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楼台望雨

  《其一》

  广湿重重尘不扬,

  舞花飞叶满天伤。

  阴风瑟瑟终朝絮,

  雨打栏杆催戚凉。

  《其二》

  楼台雨湿暗涵人,

  云黑离离夜幕沦。

  独立微微晓寒意,

  也知冬日不迎春。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夜雨对床,千古绝唱

  “风雨任平生”的一生造就了一代天骄——苏轼。

  我看到,他,拾起那枯干的笔,蘸上滋润的浓墨,黑白之间,鹤舞九天。挥洒出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沁透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情怀,更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的悲凉。

  我没有看到,他,生命中最重要、最持久的诗友,他们的诗篇就像大小提琴合奏出的美妙的心灵之音,如果缺少了相应、相和,即使天才也会孤独难耐,幽闷靡发。那,便是苏辙。

  从小兄弟俩便一起学习,或登山临水,或切磋琢磨。朝夕相处的兄弟自是生出深厚的感情,彼此虽不曾说出口,心里却也明白。这样的生活一直延续到他们双双高中之时。

  苏轼的父亲在为苏轼取名时,便希望苏轼能够平平淡淡平平安安的过一生,像车上的横木不外饰。然,苏轼一身的才情,一生的抱负,注定了让他锋芒毕露。

  官场上的明争暗斗,朝廷上的口无遮拦惹来了祸端。前途茫茫,满载的空前绝论无一施展。朋友的背叛把苏轼卷进了“乌台诗案”,平添苦楚,感伤自叹。苏辙又何能坐视不理呢?为了兄长奔波于朝廷之间,竟多次上书给皇上愿以贬自己的官职为兄赎罪。那曾经幼小的弟弟在这时却充当了苏轼的保护神,保护着屡屡受到迫害的哥哥。在变法中危难与共的苏轼和苏辙,早已成为当时的佳话。

  终,苏轼被贬黄州。

  苏辙将兄长送了千余里路才返。并细心的照顾着苏轼的妻儿子女,直至他们跟随去到黄州,那个没有杭州繁华的偏远的地方。

  风飘飘,水飏飏,掸掸这一路素衣风尘,驾一叶扁舟,于清秋的黄昏,残阳如血,沧海如幕,来到这古战场——赤壁。

  赤壁下,夜色中,苏轼仰天长啸,“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今周瑜何在?英雄长辞于世盖吾不为周郎乎?斟一杯酒,一饮而尽。自此,与民同耕同乐,快哉快哉!

  然,无论身处何方,苏轼都牵挂着苏辙,犹记得捧书诵读“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时,子由为子瞻披衣之景。那般的默契,苏轼心有所动,与子由定下夜雨对床的约定。至今亦未忘记。

  并在与苏辙往来的十百封信里,多次提起此事。互相的牵挂,互相的思念,显露无疑。而这般情绪又用什么来表达?只挥笔一洒,又是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罢。“误喜对床寻旧约,不知漂泊在彭城”,“对床定悠悠,今夜雨萧瑟”,这参杂了浓厚的兄弟情谊的诗句又有谁不为之赞叹呢

  而苏轼,苏辙去世之后,都仍让后人葬在一起。履行那曾经夜雨对床的约定。

  看今?这样浓厚的兄弟情谊又有几个

  还是唯有苏轼与苏辙。

秋江醉

  风飒飒兮林萧条

  鬟云大起兮遮天晓

  秋涧汩汩酒旗猎

  霜鸦唳月星寂寥

  梦未央

  雾缥缈

  润潮侵窗湿屏条

  霭纱笼水天仙女

  夹岸散花镜里境外竞妖娆

  春晓春晓

  吾道未若秋眠不觉晓

  大江秋日

  胜春朝

  猿声长啸

  波静兮气爽而云淡天高

  谷深兮峡长而荡歌传谣

  秋江舞桨醉落魄

  黄烟迷幕两城谯

  杳渺杳渺

  吾请散尽千年雾

  睹赤壁一夜东风万里火烧燎

潇湘殒

  铁扇书香

  墨逸江南

  倚残桥

  絮柳绿杨

  烟雨潇潇

  凭雕栏

  雪纷寒月

  勾勒

  一江凄清

  醉酒难道别愁

  泪洒空楼

  孤星殒坠

  残月登楼

  挥不尽清青忧

  苦弦塞不语

  凋单恨躇

  伤心月缺处

  更与谁泣

  苦煞人断肠

  独对夕阳

  雨画潇湘

  眼见,

  风残,

  花扬,

  一壶清酒独酌,

  江上,

  雨淅淅,

  冷城寒笳,

  独立玉阶,

  昏鸦唱尽,

  孤鸿独越,

  岂容人间朝暮,

  凄桐旧楼,

  陌下初遇,

  雨巷邂逅,

  又忆往昔,

  难断思量,

  疏帘罗幕,

  素带自逸,

  杳杳笙箫,

  难再留,

  别当日,

  己今宵。

  雨,

  一直下,

  茫茫天壤,

  一别再难相见,

  登高望,

  极目天涯,

  织女牛郎何处

  景依旧,

  独不见,

  人何方

一日风雨大作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听此声,就便深知身在盛唐,是诗仙李白的佳句。循声望去,却见诗人独自饮酒,月下独酌,不免吟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暗自伤感,本是一腔爱国热情,却因遭贬而壮志难酬;看不惯当朝者花前月下的嬉戏而独自离去,放鹿青崖,一声蜀道难,一杯将进酒,回望盛唐,人们看到仙人离去的脚步。意外吗?是的,高官厚禄有几人放得下,钱权名利有几人视为过眼云烟?不,不意外。

  青莲居士自有他的人格尊严,他的道德标准,他放弃这一切,却留下了百年后的盛名……

  二日风雨大作,恍惚中,传来……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唉,早已无当年的意气;早已唱不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早已没有那样的豪气与洒脱。意外吗?是的,花木兰替父从军,穆桂英挂帅出征不都是女儿身吗?为何这易安却黄花独立舟头了?不,不意外,她遭受苦难,将所有的怨愁铺于纸上,夫君的失踪,当朝者的无能,磨去了她往日的锐气,将所有的一切化作字符,化作黄花,化作眼泪,凄凄惨惨……

  三日风雨大作,朦胧中,传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剑指长空,辛弃疾策马而来,那是怎样的威风,怎样的气魄!那人有着怎样的豪迈,怎样的热情!但是,当他牵过马,他却一声长叹:马已老了。意外吗?是的,他是战场上的英雄,是吹角连营的将士,是要斩尽匈奴,抗击金人!不,不意外,因为一次次的请战无效磨钝了他的剑,一遍遍的无功而返劳累了他的马。他笑他自己白发已生,只有将一腔的热情挥于纸上,警醒后人……

  风雨过后,阳光普照……

  他们的人生抉择出人意料,本是壮志凌云,却落得对酒当歌的愁绪。而一切全在情理之中,失意,焦虑,埋没,归隐。也许他们不愿意借酒浇愁,而是“风雨”所迫!

  风雨,他们经历过风风雨雨,潮起潮落。

  人生,他们的人生有着不同的抉择。

  这一切都在意料之外,这一切全在情理之中……那些风雨……那些人生……

潇湘雨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题记

  淅淅沥沥的雨声入耳,使向来贪睡的我居然早起了。凭栏望去,近处的景物都沐浴在如丝的细雨中,竟平添了份诗意,衬托着远处的朦胧,恰有一丝水墨江南的味道。

  凝神细看,那沉寂在这画卷的静物也格外出彩。静静地肃立着,那远处的绿色也好似被雨水冲淡了,鲜亮的翠与浓重的墨交织在一起,平日里甚是扎眼的两种颜色,在这绵绵细雨中,显得格外和谐。

  不时,一只雨燕沿着画卷的边缘掠过,为这停滞了许久的静谧填了分活力。雨燕疾速地盘旋在天空,留下极浅的一抹影子。于是,这一燕一影以细雨朦胧作背景,在宁静中上演了一幕闹而不喧。

  人来人往,这尘世怎得一份安宁?屏蔽了那雨中也不曾减少一分的声音,我便又去做我那青天白日梦,怎料,竟无眠。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暮雨潇潇

  古巷人稀,拱桥红衣抖。

  远山小,碧水、波流缓缓东去,不见画船独候。

  纸伞泪滴,冷风吹心透。

  断肠愁、自古多闺受。

  江南夜、帝子王孙诱;寂寞午宵闺阁,罄竹难书够。

  梦相思、海角他知否?何年月、牵手八方走

  书笺短、字字声声,雁飞急恐漏。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出自宋代柳永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赏析】

  此词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个“对”字,已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当时,天色已晚,暮雨潇潇,洒遍江天,千里无垠。其中“雨”字,“洒”字,和“洗”字,三个上声,循声高诵,定觉素秋清爽,无与伦比。

  自“渐霜风”句起,以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渐”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这样词人用一“渐”字,神态毕备。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而遒劲,直令衣单之游子,有不可禁当之势。一“紧”字,又用上声,气氛声韵写尽悲秋之气。再下一“冷”字,上声,层层逼紧。而“凄紧”“冷落”,又皆双声叠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量,紧接一句“残照当楼”,境界全出。这一句精彩处“当楼”二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气一起袭来。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词意由苍莽悲壮,而转入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之景象。“红衰翠减”,乃用玉溪诗人之语,倍觉风流蕴藉。“苒苒”,正与“渐”字相为呼应。一“休”字寓有无穷的感慨愁恨,接下“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写的是短暂与永恒、改变与不变之间的这种直令千古词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无语”二字乃“无情”之意,此句蕴含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

  “不忍”句点明背景是登高临远,云“不忍”,又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至此,词以写景为主,情寓景中。但下片妙处于词人善于推己及人,本是自己登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误几回”三字更觉灵动。结句篇末点题。“倚阑干”,与“对”,与“当楼”,与“登高临远”,与“望”,与“叹”,与“想”,都相关联、相辉映。词中登高远眺之景,皆为“倚闺”时所见;思归之情又是从“凝愁”中生发;而“争知我”三字化实为虚,使思归之苦,怀人之情表达更为曲折动人。

  这首词章法结构细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以铺叙见长。词中思乡怀人之意绪,展衍尽致。而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语言,将这复杂的意绪表达得明白如话。这样,柳永的《八声甘州》终成为词史上的丰碑,得以传颂千古。全词景中有情,情中带景。上片于壮丽的秋景之中含有凄凉伤感之柔情,下片于缠绵的离情中带有伤感之景,前后情景交相辉映。上片写观景,虽未点明登楼而登楼之意自明;下片于“依栏杆处”再点登楼,起到了首尾呼应作用。笔法之高妙,于此可见,作者不愧为慢词的奠基人。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伴着这丝丝秋雨,我来到了江边。找一个地方坐下,别动也别想,这时你的心便贴紧了江的心灵,去感受一下秋雨的美妙吧。

  滴答!滴答!是谁在演奏着动人的音乐。啊!是秋雨,是秋雨在演奏着动人的音乐。这优美而动听的声音把寂静撕了个粉碎。雨,给人以安抚,让人浮躁的心平静下来。雨滴在江面上,滴在草地上,滴在树叶上,滴在各种各样的雨伞上,发出了各种不同的声音,仿佛是一个大型的交响乐队,在制造秋天的奥秘。

  我合上雨伞,站在草地上,尽情享受这秋天的洗礼。雨,裹挟着丝丝寒意,滴在脸上,给人一种清凉。往常波涛汹涌的江水此刻也安静了,就像一个发怒的小孩经过母亲的安慰,也变得平静下来。

  眺望远方,落叶被雨水打落,树干黑压压的一片,地上却“金沙铺地”。泥土的馨香夹在空气中,渗人心脾。咦!这夹在空气中的丝丝香味是什么?原来是桂花,这个顽皮的小精灵也来凑热闹了呢。

  再看周围,四周的景象一片迷茫,远处的高楼云雾弥漫。在加上这丝丝香气,好像是神仙境地。在这神秘的地方,一切都是静的,所有东西都静静地等待着秋雨的洗礼,让秋雨给自己换上一身新衣服,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冬季。

  秋雨,依然在下,周围依然是静的,一切都静静地等待秋雨的洗礼……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经典励志电影

朱子治家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