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通过数学教学使我深深体会到,以往的数学教学是把传承知识作为主要目的,这种理念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今天,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探索的精神、终身学习的愿望要比其获得有限的知识更有价值。为了适应新世纪的发展,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我们必须让教学活起来。教法要活,学法更要活。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为学生构建开放的教学。
一、利用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习热情
心理学中说:当一个人情绪高涨时,情感趋于发挥增力作用;情绪低落时,则趋于减力作用。情感表现出增力效能时,人会表现出巨大的精神力量。会在活动中全力以赴达到预定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教学《位置》时,我进入教室就说:“王其,请起立!”他立刻就站了起来。我又说:“请坐下,第四排的第三位同学请起立!”却没有人站起来。这时我说:“在教室中一个学生的姓名代表的是他自己,但每一位学生在教室里也有他所处的位置。比如说:第四排的第三号实际上还是王其同学,当我喊他姓名时,他站了起来。但喊位置时他却没有站起来。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在教室内找准自己的位置好吗?全班学生的激情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
二、创设生活情境,感受数学问题
把数学知识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所熟悉的情景,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例如:学校将要举行运动会,需要购置一些体育器材,体育老师带100元钱来到体育用品专卖店,篮球每个38元,排球每个27元,跳绳每根8元,羽毛球每副22元。请你帮体育老师估算一下:买这四样体育器材大约要用多少钱?100元钱够用吗?这样一来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激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参与生活实践,认识数学问题
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教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学习,在生活空间中感知。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时,可让学生到篮球场,量篮球场的长和宽,算出它的面积;让学生量乒乓球台算面积、量国旗算面积。又如在教学土地面积单位“公顷”时,可先让学生到操场量教师先画好的边长为10米的正方形,让学生算出它的面积。然后告诉学生100个这么大的正方形就是1公顷。再让学生讨论1公顷应该等于多少平方米?应该是怎样的一个正方形?然后让学生用测绳量出100米的边长来,让大家体会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大小。在同学生激烈的争论声中结束了这堂课。这样的教学安排,把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参与到生活实践中,又从生活中弥补了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
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运用于现实生活,使学生真正达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的可变性后,让学生深入生活去观察这种性质的实际用途:“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做成了三角板,三角支架,自行车的三角架等。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可变性做成了推拉门,电动门等”,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需要长期的培养。因此教学要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联系生活实际学数学,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认识,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由此可以说,现实生活既是学习数学的起点,又是数学学习的归宿。数学教学内容应该是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的现实性、生活化、亲近感的内容。数学教学应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机会,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数学应用意识和初步的应用能力。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几年的课改教学中,有成功的欣喜,也有失败的困惑,未来的教学之路还很长,我们会不断地总结经验,克服不足,在课改进程中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创造性,实现课程改革的新突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初中数学创新课堂心得体会
一、在教学中要创设民主型、探索性的课堂气氛
轻松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环境。教育过程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简单的问题必须由学生独立探索完成;较难的问题可在教师的点拨下由学生探索完成;重点问题或开放性问题,必须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然后组织学生以同桌或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教师要巡回并参与到各组的讨论中去,依据学生所存在的困难对学生进行点拨,但不可点明或点透,否则就失去了自主探索的价值。在学生自主探索完成后,教师要及时地组织学生在全班交流,交流过程中不应只谈探索结果,而应着重探索过程的交流。探索过程实际就是学生的思维活动的轨迹。交流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在探索中所出现的“闪光点”进行鼓励,探索结论正确的要鼓励,错误的也应该尽量让学生阐述完自己的观点,此时教师不应直接去否定,而是要婉转地向该生提出他的观点中所存在的疑点,最好这些疑点能由其他学生提出,由该生本人去思考。还要注意,对于这样的学生在阐述自己观点时所显现出来的一些有趣的、大胆的、有意义的想法更要鼓励。另外在交流过程中,学生有可能会提出不同的探索结论,如果讲的有道理,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即便是与教材中的叙述有所出入,教师也不应该硬将教材中的结论强加给学生,因为任何知识的学习都要经历由不完整到完整的过程,过分强调了知识的专业性、系统性、严谨性会给知识的获得者强加上一副无形的枷锁。
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一)、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创设探究情景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可能产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在这里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的情景必须有利于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得适应自己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学习中克服困难,勇于探索,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励学生带着兴趣走进数学,探索数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二)利用数形的结合关系,培养学生的兴趣。
数缺形,少直观;形缺数,难入微”,数形结合的思想,就是研究数学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它是指把代数的精确刻划与几何的形象直观相统一,将抽象思维与形象直观相结合的一种思想方法。
每个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具有一定的图形知识,如绳子和绳子上的结、刻度尺与它上面的刻度,温度计与其上面的温度,我们每天走过的路线可以看作是一条直线,教室里每个学生的坐位等等,我们利用学生的这一认识基础,把生活中的形与数相结合迁移到数学中来,在教学中进行数学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挖掘教材提供的机会,把握渗透的契机。如数与数轴,一对有序实数与平面直角坐标系,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与一次函数的图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与一次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等,都是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很好机会。这样渗透与生活相联系学生会很感兴趣,也易理解,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
良好的学习思维是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保证。良好的思维习惯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在有意识的培养中形成,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得到发展。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观察、实验、模拟、推断、计算、交流等活动的综合过程,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尽力帮助学生构建起一个包括数学思想方法在内的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这都有益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例如七年级代数第一册在讲授“同底数的幂的乘法”中对于公式的推导中就渗透了归纳思想方法,从而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形成。分析不同的解题方法,可使学生的学生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样不但能拓宽学生思维领域,也使他们学到的不仅是一道习题习惯的解法,而且还学到了解答这一类问题的思维方式。
我认为,在新课改下,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感悟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数学教育心得体会
我在这次国培中学习了“初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设计”。虽只有短短的时间,却让我受益匪浅。
数学概念是数学命题、数学推理的基础,数学学习的真正开始是从对数学概念的学习开始的,作为一名初中数学老师,我也常常在思考,如何进行概念教学?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45分钟,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通过这次国培,给我们今后的数学概念教学提供了一种可以借鉴的教学模式:即“创设问题情景,归纳共同特征——建立数学模型,抽象出概念——在交流中深化概念,辨析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巩固、应用与拓展。”概念教学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的每一个概念都是一个数学模型,老师们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了许多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现实背景与材料,极大的鼓起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概念的得出注重了探究过程、分析过程,体现了活动主题。
通过一组实例,分析共性,找共同特征。
3、铺垫导入恰当,让预设与生成合情合理。
课堂教学的优秀与否,既要看预设,又要看生成。做到了新知不新,新概念是在旧概念的基础上滋生和发展出来的,她们这样的引入,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需要,教师适时搭建了一个新旧知识的桥梁,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观察,学生就会印象深刻。
4、注重了数学陷阱的设置。
把学生对概念理解中的易错点、易混淆点列出来,让学生判断、研究可以让学生对概念理解更深刻。
5、注重了学科间的渗透。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形成数学概念,正确的理解和掌握概念是极为重要的,这是学好数学的基础之一。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要把握好以下三点:一要注重联系生活原型,对概念作通俗解释,体验探究数学问题的乐趣;二要注重揭示概念的本质,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三要注重概念的实际应用,实现知识的升华。
初中数学教研心得体会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当我学习了远程培训课程之后,心中不由地涌起了这句话。在这次培训学习中,我通过看视频、听讲座、听专家点评、看简报看各位老师们的作业、看评论以及参与评论,参与专家与学员之间、学员之间的互动讨论,作为一名教育者,我学到了很多新知识,受益匪浅、感想颇深。他们的讲座为我今后的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下面是我这段时间来学习的一些心得与体会,希望能和大家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1、通过远程学习,我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培训让我认识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我应该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2、网络远程学习让我意识到课改形势逼人,教师自身知识水平,业务能力的提高,掌握必要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等已迫在眉睫。所以教师自我学习提高的意识要不断加强,要积极主动地参加在职进修,业务培训或加强教师基本功的自我训练。要能积极地开动脑筋,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如自制课件,集体备课等,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探索、研究热情。
3、通过这次网络培训,让我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课堂教学氛围的转变,要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从重知识的掌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的调动。另外,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在培训平台的交流勾通中还让我认识到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忽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课堂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系统教材体系下落实“双基”的主导性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学习状态极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学生对教师的情感能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为此,教师要努力克服情感因素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素质和个人魅力,让学生身心愉快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提高学习效率。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在所有的东西中间,人最需要的东西乃是人”。人需要关怀需要爱,人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师生之间也一样。中学生情感丰富,教师在教学中要懂得以情感人,特别是“差生”更需要教师的关怀、爱护。如在提问、练习中,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分层设计,让不同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把给予学习者取得成功的欢乐看作是教育工作的头一条金科玉律”。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给他们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机会,达到要求时给予肯定和赞扬,并不断鼓励他们,要让学生经常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课堂上,教师本身应举止庄重、文雅。提问时,要面带微笑,语言亲切,多用礼貌用语。教师良好的素养、专业水平和教学方法,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等各方面的言传身教,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下一代的成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应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在这次短短的网络远程培训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激情、希望、未来这些滚烫的字眼紧紧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为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而快乐着,愿我们的课堂呈现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成为情不自禁的从心灵深处,淌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
关于初中数学教育随笔
一、课堂上老师的主导地位不能丢
新课程强调发挥学生主体性,把课堂还给学生,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但其实,新教材的内容更要求教师对教材理解得很透,抓住重难点,能很好地启发学生思考,而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自己看书探究,尤其是我们农村初中学生,他们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教师更要讲得精,更要善于引导,放手之前要先看学生的水平如何。比如现在我教的有两个ab班的学生,a班的同学很活跃,设置问题就不能太放手否则课堂就会成为菜市场,毫无章法;而b班的学生比较安静,我们得让他们有话讲,适当地设置幽默环节否则课堂就会成为一潭死水,毫无生机;比较理想的教法是老师一定要担好引导者的“职责”,引导思维活跃的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式,而对于沉闷的课堂,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我经常采用各种提问方式去激发学生表现欲望。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成为一名教师,光有爱心还远远不够,爱心只是是作好称职老师教好书的前提。所谓“身正为范,学高为师”,要作一个好老师,不仅要能得学生心,还要在各方面都能在学生面前起到表率作用,无论是工作还是学识上都应该让学生佩服,这样学生才会对你产生信任感,才会甘心听从你的教导,才会喜欢上你的课。老师对学生的承诺一定要做到,比如学生那里收缴到的一些小物品,一定要在承诺的时间内归还,否则在学生心中的信任度就会大打折扣,学生对老师没有信任感后,无论你实施的什么制度和提出的建议,学生会容易产生抵抗情绪,管理和教学工作就很难开展。
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和课堂管理
备课既注重知识的落实,也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上课前尽可能地做好充分的准备,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去”,这样在时间的支配和知识上的引导,我们都能尽在掌握。上课过程中重视启发学生思维,我经常让学生做到“三动”既多动脑、动口,动笔,拿着笔上课,改掉部分学生把手放在口袋里上课的不良习惯,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了违纪,应亲自参与管理,不能一味地推给班主任,否则威信只会建立在班主任那里,次数多了,学生只会厌烦你。
四、学生的作业检查要落实
除了每天上交的作业纸作业以外,对于练习册和一些辅导作业,检查任务就交给小组长和科代表,我在班上成立了数学兴趣小组,确定小组长,由小组长来检查,小组长的作业由科代表来检查。
中学数学教师教育随笔
当了近十年初中数学一线教师的笔者,在使用实验教科书的同时,用了将近二年多的时间查阅了各种资料,现就我个人对数学新课程下如何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1.有关传统数学课程的情况分析
传统数学教学认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但学习过程中学生感觉理论性太强了,且有部分内容没有实用价值性(当然最近几年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强了数学思想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另外由于应试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数学课程的本来面目,数学被认为就是做题目。题海战术是教师和学生应付考试的最有力武器,歪曲了数学原应有的过程:经历、体验、探索等。这样反而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体系上与传统的课程体系有巨大差别,特别表现于教材内容、目标定位、师生关系、学习方式等方面。在内容上分四个领域:“数学代数”、“空间与图形”、“概率与统计”、“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叙述;具体目标中增加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同时也指出数学不单纯是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新数学中教师不单纯教,学生不单纯学;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和教研人员,必须全面理解数学课程标准,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全面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新数学教材上增加了各种练习形式和大量精美的插图,生动形象的语言,显得图文并茂,直观形象,情节生动。如做一做、听一听、说一说、试一试、想一想、练一练等,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拟人化的卡通形象的出现,更符合孩子们的口味。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积极的成分,也是学习活动中最基本的内驱力因素,如教材中“游戏是否公平”、“跟我学”、“试试看”等极富情趣和创意的字词会令我们身不由已的进入数学的世界。新课程的实施像一场及时的春雨,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一接触新教材,我们可以立即感觉到扑面而来的新数学、新气息、新思想、新理念,不仅给教师很大触动,也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学习的渴望,更为广大教师、学生提供了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2.新数学课程标准下教学的情况分析
新课程的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和前瞻性无可质疑,但在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许多传统课堂所没有的“新现象”,如课堂“乱哄哄”,学生们高谈阔论,情绪高扬,数学课象物理、化学课一样,也做起了实验;学生常常会制作一些小制作、工艺品等等;另一方面,许多学生在学习上也出现了“问题”,如计算能力差、易出错,表达能力不强,思维不严密等,这又与传统课堂情景和“效果”形成鲜明的对照,不由得让许多家长忧心忡忡:数学到底怎么学?学什么?甚至数学教师也在说这课还怎么教。其实,新与旧的最根本的差异是体现在基本理念上。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它推崇“数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大众化数学的思想”。所以我个人认为数学新课堂教学应具有应有的对策
关于初中数学教育随笔
一.教师应转换角色,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展。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与学生平等对话,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讨论交流过程中,只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二.教师应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新的教材中,许多小标题都是以疑问的方式出现的,如:“数怎么不够用了?”“能追上小明吗?”“妈妈为你办教育储蓄”等等,非常有趣,富有挑战性,很适合学生的胃口。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认真阅读教材,理解教材意图,特别是在创设情景时不能随随便便,或者是搞花架子,这样容易流于形式。教师在情景创设时,目的性要强,要选取有特色,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的素材来创设情景,这样才能达到创设情景的目的。
例如:我在讲解“有理数的乘方”时,是这样设置教学情景的,将“有理数的乘方”的“读一读”中一个有趣的故事“棋盘上的学问”安排在新课前,让学生以讲故事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时,教师提出问题:你认为“国王的国库里有这么多米吗?”,问题一提出,教室里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三三两两在讨论,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还有的睁着好奇的大眼睛在等待着教师的答案,这时教师抓住时机进行引导,等我们学了这一节的内容后,大家自然就明白“国王的国库里到底有没有这么多米了”,这样从教学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求知欲。
三.教师应提供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探索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将学生教会,而且还要教学生会学。因此,课堂上,教师既要注重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自主探究与合作的习惯,在课堂上还要留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给学生思考、合作与交流,让学生有表现自已才干的机会。
例如:在教“字母表示什么?”这个问题时,我先布置学生每个小组在课前准备好一盒火柴,上课时教师用小黑板展示图,然后学生小组合作,用火柴棍仿照教师的图形进行拼图,并回答问题:
1、搭1个正方形需要4根火柴棒,搭2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搭3个正方形需要根火柴棒?你是用什么方法得出来的
2、搭10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你是用什么方法得出来的
3、搭100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你是用什么方法得出来的
4、搭x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根据你的计算方法,搭200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这样,通过学生大胆的尝试,归纳得出多种不同的方法表示搭x个正方形的代数式,效果很好,出乎教师的预料,从这一点说明,学生的潜力是可以挖掘的,关键的问题是看我们教师愿不愿去开发。
四.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同时,新教材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试一试”、“想一想”、“议一议”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选用。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成绩。
五.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提供更为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
例如对“展开与折叠”、“截一个几何体”的教学,我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以丰富学生感知认识的途径,促使他们更加乐意接近数学,理解数学,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成功。
近几年来在各市中考中突出的体现是:题目新,阅读量大,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而这类问题又恰恰是学生难于掌握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进行大胆的尝试,要不断的总结经验,完善自我,扬长避短,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数学课程规划
年级科目任课教师初中数学授课内容学习重、难点学习目标课时计划中考分值(七年级上册)正数和负数正确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及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掌握正数和负数概念;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211有理数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及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用相反数的意义化简符号,理解绝对值的概念与两个负数的大小比较掌握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概念,理解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对应关系,正确地画出数轴,并掌握求一个已知数的相反数、绝对值和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4有理数的加法有理数加法法则,掌握异号两数相加运算法则,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理解有理数加法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加法运算律并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会正确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4有理数的减法有理数减法法则和运算,体验把减法转化为加法的转化思想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会正确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2有理数的加减法有理数加减法统一成加法运算会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2有理数的乘法有理数乘法法则,多个有理数乘法运算符号的确定,正确进行多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正确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化理解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能根据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进行有理的简单运算,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确定法则,熟练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并能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4有理数的除法有理数的除法法则理解倒数概念,会求有理数的倒数,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掌握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2有理数的乘方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掌握运算顺序的确定和性质符号的处理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方运算,2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确定与性质符号的处理掌握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科学记数法与近似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能按要求取近似数和有效数字,有效数字概念的理解能将一个有理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已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写出原来的数,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能按要求取近似数和保留有效数字23整式掌握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及多项式的项及其次数、常数项的概念,区别单项式或多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及多项式的项及其次数、常数项的概念,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或多项式的系数和次数。2整式的加减理解同类项的概念,根据同类项的概念在多项式中找同类项并正确合并同类项,用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理解同类项的概念,理解合并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并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掌握做题步骤4从算式到方程能验证一个数是否是一个方程的解理解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及解方程,学会检验一个数值是不是方程的解的方法2等式及性质学习运用等式两条性质解方程;理解等式含义并掌握等式的两条性质,并能运用这两条性质解方程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并会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建立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并会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探索并发现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会用移项法则解方程4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掌握去括号法则解方程,寻找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去分母解方程法则了解“去括号”是解方程的重要步骤,准确而熟练地运用去括号法则解带有括号的方程,会运用等式性质2正确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会用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寻找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掌握做题步骤会根据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
多姿多彩的几何图形识别简单的几何体是重点;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是难点,能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看正方体及简单组合体的平面图形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经历把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的过程,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能识别一些简单几何体,正确区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415直线、射线、线段会用字母表示直线、射线、线段,会根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线段的中点概念,掌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并掌握直线的性质,能用几何语言描述直线性质,理解线段中点的概念,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3角角的表示和角度的计算,角的适当表示,角的大小比较和角平分线的概念,从图形中观察角的和差关系,正确求出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表示方法,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度、分、秒,学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角度的计算,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理解角平分线的概念,会画角平分线,了解方位角,能确定具体物体的方位4(七年级下)相交线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及对顶角性质与应用垂线的定义及性质及垂线的画法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理解垂线、垂线段的概念,掌握垂线的性质,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4平行线及其判定掌握平行线的概念与平行公理,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方法的应用,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应用理解平行线的意义,并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的内容,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了解“三线八角”并能在具体图形中找出同位角、内错角与同旁内角,理解并掌握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4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和怎样区分性质和判定并能结合图形用符号语言表示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灵活运用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并掌握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并能运用它们作简单的推理,能够综合运用平行线性质和判定解题4平移平移的概念和作图方法了解平移的概念,会进行点的平移,理解平移的性质,能解决简单的平移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会用运动的观点分析问题2实数理解实数与数轴的意义对应关系及分类,并掌握实数比较大小的方法理解实数的概念并掌握实数的表示方法23平方根掌握平方根的概念,并会用平方根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理解平方根的概念并掌握平方根的写法和应用2立方根掌握立方根的概念,并会用立方根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理解立方根的概念并掌握平方根的写法和应用2平面直角坐标系有序数对及平面内确定点的方法,正确画坐标和找对应点理解有序数对的应用意义,了解平面上确定点的常用方法,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了解点的坐标的意义,会用坐标表示点,能画出点的坐标位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及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综合应用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并利用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地理位置的意义及主要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能利用点的平移规律将平面图形进行平移4二元一次方程组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意义,求二元一次方程的正整数解认识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了解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会求二元一次方程的正整数解23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用代入法、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会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体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消元思想”,会用代入法、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4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能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并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运用二元一次方程解决有关配套与设计的应用题使学生会借助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再次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作用3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使学生会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针对方程组的特点,灵活使用代入法、加减法等重要方法了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掌握解三元一次方程组过程中化三元为二元的思路2一元一次不等式、正确理解不等式、不等式解与解集的意义,把不等式的解集正确地表示到数轴上了解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意义,会把不等式的解集正确地表示到数轴上,渗透数形结合思想2不等式及其性质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并正确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不等式初步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经历通过类比、猜测、验证发现不等式性质的探索过程,掌握不等式的性质3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寻找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在实际问题中如何建立不等关系,并根据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会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并用用去分母或去括号的方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2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和解法,正确分析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组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意义,掌握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常规方法,熟练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会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4
统计调查全面调查的过程(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绘制扇形统计图,抽样调查、样本、总体等概念以及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分层抽样的方法和样本的分析、归纳了解全面调查的概念,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会画扇形统计图,能用统计图描述数据;了解抽样调查、样本、个体与总体等统计概念,感受分层抽样的必要性,掌握分层抽样的方法69直方图学会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并确定组距和组数,解释数据中蕴含的信息理解频数、频数分布的意义,学会制作频数分布表,学会并掌握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的画法,进一步体会统计图表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3(八年级上)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符号表示,三角形三边间的不等关系,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的掌握,把握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与角的平分线的区别,画钝角三角形的高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认识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会画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了解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分别交于一点36与三角形有关的角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掌握及证明,掌握三角形的外角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理解三角形的外角,掌握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能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决问题2多边形及其内角和多边形及有关概念、正多边形的概念及区别凸多边形与凹多边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多边形的外角和公式,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的推导了解多边形及有关概念,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区别凸多边形与凹多边形,了解多边形的内角、外角等概念,能通过不同方法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并会应用它们进行有关计算2全等三角形会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掌握找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领会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的有关概念,能在全等三角形中正确找出对应边、对应角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掌握“边边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学会综合分析法,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领会应用“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判定两个三角形的方法,并掌握理解利用“斜边、直角边”来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6角的平分线的性质领会角的平分线的两个互逆定理,两个互逆定理的实际应用理解角平分线的两个互逆定理,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及其应用2轴对称理解轴对称的概念,能够识别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它的对称轴,掌握轴对称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体验轴对称的特征在生活实例中认识轴对称图,分析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3画轴对称图形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轴对称后的图形,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关于直线的轴对称图形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什么叫做轴对称变换,会作出一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2用坐标表示轴对称用坐标表示轴对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探索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规律,利用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规律,能作出关于x轴、y?轴对称的图形21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及应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的理解及其应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其应用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及应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学习32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判定定理的发现与证明,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发现与证明探索等腰三角形成为等边三角形的条件及其推理证明过程,有一个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简单应用3整式的乘法掌握并灵活运用乘法法则进行运算理解并掌同底数幂相乘,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单项式乘单项式、乘多项式及多项式乘多项式的乘法法则的推导和应用53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及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并正确应用乘法公式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并且懂得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简单计算3整式的除法熟练掌握除法运算法则的推导,以及法则的正确使用理解并掌同底数幂相除,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及多项式除以多项式或单项式的法则的推导和应用3因式分解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感受其作用,掌握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之间的关系,掌握用提公因式法把多项式分解因式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以及它与整式乘法的关系,会用提公因式法把多项式分解因式,正确地确定多项式的最大公因式,会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3分式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了解分式概念,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2分式的性质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灵活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会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约分或通分23分式的运算灵活运用并熟练掌握分式乘法、除法和乘方的混合运算,熟练地进行异分母或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理解分式乘除法的法则、会进行分式乘除运算,熟练地进行分式乘法、除法和乘方的混合运算,熟练地进行同分母或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3分式方程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检验分式方程解的原因理解分式方程的意义,掌握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会按一般步骤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3
(八年级下)二次根式掌握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及综合应用性质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及掌握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利用性质对二次根式进行化简23二次根式的乘除正确依据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和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正确依据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和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理解=(a≥0,b≥0),=(a≥0,b≥0),并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能熟练进行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及化简,并会判断二次根式是否为最简二次根式2二次根式的加减探索二次根式加减运算的方法和准确地进行二次根式加减运算理解同类二次根式,并能判定哪些是同类二次根式,熟2二次根式的综合应用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乘法公式的综合运用练应用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法法则及乘法公式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2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勾股定理的灵活运用及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会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4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证明,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探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理解原命题、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及关系2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利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综合题,尤其是几何图形题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综合应用题目2平行四边形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平行四边形对角、对边相等的性质,以及性质的应用,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平行四边形对边、对角相等的性质,理解平行四边形中心对称的特征,掌握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45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灵活应用,掌握和运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理解并掌握用边、对角线来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较熟练地应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4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及梯形的关系及性质与判定的灵活运用掌握矩形、菱形、正方形及梯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并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6函数掌握变量和函数的区别,会判断函数,并会根据题目列出函数关系式理解函数的定义,理解变量与自变量的定义,把握好函数的判断212一次函数准确掌握函数的定义与性质及平移规律,用函数性质去解决实际问题正确理解一次函数的定义和一般形式及特殊形式,掌握函数的性质及性质应用5数据的集中趋势认识并掌握平均数、中位数及众数的区别与计算,并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使学生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并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理解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及所表示的含义23数据的波动程度会求一组数据的方差,并用方差做出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极差和方差的定义,会用方差计算公式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2(九年级上册)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形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概念,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以及三种特殊形式,能将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理解二次根式的根的概念2解一元二次方程领会降次──转化的数学思想,灵活应用合适的方法解方程掌握用直接开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及因式分解法解医院二次方程的条件和步骤,掌握根与系数的关系并应用4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与其他知识的综合应用建立数学模型,找等量关系,列方程使学生会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初步掌握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自主探究,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使学生弄清实际问题的背景,挖掘隐藏的数量关系,把有关数量关系分析透彻,找出可以作为列方程依据的主要相等关系,正确的建立一元二次方程4二次函数的认识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掌握二次函数的概念和形式,正确理解二次函数的各项并能判断出来,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317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灵活应用二次函数图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会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的图像,并根据图像探索函数的性质并灵活掌握,掌握图像的平移规律,能确定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开口方向8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用函数图象法求方程的解以及提高学生综合解题能力复习巩固用函数y=ax2+bx+c的图象求方程ax2+bx+c=0的解,2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根据实际问题建立二次函数的数学模型,并确定二次函数自变量的范围性,会求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的单调区间。能根据实际问题列出函数关系式,使学生能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确定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二次函数与其他知识的综合应用使学生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能够运用二次函数及其图象、性质去解决实际问题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解题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2
图形的旋转旋转及对应点的有关概念及其应用,图形的旋转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用旋转的有关知识画图了解旋转及其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的概念,了解旋转对应点的概念,理解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理解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理解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及其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3中心对称利用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关于中心对称点的概念,中心对称的两条基本性质及其运用解决一些问题,区别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了解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关于中心的对称点等概念理解,理解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理解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及中心对称图形的对称中心的概念2课题学习图案设计如何利用平移、轴对称、旋转等图形变换中的一种或它们的组合得出图案利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的这些图形变换中的一种或组合进行图案设计,设计出称心如意的图案2圆的有关性质灵活应用圆的性质进行相关题目的论证和计算理解圆的两种定义,理解并掌握弧、弦、优弧、劣弧、半圆等基本概念,能够从图形中识别,垂径定理的学习,圆周角、圆心角的理解和应用4直线和圆,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掌握识别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探索并了解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根据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和能够利用公共点个数和数量关系来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探索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中两圆圆心距与两圆半径间的数量关系2正多边形和圆探索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了解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并能进行计算了解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了解正多边形的中心、半径、边心距、中心角等概念2弧长和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明确扇形中各元素与圆锥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会计算弧长、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并会解决实际问题,2随机事件与概率随机事件的特点,对生活中的随机事件作出准确判断,对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定性分析,对频率与概率关系的初步理解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对有关事件作出准确判断,并对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定性分析,通过大量重复试验时的频率可以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2用列举法求概率通过实验理P(A)=n/应用它解决一些具体题目,正确理解和区分一次试验中包含两步的试验,用树形图法求出所有可能的结果理解P(A)=n/在一次试验中有n种可能的结果,其中A包含)的意义,会用列表的方法求出:包含两步,并且每一步的结果为有限多个情形,这样的试验出现的所有可能结果,会用梳妆树状图求出概率23用频率估计概率对概率的理解,理解用模拟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合理性,会对简单问题提出模拟实验策略当事件的试验结果不是有限个或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不相等时,要用频率来估计概率,通过试验,理解当试验次数较大时试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进一步发展概率观念。2(九年级下)反比例函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24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及运用,并规范的画反比例函数图象,分析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会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结合图象分析认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并能简单运用3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构建反比例函数的数学模型学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一步理解反比例函数关系式的构造,掌握用反比例函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2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应用把实际问题转化为反比例函数这一数学模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根据所给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图象解决综合问题,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能灵活运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实际问题-建立模型-拓展应用”的过程,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给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图象解决综合问题3图形的相似了解成比例线段的概念,会确定线段的比,会根据相似多边形的特征识别两个多边形是否相似,并会运用其性质进行相关的计算理解并掌握两个图形相似的概念,知道相似多边形的主要特征,2相似三角形会运用判定条件和判定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和实际问题理解相似的概念并掌握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条件,初步掌握相似的判定方法,理解并初步掌握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4位似掌握位似图形的画法,能够利用作位似图形的方法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了解四种变换(平移、轴对称、旋转和位似)的异同,并能在复杂图形中找出这些变换解位似图形及其有关概念,了解位似与相似的联系和区别,掌握位似图形的性质,会用图形的坐标的变化来表示图形的位似变换2锐角三角函数理解余弦、正切的概念,熟练运用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进行有关计算,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推导过程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能推导并熟记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并能根据这些值说出对应锐角度数39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直角三角形的解法,三角函数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灵活运用,用三角函数有关知识解决方位角问题,将某些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归结为直角三角形元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利用所学知识把实际问题解决使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中五个元素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通过综合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投影理解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特征,在投影面上画出平面图形的平行投影或中心投影,正投影的含义及能根据正投影的性质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的正投影了解投影、投影面、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概念,了解正投影的概念,能根据正投影的性质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的正投影3
三视图会画图形的三视图所呈的平面图掌握图形的三视图13
数学课
学生能正确地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正确地、合理地、灵活地进行整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是数学计算“教学大厦的基石”,它是学生后续学习小数、分数、有理数等乘法简便计算的基础,能促进学生计算技能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上课伊始,我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已学过的知识——乘法运算定律,并将这些定律用字母表示(板书)。接着我写出了三个数“40、8、25”,让学生根据乘法的运算定律自己编题并计算,再说一说计算的根据。在巡视过程中,我发现学生能根据乘法交换律编出简便运算式题:40×8×25=40×25×8=1000×8=8000;根据乘法结合律编出简便运算式题:(40×8)×25=40×(25×8)=40×200=8000;根据乘法分配律编出简便运算式题:(408)×25=40×258×25=1000200=1200;还有的学生居然编出了这样的式题:(40-8)×25=40×25-8×25=1000-200=800……全班同学都能自主地编出了不同的式题,并能主动与同伴、小组进行交流。我在巡视指导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并板书:根据乘法交换律编出的式题有:40×8×25=40×25×8=1000×8=8000,25×8×40=25×40×8=1000×8=8000,8×40×25=8×25×40=200×40=8000等;根据乘法结合律编出的式题有:(40×8)×25=40×(8×25)=8000,8×40×25=8×(25×40)=8000,8×25×40=8×(25×40)=8000等;根据乘法分配律编出的式题有:(408)×25=40×258×25=1000200=1200,(40-8)×25=40×25-8×25=1000-200=800……
由于时间关系,只列举了以上根据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式题,然后我引导学生观察板书说一说有什么发现。生1:运用的乘法运算定律不同,计算的结果相同。生2立刻站起来补充: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算的运算顺序不同,计算过程也不同,但计算结果相同;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计算结果不同。生3:我发现列出的式题不同,计算的过程不同,计算的结果有的相同有的不同,但都运用了乘法运算定律,是计算变得简便多了,我们可以口算出结果了……
教师通过给出三个数,并引导学生自己编出整数乘法简便运算的式题,把知识巧妙的重新“建构”,不仅使学生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乘法计算的简算问题,而且使学生弄清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计算角度,促进了学生数学思考的“横向”和“纵向”发展,使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这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预料到的。
当我陶醉在学生的自我发现时,班级有一名平时爱动脑筋的学生又站起来说:“老师,我还有新的发现,如果把40和8合并成一个数48,可以列成算式:48×25,也能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48×25=4×12×25=4×25×12=1200”;还有的学生说可以这样计算:48×25=(6×8)×25=6×(8×25)=1200……这时一名学生又起来说:“我发现这几道式题题目相同,计算结果也相同,但计算过程不同,运用的乘法运算定律也不同”……对学生“精彩”的发言我都及时给予了鼓励。#p#分页标题#e#
一个数的简单组合又引出新的式题,通过计算又有新的发现,达到了复习课“升华”的目的。因为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我急忙收住了学生的思维:看来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的式题还真不少,下面我们就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自己编题做一做,看谁的想法最有创新!我在巡视中发现学生真的有创新,编出的式题异彩纷呈:48×125=6×(8×125);88×125=8×11×125=8×125×11;99×24=(100-1)×24=100×24-1×24;99×8585=(991)×85;99×8585×2-85=(992-1)×85……看到学生自编出的这些式题,我发现学生真是越来越聪明了。
教学反思《复习课也能上“精彩”——一节复习课的教学反思》
通过让学生自主编题进行巩固练习,更有利于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编出简算式题,然后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进行简算,学生在自我编题、计算、辨析、评价交流中,各种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计算、思考、实践、创新、解决问题等能力得到充分发展。这也是我没有预想到的效果,是复习课上生成的“精彩”。
如何上好复习课,是我们时常不太关注的话题。我以前认为复习课就是“整理与复习,就是多做一些习题”,没有什么创意的。这节复习课通过学生自主编题、比较、评价,赏析,获得了知识的整合,构建了知识网络。整节课通过“三个数”的编题计算牵动运用乘法的“三个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使学生真正的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由此可见复习课也能让课堂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也有生成的“精彩”——放飞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了计算教学改革——真正实现了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为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素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反思《复习课也能上“精彩”——一节复习课的教学反思》
数学教育
教学不仅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在教学在我们不仅要唤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和热情而且还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心情,让学生的大脑充分活动起来。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在生活中融入集体。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讲一下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围绕贯彻素质教育思想,让每位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
我现在的教学任务是七年级数学,我发现我班有几个学生对学习积极性不高,由于他们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父母不在家,他们经常得不到父母的鼓励和夸奖,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重重又得不到父母的帮助和安慰。久而久之对自己的行为能力产生怀疑,兼之与同学发生冲突受了同学欺负感到委屈又不愿向老师报告,无法得到解脱而埋藏在心里。于是性格变得更加内向、孤僻、自卑,遇到不会的题目也不去请教老师和同学,加之,父母不在家,他们长期无人管理约束,做事拖拖拉拉,惰性很大,不加以控制自己,而是放任自流。如此下去,他们回一直在差生队伍里徘徊,走不出来的。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于是内心便产生了一种想帮助他们走出困境的想法,试着我便单独的找他们谈心,从内心去了解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给他们带来的温暖,例如,下课后询问他们课堂上是否能听懂,对老师有什么建议和要求,父母不在家能不能按时吃饭,天气冷要多加衣服,有什么困难可以向老师提出来帮助解决,用真心与他们交流,表达对他们生活和学习的关心,他们受到老师的关怀后,也渐渐的与我拉近了距离,在以后的课堂上,也不再像以前那样走神和做小动作了,作业也能按时交送了,由于他们的底子差,平时课堂上很难听懂,尽管他们课后很用心学习,但学习成绩仍不见提高,于是,我就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辅导功课,把他们不懂的知识补上来,渐渐地,我发现他们上课竟然举手回答问题了,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在他们的学习成绩得到了逐步提高。期末考试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然而在七年级下学期,我发现程小妹,蔡紫欣,程鹏等几位同学,每次讨论几何题时总是不积极参与,在下面独自做作业、看书,既不参加讨论,也不发表个人见解。学校大型活动等,他们也在下面做自己的功课。于是,我找他们谈话,他们说:“只有认真读书才有出路,干那些与自己无关的事耽误时间。”还说“参加活动就是浪费时间”。我想:这是长期应试教育效应的余波,使其心理健康受到影响, 导致兴趣狭隘,情感淡漠,意志薄弱,缺乏交往能力。这样的人,学科成绩再好也只是书呆子一个,更为严重的后果是可能成为“有知识、无品德的危险品”。
针对这些现象,我采取以下做法:
1、找他们分析形成目前状况的原因,告诉他们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上讲:一是长期以来学校迫于升学率的压力,只重抓学科教育,轻抓或淡抓其他活动。二是父母的“成龙成凤”观点偏狭影响。 通过和他们交流、分析,使他们明确未来社会对人才的个性要求更高, 告诉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交往是适应生存和适应未来社会的必备素质,使之端正思想观念,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2、寻求超越方式,进行积极超越。 做到有针对性地解决班上实际问题,有意识地给他们布置说话内容,如在跟蔡蒙这样一个喜欢迟到的同学说句心理话的 ,要求程小妹,蔡紫欣,程鹏等先送一句话给蔡蒙同学。总结时对他们积极参与讨论的积极态度和说话内容予以肯定和表扬,学校大型活动动员他们(程小妹,蔡紫欣,程鹏等参加项目要求他们完成。二是树立他们在集体中的位置,以培养其集体意识和荣誉感。组织他们参加学科竞赛、科技制作等集体活动,取得荣誉,便予以庆祝。三是发现其他同学的离群行为,在班级中进行教育,使他们从别人的例子中,受到平行教育,逐步使心理由“离群”转变为”亲群”。
3、给予鼓励,处处进行督促。 学生在开始接受超越“离群心理”教育时表现很积极,但后来也有再回头的趋势。这时,就不失时机地再给其布置参与和主持活动,对他们关心集体,并培养了多种兴趣的进步予以表扬,并督促他们制定“参与班集体活动计划”,逐渐加大他们在集体活动中的参与频率,对他们的评语也随之提升,使他们逐步告别“离群心理”,形成集体观念。
通过我近一学期时间教育,程小妹,蔡紫欣,程鹏等人的“离群心理”不但没有了,而且各人的文化成绩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使他们体会到了融入班级的快乐感。
总之,老师有责任早一点让他们具有免疫能力。让他们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从容不迫,不产生紧张状态和消极的情绪反应。面对挫折能够从容不迫是说教式无法得到的,学生必须经历挫折才有可能超越挫折。因此老师在教育教学中还应注意设计教育环境,不要一味给学生营造一种都能轻易满足的教育环境,更不要阻碍他们适当接受困难和挫折磨难的机会,“千教万教教人做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是我对自己和学生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