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历史简介
中国历史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共传十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大顺攻占明朝国都北京,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清军入关,同年顺治帝迁都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统治者。
中国最早的历史-朝代之前
中国的原始社会,起自大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止于轩辕黄帝。
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原始社会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时期。氏族公社又经历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元谋人是已知的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北京人是原始人群时期的典型。山顶洞人已经过着氏族公社的生活。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氏族和黄河流域的半坡氏族是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时期。大汶口文化的中晚期反映了父系氏族公社的情况。传说中,黄帝是大约45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原始部落的部落联盟首领。他提倡种植五谷,驯养牲畜,促使这个部落联盟逐步强大。他曾率领部落打败黄河上游的炎帝部落和南方的蚩尤部落。后来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在黄河流域长期生活、繁衍,构成了以后华夏族的主干成分。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中华民族被称为炎黄子孙,就是这么来的。黄帝以后,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杰出首领,先后有尧、舜、禹。那时候,部落联盟首领由推选产生。尧年老了,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大家推举有才德的舜为继承人。尧死后,舜继承了尧的位置,舜年老了,也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
中国古代史
宋金百年战不停,人民财产难保证。
元朝世祖忽必烈,西进东征平天下。
西辽大理与西夏,终而灭于元朝手。
元军包围南宋府,率兵南下攻临安。
临安沦陷继续逃,崖山海战宋全完。
元朝统一中原日,西至欧洲东至海。
然而大元贬汉人,元之政治难以保。
果真元末大起义,大军涌至元大都。
元军残部退北疆,建立北元与明衡。
元太祖成吉思汗:蒙古开国大汗,杰出的军事家
元太祖成吉思汗,孛儿只斤氏,名铁木真(1162 1227),蒙古帝国可汗,尊号 成吉思汗 (GhinggisKhan),意为 拥有海洋四方 。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162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金世宗大定二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难河上游地区(今蒙古国肯特省),取名铁木真。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国,此后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1227年在征伐西夏的时候去世,埋葬在蒙古肯特山起辇谷。1265年(至元二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庙号为太祖。1266年(至元三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谥号为圣武皇帝。1271年(至元八年),忽必烈将国号 大蒙古国 改为 大元 。1309年(至大二年)十二月,元武宗海山加上尊谥法天启运,庙号太祖。从此之后,成吉思汗的谥号变为法天启运圣武皇帝。幼年经历铁木真生于金朝世宗大定二年,后因父亲被杀,所部就分散了。经不断努力,联合札木合以及父亲的安答脱斡领勒,重组乞颜,最后慢慢发展最终统一蒙古。当时,今中国北方区域处在女真金朝统治之下。大漠南北草原各部各自独立,互不统属。金朝对其实行 分而治之 和屠杀掠夺的 减丁 政策。1146年,蒙古部首领俺巴孩汗被金熙宗以 惩治叛部法 的名义钉死在木驴上。蒙古部落联盟曾经组织了多次反抗斗争,他们的几代先人为此付出了鲜血与生命。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出生的铁木真,自然也将对金国的胜利看作是他一生中最主要的奋斗目标。他一直把这个仇恨记在心里,正是这种几代冤仇导致了草原内外的长期征战,铁木真的母亲诃额仑夫人出身于弘吉剌部,同蔑儿乞人赤列都结亲。1161年秋,蒙古乞颜部首领也速该在斡难河畔打猎,发现了途经蒙古部驻地的诃额仑。他在几位兄弟的协助下,根据当时的 抢亲 传统,打败了蔑儿乞人,抢来了诃额仑夫人,于是诃额仑成为也速该的妻子。第二年,也速该生擒塔塔尔部首领铁木真兀格,恰好这时第一个儿子降生了。为了庆祝战争的胜利,也速该给自己刚出生的长子取名 铁木真 。铁木真9岁时,父亲被铁木真兀格之子札邻不合毒死。也速该死后,俺巴孩汗孙泰赤兀部的塔里忽台乘机兴风作浪,煽动蒙古部众抛弃铁木真母子,使其一家从部落首领的地位一下子跌入苦难的深渊。十三翼战铁木真18岁时,昔日仇敌蔑儿乞部的脱脱部长又抢走了他的妻子。铁木真向蔑儿乞部开战,打败了蔑儿乞人。1184年前后,铁木真被推举为蒙古乞颜部可汗。铁木真称汗引起了雄心勃勃的札木合的忌恨,札木合结合塔塔儿、泰赤兀等13部向铁木真发动了 十三翼之战 。这是铁木真一生所经历60余场战争中唯一一次战败。统一部落随着自己力量的不断强大,铁木真开始向杀害父祖的敌人寻仇。击败主儿乞部,杀其首领,部将木华黎父子投诚。后木华黎成为铁木真的第一名将,封太师国王,让他独当一面地经略中原。草原各部贵族害怕铁木真的崛起,推举札木合为 古儿汗 ,即众汗之汗,誓与铁木真为敌。他们组建12部联军,向铁木真和克烈部发动了阔亦田之战。札木合率领的乌合之众经不住铁木真王汗联军的猛烈打击,不到一天就土崩瓦解,札木合投降王汗。随后铁木真进攻塔塔儿部,其首领札邻不合服毒自杀,塔塔儿部另一首领也客扯连投降。铁木真追击泰赤兀部,在指挥作战中被泰赤兀部将射中脖颈,生命垂危。第二天清晨,泰赤兀部众向铁木真投降。泰赤兀部的覆灭,铲除了铁木真进一步统一蒙古各部的巨大障碍,而其几员部将如神箭手哲别、纳牙阿等却成为铁木真征服天下的得力助手。后来远征西辽消灭屈出律的是他们,第一次在西征中哲别和速不台作用最为特殊,追赶摩诃末苏丹的是他们,活捉秃儿罕太后的是他们,败罗斯基辅大公的也是他们。1202年秋,铁木真集中兵力,消灭了其宿敌塔塔儿部。1203年秋,铁木真袭击了一直与自己争战不休的王汗的金帐,王汗父子被打败。1204年,铁木真征服乃蛮部。王汗只身一人想投奔乃蛮部,在乃蛮边界被边将当作奸细杀死,其子桑昆身死异乡。强大的克烈部被灭,铁木真占据了水草丰美的东部草原 呼伦贝尔草原。蒙古草原上只剩下乃蛮部还有力量能够与铁木真对抗,败于铁木真之手的各部贵族先后汇集于乃蛮汗廷,企图借助太阳汗的支持夺回自己失去的牛羊和牧场。但草原人民并不希望部落林立的局面重演,而未经战阵的 太阳汗 也不堪一击,经过纳忽崖之战,乃蛮部被其彻底消灭。崛起扩张1206年春天,蒙古贵族们在斡难河(今鄂嫩河)源头召开大会,诸王和群臣为铁木真上尊号 成吉思汗 。但晚清以前,元、明及清中前期的汉文史集中,并无上尊号 成吉思汗 的记载,元史太祖本纪记载诸王群臣为上尊号 成吉思皇帝 。同时代南宋彭大雅编《黑鞑事略》记载也记载为成吉思皇帝( 其主初僣皇帝号者小名曰忒没真僣号曰成吉思皇帝 ),彭是南宋出使蒙古联络夹击金朝的使臣。元代李志常《长春眞人西游记 卷上》也记载为 诏曰成吉思皇帝敕眞人邱师 。1998年发现的元代银质鎏金文 盐山圣旨牌 亦书曰 天赐,成吉思皇帝圣旨,疾 。[8]西方的史集中则记载为成吉思汗,并传入中国,导致自晚清时始汉文史集中(如《海国图志》、《蒙兀儿史记》、《蒙古纪事本末》,《新元史》等)出现两者并用或者独用成吉思汗的记载。正式登基成为大蒙古国皇帝(蒙古帝国大汗)这是蒙古帝国的开始。遂颁布了《成吉思汗法典》,是世界上第一套应用范围最广泛的成文法典,建立了一套以贵族民主为基础的蒙古贵族共和政体制度。成吉思汗立国后,势力益盛,实行千户制,建立护卫军。开始对外发动大规模征服战争。经二十余年与西夏的战争,屡创西夏军主力,迫西夏国王乞降,除金朝西北屏障以顺利南下攻金。六年,亲率大军伐金,开始了为时24年的蒙金战争。首战乌沙堡(今河北张北西北)获捷;再战野狐岭(今河北万全西北)、会河堡(今怀安东南),歼灭金军大量精锐;又战怀来(今属河北)、缙山(今北京延庆),大败金军十余万;重创金军于东京(今辽宁辽阳)、西京(今山西大同)、居庸关等地。后不断改变战法,分兵三路攻掠中原腹地及辽西地区。成吉思汗九年(1214年)三月,集兵大都(今北京)城下。料一时难以克城,遂遣使逼和,迫金朝奉献岐国公主、金帛和马匹,引兵退出居庸关。六月,以金朝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而 违约 为藉口,乘金人心浮动及憋军哗变降蒙之机遣部将三摸合拔都、石抹明安率军,会合降蒙乣(jiǔ辽、金、元时代对被征服北方诸部族人泛称)军进攻中都,以围城打援和招降之策,于次年五月克城。为适应攻城需要,成吉思汗采纳部将建策逐步建立炮军,攻城以炮石为先。后来攻城作战,一次用炮即达数百座,迅即破城。同时,为吸取各民族的先进技术四处掠夺工匠艺人,一城即掠数万。随后建工匠军,设厂冶铁制造兵器。在通信联络上创建 箭速传骑 ,日速数百里,军令传递和军队调遣速度增快。善于发挥骑兵之长,有 蒙古旋风 之称。成吉思汗十二年(1217年),成吉思汗封木华黎为太师、国王,指挥攻金战争,自率主力返回蒙古准备西征。成吉思汗十三年,遣先锋将领哲别灭西辽屈出律势力,扫清西征障碍。成吉思汗十四年,以西域花剌子模国杀蒙古商人和使者为由,以军事扩张和掳掠财物为目的,亲率大军约20万分路西征。数年间先后攻破讹答剌(在今锡尔河中游)、布哈拉及撒马尔罕等地。遣哲别、速不台率军追击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迫其逃至宽田吉思海(今里海)中小岛(后病死)。再命哲别、速不台继续西进,远抵克里米亚半岛;自率一军追击摩诃末之子札兰丁至申河(印度河)。成吉思汗十九年,班师返漠北。二十一年,率军10万歼灭西夏军主力(次年西夏灭亡)。成吉思汗正欲集中全力攻金,于二十二年七月十二日(1227年8月25日)在六盘山下清水县(今属甘肃)病逝,年66岁。临终遗嘱:利用宋金世仇借道宋境,联宋灭金。其子窝阔台和拖雷遵此遗策,于窝阔台汗六年(1234)灭金。领户分封军队是国家政权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兵就有权,兵强则国固。在以征服战争为职业的历史阶段尤其如此。因此,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后第一件事就是大封功臣、宗室,把在战争中已经实行的千户制进一步完善和制度化,创立了军政合一的千户制,先后任命了一批千户官、万户官和宗室诸王,建立了一个层层隶属、指挥灵活、便于统治、能征善战的军政组织。成吉思汗把占领区的人户编为95个千户,分封给开国功臣和贵戚们,分别进行统治。《史集》和《蒙古秘史》一一列举了这些千户官的姓名、出身、主要经历以及各千户的组成情况,其中包括78位功臣,10位驸马,有3位驸马共领有10千户,因此当时实际分封的只有88人,这就是蒙古汗国历史上著名的八十八功臣。千户制的建立,标志着部落和氏族制的最后瓦解。这是一种军事、政治、经济三位一体的制度,是蒙古汗国统治体制中最重要的一环。建立特殊功勋的那颜,还被授予种种特权,那颜阶层是成吉思汗 黄金家族 统治蒙古人民的支柱。这实际上是用战争打败了原来各部的奴隶主和氏族贵族,又重新培植了一个新的奴隶主阶层,这是以成吉思汗所在的黄金家族为主、各级功臣为辅的新的奴隶主阶层。福神般的怯薛军成吉思汗分封完千户、万户之后,马上着手扩建中军护卫怯薛军。由于怯薛军分四班轮番入值,习惯上称为四怯薛。其中的护卫人员称怯薛歹,偶数作怯薛丹。正在执行任务的护卫人员叫怯薛者,从事宫廷服役的怯薛歹称为怯薛执事。怯薛歹是从万户官、千户官、百户官、十户官及自由民的儿子中挑选,这说明成吉思汗十分注意保障这支队伍的可靠性。成吉思汗规定,怯薛军的主要职责有三项:一是护卫大汗的金帐;二是 战时在前为勇士 ,充当大汗亲自统率的作战部队;三是分管汗廷的各种事务。因此可以说,成吉思汗建立的怯薛军既是由大汗直接控制的常备武装,又是一个分管中央日常事务的行政组织,它已发展成为蒙古汗国中枢庞大的统治机构。成吉思汗给了他们优越的地位:怯薛者的地位高于在外的千户官;怯薛者的从者,地位在百户官、十户官之上。成吉思汗建立这样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对维护汗权、巩固新生的统一国家、防止氏族贵族的复活和重新发生内战,是十分必要的。当然,它也是成吉思汗对外进行征服战争的有力工具。花剌子模花剌子模讹答剌城的海儿汗杀死了蒙古汗国的499名和平商人,其国王摩诃末又武断地杀死了成吉思汗派去交涉的正使。这成为成吉思汗西征的导火线。如何看待成吉思汗西征,古今中外一直有不少争议。蒙古族是个马上民族,他们在马背上降生,在马背上成长,甚至在马背上死亡。成吉思汗是个马上皇帝,他跨马挥刀统一了蒙古草原,攻下了金朝的中都,又将马蹄所到之处视为自己的领土,掠夺人口和财物,为自己的子孙经营一片理想的领地,这确实是成吉思汗西征的真正目的。[19]出师前分歧出师之前,成吉思汗诸子之间发生了一场察合台关于术赤的出身与汗位继承问题的争吵:术赤是不是成吉思汗的亲生骨肉,并非当时争论的焦点,其关键在于究竟由谁继承汗位。能否使自己的事业发扬光大,是成吉思汗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在这场冲突中,成吉思汗确定三子窝阔台为汗位继承人,主要就是从政治稳定和个人才能方面考虑的。同时它说明当时蒙古汗位的继承还没有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而是保留了一些原始社会末期推举制的痕迹:从嫡子的 贤者 中选拔继位者,最后由库里台大会予以确认。正是这种汗位继承制度,导致了成吉思汗死后蒙古皇族的皇位之争。术赤是长子,当时关于他是不是成吉思汗亲儿子的争论,使成吉思汗不想让术赤继承汗位而导致同室操戈骨肉相残。察合台是孛儿帖生的二儿子,打起仗来不失为一个勇士,有不服输的性格。不过他鲁莽、好斗、残忍,成吉思汗知道他不是继承自己事业的材料。窝阔台是老三,论战功和勇敢他都不如两个哥哥。可是他比两个哥哥聪明,能体察成吉思汗的心思,为人也随和,不参与兄弟之间的争斗,从不对继承汗位表现出任何热衷。正是这一点,使他得到成吉思汗的信赖,并把汗位传给了他。扫清边界中间突破成吉思汗对花剌子模的进攻采取了 扫清边界,中间突破 的战略。花剌子模的新都撒马尔罕在不花剌以东,旧都玉龙杰赤在不花剌西北。国王驻新都,母后秃儿罕驻旧都。成吉思汗首战的目标是攻取讹答剌等边界城市,同时亲率中军进攻不花剌,目的在于避实击虚,从中间突破,切断花剌子模新旧二都之间的联系,使其首尾不能相顾。这场战争打得最激烈的地方就是讹答剌城,海儿汗最后被活捉。成吉思汗为了给被杀的商队和使臣报仇,融化了银液灌在他的眼睛里。摩诃末国王之死花剌子模在当时相当强大,国王摩诃末苏丹号称世界征服者。中东地区和相邻的欧洲诸国都十分惧怕他,连斡罗思的不少公国,也常常被他们袭扰,以致花剌子模的集市上常常有斡罗思人被拍卖。摩诃末不可一世、目空一切,他除了对母后有所忌惮之外,将西辽人、乃蛮人全不放在眼里。对于蒙古人,开始他知之甚少,太后的兄弟海儿汗贪财害死了蒙古商队,他并不赞成,也不知情,但因为太后支持国舅,他也只得以强硬的态度对待蒙古的使团。当时他真的相信那是一群野蛮的异教徒,骑着像兔子一样矮小的马,根本不堪一击。他第一次在西辽边境同哲别率领的蒙古小股部队遭遇的时候,才领略了蒙古人的战斗力。面对着蒙古大军的进攻,摩诃末国王拒绝了集中兵力决战的建议,分兵把关、城个自为战,导致被动挨打。而当蒙古大军日益逼近时,他又放弃都城和天险,率众逃跑,从未组织过一次像样的抵抗。根据成吉思汗的命令,蒙古名将哲别、速不台率军追击摩诃末。成吉思汗要求他们要像猎犬一样咬住自己的猎物不放,即使其躲入山林、海岛,也要像疾风闪电般追上去。躲入山林的秃儿罕王后被迫投降了,逃往海岛的摩诃末也悲惨地死去。摩诃末死后,哲别、速不台又挥军北上,进入钦察草原与斡罗思地区。因术赤与察合台意见不合,玉龙杰赤久攻不下。成吉思汗命令窝阔台为前线指挥,最后才攻下玉龙杰赤城。不可一世的花剌子模被消灭了,钦察骑兵和斡罗思诸公国也一败涂地,古印度河、伏尔加河一带成为激烈争夺的战场。花剌子模的王子札兰丁率领残部进行抵抗,在八鲁弯之战中一举消灭了近3万蒙古兵。但花剌子模大势己去,札兰丁被成吉思汗围困在申河边上,最后突围逃往印度。长春真人回军路上接见长春真人 在西征回军的路上,成吉思汗接见中国北方道教全真派首领长春真人丘处机,日本学者称之为是为西征送去的一股清风。丘处机是道教全真龙门派掌教,成吉思汗待他也如师友。丘处机与成吉思汗的相会时间不长,但是在成吉思汗人生道路上起的作用却相当大,使其性格也发生了不小变化。丘处机清楚地告诉他,人是不能长生不老的,只能养生。还告诉他一条治国之道,劝他要清静无为,不要滥杀无辜等。逝世回军灭西夏(1225年)秋,经过7年西征的成吉思汗回到了蒙古草原。因西夏背盟,主将木华黎含恨而死,成吉思汗不顾64岁高龄,坚持亲征西夏。途中围猎受伤,高烧不起,但他仍不退兵。西夏王被迫派使者求降。成吉思汗病危,在六盘山休养,留下了三条著名的遗嘱。元太祖成吉思汗二十二年七月十二日(1227年8月25日),成吉思汗死于六盘山附近的清水县。他虽然未能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灭亡西夏,却为自己的子孙留下了灭夏、灭金的方略。庙号谥号至元二年(1265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庙号为元太祖。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谥号为圣武皇帝。至大二年(1309年)十二月,元武宗海山加上尊谥法天启运,庙号太祖。从此之后,成吉思汗的谥号为法天启运圣武皇帝。下葬地点1227年六十六岁的成吉思汗命丧六盘山。他葬于今天蒙古国境内的肯特山起撵谷。蒙古族盛行 密葬 ,故真正的成吉思汗陵究竟在何处始终是个谜。现今的成吉思汗陵是一座衣冠冢,经过多次迁移,直到1954年才由湟中县的塔尔寺迁回故地伊金霍洛旗。陵墓坐落在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中部的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甘德利草原上,距包头市185公里。蓝天绿草之间,三座蒙古包式的大殿肃然伫立,明黄的墙壁、朱红的门窗、辉煌夺目的金黄琉璃宝顶,使这座帝陵显得格外庄严。陵园占地面积5万多平方米,主体建筑由三座蒙古包式的大殿和与之相连的廊房组成。陵园分作正殿、寝宫、东殿、西殿、东廊、西廊六个部分。整个陵园的造型犹如展翅欲飞的雄鹰,极富浓厚的蒙古民族艺术风格。成吉思汗死因传说在正史记载中成吉思汗为病死。但由于年代久远,加之政敌的抹黑等等,成吉思汗的真实死因已不可考。
成吉思汗对窝阔台越来越不满意,想改立拖雷为储汗,窝阔台为维护自己的汗位,与成吉思汗喝酒时,下药将成吉思汗毒死。成吉思汗麾下大将四杰(博尔术、木华黎、赤佬温、博尔忽)四勇(哲别、者勒蔑、速不台、呼必来)四弟(哈萨尔、别勒古台、合赤温、帖木格)四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托雷)四养子(阔阔出、失吉 忽图忽、博尔忽、曲出)成吉思汗名言要让青草覆盖的地方都成为我的牧马之地。我一旦得到贤士和能人,就让他们紧随我,不让远去。战胜了敌人,我们共同分配获得的财物。没有铁的纪律,战车就开的不远。你的心胸有多宽广,你的战马就能驰骋多远。在我的力量还不足的时候,我就得忍让,违心的忍让!打仗时,我若是率众脱逃,你们可以砍断我的双腿;战胜时,我若是把战利品揣进私囊,你们可以斩断我的手指。男子最大之乐事,在于压服乱众,战胜敌人,夺取其所有的一切,骑其骏马,纳其美貌之妻妾。不要想有人保护你,不要乞求有人替你主持公道。只有学会了靠自己的力量活下来!在明亮的白昼要像雄狼一样深沉细心!在黑暗的夜里,要像乌鸦一样,有坚强的忍耐力!天下地土宽广,河水众多,你们尽可以各自去扩大营盘,征服邦国。婚姻而论财,殆若商贾矣!如果你们(蒙古族)忘记了自己的文明、语言、文字,乃至民族,那么我将会随时回来惩罚你们(蒙古族)和你们的后代的,(或,我会回来再次统一你们的)!蒙古族不拒绝世界上任何好的东西(包括世界语言,通用语言),蒙古族是多元的,要胸如千里草原!
元节的由来
元有开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
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而以西历的1月1日为新年。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年法,确认新年(元旦)为中国的法定节日。元旦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或地区的法定假日。
关于历史的作文:论元朝史
一:统一蒙古(1)
12世纪,在大漠上,分布着许多部落,最强的便是蒙古,克烈,塔塔儿,蔑儿乞,乃蛮。蒙古部落核心是尼鲁温蒙古,又分为数个部分,其中以乞颜为最强,为孛儿只斤氏,后首领也速该暂时统一,屡败金军与塔塔尔,建立“黄金家族”。1162年,铁木真降生于干难河(鄂嫩河)畔,8年后,1170年,也速该被塔塔儿人毒杀,乞颜开始土崩瓦解。
之后,泰赤乌部离开,有人怕孛儿只斤氏日后壮大,派人将铁木真抓获。因锁儿罕失刺帮助,铁木真终逃脱.铁木真定居桑沽儿小河(克鲁伦河支流)旁,泰赤乌部前来掠夺,因汪罕与札木合帮助,终建立自己的地盘。
二:统一蒙古(2)
札木合见了,感到不安,与泰乌赤部发3万兵力攻击铁木真,3万乞颜兵被铁木真分为十三翼,终未成功抵挡,札木合胜后,残酷的对待战俘,引起公愤,便降了铁木真。
1195年,塔塔儿被金军攻打,铁木真想起塔塔儿的杀父之仇,与汪罕同击塔军,终胜,杀其首领蔑古真。此后铁木真又终统一蒙古,号“成吉思汗”。
三:统一天下
成吉思汗即位后,率蒙军向外扩张,1220xx年,西夏有大片土地被占;1220xx年,进攻金国,与其议和;1220xx年,20万蒙军西征,1灭西辽,2灭花刺子模,至此占中亚大片土地。1227成吉思汗因攻西夏时生病而死于六盘山之下。西夏不久后灭亡。后托雷(成吉思汗第四子)监国2年,20xx年,三子窝阔台继立,灭金,1241年逝。内部出事了。1251年,蒙哥继,降吐蕃、大理,攻波斯东部,发动攻宋战,59年出军,在四川合州病亡。
阿里不哥与忽必烈内战,后忽必烈继,消灭南宋,79年统一天下!此时北至西伯利亚,南至南海,东北至鄂霍次克海,西南至西藏,云南,西北至新疆东部,面积1200万平方米。
老师的话:历史学家,说真的,你的知识真是渊博!我想给你提一个建议哦!如果你能在讲知识的时候顺便给我们讲讲故事就更好啦!比如说,成吉思汗是怎么攻打西夏的?他为什么会生病呢?窝阔台又是怎么去世的呢?哎呀,我最喜欢听故事了!
描写历史的作文:论元朝史
一、建国----元朝盛世
忽必烈统一天下后,根据刘秉忠的建议,用“上哉乾元”一句中的“元”字做国号,自称元世祖。他仿照汉制在全国置中书省与11个行中书省,行中央集权制,让八思巴国师(罗古罗恩监藏)蒙古文字,恢复统治秩序,社会经济与国力变强。
二、文化交流-----马克的·波罗东游
因为水陆驿站的设立,使文化交流更便利,有数位欧商涌入中国,有的还来到了燕京(又称北平,现北京,元,明,清之都城)。
马克·波罗便是如此。马可的父亲和他的哥哥尼科洛·波罗与太奥·波罗途经中东,历时1275年,忽必烈已继位,宴请了他们。
来到中国以后,马可学会了蒙古语、汉语,且学的极快,得到了世祖的赏识,马可又在元朝任职。曾至中国十数个地方,数个国家,到过南洋。
因为思念故土,他们又经过了3年多的时间回了国。后来马可作为将领与一个叫热那亚的城邦打仗,后战败被俘,与鲁思梯谦同编《马可·波罗游记》。
三、元杂曲的作家们
元朝时,除了诗词外,又有了一种新的作文方式---元杂曲,最强的“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与白朴。
关汉卿,号己斋,亦作一斋,汉卿为字,生于1229-1241年(金末),死于1320xx年前后(元成宗大德初年),有一座水星上环形山以其名命名。有《窦娥冤》、《西蜀梦》、《单刀会》等作。籍贯未知。
白朴,原名桓,字仁甫,后才改为名朴,字太素,号兰谷。隩州人(山西河曲),生于1220xx年,至1320xx年在世,后不知行踪。其家族与元家为世交。有《斩白蛇》、《归庄》、《绝缨会》等作。
马致远,生于1250年,死于1320xx年,字千里,号东篱,大都(北京)人,有《岳阳楼》、《汉宫秋》、《陈抟高卧》、《任风子》等作。
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山西襄汾)人,生卒不详,有《三战吕布》、《周公摄政》、《倩女离魂》等作。
杂曲在元朝已至鼎盛,但元政黑暗,元朝将亡啊!
元朝发生的重大历史故事
元朝发生的历史故事:廉希宪施行仁政的故事
廉希宪是元朝初年著名的儒士、政治家,是元世祖的左膀右臂。他小的时候,言行举止便超凡脱俗,遇事非常有主见。9岁时,4个家奴盗走5匹马被抓获,依 法当死,廉希宪却声泪俱下劝父亲饶怒了他们;而且有一次,两个家奴借着酒劲奚落廉希宪,他觉得这是在侮辱自己,于是将这两个人送到府狱杖责。
廉希宪聪颖好学,19岁便得到了忽必烈的信任。有一次,他正在读《孟子》,忽必烈要召见他,他就装着书出来拜见。忽必烈问他《孟子》的内容,他就用孟子 主张性善,好义非利,崇仁恶暴的主旨回答,忽必烈听后非常高兴,说:“你就可以称得上是廉孟子嘛!”从此以后,人们就用“廉孟子”称呼他。
忽必烈的近臣们有一次进行射箭比赛,有个人射完了自己的箭就要取廉希宪的箭,他以为廉孟子一个书生,怎会射箭?哪知廉希宪微笑着制止他,从容地说:“你觉得我不能射箭吗?”。身边的人递给他一张硬弓,他三射三中,众人惊叹:“廉希宪真是文武全才。”
廉希宪的“武”更在于他有天才的指挥才能。宪宗蒙哥逝世后,他一面劝忽必烈还京即位,一面又先回京师,沿途宣讲天心人事——忽必烈应为大汗。得到了宗王塔察儿的响应。
忽必烈即位以后,廉希宪又根据当时的局势,建议遣回高丽王子,并与宋议和,得到忽必烈的赞许。接着又设计平定刘太平、霍鲁海的谋反,并代传圣旨,命汪惟 良带领秦州、巩州等处军队向六盘山进军,又调发更戍的蜀军及壮丁,由诸军总帅八春统领,与汪惟良会合,最后,彻底控制了关右的形势。忽必烈知道后,不但没 有怪罪他,反而觉得廉希宪用兵灵活,有胆有识。赐给金虎符,节制诸军,并下诏说:“朕委派你负责这方面的事情,你可以权衡利弊,自行定夺,不要拘束于平时 的制度而失去战机。”可见,忽必烈即位之初,廉希宪掌握和控制了整个西线的战事。因此,30岁的廉希宪便由中书右丞晋升为平章政事。
廉希宪整顿朝纲,兴利除害。他建议忽必烈根据治理的政绩,对世袭的官臣进行升降,刷新了地方吏治。奸臣阿合马擅权当道,管理财政,没人敢得罪他。廉希宪却认真追查阿合马的劣迹,如实上奏,使阿合马受到杖刑。
廉希宪在忽必烈面前奏事,总是据理力争,有时竟和皇帝辩论起来。气得忽必烈有一次大发雷霆,指着廉希宪说:“当初你在我的藩王府时,尚能忍受委屈,现在 你做了我的重臣,怎么返倒变得这么强硬呢!”廉希宪毫无俱色,从容答道:“王府事轻,天下事重,如果我不直言以谏,天下将受其害。我这样做并不是不自 爱。”忽必烈觉得他说得非常有理。
1270年,忽必烈下诏赦免京师囚犯。西域人匿赞马丁是先帝的大臣,为怨家所告入狱,这次也赦免 了。匿赞马丁的怨家向皇帝申斥。廉希宪得知后,立即在中书省签置释放匿赞马丁的书上补签了自己的名字。因释放匿赞马丁时他正在家休假,不知此事,他不想借 这个理由逃避此事。果然,忽必烈责问是谁做主释放匿赞马丁,廉希宪说:“这是陛下诏书上说的。”忽必烈生气地说:“诏书上说释放囚犯,有诏书说释放匿赞马 丁吗?”廉希宪回答:“不释放匿赞马丁,我们也不知道这个诏书。”忽必烈果然大怒:“你们号称读书之人,碰到事情竟然这样,应该定个什么罪?”廉希宪不加 思索地说:“我们身为宰相,有罪应该罢退。”忽必烈见一点台阶也没有,很不高兴地说:“就按你说的办吧!”于是把他和左丞相耶律铸一同罢退了。
过了几天,忽必烈觉得心里很不是滋味,他问侍臣:“希宪在家做什么?”侍臣说:“读书。”忽必烈沉着脸说:“读书当然是我要求的,但是读书而不能用,多 读有什么用处?”奸臣阿合马见状,赶忙趁机进谗:“廉希宪天天在家同妻子设宴寻欢。”“胡说!希宪没有钱,用什么设宴?”忽必烈脸色更加难看。
1274年,忽必烈起用廉希宪为北京行省平章政事。并派他去东北镇守辽东。有一次,大公主同国婿去京师,途经辽阳,以郊外射猎,践踏庄稼,侵扰百姓。廉 希宪当面向国婿讲道理,并说要向皇帝奏明。国婿害怕,来求公主,公主设宴来求希宪,并表示愿拿出一万五千贯钱偿还百姓,请求不要上奏朝廷。从这以后,诸王 贵族经过辽阳,再不敢放纵害民了。
1275年,忽必烈把廉希宪从东北召回,命他坐镇荆南行省,配合南征灭宋,廉希宪带病冒着暑热疾驱南下,到江陵,右丞上将阿里海牙率部到郊外迎接,望着来人掀起的尘土下拜,使荆州人士大为惊骇。
廉希宪来到江陵,马上下令,禁止元军抢掠居民财产,开展贸易,兴利除弊,地方秩序很快安定下来。廉希宪按忽必烈的要求施行儒家的“仁政”颁发了一些命 令。接着又大兴办学,在廉希宪看来,“办学讲经是不可延缓的”,所以他选教官,置经书。在学校成立的第天,廉希宪亲自到学校讲课,勉励学习生员。
由于廉希宪施行仁政,荆州西南地区宋境的苗族聚居区,很多头人都越境来归顺。忽必烈得知后说:“先朝非用兵而不可得的地方,现在希宪能令千百里外居民越境纳士,他的仁政感化力量真大啊!”
元朝发生的历史故事:元朝赞划重臣刘秉忠的故事
元朝赞划重臣刘秉忠(1216~1274年),原名刘侃,字仲晦,法名子聪,赐名秉忠,自号藏春散人,邢州(今河北邢台)人。他17岁时曾担任刑州节 度使府的令史,负责管理文书等事。因自感怀才不遇,遂隐居武安山从僧学道。后受燕京(今北京)大庆寿寺高僧海云禅师的邀请,充当了元世祖忽必烈的藩王府顾 问,并成为他最赏识、最信赖的人。
刘秉忠堪称元朝政体的总设计者:元朝的国号、年号、官制、国策,都是他一手谋划并说服世祖忽必烈采 纳实行的;元朝的官吏选拔制度、俸禄制度、朝廷礼仪,都是他奉忽必烈之命,亲自主持制定的;元代的上都开乎府和元大都(今日北京城的前身),也是他具体勘 察、选址、设计并参与督建而成的。近800年来,人们一直公认他是元朝历史上继名相耶律楚材之后的又一个策划重臣。
刘秉忠一向认为:天子以天下为家,兆民为子,国不足,取于民,民不足,取于国,相需如鱼水。因此,在他给忽必烈出谋划策时,无不首先想到百姓的利益。
早在元定宗贵由汗二年(1247年),忽必烈受封于刑州。当时,刑州地处蒙汉交错杂居之要冲,是蒙古控制漠南汉地的枢纽,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然而,在此 之前,该地的领主却因辖治无方,横征暴敛,致使1.5万户居民不堪重负,纷纷逃亡他乡。忽必烈受封之初,当地百姓仅剩500多家。为此,刘秉忠建议忽必 烈:择良吏而治理,并推荐了张耕、刘肃为邢州安抚正、副使。结果,由于张、刘二人同心协力,革弊布新,斥禁贪暴,全州户口很快增加了10倍之多。
基于刑州的巨大变化,忽必烈在欣喜之余,又虚心征求刘秉忠治理漠南的意见。于是,他又提出了以下六条措施:
一、选择开国功臣子孙,分为京府州郡监守,督责旧官遵行王法,并照其政绩确定升降。为防止百官作威作福,残害百姓,还要专门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将现行的赋税徭役减去1/3~1/2。
三、禁止设置私狱,严禁酷刑。对犯有死罪者,奏请朝廷恩准后方可听断。
四、开放学校,尊奉孔子,实行王道。
五、兴礼乐,颁历法,修史书。
六、亲君子,远小人。广开言路,选拔谏臣。
刘秉忠曾随忽必烈多次南征北战,而在每次战役前后,他都不厌其烦地规劝忽必烈说:“王者之师,有征无战,当对南北人民一视同仁,不可嗜杀。”忽必烈也总是慨然答应道:“愿与卿等共守此言!”于是,命令诸将们痛改烧杀的恶习,并将所俘人员一律释放。
此外,刘秉忠还鼓励耕织,发展生产,提倡节俭,反对奢华;他甚至建议成立孤老院,给衣给粮为养等等。
二
刘秉忠自从投身漠北,时时随侍忽必烈左右,“凡有关国家大体者,知无不言”,一意“以天下为己任”。他鉴于蒙古贵族一向鄙视汉族儒生,而治国又离不开知 识分子的现实,告诫忽必烈“以马上取天下,不可以马上治天下”,并将中国历代封建统治的经验灌输给忽必烈,渐渐使忽必烈认识到“人才乃治国之本”、“天下 治乱系于用人”。后来,忽必烈为延揽治国安邦之士,甚至还“诏求山林隐逸名士,所在官司,具以奏闻”。一经发现,无论身系哪个民族,都以重礼相待,或委以 重任,或安置于“集贤馆”内。
与此同时,刘秉忠更以荐举人才为急务。曾一度官至参知政事的贾居贞、左丞张文谦、平章政事王文统等人, 都是他亲自推荐的。中国历法史上的杰出人物王恂、郭守敬等,曾是他的得意门生,也是他推荐给忽必烈而得以施展才智的。天文星历专家田忠良、靳德进等,同样 是他将他们推荐给忽必烈的,并将他们安排到能充分发挥其专长的职位上。在至元十年(1273年),他一次举荐清官廉吏就达38人之多。
刘秉忠在推贤使能时,非常注意回避“私亲”之嫌。据史载,他的胞弟刘秉恕也很有才干,而且为人清正,但他却没有推荐他。后来,由于其他人的选拔引荐,刘秉恕才受到忽必烈的重用,并历任礼部尚书、淮西宣慰使和湖州、平阳两路总管,政绩也分外显著。
三
刘秉忠虽然深受忽必烈的器重,为元朝的奠基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他看待个人的官名利禄却清淡如水,一直是僧衣斋食,过着出家人的生活。同僚们实在过意 不去,才奏请忽必烈“正其衣冠,崇以显秩”。忽必烈深以为然,即日赐名“刘秉忠”,令其还俗,拜光禄大夫,位太保,参领中书省事。还下诏将翰林侍读学士窦 默的女儿许给他作夫人,赐以府第,成立家室。
刘秉忠还俗做官后,位极人臣,但他仍“斋居蔬食,终日澹然,不异当昔”。有一次,忽必烈 赏赐他千两白金,他却坚持不受,还说:“臣山野鄙人,侥幸遭际,服器悉出尚方,金无所用。”忽必烈坚决让他收下,他才不得不受领。不过,为时不久,他便将 这千两白金全都分给了他的一些亲朋好友和故乡父老。
至元五年(1268年),刘秉忠主持修建的元大都竣工后,毅然辞去了中书省的要职,以明志淡泊。数年后,他在市郊的南屏山筑造了一座庐舍,闲居其间,自号藏春散人,每以吟咏自娱。
刘秉忠早在当和尚时就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功底,不但精通《易》理、天文、历法和数学,还对诗、赋、书法极有研究。著有《藏春集》6卷、《藏春词》1卷、《诗集》22卷、《文集》10卷、《平沙玉尺》4卷、《玉尺新镜》2卷等。
至元十一年(1274年)八月,刘秉忠无疾端坐而逝,终年59岁。忽必烈闻耗,惊悼不已。他即命“出内府具棺殓,遣礼部侍郎赵秉温护其丧还葬大都”。随 后,又追赠他为太傅,封赵国公,谥“文贞”。元成宗铁穆耳时,赠官太师,改谥“文正”;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时,又进封为常山王。
元朝著名的历史故事
公元1323年,元朝御史大夫铁失发动南坡之变,与也先铁木儿等人冲入元英宗行官,将英宗杀死,拥立晋王也孙铁木儿为帝。铁失一伙之所以选中也孙铁木儿,是因为他是蒙古诸王中最强有力的军事游牧贵族首领,是保守的蒙古旧贵族的代表,都对英宗新政怀有仇视。
而也孙铁木儿是忽必烈太子真金长子甘麻剌的长子,忽必烈早就立下遗言,要帝位日后必须传给真金太子的后人,因此也孙铁木儿早在元武宗之前就应该做皇帝的,可是元武宗海山和其弟元仁宗将皇位夺去,使得也孙铁木儿16年之后才坐上皇帝的宝座,不过,他这皇位是从曾夺取他皇位的元仁宗儿子元英宗手里夺回来的,也算是报了一箭之仇罢。
也孙铁木儿即位后,任命也先铁木儿为中书右丞相,倒剌沙为中书平章政事,铁失为知枢密院事。失秃儿等拥立有功的人也分别被授予不同的官职。但也孙铁木儿过河拆桥,将自恃大功在身,肆意妄行的也先铁木儿等人统统杀死。改以旭迈杰为中书右丞相,陕西行中书左丞相秃忽鲁、通政院使纽泽并为御史大夫。随后也孙铁木儿又对铁失余党进行了清洗。
大屠杀完成后,也孙铁木儿接纳了御史台的建议,给铁木迭儿当政时惨遭诬杀的杨朵儿只、萧拜住、贺伯颜、观音保等人平反昭雪,将幸存者召还录用,死者予以赠官存恤。也孙铁木儿虽不如英宗那样积极地推行汉法,但却仍旧起用旧朝儒臣,许多新政的成果如“助役法”等被他继承下来。
也孙铁木儿为了防止自己死后,再出现皇位继承之争,便于公元1324年立5岁的儿子阿速吉八为太子,并采纳中书平章政事秃满迭儿等人的建议,四处访求名儒,教辅太子。
不过,泰定帝却佞信佛教,曾多次令番僧大修佛事,并命各处建造佛寺,铸造金像,所费以亿万计,众僧徒也因此得势,专横跋扈,无所不为,成为社会一大公害。也孙铁木儿虽笃信佛教,认为只要拜佛就可免灾,但公元1328年,老天和他开了个玩笑,这一年,天灾接连发生:扬州路的崇明州、海门县发生海啸;汴梁路黄河决口;延安、晋宁、河南等路出现旱灾;南阳、济宁、济南等八路发生蝗灾;巩昌府通漕县山崩;碉门、凤翔、兴元、成都等地发生地震。也孙铁木儿还痴心不改,在下诏改元为致和的同时,在沿海各地建造浮屠216座,以作镇压海啸之用。
也孙铁木儿对汉人的防范甚严,下令汉人不得私藏兵器,如被发现,立即斩首。为稳固帝位。也孙铁木儿还规定,外地诸王私自入京的,不予接待,如果带着士兵进京,则依法惩处。
也孙铁木儿非常怀恋北方的生活,于是率皇后、太子及丞相倒剌沙等人,向北巡幸上都,不再过问朝政。到达上都后不久,酗酒好色,游猎享乐的也孙铁木儿一病不起,于公元1328年死于上都行宫之中。
元朝著名历史故事: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的故事
公元1307年,元成宗铁穆儿病死,海山即位,是为元武宗。海山为了感谢为在争夺皇位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便将他立为“皇太子”,从而确定了爱育黎拔力八达合法的皇位继承人资格。
爱育黎拔力八达年少时,祖母阔阔真便为他选定汉族儒学名士李孟做老师。在李孟的耐心指点下,爱育黎拔力八达深受儒学的熏陶。10年后,爱育黎拔力八达学有所成,锋芒初露,这时铁穆儿身患重病,不理朝政,皇后卜鲁罕独揽大权。她担心爱育黎拔力八达争夺皇位,于是下令爱育黎拔力八达跟随生母答己离开大都,到怀州(今河南沁阳)去居住。3年后,元成宗病死,爱育黎拔力八达得知消息后,立即赶赴大都,杀掉左丞相阿忽台和安西王阿难答等人,为元武宗海山的即位扫清了障碍,并拥立其为帝,因此,海山才如此感谢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才将他立为皇太子。
爱育黎拔力八达成为太子后,在提倡儒学,招揽人才等方面做出努力。他派人四处求寻儒家经典,让人节译《大学衍义》一书,赐予左右蒙古大臣。之后,征得哥哥赞同,建成了白成宗起开始兴建而一直没有建成的国子监学,培养和选拔人才。
公元1311年,元武宗海山病死,对哥哥武宗生前的做法早就不满的爱育黎拔力八达决定先以皇太子身份执政,整顿吏治,振兴先祖旧业。他宣布废除武宗设立的尚书省,恢复原来的中书省,并以祸国殃民等罪名,将丞相脱虎脱、三宝奴、平章乐实、右丞保八等人处死。接着,任命原云南行省左丞相铁木迭儿为中书右丞相,太子詹事完泽、集贤大学士李孟为平章政事,又将元世祖忽必烈时期熟谙政务的老臣召至京城任职,初步组成中书省班子。与此同时,他下令恢复各地的行中书省,惩治地方赃官污吏,严禁诸王、贵戚的扰民行为。采取了这些措施以后,他才即位称帝。
仁宗即位后,仁宗认为尊孔崇儒,以儒家的伦理纲常作为统治思想是治国安邦的大计,因此在李孟等汉人儒臣的辅佐下,确立了尊孔崇儒,推行“汉法”的政治方针,并一再勉励蒙古大臣了解和掌握儒学要旨和汉人政治。
爱育黎拔力八达深知,国家昌盛的重要保证是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因此他委托李孟掌管国子监,规定国子生名额为300人,另外增加20名陪堂生。并极力提倡大臣荐贤举能,广招人才,即便是出身平民百姓,只要德才兼备,也可以任命他们担任各级官职。
世祖、成宗和武宗都有过实行科举制度的打算,但都没有付诸实施,直到元仁宗时,科举制度才得以实施。公元1313年,仁宗下令正式实行科举,规定科举考试每3年举行一次,分为乡试、会士、殿试三道;蒙古、色目人与汉人、南人分别考试出榜。在考试科目方面,蒙古、色目人试二场,汉人、南人试三场,命题则以“四书五经”为主。仁宗在位期间,共举行过两次科举考试,第一次是在公元1315年,取进士56人,第二次是在公元1318年,取进士50人。
在推行“汉法”政治的同时,仁宗也没有放弃经济改革,但他所推行的改革,最终换来的是失败的结局。在他即位后不久,就下令废除“至大银钞”和“至大通宝”,恢复使用中统钞和至元钞,力图缓和政府的财政危机。但他的改革犹如杯水车薪,解决不了问题,他所进行的货币改革还是以失败而告终。爱育黎拔力八达又决定采用汉人传统的理财方法经理田赋。公元1314年,他分别派官员到江浙、江西、河南三省核查田地亩数,理算租税钱粮,以增加政府财源。这就是所谓的“延佑经理”。但此项改革遭到贵族及官吏的抵制,赋税改革也告失败。
公元1320年,身心疲惫的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去世,时年36岁。
元朝的著名历史故事
元朝的历史故事:铁木真踏上征程
对于成吉思汗而言,他的少年时期是不幸的。在得知父亲也速该的死讯后,他便匆忙地赶回了部落。但是很快,他们孤儿寡母的处境就开始恶化了。也速该在未 死之前,凭着他个人的威望,曾经把若干同种的氏族团结在乞颜部的周围。可是他一死,泰赤乌人就希图恢复他们的首领俺巴孩所一度享有的权力。
在也速该死去一年后的春天,蒙古人像往常一样祭祀他们的祖先,在祭祀的最后会有一个仪式,把祭祀时用的祭肉分给部族中参加祭祀的每一个人,按照身份的不 同,分得的祭肉自然也有多寡之分。诃额仑作为也速该的女人,铁木真的母亲,乞颜部当时实际上的领导者,本应分到属于她和她的家人的那一份祭肉。俺巴孩的两 个寡妇,斡儿伯和莎合台作为部族中的两位长者主持了这次祭祀,而她们却没有通知诃额仑,并以缺席为由没有分给诃额仑祭肉。目的非常明显,她们在排挤诃额 仑。诃额仑知道后,明白自己的处境,她愤怒地说:“也速该是死了,但是你们以为他的儿子们就长不大了吗?你们不请我来,不通知我,你们是不是要起营,并将 我抛下?”事实正是如此,她们确实决定将诃额仑母子抛下。第二天破晓的时候,泰赤乌族卷起营盘,遗弃了诃额仑母子。
这一时期,铁木真在他坚强的母亲诃额仑的带领下,同他的弟弟妹妹们一起住在斡难河一带,日子过得非常穷困,甚至要靠采集野果、钓鱼捕鼠为生。在艰苦的环境中,铁木真和他的兄弟们过早地成熟了起来,懂得了生活的艰苦和团结的重要。
但当时的铁木真毕竟还是一个孩子,作为长子,他懂得权力的重要,但却并不清楚应该如何团结他的兄弟们。铁木真有五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其中别克帖儿和别勒 古台并不是诃额仑所生,而是也速该的一个妾室的儿子。当时他们的牲畜都已经被部众带走了。没有了牛羊马匹,兄弟几人每抓到一条鱼,捕到一只草原鼠,对于一 家数口人来说都是宝贵的。在这种情况下,别克帖儿和别勒古台兄弟两人却经常抢夺盗取铁木真兄弟们捕获的猎物。不过别克帖儿和别勒古台兄弟两人也只是孩子, 他们只是因无法忍受饥饿做出了不应该做的事情,需要的是正确的教育。可惜的是当时的铁木真还不明白这些,十岁就成为一家之主的他,实行了他幼稚且无情的惩 罚——他用弓箭射死了别克帖儿,他的同父异母的兄弟。
别克帖儿死后,铁木真受到了诃额仑的严厉批评,并大约被孤立了四五年。这让这位小统治者得到了教育,而另一件事情的发生则让他知道了朋友的重要。
事情还是发生在泰赤乌人身上,他们确实害怕报复。四五年的时光过去了,他们又回到了当年遗弃铁木真母子的地方,来查看也速该的儿女。当泰赤乌人发现六个 儿子中的五个活下来并已长大成人时,他们包围了诃额仑的营帐,要求交出长子铁木真,也许是想要将他作为人质。那时的铁木真大概十四五岁,他的另一个同父异 母的兄弟别勒古台不计前嫌,帮助他逃入了一片密林。在那里铁木真隐藏了九天,最后为了寻找食物被泰赤乌人发现并抓住,带上了枷具,成为了一名小囚犯。
在被泰赤乌人关押的那一段时间,每天晚上都由不同的人看守铁木真。一天夜晚,泰赤乌人举行宴会,看守铁木真的是一个没有经验的年轻人,铁木真就利用这个 机会用木枷砸晕了看守,脱身逃走了。看守很快就清醒了过来,并发出警报。泰赤乌人开始搜捕铁木真,但在月光下,一切都看得十分模糊,为铁木真提供了方便。 他先是躲到斡难河边的树林里面,后来他跳入河水中,只把脸露出水面。然而这一切都没有逃过速勒都思部人锁儿罕失剌的眼睛,他发现了铁木真。值得庆幸的是, 锁儿罕失剌的心是向着乞颜部的,他喃喃自语地走过河边,用高得铁木真足以听得见的声音说:“不要动,我绝不会将你交给他们。”接着他走了过去,没有停留。 并设法让泰赤乌人听从他的话,把搜捕的事延迟到第二天进行。使铁木真利用这段时间躲到了他的家里。铁木真逃走三天以后,泰赤乌人的搜捕一无所获。“一个带 着枷具,没有马匹,十四五岁的孩子能逃多远呢?”他们开始怀疑曾经劝说暂停搜查的锁儿罕失剌,来到他的家中搜查。泰赤乌人搜遍了锁儿罕失剌家的每一个角 落,最后把目光盯在了一辆盛满羊毛的车子上。确实铁木真就躲藏在羊毛堆里。这一刻应该说是铁木真一生中最危险的时刻,幸运的是,机智的锁儿罕失剌用他的愤 怒解决了这一危机。就在泰赤乌人用马叉拼命刺击羊毛堆的一刻,锁儿罕失剌瞪圆了眼睛怒吼道:“这样热的天气,什么人能够藏在新剪的羊毛里面而不闷坏呢?” 由于泰赤乌人并没有证据,他们也不想和一个蒙古部族中的那颜有什么冲突,只好带着疑惑离去了。锁儿罕失剌明白,“恶狼盯上了兔子是不会轻易放过的”,他送 给铁木真一匹雌马,一些煮熟的羊肉,一张弓和几支箭,让他赶快回到母亲和兄弟身边,离开这块是非之地。
经历了这些变故之后,铁木真和 他的一家人移营向不儿罕山(今天的肯特山)。在这里他遇到了他一生的挚友博尔术。时间一天天过去,随着孩子们一天天的长大,铁木真一家的日子又好了起来。 铁木真想起了先前父亲为他订立的婚约。他带着别勒古台,前往特薛禅家里。特薛禅看见高大强壮的铁木真,“他很快乐”,不爽前言,将美丽的孛儿帖嫁给了铁木 真。不久,孛儿帖的母亲搠坛亲自将女儿送到了铁木真家,同时带去了一件黑貂皮大衣,作为嫁妆送给了诃额仑。通过这次联姻,铁木真不仅得到了一位聪明坚强的 美貌妻子,更重要的是这标志着他的家族又重新建立起了与老盟友弘吉剌部的联系,那个被孤立与抛弃的时代终于结束了。
婚礼一结束,铁木 真就把注意力转到了恢复他的家族在蒙古部落中的地位上。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想到了父亲的“生死朋友”——克烈部的首领王罕。他亲自来到克烈部,将孛儿帖 的嫁妆——那件黑貂皮大衣作为见面礼送给了王罕。这时候,对于铁木真来说,王罕就“像一位父亲”。铁木真提醒这位首领,作为父亲也速该生前的安答,应该兑 现他先前的承诺。王罕也承认了这一请求的合理性,同意帮助铁木真招集离散的部众。得到了王罕的帮助,也速该死后离散的部众开始回归乞颜部,铁木真的追随者 人数大大增加了。
与王罕会面回来后不久,蔑儿乞人在得知铁木真新婚的消息后,袭击了铁木真的营地。原来蒙古人有抢婚的习俗,铁木真的母亲诃额仑本来是蔑儿乞人的妻子,当年在新婚时被也速该掠走。这一次,为了报复,蔑儿乞人也劫走了孛儿帖。
对于铁木真来说,这简直就是奇耻大辱。他向王罕和他的安答札答阑部的首领札木合寻求帮助,都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在愤怒中,铁木真经过了九个月的准备,在 1184年,乞颜部、克烈部和札答阑部的联军向蔑儿乞人发动了进攻,成功地击败了蔑儿乞人,夺回了孛儿帖。这一胜利使成吉思汗掠得大量的财物,并且获得了 声望,大量部众开始聚集到他的麾下。从此他踏上了逐鹿蒙古草原的征程。
元朝的历史故事:忽必烈对儒士的重用
在蒙哥成为大汗之前,历史上很难找到忽必烈这个名字。而随着他的哥哥蒙哥的即位,忽必烈这个名字一下子就变得重要起来。1251年,蒙哥命忽必烈总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从这一刻起,忽必烈的命运就和华夏大地上的汉室江山紧密地联系了起来。
事实上忽必烈很早就开始对中原地区进行管理了,只是权限仅局限在他的封地邢州(今河北地区)一域而已。这里要感谢一位伟大的女性,一位哺育出三位大汗, 一位汗王的非凡女性——唆鲁禾帖尼。这三位大汗和一位汗王分别是她的四个儿子:蒙哥、阿里不哥、忽必烈和旭烈兀。要说明的是,阿里不哥的大汗位是有争议 的,尽管在他与忽必烈进行汗位争夺的时候,远在西方的钦察汗国曾把“大汗阿里不哥”的字样筑在了钱币上,但是他最后失败了,向忽必烈投降了。这里先不说这 些。需要清楚的是,忽必烈在邢州的封地是他的母亲唆鲁禾帖尼在说服大汗窝阔台后才取得的。
忽必烈对中原的经营方略有着他自己的特色。 这种特色重点表现在他对儒士的重用上。尽管从成吉思汗开始,蒙古人就已经看到了儒士的作用,尤其是在窝阔台统治时期,更重用契丹人耶律楚材制定赋税制度。 但从来没有一个蒙古统治者像忽必烈这样系统地吸收汉人文化,重用儒士,倚重儒士。在忽必烈周围,确实聚集了当时最优秀的儒士,张德辉、刘秉忠、赵壁、窦 默、王鄂、郝经、姚枢、许衡、王文统,都是他的幕僚。
在众多的儒士中,对忽必烈起重要影响的是刘秉忠和姚枢。刘秉忠是经高僧海云推 荐,来到忽必烈身边的。他多才多艺,不仅诗文绘画一流,更重要的是他懂得天文和术数。刘秉忠对忽必烈说:“可以马上取天下,不可马上治天下。”并历数中国 历代王朝得失,指出了蒙古旧制度中的弊端,建议采用汉法,整顿政治经济体制。这些建议对忽必烈后来的施政有很大影响。当忽必烈刚到邢州的时候,邢州的状况 可用“民生凋敝”四个字来形容。在金人统治时期,邢州有80292户,而忽必烈统治初期这里最多不过700户。他再一次采用了刘秉忠的建议:减轻赋役、招 复逃移、整饬吏治,结果“不期月,户增十倍”。姚枢是一位儒士,但在众多儒士中他的主张往往十分务实,姚枢的建议总是隐含着蒙古人所能理解的逻辑。忽必烈 最初治理中原地区时,民政和军事的权力是统一的。正是姚枢建议忽必烈交出了民政权,只保留了军权。忽必烈采纳了这一建议,结果是在后来忽必烈的改革遭到蒙 古贵族的反对时,蒙哥对忽必烈的部下进行了清洗,忽必烈幸运地活了下来,并保住了军事领导权。
1252年,蒙哥正式给予忽必烈中原地 区的管理权力。忽必烈在取得了对邢州地区的治理经验后,又征得蒙哥的同意,将陕西、河南等地划出,设经略司,任用忙哥和儒臣进行治理,兴屯田、劝农耕、立 钞法、通转运、置学校,只二三年就得到了大治,帑藏有余,四鄙不警。这些都为忽必烈后来能够登上汗位奠定了经济基础,当然这一时期他并未想到这些,最多也 就是想要成为一名能够自制的藩王而已。
从根本利益的角度说,忽必烈重用儒臣是为了能够在汉地建立起长治久安的蒙古统治政权,因此他不 可能完全信任儒臣。而在军事方面,忽必烈则主要依赖蒙古统帅的建议及辅佐。同样,由于蒙汗思想文化和生活境遇的悬殊,汉族儒士中采取不合作态度的也大有人 在。如儒士赵復就是其中之一,他只被忽必烈召见过一次,忽必烈询问他如何征服南宋,赵復的回答是:“宋是像我父母一样的国家,没听说过有人会引别人去攻击 自己父母的。”
元朝的历史故事:忽必烈平定大理
对于这一战役,前面我们已经进行过表述,这里我们再详细叙述一下。因为这场战役对忽必烈非常重要,使得这位日后的蒙古大汗取得了极高的军事声誉,为他成功地夺取汗权奠定了基础。
1252 年7月,忽必烈接受了远征大理的命令,但是直到第二年的9月他才向大理进军。原因很简单,大理战役的准备对他来讲太重要了,这是他的第一项重 要任务,在36 岁时他终于得到一次进攻极其重要的军事目标的机会。忽必烈不希望看到失败,他要向蒙古人证明自己是有军事指挥才能的,而要想取得蒙古宗室 和那颜们的认可这是必需的。
大理国是由白族人在后晋天福二年(937)建立起的政权,所统辖的范围包括今天的云南全境和四川西南部,是北接南宋和吐蕃,南部连接东南亚地区的交通要道。为了能够在占领大理后对这一地区进行顺利的统治,忽必烈采用了一定的怀柔政策。
在出征前,他派出三位使者去大理要求其投降,三位使者全被大理国王段兴智和宰相高祥杀死。1253年夏,忽必烈率军10万从陕西出发,出萧关,经六盘 山、临洮至忒剌,随即兵分三路南下:兀良合台率西路军,越旦当岭入大理;抄合、也只烈率东路军经茂州趋会川;忽必烈自率中路军,渡大渡河,穿行山谷 2000余里,抵金沙江畔。同时,大汗蒙哥命汪德臣率军入蜀至嘉定策应。真有点“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感觉。
大理国王段兴智立即派宰相 高祥率军沿金沙江抵御,高通率军至会川抵御。而这时,蒙西路军已攻占丽江,大理军侧翼受到威胁。高祥无奈只得退守大理城。高祥以重兵据守龙首关,迎击蒙 军。蒙军三路军会师于龙首关下,集中全力对龙首关发起攻击,全歼大理军主力,随即乘胜攻占大理。段兴智、高祥潜逃。
这一次蒙古军没有 像以往遇到抵抗时进行复仇性的杀戮,忽必烈下令禁止屠城。为安抚百姓,他还采纳姚枢的建议制作一幅带有禁止杀戮字样的帛旗。1254年春,忽必烈命刘时中 为行政官治理大理,留下兀良合台继续作战,自己率领一部分军马班师。同年秋,兀良合台攻占昆明,招降了段兴智,扫清了大理全境。对大理的战役结束后,蒙哥 汗允许大理国王作为“摩诃罗嵯”继续保留王位。
就这样,忽必烈的第一次军事远征取得了全面性的胜利,用事实向蒙古亲贵们展现了自己的军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