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
赴广州、天津开发区考察报告
年10月21日至24日蓝捷主任率副主任黄斌、党政办副主任赖华江赴广州、天津开发区学习考察天津开发区经国家商务部组织对国家级主要开发区进行综合评价连续七年位居榜首而成为中国开发区代表广州开发区则位居第二、三名因考察组日程安排非常紧张考察信息量有限我区与国家级顶尖开发区也无法参照对比但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站在巨人肩膀上学习借鉴可增强危机感少走弯路并树立开发区发展信心
一、由小而大奇迹
1、经济高速发展
天津开发区1984年创建时划了一块盐碱滩产值仅为塘沽盐厂500万元至1994年产值已达149亿元增长了2760倍年平均增长率为85%真正成为天津市经济新增长点XX年产值达1000亿占天津市总产值40%每平方公里创造80亿元产值差不多再造一个天津XX年天津开发区在累计开发土地37平方公里(其中工业区28平方公里、生活区9平方公里)面积上实现工业企业销售收入1249.47亿元gdp445.23亿元财政收入93.0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6.57亿元全区人均gdp2.3万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经济总量达到相当规模后仍保持较快发展速度广州开发区1998-XX年gdp年均增长27.69%高出母城广州市13个百分点广州开发区计划到XX年工业产值达1700亿元gdp600亿元人均gdp4万美元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表1:主要经济指标(亿元)
指标
开发区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
90 99年XX年90年 99年 XX年93年 99年 XX年
天津2.5208.45380.097.81608.551031.244.3632.6680.32
广州140.94242266.665484.3432.8967
开发区与一般城市工业发展道路完全不同它不依靠自身积累逐步发展而形成注入式高速发展态势迅速成为母城经济增长极开发区特有注入式高速发展主要特点:一、土地开发及工业运行支持系统(如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等需要集中注入二、通过招商引资引入外力形成工业投资注入三、从长远看可形成良性循环投入--产出投资注入形成超常规工业发展后劲
2、规划面积扩大
随着开发区项目增多经济高速发展初创时划定一小块面积已无法满足开发区需要天津、广州开发区规划面积都不同形式进行扩充了
表2:天津开发区区域演变面积:平方公里
武清县逸仙工业园:10
初始面积:33+西青区微电子工业区:10+西区:48 现有规划面积:136
汉沽区化学工业区:30
84年 XX年XX年
表3:广州开发区区域演变面积:平方公里
广州高新区
初始面积+二期+三期(永和镇)+广州保税区现有规划面积:213
6.6 737.57 广州出口加工区
84年93年93年XX年
三期即将永和镇划入三区划入四区合并时为将四区联为一体将相连处镇、村成建制划入镇划入后即改为街道办事处
另据了解青岛开发区与所在地黄岛区合并面积由原批准80平方公里变为220平方公里北京开发区由初始23.5平方公里扩大为50平方公里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由初始18平方公里扩大为现在88.6平方公里全国各地经国家、省正式批准开发区都在进行扩大“区土”运动目扩大吸引资源和支配资源空间扩大区域经济活跃和产业结构调整能力开发区有一个适度规模规划面积有利于形成吸引资源和支配资源空间增强区域经济活跃和产业结构调整机会全国开发区“扩土”运动另一重要因素从可持续发展战略角度经济系统脱离社会系统和人文系统支持和相辅相成非均衡发展难以持久珠江三角洲城乡一体化已经没有工业园、农村、城市界限开发区无一例外地走城市新区道路不但有助于总体发展环境完善整合资源支配空间而且能立秆见影地分担企业外溢成本但过早地走城市化道路最直接顾虑承担巨大社会成本
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回顾,经开区夯实了跨越式发展的基础
,是经开区建区以来发展最快的五年,预计全区生产总值完成68亿元,是的3倍,年均增长20.6%;工业总产值完成130亿元,是的3.8倍,年均增长2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8亿元,是的2.9倍,年均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3.5亿元,是的3.2倍,年均增长26%;实际利用外资2.8亿美元,是的8倍,年均增长51.8%;进出口总额5.3亿美元,是的9.8倍,年均增长60.8%。
,是经开区项目引进取得重大突破的五年。全区累计引进超亿元以上工业项目62个,总投资423亿,是期间全部项目投资的9倍,结束了经开区没有重大工业项目的历史。出口加工区富士康项目30天内建成投产,创造了被称为奇迹的“郑州速度”。经开区项目建设呈现出“正在集聚、正在开工、正在建设、正在跨越”的良好态势。
,是经开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五年。工业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的不足60家增加到的102家,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是的23倍。八大园区建设全面启动,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电子信息、现代物流五大主导产业基本形成。
,是经开区实际利用外资最好的五年。出口加工区叠加保税物流功能,进出口额在中部6省出口加工区中连续五年位居第一。河南保税物流中心顺利通过国家四部委封关验收,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成投运,从真正意义上结束了河南没有进出口港口码头的时代。
,是经开区科技创新实力不断增强的五年。全区研发投入累计达到10.8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5%;累计申报各类科技资金项目550个,实际到位资金1.5亿元;累计申报专利总数1099项,授权专利680项,荣获河南省知识产权优势区域称号,被确定为省创新型产业集聚区(试点)。
,是经开区城市功能日益完善的五年。大力实施“四大工程”(畅通工程、绿化工程、美化工程、亮化工程),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44.7亿元,建成道路110余公里,绿化覆盖率达36.3%,建成区面积从10平方公里扩大至30平方公里。
,是经开区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五年累计完成社会事业和民生方面的投入4.1亿元,是期间投入的近20倍,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由的4.8%上升至的15.8%。
,是经开区党的建设取得新成效的五年。扎实开展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大力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建立健全选人用人机制;积极开展非公党建“两带一争”活动,成立了区企业党工委;大力实施“强基工程”,全面推进“4+2”工作法,基层党建活力进一步增强;切实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注重抓教育、抓源头,促进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
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实践启示我们:
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不停步。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本身就是一部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生动史。五年来,面对经开区工业总量偏小、基础设施薄弱、发展空间受限等诸多现实,我们不埋怨、不争论,果敢地冲破传统思维的禁锢和旧体制的束缚。无论是“工业立区、科技兴区”战略的确立,还是“八大超百亿产业园区”的提出,无论是首开全省异地购买土地指标的先河,还是审批制度的改革、办事程序的突破,无不体现着解放思想的胆识和敢闯敢试的勇气。可以说,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不可能有经开区发展的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