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修辞手法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作文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反问、设问、疑问、排比、夸张、对比

  1.比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 1、本体 2、喻体 3、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类别| 特点 | 本体 | 比喻词 |喻体| 例句 明喻|甲像乙| 出现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 出现 | 是、成为 |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 无 |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例句:像一块空灵的蓝水晶。朱自清 春

  2.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 朱自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 朱自清 (2)拟物: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 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 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月光如流水一般, 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荷塘月色 朱自清)

  3.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类别 特点 例句 扩大夸张 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 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超前夸张 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主要方式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6.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1.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7.设问: 为了此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激问、反诘、诘问): 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9.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和两种。 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明 引(直接引用)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 暗 引(间接引用) 例句: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10.借代: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方法: ①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 ②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 故乡 ) ③具体代抽象 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 梅岭三章 ) ④工具代本体。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 榆钱饭 ) ⑤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最后一次讲演 )

  11.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2. 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例如: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 有的人 ) 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排比、对偶、拟人、夸张、反问.

  13.联想: 也就是想象.例如:太阳出来了,地上好像上了火.

  14.通感: 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作用: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例如 “晨钟云外湿”(杜甫 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 )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汤汤乎若流水”( 吕氏春秋·本味 )听琴声而知志在高山、流水,听觉与视觉相互沟通。

  15.双关: 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 (或音近) 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 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16.顶真 顶真也做顶针 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接的语句或片断或章节传下接,首尾蝉联,用符号表示就是“ABC,CDE”.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 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

  17.互文 带有修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例如: 秦时明月汉时关 烟笼寒水月笼沙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主人下马客上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 在阅读古代散文作品时,对于一些运用互文手法的句子,如果不进行仔细的思索和体味,往往容易忽略过去。例如: (1) 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 )意为:“她微微一笑就迷惑了阳城、下蔡所有的公子哥儿。” (2) 子建援牍如口诵,仲宣举笔如宿构。( 文心雕龙·神思 )意为:“曹植、王粲铺上纸拿起笔写作时,就象事先写好了背出来一样。” (3) 齐魏徭戍,荆韩召募。(李华 吊古战场文 )齐魏荆(楚)韩等战国时期君王为徭役守边而招募兵员。” (4)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柳宗元 捕蛇者说 )意为:“凶暴的差吏来到我们村里,到处叫嚷喧哗,到处骚扰百姓。”这里的“东西南北”泛指“各处”。 (5)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范仲 岳阳楼记 )意为:“不因外物的影响而悲哀欢喜,也不因为个人处境好坏而欢欣悲伤。”

  18.回环 简单地说回环就是顺读逆读一个样。例如: 响水潭中潭水响;黄金谷里谷金黄。 佛山香敬香山佛;翁源乳养乳源翁。 星岛港迎港岛星。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19.移情 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写说者有意识地赋予 客观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 存在的特性,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移情。 运用移情修辞手法,首先将主观的感情移到事物上, 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人一体, 能够更好地表达人的强烈感情,发挥修辞效果。 例如: ①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月夜忆舍弟 ) 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 春望 ) ③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 (杜甫 秦州杂诗二十首 ) ④行宫见月伤心色, 夜雨闻铃断肠声。 (白居易 长恨歌 ) ⑤转朱阁, 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苏轼 水调歌头 ) ⑥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牛希济 生查子 ) 上面例①两句诗的意思是: 露从今夜起才特别惨白,月是故乡的才格外明亮。为什么是这样的呢?因为诗人杜甫亲历了安史之乱的大动荡,在国家前途、个人命运不断遭到打击的情况下,不得不于公元前 759 年秋天弃官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客居。在这凄冷荒漠的边塞小城里,诗人将思念故乡的感情 移到露色和月光上, 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露色和 月光衬托诗人思念故乡的情绪, 使事人一体,从而 更好的表达了诗人思乡的强烈感情。 例②中两句诗 的意思是:感叹国家遭逢丧乱,花朵溅滴悲伤的泪; 痛恨一家流离分散,鸟儿叫唤惊动忧愁的心。花开 鸟叫是自然界的现象,是没有人的情感的,诗人运用移情修辞手法, 才能写出这样感人的诗句。例③ 说渭河水只有在人愁的时候才“独向东” ;例④说月亮发出的是一种叫人看了“伤心”的光,铃子摇响的是一种叫人听了“断肠”的声;例⑤说月亮常常在人离别时变圆; 例⑥说红豆不是红豆,而是一 颗颗“相思泪”。以上各例都是运用移情修辞手法,将人的感情移到事物上。这样人情和事物融为一体,能够更好的表达人的强烈感情。 移情和移就的区别是: 移情是将人的主观的感情移到客观的事物上, 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客观事物衬托主观情绪, 使物人一体,能够更集中地表达强烈感情;移就是甲乙两项事物相关联,就把原属于形容甲事物(或人)的修辞语移来属于乙事物,是一种词语活用的修辞手法。 简言之,前者是“移人情及事物” ;后者是“移形容,甲事物(或人)的词来形容乙事物。” 移情和拟人的区别是:前者是“移人情及事物”;后者是“将物当作人来写”。

  修辞及其例句

  1.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2.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⑥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⑦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⑧地名代本体。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4.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

  a、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5.对偶

  (1)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2)对偶的几种形式

  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

  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例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③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句子对偶。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排比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2)排比的几种形式

  a、成分排比。例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b、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7.设问

  设问的特点

  “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又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 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8.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1)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毛主席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

  (2)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

语文修辞手法

作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拟人法

  把动物比拟成人要注意找出动物的特征与人相似之处,并进行细致的描绘。把动物比拟成人,首先要从整体上把它比拟成人,然后找出局部相似之处。这样,我们读了以后才能有整体感。如果只抓住局部进行比拟,容易显得不伦不类,不易读者想象。把动物比拟成人,也用于动物动作的描写。这主要是按照人物的心理活动想象动物动作的目的。

  化动法

  想象物品的动态要与静态描写相结合,这样才能相映成趣。文章从描写静态转入想象动态或从动态转入想象静态,描写要交代清楚,否则会分不清楚哪部分是看到的,哪部分是想到的。文章所想象的物品动态要符合物品的特点,使人读了可信。

  说明法

  采用说明法描写物品时,首先要真实地说明它的特点,其次要抓住重点来说明。例如对物品的各部分进行说明时,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质地;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特点;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作用。此外说明物品的历史、特点或用途时要围绕全文的中心,切忌扯得太远。

  运用“五觉”法

  眼睛可以看到物品的颜色、形状;耳朵可以听到各样的声音;鼻子可以嗅出香、臭、腥、臊;舌头可以知道物品的苦、辣、酸、甜、咸、淡、涩;皮肤可以感知物品的软硬、冷热。我们描写物品时,可以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感受来写物品的特点。采用“五觉”法来描写物品,要注意围绕物品最主要的特点写,切忌支离破碎。此外,还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描述。

  借物抒情法

  借物抒情要求我们在描写物品时,把感情寄托于对事物的爱憎之中,要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运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关键是找准物品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鸣的地方,使物品与感情相统一,使感情有所依托。

  托物言志法

  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物品自述法

  物品自述法是采用第一人称来描述物品,因此要我物品具有人的特点。在具体描写时,要注意准确地把握物品的特征,做到人格化后的物品既体现了人的特点,又不失去物的本色。具有人的特点,物品显得形象生动,吸引读者的兴趣,可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保存物的本质特点,物品描写则显真实自然。

  远眺近看法

  建筑物可以远眺,也可以近看。远眺建筑物,可以得到建筑物整体印象,看法楚建筑物的整体轮廓。但是,远眺不可能看清各个部分的具体情况,但是对建筑物在空间的位置,缺乏一种整体感,往往有一叶障目的感觉。我们描写建筑物时,把远眺和近看的结果结合起来写,可以使读者对建筑物的整体和各部分情况有详细的了解,从而获得完整的印象。

  内外结合法

  从外面看建筑物,主要了解建筑物的轮廓,使读者对建筑物有一个完整的印象。从内部看建筑物,主要了解建筑物的构造,因此要作详细的介绍。从外面观察建筑物要着重从整体上进行描写,切忌写得支离破碎。从内部观察建筑物要细致,因此要按方位顺序依次进行介绍,这样才能条理清楚,读者也看得明白。采用内外结合法描写建筑物,要注意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法。

  移步换形法

  采用移步换形的方法描写建筑物,可以不断地变换立足点和观察点,对建筑物进行多方面的观察描写。同一个建筑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得到的印象是不一样的。因此采用移步换形法描写建筑物首先要把观察点和立足点交代清楚,使读者明白你所描述的建筑物形象是从哪一个角度看到的。否则,容易把读者搞糊涂了。其次,采用移步换形法描写建筑物时,一定要抓住建筑物的最主要的特征来写。如果采用面面俱到的方法来描写,文章容易变成一本流水账。

  说明介绍法

  首先要注意紧扣文章确定的中心进行必要的说明介绍,切忌不着边际的东拉西扯。在说明介绍的过程中要简明扼要,切忌拖泥带水。还要注意整体的连贯性,也就是说在说明介绍完毕以后,文章要返回到描写建筑物上来,并与前文衔接。文章从描写建筑物转到介绍说明,或从介绍说明回到描写建筑物要有过渡词或过渡句。

  环境衬托法

  周围都是绿色,中间的一点红色就特别鲜艳夺目,所以说“万绿丛中一点红”。对建筑物周围的景色进行适当描写,建筑物就显得突出。描写建筑物周围景色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建筑物,因此描写景色时要能衬托建筑物的特点,切忌离开建筑物而大写特写景色。造成喧宾夺主。在描写建筑物周围的景色时,要把观察点和立足点交代清楚,便于读者了解建筑物的位置。

  彩笔描绘法

  植物总是由根、茎、叶、花、果组成的。运用彩笔描绘法时,要把根、茎、叶、花、果各个部位的最主要特点写出来,要写出它们的形状,写出它们的颜色。采用这种方法描写植物,要仔细观察。要分辨出植物各个部位的颜色,同样是红色,要分出是火红的,还是粉红的;同样是黄色,要分出是桔黄的,还是金黄的;同样是绿色,要分出是碧绿的,还是嫩绿的……要仔细区分各个部位的形状特点,同样是花,花骨朵与盛开的花就不一样。观察得仔细,描写得具体,读者就好像看到一张植物的彩色照片。还要运用恰当的比喻,要写出自己的情感。

  远近结合法

  同一棵植物,远看和近看是不一样的。这同照相一样,放在照相机的前面和远离照相机,摄下来的照片是大小不相同的。采用远近结合法描写植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植物的形状和颜色的特点,给读者以完美的印象。要把观察点交代清楚,也就是要说清楚是远看的还是近看的。其次要注意叙述的顺序,或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这样文章才能条理分明。

  时序变换法

  植物各个部位的形态和颜色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我们把植物在不同季节的特点写出来,同时把前后有关的情况交代清楚,就等于在不同的时间给植物拍了彩色照片。看了这一组彩色照片,读者对它就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采用时序变换法描写植物,首先要注意在平时积累资料。要有计划地在不同季节对同一植物进行仔细观察,并记下观察日记,这样,写作时才能对积累的材料进行取舍,写出一篇好文章。其次要注意观察的连续性。

作文常用的一些修辞手法

  1.比喻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 甲像乙 出现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 如: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 甲是乙 出现 是、成为 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 甲代乙 不出现 无 如: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类别 特点 例句 扩大夸张 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 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超前夸张 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4.排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增强表达效果。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6.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连续反复) 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间隔反复)

  7.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 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9.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落后",我们应该记住这一真理。

  10.借代 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么

  11.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2. 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例如: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语文人教版下册排比的修辞方法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排比句的特点,体会排比这种修辞方法的作用。

  2、掌握排比句的写法,学会迁移和运用。

  二、教学过程:

  1、出示“我的发现”,读句子,你有什么发现

  什么是排比句:排比,就是把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结构相似、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词组或者句子排列在一起。因此,排比一定是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词组和句子组成,而且一定有一部分字词相同。

  2、排比句有什么特点呢?你是如何判断的

  (1)必须有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相同句式的句子构成;

  (2)有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相同的词。(提挈语)

  3、出示练习:请判断下面句子是否是排比句

  a、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b、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c、这棵树长得又高又大,又绿又直

  4、在本册所学课文中,你还发现了哪里有排比句?请汇报。

  a、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b、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5、出示句子,同样是写水的特点,你认为哪句好?所以,排比有什么作用呢?(加强语气,增强气势)

  6、如何写好排比句

  方法:1、围绕一个主题(中心句)来写。2、关注结构。3、尽量写得具体生动。

  7、拓展练习:

  A、合作学习,补充成排比句:

  1、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

  2、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3、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B、自由练习写排比句

  自由写一段话,用上排比的方法。也可以选一幅图,发挥想象写一写。

  三、总结: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发现排比句式的独特特点,一起感受排比句的表达效果,一起探索排比句式的迁移运用,一起徜徉在优美的排比句中。相信同学们对排比这种修辞手法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也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能运用这种方法,让自己的文章妙笔生花!

语文作文写作的修辞方法

  什么叫修辞呢

  所谓修辞,就是对言论的修饰,我们的说话及行文所用的语言表达了我们思想,修辞,就是对这种语言的包装,目的是让我们的语言更生动,所表达的效果更好。

  简单的理解“修辞”我们以如下语言做表述——修辞,狭义上就指语文字修辞;广义上包括文章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全过程,同时也包含语文字修辞。

  诗词乃文之精粹,其对语言的修饰要求、对诗文的谋篇布局的要求、以及对遣词造句的艺术要求,都是最高的。所用,“修辞”对与往往们创作以及欣赏诗词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严重点说,没有修辞,就没有诗的存在。因此,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加以修炼。

  修辞的概念不多做阐述了,我们今天就近体诗对修辞的要求及方法,做一大致介绍,抛砖引玉,主要和大家相互切磋,共同学习。

  我先对一些修辞手法(也叫“修辞格”)做一简单介绍,已知修辞手法大致有如下几种:

  比喻{其中又分为:

  1明喻、 2喑喻、 3借喻、 4博喻(复喻)、

  5倒喻(逆喻)、 6反喻、 7互喻(回喻)、

  8较喻(强喻)、 9譬喻、 10饰喻、 11引喻};

  白描,比拟(比体),

  避复,变用,层递,衬垫(衬跌) ,

  衬托(反衬、陪衬),

  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顶针、联珠),

  对比,对仗(对偶、队仗、排偶),

  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并提、合叙、合说);

  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

  摹绘{又分为:1摹形,2摹声,3摹色},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须真(联珠),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

  委婉{又分为:1迂回语、2谦敬语、3避讳语],婉曲,通感(移觉、移就),跳脱,转文。

  看着眼花缭乱吧?呵呵太多的。

  其实,我们日常行文常用的只有这几个:

  比喻、比拟、借代、拈连、夸张、双关、映衬、移就、对偶、排比、错综、仿词。

  还嫌多吗?那么,我们就只关注如下这几个吧,这些与近体诗关系比较密切:

  1,比喻、2,映衬、3,示现、4,联绵、5,转品、6,双关、7借代

  其实,在近体诗中,关于音韵、对偶以及用典占有很大的比例。在造句方面,我们常用到的是关于“倒装、设问、呼应”(有关造句常识,我们另行开课讲座)。我们这里仅对上面几个与近体诗写作关系比较大的进行分析,其余的关联不多的,在此忽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找资料深入研究。

  (一)比喻——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简单的说,就是用已知的材料去说明未知的事物。比喻有个前条件,那就是比喻者与被比喻者必须有共同点,但其本质又是不同的。这样形成的比较才是比较好的。

  举例如下:

  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把交情的浓淡,与酒水相比较,很形象。重在浓淡的意味上,而交情和酒水,又是不同性质的事物。

  2,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

  飞花之轻盈,比如梦境之虚幻。丝雨之连绵,比如愁绪之不断。比喻之句,可见一斑。还有些例子大家自己参详:

  3,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

  4,年来愁与春潮满,不信湖名尚莫愁。(王渔洋)

  5,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孔雀东南飞)

  6,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篇)

  关于比喻的运用,我们在写作也要有创新。你的比喻是别人没有过的,既形象生动,又新意有趣,那就是佳的。如果前人用过的,你却一再的使用,味同嚼醋,终属无趣。比方说,有个人把漂亮的女人形容成花,花一样的女人。很新颖,再来一个人,还是说女人象花,大家就觉得他的话没意思了,不予理睬。那第三个人再去说这女人象花,我们只好去给他一顿老拳了,太没新意了,太可恶了。

  (二)映衬——用相反的两种事物互相引用,做出强烈的对比,目的是加深读者的印象,这叫映衬。

  举例如下:

  1,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吴伟业)

  “白骨”和“红妆”对比够鲜明吧?一红一白,反差强烈,在色彩上,在蕴意上,也是截然相反的。同样在这句,“灰土”和“汗青”也形成了映衬的关系。在这句里还应注意到,上下句的关系是映衬的,而上句“白骨”和“灰土”却是协调的,下句“红妆”和“汗青”也是协调的。我们写诗时,切切要注意意象的协调关系。同时,“白骨”和“红妆”本也是一类事物,有其共同点,那就是人,只是相反的两个形象。

  2,记取僧楼听雪夜,万山如墨一灯红。

  同上一例一样,我们注意到这句,也是在颜色上做一比较---黑(夜)和红。曾有诗评如是说:“末句以数字及颜色作对衬,意境之美,令人神往”。我们可以多做借鉴哦。

  3,劝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这里,不是上下句的映衬了,而是一句之中的反差对比。“一”和“万”在数量上的巨大反差,功成和枯骨的反差。强烈的反差,当使人印象深刻。

  4,百里骊山一炬焦,劫灰何处认前朝。诗书焚后今犹在,到底阿房不耐烧。

  这里用什么来映衬的呢?我们会注意到“诗书”很易燃烧,但传经千古而犹在。而“阿房宫”很坚固吧?却灰飞烟灭了无踪迹。这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也阐述了一种道理,仁义和*,哪个更坚固!

  5,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知长。

  “千年”和“一日”对比明显,“速”和“长”又起到的是这种对比的深化作用。

  (三)示现——就是带领读者走进你想象的那种空间。

  这种将过去或者未来或者无法亲自到现场看到的事物,用绘画一般的构图手法,用文字的描述,来呈现在读者面前,这种手法,甚至可以穿越时空,走进梦境,把不可能变为可能。这就是所谓的“示现”。象杜牧的《阿房宫赋》,庄子的《逍遥游》、《齐物论》等,都是通过这一手法所完成的。甚至我们看到的《西游记》也是这样性质的哦。这种手法,在文学与艺术之创作上,占有极重要之地位。善于使用,当成就精彩神来之笔。诗贵想象,那就把你的想象展现出来,示现哦!示现,是诗词创作的重要手段。

  先看李白的一首诗:

  风动荷花水殿香,姑苏台上见吴王。

  西施醉舞娇无力,笑倚东窗白玉床。

  凭想象,把过去的事情写出来,这叫“追述”的示现。李白写啥呢?写西施呢,比他可早N多年了。他看不到,但他可以享受想象的快乐。那就追述一番吧。

  看完老李再看小李的一首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和上一首想法,不去追述过去的时光,而是想象未来的情景。这叫“预言”的示

  我们再看一下王维的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偏插茱萸少一人。

  很远的地方我们也看不到,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啊,把远处的给想象过来,这叫“悬想”的示现。前面两个是时间尺度上的想象拉伸,这个却是在空间尺度上的拉伸。我们的想象力,是可以穿越时空的,就是这样。

语文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初中语文阅读修辞手法

  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有很多,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还有叠词、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总结:一种修辞用的比较多的就是引用,总是在做阅读题时出现。

有趣的语文之修辞手法

  语文当中,有迷人的阅读,有动听的故事,还有神一般的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一个明星大家族,下面我来一一向你介绍吧!

  首先是比喻先生和拟人小姐。瞧!他们是在办金婚典礼呢!

  只听司仪说到:“比喻先生一生以来都从事着将A物体摇身一变成B物体的整容师,而拟人小姐从事着将物体们装扮成人类模样的仙女教母,让我们祝贺他们金婚快乐!”

  接下来是夸张排比两兄弟,看,我们发现他俩也在现场呢!(哒哒哒)接下来是记者提问环节!记者:“您们好!请问你们是夸张排比兄弟吗?”夸张排比:“您好!我们是。”记者:“请问我可以采访你们几个问题吗?”夸张排比:“当然可以”。记者:“请问你们分别从事什么职业,能介绍一下吗?”夸张:“好的,我原先是一名科学老师,因为太长时间使用放大镜,所以只要某一事物被我瞧见了,我就条件反射般将它放大,为此,人们还专门给我起了个外号,叫夸张大师”。

  记者:“谢谢您!那排比呢?”排比:“嗯……我……”夸张:“他害羞得跟含羞草一样!”记者:“谢谢您,这次采访结束了,如果还想补充,可以打给《有趣的语文》栏目,这是我的名片!”

语文修辞手法有哪些

  语文修辞手法名称列举如下:

  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

  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

  较喻(又名强喻)、譬喻、饰喻、引喻、隐喻;

  白描:比拟(又名比体),避复,变用,层递,衬垫(又名衬跌) ,

  衬托(分正衬、反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

  顶真(又名联珠、顶针),对比,对仗(又名对偶、排偶),

  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又名并提、合叙、合说);

  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

  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

  摹绘(又分为:摹形,摹声,摹色),列锦,连及,夸张,

  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

  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又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

语文修辞手法及满分作文

  01.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

  拟人(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便于抒情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利于表达作者情感。夸张使表达的情感更为强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引发人们的想象。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内容上表意凝练,概括力强,抒情酣畅。

  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加强语气;叙事透辟,条理清晰,长于抒情。

  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增强表达效果,突出主旨。

  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释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设问:自问自答,突出文章内容吸引读者,引发读者思考。反问:增强语气,强化情感。

  引用:增强文章历史文化底蕴;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和说服力。

  双关:使语言幽默;适应语境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增强文章表现力。

  反语:正话反说,显得幽默讽刺。

  02.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象征:引申事理,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

  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强化思想感情;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使文章曲折含蓄。

  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引发好奇,使文章曲折有波澜;感情铺垫,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情感。

  托物言志:在对事物的描绘过程中寄托作者的个人情感和理念。

  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虚实结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刻画人物性格更鲜明,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的揭示主旨。

  动静结合:以静衬动或以动衬静,起烘托作用。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具震撼力

  渲染烘托: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

  联想想象:丰富文章内容使形象更为生动形象增添文章艺术表现力。

  反语(反讽):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情感或讽刺语气;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

  03.叙述方式

  顺叙:按某-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的进行叙述。

  倒叙:突出事件的结局,制造悬念。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丰富。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

  04.叙述人称

  第一人称:给读者以真实感,使文章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的表达思想情感,增强文章真实性。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和对话,拉近与读者或对话者的感情距离;用于外物,有拟人化的效果。

  第三人称:比较直接的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有利于客观叙述。

  05.抒情方式/手法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借事抒情、托物言志。

  06.表达方式

  叙述(顺叙、倒叙、插叙)

  描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等)

  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说明: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举列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

  议论:议论文的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论证方法有举例/事实论证;道理/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07.描写

  1、人物描写

  正面描写:肖像描写(以形传神);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语言描写(言为心声);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神态描写;细节描写(抓住生活中的一个小细节,尤其是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准确传神,形象鲜明)。

  侧面描写:不直接写人、物本身,而是通过他人对主体的感受与评价从侧面来突出主体的特征。如三月不知肉味,绕梁三日。

  2、环境描写(自然景物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作用:①照应前后文、标题;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情感;③衬托(正衬、反衬)主体;④表现、突出主题,⑤展示人物活动背景或社会背景⑥对下文的议论、描写、抒情做铺垫;⑦预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

  景物描写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静写动;点面结合;虚实结合;正侧面描写相结合;高低远近声色结合;视觉嗅觉听觉多角度写景;对比。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3、场景描写

  摄取一个有意义的生活场景或自然景观采用各种修辞手法,把所看到、听到、想到的写下来,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4、白描

  用最简练、最节省的文字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或描绘一幅画面;用字简练,不加渲染和烘托,简洁传神。

  08.鉴赏语言的具体鉴赏角度

  遣词造句:包括用词、句式,如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的选用、整句散句、长短句等

  修辞: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语言的特色与风格:如平实自然、华美绚丽等

  语体:书面语与口语,普通用语与口语

  情感:善于体味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表露出来的情感,或含蓄、或直露、或奔放、或细腻等

  09.语言的特色与风格

  平实自然(语言朴素不夸张,但于平淡之中蕴涵深意):亲切自然。

  华美绚丽(使用较多整句句式,修饰性辞藻丰富):文采飞扬,具有感染力。

  口语化/地方方言特色(较多使用生动活泼的口头用语):生动活泼亲切自然。

  生动形象(运用较多修辞手法):语言富有感染力,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幽默讽刺(幽默:语言风趣、诙谐;讽刺:嘲讽、揭露的语言,较多使用反语):一针见血,入木三分,语言富有感染力,强化讽刺效果。

  含蓄深沉(抒情或叙事不直接写出,而是通过它物或对比委婉表达内心情感):容易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

  准确简练(意思表达明确,用语简单):短促有力,语言富于感染

  典雅优美(较多引用古典诗文):语言具有古典的美感,丰富文章文化内涵。

  旁征博引(材料丰富,论据详实,有掉书袋的嫌疑):有说服力。

  10.句式鉴赏

  1、按句式整齐与否分

  整句(排比句、对偶句、对仗句):形式整齐,音节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

  散句:使语句灵活自然,富于变化。

  2、按句子长短分

  长句:使表达严密精确、细致,条理贯通,气势畅达。

  短句:节奏短促,干脆利落,生动明快,活泼有力。

  11.现代文的分类

  按内容与文体分,可分为5类。

  行文特点:形散神不散,由景到情到理,由物到人到理(透过事物的表象把握深刻意蕴)。

  1、写景状物抒情散文行文思路:

  写景:景一情一人一理,卒章显志

  状物:物一人一理,篇末点题

  这类散文中,写主体对象的同时,又写相关事物,作用是正衬或反衬主体事物的特征。

  类比(相似)一-正衬:严冬中的松树与梅树

  对比(相反)--反衬:欺霜傲雪的松树与只剩下枯枝败叶的乔木

  这类散文环境描写的作用:为主体对象提供背景。正衬或反衬,突出主体特征。渲染主体活动的氛围

  2、写人叙事散文

  在叙事过程中塑造人物形象。

  这类散文要注意关注人、事背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物特点、描写方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事件的前因后果;关注事理。

  3、哲理性散文(议论性散文)

  这类散文要关注话题,弄清楚作者想要讨论的问题是什么;文章主旨一般有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之分,关注文章的深层含义;关注行文思路弄清楚作者如何以小见大、由浅入深、由实到虚、由表及里来论述抽象深奥的人生哲理。

  4、学者散文(文化散文)

  内容:批判当代某些不良的文化现象。

  特征:经常采用古今对照、今昔对比的手法。

  情感:通过对过去优良传统与美好生活的缅怀,表达一种对当代物质社会的忧虑与思考。

  主旨:希望人们能够给反思。

  12.取材(选材)构思的特点

  详略得当:最能体现主题的内容细致描述,与主题联系不是十分紧密的粗略描述。

  以小见大:从生活中的细小事物或场景入手,表现重大的主题。

  点面结合:既有整个横切面,又有具体详细的事例个案(点)

  典型/新颖:典型:创造典型人物,描写典型场景;新颖:推陈出新

  旁征博引:材料丰富,论据详实,有掉书袋的嫌疑。

  虚实结合(以虚写实):眼前之景与事为实,联想与想象的景与事为虚,尤其是回忆、梦境等,作者常通过以虚写实的方式来形成一种虚实的对比与映衬。

  13.标题的作用

  标题的内容作用:点明中心事件、主体情感、主旨点明话题、事件、背景

  标题的结构作用:行文线索(叙事、抒情的线索),贯穿全文

  标题的形式作用:从修辞、句式、用词等方面分析,作用有形象、突出、醒目、新颖、设置悬念等

  14.文章的线索

  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有以下几种:

  以人(人物的活动)为线索

  以物(事物的得失)为线索

  以事(事件的前因后果)为线索

  以理(所要阐述的道理)为线索

  以情感(情感的变化)为线索

  以空间位置的变化为线索

  线索的作用:贯穿/组织全文

  15.文中关键句段的赏析

  1、起始句/段(位于文章开头或段落首句)对下文或全文的作用:交代时间、地点、背景或渲染氛围,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先言他人、他物、他事,以此引出所写之主体人、物、事);

  描述某场景、现象,为后文的议论、抒情做依托,相互照应与下文作对比、反衬,使后文内容更突出

  引发读者好奇心,吸引读者兴趣,激发读者阅读下文的欲望设置悬念,引发思考;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

  2、过渡句/段(在文章中间或段落中间)的作用

  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起下文

  内容上:点明中心(主旨)

  3、结尾句/段(在文章或段落结尾)的作用

  结构上:总结全文;呼应开头(标题),前后呼应

  内容上:篇末点题,点明题旨;深化中心(主题)

  如果结尾句委婉含蓄,则其作用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省暗示主题强化作者感情

  16.引用的作用

  证明观点,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充实论据,丰富内容,深化文章主题;

  增强文章文化底蕴,增强感染力;点明题意,文题对应。

  17.文章的结构方式

  总分式:包括分一总;总一分一总式;

  递进式:逐层深入形成递进

  并列式:分几方面介绍,形成并列

  对照式:文中两部分内容或进行对比,或用部分内容烘托另一部分内容

  中考满分作文精妙结尾

  1、“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有晴空”,不经历风雨怎能成功?我的成长之舟,行驶得虽然不稳,经历了风平浪静,也面对过波涛澎湃,但也正是这各种各样的惊请骇浪,才让我学到了本领,锻炼了能力。通过这成长的旅途,我才真正明白成长有一些烦恼,但更多的是快乐。

  2、从此以后,当我面对挫折出时候,我时常会想起诗人尼采的诗句:“那些未能将我置于死地的东西,会让我变得重加强大。”每当这时,我都会微笑着面对迎面而来的挫折。

  3、不管寒冬是多么的强大,多么的漫长,但春天总会来的,不是因为她以她的坚持不懈令寒冬退让,即便没有支持,也没有信住,她也做到了,那我呢?不也应该以不懈的奋斗为自已创造出一片天地吗

  4、生命前进的道路上,成长的烦恼还在不断地汹涌袭来,唯有不断武装自己,让自己更坚强、勇敢,我们才能招架住所有烦恼的“袭击”,才能在烦恼的夹击中健康成长。

  5、挫折、困境、打击,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音符,既然无法避免,请坚定信念,激昂斗志,以挫折为桨,以困境为帆,以打击为风,向着阳光勇敢前进,去收获人生中的那一米阳光。

  6、父爱这字眼是多么的平风,但这种爱是多么的不平凡。一株茉莉也许没有沁人心脾的芳香,但永远会让你感到清新,感到优雅,父爱就是这样,犹如茉莉一样静静地开放。无论你在何方,父亲那慈爱的眼神定会伴随你一生。

  7、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社会,看待父母,看待亲朋,你将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快乐,放开你的胸怀,让霏霏细雨洗刷你心灵的污垢。学会感恩,因为这会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充实。

  8、夕阳下,一对老人漫步于湖边,构成了一幅唯美的图画。因为有了真爱,所以他们共同诠释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真谛,清风轻轻拂过老奶奶的发梢,老爷爷耐心地为年迈的妻子理着头发,从老奶奶满足的笑容中,他们体会出了彼此的深情,虽平平淡淡,却情意浓浓。望着他们渐渐远去的背影,清风再也不忍打扰,默默离去,却体会到了爱的真谛。体会到人生中地处处真情。

  9、爱的力量是无比大的,爱的色彩是无比美的,她可使心中有爱的人幸福,贡献出爱的人快乐,得到爱的人欢笑;她可使家庭美满,使社会安定,使世界和平。关心、宽恕和体谅都是爱,让我们一起把爱贡献出来,给社会、给世界、给人间,使人间处处有温暖,处处有温情,处处都有爱。

  10、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管遭遇失败还是痛苦,如果能快乐的笑一笑,高歌生活多么美好,蓝天百云多么美丽,那我们就会获得幸福,甚至拥有金灿灿的硕果。朋友,快快亮出你的笑容吧!

  11、如果说人生是一只生命之舟,当我触礁搁浅,在岁月里沉沦时,书香如同纤夫,牵引我挣脱泥泽,回归生活的波涛,驶向更波澜壮阔的海洋。如果说人生是一次旅行,当我陷入迷途而失去方向时,书香如同心灯,指引我穿越严冬,走过生命的春天,走向更光明悠玩的未来。

  12、你存在于我的脑海里,我的文章里,我的世界里。你点缀了我的世界,充实了我的生活。因为有你,我的生活和学习丰富多彩;因为有你,我才能与时俱进、不断进步;因为有你,我的人生才更有意义。书,我的世界因你而亮丽。

  13、旅行是眼界的行走,阅读是思绪的行走,此即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生活中有阅读,生活才能充满意趣;读书与实践相结合,书籍才能散发光彩。我行,我亦行,写一本书让身心自由飞翔。

  14、青春,流露着浓浓的诗情画意,青春散发出淡淡的幽香情韵,青春时代充满着年少轻狂,充满着无限生机,充满着美丽自信,青春的步伐不会因困难而停止,青春的旋律不会因风雨而停滞。让我们扬起青春的衣角,架起远航的风帆,让生命在这里飞扬,让青春在这里启航。

  信,青看的是线不会目围性在停上到欢件

  15、“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生命因有了梦想而丰富,梦想因有了行动而精彩。当鸟儿有了梦想,水也阻挡不了它展翅飞翔;当我们有了梦想,谁也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脚步,让我们张开翅膀,放飞美丽的梦想,即使前方的路程荆棘遍布。

  16、我们必须扎稳自己的根,才能活得像树一样,才能从你的大网中逃出,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否则我们就只能像水里的浮萍一样,水往哪里流,就往哪里漂,最终变成碌碌无为的人中的一员。因此,我们一定要扎稳扎牢自己的根,活出属于自己的风采。

  17、世人总是希望这个世界给自己回报,却忽略了自己到底为这个世界付出了多少。天地间那杆无形的大称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只有付出才会有回报。诚如一首歌所唱: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我们只有让自己付出,让自己做的最好,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18、别让手机绑架了你的生活。下次起床,先别顾着发微信,先看一下身边有没有有趣的人;下次聚会,先别顾着晒照片,先看一下想念许久的容颜。挣脱手机的绑架,让你时人生属于你。

  19、试青解读春天,却发现,没有一支画笔可以绘出那绚丽的春色,没有一间木屋可以留住那惬意的春光,没有一篇美文可以写进那浓浓的春意。只想借一句诗说出自己的心声:”最是一年春好处,决胜柳烟满皇都。“最不愿春纵即逝。

  20、岁月伴着父母那渐渐苍白的鬓角与我们的成长悄然流逝,但我们该铭记:我们的生活,一直充满了阳光;爱,一直不曾离去。或许当我头发花白,容颜苍老的坐在摇椅上,回想起这份不变的爱时,我任会记得是这份爱送我到阳光明媚的彼岸。

  21、世界因善而美好,人间因爱而美丽。请将自己心中的那份善传递给他人,让人与人之间更加友善,让世界更加和谐,天地之间永远明媚如春。

  22、回眸凝望,那春夏秋冬里,那长街小巷里,留下了我成长道路上的一串串脚印,那每一个脚印都嵌入了一段段难忘的故事,构成了我生命旅途中的一道道风景。

  25、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也能够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们还有健康的身体,当我们不再享有健康的时候,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着说:我很幸福。因为我还有颗健康的心。甚至当我们连心也不再存在的时候,那些人类是最优秀的分子仍旧可以对宇宙大声说:我很幸福。因为我曾经生活过。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赛冷的日子里经常看看太阳,心就不知不觉暖洋洋亮光光。

  26、青春是早晨的太阳,她容光焕发,灿烂耀眼,所有的阴郁和灰暗都遭到她的驱逐;青春是江河里奔涌的激浪,天地间回荡着她澎湃的激情,谁也无法阻挡她寻求大海的脚步。

  27、青春是一只高飞在天的鸟,她美丽的翅膀像彩色的旗帜,召唤着理想,憧憬着未来;青春是一棵枝叶葳蕤的树,她用绿色光芒感染着所有生灵,使春天的景象常留在人间;青春是一支余韵不绝的歌,她把浪漫的情怀和严峻的现实交织在一起,拨动每一个人的心弦;青春是蓬蓬勃勃的生机,是不会泯灭的希望,是一往无前的勇敢,是生命中最辉煌的色彩。

  28、信任是一种有生命的感觉,信任也是一种高尚的情感,信任更是一种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纽带。你有义务去信任另一个人,除非你能证实那个人不值得你信任;你也有权受到另个人的信任,除非你已被证实不值得那个人信任。

  29、青春是用意志的血滴和拼搏的汗水酿成的琼浆——历久弥香;青春是用不凋的希望和不灭的向往编织的彩虹绚丽辉煌;青春是用永恒的执着和顽强的韧劲筑起的一道铜墙铁壁——固若金汤。

  30、信念是巍巍大厦的栋梁,没有它,就只是一堆散乱的砖瓦;信念是滔滔大江的河床,没有它,就只有一片泛滥的波浪;信念是熊熊烈火的引星,没有它,就只有一把冰冷的柴把;信念是远洋巨轮的主机,没有它,就只剩下瘫痪的巨架。

  31、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诬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着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只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在一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

  32、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和目的地,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只有追求,才会品味堂堂正正的人。

  33、如果说友谊是一颗常青树,那么,浇灌它的必定是出自心田的清泉:如果说友谊是一朵开不败的鲜花,那么,照耀它的必定是从心中升起的太阳。

  34、多少笑声都是友谊唤起的,多少眼泪都是友谊揩干的。友谊的港湾温情脉脉,友谊的清风灌满征帆。友谊不是感情的投资,它不需要股息和分红。(友谊可以换其他词语)

  35、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落落余辉,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草,我摘束最灿的;漫漫人生,我要采撷世间最重的——毅力。

  36、如果说生命是一座庄严的城堡,如果说生命是一株苍茂的大树,如果说生命是一只飞翔的海鸟。那么,信念就是那穹顶的梁柱,就是那深扎的树根,就是那扇动的翅膀。没有信念,生命的动力便荡然无存没有信念,生命的美丽便杳然西去。

  37、毅力,是千里大堤一沙一石的凝聚,一点点地累积。才有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壮丽;毅力,是春蚕吐丝一缕一缕的环绕,一丝丝地坚持,才有破茧面出重见光明的辉煌;毅力,是远航的船的帆,有了帆,船才可以到达成功的彼岸。

  38、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39、心的本色该是如此。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澜,不论顺逆,不论成败的超然,是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驿站;败,仍滴水穿石,汇流入海,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的傲岸,有“将相本无主,男儿当自强”的倔强。荣,江山依旧,风采犹然,恰沧海巫山,熟视岁月如流,浮华万千,不屑过眼烟云;辱,胯下韩信,雪底苍松,宛若羽化之仙,知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肯因噎废食。

  40、快乐=物质/欲望。这是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的快乐方程式。从经济学的观点看,物质消费越大,欲望越小,快乐就越大,正应了中国人的一句古话“知足常乐”.反之,如果一个人的物质消费有限,而欲望无穷大,将会怎样呢?路瓦栽夫人有那么多“梦想”,又有那么多“陶醉”,她怎么能不痛苦、伤心呢

  41、俄国作家契诃夫说:“有大狗,有小狗,小狗不该因为大狗的存在而心慌意乱。所有的狗都应该叫,就让他各自用上帝给他的声音。

  42、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了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43、爱,有的时候不需要山盟海誓的承诺,但她一定需要细致入微的关怀与问候;爱,有的时候不需要梁祝化蝶的悲壮,但她一定需要心有灵犀的默契与投合;爱,有的时候不需要雄飞雌从的追随,但她一定需要相濡以沫的支持与理解。

  44、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埋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仅去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45、即使青春是一枝娇艳的花,但我明白,一枝独放永远不是春天,春天该是万紫千红的世界。

  46、即使青春是一株大地伟岸的树,但我明白,一株独秀永远不是挺拔,成行成排的林木,才是遮风挡沙的绿色长城。即使青春是一叶大海孤高的帆,但我明白,一叶孤帆很难远航,千帆竞发才是大海的壮观.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我的成长记录

培养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