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教案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与朱元思书

  天空中没有一丝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与群山都呈现出一样的颜色。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向东流,时而向西。

  从富阳到桐庐的路程大概有一百多里,一路的奇山异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江水都是青白色,即使是千丈深的地方也能看的到底。江中游动的小鱼,细小的石子,都能看的一清二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那惊涛骇浪就像飞奔的马似的。夹岸的高山上,都长着苍翠密绿的树,透露出一派寒意。

  重重叠叠的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比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山峰。山涧的泉水冲击着岩石,泠泠地发出响声;美丽的鸟儿们互相和鸣,嘤嘤地唱出和谐的韵律。蝉则长久不断地叫,猿猴也不停的长啸,声音不绝。那些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样雄起的山峰也会平息他那热衷于名利俸禄的心;那些忙于经纶事务的人,看到这幽深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即使在白天,树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可以从空隙中看见阳光。

与朱元思书教案

《与朱元思书》课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词汇。

  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

  3.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

  4.朗读背诵。

  教学重点:

  1.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词汇。

  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

  3.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

  1、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

  2、理解作者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文言文知识,自主、合作、探究。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可是,你曾否想过,只要你再向前跨出一步,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有一条秀绝人寰的富春江,如绿色的飘带索绕徜徉在同样青翠的群山间,她上面缀满了无数眩目的珍宝,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古往今来,有多少游客为这山光水色所倾倒,留下了多少诗篇,多少画卷,多少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

  课件展示: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吴桓赞)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唐韦庄)

  三吴行尽于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宋苏东坡)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

  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清刘嗣绾)

  再看几幅富春江的图片,看后用最精炼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感受。(美。)

  这一节课,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富春江山光水色的短文――《与朱元思书》。(课件展示:课题)

  二、作者作品简介

  课件展示:

  吴均(469-520),一作吴筠,南朝文学家,史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人。他文章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文词清拔有古气,人称“吴均体”,亦能诗。

  本文选自《》,是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这看似随兴之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可称得上一篇山水小品。

  三、范读课文

  1、学生边看大屏幕边听课文范读。有三个任务:注意字音、语速、语调。

  2、检查学生听读情况。课件展示下列词语,指名学生认读后,再齐读一遍。

  韵柯飘荡负势轩邈 泠嘤缥碧横柯窥谷 鸢和鸣 戾天息心经纶

  四、学生自读课文,有三个任务:

  1、熟读课文,争取背下来。

  2、对照课下注释,初步理解课文。

  3、根据原文,用自己的话描述富春江的美景。

  五、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课件展示:古今对照,理解课文第一段。

  (1)解释红色词语:风烟 共色 从流飘荡 许 独绝

  (2)齐读本段后小结:这是文章的第一部分,这部分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述了富春江从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奇山异水。

  (3)总结本段写法,展示:本段有写景、有叙事、有抒情。请指出来。

  (4)对照板书,速背本段。

  2、课件展示:古今对照,理解课文第二段。

  (1)解释红色词语:缥碧 直视无碍 急湍 奔

  (2)齐读本段后小结:以上是文章的第二部分。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水之清,水之急都突出了“异”之特点。

  展示两幅富春江的图片,分别让学生用原文描述。然后比较两句描写水流湍急的句子,看写法有什么不同。

  (3)齐读并速背本段。

  3、课件展示:古今对照理解课文第三段。

  (1)解释黄色词语:寒树 负势竞上 轩邈 泠泠 相鸣 戾天 息心 经纶 忘反 横柯上蔽 交映 见

  (2)小结二、三段写法。学生根据板书速背本段。

  (3)研读最后四句。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

  这四句犹言明中有暗,暗中有明。这是明与暗的辩证法。生活也是如此:富贵中的人们自有他们的享受,但未必没有烦恼;而遁迹山林的人,生活上固有种种不便,但他们的快乐确实难以比拟的。

  用这种方式来结束课文,余味无穷。

  六、欣赏图片,巩固课文内容:

  1、从整体色彩看,最合适的原句是什么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请看图片中的水,用原文中的哪几句描述最合适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4、请展开想象用原文中的句子描述。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七、学生质疑:

  请同学们提出疑问。解决后,完成作业。

  八、作业

  1.下列画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缥碧piǎo无碍ài泠泠作响líng

  B.飘荡dàng急湍tuān嘤嘤成韵yīng

  C.轩邈ǎo经纶lún鸢飞戾天yuān

  D.横柯kē窥谷kuī好鸟相鸣

  ⒉下列画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凭依)

  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至)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筹划)

  D.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⒊下列对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我泛着小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听任它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急流猛浪,比箭还飞得快,又像奔马一样。

  C.好鸟相呜,嘤嘤成韵。

  美丽的鸟儿在相互对叫着,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与朱元思书

  丝丝凉风吹散了江面上的似帷幔版的烟雾,吹走了笼罩在江面上的喧闹,吹落了藏在心中的烦恼。一切都是那么寂静!万里无云的晴空一尘不染,与在那天边的青青的山镶嵌在一起,融为一色。清朝的刘绾曾经做过一首诗:“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在富江与桐庐一百多里之间,奇山异水,当真是天下独一无二的景色啊!

  乘船随着江流飘荡,碧绿的清水将晴朗的天,青青的山,映衬得更加迷人。当低头俯视时,青白色的碧水,清澈见底。还有那一条条游鱼,一块块奇石,都争着往你眼里钻。“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别有一番意味。飞花溅玉的碧水像离弦的箭又快有猛,让人感觉就在一瞬间,无法抵挡。翻腾怒吼的浪波像飞奎的马,载着自己奔向远方。当凉风习习低拂水面时,水上顿时出现一条瞬间即逝的狭长的银色的薄箔,别有一番情趣。

  江边两岸的山峰峥嵘崔嵬,高出云表,把江水包围其中。碧水现在就像婴儿一般,安详地躺在母亲的怀里,听着母亲的摇篮曲,甜甜的进入梦乡。

  在那高不可攀,巍然屹立的山峰之间,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古树 ,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茂密的树木交相掩映,稀稀疏疏的绿叶手拉着手隐隐约约从中探出了点点阳光的光斑。高耸入云的山峦就好像在举行“谁最高的比赛”,一个个努力向天上的云雾里钻。不禁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慨。看!那丛林中的蜂儿啊,蝶儿呀,鸟儿哟,虫儿呵,都在花丛间你追我赶,好不快乐!听!泉水叮叮咚咚地汇入山下江流碧水,正如李白所说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那一阵阵鸟鸣和一串串泉吟,似在举行音乐会,成了一种天籁之音,久久回荡在山谷间,树林中,青山外。真可谓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啊!

  古木树林上,被天上太阳烤的滚烫的蝉儿再也忍不住了,开始了长久不断的鸣唱,像有节奏似的整齐划一。在蝉儿长久不断的演唱会上,猿也时时刻刻为蝉儿伴奏,

  当那些整日努力追求功名利禄的无知人,看到这崇山峻岭,高出云表的山峰和着清澈见底,急湍猛浪的山水美景,怎不为之陶醉?当那些处理人间杂务,整日呆在院里的名义为民服务之人,来到这如诗如画的仙境之中,他们将会流连忘返,多么希望能留在这幅画卷中啊!

  江流碧水逝去,抬头,横斜在头顶上的玉树琼枝在上边遮掩着,掩映着。即使是在白天,也似在黄昏一样昏暗。密绿稀疏的枝叶伸展着,掩映着,枝叶缝间一点点阳光的光斑投入眼帘,让人不禁闭一闭眼。眨眼之间,江水也载着我驶出青山之外,仿佛听见有人低吟“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样的诗,这样的意,这样的景……

与朱元思书

  轻减行囊,一袭青衫,乘上一叶小舟。

  天色正好,江面上的烟雾消散得干干净净。远山青,天空蓝,江水盈盈。

  就这样随着江流飘荡,或向西或向东,心情也像这江上的小舟,轻悠悠。

  看那船行之处,江水清澈透明,一眼便可见到江底。无论是游动的鱼虾,还是细小的沙石,都能清楚的看到。忽然转到一处水流较急的地方,竟有一种乘上飞驰的骏马,急速狂奔的感觉。这时候,心就提到了嗓子眼上,生怕一个不小心,被甩到这江水中。不过,这样干净的江水,纵然翻落其中,也没有什么可恼的。

  两岸的高山,直插云霄,自有一种争先恐后的劲头。树木苍翠,只是在这秋天,让人看了不免心生一种寒意。山峰绵延百里,这绿意便也蔓延百里。

  四下寂静,可以听到山中传来的多种声音。从山涧里流淌下来的泉水,冲击到下面的岩石上,发出悦耳的泠泠的声响,却又比从琴弦上飞出的曲子,自有一种天成的音律。

  秋蝉还未歇去,长久的不停的叫着,似是要在这生命的尽头拼出全身的力气。山间的猿猴也不时的发出叫声,在一派热闹的声响中,竟也没有了往日的凄异。

  山谷幽美,令人流连,奈何我此行已有目的,不能停留下来好好沉醉一番。行到较窄的峡涧时,那些大树的枝干横斜在上面,遮住了刺眼的眼光,即使在白天,也像是在傍晚那样昏暗。船在这样的地方穿过,许多细小的阳光从树叶的缝隙中透过来,也自有一种风趣。

  从富阳到桐庐的一百多里的水路上,无限的山光水色,堪称天下无二。只是这样的美景,却不是人人都能看到。想来那些热衷名利的人,自然是没有闲暇来看山水的……

与朱元思书

  元思兄:

  您好!见信如晤,近况可好

  前些时日,我乘船从富阳到桐庐去。一路上,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了我。听我一一述来。

  我站在小船上,放眼望去,江面上的烟雾消失尽净,天空和群山都呈现出同样蔚蓝的颜色。真可谓风清日朗,天碧山清。我和船夫被这美丽的景色所吸引,任小船随着江流飘荡,一会儿向东,一会儿向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的水路,路途虽然遥远,但我丝毫没有感到厌倦。因为一路上有奇山伴我,异水陪我,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心旷神怡。

  富春江的水真是特别,是青白色的,千丈深的地方也都清澈见底,水中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头看得清清楚楚。并不是一路上都波平水静,有些地方江水的流动很是湍急,几乎像箭一样快,汹涌的浪涛像飞奔的马。

  富春江两岸的高山上,生长着苍翠茂密的树木,乍一看去,寒意逼人。重重叠叠的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向上,直插云天。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声响;美丽的鸟儿彼此应和着歌唱,和谐动听。蝉和猿猴呢,也不甘示弱,不停地鸣叫着。一支优美的天籁交响曲就这样响在我的耳边。

  我们让小船靠岸休息。细细观察,纵横交错的枝条在空中遮蔽着,树林中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一样昏暗;稀疏的枝桠互相掩映,有时也能看见几缕阳光。

  畅游富春江,使我忘记了一切烦恼,抛开了所有的世俗杂念,让我更加热爱我们中原大地的大好河山。我想:即使是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也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优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元思兄,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的风光,没有一处相似,无论怎样观赏,都是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让我觉得仿佛在画中游览。不知道我的拙笔能否让你感受到富春江的奇特秀美

  笔不前驰

  吴均

  公元489年4月

与朱元思书

  厌倦了官场的明争暗斗,厌倦了世俗的黑暗,心中煞是郁闷。于是,我决定去富春江游玩一下。

  清晨,空气中透着丝丝寒意,山光水色俱是一片迷蒙。富春江仿佛半睡半醒着。清新的空气中夹杂着淡淡的草香与泥土香。泛舟江上,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

  初晨的第一缕阳光从地平线上升起,渐渐的,烟雾散了,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

  高山上,古木参天,苍翠欲滴。树木有的绿的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的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岩石上的青苔似乎也想与树争辉,它们努力地生长着,翠绿翠绿的,一片没有硝烟的战场。

  富春江的水好清澈啊!水底的生物一览无余。瞧,这条在欢快游泳的小鱼,无忧无虑的,多像一个调皮的孩子!那块褐色的石头好像在沉思:大自然为何如此美妙

  泉水撞击着石头,发出泠泠的声音,清脆极了,美妙极了。

  鸟儿在枝头歌唱,让我心情舒畅。可爱的鸟儿在空中翩翩飞舞,富春江似乎就是属于它们的天堂。

  两岸的猿猴在欢快地叫着,仿佛在呼唤对面的伙伴。

  泉水声,鸟鸣声,猿叫声,汇成了一曲美妙的歌曲,真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

  我站在小舟上,任风拂过发丝,在空中飘起完美的弧度。张开双臂,风的精灵化成美妙的音符,在我的指尖跳跃着,谱出一曲美妙的小调。

  常常看到少女在小溪边嬉戏,如今,我也似她们一样,弯下腰,手指轻轻在水面上一点,一圈圈的涟漪当了起来。

  常有富春江,使我忘记了一切烦恼,跑开了世俗的庸俗,原来仙境就是如此。

吴均《与朱元思书》

  原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

  (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净尽,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流荡漾,任凭船儿东西漂泊。从富阳县到桐庐县(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清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到清清楚楚,毫无障碍。(那飞腾的)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高山)凭着(高峻的)形势,奋力直向上耸,仿佛互相竞赛向高处和远处发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冷冷的清响;好鸟儿相向和鸣,唱出和谐而动听的声音。(树上的)蝉儿一声接一声不断地叫,(山中的)猿猴也一声一声不住地啼。那些怀着对名利的渴望极力高攀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象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赏析

  【《与朱元思书》赏析(丁长河)】

  梁陈之际的吴均以写景小品文在当时文坛上独树一帜。《梁书》本传说他:“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效之,谓之吴均体。”《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代表作。

  这篇文章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信,可是却突破了一般书信的格式,非通常事务的叙述,亦无客套的絮语,而是奇山异水的描绘。“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开篇别开生面,新辟奇境,节奏明快,如陡板走丸,精彩夺人。作者泛舟于浩浩江面之上,饱览着沿途悦目赏心的绮丽风光。“风烟俱净”,写其天空之高爽明净。作者从大处着眼,为下文的工笔描摹,勾勒出一幅背景。同时,它又成为“天山共色”的陪衬。“天山共色”,峻山耸入九天,挺拔秀劲。仰视之时,天山相连,万里无云,共呈一色。此乃“奇”山之隐喻。“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叶扁舟于江水之上,不得不随波逐流。这两句写水之自然奔流,舟之任意东西,已暗示此水之“异”,并隐喻了作者由此而产生的飘逸之情。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作者承上文扬起的文势一宕,要言不繁,交代出地点、距离,以及其特点──“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至此,文章虽是简笔淡墨,然而,山水之形貌已初步显现出来。紧接着,作者将文笔一挥,崛起描写之文字。

  “异水”──“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作者在此分两层写。一是用夸张的手法写其秀美。碧波荡漾,澄澈透明;鱼群穿梭,争与人乐,逗人游兴;细石垒垒,怪形异状,以奇引人。鱼之动,使得山水别饶生趣;石之静,衬得鱼之娓娓可爱。两者相映成趣,逼真欲现,给人以清美秀丽之感。一是用比喻的手法写其壮美。山高岭连,自然水之落差极大,成滔滔汩汩之势。波光粼粼,水声轰鸣,置身于此山此水,怎不心胸壮阔,感情激越!

  “奇山”──“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这里没有铺写重岩叠嶂,奇壁陡削之状,而其遮天蔽日,横云割雾之形依然可见。究其实,是作者巧妙地通过一个“寒”字体现出来的:“寒树”缘无阳光温暖而来,无阳光是因为山之高。“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寒树不畏天高气寒,顽强地生长,互比高低,给山增加了无限生机。“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寒树直指苍穹,参差起伏,蜿蜒连绵,宛若山峰。作者在此通过树的特点:适寒、竞长、繁多的描写,突出了树之奇,也就显示了山之奇。真可谓惨淡经营,别出心裁。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游览在江水之上,眼看水石相激,溅起朵朵浪花,耳闻泠泠泉声,谐婉动听。这两句是文章之枢纽,由绘形写貌,过渡到摹声录音。作者步步写来,层层墨染,境界递现。画面转换,妙造自然。“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由奇山异水,引出鸟禽的奇声异音。鸟之鸣,婉转流丽,晶莹润畅,富有音韵之美,悦耳动听。蝉、猿之声,在空谷传响,袅袅不尽,从侧面突出了山之拔地参天,连绵不断。

  有奇山异水,有奇声异音,必有人之奇形异迹。顺理成章,过渡自然;笔墨有序,环环相扣。“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具有一飞冲天雄心的人,看见这样的高峰,也要沉迷山景而不作非分之想;为世俗之事所缠绕的人,望见这样的山谷也要留连忘返,宁愿遁迹山林,不作凡夫俗子。如果说文章前面是正面落墨,那么这里就是侧面着笔,通过衬托的手法,强化了山水诱人的力量。

  文章至此似乎可以结束,然而作者又写出这样四句:“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读者仔细咀嚼,方觉其妙。一是起了反复渲染的作用。写树木遮空,昼夜不分,既照应前面对寒树的描写,又给山水增加奇色异彩。二是使结构更加严谨完美。全文犹如作者放出的千里之线,这里又收回手中,绾接文章开头四句,总揽经纬,悠然而止。

  【《与朱元思书》在艺术上很有特色】

  别具一格的构思。文章没有出现人物,但又字字不离人物。它给读者设计的环境和气氛是:一只小船在富春江上随流而下,作者于船上饱赏着满目风光。峥嵘的山石,浩荡的江水,挺拔的寒树,清厉的猿叫,给人以秀拔劲峭之感;漾漾的碧波,娓娓的游鱼,泠泠的泉声,嘤嘤的鸟语,久久的蝉鸣,显得清丽隽洁,令人读后如入诗画。

  浑然一体的结构。这可分为三方面来说。

  形声兼备。这篇文章时而山水之形显露画面,时而鸟禽之声喧于卷幅,做到形声兼备,意舒情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状波翻浪滚之形,闻震聋发聩之声:“好鸟相鸣,嘤嘤成韵。”摹鸟语串串之声,宛见群鸟交欢之景。文章就是这样写形写声,形中闻声,声中有形,臻入形声相融的意境。

  虚实相间。如果说“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是虚写,那么前面则是实写。实写一方面给人以具体的感受,又为虚写提供了依据;虚写进一步突出实写。两者共同表现“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同时文章又实中有虚,虚中见实。具体描写时,给人广阔的想像天地,使其具有意境上简笔勾勒的美感;侧面虚写中含有形象,且从真实性角度看,又觉合情合理。

  动静互见。“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表面看来似乎是写鸟禽声音,实质是以声音来反衬山林之寂静。这是以动写静,寓视于听的手法。“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光线随枝条疏密而明暗,是因为人在船中,船随水行。这是以静写动,寓动于静的手法。

  骈散相间。文章虽用骈体,但有散行句穿插其中,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骈体文源于两汉辞赋,到了南北朝畸形发展,文风上绮丽浮靡。但是,《与朱元思书》既不艰深晦涩,又不华辞丽藻,在重视形式美的同时,做到清新隽逸,疏畅谐婉。这在当时形式主义泛滥的文坛上,确是难能可贵的。

  《与朱元思书》这篇文章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描绘,给人以美的享受,艺术上的造诣,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选自《历代名篇赏析集成》,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版)

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如果风有颜色,如果烟有光芒,或许,它们都是明净的,像是白昼里的月光。在风语低回,云雾萦绕中穿行,你也许会爱上两岸的苍翠峰峦;在烟波无忧,碧水澄明中抬首,你也许会爱上碧远的苍穹:眼前都是茫茫的苍翠深远,一色的深青浅碧,这样的天,这样的山,谁能说更偏爱谁一点呢?在富阳与桐庐的一百多里水路上,竟然就让我邂逅了这样的奇景。泼墨是绝世好画,成曲是天籁之音,这样的山水,真是天下奇绝啊。

  在行舟上低首,只见满目的碧色,荡开层层轻波。这样一方碧色的砚,研了满满的墨,等着你胸中无处可发的赞叹,用千丈的深度来书写。你看那一尾尾的鱼,一粒粒的石,都争先恐后的想让你看清楚,记住这里每一点微小的美。银浪如鳞,湍流胜箭,心好像突然就轻了,轻的可以飞起来。

  我借着这欲飞的心,极目远眺。两岸的高山,寒松苍翠叠枝,参差阴翳,竞相争高。重峦叠嶂,直指向天,鹰飞几不可度。如诗如画,如曲如歌。不要怪自然中没有琴弦;泉水弹奏石的清韵,善鸣的鸟嘤嘤放歌,难道不是天地绝响?更不必说山中的蝉鸣无穷,猿啼千转了。

  在这繁芜迷眼的世间里,还有这样的地方吗?想必热衷于官场经济人情世故的人们,来到这里,都会忘忧流连啊。看来这样的山水,这样不沾红尘的山水,必然是有守护的。那些苍茂的树木伸出枝条,将这山水隐蔽起来,只有阳光偷偷地从隙缝中露出头来,照亮这一江碧色,赏玩这珍藏的美丽。

  江面上烟雾都消散得尽净,天与山显现着同样的颜色。渡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任意东西来往。从富陽到桐庐,大约一百多里,其间奇山异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甚是喜爱,此情此景何不令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呢

  江水全部呈青白色,并且千丈见底。江底游动的小鱼,细沙碎石,一直看下去毫无阻碍。江水像一面明镜,折射出它那特有的清澈,将一个丰富多彩的水底世界呈现在你眼前,一条条可爱的小鱼"皆若空游无所依"在水底来回游动。忽然转到一处,水势湍急比箭还快,凶猛的大浪像狂奔的马。水之清,水之急,似乎是生平第一次见到如此景之美。

  两岸的高山上都长着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木,山十分陡峭,高山凭借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仿佛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互相争夺高处,笔直向上,形成了无数的山峰。崇山峻岭高耸入云的雄奇之美,尤为奇异。

  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作响的声响;百灵般善鸣的鸟相和啼鸣,嘤嘤的唱出和谐的旋律。蝉则长久不断的鸣叫,猿猴也不时的长啸,声音不绝。山间各种美妙的声响,都令人回味无穷,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衬托出山林之寂静。

  那那些想鸢一样极力想飞至高天的人,看到这雄奇的山峰也会平息他那热衷名利的心: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优美的山也会流连忘返。当船行在峡涧中时横斜着的茂密的大树的枝叶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傍晚时那样昏暗;只有在枝条稀疏交错掩映的地方,有时可以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陽光。

  美景我自然不会放过,但那些令人伤怀至极的人间我再也不想回去了。幽静的山林生活似乎比人间清静了许多,我爱这里的一花一木,它们令我神往.

  风吹走了烟,便悄然离去。天山浑为一体,连那平时清晰的分界线,已无去踪影。我坐在船上,任由汩汩的江流掌舵小船,虽漂浮荡漾,也时而偏东时而偏西。岸边的景色也不至于使游客乏味,散发着江南山水独有的风味。此乃天下独绝。

  江水呈青白色,澄澈见底。亦像水族馆那层玻璃,透过便可以观赏水世界的鱼儿,摆动着尾巴,鱼鳞反射着阳光,穿过细沙碎石,若隐若现。角便焕然一新,湍急的水势使小船换了档,又像乘在飞奔的马背上,穿梭在疾风中。

  一阵奔波后,小船驶进两岸高山间。山上都布满林林总总的树林,青葱却使人心生寒意。它们凭借高俊的山势向着朝阳,争个你死我活,想独吞高峰上独特的氧。清幽的山涧里,化妆师泉水不断冲刷着岩石,碰击的声音泠泠地构成一首轻音乐;美丽的鸟生怕焦点变成泉水,便也马不停蹄地开口奏乐,形成和谐的韵律。

  碧波止,船泊岸。我涉足来探索林间的气息。穿梭其中,横斜的大树枝叶在上面交错成网状,犹如天盖遮蔽着。虽然在白天,却也与昏黑的月夜不无区别,在枝条稀疏交错掩映处,才有幸沐浴到从中投下的一束艳阳光。忽的,“吱,吱”声打破了这般寂静,那便是隐蔽多日的蝉耐不住了;这时远方又传来猿猴不断的长啸,像是在思念远方的亲人,却无法透过茂密的树叶眺望到什么。

  站在山脚下,那雄奇的山峰,像鸢冲天而飞极力攀登的人,看到它们笔直的身影,也会使他那热衷名利的心平息下来;再听这河水,那幽美的山涧和着绝妙的歌声,治理社会事务的人,也会为之动容,流连忘返吧!

  桨遂动,碧波起,人离去,独留景物在原处。

与朱元思书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富春江的江面上,风与雾都悄然离去,平静的江面上被仅剩的一丝微风吹得泛起一圈圈轻柔的涟漪,轻轻地抚摸着两岸的峻岭,把他们从梦中唤醒。如果风有颜色,如果烟有光芒,或许,它们都是明净的,犹如蓝天下的江流;或许,它们都是青翠的,好似高山上的寒树。在微风拂面,薄雾萦绕中穿行,你也许会爱上两岸的苍翠峰峦;在烟波如玉,碧水澄明中抬首,你也许会爱上碧远的湛蓝苍穹。眼前都是茫茫的苍翠深远,一色的深青浅碧。我泛着小舟随着水流,任意它飘到东,荡到西,反正飘到哪里都是青翠,都是湛蓝。在富阳至桐庐的一百多里水路上,竟让我邂逅如此奇景。这样的山,这样的水,简直就是一幅天下奇绝的山水名画啊!

  低头望着清白如玉的缥碧水面,满目碧色,水面荡开层层清波。在千丈深的江底,一尾尾小鱼,一粒粒石子,都争先恐后得想让你看个清楚,让你记住这里没一点微妙的美丽。银浪如鳞,湍流胜箭。巨石在江心挡住了畅流的猛狼,一些小水滴飞跃起来,和着阳光的微笑,和着水流的喝彩,如一颗颗晶莹的珍珠,飞过巨石,又回到浪花之中。忽然。我觉得小船随着水流快了起来,我那如痴如醉的心也随着水流荡漾开来,沉醉在山水之中。

  两岸的峻岭险峰生长着茂密翠绿的大树,透着阳光,显得格外青翠欲滴。那些险峻的山崖,凭借着地势,互相攀比着,看谁耸的高,看谁伸得远。那葱郁的森林中,有泉水激石的清韵;那苍树翠叶中,有友好鸟儿的嘤嘤欢歌,就更不用说山中的蝉鸣千转,猿啼无穷了,简直就是一曲自然交响乐。想必那些热衷于官场争斗和功名利禄的人们来到这里,看到这翠绿的山,碧清的水,也都会忘忧息心,流连忘返吧!

  那些苍翠的树木伸出枝条,将这山水隐藏起来,只有阳光偷偷地从缝隙中探出头来,照亮这一江碧色,独赏这珍藏的美丽。

与朱元思书

  致元思兄:自上次分别以来,我就甚是想念你。既无法与你相逢,就向你分享富春江美景,借此一乐。

  我乘船从富阳上流处顺流而下,看到天上万里无烟,澄澈的天空如雨滴样纯净、无垢;虽没有拂人心腑,带走燥热的清风,但只要望见浑然一体的天空与山峰,你就会被自然随手打翻的调色盘而折服,忘记世俗纷扰在表层上造成的困扰。江水不知不觉分流,我却陶醉于景色,任船随江流,随意地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余里,奇异的山水景色,数一数二。

  这一路上,江水如初生树叶般浅青,又清澈得纵有千丈也能轻易见底。水下的世界就似没有遮挡,直接展现在你眼前,它正如水的颜色,有着生机、活力:五颜六色的鱼在细小的石块间穿梭,犹如用彩铅在画板上挥洒出的美丽图案。但和谐并不是唯一旋律,快节拍进行的水流犹如溃散的逃兵,手忙脚乱地奔向大本营,身后则有汹涌浪涛,得势后气焰正盛,铺天盖地地席卷着败走的士兵。

  顺流再下,“两岸青山相对出”,延绵万里,消失在地平线上。“高处不胜寒”,故而岸上高处生得密集又绿意正浓的树不禁令人心头一颤。穿着绿衣裳的高小伙们还是少年那般,争着向高处、远处长。有时候还会一帮好友聚成一座峰,要以团结的力量战胜个人。小伙子们还喜欢系银光发亮的皮带,流动着发出“泠泠”的响声。不知何处藏着乐器,“嘤嘤”的声音相互呼应,蝉、鸟的鸣声此起彼伏,环着他,犹如山林隐士身处树林中。

  此番美景,无论是追名逐利之人,还是日理万机之士,赏后必定归隐山林,从此淡出。横斜的树枝上遮天蔽日,只在稀疏的枝条下有时才能看见太阳。图片

  谨以此景献与朱兄。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红十字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