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教学反思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家乡的搭石

  我们村子前面有一排搭石。搭石一块块的,像一个个大积木。搭石是方形的,上面一个坑,一个坑的,像被雨水和河水给冲过似的,坑坑洼洼的。

  春天,我们几个小伙伴在搭石上蹦来跳去,有的还一起比谁先跳到对岸,搭石上经常会留下几个小脚印。

  夏天,我们坐在搭石上把拖鞋放在一边,脚丫子不停的拍着河水,荡出一圈圈波纹,脚丫沾了水,不停地在搭石上跑,跑出了一个个小脚印,脚印没了,又要沾水,我们又踩出了一个个的脚印来了。

  秋天,树儿落叶了,我和弟弟捡起一片片落叶,在落叶上刮了一些指甲印,把它们拿到搭石上,然后把落叶一片片的放到河水里,让它们顺着水流漂到远方去。

  冬天,小河还在流淌着,搭石上还是很有趣,在搭石边看小鱼,在搭石上玩石头剪刀布······

  我爱我们村子前的搭石。

搭石教学反思

搭石的读书笔记

  上午的语文课上,我们学习了21课《搭石》。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摆搭石、走搭石的一些生活情景,赞扬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为他人着想的美德。

  课文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是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这句话写了年轻人尊老爱幼的美德,因为他们有一颗高尚的心。

  就因为做这么一点小事,从而就会特别快乐,以后和大家和睦相处,就会变得更加快乐!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搭石》。故事主要讲的是“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到秋季过小溪时,必须走搭石。家乡的人们主动摆搭石,互帮互助,协调有序地过搭石,充满了和-谐的美。

  读了这篇文章,我被感动了。搭石,看起来是一件平凡的事,可是,它处处体现了美。比如说,进入秋天,家乡的人们从两岸找来一些平整的石头放在小河上,让人们过河,这体现了劳动美。上了点年岁的人,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就换一块搭石,踏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回去,这体现助人美。一行人过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这让我感到了和-谐美。对方同时过搭石,招手让对方先过,这体现了谦让美。要是老人过河,年轻人要背老人过河,这体现出了尊老美。

搭石课件

  《搭石》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第21课课文。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分享了人教版搭石的课件,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材分析

  《搭石》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是以“人间真情”为专题,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带来的快乐与幸福。课文写的是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搭石正是乡亲们质朴、善良、无私的化身,正是乡亲们辛勤劳作、热爱生活的见证。学生要在反复品读课文的基础上去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自然美、人性美。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7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掌握多音字 “间” “背”;重点理解“理所当然”的意思。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摆搭石”、“走搭石”初步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 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4.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人民作家刘章的散文名篇《搭石》,一同去看看那个美丽小山村,一同去看看那一块块搭石。

  二、初读感知

  1. 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一是要把每一个字都读准确,尤其是生字的读音,遇到长句、难句的时候,多读几遍;二是要边读边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 检查初读情况

  课文中有许多生字、生词需要我们掌握,都会读了吗?徐老师检查检查。

  (1)课件出示生字词。

  (2) 写生字词

  红色的是生字,不但要会读还要会写。都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就是这个道理。接下来,请同学们在方格本上工工整整的写一写这六个词语。(师巡视,随时指导,强调写字姿势。)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 同学们,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走一走家乡的搭石。哎,说了这么长时间,你们知道什么是搭石吗?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三、精读品悟

  1.为什么作者会如此喜爱呢?搭石在作者的心目中有着怎样的地位?请你们自己找一找,读一读。

  课件出示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他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2.原来,这搭石不仅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那文章哪些地方写出了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读边勾画。

  3、交流反馈

  预设一:(课件出示)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通过学生谈个体的感受,突出老人的心灵美)

  (2)指导学生感情的朗读,把老人心灵美表现出来。

  (3)删词比较,体会用语的精妙。

  课件出示: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上了点年岁的人,急着赶路,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

  5.请你自己读读这两个句子,体会体会有什么不同

  预设二(课件出示)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指名读,正音“背”。说说你的感受?理解“相背而行”。

  (2)这句话中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什么叫“理所当然”?“理”是什么?(尊敬老人)是的,这不是理所当然的“理”,而是“礼”。(板书)

  (3)指导朗读,读出乡亲们互相谦让,尊敬老人的精神。

  4. 文本补充:十里路要走多少搭石,没人数过。直到1964年我岳父从山外到我家串门,出于好奇,一道道计数.十里路竞走了32道搭石。我是从1962年起当上村干部的,直到1975年到县城工作,13年间,不超过3天就要到乡镇办事一次,都是当天往返.一天要走64回搭石,总共走了千万回,对搭石的印象怎能不深刻呢

  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这普普通通的搭石在作者刘章的心里如此重要了吧?带着理解,带着体会,再来赞美赞美搭石!

  四、情感升华

  1. 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你们觉得这是些怎样的搭石

  2. 美的不仅仅是风景,还有家乡人。

  五、设疑结课

  其实在课文当中,还有许多关于美的描写,有些是景,有些是人,咱么下节课,接着来学!下课!

  课后反思

  完特级教师的指导课《搭石》,加上刘宏老师一针见血的点评,我收获颇多。现反思如下:

  一、成功之处

  1、课堂语言优美,情感体会到位。

  2、条理清晰,环节流畅,重点把握恰当。

  3、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启发,引导不紧不慢,逐层推进,真正做到让学生有所得。

  4、在理解“面对面怎样过搭石”一环节时,采用师生合作表演的形式,直观简洁易懂,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5、课文最后升华阶段,教师先自己有感而发,写几句诗,让学生和着音乐吟颂,紧接着说话训练(此时此刻,你想对搭石说些什么?)水到渠成,学生有例可仿,有话可讲。

  二、不足之处

  1、导入不够明确,让人误以为是上第一课时。其实可以先直接回顾上节课所学,“什么是搭石?”后再一起去看看作者刘章的家乡(欣赏家乡风光图,说感受),接着引出作者心中的那一道独特的风景——“搭石”。这样就不会有疑问了。

  2、整堂课的时间分配稍有偏前,后面略显仓促。应该要很清楚每一部分的重难点:全文5段,第1段弄懂“为什么搭石?什么是搭石?”(第1课时)。第2段清楚“谁,怎样摆搭石?”第3段明白“怎样走搭石?”第4段理解“遇到特殊情况怎样过搭石?”第5段“赞搭石”。其中“摆和走搭石”中都蕴涵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应作重点把握。实际上课时各环节衔接如能再紧凑些,时间安排上也会更宽裕。

  3、对个别词句的理解和把握不够明确。

  “轻快的音乐”应该是有很明显的节奏感的,速度可慢可快,只要协调就可以,而不是一定要快的。“踏踏”的声音,是脚踩搭石发出的响声,老师在引导体会时不应该直接发“踏”的音,而是做好师生接读训练。老师说“前面的抬起脚来”,学生接“后面的紧跟上去”……重复几次,速度可由慢到快。让学生体会“前面的慢,后面必须慢,前面的快了,后面必须得快。”从而明白什么是“协调有序”,什么是“像轻快的音乐”。

  另外体会“画一般的美感”时,一定要点一下,可以结合前面看过的秀美家乡风光图片,也要牢牢抓住这里的“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去体会。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感受到“画一般的美”。

  三、谈“再教设计”

  1、教学形式多样化

  可以在教学第4段时,再设计一个说话写话训练。“在过搭石的时候,还有哪些特殊情况?”比如碰到小孩、孕妇、残疾人,外村的人、外地人、来这里旅游的人,该怎么说?怎么做

  2、丰富结尾,升华主题。

  明白只有遇到每年的汛期才需要“搭石”,村民的生活离不开“搭石”,搭石不仅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更是村民通向山外、走向城市、面向世界的纽带。还可以让学生结合开发当地旅游资源,提高自己的认识,谈谈各自的想法。

断桥搭石的收获

  十一放假第二天,我就和外公外婆去缙云仙都旅游,在仙都的一条好溪上搭了一段石桥。

  爸爸妈妈来接我和妹妹回永康,爸爸妈妈一到就让我们带他们到溪边去玩。我们在溪边打水漂,扔石头。正当我们玩得开心的时候,我忽然看见不远处有一座被洪水冲断的断桥,这时正好有两位老公公挑着东西经过,他们先放下担子挽起裤脚,走到溪中,艰难地在水中踏步。这时,妈妈突发奇想:我们能不能像语文书中二十一课《搭石》中那样搭石呢

  有了妈妈的这个想法,我们便从附近的石滩上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让妈妈在水里横着搭上一排,好让人们走路,我和爸爸,妹妹小斯斯,分别担任三传手、搬运工和二传手,分工好了以后,我们便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虽然那天太阳高照,可是天气也已经进入秋天,江水依然冰凉刺骨,大家工作十分困难,可是一想起乡亲们,在水中还要背着很重的东西,脚板子被扎得生痛,弄不好还要感冒。我又更加努力地干了起来。我们还从江底找来一些小石块来固定大石块。

  我们的“搭石工程”终于完工了!我们正往回走时,我回头看见一位老爷爷来走我们搭的搭石。我一直看到老爷爷顺利地走过了搭石,我原本没儿底的心才有了着落。

  这次搭石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助人为乐,快乐自己!

搭石

  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小溪的两岸。小溪的流水常年不断。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止步,后面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搭石听课心得体会

  这次参加教研活动,听了王敏教师的公开课,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针对这三节课,我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抓住问题创设情景

  教学的艺术,不是传授而是激发和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欲望、激情,老师利用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材料,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师从学生感兴的食物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了知识来源于生活。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接下来的教学进行了情感铺垫。

  二、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

  新课标强调: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变为“会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合作者、引导者。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只作恰如其分的点拨,不能一问一答的大包大揽。创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尝试,在主动探索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掌握学习的方法,获取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教师的激励到位

  老师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不断。如“你说的真好”“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

  四、合作交流

  老师在不同程度上都能够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与同伴交流,并给足学生合作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

  总之,本次教研活动,让我收获很多,感触很深,觉得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很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要加强学习,在实践中加强探索总结,争取进步。

搭石

  本作文(600字)是关于小学二年级的作文(600字),题目为:《搭石》,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姥姥的老家在大山深处,她常常讲家门口的大河,水流很急,需踩着搭石方可过去。姥姥说,河的对面有一棵大槐树。春天,槐树枝头挂满了一簇簇白白的槐花,摘下来放在锅里和着面一蒸,拌着吃,味道别提多棒了。姥姥想了想,唉,你们现在的学习和我们渡河是一样的,河的对岸是自己向往的事物,但你们要渡河,得读书。

  姥姥说,搭石的大小是不一样的,水流缓的地方石块小,水流急的地方得搬大石头。大石头很重,搬一次累得人“呼哧呼哧”的,但小石头却无法替代大石头。其实,这不是和读书一样吗。读书也需要各类书搭配,做到全营养,均衡发展。依自己来说,喜欢读一些故事性强的书,每次看是关注故事情节,人物的悲欢离合常让我牵肠挂肚。妈妈曾劝我关注一些历史或科普类书籍,我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磨磨蹭蹭硬是一本历史书也没看。没想到,上了初中,新增的四门科目中有一门就是历史。每到老师说到发生的历史事件,就有同学“哦”的一声,然后一二三四很牛气地说上一大堆。我听得头脑发晕,两耳嗡鸣,一学期下来,功夫花了不少,成绩却不起色。向学习好的同学请教,才知人家已经把《资治通鉴》读了三遍。自愧不如!

  再说平时也不太喜欢散文,鲁迅的《朝花夕拾》翻了几页就扔到了一边。不料三次语文考试,我就在鲁迅他老人家这里栽了三回。一次问《朝花夕拾》中除了长妈妈外另一位女性人物,我苦思冥想,最后居然神奇地写了“祖母”,被朋友嘲笑了一学期。看来,读书真不能耍小孩子脾气,依自己的喜好做事。营养要均衡,身体才能强壮;知识要均衡,我才能全面发展。

  姥姥说,她小时候和几个孩子一起搭石,不一会儿就搭好了。没想到,第二天过河时,石头有的被水卷走了,有的东倒西歪。原因是石头没有固定住,没有扎进泥砂,经不起水浪的冲击。读书亦是如此。如果囫囵吞枣地看,速度是很快,表面上看了不少书,实际上记到脑子里又有多少?虽然我也看过《水浒传》,但当时看得太粗,马马虎虎地翻完了。结果有同学们问起“及时雨”是谁的绰号时,我毫不犹豫地大声回答:林冲!把同学惊得目瞪口呆。如此看书,是在读字。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眼看到了,不往大脑过,如同猴子掰苞米,终究一无所获。

  搭石是渡河的桥,阅读是通往知识的桥。“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现今社会在发展,知识也需要不断更新,我们应深度阅读,全营养阅读,让阅读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用书籍武装自己的大脑,不让自己被社会淘汰。只有这样,我们在追求智慧的路上,才能脚踏实地,走的更远。我与书的故事注定没完没了,将一直持续下去。

搭石

  再过二十天,就要开学了。我的暑假作业早已写完,今天翻起妈妈为我借来的四年级语文课本,一篇题目叫《搭石》的课文吸引了我。“搭石”是什么呢?于是我仔细阅读起来,文章非常有趣,大意是这样的:

  作者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五六个村庄分布在小溪两岸。小溪的流水长年不断,人们来来去去很不方便。于是人们就根据溪水的深浅,从岸边找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在河里横着摆成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走过,这就是“搭石”。人们在走搭石时,只要发现哪块石头不稳,就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如果两个人同时都要过小溪,总会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过。碰到老人还要把老人背到河对岸。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连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课文非常有趣,通俗易懂,读起来津津有味。作者通过描绘摆搭石、走搭石等生活中的几个平凡情景,赞颂了搭石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同时也赞美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读了这篇课文,我有很深的感触。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也有类似的情况。有一次,一个同学的数学题不会,老师让我在课外给他辅导。我十分耐心、不厌其烦地为他讲解,最后他终于弄懂啦,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虽然他占用了我的一些学习时间,但因为我帮助了他,心里一样快乐。

  我很欣赏搭石这种奉献精神,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都要学习“搭石精神”,培养自己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时刻想着他人,甘做搭石!

《搭石》所思

  前几天,我们学了一篇课文,题目叫《搭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通过家乡的“搭石”而描写出了美。从这篇课文,我想到了电脑。电脑,它也有“美”。

  在你想分享文章的时候,可以打在博客上,供人欣赏。我有自己的博客,里面有几十篇博文,访问过的人都说我写得好,他们看得津津有味。电脑,它也有“美”。在你有不懂的难题的时候,你就可以在电脑上查资料。什么奥林匹克数学题,语文的阅读题,都可以找到相应的资料。电脑,它也有“美”。在你疲劳过度时,可以听听音乐。每当我疲劳的时候,我都会听听音乐,放松心情,什么愚公移山啊,小小少年啊,北京欢迎你啊,我都会听个够!电脑,它也有“美”。每当我作业做完的时候,我都少不了电脑娱乐——游戏。我会看看摩尔庄园,玩玩塞尔号,瞧瞧弹弹堂,点点QQ农场……什么游戏都玩个够!电脑,它也有美。每当上课时,老师制作的幻灯片就是他的功劳。没有他,老师就做不出幻灯片。

  是他的美,才让老师做出幻灯片。电脑,它真是我们的好帮手!

搭石

  春天的画卷是从泛绿的枝条里慢慢晕染的,是从舒展的心灵里渐次上色的。春姑娘带走了寒冬的肆意,在眼前悠然而过,夏天来了。夏天是柔情的,潺潺流水给夏增加了一丝画意。充满诗情画意的夏,揪起了我童年的回忆,是那一年的夏。

  小时候,夏天对我们这群山里孩子来说是最幸福的,我们不用上任何兴趣班,也不用整天“闭关修炼”在家看书,我们只是在欢笑声中荡漾。一到周末我们便是成群结伴地来小溪边戏耍,桥底下,绿树旁,一阵阵欢笑声回荡在桥洞之间。有的摸鱼捉虾,有的鼓腮憋气,还有的戏挑鹅鸭,玩的不亦乐乎。可就在这欢笑声中有谁望见那个清瘦的背影呢?对,就是那个老人。

  每次去溪边,我们都会看见这个老人家,他穿着朴素的布衣,黝黑的脸上爬满了岁月的痕迹,苍白的头发上掺和这几根黑丝,他的儿女都去外地工作了,一个人孤苦伶仃,每个月靠菲薄的资助金养活自己,因为我们识得熟,所以叫他老爷爷。

  这条流水潺潺的小溪曾经是条又臭又脏的垃圾河,连鹅都嫌脏不肯下去。那时由于镇上只开辟来一两条河,又经垃圾河的污染,所以连件衣服也洗不得。而在这缺水的情况下,是老爷爷一个人每天背着竹篓去捡垃圾。每天黎明到黄昏,这个身影一直在溪边荡漾,打事儿起我才三岁。九年来,老爷爷不管寒冬酷暑,他每天都会来这里搭石,由于环境的恶劣,再加上垃圾河里有不计其数的尖锐物品,老爷爷的手已经溃烂得不行了。现在的河道由曾经的垃圾河变成了全镇最干净的河道:鹅在河里无忧无虑的游着,鱼虾在石缝里玩捉迷藏,夏荷扎根湿土做妙龄少……可是在背后默默辛苦的老爷爷却无人问津。

  一次交谈中我忍不住问老爷爷:“为什么得不到任何报酬,还要坚持清理河道?”老爷爷眯缝着眼,笑着回答:“傻孩子,做自己理所应当的事不一定需要什么报酬,能够从中获得一种发自心灵的微笑就是最知足的了。”现在的小河由一块块鹅卵石铺向河的对面,是整齐有序的,小河由两条鹅卵石路铺成,上游的水深且清,用来洗衣服;中游的水不深不浅用来洗菜;下游的水浅,用来洗家居用品。这有序的河道加上鹅鸭的游水,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去年的那个夏夜,老爷爷在睡梦中离开了,但是挂在那张黝黑脸庞上的微笑却一直荡漾在我的心头。望着水花涌上岸,又在不经意间逝去,含着敬仰的泪珠,那一年的夏又随着泪水在眼角边划过……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童年好词好句

白杨礼赞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