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游戏教案
角色体验
今天,一位新老师来到我们班,诚恳地邀请我们参加一个小游戏,叫“角色体验”。游戏要开始了,我们十分兴奋。老师说:“今天我们要做一个游戏,现在先请你们派三个代表上台。”我们选来选去,虽然有好几个人心急如焚,怕选到自己,参加什么恐怖的游戏,但有好几个人都跃跃欲试,自告奋勇地大声对老师说:“我,我,我,我来。”有些人还站到了桌子上,卖力地喊着:“我,我。”过了好几分钟,选到的人有:方俊、方敏。
“我先说好游戏规则:1、你们上来的目地是当独臂残疾人;2、你们要比赛,完成2个任务;3、第1个任务先脱衣服,用一只手;第2个任务再穿衣服, 用一只手; 4、看谁能最快先完成。”“啊!”他们俩儿大叫起来。而我们则在座位上津津有味地看着他们的表情。“开始比赛”老师一声令下,他们俩动了起来,只见他们俩脸胀得通红,汗珠滚了下来,时间在流逝,他们俩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衣服穿好,好难啊!最后,方俊胜利了,真不简单啊!
在比赛时,我们笑哈哈地,比赛完了之后,我们还是捧腹大笑,老师看了,严肃地说:“静下来,平时在大街上见到一些手脚残缺的人,用手走路,用脚写字,们们肯定会觉得有趣,但你们想过没有他们面对生活的艰难?”是啊!这些话重重地敲在我的心上。现在我真真切切看了他们的表演,才知道他们应该是值得我尊敬的人。我十分惭愧,他们身体是不全的,少了很多东西,但他们也有我们身上没有的东西,那就是:不怕困难,坚强不屈的精神,这些不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吗
让角色游戏成为幼儿的快乐之源的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幼儿天生喜欢游戏,喜欢在游戏中模仿各种角色,想象开展各种社会活动,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的情感。游戏也是孩子们的一种学习,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对游戏失去兴趣或者游戏经验不足的时候,游戏进程就会受到阻碍,幼儿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游戏就会中断。因此,要让角色游戏真正成为幼儿的乐园,除了游戏时间、游戏场地之外,还必须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创设自主的游戏环境、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注重教师的游戏指导。
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为每个孩子提供参与游戏的机会
每个孩子的性格、能力、兴趣、家庭背景和生活经验等都有不同的特点,在游戏中的行为也有差异。我们应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关注幼儿的游戏行为,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分析他们的想法和做法,并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宜的游戏机会。如性格内向的孩子往往想参加游戏却又不敢大胆表现自己,我们就采用性格搭配的方式,让外向型的孩子与其结成游戏伙伴共同游戏。再如能力弱的孩子在游戏中往往非常被动,甚至会被能力强的孩子排斥在游戏之外,我们就为他们设计相应的游戏岗位,让他们在游戏中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并大胆展示自己的能力。教师对孩子的信任和尊重,对孩子的游戏情绪和游戏氛围有很大的影响作用,而角色介人的游戏指导方式,能够让幼儿直接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与支持。
创设丰富的游戏环境,激励幼儿主动游戏
丰富的游戏材料、宽松的游戏环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激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游戏,以自己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特别是小班的孩子,几乎所有的游戏行为都与材料相联系。例如,娃娃家是我班创设的第一个游戏活动区,孩子们在玩娃娃家的时候,发现娃娃家里缺了很多东西,宝宝吃的奶粉、家里要用的日用品等等。于是,我们又增设了超市游戏,为孩子们提供各种各样娃娃家游戏所需要的材料。果然,孩子们的游戏情节一下子丰富起来,他们会买菜做饭、买礼品给娃娃过生日、买饮料请客……随后,小银行、理发店、麦当劳等区域也应运而生。可以说,丰富的游戏环境是幼儿自主游戏的基础,而材料的提供必须适应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宜多提供形象逼真、功能性强的游戏材料,中大班则可以更多地提供半成品材料,鼓励孩子们使用替代品进行游戏。
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推动游戏情节发展
游戏情节的发展往往依赖于幼儿生活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游戏水平的逐渐提升。如“小医院”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一个游戏内容,但是孩子们往往只停留在摆弄药瓶、模拟打针的游戏动作上,原因就是幼儿对吃药、打针比较熟悉,对其他的小常识则不甚了解。于是,我们请来了医生家长,为孩子们讲解在医院看病的常识,并与小朋友面对面地模拟挂号、就诊、急救、注射、配药、挂水等操作,让孩子们对医院各部门的职能以及医生、护士等人员的职责有了清晰的了解。小朋友们还纷纷向医生提问:“如果遇到中毒的情况怎么办?”“小朋友吃手指头对身体有什么危害吗?”“为什么有的人生病了要透视呢?”……孩子们从自己的日常经验中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兴致勃勃地和医生家长一起玩医院游戏。这些相关经验的积累,很好地促进了医院游戏的发展。
重视教师的游戏指导,提升幼儿游戏能力
角色游戒足幼儿模拟社会角色、学习人际交往的重要途径,教师与幼儿的游戏互动以及对幼儿游戏的指导是提升幼儿游戏能力的关键所在。一是借助角色介入的方式,引导幼儿模仿教师或同伴的游戏行为,并由此推动游戏发展;二是借助语言讲评的方式,帮助幼儿梳理游戏经验,并激起相互之间的同伴学习;三是借助材料暗示的方式,鼓励幼儿创新游戏内容,生发新的游戏行为。其中,教师必须引导幼儿学习协调同伴关系的方法,遵守轮流、互换、谦让、妥协、以理服人等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则。如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共同讨论寻找协调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
幼儿游戏是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其核心就是幼儿游戏意愿的实现、游戏情节的更新与游戏行为的快乐体验。要让角色游戏真正成为幼儿的快乐之源,我们就必须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为他们创设宽松自主的游戏环境,充分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让幼儿尽情享受游戏的快乐。
角色游戏交流分享中的取舍教育随笔
交流分享是角色游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教师和幼儿交流游戏中的感受、分享游戏中的情感和经验的平台。交流分享开展得是否成功有很多因素,其中怎样取舍游戏中观察到的零零总总的幼儿行为,提取有价值的内容进行讲评,教师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
在一次游戏中我记录了以下情境:
情境一:11个孩子参与娃娃家的游戏,其中有3个爸爸、2个妈妈,其余的孩子都扮阿姨、舅舅。老师问其中一个女孩:“你是谁呀?”“我是妈妈。”“你认识家里的其他人吗?”女孩沉默……
(游戏中,幼儿在扮演角色前没有进行协商和沟通,角色之间互相不认识,也不打招呼,游戏时他们享受着独自的快乐。)
情境二:凯凯在超市做收银员,卖完东西后依然坚守岗位,老师问他:“没有货物了,为什么不关门?”“我们24小时都开门!”“24小时是什么意思?”凯凯回答:“年中无休!”
(幼儿居然能说出“24小时都开门”和“年中无休”,这是以往超市收银员都不曾出现的经验。显然,个别幼儿已经能将生活经验迁移到游戏中。)
情境三:洲洲将白纸剪成一条又一条,然后放在地上,他对路过他身边的孩子宣布:“这是斑马线,请走斑马线!”可不一会儿,纸条就被路过的孩子踩得乱七八糟,他重新摆放了好几次,最终还是一团糟,看着那凌乱的样子,洲洲放弃了行动,地上留下一堆白纸条……
(洲洲已有“斑马线”的经验,这与我们正在进行的主题活动“我在马路边”十分契合,可最终因为“搞不定”,洲洲只能放弃游戏。已有经验是幼儿游戏的基础,但是在游戏过程中幼儿更需要学习必要的规则和技能。)
情境四:超市收银员热情地告诉顾客:“苹果5元、牙膏10元……”可当他们收钱的时候却没有“按照标价”,顾客给多少都行!
(游戏中幼儿仅仅满足于付钱、收钱的动作,而对买卖的概念很模糊。)
由于游戏结束后交流分享的时间有限,不允许我对记录的四个情境一一给予点评,所以我得合理地进行“取”“舍”。经过思考,我最终“取”了情境一和情境三,“舍”去了其他两个情境。
我的“取”“舍”基于这样的思考:
一、“取”当下适宜解决的问题,“舍”暂无基础的内容
幼儿在玩角色游戏时会发生很多问题与矛盾,其中有些问题非常适合拿来与这个年龄段的幼儿互动,“点拨”他们的相关经验,帮助他们理解实质。在情境一中,娃娃家里的成员互不认识、互不打招呼的状态,在我看来值得交流和分享。因为,鼓励中班上学期的幼儿在游戏中发起角色交流与合作非常重要。于是,我请幼儿回忆各自的生活经验,他们头头是道地介绍着自己的家庭成员,我启发道:“一家人互相认识吗?”幼儿给予的回答是:“不认识怎么是一家人呢?”这样的分享不仅“有据可找”“有话可说”,关键还能推动幼儿之后的游戏发展。
就情境四而言,我发现幼儿游戏时对收银员“嘴里说的”和“手里做的”不一致毫不在意,他们乐此不疲的是重复收钱、付钱的动作……这完全符合中班上学期大多数幼儿的认知水平,如果此时在交流分享中强调学会正确收钱、付钱,显然是拔苗助长、事倍功半。因此,我毫不犹豫地“舍”去了对这一情境的交流分享。
角色游戏的交流分享要善于抓住幼儿的年龄特点,先解决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对经验或认知能力尚不可及的可以先暂时缓一缓。因为一些知识经验仅靠简单的交流分享,在短时间里是很难让幼儿真正理解和明白的。
二、“取”能激发广泛认同和感受的经验,“舍”缺乏共同认知经验与情感的话题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它基于幼儿的原有经验,因此,游戏中教师若能够捕捉到幼儿的共同经验,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交流分享的内容。情境三里的洲洲在游戏中做“斑马线”,这不但是幼儿现实生活中熟悉的内容,而且能和当时班级正在开展的主题“我在马路边”有机连接起来,还能不断强化幼儿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然而,游戏中“斑马线”因技术问题遭遇了挑战,最终导致游戏失败。在我看来,此时的“取”不仅能满足幼儿本身的意愿,还能拓展洲洲的相关经验,了解可以运用合适的材料做出美观又牢固的“斑马线”。
角色游戏中有时也会呈现一些个体的知识和经验,情境二中超市收银员凯凯虽然能将生活中听到过的“24小时都开门”“年中无休”迁移到游戏中,然而,他对这些词语的确切含义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还缺乏深刻的理解,对其他幼儿来说,他们也都是懵懵懂懂的,为此我“舍”去了情境二的交流分享。
角色游戏的交流分享要善于找到能激发幼儿广泛认同和感受的经验,对幼儿暂时没有共同认知经验与情感的话题可以暂时不考虑。
三、“取”幼儿能以共享经验解决问题的内容,“舍”需要时间让幼儿感悟的内容
角色游戏的交流分享能否推进游戏的发展、完善幼儿的认知经验、提高幼儿的能力是衡量一次交流分享的价值所在。角色游戏的交流分享不同于集体教学活动,教师在推进的过程中切忌“一言堂”。如交流分享情境三中洲洲的斑马线时,我就采用了“聚焦问题、交流讨论”的方式和幼儿积极互动:我先和幼儿讨论要不要斑马线,斑马线有什么作用。通过交流讨论帮助幼儿梳理总结经验:确定斑马线是马路上重要的标志之一,它能让行人安全过马路。接着,我又请大家为洲洲想个好办法,让他的“斑马线”不会再坏掉。于是,幼儿给他出了很多主意:用粉笔在地上画,在地上贴白的贴纸,找幼儿园的后勤叔叔帮忙用油漆画一下……幼儿热心地给洲洲出主意,洲洲当场就决定:明天继续想办法,要做不容易被弄坏的“斑马线”,让大家安全过马路。
值得一提的是:在交流分享中,那些暂时被“舍”去的话题并非就是毫无意义和价值的内容。人们常说:善于舍弃,主动向后退一步,反而会获得更多的利益,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那么,角色游戏的交流分享何尝不是如此?在上述情境中,我运用不同的策略面对我暂时“舍”去的内容:
对于情境二中“24小时都开门”和“年中无休”,我决定“等”。等到有更多的幼儿对时间的概念有所领悟,等到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涉及到认识时间的时候。同时,我也决定在这个游戏中增加一个“24小时年中无休”的牌子,以唤起幼儿的经验,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对于情境四中随意付钱的小超市,我将采用“悟”。因为,幼儿目前只是满足于付钱的动作,随着游戏情节的推进,幼儿经验的丰富,他们就会发现这样并不合理。此时,再和幼儿进行交流讨论并辅之以相关的数学习活动,效果会更好。
其实,每位教师都希望在游戏的实践中作好价值判断,都希望自己能在众多的游戏情境中游刃有余地做好“取”“舍”,因为它体现的是教师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解读能力,体现了教师如何做好“孩子们智慧的玩伴”的能力。在回顾自己经历的上述情境时,我意识到:当角色游戏的交流分享成为教师组织的、有目的的教育活动时,教师不仅要机智地从这些内容中“去芜存菁”,更要有效地让交流分享成为激发幼儿思考、推进幼儿游戏发展的有效手段。关键的秘诀在于,教师是否了解幼儿的原有经验,是否能有目的地梳理、提升经验,是否能为幼儿提供充分表达的机会,是否能帮助其他幼儿获得积极的体验……如若一切都妥帖,一切都自然适时,那么,这场经历过“取”“舍”价值判断的交流分享,对游戏者本身、对其他幼儿都是极具推进价值的。
角色游戏反思
角色游戏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形式,是幼儿按自我的意愿,根据自我的生活经验,创造性的反映现实生活。角色游戏是幼儿所喜爱的一种活动,也是极好的教育手段。这天去观摩了花园幼儿园的角色游戏,深有感触。我就角色游戏中的角色分配和角色扮演讲讲我的想法。
扮演角色是角色游戏的中心环节,幼儿要透过扮演角色来满足自我的愿望。人人都关心自我担任什么角色,游戏开始时孩子们往往为了争夺角色引起混乱,潜力强的和强的在一齐就发生争吵,潜力强的和弱的在一齐,强的总是担任角色,弱得总是当配角。这种现象几乎一向存在,因为游戏中产生了相互交往的需要,也就很自然地产生了角色矛盾。
在角色分配中,对一些总是抢当主要角色的孩子,教师就要有意识的引导他们当次要角色,而对胆小懦弱的孩子就鼓励他去当主要角色。在游戏中,教师要个性观察那些好动的孩子,他们精力充沛,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在游戏中四处干扰,不受同伴的欢迎。教师应针对这些孩子的个性特点,创造一个适合于他们的角色,让他们愉快地参加游戏。在游戏则中,使他们的需要得到满足,而自然地抑制自我的缺点,到达教育目的。
幼儿玩角色游戏最关心的是自我扮演的什么角色,并以扮演角色、模仿角色活动为满足。但在刚开始玩角色游戏时,幼儿只是热衷于模仿某一角色的动作或活动,并不明确自我担任的角色,需要教师给予启发。帮忙他们明确自我在游戏中的角色身份,从而更好地模仿这一角色。我们总会发现有孩子无所事事或者拿着游戏区的材料玩教师利用一切机会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社会生活,调动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如:为了丰富幼儿扮演医生这一角色的经验,教师可组织幼儿去参观医院。参观后利用谈话启发幼儿的原有经验:你去医院时,你看见医生是怎样做的?护士在做什么?最终能够总结出:医生为病人看病要先询问病情,然后检查,最终再治病。而当护士则负责打针、取药,护理病人。职责分开,各负其职。孩子们都明白自我干什么,怎样干了。
生活即课堂。幼儿在观察周围世界地过程中,逐步积累经验,构成社会角色,而角色游戏能使幼儿透过扮演角色,在假想的动作、情景和交往中,反映他们眼中世界。现实生活中的日常观察有很多,透过每一次观察,幼儿对不一样职业的人们工作有了初步感性经验。所以,掌握和积累社会生活经验是角色游戏的基础。
总之,角色游戏贴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幼儿所喜爱。幼儿在扮演角色时,感觉到自我是游戏中的主人,把自我看成是很有本领会做成年人所作的各种工作的人。我们要真正实现角色游戏的教育功能,更有力提高幼儿角色游戏水平,使角色游戏开展得更好,更有教育作用。
小班角色游戏随笔
角色游戏是幼儿园教学内容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角色游戏,可以使孩子丰富想象、锻炼能力、增长知识。所以,在家中,我和女儿芳芳也经常做角色游戏,配合幼儿园老师的教学,满足了孩子丰富的想象,提高了孩子许多方面的能力。
大家都知道,角色是每个人进入社会和家庭所不可避免的,成人生活中的各种角色又何尝不能被孩子所扮演模仿呢?我深深地体会到在孩子的游戏中,加入角色游戏的内容,可以大大提高孩子动手、动脑、语言的能力,使孩子能有熟悉生活、熟悉社会的机会,这样做无疑是对孩子非常有益的,家长有义务多多诱导孩子做些角色游戏。
一个女孩,小时候是孩子,长大以后成为妻子,在工作岗位上是一名职员、工人或干部。男孩也是同样的道理。那时,如果他们在社会上、家庭里自己所担当的角色很出色,那么就能在工作上、事业上、人际关系上、家庭上都获得成功。因此,家长帮助孩子从小开始培养这种能力是很重要的,而角色游戏是培养他们这种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我在培养芳芳这种能力的时候,和她一起做了许多形式和内容不同的角色游戏。
当我和孩子玩“开汽车”游戏的时候,她就先后担当了三种不同的角色:司机、乘客、售票员。这三种不同的角色,需要做不同的事。她当司机的时候,懂得了怎样遵守交通规则;她当售票员的时候,又学会了以礼貌的语言招呼乘客买票、出示月票以及向乘客报告站名和礼貌对待不同年龄的乘客。又如,我和芳芳在共同扮演“孩子和妈妈”的游戏中,芳芳扮演妈妈,我扮演孩子。芳芳教了我怎样洗手,并教我爱清洁、讲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的道理和习惯等等。
在游戏中,芳芳必须模仿成人的语言、行为、动作,这就促使她进一步注意了解自己身边的一切,培养了她的观察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和芳芳一起扮演角色游戏,我们并没有什么特殊的“道具”,我们的“道具”一般都是就地取材的。例如当芳芳做开车游戏的时候,几张木靠椅子就摆成了汽车,一只脸盆充当了汽车方向盘,几张小纸片成了汽车票,两个娃娃成了乘客。?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少父母对角色游戏给孩子的影响估计不足,更少的是参与和孩子一起玩,他们总想让孩子一本正经地学习书本知识。这样做很容易封闭孩子向社会和生活学习的大门,其结果不免使许多孩子失去了活泼好动的天性。
我在和芳芳一起做角色游戏中获得了乐趣,并不断鼓励她,帮助她出谋划策。
角色
“呦,你来得够早的啊?”一见他,我赶忙寒暄道。
“你不是也一样?”——有点反客为主的味道。
“昨晚学到几点?”
“什么呀,一点都没看,不到10点就睡了。”
“我也是。”——这可不是他的风格。我忙顺势接过来。
课间
“这节课上得怎么样?”
“唉,我一点都没听懂。物理简直太难了。”
“我也是,都失去信心了。对了,问你一道题,老师讲时我没听懂。”
“啥?老师还讲这道题了?我咋不知道呢。要不,你去问问别人?真对不起。”他转身离去,我赶快翻看笔记,提前分析,解题步骤,归纳运用一步不少。哈,我真“天才”。
中午
“你一会干吗去?”她走过来问。
“去书店看看。”忙把两本参考书藏在身后。
“还真刻苦啊!”
“什么呀,还不是去看看《哈利波特》。你呢?”
“我想呆在班里。”
“班里空气多不好啊,到操场上放松一下吧!”
“我想睡会觉。”——睡觉?哼,还不是想写作业!
考试前
“你复习得怎样?”
“特差。这回真的60分万岁了。”
“你那么强怎么会?我还一点都没复习呢!”
“对了,你那天看的那本参考书呢?”
“哦,那本啊,不是我的。不过那本书特没用,什么题都没有。”——呦,想借啊,没戏。
考试后
“你考得不错吧?”
“一般般,一般般。”
“我看你做题特快,都写完了吧。”
“都瞎蒙的。”
发卷后
“你得了多少分?”
“别问了,特差。”偷瞄了一眼他的卷子,哈哈,比他高了5分。
回家后
躺在床上,我回忆一天的“虚伪生活”,不由得为自己扮演了不搞扮演的角色而悲哀。
角色游戏心得体会
20xx年xx月xx日上午,我们国培计划——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班的全体老师到红河州州机关幼儿园进行角色游戏现场观摩研讨活动。
角色游戏是幼儿园最主要的游戏活动类型,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众所周知:“幼儿期是游戏期”,学龄前的儿童对于模仿成人活动,模拟他熟悉的生活场景有着相当浓厚的兴趣。然而,角色游戏如果仅仅作为幼儿的随意游戏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角色也是一种游戏,这种游戏带有很大的模仿性,幼儿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模仿来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老师提供了一个游戏场景,创设了一个游戏情节,让幼儿从不同的侧面了解社会,这是角色游戏较其他游戏的一个不同所在。
通过角色游戏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和探索能力,提高幼儿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教会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人的一生总会碰到许多问题需要去解决和处理,如果在学前教育期,我们老师就能有意识地为幼儿设置一些小小的问题鼓励他们去解决处理,就能更好的培养孩子发现问题并愿意动脑筋去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通过这种角色游戏活动,幼儿的创造能力、交往能力等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纲要》提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教育者”。在组织游戏的时候,作为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去观察游戏中的一切,做好引导。教师首先要观察幼儿、了解幼儿、了解游戏、了解游戏的教育目的、了解游戏中影响幼儿游戏的因素等。准确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以便采取恰当的措施给幼儿适当的帮助,或向幼儿提出有效的建议。教师通过细心地观察、适时地参与,可以与幼儿在游戏中建立起友好平等的关系。教师作为指导者,在幼儿需要帮助时,应教给幼儿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指导一定要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进行(当然随机指导很重要)。
通过本次对角色游戏的观摩,让我懂得了:教师应该做一个有心人,细心观察、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用幼儿的眼光来看世界,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创造有利的条件来满足幼儿的实际需要。我想在以后的游戏中我会以孩子会主体,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游戏所带来的快乐。
角色扮演
今天,我们上了一节很特别的作文课,为什么说这一节作文课特别呢?不要着急,听我慢慢跟你说!
当老师满脸笑容地说要让大家玩游戏时,大家立即来了兴趣,便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老师大声道:“请大家安静下来!”教室里才安静下来,于是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大字“角色扮演”,咦,这是什么意思?我还真有些百思不得其解呢。
老师笑着问我们:“你们谁愿意自告奋勇地上来体验呢?”立刻,教室里小手如林。老师指定了何路、温凯佳、高宇翔一同体验。别看他们上去时无比轻松的样子,可老师出的题目却把他们难住了:扮演独臂的人穿衣服、脱衣服,只许用一只手完成。
表演开始了,只见何路直接用牙齿咬住袖子,使劲拉扯,完全不顾自己的形象了。当他的头好不容易套进衣服里时,竟然迷失了方向,差一点就撞倒黑板上去了。温凯佳的衣服是带拉链的,所以脱衣服的时候,他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可是一到用一只手穿衣服时,就力不从心了。你看!他的脸涨得红红的,可最让他头痛的是拉拉链了。就算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那拉链仍旧一动不动。他无可奈何地摇摇头,想用嘴巴去咬,可是,他的肚子太大了够不着。看样子比平时困难多了。
三位同学费了好大的劲才把衣服穿好,老师的脸色突然变得严肃起来,看着大家嘻嘻哈哈的样子,老师严肃地说:“同学们,你们想到过社会上那些失去了手臂、双目失明、瘸腿的残疾人吗?他们的生活多么困难啊!你们体验到了他们生活中的痛楚吗?”大家一下子愣住了,立即领悟到了老师要我们做游戏的用意。是啊!残疾人多么不容易啊!我们正常人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动作,残疾人却要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完成。这只不过是一件穿衣服、脱衣服的小事,可是,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大的困难等着他们!
通过今天的“角色扮演”,我体会到了残疾人的生活真的很不容易,但是他们却依然那么坚强,那么勇敢,那么乐观地面对人生。相比之下,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啊!以后,我们一定要多给那些残疾人关心和爱护,让他们知道这个世界充满了爱,他们并不是一个人在奋斗!
教研活动角色游戏内容
“说说如何解决游戏中的困难”这个要求对于小班来说过高了,小班的孩子由于生活经验的局限,他们是无法自我解决问题的。到了中班孩子们才开始学习尝试解决游戏中的简单问题,遇到小的困难自己能克服。大班才具备有初步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一:生活经验的迁移使用“快递”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并不陌生,他们也有一些相关的经验,因此在游戏中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但是这些游戏情节中孩子们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出现了一个新的游戏内容,只是觉得这样很好玩,同时,应该说这几个小班的孩子他们的游戏能力是较强的,因为游戏中月饼盒做电话机是使用替代物这一能力的体现,是中班才开始出现的现象,所以可见这几个孩子的生活经验是丰富的,表征水平也是较高的。分享中,教师和孩子们之间的对话将孩子们刚开始形成的游戏内容进行了梳理,让孩子们对于他们的游戏内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快递”公司。
案例二:出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学会整理玩具、材料”是角色游戏中对小班幼儿的要求。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孩子们在这方面是有所欠缺的。而在分享中教师运用现场观察和情景再现的方法让孩子们自我从中发现问题,也和孩子们共同制定出了“文明小游客”的规则,这样的规则不是硬性的,是大家都认可的,相信在以后的游戏中整理玩具这方面孩子们会有所改进。
案例三:角色意识小班游戏中我们一直会要求孩子们记住自己的角色,这是因为小班的孩子们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了解得不够透彻,经常会出现随意游戏的现象。而在案例三中出现的“兄弟”二字却让孩子们觉得这两个孩子是脱离了角色,出现了和角色不符的现象,但是我觉得我们并不需要纠结于此,我们看到的是两个孩子在游戏中快乐的互动,这就是我们乐见的。而且“爸爸你别动,我来帮你吧”这句话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儿子”并没有把自己的角色身份忘掉,说不定这个孩子家中爸爸和他之间就如同“兄弟”一样的相处呢。
“角色体验”的游戏
邓老师笑盈盈地走进教室说:“我们今天来做一个游戏。”同学们高兴得跳起来。
接着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角色体验”几个字,又借了两个同学的外套。大家莫名其妙地看着老师,不知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今天我们来体验一下独臂人是怎样穿衣服、脱衣服的。”唰,唰!一个个小手举起来了,老师选了两名男同学。教室里静极了,大家迫不及待地等待着游戏的开始。
比赛开始了。只见一名同学用右手飞快地拿起衣服,三下五除二就套好了右臂。穿左边可就困难了,因为那只手臂不允许动,怎么也穿不上,急得脸都红了。不知谁提醒了一句:“先穿左边。”他立即改变了方法,终于套上了。我们也稍稍舒了一口气。最难的要数拉拉链了,教室里的气氛更加紧张了。两人怎么也装不上拉链,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一位同学情不自禁地要用另一只手帮忙,被老师制止了。同学们也不停地为他们出谋划策。“用嘴,用嘴!”“抵住桌子!”另一位同学已用嘴咬住拉链左边,右手拿住拉链另一边凑上去,一次,不行,两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搭上了。刺──“拉上了!”同学们欢呼起来。脱下来,也一帆风顺,啊,他取得了胜利!
同学们都很激动,纷纷脱下外套,试起来。有的低着头,用嘴咬住衣角;有的头套在衣服里怎么也出不来;有的不紧不慢,还算顺利……
游戏结束了,没想到,对我们来说轻而易举的事,对残疾人来说却那么难哪,更何况他们还要吃饭、写字、上班等,今天我们是真正体会到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珍惜现在,不多关心他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