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我的缺点周记

  俗话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句话就说明了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多多少少都会有缺点,现在就来说说我的几大缺点吧!

  缺点一:懒惰

  有一次, 我正看电视。突然, 妈妈大叫一声:“赵子轩,快去倒垃圾,垃圾都满了。”我听了,不耐烦地说:“不,你去倒嘛!” “叫你去,你就去,别在推脱!”妈妈斩钉截铁地说。我心想:啊,又得从这5楼跑到底楼,多麻烦呀!这时,妈妈的狮吼声又来了:“怎么?还不去?”“哦”我懒洋洋地说。便不情愿地拿起了垃圾,慢吞吞地走出去。这时,我忽然灵机一动,又悄悄地来到阳台上,把垃圾往下一扔。“哈哈,我的投篮真准,恰好扔进了垃圾堆。”我小声地自言自语地说。

  缺点二:马虎

  有一次, 我们班进行数学测验,我把所有的题目答上完后,检查了几遍。心想:这回我准能考个好成绩。可当老师在公布好成绩同学的名单时,却不见有我的名字的踪影,不一会儿,老师念进步的同学,竟然有我的名字。这时,老师发话了:“王俊琪同学这几天上课进步了很多,你这次考了个73分要继续努力,可这73分对我来说很差,下次一定要认真喽!”我心想:“看来我是和100分没缘分了。

  缺点三:性格

  怎麽说嘛我的性格的确是有点怪,人家经常说水瓶性格好。可我却不是,在家:我总是欺负比我小的人,可在学校:我看到他们被人家欺负,就去帮忙。每次爸爸帮我纠正,可我每次都是好了几天就忍不下去了……

  其实我的缺点很多。瞧,这就是缺点带来的坏处,但我有信心远离马虎。在阅读、计算、预习、复习、作业、考试等都采取认真、严肃的态度。我也要改掉懒惰的毛病,克服它,虽然和克服任何一种坏毛病一样,是件很难的事。但是只要有决心与懒惰分手,是没有不可能的事。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的缺点作文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缺点,同时也都有优点,所以我们要取长补短。我也有缺点,现在我就和大家说说我的缺点。

  我的缺点一:马虎,太马虎了!每次参加考试,我都非常有自信,常常没有把题目看完就把答案写上去了。而且,每次交卷的时候,我都觉得自己有十足的把握。结果卷子发现来一看,大跌眼镜,竟然错了很多。再仔细一看,错的居然都是我会做的题,实在太可惜了。哎,又一次大意失荆州了!

  我的缺点二:拖拉,太拖拉了!每天早晨闹钟响起,我都得再睡十分钟左右。而且心急的妈妈已过来催我了,我也得再赖上个两分钟。只要可以多睡一会儿,我都会觉得非常幸福。晚上放学回家,做一会作业,妈妈也会叫我吃饭,这时我也总会回应:“等一下,等一下,我马上就好了。”

  我的缺点三:挑食,太挑食了!无论是什么青菜,我都只会夹五六根吃,绝对不会多瞧一眼。因为我认为:青菜太太太难吃了!哦!忘了一件事儿:因为我不太爱吃青菜。所以每次体检表上都会有“轻度营养不良”这几个字眼。

  眼下当务之急,我要下决心把这三大缺点改了。马虎的改正方法:审题要认真,审完后再动笔。拖拉之症修正药方:听见闹钟响就得起,不说“等一下”。挑食改正方法:每种青菜都必须多吃。

  最后,虽然我明白自己身上可能还有别的缺点,但是我要大声说:“行动起来吧,我会把它们改掉的!”

写存在的问题

  字数贫血,书写糊涂。中学作文的字数要求是不少于650字,字数不够,是明显没达到起码的要求。所以字数一定要够。字体难看,不易辨别,近似甲骨文。更有甚者卷面勾勾画画,惨不忍睹。

  选材陈旧,积累肤浅。雨中送伞、车上让座等等事例频频出现在现在作文中,成为一些同的万金油,作文能体现出一个学生的涵养与积累,我们在材料的选择上应该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让那那些特色靓丽的材料,带着早晨晶莹的露珠,映到读者眼中,使之眼前一亮,在疲惫中耸然一振,眼睛顿时睁大,放出异彩:这个学生读书一定多!

  对象类似,千人一面。文似看山不喜平。许多学生面对话题,审题后得出一个写作内容,立即动笔,很少或根本没有考虑到他确定的内容许多人都能想到,写出的文章就如一粒沙落进了沙滩,怎么也寻不见,内容雷同在许多地方。

作文 日记:我的缺点可真多

  妈妈说我的缺点可真多!我小眼睛,大鼻子,有一对招风耳。说起话来结结巴巴的。我做事拖拖拉拉的吃饭慢做作业也慢。妈妈常说我“慢三拍”。每天吃饭吃了半天。有时还得外婆喂呢。做作业老往卫生间跑。总是在快到上学时间才做,结果又招来妈妈一顿骂。妈妈愤怒的样子我看了都害怕,真是可怜天下父母亲啊!

  为了将来我下定决心好好改正缺点,珍惜时间。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019年02月11日

我的缺点议论作文

  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一定或多或少都会有缺点,连我们伟大的总统也有缺点,但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所以不要害怕自己的缺点被人知道,截长补短,说不定别人还可以帮我们改掉缺点呢!

  缺点一:很会胡思乱想,杞人忧天。每次只要看到电视报“全球暖化”,或者是“水库缺水”,杞人忧天的我,彷佛感觉世界末日真的来了!“全球暖化”会导致冰山融化,水平面上升,香港就会被淹没,被淹没就没有地方住,没地方住就会导致死亡。如果我这么小就去世,那是件可怕又可惜的事,因为在这个五花八门的缤纷世界里,我还有大半辈子没过呢!

  缺点二:过度担心,太害怕。有时候听到警车或救护车,我就开始担心,怕是自己家人出事,那就大事不妙了!我就开始担心,整天坐立不安、心惊胆跳,一直等到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回来,我才放下心中的大石头,安了千百个心。

  缺点三:容易分心,看到什么就玩什么。在书桌写功课时,常常看到什么物品,就玩什么物品,或者是觉得桌子很乱,就会放下功课,想把桌子整理得一干二净,但是我知道不可能的,因为桌子真的乱七八糟,已经是“不可收拾”的地步。如果真的整理完的话,功课都不想写了,还没写完就筋疲力尽,只想倒头呼呼大睡。

  缺点四:没有耐心。有时候要出去逛街,逛一、两个小时我还可以接受,可是超过两个半小时我就开始催促,姐姐就会说:“再等一下!”或“不要催啦!”……等,因为我没有耐心,总是好像成为姐姐逛街时的“拖油瓶”,老是碍手碍脚。有一次妈妈在餐厅吃饭吃了四个小时,我就一直催妈妈,因为一直待在一个地方很无聊,而且又没有游戏可以玩,只能一直坐在位置上,叫我失去耐心。

  要挑战这些大缺点,有很多种方法。经过日经月累的生活经验,我已经找到方法了。要改掉缺点一:很会胡思乱想,杞人忧天,不要反复想这个话题,朝快乐的方向走。改掉缺点二:过度担心,太害怕,可以听音乐、玩游戏或者写功课。改掉缺点三:容易分心,看到什么就玩什么,在餐桌或客听写功课。改掉缺点四:没有耐心,可以参观别人的店,或者出去走走,用心去发现新奇的事物和知识。我希望这样可以改掉我的缺点,甚至把缺点变成优点,那就太棒了!

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众所周知,一个民族文化水平低,读写水平不高,是难以进入经济高度发展的文明社会,难以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并且当今时代对新型人才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既懂专业,又懂管理,具有创造性的开拓人才。这种人才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必须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而小学生作文又是培养写作能力的基础。可见小学生作文的重要性,然而,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着许多问题,现归类如下:

  首先是主观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 缺少引导,无写作动机。

  通过对许多的小学生调查后,发现他们对待作文的态度只有一个“写作文干什么?不就是给老师完任务嘛。只要将字数划够,给老师一交就完事了。”由此可以看出,学生没有正确的写作动机。我们知道,人无论从事什么活动,总要受到动机的调节和支配。比如,一个学生在学校求学,是因为他有学习的动机,一个顾客去商店采购商品,是因为他有购买的动机,即使是像吃饭、喝水、走路这些简单的活动,也是在不同动机的推动下产生的。动机可以说是人活动的原因和动力。它表明一个人“为什么”去从事某种活动。可见,写作动机对作文有多么大的影响。但是,他们缺少的正是对作文有重大影响的写作动机。

  他们不但是如此说,而且也是如此做。从他们的作文中就可以清楚的看出,“学生是在给老师完任务”的心态促使下写作文的。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如果老师不规定文章的字数,他们150个字左右就完成,甚至有100个字就完成了一篇文章。(当然并不是字数少就不能写出好文章)而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一旦规定了字数,他们又是想方设法的凑字数,小学作文中,频率最高的就是“写人”篇。有一个五年级学生在《我的爷爷》的末尾中这样写道:

  “我奶奶每天给爷爷吃一个鸡蛋,妈妈还说让爷爷多喝点猪油,爸爸也同意他们的意见,我也很高兴。”

  看了这些后,谁都会说:“这到底是在写谁呢?或许是在写《我的家》。”然而这样的问题在小学生作文中却很普遍。

  二、 观察少,胸中无积蓄。

  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想写点什么,可是又写不出什么内容。这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观察少,胸中无积蓄。我们知道:观察是人们发现、认识和理解外界事物的基础,只有“笼天地于形内”,方能“挫万物于笔端”。它在写作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观察是引发写作欲望的动因。

  人们在观察进程中,往往受到观察对象的某些特点和情景刺激、触动。因而诱发和萌生写作的灵感和欲望。这种欲望有时是很强烈的,常常促使观察者进一步观察,调动生活积累,迅速进入写作的构思。

  2.观察是获取写作材料的重要渠道。

  任何文章和作品都要反映现实生活,都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物”就是材料。凡在社会中之人物、事物、景物及其形态、色彩、声响,性状、细节、画面等等的获得与积累,无不有赖于观察。“理”就是道理、根据。而道理、根据又常常是通过长期的观察之后得来的。如果缺少观察,所下结论要么是马虎的,要么就成为谬论。这是为获取直接材料作铺垫。

  其次还有间接材料。那么观察对阅读,接受和理解书刊资料中的间接材料也是大有裨益的。

  3.观察是认识和发现客观事物的基础。

  人们认识事物是从观察开始的。写作中说明,描述客观事物,表现事物的形态、性状,特征都需要以观察作基础。如写一篇关于狗的说明文,必须认真观察狗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才能写出来。“狗打喷嚏天要下”,是否真是这样的?“蚂蚁搬家雨稀稀”,像类似的问题只有认真观察后才能下结论。

  可见,在观察中才能悟出客观事物的意义,并因此而触动情感,产生写作的欲望,完成文章的立意。

  三、 积累少,字词不能正确使用。

  要写书面语言,学习书面语言,必须先识字。只有认识了一定数量的字,并且能够正确理解字义,才能够顺利地阅读书报,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提高认识能力。

  1.识字是写作的起点。 识字并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文字只是发展儿童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一种工具,识字的目的是掌握语言文字,用以阅读和写作。

  2.写作的基础是识字。 识字的目的是为了阅读和写作。一篇文章是由若干句话构成的,而一句话又是由最基本的字、词构成。所以字词在作文中处于决定地位。字词使用的正确与否,将对文章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如五年级的学生在《祖国,我对您说》中这样写道:

  “在远古的时候,中国和英国战争不断……”

  显然是有问题。结果学生说他指的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而又不能确定具体的时间,于是他写出了上面的话。可见这个学生对“远古”这个词不理解。

  因此,对于学过的生字、新词要养成积累的习惯,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能够使用自如。

  四、 缺少听说能力和读写能力的训练。

  我们知道,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必须经过训练。而读和写的密切结合是小学语文中最重要的环节,读是吸取;写是运用。读是写的基础;只读不写,当然作不出好文章;只写不读,写也不能很快提高。鲁迅先生在谈到自己的写作经验时说:“文章应该怎样作,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多练习。此外,并没新的方法!”可见训练的重要性。

  而经过对小学生的调查发现:现在的小学生真是缺少这种训练。他们中有90%的人从听觉中得到信息和接受知识的能力非常强。(这或许与历代的“填鸭式”教学,“满堂灌”教学有直接的关系)而有60%的人会读,也就是能从阅读中获取知识。有50%的人可以与人交流,也就是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见或建议,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能用文字表达出自己感受的学生只占到17%~~20%。

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拙见

  在语文教学中,我发现初一学生的作文目前面临的难题仍然是书写、积累、立意等问题。为此我建立了下列兴趣小组:格言组、朗读组、创作组、书法组。黑板最上端每天换一条格言,早读课前预备铃时间个人上台朗读,每月一次书法比赛,半期出一期刊物。

  初一学生的作文重在兴趣的培养、习惯的养成,作文教学的重点应该是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同时帮助学生做好厚积,以便日后的薄发。这就要求七年级的作文教学的起点要低,不要奢求学生一下子达到某个高度。平时的作文训练采用三步走:一是写“少”,指不求字数,不限内容,能写多少就写多少,只求言通语顺,能准确的表情达意;二是写“多”,语段练习常有常新,正规的作文练训练至少每周一次;三是鼓励,教师要对学生作文中的亮点予以鼓励,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重视语言积累,遇到好词好段好篇章,要求多读多背,最好做到分类型,有计划、有指导的摘抄和仿写。例如,老师可以有目的有意识的将一些形容人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形容环境的词语集中起来,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七八个词语写一段话表达一种心情或者一种思想认识。

  抓住契机让同学们对当天发生的大家都看到的某一事件或者某个场景进行口头或者笔头的即时创作。最好做到当场做,当场读,当场评,让不会写的同学通过比较,感受到自己创作的语段的不足之处,学生也容易从一个语段上举一反三,悟出其中的奥妙。同时,写的好的可以得到激励,写的稍差或者不会写的也不会产生太大的畏难情绪,这样做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每学期老师至少要通过三次范文仿写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一定的作文体系,使之形成全局观念。虽说作文是创造性的工作,可中学生所处的阶段决定了他们在学写作前,需要吸取别人写作的方法和经验。“仿写”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又能收到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七年级学生来讲,尤为必要。

高考作文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审题问题:

  1.缺乏整体立意的意识与能力。整则材料由两句话构成,其中包含着两组矛盾与两个主要的提炼角度。但有相当比例的学生没能很好地把握整体语意及材料的侧重点,往往只就其中一句话甚至是一个细节就开始匆忙立意。这样脱离材料逻辑主线的立意往往导致审题的偏误。

  2.忽视材料的具体内容,以主观经验的推测作为立意的前提。这样的审题失误首先也是源于学生对材料整体把握能力的缺失。由于不能准确地把握题旨,于是往往断章取义,基于臆测而非基于材料本身进行判断推导,结果导致立意偏误。

  二、论证问题:

  1.论证平面化现象较为严重:一是分析无能,循环论证。学生写作中常用的套路是:在最初的观点提出之后,不能对观点本身进行具体的辩证的剖析,只是在每段开头处反复申说,将反复申说当作是论证层次的强化与深入。比如:学生的观点为“要坚守自我”,则其行文的展开部分就每段反复陈说要“要坚守自我”,至于“坚守自我”的条件、原因及在不同处境下坚守的变化与要求则全然不涉及。另有一种表现则是,学生也同样的不能进行有效分析,只是将笼统的观点机械地叠放在不同的事例上:比如,学生写“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则学生就笼统地写“一分为二看问题”对于个人有什么意义,然后又笼统地写“一分为二看问题”对于社会、对于民族有什么意义等等。二是正反对比论证的大量使用。正反对比论证从本质上说,不是深化论证的手段。因为它只是一个层次上的两面比较而已,其目的在于让观点在一个层次上能够得到较为圆满的表现。但学生普遍将它们作为论证深化的手段。于是,往往会出现这样的套路:一个观点,先从正面笼统地说,然后再借助“反观当下”这样的过渡句来转入反面笼统地说。

  2.例证失误严重。例证失误的具体表现为:一是用事例代替论证,事实上是取消了论证。事例本身并不具备证明的力量,将事例跟观点进行机械的结合,必然导致“论证”变成了“印证”。有些学生的作文则干脆变成了事例的堆砌展示。二是素材与观点不相匹配。学生作文中的素材主要为事例与名言。不相匹配的现象大体是因为:学生对素材本身、对于素材与观点的联系、对于观点本身没有明晰的理解。三是用素材进行例证时,由于缺乏必要的分析性语言,而导致“有例而无证”的现象大量发生。四是素材的低端化现象严重。许多学生只知道媒体上充斥着的时尚人物,如李娜、乔布斯、范冰冰,即使是文化人物,也是局限于已经高度“大众化”了的李白、司马迁、陶渊明等。

  3.论证空泛的现象严重。论证空泛表现为:不能对材料进行必要的分析;不能对观点本身进行有层次的剖析;不能联系具体的社会现象、文化现象和生命现象进行分析。

  4套作现象也时有发现。其表现为:思维受近期习作的影响与局限;一些表现个人“品德、意志”修养的素材被滥用与机械套用等。

  三、卷面问题:

  1.书写:书写匆忙潦草者多,极少数学生的作文甚至到了难以阅读辨识的地步。

  2.标题:标题大多粗陋浅白,有些标题言不及义,令人不知所云。极少数同学漏写标题。

  3.标点:标点不规范的问题较为突出。

  4.错别字:错别字现象也较为严重。有少数甚至出现在文章的标题以及文章的开篇处。

  四、记叙文问题:

  写记叙文的同学不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材料扩写或变相扩写。

  2.编造故事但类比失当。

  3.扣题只在表面,无法诠释内蕴。

  4.叙述的节奏感,细节表现力差。

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不足与对策陋探

  曹植在 典论·论文 中尝言:“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极言文章的重要作用。小而言之,文章是一个人生命的流露,也是精神的铭刻。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一般考试中,除了对基础知识和阅读理解的考查之外,作文考查占有很大的分量。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写作是对自己成长的关注。他们关心自己生活的点滴,关注自己内心情感的变化,关心社会生活的变迁,这便是学生的成长史。写作过程伴随着思维发展的过程,也伴随着情感、思想成熟的过程。

  仔细查阅学生第一次月考的现场作文,虽然也出现了一些相当优秀的习作,让笔者颇感鼓励和信心。但对于大多数初二学生来说,其作文水平依旧不能让人满意,情况令人担忧。

  一、存在问题及原因

  1、审题不清。本次考试作文要求从所给出的两个题目中选做一题,其中之一为“我学会了________”,提示内容为“宽容”、“理解”、“感激”、“关心”、“承受压力”、“竞争”等等。但以“我学会了骑自行车”、“我学会了做饭”等为素材作文者屡见不鲜。显然学生没有认真研读或彻底读懂提示内容。从提示内容来看,出题者的意图并不是希望学生写出他们学会的具体的生活能力,而是要学生通过作文,记述在成长成熟的过程中自身逐渐拥有的抽象的优秀品质或对生活的积极认识。选择以上二例,自然略显稚嫩。

  笔者认为除了审题能力的问题之外,惰性在其中作祟实为不轻。懒于动脑、避重就轻、舍难择易是时下大部分学生的通病,以他们的能力,破题不难,但稍有难度便敬而远之,选择以前写过的、把握相对大的便迅速成文,字数可保,万事大吉。当然,学生的不自信,不相信自己能写好难度稍大作文的原因也不可排除。

  2、错别字多,标点不规。目前,学生作文中错别字较多、书写不工的问题最让笔者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经常犯难。甚至文章开头只有两句话的第一段中,错别字可能会出现三四个,如此作文想得高分无异于痴人做梦。少部分学生的书写不堪入目,让人不敢恭维,甚至触目惊心。笔者曾有意观看学生的书写过程,暗自惊叹于他们能轻松将“写字”发展创新为“画字”的能力。书写急促忙乱,忽视汉字结构,更不知笔画顺序为何物。大部分学生不会使用标点符号,不了解各种符号的用法,或一逗到底,或想什么时候加标点符号就什么时候加,想加什么标点就加什么标点,不管句式、语调及句子是否完整,其中将英语标点当中文标点使用的大有人在。

  究其原因,其一,学生汉字识记基础薄弱,相应的语文基础知识欠缺,平时学习中心浮气躁,不能认真踏实积累,写作过程马虎粗心、随意而为。其二,应当归咎于早期教育教学中忽略教学重心、落实督促不够。

  3、结构混乱,层次不清。(1)结构混乱。首先,初二学生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逻辑性思维还没有形成,但这个时期学生所接触的事物又渐渐增多,加上汉语言知识的贫乏,会话表达能力的底下,造成学生在作文时既想写这个内容又想写那个内容,写了这件事又忘了那件事。其次,不会用过渡词、句、段把上下前后文连接起来,或文章有头无尾、有尾无头,叙述一件事情只有起因、结果而没有经过。致使文章事出突然、支离破碎。(2)详略不当。与中心关系不大的内容可能详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与中心关系密切的事情常常因为被后面篇幅所限,时间所迫而一言带过。(3)作文随意。写作之前根本无任何计划,没有从文章的整体进行宏观把握,想起什么写什么,写到哪里算哪里,甚至根本无有适时分段分层的意识和习惯,想什么时候分就什么时候分。

  平时的习作中,忽视写作练笔的重要作用,不把每一次的习作练习当做提高写作能力的机会,已形成了作文是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写作的恶劣习惯,凑够作文要求的字数,草草了事。写作之前从来没有认真构思,从作文的整体布局上进行宏观把握,不明白也不曾想过一篇文章用一个什么事例或道理表达一个什么观点,达到什么目的,即“为何而写、写什么、怎么写”,从而导致写作思路混乱不清、中心不明。

  4、素材贫乏、内容空泛。作文素材单一甚至雷同,所写题材逃脱不了学习和放学后庸俗游戏的窠臼。如未雨上学,课时骤雨,同学回家,无奈如焚之际,母亲送伞,背我回家。或夜半急病,大雨瓢泼,天黑路滑,母亲送医。几乎成了歌颂母爱的格式化体例。当然,这样的素材歌颂母爱无可厚非,但人人都如此去写,真情有无自然不言而喻。且作文描写粗略至极,三言两语故事便可交代结束,完全不懂得环境和心理等细节的细腻描述。素材的陈旧也是问题之一,时至今日,礼赞乐于助人精神的作文中雷锋身影频繁出现,人物称谓中小明、小红等小字辈的人物死守阵地、阴魂不散、并未隐退。作文缺少新鲜感、时代感,由此可见一斑。

  首先,学生接触外界有限,他们所熟悉的不过是家庭、学校,而对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接触极少。学校图书室虽藏书丰富,但借阅程序繁杂欠合理,不能最大化方便学生借阅,加之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阅读兴趣不浓,即使生活费用宽绰,结余部分宁愿购买零食也不愿分配投入到购买课外读物上,大大阻碍了写作素材的获得。为了考试就不得不编造,作文内容干涩无味,表达的往往是虚情假意。其次,当前学生安全又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不轻易或干脆不组织学生外出郊游,致使学生如笼中困兽不能很好的亲近自然,扩大视野,增长见识。许多学生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缺乏生活实际经验而好造情,很少关注鲜活的生活现实,缺乏叙写真情动人的细节之美。另外,能说真话、抒真情却走入了学生本身难以把握的极端。他们难以从现实生活的平凡小事、具体细节中去发掘真善美,并将之自然描述,大量学生贴近拘泥于庸常生活,不懂得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道理,不会对素材进行加工再造,于是作文并不能打动人,缺乏生命的真实流淌,缺乏艺术的美感。

  5、语言通俗、苍白平淡。首先,部分学生作文语言风格仍未摆脱小学生腔调,显得做作而不生动,也缺少当前应有的朝气和活力,语言组织能力欠缺,方言语法结构句子频频出现,致使许多作文普遍存在着病句、词汇贫乏的毛病。其次,有些作文固守空乏议论、抒情的语言方式,无视表情达意的妥帖,很有点无病呻吟没事干嚎的腻味感。第三,模仿和引用传媒语言的现象较多,有些学生囫囵吞枣的搬用新名词、新术语和网络名词,把文章搞的不伦不类,许多语言甚至流露着低俗、粗俗和不健康。

  学生有一种错误的认识,即学好课本知识就能学好语文学科,且将大量精力都投入到生字词、文言文和古诗词的背诵与默写上。所以,不重视课外阅读,不注重课内现代文的朗读,没有写日记的良好习惯,缺乏大量的练笔,也不主动与人交流,将闲余时间用在观看时下热播流行的肤浅电视剧上,封闭了自我,导致文字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足。

  二、对策

  1、学会审题和构思。 认真审题,不让写作跑离方向,是作文成功的必备条件。许多学生因为时间紧迫或习作习惯不良,急于着笔,忙于书写,在非常规的状态下完成作文。这样,缺少应有的审题思考时间,为布局谋篇设置了重重障碍。同样,没有成熟的构思阶段,没有基本的写作思路,不负责任的信笔由缰势必造成作文的残缺和失败。在此,笔者初步给出以下构思步骤:(1)静心审题,多读提示。了解写作范围、体裁要求等等,做到心中有数。(2)要丰富的联想,要在适当的时间内,围绕主题尽可能地引出自己要作文的素材来。(3)从中选择最适当的题材作为写作内容,不妨做些真实而艺术的加工。(4)要罗列提纲,考虑作文的布局谋篇,以求形式的老练、成熟、完美。如此,后续的写作过程将如一江春水,蜿蜒流转,一气呵成。在平时的学习中,也可以模仿课文写作结构,初中教材的课文结构相对简单,以“总——分——总”为主,模仿也相对容易。

  2、加强阅读,夯实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二者是密不可分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会读书,读大量书,然后功成便会写作。阅读与写作是吸收和倾吐的关系,不吸收丰富的养料就不会写出好文章。阅读本身就是模仿,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学习技巧,积累词汇。在阅读的基础上,将有关优美的文学语言溶入平时的作文,灵活运用阅读材料会为作文增色不少。阅读也是一种对生活的间接体验,可以拓展视野,丰富生活体验与情感。通过与作家对话,学习他们的思想,感知生活的真善美与假丑恶。当然,依靠现有的课本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很需要课外阅读补充。

  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要一味地贪多求快,学而不思则罔,对作品中布局谋篇的构思,涉及的场景、人物的刻画、情感的表达,要充分调动自身的储备加以思考加工,进而能在作品中领会作家的精神世界,构建起自身的认知体系,在信息的获取中再此升华创造。

  3、学会积累,厚积薄发。作文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漫长的积累过程。缺少积累的写作行之不远,离开了积累也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写作。语言和方法的积累上文已经有所交代,不做赘述。生活的积累上,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记住日常生活饮食起居、邻里亲情、迎来送往、花鸟虫鱼、田园野趣、旷野夕阳或邻里纠纷、市井吵闹、街头巷尾……学生也可以适当参加家庭的家务劳动,体验家长的辛苦。如洗衣、做饭、扫地等,在劳动中体验生活的艰辛,从而积累生活的素材。这也是笔者一直要求所带学生学会自理甚至参加繁重家庭劳动的原因所在。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聚沙成塔、聚腋成裘,在生活中只有善于厚积,才能薄发。只有深入生活、心入生活,观察感受积累生活,才能写出好文章。

  4、学会准确细致的描写。在初中阶段,描写可谓是作文大厦的重要支柱。初二学生作文叙述贫乏,语言干巴,缺乏灵气,很大程度与描写能力不足有关。有的作文有基本的情节,故事太平淡,引不起读者的兴趣。笔下人物不鲜活,连自己都看不起,更谈不上塑造人物形象给人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容、如临其境的感觉了。其方法是起步阶段可以照着课文仿写,初中课本中的精彩的佳句以及审题立意、布局谋篇、过渡照应等方面的写作技巧,都可以成为写作的借鉴蓝本。学习怎样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细致描写。在品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有意识的汲取文学作品的描写方法,与作家对话中领悟写作技巧。久而久之,描写能力自然会有很大进步,那么作文水平也会随之提升。

  5、养成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大量的练笔是走向作文成功的必由之路。学会了写作技巧、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生活体验,不等于说作文就能写好,因为想是一回事,能把想到的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又是另外一种能力了。所以,及时将自己的积累利用记录每天的所见、所想、所感之机,勤动手练习,这样才能融会贯通,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在方法上,起点可以很底,每天五句也可以,七句也不错,不要求句子通顺优美,首先养成书写的良好习惯。书写的范围可以随心所欲,天马行空、自由飞翔。无论关注自然还是体验生活,体察社会还是聚焦人物,都可以成为日记的内容。只要书写自己的真实情感,表达自己内心的感触,嬉笑怒骂皆可成文。

  本文提出的一些对策,还需要在学生的习作中检验,由于行文匆忙,思考也比较幼稚零散,许多问题还有待深入,面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不断变化的问题,笔者将会一如既往的关注,不断地潜心思考探究,以期能给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作文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加强听说读写相统一的、循序渐进的训练。

  在听说读写中,听和说是口头语言,而读和写是书面语言。无论是心理学、语言学、还是教育学都一致认为: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先导和基础。人类科学和个体语言的发展,都是口头言语先于书面语言,书面语言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同时它又不能反过来丰富和改造口头语言。所以,听说和读写也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儿童语言的发展也是完全遵循这一规律的。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观察习惯是在长期的不断的观察练习中养成的。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也就是说,任何时候,不论走到哪里,不用提醒、不用勉强、便能自觉地,自然而然地进入“角色”,投入对周围的人物、事物的观察中去,使观察成为一种“天性”,并随之做出笔记。我每次在给我的新同学上第一次作文课时,我都会做这么一个实验:每人找一个小器皿,然后跟着我在器皿里面倒点水,加点盐、醋、味精和红蓝墨水。之后用指头搅拌并品尝。我是用中指搅拌,食指品尝,并说“好香”。而同学们由于不认真观察,结果将中指放在口中品尝,摇着头说“好怪的味道”。如此反复几遍,最终让同学们看出其中的奥秘,并且告诉他们不认真观察的结果。这样,就激起了学生认真观察的兴趣。

  (2).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

  提高写作能力,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首先要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要勤动笔、长练笔、不停笔。比如日记,要一天也不间断地记下去,日积月累,作文水平才会提高的

  (3).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

  人们常说:“文章是改出来的”,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作者在动笔行文之前往往是充满信心的,而等写出初稿后又觉得心里想说的话没能准确完美地表达出来,这样就要反复修改,以达到最美。古今文章大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重视文章修改的美谈。欧阳修改文章是“书而傅之屋壁,出入观省之”;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马克思写《资本论》从初稿到定稿经过多次修改,第二卷前一部分原稿现在保存下来的就有八种之多;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的手稿,在反复读了两百遍后才定稿付印。这类例子,举不胜举。

  分析产生的原因:

  1.题材单一陈旧,千篇一律。翻开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本,你不难发现其中所写的事无外乎都是这样:第一次煮饭,把饭煮糊了;第一次洗碗,总是会有一个或几个碗被打破;放牛,总是牛偷吃禾苗;秋天采野果,夏天下河钓鱼、摸鱼等等。所写的题材往往是哥哥写了,弟弟妹妹接着写。在三年级写了到六年级还在继续写。题材单一陈旧,千篇一律。

  2.老师意识不强;目前,不少教师习作意识不强,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重阅读轻写作。重视阅读,轻视写作,将二者割离开来,这是普遍现象。②指导极不到位。每学期书中规定的为数很少的几篇习作也不能吃透精神,认真对待,更不用说其他小练笔。③批改穷于应付。翻翻学生的作文本,很少有眉批和总批,精批更少,且舍不得给高分,如此批改,又怎能激起学生的习作兴趣

  3.学生普遍存在怕作文的思想,训练量不足。小学指导作文一般规定每学期为8次,学生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才写上几十次,加上农村教师或多或少地做些农活、生意,为了生活疲于奔命顾不了。学生没有习作兴趣,一提到“作文”头脑就“空白一片”相互敷衍塞责,真正得到训练的次数就更少了。恶性循环随之产生:平时学生少训练-作文能力差-教师指导起来困难重重-训练次数也就少了。学生怕作文,教师怕指导。

  经过努力,我们班的同学的作文都能能运用多种写作方法,内容具体、语言丰富,字体端正,总是有啥可写。

  总之,教学中,听、说、读、写这四种能力应该全面兼顾,用多种形式进行作文能力的训练,使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防拐骗安全教育

人生不能重来