国忧民,先忧后乐的文学之星----范仲淹。

  在一个酒楼中,一位潇洒至极的男子,只身面对眼前的金樽美酒,毫不动容。看似人们视以为美味佳肴的饭菜,他不以为然。“刷”的一声,只见一道白光闪过,他抽出了身旁的宝剑,仰天长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忽而,他又拍案大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何等雄壮的气魄!他乃一代诗仙---李白也。自然乃万物栖息之所,亦是万物生长之地。她秀美的山川与清泉使历代文人突发灵感,到处留下了墨迹。

  这位骚人不同与上面二位。他所游之地并无岳阳楼壮阔,却也不乏诗意。

  他带领众人屣行于山中,一路上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好不惬意!他们在醉翁亭中饮酒观景。始知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好个“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那这位与民同乐者又谓何人?原来他就是欧阳修。

  历史长河中这样的迁客骚人不计其数。他们留下的墨迹将成为人类历史上光辉的文化瑰宝,而他们也将成为一颗颗闪耀的明星,永远闪烁。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地球水资源现状

家庭教育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