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知识点
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总结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2)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简单从实验中得出,它是通过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和科学推理得到的。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4)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中,每次都要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滑至水平面上的初速度相等。
(5)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①揭示运动和力的关系。②证实了力的作用效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③认识到惯性也是物体的一种特性。
2.惯性
(1)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③要把“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的“惯性”区别开来,前者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后者表明的是物体的属性。
④惯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但并不是“产生”惯性或“消灭”惯性。
⑤同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运动快还是运动慢,不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而且惯性大小是不变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在解释一些常见的惯性现象时,可以按以下来分析作答:
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弄清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
③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变化。
④由于惯性研究对象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
二、力的合成
1.合力、分力
用一个力F来等效代替几个力时,被代替的几个力叫F的分力,用来代替的F叫这几个分力的合力。
2.共点力
共点力:如果几个力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做共点力。
3.力的合成
求几个已知分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
4.二力合成:
(1)共线二力合成
A、方向相同的二力合成:F= F1 + F2 方向与二力的方向一致。
B、方向相反的二力合成:F=︱F1 - F2︱ 方向与二力中较大的力方向一致。
(2)不共线的二力合成
物理学家们经过大量准确的实验证明:如果用表示两个共点力F1, F2的线段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那么,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就可以用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表示出来。这叫做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过程:用事先粘贴在黑板上的橡皮筋做力的合成实验。
实验时的注意事项;
①橡皮筋的自然伸长时的“O”点要记下。
②用两把弹簧秤拉伸时要保证细绳与弹簧秤的拉勾要在一条线上。(斜拉时发出的吱吱声表明有摩擦力)
③拉力大小不要超过弹簧秤量程,弹簧秤要与黑版面平行。
④记录时要记下两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⑤画平行四边形时,不是真实存在力的线段用虚线表示。
初中物理60个重要知识点总结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与路程不成正比,时间不成反比。
2.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3.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4.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5.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阻力,电磁吸引力等其它力。
6.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8.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
9.惯性是属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能说受到惯性,只能说具有惯性。
10.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非平衡力: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11.电动机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外电路有电源。发电机原理:电磁感应,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外电路无电源。
12.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拉力多大摩擦力多大。
14.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15.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6.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二画力的作用线(把力延长或反向延长),三连距离(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四标字母。
17.求作最小动力,力臂应该最大。力臂最大作法:支点到力的动力作用点的长度就是最大力臂。
18.液体压强跟液柱的粗细和形状无关,只跟液体的深度有关。深度是被研究的点液体的自由表面(与空气的接触面)的竖直距离,不是高度。固体压强先找到压力,再运用p=F/S计算压强;液体压强先运用p=ρgh计算压强,再运用F=pS计算压力。特殊固体可用p=ρgh计算,特殊液体可用p=F/S算。
19.托里拆利实验水银柱的高度差和管子的粗细倾斜等因素无关,只跟当时的大气压有关。
20.浮力和深度无关,只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求浮力要首先看物体的状态:若漂浮或悬浮则直接根据F浮=G物计算,若有弹簧测力计测可以根据F浮=G物—F拉来测。
21.有力不一定做功。有力有距离,并且力、距离要对应才做功。
22.机械效率不是固定不变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除了跟动滑轮的重力有关外还跟所提升物体的重力有关,物体越重,拉力也越大,机械效率越高。在变化中抓住动滑轮的重力不变是关键。
23.物体匀速水平运动时,动能和势能不一定不变。此时还要考虑物体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例如洒水车,投救灾物资的飞机,他们的机械能在减小。
24.机械能守恒时(机械能没有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其他的能也没转化为机械能),动能最大,势能最小。可以由容易分析的高度和形变大小先判断势能,再判断动能的变化。
25.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同时增大和减小。只是在不同的变化过程中,引力和斥力的变化快慢不一样,导致最后引力和斥力的大小不一样,最终表现为引力或斥力。
26.分子间引力和大气压力的区别:分子力凡是相互吸引的都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但如果伴随着空气被排出或大气压强的变化则说明是大气压力。例:两块玻璃沾水后合在一起分不开是大气压力,水面上提起玻璃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
27.物体吸热内能增大时,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化沸腾);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是热传递(还可以是做功)。改变物体能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28.内能和温度有关,机械能和物体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物体一定有内能,但不一定有机械能。
29.热量只存在于热传递过程中的,离开热传递说热量是没有意义的。热量对应的动词是:吸收或放出。不能说物体具有,或含有热量。
30.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是固定不变的。比热容越大:吸收相同热量,温度变化量小(用人工湖调节气温);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热量多(用水做冷却剂)。比热容大的升温或降温都难。
31.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四个冲程,曲轴转动二周,对外做功一次,有两次能量转化。
32.太阳能电池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不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3.核能属于一次能源,不可再生能源,当前人们利用的主要是可控核裂变(核反应堆)。太阳内部不断发生着核聚变。
34.音调一般指声音的高低,和频率有关,和发声体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响度一般指声音的大小,和振幅有关,和用力的大小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是用为区别不同的发声体的,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生活中也有些用高低来描述声音的响度的,要特别注意,如:不敢高声语,高指的是响度。小沈阳:“起高了”高指音调)。
35.回声测距要注意除以2.36.光线要注意加箭头,要注意实线与虚线的区别。实像的光线是实线。法线、虚像光线的延长线是虚线。
37.反射和折射总是同时发生的,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因为都是反射。
38.平面镜成像:一虚像,要画成虚线,二等大的像。人远离镜,像大小不变,只是视角变小,感觉像变小。
39.照像机的物距: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像距:底片到镜关的距离或暗箱的长度,底片是不能动的,所以调整相距是通过伸缩镜头完成的。投影仪的物距: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像距:屏幕到投影仪的距离。
40.照相机原理: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原理: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41.透明体的颜色由透过和色光决定,和物体顔色相同的光可以透过,不同的色光则被吸收。不透明物体反射与它相同的色光。
42.液化:雾、露、雨、“白气”。凝华:雪、霜、雾淞。凝固:冰雹,房顶的冰柱。
43.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任何温度下进行)和沸腾(一定温度下进行)。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高温的水蒸气遇冷温度降低液化,不是遇热液化,自然界这类现象多多)和压缩体积(气体打火机,液化石油气)。
44.沸腾时气泡上升变大(变浅液体压强减小,体积变大),沸腾前气泡越往上越小(温度降低,遇冷收缩)。
45.晶体有熔点(海波,冰,石英,水晶和各种金属)。非晶体没有熔点,(蜡、松香、沥青、玻璃)。
46.六种物态变化。由硬变软要吸热(固→液→气),反之要放热。
47.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的两条件:一,达到一定的温度(熔点和沸点);二,继续吸热。
48.金属导电靠自由电子,自由电子移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相反。
49.串联和并联是针对用电器与电源的关系。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没有分流点,并联电路电流多条路径,有分流点。
50.判断电压表测谁的电压可用圈法:把要分析的电压表当作电源,从一端到另一端看圈住谁就测谁的电压。
51.连电路时,开关要断开,滑片放在接入阻值最大的位置,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选择要合理,滑动变阻器要一上一下,并且要看题目给定的条件确定,电压表一定要放在最后再并在所测用电器的两端。电流表相当于导线,电压表相当于断开。
52.电路中有电流一定有电压,但有电压不一定有电流(电路还得闭合)。
53.电阻是导体的属性,一般是不变的(尤其是定值电阻),但它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电阻越大,灯丝电阻与温度的关系表现最为明显。
54.串联电路有分压作用,电压与电阻成正比,也就是电阻大,分得电压大。电阻大的功率也大。并联电路有分流作用分流,电流和电阻成反比,也就是电阻大,电流小,电功率也小。
55.测电阻和测功率的电路图一样,实验器材也一样,但实验原理不一样(分别是R=U/I和P=UI)。测电阻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测功率时功率是变化的,求平均值没有意义。
56.电能表读数是两次读数之差,最后一位是小数。可用电能表与钟表测用电器实际电功率。
57.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是固定不变的,但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是变化的。但在变化时,电阻可以认为是不变的。可根据R=U2/P计算电阻,建立联系,公式用的非常多。
58.家庭电路中开关必须和灯串联,开关必须连在火线御用电器之间,灯口螺旋要接零线上,保险丝只在火线上接一根就可以了,插座是左零、右火、上接地。
59.磁体上S极指南(地理南级是地磁北极,平常说的是地理的两极)N极指北。
60.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体周围有磁场),制成了通电螺线管(安培定则)→电磁铁。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制成了发电机。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制成了电动机。沈括发现了磁偏角。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卢瑟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贝尔发明了电话。
初中物理常用思维方法:
①控制变量法。
②转换法。
③等效替代法(并联电阻)。
④类比法(电流类比水流)。
⑤图像法。
⑥抽象推理法。
⑦建立模型法模型法(光线,磁感线,力的示意图,杠杆,原子核式结构)。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声现象》复习提纲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①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合1224k,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
☆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 晚 (早、晚)0.29s (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①②④ )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
调高。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
练习:解释蜜蜂飞行能凭听觉发现,为什么蝴蝶飞行听不见?蜜蜂翅膀振动发声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蝴蝶振动频率不在听觉范围内。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练习:☆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男低音音调低响度大。
☆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响振动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⑴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⑵ 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 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 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 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
4、 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初中物理《压强》知识点总结
一、压强
1.压强:(1)压力:
①产生原因:由于物体相互接触挤压而产生的力。②压力是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③方向:垂直于受力面。
④压力与重力的关系:力的产生原因不一定是由于重力引起的,所以压力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只有当物体放置于水平地面上时压力才等于重力。
(2)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一个物理量,它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3)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4)公式:P=F/S。式中P表示压强,单位是帕斯卡;F表示压力,单位是牛顿;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是平方米。
(5)国际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1Pa=lN/,其物理意义是:l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N。
2.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减小受力面积。(2)减小压强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增大受力面积。
二、液体压强
1.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同种液体中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4)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2.液体压强的大小
(1)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有关。
(2)公式:P=ρgh。式中,P表示液体压强单位帕斯卡(Pa);ρ表示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h表示液体深度,单位是米(。
3.连通器——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
(1)原理:连通器里的液体在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2)应用:水壶、锅炉水位计、水塔、船闹、下水道的弯管。
三、大气压强
1.大气压产生的原因:由于重力的作用,并且空气具有流动性,因此发生挤压而产生的。
2.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方法:在长约1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于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于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这时测出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约为1900px。
(2)计算大气压的数值:P0=P水银=ρgh=13.6X103kg/。所以,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为:P0=1.013Xl05Pa=1900pxHg=760。
(3)以下操作对实验没有影响:
①玻璃管是否倾斜;②玻璃管的粗细;③在不离开水银槽面的前提下玻璃管口距水银面的位置。
(4)若实验中玻璃管内不慎漏有少量空气,液体高度减小,则测量值要比真实值偏小。
(5)这个实验利用了等效替换的思想和方法。
3.影响大气压的因素:高度、天气等。在海拔3000内,大约每升高10大气压减小100Pa。
4.气压计——测定大气压的仪器。种类: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又叫做无液气压计)。
5.大气压的应用:抽水机等。
四、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飞机的升力的产生:飞机的机翼通常都做成上面凸起、下面平直的形状。当飞机在机场跑道上滑行时,流过机翼上方的空气速度快、压强小,流过机翼下方的空气速度慢、压强大。机翼上下方所受的压力差形成向上的升力。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ρV国际单位:千克/米3,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1毫米2=1×10-6米2。
五、压强
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
公式:F=PS【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⒉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ρghh:单位:米;ρ:千克/米3;g=9.8牛/千克。
⒊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盒式气压计)。
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小,即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沸点也降低。
六、浮力
1.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3.浮力计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压力差
4.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当物体悬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
当物体上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当物体下沉时:F浮物且ρ物>ρ液
七、简单机械
⒈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通过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处于水位置的目的:便于直接测定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
定滑轮:相当于等臂杠杆,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动滑轮:相当于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⒉功: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距离。W=FS功的单位:焦耳
3.功率:物体在单位时间里所做的功。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即功率大的物体做功快。
W=PtP的单位:瓦特;W的单位:焦耳;t的单位:秒。
八、光
⒈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影子、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为3×108米/秒=3×105千米/秒
⒉光的反射定律:一面二侧三等大。【入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是入射角。反射光线和法线间夹角是反射角。】
平面镜成像特点:虚像,等大,等距离,与镜面对称。物体在水中倒影是虚像属光的反射现象。
⒊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看到水中筷子、鱼的虚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光线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光线作用。光的折射定律:一面二侧三随大四空大。
⒋凸透镜成像规律:[U=f时不成像U=2f时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物距u像距v像的性质光路图应用
u>2ff倒缩小实照相机
f2f倒放大实幻灯机
u放大正虚放大镜
⒌凸透镜成像实验: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个高度上。
九、热学:
⒈温度t: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是一个状态量。】
常用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
温度计与体温计的不同点:①量程,②最小刻度,③玻璃泡、弯曲细管,④使用方法。
⒉热传递条件:有温度差。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是过程量】
热传递的方式:传导(热沿着物体传递)、对流(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实现热传递)和辐射(高温物体直接向外发射出热)三种。
⒊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方式:蒸发和沸腾,汽化要吸热。
影响蒸发快慢因素:①液体温度,②液体表面积,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蒸发有致冷作用。
⒋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单位:焦/(千克℃)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C水=4.2×103焦/(千克℃)读法:4.2×103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物理含义:表示质量为1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热量为4.2×103焦。
⒌热量计算:Q放=c降Q吸=c升
Q与c、⊿t成正比,c、⊿t之间成反比。⊿t=Q/c6.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单位:焦耳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7.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即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十、电路
⒈电路由电源、电键、用电器、导线等元件组成。要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电路中必须有电源,且电路应闭合的。电路有通路、断路(开路)、电源和用电器短路等现象。
⒉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如金属、酸、碱、盐的水溶液。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如木头、玻璃等。
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导体。
⒊串、并联电路的识别:串联:电流不分叉,并联:电流有分叉。
【把非标准电路图转化为标准的电路图的方法:采用电流流径法。】
十一、电流定律
⒈电量Q:电荷的多少叫电量,单位:库仑。
电流I:1秒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叫做电流强度。Q=It
电流单位:安培(A)1安培=1000毫安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测量电流用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并考虑量程适合。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
⒉电压U: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单位:伏特(V)。
测量电压用电压表(伏特表),并联在电路(用电器、电源)两端,并考虑量程适合。
⒊电阻R:导电物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符号:R,单位:欧姆、千欧、兆欧。
电阻大小跟导线长度成正比,横截面积成反比,还与材料有关
导体电阻不同,串联在电路中时,电流相同(1∶1)。导体电阻不同,并联在电路中时,电压相同(1:1)
⒋欧姆定律:公式:I=U/RU=IRR=U/I
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导体电阻R=U/I。对一确定的导体若电压变化、电流也发生变化,但电阻值不变。
⒌串联电路特点:
①I=I1=I2②U=U1+U2③R=R1+R2④U1/R1=U2/R2
电阻不同的两导体串联后,电阻较大的两端电压较大,两端电压较小的导体电阻较小。
例题:一只标有“6V、3W”电灯,接到标有8伏电路中,如何联接一个多大电阻,才能使小灯泡正常发光
解:由于P=3瓦,U=6伏
∴I=P/U=3瓦/6伏=0.5安
由于总电压8伏大于电灯额定电压6伏,应串联一只电阻R2如右图,
因此U2=U-U1=8伏-6伏=2伏
∴R2=U2/I=2伏/0.5安=4欧。答:(略)
⒍并联电路特点:
①U=U1=U2②I=I1+I2③1/R=1/R1+1/R2或④I1R1=I2R2
电阻不同的两导体并联:电阻较大的通过的电流较小,通过电流较大的导体电阻小。
例:如图R2=6欧,K断开时安培表的示数为0.4安,K闭合时,A表示数为1.2安。求:①R1阻值②电源电压③总电阻
已知:I=1.2安I1=0.4安R2=6欧
求:R1;U;R
解:∵R1、R2并联
∴I2=I-I1=1.2安-0.4安=0.8安
根据欧姆定律U2=I2R2=0.8安×6欧=4.8伏
又∵R1、R2并联∴U=U1=U2=4.8伏
∴R1=U1/I1=4.8伏/0.4安=12欧
∴R=U/I=4.8伏/1.2安=4欧(或利用公式计算总电阻)答:(略)
十二、电能
⒈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电流作功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公式:W=UQW=UIt=U2t/R=I2RtW=Pt单位:W焦U伏特I安培t秒Q库P瓦特
⒉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作的电功,表示电流作功的快慢。【电功率大的用电器电流作功快。】
公式:P=W/tP=UI(P=U2/RP=I2R)单位:W焦U伏特I安培t秒Q库P瓦特
⒊电能表(瓦时计):测量用电器消耗电能的仪表。1度电=1千瓦时=1000瓦×3600秒=3.6×106焦耳
例:1度电可使二只“220V、40W”电灯工作几小时
解t=W/P=1千瓦时/(2×40瓦)=1000瓦时/80瓦=12.5小时
十三、磁
1.磁体、磁极【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质叫磁体。磁体的磁极总是成对出现的。
2.磁场:磁体周围空间存在着一个对其它磁体发生作用的区域。
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磁场方向: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磁体周围磁场用磁感线来表示。
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3.电流的磁场:奥斯特实验表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通电螺线管对外相当于一个条形磁铁。
通电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与螺线管两端极性的关系可以用右手螺旋定则来判定。
初中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一、 运动
定义式:v=s/t
扩展式:s=tv t=s/v
实际运用:
车辆过桥问题:v车=(桥长度+车长度)/总时间
回声测距离:距离=0.5×声速×时间
反射光测距离:距离=0.5×光速×时间
速度的比较:
当时间相同时,比较路程长短,路程长的速度快,路程短的速度慢
当路程相同时,比较时间长短,时间短的速度快,时间长的速度慢
二、 声学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介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响度:振幅大,响度大;振幅小,响度小。
声调:振动快,音调高;振动慢,音调低。
音色:人辨别不同声音的依据。
乐音三要素:响度、声调、音色
光速:340
超声: 20000Hz 次声: 20Hz (人耳无法听见)
三、 光学
光沿直线传播
光速c=300000000
光的反射:反射角=入射角
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平面镜成像:虚象、像与物的大小相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相对平面镜对称。
光的折射:当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增大,折射角增大,入射角减小,折射角减小。
光的色散:
三基色:红、绿、蓝
三原色:红、黄、蓝
凸透镜成像:
成像条件 成像规律
u
u>2f f
f2f,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
分析:u=2f是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u=f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视力矫正:
远视眼用凸透镜,近视眼用凹透镜
四、 力学
当物体匀速直线运动时,摩擦力等于使其运动的拉力(牵引力)
牛顿第一定理,当物体不受力时,总保持匀速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力的合成:二力方向相同时F总=F1+F2
二力方向相反时F总=F1-F2
浮力:浮力=物体重力(漂浮)
浮力=物体重力-F
浮力=液体密度×排开液体体积×g
压强:定义式:P=F/S
液体压强:P=液体密度×g×液体高度
水平地面固体压强:P=G/S=(固体密度×固体体积×g)/S
帕斯卡原理:F1/F2=S1/S2
杠杆平衡:F1×L1=F2×L2
定滑轮:只改变力的方向,不改变力的大小
动滑轮:不改变力的方向,只改变力的大小
公式:拉力=重力/绳子根数
功与功率:W=F×S
W=P×t
P=W/t
P=F×V
机械效率=W有用/W总=P有用/P总
五、 热学
发动机四冲程:吸气冲程(活塞向下运动,吸气阀门开启)
压缩冲程(活塞向上运动,两阀门均关闭)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做功冲程(活塞向下运动,两阀门均关闭)
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排气冲程(活塞向上运动,排气阀门开启)
燃料释放的热量:Q=q×物体温度升降变化的热量:Q=(t1-t2)
或 Q=(t2-t1)
热效率:Q吸=效率×Q放
六、 电学
串联和并联:串联的各用电器(电阻)中电流相等;电压之和为电源电压。
公式:I=I1=I2 U=U1+U2 R=R1+R2
并联的各用电器(电阻)中电压相等,电流之和为干路电流。
公式:I=I1+I2 U=U1=U2 1/R=1/R1+!/R2
欧姆定律:定义式 I=U/R
焦耳定律:定义式 Q=电流的平方×电阻×时间
变形式 Q=Uit 等
电功率:反应做功的快慢
决定式:P=U×I (适用于任何用电器)
P=电流的平方×电阻 及 P=电压的平方/电阻 只适用于利用热效应工作的用电器(灯泡、电炉、热水器)
家庭用电:一度=3600000J
P=n/(Nt)×3600000J
导致熔断器熔断的两个原因:火线与零线间短路
用电器功率过大
家庭电压:220V 工厂电压:380V
人体安全电压: 36V
插座: 左零右火上地
七、 磁学
磁感线:在磁体外北出南进
电磁:右手螺旋定则
电动机:磁场对通电导体具有力的作用,其作用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干线运动产生电流。
发电机: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初三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一、电流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电路中有电源 电路为通路
4、电流的三种效应。
(1) 、电流的热效应。(2)、电流的磁效应。(3)、电流的化学效应。
5、单位:(1)、国际单位: A (2)、常用单位: 、A
(3)、换算关系:1A=1000 1
6、测量:
(1)、仪器:电流表,
(2)、方法:
① 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 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④ 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二、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 碱 盐溶液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2、绝缘体: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3、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
三、电路
1、 组成:
①电源②用电器 ③开关④导线
2、三种电路:
①通路:接通的电路。
②开路:断开的电路。
③短路: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3、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4、连接方式:
串联 并联
定义 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 把元件并列的连接起来的电路
特征 电路中只有一条电流路径,一处段开所有用电器都停止工作。 电路中的电流路径至少有两条,各支路中的元件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开关
作用 控制整个电路 干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中的开关控制该支路。
电路图
实例 装饰小彩灯、开关和用电器 家庭中各用电器、各路灯
初三下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
压强浮力知识总结
1、知道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一道单选)
考实验题时,注意控制变量法的说法
2、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液体内部压强并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连通器会简单填空即可
5、知道常见的大气压现象
6、托里拆利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可能考选择
7、大气压和海拔的关系: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8、知道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可能考简答或填空
9、能解释为什么铁块在水里会下沉,而铁船却会漂浮,注意简答题
10、注意称重法和排液法的结合
11、阿基米德原理,会进行计算
12、知道浮沉条件与浮力重力的关系;浮沉条件与液体密度,物体密度的关系,并能解决相关问题,作出判断
13、轮船、潜水艇、汽艇的浮沉相关知识要了解,还有密度计
热量的计算
计算公式:
①经某一过程温度变化为△t,它吸收(或放出)的热量.Q表示热量(J),
Q=c×△t.
Q吸=c×(t-t0)
Q放=c×(t0-t)
(t0是初温;t是末温)
其中c是与这个过程相关的比热容
②固体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的计算公式:Q放=
气体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的计算公式:Q=Vq
Q表示热量(J),q表示热值(J/kg),示固体燃料的质量(kg),V表示气体燃料的体积。
q=Q放/固体);q=Q放/v(气体)
Q———某种燃料完全燃烧后放出的热量———焦耳J
——表示某种燃料的质量———千克kg
q———表示某种燃料的热值———焦耳每千克J/kg
单位:
热量的单位与功、能量的单位相同.在国际单位制中热量的单位为焦耳(简称焦,缩写为J).历史上曾定义热量单位为卡路里(简称卡,缩写为cal),只作为能量的辅助单位,1卡=4.184焦.
注意:1千卡=1000卡=1000卡路里=4184焦耳=4.184千焦
例题详解:
例1 将100g水从20℃加热至90℃,要供给多少热量?一根铁钉的质量约10g,从1000℃的红热状态冷却至25℃,会放出多少热量?[c水=4.2× 103J/(kg·℃);c铁=0.46×103J/(kg·℃)]
解析:水吸收的热量Q吸=c水(t1-t01)=4.2 ×103J/(kg·℃)×0.1kg×(90℃一20℃)=2.94× 104J,铁钉放出的热量Q放=c铁(t02一t2)=0.46× 103J/(kg·℃)×0.01kg×(1000℃一25℃)=4.485 ×103J。
答案:见解析
水果热量:
1、苹果100克/52大卡
苹果是最多人会选的瘦身水果,因为它有丰富的果胶,可以帮助肠胃蠕动和排除体内毒素,最棒的是还可以降低热量吸收,再加上苹果的钾质很多,可以防止腿部水肿。当然啰,苹果的卡路里也不高,所以才有专吃苹果的苹果减肥餐产生。
2、香蕉100克/125大卡
很多水果减肥餐都少不了香蕉,因为香蕉含有丰富纤维质、维他命A、钾质和果胶等,所以可以有效地整肠,这样就能帮助排便。香蕉也有排除水分的效果,不但是最佳瘦身水果,也是吃了会让肌肤水当当的美颜圣品,不过香蕉的热量较高,吃多了,会有变胖的疑虑。
3、葡萄柚100克/28大卡
欧美人都爱吃葡萄柚等酸性水果来塑身,因为酸酸的水果可以促进肠道消化功能,葡萄柚含有丰富的维他命C,可以消除疲劳,还能让肌肤美美的呢!加上葡萄柚的热量和含糖量少,是最佳的明星减肥水果。
4、凤梨100克/32大卡
凤梨也是属于酸性水果,可以整肠和助消化,加上凤梨富含酵素能有益毒素分解,促进排水,所以也是想要瘦的人可以适量食用的水果,不过吃凤梨最好不要在餐前吃哦,因为它会伤胃,所以一定要先吃点东西垫垫胃才能食用,所以啰,虽然好吃,也不能吃过量。
5、奇异果100克/50大卡
奇异果甜美多汁,又含有丰富维生素C的特色,成为最受欢迎的美容和塑身水果。带点酸甜好滋味的奇异果,能防止便秘、帮助消化和美化肌肤,即使拿来当减肥餐,也会让人吃得津津有味,而它也一样是属于低热量高营养成分的优质水果。
初三物理知识点大总结
知识点总结
1、比热容的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所吸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符号为:c
2、比热容的单位:符在物理学中,比热容的单位是焦耳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它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4.2×103焦耳。
3、应用比热容解释有关现象:Q吸=c-t0),Q放=c-t),其中Q为热量,单位是J;c是比热容,单位是J/(kg·℃);物体质量,单位为kg;t0为物体初温,t为物体末温,单位是℃
4、从比热容表中可知,水的比热容很大。水和干泥土相比,在同样受热的情况下,吸收同样多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很少,而干泥土的温度升高较多。因此,同在阳光照射下,内陆地区夏季炎热,而冬季寒冷。形成了一年四季温差大,一日之中昼夜温差大的大陆性气候。沿海地区四季温差小、昼夜温差也小。
正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在生活中往往用热水取暖,室温比较稳定。有些机器工作时变热,也多用水来冷却。
常见考法
比热容这部分知识在北京市近几年中考试卷中考查的主要内容有:比热容的概念和物体吸放热的计算。主要以选择题和计算题形式出现。以计算题的形式出现的频率较高,以下面几道题为例。
误区提醒
1、比热容表示的是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这一特性。
2、公式是计算式,而不是决定式,因为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随质量、温度的变化和吸收热量的多少而变化。
3、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比热容的值也不同。例如水和冰是同种物质,不同状态,它们的比热容是不同的。
【典型例题】
例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小,温度升高多的物体比热容小
B.吸收相同的热量,比热容大的物体升温少
C.比热容大,质量大的物体吸热多
D.同种物质,升温相同,质量大的吸热多
解析:此题考查对热量计算规律的基本认识是否清楚,在物体的温度变化时计算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应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的变化及构成物体的物质性质——比热容的大小有关,C、△t与Q是多因一果的关系。所以凡讨论这类问题时,应写出热量计算公式:Q=C来对照审查,四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缺一不可。A选项中给出了△t、C的关系缺少Q无法讨论,B选项只给出了Q、C和△t的关系,缺以不能讨论,C选项中只给出了C、的关系缺少△t也无法讨论,只有D项,四个因素都给全了,代入公式关系正确,故D选项正确。
答案:D
初三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一、温度
1、 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 单位:
①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 换算关系T=t + 273K
3、 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分类及比较:
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 —20℃~110℃ —30℃~50℃ 35℃~42℃
分度值 1℃ 1℃ 0。1℃
所 用液 体 水 银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
特殊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① 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② 凝固 :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叫凝固。
凝固图象:
2、汽化和液化:
① 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 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 吸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 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② 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
方法:⑴ 降低温度;⑵ 压缩体积。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 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 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 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 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