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皇后
秦始为何不立皇后皇的名人故事
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却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千古一后”。秦始皇十三岁登基,二十二岁亲政,统治秦国长达三十七年,但一直没有立过皇后。
对于秦始皇不立皇后,有好多种说法。
其一说,因为秦始皇的母后赵姬秽乱后宫,给秦始皇留下了沉痛记忆,影响了秦始皇的心理健康,使之对立后心怀忌惮,不愿意立后。
其二说,秦始皇自视甚高,认为自己功高盖世,胜过三皇五帝,天下没有一个女人能够与他匹配,即使后宫诸多妃嫔,亦不入他的法眼。
三是说,秦始皇一生公务繁忙,顾不上考虑立后的事情。史料记载,秦始皇工作量巨大,每天仅公文就要批阅六十斤以上。秦始皇志在天下,不愿意为皇后所掣肘。
四是说,秦始皇祈求长生不老,由于对长生不老寄予厚望,秦始皇的心态就发生了质的变化。若真有长生不老之术,能否也让皇后长生不老?这是个问题。若皇后也长生不老,难保时间长了起什么乱子,自己平白要多担心事。若不让皇后长生不老,自己和皇后老化速度肯定不同步。天长日久之后,皇后的容仪那就太可怕了,这更会影响到秦始皇的心态。
第一说,只是一个心理阴影,与他自己立不立后没有直接关系。第二说,似乎也站不住脚,想来,秦始皇在全国千千万万美女当中遴选一位绝世美女,当不是什么难事,只是他没有下诏去选罢了。第三说,好像有些道理,但也经不起推敲,公务再繁忙,也没耽误秦始皇生儿育女,他一生儿女众多。问题可能就在第四说上。
在下揣测,秦始皇不是不想立后,而是想等自己实现了长生不老的愿望之后,再来解决这个问题。至于那时候的皇后,能否也长生不老,倒无关紧要,反正天下美女有的是,十年八年换她一个,自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然而天不作美,刚到五十岁他就死了,使得秦始皇没来得及立后。所以,“千古一帝”就只能是孤陵一座,而没有“千古一后”陪伴。另外,有成千上万给他修筑陵墓的工匠为他殉葬,却唯独没有女人在地下陪他,着实令人费解。
秦始皇的身世之谜
秦始皇之母赵姬原是大商人吕不韦的侍妾,后被子楚看中,由吕不韦献给子楚做了子楚夫人,一年后,生下嬴政。子楚继位后,赵姬被封为王后,嬴政被立为太子。三年后,秦庄襄王(子楚)去世,嬴政以太子的身份登上了王位。在司马迁的《史记.吕不韦列传》中有这样两段记载:“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一处说吕不韦在邯郸时娶了绝色善舞的赵姬为妾,不久,就知道赵姬有了身孕。一处说赵姬在改嫁给子楚时,自己隐瞒已有身孕的情况,到大期(十二个月)时,生下了儿子,取名政。也就是说,嬴政是超过十月怀胎期而生的。那么,秦始皇嬴政究竟是子楚的儿子,还是吕不韦的儿子呢?正是由于司马迁的这两段记载,在历史上引来了多种的解释,进而使得秦始皇的身世成了千古难解之谜。
吕不韦原是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人,后举家迁居韩国阳翟(今河南禹州)。吕不韦往来各地做生意,在一地低价买进,在另一地高价卖出,由是累积家财巨万,成为阳翟数一数二的大商人。但吕不韦不满足富甲一方的生活,他对政治和权力很感兴趣,并时刻寻找投身政治的机会。当他在赵国都城邯郸做生意时,遇到了在赵国当人质、生活潦倒的秦国公子异人。异人是秦昭王的孙子,是太子安国君二十多个儿子中的一个,吕不韦认为机会来了,这个人“奇货可居”。《战国策.秦策五》记录了他与父亲一段精彩的对话,吕不韦问:“种田有几倍盈利?”其父答:“十倍。”又问:“经营珠宝有几倍盈利?”又答:“百倍。”再问:“扶立一个国君,掌握一国权柄,有几倍盈利?”再答:“无数倍。”吕不韦接着说:“辛辛苦苦耕田种地,还不一定能暖衣饱食,但是扶立一个国君,不仅可以荣华富贵,还可以泽及子孙后代呀!我愿意去做这样的事情。”
于是,吕不韦前往异人处拜访,并与之深谈密谋,双方订立了双赢的盟约。由吕不韦出资千金(一千斤黄金),为异人打通各种关节,使其过继给深得太子安国君宠爱却无儿子的华阳夫人为子嗣,更名为子楚,在二十多个兄弟中争得了太子继承人的地位。
吕不韦的爱妾赵姬容貌姣好,能歌善舞,且已有了身孕。这一天,吕不韦设家宴请子楚饮酒,赵姬歌舞助兴,子楚见到赵姬后非常喜欢,便起身向吕不韦敬酒,请吕不韦把赵姬让给他。吕不韦一番思量后,遂献出赵姬。赵姬隐瞒了有孕在身的情况,大期时生下儿子,取名政,就是后来的秦始皇嬴政,赵姬也被子楚立为夫人。
秦昭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1年),秦昭王去世,太子安国君即位,将已于六年前回到秦国的子楚立为太子。秦孝文王(即太子安国君死后之谥号)在位仅三天就死了,子楚顺理成章地当上了秦国的国君,称秦庄襄王。庄襄王自知一切全仗吕不韦的谋划,且早先己有“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的承诺,因此子楚遵守诺言,知恩图报,一上台便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庄襄王在位三年便去世了。太子嬴政即位,尊奉吕不韦为相国,称其为“仲父”,生母赵姬则成为太后。
以上便是司马迁在《史记.吕不韦列传》中,记载有关嬴政身世的大致内容。其实,根据司马迁的记载,秦始皇嬴政是吕不韦的亲儿子,应该是确定无疑的了。千百年来,民间传说秦始皇是私生子,亦皆来源于此。
然而,也有人对此持不同看法。首先,有人注意到,成文早于《史记》,后被西汉刘向校录成集的《战国策》中没有吕不韦献赵姬的记载。而《战国策》一向是辑录不少个人隐私的,既然没有这一记载,说明当时并无这一传闻。其次,也有人从《史记.吕不韦列传》中寻找漏洞,说:“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本身就存在矛盾,前面说赵姬自己隐瞒怀有身孕,后面又说到足月时,才生下儿子政。既然未嫁子楚时赵姬就有了身孕,怎么可能足月而生呢?再说,这样的事怎么可能瞒过身为丈夫的子楚呢?其三,还有人从《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找证据,认为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就没有记载赵姬有孕一事。其四,又有人从后来秦始皇对吕不韦的态度中来找他不是吕不韦儿子的证据。嬴政九年(公元前238年),嬴政平息了嫪毐之乱,第二年,嬴政免去了吕不韦的相国职务,并将他迁回其封地河南洛阳。又过了一年多,嬴政写信给门前仍然车水马龙的吕不韦说:“你对秦国有什么功劳,而秦封你在河南,食邑十万户?你与秦王有什么亲缘关系,而要称号你为仲父?你和你的家属都给我迁到蜀地去。”致使吕不韦饮毒酒自尽。以秦始皇对吕不韦的不敬和严苛,来证明二人没有血缘关系。
在分析为什么会把秦始皇说成是吕不韦的儿子时,有人认为是当时亡国的六国之人为解秦灭六国之恨而演绎出来的;六国之人吕不韦不费一兵一卒,仅用计谋,便将自己的儿子推上了秦国王位,夺取了秦国的江山,因此,不是秦灭六国,而是六国灭秦,从而以解六国被灭之恨。甚至郭沫若也分析说,是因为刘邦死后,吕后为了给自己篡汉披上合法的外衣,便制造了“秦始皇是私生子”的说法,来说明天下原来是吕家的。
那么,秦始皇究竟是谁的儿子呢?以上的几种说法站得住脚吗?其实,以上这几种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首先,司马迁学识渊博,见闻广达,少时学习《尚书》、《春秋》,二十岁便游历天下,后任太史令,读遍皇家收藏的文史经籍、诸子百家及各种档案,在著《史记》时非常严谨,广征博引,不拘泥于一家之说。因此,《史记》自古以来被史家奉为正史的经典。后来,司马光在著《资治通鉴》时就采信了《史记》的说法:“吕不韦娶邯郸诸姬绝美者与居,知其有娠,异人从不韦饮,见而请之。不韦佯怒,既而献之,孕期年而生子政,异人遂以为夫人。”(见《资治通鉴.周纪五》)。而《战国策》中没有记载的事情,并不代表没有发生,因为《战国策》在历史上曾被列入别史类(即为杂史),可信度比《史记》低得多。其次,司马迁在《史记》中的两段记载:“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和“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前后并不矛盾。因为司马迁首先肯定了吕不韦知道赵姬有了身孕,然后利用与子楚饮酒时,把赵姬献给了子楚。而赵姬对子楚隐瞒自己有身孕,“至大期时,生子政”。以赵姬后来瞒着众人在雍城与嫪毐生了两个儿子的手段,要在生育时间上做手脚是轻而易举的;而且,生育期的后延也不是没有特例的。再说,吕不韦与子楚最初的约定本来就是一笔交易,子楚在感谢吕不韦帮助他成事时,曾顿首(磕头)说:“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就算子楚知道赵姬有孕之事也是不会向外透露的。况且,吕不韦在将赵姬献给子楚时曾提出条件:将来要立赵姬为后,生子要立为太子。子楚为了嬴得江山,也遵守了对吕不韦的承诺。其三,《史记.秦始皇本纪》是司马迁采用宫庭档案记载的,宫庭档案当然就不会有诸如“姬自匿有身”之类的记载了;但在《史记.秦始皇本纪》的索隐中却有:“不韦,阳翟大贾,其姬邯郸豪家女,善歌舞,有娠而献予子楚。”这样的解释。其四,用秦始皇后来对吕不韦的态度来证明他们没有血缘关系,就更站不住脚了。我们知道,集权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是不会念及亲情的,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更何况像秦始皇这样性格暴戾的皇帝呢?因为当时吕不韦对秦的贡献已经到了功高震主的程度,而且,嬴政是吕不韦儿子的说法已经开始在民间流传了(秦灭赵后,嬴政在邯郸坑杀了所有曾与母亲有仇怨的人,因为这些人传播了嬴政是吕不韦的儿子),而以上这两点恰恰是嬴政最忌讳、最担心的。为了撇清和吕不韦的血缘关系,表明自己是真正的、正宗的嬴氏血统,同时也为了表明吕不韦无功于秦,才有了嬴政写给吕不韦否定一切的信。不过,也许正是这封信,犹如“此地无银三百两”,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让不少读书人从这封欲盖弥彰的信中得出结论:秦始皇就是吕不韦的亲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